泡泡玛特跌落神坛,资本市场耐心不多了

「泡泡」的吹起与破灭。

泡泡玛特跌落神坛,资本市场耐心不多了丨氪金 · 大消费
文|刘艺晨
编辑|潘心怡
 来源36氪财经(ID:krfinance)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受上半年疫情到店消费锐减影响,泡泡玛特净利润首次出现同比下滑,交出了上市以来最难看的一份业绩答卷。

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23.59亿元,同比增长33.1%;净利润录得3.32亿元,同比减少7.2%。

唱衰声此起彼伏,泡泡玛特股价也迎来了一轮下挫。自7月中旬发布业绩预告以来,泡泡玛特区间跌幅已超30%,最低触及16.9港元,刷新历史新低。

回顾近一年多的时间,泡泡玛特的故事从Mega大娃、主题公园讲到海外业务,但这些新兴业务要么模式太重,要么尚未形成气候,市场观望态度居多。盲盒的模式隐忧、再造一个Molly的不成功,也在损耗投资者对其的耐心。

从高增长预期的明星企业,到艰难探索第二增长曲线,一度被推上千亿市值宝座的泡泡玛特,不得不在温度骤降的市场氛围里,承受光环褪去的阵痛。盲盒文化退潮,泡泡玛特还能讲出什么新故事?

泡泡玛特跌落神坛,资本市场耐心不多了丨氪金 · 大消费“盲盒第一股”光环不再

泡泡玛特留给资本市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伴随着争议的增长神话。

出身“草根”的创始人王宁起初在融资路上走的并不顺利,泡泡玛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人问津,直到Molly的出现才打破这一局面。

泡泡玛特跌落神坛,资本市场耐心不多了丨氪金 · 大消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从1.58亿元暴增至16.83亿元,净利润翻了近300倍。截至2019年末,泡泡玛特毛利率高达64.8%,存货周转天数仅有46天。

盲盒消费的“成瘾性”和二手市场的溢价使得这门生意看起来颇为迷人,泡泡玛特仿佛成了一台不断发动的“潮玩印钞机”,不少投资人想见王宁一面也难。

从投资人看不懂的项目到备受追捧的资本宠儿,泡泡玛特完成“飞升”仅用了两三年,而这几乎也就是消费投资“最好的那两年”——大笔热钱涌入消费赛道,喜茶、元气森林、完美日记等多个新消费品牌都在短时间内达成了估值的翻倍增长。

在拥趸者看来,投资泡泡玛特就是投资年轻人的未来的消费趋势投资未来万亿潮玩市场中的绝对龙头。看空的观点则指出,泡泡玛特的依赖的盲盒模式“门槛低、可复制性强、且有合法性风险”,炒娃的故事不过是炒鞋的翻版,“仅有三到五年的黄金时期”。

一片争议声中,泡泡玛特敲开了港交所的大门,首日开盘涨超100%,报77.1港元,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大关,较新三板退市时的20亿市值足足翻了45倍。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消费赛道通融资数量和金额都开始缩水。二级市场上,随着全球大放水下消费板块行情的结束,泡泡玛特们也迎来了泡沫的破裂时刻。截至目前,泡泡玛特股价已跌至17.96港元,总市值较高点抹去了近80%。

华兴资本CEO包凡曾提出,泡泡玛特的产品切中了人类的本质收集需求,是新一代人“精神愉悦”需求的一种释放方式。盲盒通过Gambling(赌博)机制放大了这种行为,从而把潮玩做成了新一代人的新收集运动。

在消费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精神需求让位于生存需要,大众的消费行为趋于保守,赌博机制带来的奖励快感也随之失效。毕竟在2022年,连货真价实的博彩板块都未能幸免于难。

泡泡玛特跌落神坛,资本市场耐心不多了丨氪金 · 大消费

Wind博彩指数最近一年走势
作为非刚性需求的潮玩产品,消费需求不振对泡泡玛特的冲击尤为明显。泡泡玛特在业绩电话会上曾表示,我们也看到不只是收藏艺术品在二手市场的疲软,包括整个市场对高单价产品的消费都偏谨慎。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36氪表示,对于港股上市公司,投资者一是看当前的盈利能力,二是看未来的成长预期。“从近期走势来看,市场对泡泡玛特成长性不足的担忧正在加剧。”

站在当下时点回看,泡泡玛特曾经的千亿市值更像是一个泡沫。“盲盒+无形象IP+二级市场溢价”的模式所带来的用户粘性,在火热的市场情绪中被过分夸大了。

泡泡玛特跌落神坛,资本市场耐心不多了丨氪金 · 大消费远虑和近忧

疫情放大器下,泡泡玛特的高增长神话被浇了一盆冷水,尤其是上半年疫情不确定性严重拖累了泡泡玛特的线下渠道表现。
财报显示,泡泡玛特线下因疫情闭店时间在一周至三个月的零售店有133家,机器商店324台。其中一线城市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上海地区老店的同店同比下滑40%到50%。
刨除疫情因素,玩具行业整体面临着采购成本上升、库存多、周转慢等问题。高盛在研报中指出,公司表现不佳是由于激烈竞争和扩张投资导致毛利率的不确定性,利润率状况波动超过预期。
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对比上年同期,泡泡玛特产品拆件数量平均每款增加了12个,同比增长60%;拆件数增加导致模具增加,釉色数每款增加33个,模具费用同比增幅也达到了70%。
泡泡玛特跌落神坛,资本市场耐心不多了丨氪金 · 大消费DIMOO MINI ME系列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

上半年成本因素对泡泡玛特毛利端的影响约占到四分之三,其中主要原材料PVC较2020年上涨30%,人工成本同期上涨40%;报告期内,泡泡玛特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63%降至58.1%,自主产品的毛利率则由66.9%降至60.5%。
但对于产品的升级,消费者似乎并不领情。
社交平台上对产品瑕疵、售后困难的批评声不断,一批消费者正在从泡泡玛特“退坑”。二手市场流通价格的下落加剧了粉丝流失的趋势,当消费者可以从闲鱼轻易买到低于市售价的产品时,盲盒模式的“不确定性”、“稀缺性”也就失去了价值。
同时,沈萌也指出,消费者对隐藏款和定制款的好奇心会消磨,而“二级市场上炒作出来的超额收益,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到企业当中”。
舆论危机下,泡泡玛特上半年会员复购率这一关键指标进一步下滑至47.9%,不断攀升的库存水平也给出了危险信号。
三月份的疫情打乱了去年遗留产品的清库存节奏,后又因为二季度的疫情导致销售未达预期,从而产生新的库存。截至报告期末,泡泡玛特库存已达到9.57亿元,对比半年前增加了1.68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由2021年底的128天增至160天。
此外,随着营收增长的放缓,拓店、营销带来的费用压力开始浮现。
泡泡玛特上半年经销及销售开支同比增长65.1%至6.9亿元,其中广告及市场费用增至1.14亿元,同比翻倍。销售规模的扩大也在抬升人力成本,公司销售员工人数上年同期的1909名增加到2374名,以支持公司扩张零售店及机器人商店网络。
与此同时,监管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野蛮生长的行业。今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对盲盒定价、宣传、售卖对象等多方面提出规定。

种种挑战下,“去盲盒化”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但剥离这一标签后,无论是泡泡玛特还是它的竞争者们,距离找到新的增长引擎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泡泡玛特跌落神坛,资本市场耐心不多了丨氪金 · 大消费寻找新故事

一直以来,为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主营业务之外,王宁也在循着国际化、集团化两条横纵坐标继续探索泡泡玛特的未来方向。
泡泡玛特跌落神坛,资本市场耐心不多了丨氪金 · 大消费
泡泡玛特创始人 王宁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

财报显示,被寄予厚望的出海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161.7%至1.5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6%,去年同期占比为3.4%。王宁在财报会上预测称,今年四季度海外业务占比可以超过百分之十。
2021年以来,泡泡玛特改变海外业务的策略,由toB模式转向toC,加快了直营店的布局速度。截至上半年,公司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门店达24家,预计到年底将达42家。
在易观咨询分析师李应涛看来,泡泡玛特在商业战略的选择上没有问题,如果因为没有达到外界预期就打乱自己的节奏,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我现在不知道大家现在为什么都替泡泡玛特着急,它现在还在盈利,即便在上半年疫情影响下,它的盈利也还可以。”
李应涛指出,在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通过海外开店的方式,泡泡玛特能够实现外延性的业绩增长。但他也指出,泡泡玛特的海外业务仍处于积淀阶段,可能要等到五到十年之后才能看到回报,相比之下,围绕IP打造的多元化产品及新业务可期待程度更高。
2021年,泡泡玛特推出了潮流艺术机构inner flow,主打“年轻人的艺术品”。今年年初,泡泡玛特成立共鸣工作室,产品定位更偏向于男性消费者。此外,公司跟朝阳公园合作的主题乐园也进入了施工阶段,如果快的话,明年7月就可以进入试营业。
以“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平台”为目标的泡泡玛特,或许仍在规划好的路线上继续前进,但资本市场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却已经完全不同了。
一个明确的信号是,业绩预告发出后,多家机构相继宣布下调泡泡玛特的目标价。其中高盛将泡泡玛特评级由“买入”降至“中性”,目标价由45港元削47%至24港元;中金公司目标价下调19%至40港元,大摩、瑞信则由55港元分别降至36港元、43.7港元。
这家年轻的公司一直立志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但在新故事逻辑跑通之前,市场恐怕已经没有多少耐心再留给这位二级市场上的“昨日黄花”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J-eo4oNvRHmV95j0SlcJQ

 

武大教授:这才是基层公务员的真实收入状况

 

文/杨华 来源 | 《县乡中国》(杨华著)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导读:

 

如果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有收入,那么其家庭成员就不可以发展任何兴趣爱好,无法支付购置衣物、旅游、走亲戚、买化妆品、买零食、买玩具、小孩兴趣班和辅导班、生病医治等费用,更无法支付在餐馆请客吃饭及其他社交活动的费用。该副科级年轻干部的情况在中西部基层具有代表性,基层年轻干部的经济生活总体上较为拮据。

基层年轻干部的经济生活主要是指他们正常薪资收入支撑下的家庭生活水平。基层年轻干部的薪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岗位补贴和福利奖金四个部分。
 
这四个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又主要以三种形式体现出来:一种是打卡工资,可以直接用于购置生活和消费物品;一种是物质福利,主要是基层工会发放的节日福利;一种是“五险一金”之类的非打卡工资,这类工资无法用于日常生活,其中住房公积金对基层年轻干部购房有显性助益。影响基层年轻干部家庭经济生活的主要是打卡工资。

武大教授:这才是基层公务员的真实收入状况

 

1、决定工资水平的主要是县市财力
基层公职人员的工资主要是由县市财政统筹,那么,决定基层年轻干部工资水平的因素就主要是所在县市的财力。
东部地区和一二线城市经济发达,地方财政收入雄厚,基层年轻干部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乡镇刚入职公务员年收入(打卡工资,下同)普遍达到了12万元左右,事业编人员也在8万~10万元间,副科级干部的年收入在15万~20万元间,而正科级干部的年收入则可以达到25万元左右。在县市内的公务员要比乡镇公务员少一项“乡镇补贴”——每年1万~2万元。
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县市主要是“吃饭财政”,一个受访的县委书记说,他“每天凌晨起来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县2万多公职人员吃饭的问题”。
中西部地区县市普遍的情况是,刚入职的公务员打卡工资(含车补,下同)是2 800~3 200元,加上年底绩效和奖金大概在5万元,刚入职的事业编人员月工资(没有车补)为2 600~2 800元,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刚晋升的副科级干部的工资在3 500元左右,年收入在5.5万~6万元;工作上十年的副科级实职干部每月打卡工资可以达到4 500~4 700元,年收入在7万元左右。一些中西部地区县市常因财政紧张而拖欠公务人员工资,时间在半年到一两年不等。
从调查来看,党的十八大以后,基层年轻干部的薪资收入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武大教授:这才是基层公务员的真实收入状况

 

2、收入来源从多元到单一
在十八大之前,基层对干部和财政的管理不太严格,干部除工资收入外,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包括在工矿企业投资入股、入干股、收受红包礼物、单位小金库发年终奖励、各种补贴津贴、项目结余、单位食堂免费就餐、私人请客单位签单、过节费、各类工作经费等。多元化收入远高于工资性收入,有的基层干部形容“工资基本不用”。
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鉴于乡镇公务人员有多元化的收入,许多中小学老师通过各种形式(考公务员、事业编、借调)进入乡镇工作。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基层公务人员多元化的收入被砍掉,工资性收入成为统一的单一性收入来源。
例如,在乡镇,过去副科级以上干部及主要的站办所主任、所长等,都可以在本地工矿企业入干股,每年有固定的收入。十八大之后,基层干部不敢再入干股了。
再如,单位发放的各种补贴、津贴、过节费、生活日用品等,都被规范起来,许多名目都不准发、不敢发了。
又如,过去私人请客单位签单或在单位食堂请客吃饭是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福利。“八项规定”出台后,基层基本上实现了“零招待”,或者是以“工作餐”招待客人,私人请客单位买单的福利也就不存在了。
武大教授:这才是基层公务员的真实收入状况
3、收入性质从灰色到阳光
十八大之前,基层干部的收入来源多元化,除工资之外的许多收入都可以纳入灰色收入范畴,处在合法与不合法之间,但被普遍认可。
典型的如单位小金库。财政收入好的乡镇或单位,小金库的收入就高,给职员发放的各类福利就多,从而造成单位之间的不平衡,福利好、油水多的单位大家都想方设法往里挤,在福利差、没有油水的单位上班则被人看不起。
又如领导干部入干股,一直被认为是领导干部的福利,在单位内部是公开的秘密,为所有人认可。在乡镇,干部争任副科级实职,很多看重的不是政治前途,而是有入干股的机会。
十八大之后,无论是工资性收入还是福利待遇都阳光化,干部和单位的灰色收入空间被极大压缩,收入越来越“干净”。
当然,单位之间的福利待遇仍有差别,如在中西部地区,县职能部门的福利待遇普遍高于乡镇。同样是下乡扶贫,县直部门每人每天有100~200元的补贴,乡镇则拿不出这项经费。
但对于主要领导来说,由于都没了灰色收入空间,在哪一个单位任职差别不大,很多领导干部更喜欢到过去被认为是“清水衙门”的单位任职。在这些单位任职,待遇有保障,工作清闲且工作压力和风险较小。

武大教授:这才是基层公务员的真实收入状况

 

4、收入数量从充裕到拮据
十八大之前,由于收入多元化及灰色空间较大,基层干部的收入较为充裕,即便是刚入职的基层干部也能够通过其收入在当地过体面的生活,副科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的收入就更高。
体面的生活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在县市购置商品房较其他群体压力小,或者有单位的福利分房。
又如,单位发放的生活日用品及收受的红包、礼物、购物卡等能够支撑日常开支。多地基层干部声称,过去单位发放的食用油、大米、洗衣粉、餐巾纸、购物卡等可以满足一年的生活所需,无须动用工资收入。单位的这些福利往往是一个“单位人”被其他人羡慕的地方。
签单请客吃饭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体面象征。有些乡镇有这样的规定:在乡镇签单的饭店或是单位食堂,本乡镇工作人员都有签单请客的福利,不同级别的干部签单的次数不同。比如,在某乡镇,普通工作人员一年有五次签单的权利,他们可以在招待亲朋好友时签单请客。这无形中提高了乡镇工作人员在亲朋好友中的地位,帮其争得了面子。
十八大之后,基层的许多灰色收入和单位福利被砍掉,基层干部收入大为降低。基层年轻干部由于职务、职级没有上去,工资性收入及福利少,家庭经济生活较为拮据。
在中西部地区,一个刚晋升乡镇副科级实职的年轻干部算了一笔账,其每月打卡工资是3 200元,其个人支出包括:伙食费300元、汽车燃油费500元、电话费100元、抽烟费用300元、人情支出600元、每月给父母费用300元,总共2 100元。家庭其他支出:老婆电话费50元、儿子上幼儿园费用500元、买菜费用300元、水电费50元,总共900元。总收入减去支出:3 200元-(2 100+900)元=200元,即正常开支后,其到手工资只剩下200元。
如果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有收入,那么其家庭成员就不可以发展任何兴趣爱好,无法支付购置衣物、旅游、走亲戚、买化妆品、买零食、买玩具、小孩兴趣班和辅导班、生病医治等费用,更无法支付在餐馆请客吃饭及其他社交活动的费用。该副科级年轻干部的情况在中西部基层具有代表性,基层年轻干部的经济生活总体上较为拮据。
调查发现,刚入职的公务人员工资收入仅够生活开支,在购房、还房贷方面有长期的压力,许多人“望房兴叹”。
对于住在县城但工作在偏远乡镇的公务人员而言,购车和支付燃油费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许多每月2 000多元、没有车补的事业编工作人员为了节省燃油费,只能长住乡镇,周末才开车回家。
基层干部收入的单一化和透明化,有利于防止干部腐败,净化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公众对基层干部的满意度。但是,由于中西部基层年轻干部收入较低,家庭经济较为拮据,给这些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基层治理及干部个人成长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END
武大教授:这才是基层公务员的真实收入状况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0SgRkQy4AOuu6a_kP9fEcw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除了毒贩,敢这么玩的只有医美了。
 
大家还记得杭州那一位自称“面雕大师”的于会长么?(不了解的,戳这里:正经生意哪能逃这么多税)
据说最近一只大白马崩盘,跟于会长有关。
很多人觉得,于会长被罚,只是一个开始
于会长是一个有手段的女人,她反复被权威媒体曝光,还能风风光光地活到现在,让斯基觉得这女人背景一定不简单。
不过人与人之间最怕的就是比较,放到医美这圈子里看,于会长的手段已经可以说很“文明”了。
所以斯基好奇的是,在这个看上去很文明的时代,医美为什么可以这么嚣张?他们的嚣张样子,可能连毒贩都自愧不如。
毕竟毒贩被曝光,光吃牢饭不掉脑袋那是最好的结果了。
现在总觉得很多人整容上瘾,整完眼睛整鼻子,整完鼻子整耳朵。
吸毒上瘾,大家都会矛头一致地骂毒贩;但整容上瘾,大家一般只会骂那个整容的人。
可能很多人觉得,整容是你自找的,又没人拿刀架脖子上逼你。
事实上,还真有人整容不是自愿的。最近爱美客(300896)绷不住了,一些人猜的就是要对医美渠道下手了。
也有人还是很乐观,说灭了这些渠道,玻尿酸大王只会活得更好。
渠道没了,但整容是刚需啊,要用玻尿酸的人还是得用。
斯基就想问:大家是不是对“刚需”两个字有误解?还是对渠道的存在感有误解?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一个要给渠道少则40%,多则90%返点的行业,你跟斯基说“刚需”,斯基都想笑。
给这么高的返点,医美机构还没啥话语权,被拿捏得死死的。
在道上的佟女士说了:
如果返的钱少,是没有人跟你合作的。
说,一家渠道医美曾经想走线上,还搞出了一点声响,却被市场团队的老板威胁:
你要继续搞网络平台,我们就退出!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医美老板掂量了一下,最后咬咬牙,把产品从线上撤了下来。
看这架势,可能大家以为这些渠道各个都是有能量的主。
事实上,什么美容院、美发店、美甲店、文绣店、个人网红、面膜微商,只要能拉人,都可以成为渠道。
斯基对这个结果也表示很好奇,这些所谓的渠道凭啥这么能干?
不过,这些渠道拉人手段真的没有下限。
2017年,台州两位还在校的哥们小包和小茹,想在暑假找工作。
在58同城上,他们俩看到台州星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招聘文员,就跑去面试了。
接待他们的员工说文员已经招满了,但可以当游戏主播。前提是俩哥们要微整一下,费用公司出,但是他们得先垫付。
这俩哥们接下来就被带到了美容医院做整容,一人一次性注射了9支玻尿酸。
9支玻尿酸价值3万元,不过这垫付的钱也不是要俩哥们掏现金,而是给他俩办了贷款。
这种套路现在还真是不少见,后续还真给你提供一个工作岗位的,那都算良心渠道了。
很多人面了个试,工作没得到,脸上挨了刀子,还背上了几万块贷款。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这挨了刀子,背了贷款,如果没有后续,那也没资格叫惨。
还要可怕的是,你都不知道挨的那几刀子究竟是整容还是毁容?
脸变好看了也就算了,就算花钱买服务了。关键是很多人挨了那一刀子之后,要花几年、几十年的时间补刀。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整容,但不是上瘾,是修复。
有一位石姓整形外科医生说过,她可能有一半的手术都是在做修复,接待的需要修复的消费者不比找她整容的人少。
斯基就想问:
这些来找石医生做修复的人中,有多少当初是主动整容的,有多少人当初是被连哄带骗躺上手术台的?

有的人只是去面了个试,就从此走上了修复的不归路。哪怕有些人一开始是主动整容的,后续所谓的“上瘾”也可能是被迫的。

斯基的一个朋友,当年在整形医院干过一阵子行政工作。但没干满一年,她就走了。
她跟我说,这玩意儿是真的坑人。
什么整形医生培训几天就上岗,拿鸡腿练手这种,斯基就不说了。
朋友跟我说,一般私人整形医院的医生都是“游医”。等你脸上动完刀子,拆完纱布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再到医院找医生就找不到了。
找不到了,人家黑心医院也能再给你安排一个医生,但这接盘的医生也不是吃素的。
看着被人家割过的韭菜,不再割上一把,都对不起人家的职业操守。
人家不会给你免费做售后,只会告诉你,这个项目得重做。或许还会告诉你,你这眼睛看上去不对称,主要是因为鼻子歪了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斯基虽然对茅台也是又恨又爱,但要说爱美客是“女人的茅台”,那也侮辱了茅台的操守。
人家茅台能整这么高的毛利率,那也只盯着富人的钱包,下游也没使出下三滥的手段,硬是把客户绑在一架战车上。
人家茅台牛就牛在,渠道甭说有木有威胁的胆量了,还得求着他漏出一点货来给他。
别看爱美客老是有人吹它应收账款少,说它在供应链上有话语权,但要想想它的下游都是啥成色?
人家在自己的招股书里说过,它的下游是主要是非公立医疗机构,这个比例当时占到了99.46%。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前面说了,这些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命运,竟然是掌握在一批玩美容美发、网红微商的人手里。
无论是非公立医疗机构,还是它的下游,都已经干出了很多没有下限的操作。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斯基想不明白的是,为啥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对这些无下限的操作下狠手?
深圳有个女孩子,去年跑到深圳南山松坪山一家美容整形机构整鼻子,把自己的智力整到了1岁婴儿的水平。
但哪怕出了这种医疗事故,这家整形机构得到的处罚是:
罚款两万,停业一个月;当事医生罚款五千,停业六个月。

不过不管这个行业有啥了不得的能量,还是别的原因,被整治是早晚的事。

就这链子上的,一刀砍下去,没几个被冤死的。
到那时候,看爱美客还担不担得起“女人的茅台”这个破名号?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魔鬼斯基

 

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fz0kEwUJSYxpjk4lGHzrAw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今年4月份,监管部门对著名燕窝品牌燕之屋的IPO材料反馈了意见。大星当时翻了翻这份文件,属于是近年来监管意见比较多的一次了:
反馈了近两万字,一共57个问题。
明天,燕之屋就要面对IPO最后的大考发审会了,7名委员将决定它能不能上市。这两天,很多媒体去问燕之屋这么多题做完没,再得到肯定答复后,大家又开始给这7名委员提醒。
比如毛利率高,卖一碗燕窝挣一半;再比如钱都砸在了广告上,研发抠抠搜搜啥的,不一而足。
重营销是很多企业的信仰。你看中秋节的时候,比亚迪员工纷纷晒出了公司给自己的大礼包,红色塑料袋里面有两块月饼和雪碧可乐。很多人说这也太寒碜了,给媒体老师的中秋礼包里好歹还有天文望远镜。
燕之屋要是这样,大家可能也就习惯了,关键是他们实在太夸张了。
燕之屋用刘嘉玲做过代言人,她说自己保养的秘诀是每天吃一碗燕之屋碗燕,而且吃燕窝只选燕之屋碗燕。刘嘉玲确实爱吃燕窝,不管吃得是不是燕之屋,这条还说得过去。
有意思的是,燕之屋宣称清朝皇帝因食用燕窝而长寿,慈禧太后靠燕窝滋补,所以年过六旬风采依旧。
这是把顺治、咸丰、同治三位不幸的年轻人剔除了吗?
这些监管层关注的问题之外,燕之屋的夸张宣传还有很多,比如“听说怀孕吃燕窝比较好”,老年人长期食用可提高免疫力,调理肠胃等。
对此,监管层要求燕之屋列表说明公司广告等相关宣传材料的具体宣传口径,说明燕窝的营养价值介绍等相关材料、数据来源,是否有权威出处,相关宣传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合规风险,以及公司是否因此受到行政处罚。
大星这里给明天投票的委员们提个醒,要是燕之屋卷子上写的数据来源和权威出处是那个说中国有5000万对不孕不育夫妇,1.8亿精神病患者,1.4亿ED患者的那个机构,可千万加点小心。
不管怎么说,这几年中国人吃燕窝的热情是越来越高了,进口量4年翻了7倍。印度尼西亚作为全球最大燕窝生产国,可能是燕子口水多,一年能出口超过1500吨,是很多国内燕窝企业的原料地,燕之屋也一样。
10年前,广州消费者送检燕窝中,测出亚硝酸盐严重超标。之所以超标,是因为当时的马来西亚和印尼商家,将白燕窝放在装满燕子粪便的箱子中,制成“血燕”卖高价,燕之屋当时也涉及其中。
后来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推动溯源,几年后消费者们才又恢复信心。然后最近又遇到了辛巴糖水燕窝事件,整个行业又经历了一轮打击。
在监管层的57个问题里,也有关于供应商的问题。燕之屋的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在8成左右,监管层让燕之屋说明其中的许多环节,比如:
是否存在除购销以外的关系。
招股说明书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没关系。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大星看了一下,就拿第一大供应商PT ANUGERAH CITRA WALET INDONESIA来说吧。今年4月,印尼农业部长出席该公司燕窝出口放行仪式,新闻稿里,燕之屋说这是自己的工厂。
PT ANUGERAH CITRA WALET INDONESIA的领导在合影环节也毫不客气地向农业部长赠送了自己公司的产品:
燕之屋碗燕。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这就尴尬了,大星去翻了翻这家企业员工的社交帐号,他们的工服上明明印着另一家企业的Logo,燕太太。
有意思的是,燕太太的母公司上海燕太太实业发展也是燕之屋的供应商。
所以,这个所谓的印尼排名第二的燕窝加工企业到底是你们俩谁的,麻烦一定要搞清楚。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Beb3tTwQWPlsi1v74-Gag

我用野路子,做抖音4个月赚60万

 

一、我是干什么的?

我叫刘达,是抖音“刘达说”账号的主播,抖音是我兼职做的,本职工作是在香港一家英资保险公司做保险代理人,但今天我们不聊保险,只聊我在抖音的赚钱方法和感受。
我用野路子,做抖音4个月赚60万

二、赚了多少钱?

从今年5月份开始做的,目前有24万粉,赚了60万,平均月入十几万。

三、我的商业模式

通过内容在抖音吸引粉丝和流量,然后把用户引流到微信社群中,用小鹅通直播卖专栏课程。

四、我是怎么赚钱的?

这是个大话题,我们一步一步聊
  • 1、先说为什么做抖音?
做这个账号最开始的目的,是想吸引内地老百姓到香港买BX。
根据我的经验,多少有点海外经历,认知和视野比较宽阔,又有点消费能力的人,是比较容易接受来香港买保险的,所以我想吸引这样一批人。
目前来看,人是吸引到了,但受口罩和政策的影响,BX是卖不了了,只能通过知识付费的方式来变现,反正不管卖啥,目的都是赚钱。
用什么方法吸引的他们呢?这要谈到我的账号定位。
  • 2、账号定位
账号定位是根据我本人的标签来定的。
第一个标签,学霸。
我是辽宁人,高考分数非常高,同时被香港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我选择了香港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后来又读了商业管理和投资管理双硕士,所以我的第一个标签是学霸。
学霸这个标签,后来对我做视频有很大帮助。
我讲过一个怎么考上好大学视频,那个视频33万赞,180万的播放量。
视频里我告诉大家,有香港身份的孩子上清华北大非常容易,可以走华侨生联考,卷子难度非常低,相当于初中考高中,而且清华北大还给降100多分,相当于500多分就能上清华北大。
这条视频爆的原因有几点
  • 首先,我是学霸,考上了香港大学并且在香港工作十几年,我聊这个话题,他们信。
  • 其次,那条视频是6月7号发的,那天正好高考,算是蹭了个热点。

     

  • 第三,我讲了一个对大家有用且绝大多数人又不知道的认知。
第二个标签,香港。
我在香港上的大学,毕业后又留在这里工作,加起来有十多年的香港生活经历,
打香港这个标签,后来也被验证是对的。
我5月份开始发视频,一直不温不火,大概1个月后,有一条视频爆了,840万播放量,23万赞,当天就涨了7万粉。
我用野路子,做抖音4个月赚60万

 

那条视频说的是我在香港生活12年的感悟,举了几个朋友的例子,比如朋友一到周末就飞到全世界各地玩户外运动,香港百亿身价的老板上下班都坐公共或者打车,办公室也很朴素,后来分析这条视频能火,应该是打开了大家对香港人生活的一些新认识,让大家了解到香港是一个物质和信息更容易连接全世界的地方。
第三个标签,台湾。
我最近在读台湾清华大学的教育学博士,以后也会聊台湾的风土人情,台湾将会是一个新标签。
这些标签都在我的账号主页有体现。
标签定了后,我要根据标签去设计我的账号内容,也就是拍什么,怎么拍的问题。
  • 3、内容定位
很多打香港标签的账号都是拍香港的街景,我就不拍街景。
我就用一张嘴讲我的认知,就是口播知识。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点
  • 第一,我做这事不能成本太高。
  • 第二,我的优势就是认知,我得发挥我的优势。
那你可能会问,我到底哪方面认知牛逼?
杂七杂八,我每天都学习各种知识,包括商业、财经,心理学,伦理学等等,这个习惯坚持好多年了。
我的抖音就是把所学和思考的东西分享出去,你看我的账号内容各种知识都有,包罗万象。
很多人说账号的内容定位要清晰,我就不清晰。
我没把内容设定在只聊财经或者只做美食,这其实有点像无印良品,无印良品就是主打去品牌化,其实没定位也是一种定位,甚至会成为一种新主张,我的抖音背景图就是“学啥都不白学”。
  • 4、的野生内容生产法
野生表现一:生产方式随意
我生产一条1分钟的视频,从拍到发布,用时30分钟,做一条4分钟的视频,也只需要两个小时。
你可能好奇,怎么这么快?你不找选题,写稿子吗?
我的路数跟很多大号的做法不一样,他们有专业的写手去找选题、收集素材、写文案。
我从来不写文案,一般是开拍前大概想想今天聊啥,说几个点,直接拍了。
这跟我的个人习惯有关。我每天都会去学习知识,不管是看书还是听课程,而且闲下来的时候,会去回想今天经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新感受?
19岁的时候,我还搞过一个聊天服务,你请我喝一杯咖啡,我就跟你聊天,你想听我聊也行,你听我说也行。
公众号刚出来那会儿,每天写一篇文章,写了好几百篇,现在有20多万粉丝,还在更新。
另外,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发一条金句,并配上漂亮且不常见的图片,这事已经干很多年了,持续输出内容已经变成一种习惯。
为什么有这样的习惯?
我今年31岁,20岁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人生使命定位于学习和分享。
野生表现二:不刻意使用技巧
我讲的大部分内容,都没有为了火特意使用技巧,尽管这些技巧我也跟很多大V学习过,我就讲的我的生活、认知或看到的好东西,也没太想去蹭热点。
野生表现三:表达观点不迎合大众
表达观点这事,我是这样认为的,聊一个话题是迎合大众的看法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关键看你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或者你想卖什么东西,我卖的课程1988,比较贵,后面我都想涨到3000多,你可以把我的课程理解成是高端奢侈品。
什么人会买奢侈品?
当然是有点经济基础的精英人士。
精英圈很多人的认知是跟大众相反的,而且有些话他们不敢讲。
我要想吸引这批人,首先要树立一个我说的话跟别人讲的不一样的人设。
第二,你不敢说的我敢说。
所以我的观点不会迎合大众,都是个人看法。你愿意跟就跟,不愿跟拉倒。
那我怎么确定,我讲的东西一定有市场呢?
这还是跟我的个人习惯有关,我是逻辑思维的资深用户,听他们的知识久了以后,我深深的感觉到,我的喜好跟得到的用户很同频,得到有几千万用户呢,我就算做自己,潜在受众也挺多的。
野生表现四:不是特别看重视频时长
视频时长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这跟内容息息相关。好内容长点也没事,虽然完播率会下降,但是更深的内容,有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转评赞。
如果你增加的内容时长,并没有给用户带来更多的获得感,那视频越长播放就越差。
所以视频时长取决于内容精不精彩,就这么简单。
野生表现五:非专业拍摄剪辑
对于我来讲,拍摄剪辑没那么重要。
我主打内容,剩下的我还故意让他low一点,业余一点。
拍摄我也不用美颜,不打灯光,就随便找个地方露个脸在那拍,有时候我会故意把镜头怼脸上,脸特别大,脸上的风景一览无余。
字幕打错了,我也不改,有时候一句话特别长都出框了,就那样吧。
这样做其实就是在告诉用户,我不是专业做抖音的,就是普通人在分享认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j2saqJApgq6holgbQs-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