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除了毒贩,敢这么玩的只有医美了。
 
大家还记得杭州那一位自称“面雕大师”的于会长么?(不了解的,戳这里:正经生意哪能逃这么多税)
据说最近一只大白马崩盘,跟于会长有关。
很多人觉得,于会长被罚,只是一个开始
于会长是一个有手段的女人,她反复被权威媒体曝光,还能风风光光地活到现在,让斯基觉得这女人背景一定不简单。
不过人与人之间最怕的就是比较,放到医美这圈子里看,于会长的手段已经可以说很“文明”了。
所以斯基好奇的是,在这个看上去很文明的时代,医美为什么可以这么嚣张?他们的嚣张样子,可能连毒贩都自愧不如。
毕竟毒贩被曝光,光吃牢饭不掉脑袋那是最好的结果了。
现在总觉得很多人整容上瘾,整完眼睛整鼻子,整完鼻子整耳朵。
吸毒上瘾,大家都会矛头一致地骂毒贩;但整容上瘾,大家一般只会骂那个整容的人。
可能很多人觉得,整容是你自找的,又没人拿刀架脖子上逼你。
事实上,还真有人整容不是自愿的。最近爱美客(300896)绷不住了,一些人猜的就是要对医美渠道下手了。
也有人还是很乐观,说灭了这些渠道,玻尿酸大王只会活得更好。
渠道没了,但整容是刚需啊,要用玻尿酸的人还是得用。
斯基就想问:大家是不是对“刚需”两个字有误解?还是对渠道的存在感有误解?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一个要给渠道少则40%,多则90%返点的行业,你跟斯基说“刚需”,斯基都想笑。
给这么高的返点,医美机构还没啥话语权,被拿捏得死死的。
在道上的佟女士说了:
如果返的钱少,是没有人跟你合作的。
说,一家渠道医美曾经想走线上,还搞出了一点声响,却被市场团队的老板威胁:
你要继续搞网络平台,我们就退出!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医美老板掂量了一下,最后咬咬牙,把产品从线上撤了下来。
看这架势,可能大家以为这些渠道各个都是有能量的主。
事实上,什么美容院、美发店、美甲店、文绣店、个人网红、面膜微商,只要能拉人,都可以成为渠道。
斯基对这个结果也表示很好奇,这些所谓的渠道凭啥这么能干?
不过,这些渠道拉人手段真的没有下限。
2017年,台州两位还在校的哥们小包和小茹,想在暑假找工作。
在58同城上,他们俩看到台州星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招聘文员,就跑去面试了。
接待他们的员工说文员已经招满了,但可以当游戏主播。前提是俩哥们要微整一下,费用公司出,但是他们得先垫付。
这俩哥们接下来就被带到了美容医院做整容,一人一次性注射了9支玻尿酸。
9支玻尿酸价值3万元,不过这垫付的钱也不是要俩哥们掏现金,而是给他俩办了贷款。
这种套路现在还真是不少见,后续还真给你提供一个工作岗位的,那都算良心渠道了。
很多人面了个试,工作没得到,脸上挨了刀子,还背上了几万块贷款。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这挨了刀子,背了贷款,如果没有后续,那也没资格叫惨。
还要可怕的是,你都不知道挨的那几刀子究竟是整容还是毁容?
脸变好看了也就算了,就算花钱买服务了。关键是很多人挨了那一刀子之后,要花几年、几十年的时间补刀。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整容,但不是上瘾,是修复。
有一位石姓整形外科医生说过,她可能有一半的手术都是在做修复,接待的需要修复的消费者不比找她整容的人少。
斯基就想问:
这些来找石医生做修复的人中,有多少当初是主动整容的,有多少人当初是被连哄带骗躺上手术台的?

有的人只是去面了个试,就从此走上了修复的不归路。哪怕有些人一开始是主动整容的,后续所谓的“上瘾”也可能是被迫的。

斯基的一个朋友,当年在整形医院干过一阵子行政工作。但没干满一年,她就走了。
她跟我说,这玩意儿是真的坑人。
什么整形医生培训几天就上岗,拿鸡腿练手这种,斯基就不说了。
朋友跟我说,一般私人整形医院的医生都是“游医”。等你脸上动完刀子,拆完纱布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再到医院找医生就找不到了。
找不到了,人家黑心医院也能再给你安排一个医生,但这接盘的医生也不是吃素的。
看着被人家割过的韭菜,不再割上一把,都对不起人家的职业操守。
人家不会给你免费做售后,只会告诉你,这个项目得重做。或许还会告诉你,你这眼睛看上去不对称,主要是因为鼻子歪了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斯基虽然对茅台也是又恨又爱,但要说爱美客是“女人的茅台”,那也侮辱了茅台的操守。
人家茅台能整这么高的毛利率,那也只盯着富人的钱包,下游也没使出下三滥的手段,硬是把客户绑在一架战车上。
人家茅台牛就牛在,渠道甭说有木有威胁的胆量了,还得求着他漏出一点货来给他。
别看爱美客老是有人吹它应收账款少,说它在供应链上有话语权,但要想想它的下游都是啥成色?
人家在自己的招股书里说过,它的下游是主要是非公立医疗机构,这个比例当时占到了99.46%。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前面说了,这些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命运,竟然是掌握在一批玩美容美发、网红微商的人手里。
无论是非公立医疗机构,还是它的下游,都已经干出了很多没有下限的操作。
毒贩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斯基想不明白的是,为啥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对这些无下限的操作下狠手?
深圳有个女孩子,去年跑到深圳南山松坪山一家美容整形机构整鼻子,把自己的智力整到了1岁婴儿的水平。
但哪怕出了这种医疗事故,这家整形机构得到的处罚是:
罚款两万,停业一个月;当事医生罚款五千,停业六个月。

不过不管这个行业有啥了不得的能量,还是别的原因,被整治是早晚的事。

就这链子上的,一刀砍下去,没几个被冤死的。
到那时候,看爱美客还担不担得起“女人的茅台”这个破名号?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魔鬼斯基

 

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fz0kEwUJSYxpjk4lGHzrAw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作者 | 墨羽枫香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去年7月至今,多数医药投资者都经历过失望、煎熬、辛酸,甚至到绝望的心路历程。
 
中证医疗连续下跌了10个月以上,累计跌幅高达46%,回调深度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具体到个股,更是惨不忍睹,期间最大回撤超60%的有58家,超50%的有164家。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大医药中,创新药、CXO、医疗服务、疫苗等细分明星赛道龙头都出现了“崩盘式”暴跌。诸如,恒瑞医药最大回撤近70%,通策医疗回撤67%,智飞生物回撤56%,康龙化成暴跌51%。
 
而医美细分赛道,整体受灾相对最轻。爱美客最大回撤42%,贝泰妮回撤34%,华熙生物回撤59%,而珀莱雅更是回撤仅不足10%。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今年,中证医疗追随大盘同样继续暴跌23%,并超过上证指数-15%。然而医美赛道明显抗跌,爱美客下跌12%,贝泰妮下跌3%,华熙生物下跌18.8%,珀莱雅下跌8%。
 
医美巨头相较于大医药与大盘呈现更强更足的韧性。市场究竟在演绎什么逻辑?
 

01

商业模式

大医药行业持续暴跌,主要逻辑是估值与业绩的戴维斯双杀。
 
在去年7月之前,医药行业经历了长达将近2年的极致抱团,中证医疗PE倍数一度去到了108倍,逼近2015年6月最高的130倍。不论是绝对值,还是历史相对值,泡沫都极大。物极必反,医药整体估值快速回落,跌到现在的34.4倍,较最高回撤68%。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最近8年,中证医疗平均估值水平为60倍,而现在仅为34.4倍,远远低于前者。可见,市场这波狠杀不只是挤泡沫,不少细分领域基本面逻辑也一定程度上遭遇了动摇。否者,不太可能如此极端杀估值的。
 
在我之前的文章也分析过,大医药行业面临重大变局。从最上层的宏观维度来讲,国家要实践双循环战略(重点是内循环),重点是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引擎。
 
而人们的消费力和消费意愿又明显遭到三座大山的挤压——住房、教育、医疗,那么改革大方向就是破除,甚至移走三座大山(虽然过程会比较长)。其中,医疗改革大方向是过渡到公共服务属性,而不是继续容忍高度产业化,医药公司暴力赚钱的时代或许已经悄然过去。
 
过去,人们的医疗负担很重,包括自己掏钱和医保基金掏钱(国家财政)——中国卫生总费用从2000年的458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5196亿元。不足20年,医疗费用翻了13倍,年复合增长15%,远超GDP的增速。并且,这几年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收入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总之,为财政降压、患者减负就成为医疗改革的主线。比如,集采常态化,应采尽采,深度与广度,持续超预期,成为改变创新药行业投资的杀手锏。
 
医美赛道不一样。当前,爱美客滚动市盈率(PE-TTM)为95倍,贝泰妮为85倍,华熙生物为73.4倍,珀莱雅为62倍。这些龙头PE相较于中证医疗的估值倍数要高很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杀估值的时候,关键的基本面逻辑没有动摇。
 
医美虽然归类于大医药行业,有一定医疗属性,但同时又具备很强的消费属性。大家都知道,消费型公司,市场给予的估值都比较慷慨,背后是商业模式尚佳。
 
医美化妆品解决的是消费者爱美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几乎是永续的,全民级消费,且一旦认定这个品牌,养成消费习惯,一般情况下就会终身复购。
 
从投资底层逻辑来看,只有自由现金流持续保持较高增长才能获得高估值。基础概念看,(股权)自由现金流=税后净利润+摊销折旧一资本性支出一营运资本追加额一债务本金偿还+新发行债务。
 
医美化妆品基本都属于不需要什么投资,没有什么负债利息(很少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还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赚取大量自由现金流的行业(净利润≈自由现金流)。从股票定价逻辑来看,这算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而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众多医药细分领域,并没有很强的消费属性,在遭遇政策持续的改革预期之下,基本面有一定程度上的动摇,而医美几乎不受影响与冲击。从内循环大战略上看,医美消费也是社零消费非常重要的领域,政策上应该多给予支持才对,而不是敲打。
 
02

基本盘

 
在大医药行业投资如此悲观的大背景下,市场当前仍然给医美几大巨头超60倍以上的估值。凭什么?
 
从行业逻辑上看,医美市场规模持续保持较高增长,且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相对要小一些,韧性会比较强。
 
2020年,新冠疫情第一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为3400亿元,仍然同比大幅增长13.64%,远超社会零售总额同比-3.9%。2021年,化妆品零售总额为4026亿元,同比增长18.41%,超社会零售总额的12.5%。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从2011-2021年,中国化妆品零售额从1103亿元猛增至4026亿元,年复合增速13.82%,超过社会零售总额的9.38%,超过GDP的8.89%。此外,在2008年次贷危机,医美化妆品下降幅度与速度要低于整体GDP和社零总消费,而经济复苏周期,又要相对明显快于后两者。
 
很显然,医美化妆品受到宏观经济周期要小一些。比如今年,各行各业下行压力较大,但医美行业要相对要抗压一些。这从上市公司的财报中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一季度,爱美客营收4.31亿元,同比增长66.07%,归母净利润为2.8亿元,同比增长64.03%。销售毛利率为94.45%,创下历史最高记录,销售净利率为65.03%,略低于去年全年的66.12%,处于绝对高位水平。期间,销售费用5390.8万元,同比大增94.59%,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2.5%,而去年末为10.8%。销售费用率上升,大概率是为了推广新品濡白天使。机构预测,该新品未来出货量将超过10万支,占总营收的10%以上。
 
一季度,贝泰妮营收8.09亿元,同比大增59.32%,归母净利润为1.46亿元,同比大增85.74%,均要快于去年业绩增速水平(营收增52.57%,归母净利润增58.77%)。
 
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薇诺娜在皮肤学级护肤品国内市场排名稳居第一,市场份额较2020年提升约2%,相较2020年,薇诺娜的国内市场份额接近第二、三名的总和。
 
2015-2020年,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规模从60亿元增长至166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24%,远高于护肤品以及化妆品整体增速。并且,未来几年,Euromonitor预计将不低于20%的增速增长,到2024年达到431亿元。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皮肤学级护肤品属于功能性护肤品大类领域。华熙生物最近几年也明显发力、转型该赛道。2019年-2021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营收分别为6.34亿元、13.46亿元、33.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12%、147%。
 
与贝泰妮王炸单品牌战略不同,华熙生物一开始就是多品牌战略,构建了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分别切入玻尿酸护肤产品、抗初老产品、敏感肌产品、活性成分功效产品。其中,夸迪卡位高端,价格带为500-1500元,润百颜卡位中高端,价格带为200-500元,拥有长期增长空间。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几千亿的化妆品盘子,大众美妆市场仍占主导,但中高端增速明显快于前者。2017-2021年,中高端占比从21.3%提升至26.3%,幅度为5%。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在大众美妆市场,占比73.7%,也会有机会。珀莱雅作为国货经典,盈利能力、确定性以及战略调整能力偏强。这波大医药崩盘,珀莱雅是回撤幅度最小的医美龙头了。
 
一季度,珀莱雅营收12.54亿元,同比增38.5%,归母净利润为1.58亿元,同比增44.16%,业绩整体增速明显加快。同期,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67.57%、13.5%,均稳步提高,盈利能力增强。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综上分析,医美化妆品行业赛道良好,未被宏观政策(诸如集采)所改变,叠加龙头们业绩的持续高速增长,亦是市场当前仍然愿意给予60倍以上估值的重要因素。
 
03

尾声

机构掌握着市场的话语权。先看北向资金,珀莱雅(市值88.57亿,股份比例为22.66%)、爱美客(22.15亿,2.16%)、贝泰妮(12.06亿,2.16%)、华熙生物(3.44亿,0.55%)。整体行业持有水平在稳步提升,并没有随着今年外资大幅流出而流出。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再看国内公募机构一季度持仓,爱美客(市值73.63亿,股份比例为7.25%,大幅加仓)、贝泰妮(25.4亿,3.2%,小幅加仓)、珀莱雅(7亿,1.8%,小幅减仓)、华熙生物(0.76亿,0.12%,大幅减仓)。可见,公募机构在最近几个季度调仓较为明显,爱美客加仓多,华熙生物则疯狂减仓,与外资对待医美龙头仓位有较大不同。整体看,机构对待医美化妆品的态度仍然是OK的,并不像创新药等细分领域被大幅抛售。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不可否认,医美行业整体仍然会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冲击。今年一季度,医美龙头增速尚可,但接下来一年半载应该也会有影响,只是相对抗压一些。此外,当前布局还要结合A股大盘是否企稳、个股估值状态以及个人交易策略来综合考虑,并没有标准答案。诸如,珀莱雅当前PE为62倍,位于最近5年估值中位数以上,并没有被低估,对于保守的投资者,是可以继续等待的。
 
医美熬过了至暗时刻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一旦大盘以及大医药行业整体回暖走估值修复逻辑的时候,医美不会缺席,应该还会有相对超额的回报率。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mVkdgxgqkSKoyH4gGm2BQ

投资2000万、4年难回本,医美创业有多坑?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唐亚华
编辑 | 黎明
颜值经济盛行,容貌焦虑成了当代人新的关注点。曾经让人闻之色变的整容,摇身一变包装成医美后,很快就风靡了起来。
 
有人想摆脱原生缺陷带来的自卑,有人不断追求完美,也有人陷入医美陷阱并对其上瘾……不管目的为何,医美彻底火了,同时带动了医美机构、平台、原料企业的发展,医美股一路飘红。
 
打一次水光针,做一次光子嫩肤、黄金射频花费高达几千元,热门的热玛吉更是价格过万,而玻尿酸原料并不算贵,光电类项目的仪器可以重复使用,很多人好奇,这不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吗?
 
事实上,开办一家正规医美机构要投入上千万,加盟一个皮肤管理的门店也要过百万,如果二者互不越界,严格守法经营,靠几千块钱一次的医美和几百块钱一次的护肤很难支撑这门生意。反倒是在设备、产品上动手脚,在“小作坊”无证经营的“黑医美”,靠着打擦边球赚得盆满钵满。
 
在医美路上,有多少诱人的商机,就有多少隐藏的深坑。创业者用低价换取一时利益,却断送了长久的生意,消费者看重眼前利益,薅羊毛反被割韭菜。只有彻底摸清这个“水很深”的行业,创业者和消费者才能在博弈中找到平衡。
 
 

投资2000万、4年难回本,医美创业有多坑?

投入2000万,四年难回本
很多人容易把医美和生活美容混为一谈。
 
小壹美医疗美容诊所胡院长解释,生活美容也叫皮肤管理,也就是以前人们常说的美容院里开展的项目,包括皮肤、身体护理等,一般是加盟模式;医美是医疗美容,性质上更偏向医疗,要开办一家医疗美容机构,要到卫健委去做审批拿到资质。它和生活美容最大的区别是涉及到手术、医疗器械、从业人员资质等。医美机构经营目前以直营为主。
 
一般来说,医美机构分3个级别:诊所、门诊部、医院,包含4个科室:美容皮肤科、美容外科、美容口腔科、美容中医科。据胡院长介绍,初级的医美诊所需包含1-2个科室,一般是美容皮肤科、美容外科,能做的项目有光电类、注射类项目,诊所的美容外科只能做双眼皮埋线这类一级以下的小手术;门诊部要求在4个科室中选3个,可以做二级的全麻手术,如肋骨鼻、吸脂、丰胸等手术;医院则4个科室都必须配备,上述项目都能做。
Julien是上海双孖医疗美容门诊部联合创始人,他和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医美重度用户,他和几位合伙人从2017年开始筹备开一家医美机构。
 
但现实情况远比他想象中复杂。首先,开医美机构需要的医疗资质非常难拿。据Julien介绍,从选址到装修都需要向卫健委报备申请,选址有严格要求,因为会产生医疗废物、污水,周围环境要适合,还要提供装修设计图,装修过程中会有相关负责人上门检查,通过申请之后,装修就不能改动了。
 
Julien回忆,“整个2017年我们是废掉的,承担着房租,一直到年底才拿到所有的资质。”正式开始运转之后,Julien发现自己高估了人们在医美上的消费能力,也高估了有钱人的数量。
 
“刚开始我觉得我身边的人都能消费,他们在别家医院动不动一年消费二三十万,我们几个核心成员带来的顾客有将近100人,但因为都是朋友,推荐的项目都非常良心,做的频率不会太高,朋友们人均年消费15万,但靠这些远远撑不起一家医院的运转,我们开始想办法拓展客户。”Julien告诉深燃。
 
跟新氧合作了一年,引流效果不明显,收入还赶不上投放,和大众点评、更美、小红书等平台的合作也是这样,Julien决定不再续费投放这些平台了。
 
在他看来,平台竞价排名的游戏太“流氓”,而且,医美的决策门槛很高,从来就不是冲动性消费项目,很少有人因为冲动花2万块钱,没有那么多有钱人,也没有那么多人会轻易听信介绍就花这么多钱。
 
医美行业是一个重资产、重人力的存在。Julien指出,医美机构相当于医院的一个科室,很多仪器的价格在30万-100万,普通医生的平均月薪不低于3万,还有业绩提成。为了抢顾客,还需要聘请咨询顾问,人数一般是医生人数的2-3倍及以上,另外还有耗材、药品等成本。
 
现在,Julien的机构月营收在120-150万元,还没有回本,他们也不做推广了,改为靠口碑传播、朋友推荐。因为经营状况不理想,Julien和团队最近在谋划转型。
 
都说医美行业一本万利,为什么在很多从业者眼中不是这样?
 
Julien表示,如果完全合规合法运转,大多数机构不赚钱,因为成本太高,有太多事情不能做。比如目前国内有证书的水光针剂只有5个品牌,如果完全合规的话,其他品牌都不能用。
 
事实上,医美不是一个大众行业,正规医美也从来都不便宜,有很强的消费壁垒。“医美需求是一个额外的非刚性需求,这种消费是属于少数人的,本来就不大的群体分散在各个城市,无数医美机构在抢这些客户。近年来涌入行业的年轻人虽多,但他们消费能力有限。其实医美是一个重度相信熟人的行业,所以获客很难。”Julien说。
 
在他看来,做正规的医美项目就是比较贵,因为门槛就在那,降成本和保证效果很难平衡。从商业角度来讲,好生意来源于刚需,他不认为医美是个好生意。
 
 

投资2000万、4年难回本,医美创业有多坑?

20万加盟、百万开店,
沦为韭菜
和医美相对应的生活美容,也就是近年来同样大热的皮肤管理,也是众多创业者逃不过的坑。
 
某皮肤管理工作室老板陈玮从2015年就开始接触皮肤管理,他的经验是,行业内加盟的品牌基本都是在割韭菜
 
陈玮也曾尝试过加盟,加盟费要20-30万,房租和装修等也要20-30万,开店需要购置的仪器成本差别很大,进口设备一台就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产的相对便宜,但算下来在北京开一个店也至少得100-150万。
 
“当时,招商品牌承诺统一扶持,帮装修、教技术,结果加盟以后就开始推销,他们经常组织全国各地的培训,前期收费很便宜,去了以后就给加盟者讲课洗脑,第二天就开始推销他们的产品,卖仪器、耗材、营销课,最后大多数加盟商都得花很多钱。”陈玮说。
 
加盟还面临着核心技术是否要传授给员工的问题。陈玮曾经加盟过的一个品牌,概念很好,主打“一人一方”,也就是从总部拿配方、原料,针对每个顾客的皮肤来调配要使用的产品。“到最后发现这也是一个坑,非常考验个人水平,我去参加他们的培训发现太难了,而且即使学会,这项技术如果传授给员工,可能员工很快就被别人挖走了或自立门户,招人和扩张也是一个问题。”
 
陈玮发现,加盟之后就开始亏钱,后续还要持续投入,隔几年更新设备,很多时候品牌宣传得天花乱坠,到了脸上没有效果,一年后,第一批办卡充值的用户消耗完之后就不会续费了,顾客越来越少。
 
几年下来,他看透了加盟的本质,完全是在给招商的品牌打工,跟现在的加盟奶茶、餐饮类似。2017年,他所在的楼层开了7家皮肤管理门店,不超一年就有5家倒闭,跟他家挨着的那家开了近两年,最后打出的广告牌是“水光针990元”,结果也没撑过去。
 
陈玮及时止损,停止了加盟。后来,他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效果最好的产品和设备,跟媳妇两个人专心经营老顾客,靠口碑传播才得以维持下来。
 
那么,到底是加盟商的个人原因,还是这门生意本来就难以赚钱?
 
陈玮总结,如果正规经营,加盟皮肤管理品牌,要付出高昂的加盟费、设备耗材费,靠一个人一次几百块钱的护理费用是很难赚钱的,提高单价保证效果按道理是可以良性经营,但是行业内恶性竞争严重,都在打价格战,谁也提不上价格。
 
“这也会产生恶性循环,因为不赚钱,有的店就开始偷工减料,进口设备找国产替代,产品换成低配版,虽然初期能靠低价吸引来顾客,但因为效果没有保证、没有复购,门店最后还是倒闭。”陈玮说。
 
 

投资2000万、4年难回本,医美创业有多坑?

谁赚走了医美市场上的钱?
老实经营不赚钱,就有商家开始动歪脑筋。
 
对医美机构来说,以次充好,调换设备和产品,以此来谋取高利润是常用的手段;而皮肤管理门店则进入违规地带,在店内夹带医美项目。
 
先说医美机构,他们常用的手段有:在大众点评、小红书、新氧等平台刷好评,推出免费或低价体验项目,将进店的客人转化成付费客户后,开始加入一系列“骚操作”
 
资深医美从业者方琪向深燃介绍了其中的一些手法:
 
首先是加价和以次充好,玻尿酸产品中,国内企业华熙生物生产的润百颜,几百元的批发价,到顾客手里售价3000多元,进口品牌乔雅登成本五六千,市场售价普遍过万,中间还有各个价位的玻尿酸品牌,加价空间很大;更有甚者,把维生素C和生理盐水混合打到皮肤里,这两个药品成本仅几块钱,商家收999元都是暴利甚至是黑心了,他们敢这样操作是因为生理盐水本身无害,维生素C有一定的美白作用。
 
另外,标有“妆”字号的产品只能用于表皮涂抹,“械”字号产品才能注射到皮下,但无数机构在注射“妆”字号产品;超声刀的的合法性存在争议,很多机构也还是在做;热玛吉的设备分A货、水货、仿制品,价格天差地别;医美贷大火的时候,很多机构忽悠顾客贷款做医美,在金融机构和顾客之间两头赚钱;还有医美机构跟美容院合作引流,美容院从中赚取佣金……
 
投资2000万、4年难回本,医美创业有多坑?
类似的操作不胜枚举。
 
胡院长提到,全北京有近一千家有资质的医美机构,但官方网站上认证的采购了热玛吉设备的机构只有四五十家左右。
 
皮肤管理门店的经营也是如此。
 
陈玮指出,如果不做违规的医美项目,皮肤管理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经营状况好的,一般都是跟医美机构合作导流,赚取提成,同时,大多数门店偷偷加入注射类和光电类项目,给人打水光针,做光子嫩肤等项目,最后皮肤管理项目变成了获客方式。而且这样的店内通常很难有有资质的医生操作,上完7-15天速成培训班就上手操作的人比比皆是
 
上述医美机构中滥用设备、产品的乱象在没有资质的皮肤管理门店、美甲店、纹绣店、个人工作室同样存在,危害更甚。
 
多位业内人士的共识是,规规矩矩经营,拒绝擦边球的机构很难赚到钱,因为他们为了合规付出的成本极高,而行业恶性竞争,获客成本高,不少顾客在选择机构和产品时更关注价格,正规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反而处于劣势。用着低价的产品和设备,收取跟正规仪器接近的价格,这样的“黑医美”从业者才是真正赚取暴利的人
 
不过,相比开医美机构踩坑,消费者在做医美时更容易被坑。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合法医美机构数量约为1.3万家,而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超过8万家,占全部医美机构数量的86%,另外,正规医美机构中还有约14%的存在违规经营现象
 
未来,医美行业的规范一方面要依靠有关部门的严格执法,另一方面要加强消费者教育。
 
“近年来国家已经在严厉整顿医美行业了,目的是让医美项目发生在医美机构里,不合规的机构被取缔后,正规机构才会好起来,到时候要拼的就是各自的技术、口碑,这才是正常的经营状态。”Julien指出。
 
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去正规医美机构,让有资质的医生操作正规设备。医美是以医疗为基础的美容服务,违规操作不仅没效果,还可能会造成皮肤敏感或别的不可逆损伤。
 
有需求就有市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随着行业越来越透明,如果无人再去做“黑医美”,违规谋求暴利的人也会散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方琪为化名。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3Xwp43aNLomgFRUmUQ5eQA

医美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家冲上市的公司给你答案

 

潜在“胶原蛋白械字号第一股”的对赌协议值得注意。

 

医美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家冲上市的公司给你答案|IPO前瞻

文 | 李欣

编辑 | 郑怀舟 丁卯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补水、美白、抗老,女人早不吃这套了?
比起这些空口无凭的效果描述,护肤品包装上的“玻尿酸”“烟酰胺”“胶原蛋白”等成分似乎更能刺激如今的消费者下单。
这背后,是我国护肤品消费理念由品牌党向成分党和功能党的转变。在微信朋友圈,医美面膜的风靡程度甚至超越SK-II前男友等一众大牌面膜。
而在二级市场,2020年以来,深受成分党喜爱的薇诺娜、可复美、创尔美等医美护肤品牌的母公司均向资本市场发起进攻。
其中,主打胶原蛋白产品的创尔美母公司创尔生物也在2020年向科创板发起冲击,并在去年12月过会,目前的发行上市审核状态为“提交注册”。若其成功上市,将有望成为国内“胶原蛋白械字号第一股”。
面对国内美妆市场的激烈竞争,深耕胶原蛋白产品的创尔生物是否具备明显的业务护城河?展望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其又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医美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家冲上市的公司给你答案|IPO前瞻

胶原产品立身,非胶原产品寻突破

 

创尔生物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创尔生物是我国胶原贴敷料产品的开创者。根据招股书的介绍,创尔生物是一家应用活性胶原生物医用材料制备关键技术,进行活性胶原原料、医疗器械及生物护肤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简单来说,按照成分划分,创尔生物的主营产品包括胶原产品和非胶原产品两大类;按照产品用途划分,其主营产品则包括医疗器械和生物护肤品两大类。

1、胶原产品——创尔生物的立身之本

胶原产品是创尔生物的立身之本,旗下最知名的两大品牌创福康和创尔美均属于胶原产品系列。
其中,创福康属于械字号(医疗器械)产品,主要用于创面的辅助治疗,促进创面止血和修复,并可用于痤疮、皮炎、湿疹、皮肤过敏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创尔生物的主打产品包括胶原贴敷料、胶原蛋白海绵等;
创尔美则属于妆字号产品,系列产品主要用于皮肤屏障护理、提升肌肤愈活能力,目前创尔美产品包括胶原多效修护面膜、胶原多效修护原液等。
当前,市面上火爆的“医美面膜”概念产品实际上分为两类:一种是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另一种是功能性修护面膜。而根据创尔生物的产品线,创福康和创尔美则分别覆盖上述两大领域,形成产品矩阵互补。
目前,创福康和创尔美均在各自领域形成了较高的市场地位。
根据天风证券数据显示,在2019年我国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上,创福康的市场份额(按销售额计)占比为8%,是继敷尔佳之后的第二大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供应商。
医美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家冲上市的公司给你答案|IPO前瞻来源:天风证券
而在修护类贴片面膜市场,尽管行业集中程度较低,呈现出多元竞争的市场格局,但创尔美仍然占据了该领域2%的市场份额,是行业内的主要品牌之一。
胶原产品之所以被称作创尔生物的立身之本,首先是因为在创福康和创尔美两大品牌的支撑下,胶原产品常年占据创尔生物的营收大头。2017-2020年,胶原产品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高达95.02%、94.23%、91.03%和85.5%,是支撑创尔生物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医美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家冲上市的公司给你答案|IPO前瞻来源:招股书
其次,除了创造收入之外,胶原产品也是创尔生物维持良好赚钱能力的基本保障。创尔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主要由胶原产品贡献。2017年至2019年,胶原产品毛利占毛利总额的比例保持在90%以上。

2、非胶原产品——业绩增长新引擎

聪明的企业往往深谙“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起码目前看来,靠胶原产品起家与立足的创尔生物正试图发力非胶原产品,以寻求新的业绩增长引擎。
2019年下半年,创尔生物推出液体敷料等Ⅰ类医疗器械产品和水杨酸祛痘面膜等一般护肤品,皆为非胶原产品。
新品很快便开始为创尔生物创收。得益于上述新品销售收入的增长,2020年,创尔生物的非胶原产品收入同比增长了60.04%,达4335.77万元。而同期,其胶原产品贡献的收入却同比下降5.64%。
医美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家冲上市的公司给你答案|IPO前瞻来源:天风证券
对比来看,尽管胶原产品一直是创尔生物的营收支柱,但非胶原产品所贡献的收入占比正在悄然增加。2020年,非胶原产品为公司贡献了超14%的收入,而2017年的这一占比连5%都不到。
不过,对比生产模式与销售模式相对成熟的胶原产品,非胶原产品的经营效果似乎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因而影响了整体的毛利率水平。
以水杨酸祛痘面膜为例,创尔生物在招股书中多次提及,水杨酸系列的一般护肤品核心原料为外购进口原料,生产成本较高、毛利率较低。鉴于此,2019年一般护肤品毛利率较上年下降31.87个百分点。

 

医美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家冲上市的公司给你答案|IPO前瞻

资本市场为何看好创尔生物?

 

全渠道销售、超高毛利率、稀缺的三类器械批文是创尔生物的核心护城河。

1、立足线下经销模式,线上直销迎来高增长

根植于线下,外加填补线上空白,创尔生物实现销售的全渠道覆盖。
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我国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品牌中,相比敷尔佳和荣晟,创尔生物是唯一一个线下医院渠道和线上销售并重发展的品牌。
自电商渠道爆发以来,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品牌鲜少能以根植于线下作为渠道优势,但对于“医美概念”的产品而言,线下公立/民营医院、美容院、药房才是更高频的消费场景。
而上述牢牢占据消费者心智的线下渠道正是创尔生物产品销售的“大本营”。以创福康主打产品胶原贴敷料为例,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其销往公立/民营医院、药房的数量在总销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84.96%、84.15%、81.39%、80.51%,占据了该产品主要的销量。
创尔生物的线下销售模式主要采取的是经销商模式。即公司向推广配送经销商或配送经销商销售产品,再由推广配送经销商或者配送经销商销售给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及药房等终端机构;部分推广配送经销商通过零售平台向终端消费者销售。
截至2019年,通过完善的经销商体系,创尔生物的产品已覆盖全国29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覆盖超320家三甲医院,全国百强医院覆盖率达到47%。已覆盖的知名三甲医院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
在经销商模式形成绝对优势后,借助电商风潮和医美概念的火爆,创尔生物开始开拓医疗器械类产品和生物护肤类产品的线上直销模式。在直销模式下,公司主要通过 “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为代表的直营网络店铺及自有线上平台销售。
梳理时间线来看,2013年,创尔生物开创了自有商城创尔美;2015年,开设天猫trauemy创尔美旗舰店,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生物护肤品;2018年,再次开设天猫创福康旗舰店,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医疗器械。
在大力发展电商渠道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线上直销的营收占比呈明显的快速上升趋势,三年半的时间里提高了27.3个百分点,超越线下经销成为公司的主要销售模式。线上渠道的开拓,对于创尔生物市占率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创尔美品牌为例,当前我国的修护类贴片面膜品牌众多,行业高度不集中。根据标点医药数据,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淘宝天猫平台修护类贴片面膜销售额Top 100的商品中,就有28个品牌销售额超千万,其中就包括创尔美。
同期,创尔美在修护类贴片面膜市场中所占份额为2%。这一份额虽然并不算高,但在行业较低的集中度下,创尔美依然以非大众品牌的身份跻身品牌销售额Top 15,同时上榜的还有韩束、理肤泉、薇诺娜、一叶子等品牌。

2、稀缺的Ⅲ类医疗器械批文奠定公司独特产品力

值得思考的是,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领域的品牌绝非一家,为何创福康能在诸多三甲医院中占据如此高的市场份额?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创福康拥有稀缺的三类器械批文。
在我国,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三类,第三类安全性最高,稀缺性也最高。其中,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就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在医用敷料产品中,凡是声称无菌的,其管理类别最低为第二类医疗器械;若接触真皮深层或其以下组织受损的创面,或用于慢性创面,或可被人体全部或部分吸收的,其管理类别必须为第三类医疗器械。
据媒体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仅有4个按照三类管理的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医疗器械产品,创尔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创尔生物于2010年获得首个Ⅲ类医疗器械产品胶原蛋白海绵注册证;2016 年获得全国首款无菌Ⅲ类胶原贴敷料医疗器械注册证;2017年又获得主要应用于Ⅲ类胶原贴敷料生产的发明专利授权——一种无菌胶原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而从当前较为火爆的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品牌来看,除荣晟外,其他包括敷尔佳、可孚、可复美在内的主要品牌均以Ⅱ类敷料为主,其中仅创福康拥有全国首款无菌Ⅲ类胶原贴敷料。
医美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家冲上市的公司给你答案|IPO前瞻来源:招股书
罕见Ⅲ类医疗器械批文为创尔生物奠定了产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这背后,离不开创尔生物较为稳定的研发能力。
2017-2020年,创尔生物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67%、5.13%、4.70%和6.06%。即使是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创尔生物依然在加大研发投入。
根据年报,2020年创尔生物的研发人员、研发使用场地及材料消耗均有所增加。其中研发直接投入较上年增长43.82万元,主要由于研发项目数量增加;技术服务费较上年增长132.86 万元,主要由于委外研发服务和合作研发支出金额增加所致,职工薪酬较上年同期增加155.78万元,主要由于公司引进高学历研发技术人员参与研发工作,且研发人员人数增加11人。
此外,创尔生物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在此次IPO募资用途上也可见一斑。通过此次IPO,其预计将总共募资4.56亿元,其中约1.3亿元将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占总募资额的28.5%。

 

医美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家冲上市的公司给你答案|IPO前瞻

超高毛利率保证企业经营效率

医美赛道本身就是以高毛利著称的赛道,而创尔生物还是赛道里高毛利的典型代表,其高于80%的毛利率领先于大多数同行。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2017-2020年上半年,创尔生物的毛利率分别为80.57%、83.65%、83.51%和82.51%,而同期,以华熙生物、昊海生科、锦波生物为可比公司计算的行业平均毛利率分别为79.52%、80.26%、80.55%和78.18%,创尔生物的综合毛利率持续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医美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家冲上市的公司给你答案|IPO前瞻来源:招股书
创尔生物毛利率较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其在研发技术、品牌形象、客户资源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体而言,单位产品售价高,销量持续快速增长,以及规模化发展带来的成本优势是其实现超高毛利率的几大重要原因。
举例来看,胶原贴辅料的毛利率在2018、2019年分别同比上升了2.01个百分点和3.53个百分点,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胶原贴敷料产销量规模大幅上升;同时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带动单位成本下降;而受益于销售收入增长和成本下降的双重提振,最终带动创尔生物毛利率上升。
此外,创福康和创尔美旗下产品售价,明显高于同类其他产品,稳定的高售价,也保证了企业营收的扩张。以创尔美品牌的修护面膜为例,2019年7月-2020年6月淘宝天猫平台修护类贴片面膜品牌销售额Top 15的价格区间在2-30元/片之间,其中韩束、理肤泉、赫丽尔斯、创尔美、一叶子、薇诺娜等6个品牌的单价超过20元,在市场中属于中高端定位。

 

医美面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家冲上市的公司给你答案|IPO前瞻

隐忧

在招股书中的风险因素部分,创尔生物列举了技术、经营、内控、财务、法律、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等方面的28种风险。
其中,除了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主营产品陷入“价格战”,新产品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果难以产业化,包括精准医疗在内的新业务尚不成熟等常规企业风险以外,创尔生物提及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被解除的风险尤其值得注意。
2019年9月9日,创尔生物就取得募投用地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签署《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根据合同,公司应在土地交付后第3年投产,投产年实现产值不低于11亿元,投产税收不低于1.52亿元。项目投产后第4年达产,达产当年实现产值不低于50亿元,达产税收不低于5.15亿元。如果不能按期正式投产并实现承诺的产值及税收,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可单方解除该合同,无条件收回地块。
显然,该合同涉及极其苛刻的对赌条款。根据简单测算,按照2019年营收3.03亿元计算,若要达到上述承诺产值,2022年,创尔生物需实现营收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需达53.69%;2026年需实现营收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需达49.26%。
然而,根据创尔生物所述,2017年至2019年,创尔生物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9.67%,尚未达到53.69%,因此未来存在一定未达到承诺产值的风险,这将加剧公司整体的经营风险。

此外,主营产品线上渠道降价可能对业绩造成的负面影响也需要关注。

在大力推广线上直销模式的背景下,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创尔生物推出了体验装活动。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体验装和其他线上促销活动的推进,导致旗下胶原贴敷料线上直销单价一度由27.96元/片降到15.33元/片;胶原多效修护面膜线上直销单价一度由13.68元/片降到10.73元/片。与此同时,未来创尔生物也不排除进一步增加促销力度的可能。

销售单价的下调,本质上是为了通过促销去抢占更多的市场空间,实现以价格换规模的策略。从长期来看,这是创尔生物未来能否实现线上渠道突破的关键所在。但站在短期的角度,在销量增长未能抵消降价影响之前,单品价格的下调,大概率会引发营收和毛利空间的回落,最终挤压公司的盈利空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8QXl9BSwAkgLcP2gwV_2JA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这几天广州封锁,家附近餐饮店都关闭了堂食,其他线下店也生意冷清,由于担心健康码绿码变黄码,我哪都不敢去,只得窝在家里看看书,翻翻上市公司财报。
无意中翻到一家神奇的公司,说他神奇是因为他太能挣钱了,腾讯阿里都自愧不如!拿一些简单数据给大家看看:
2020年该公司净利润4.4亿人民币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看起来不多,但关键的点在于该公司仅有388名员工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每名员工创造了4.4/388=113.4万人民币的净利润,拿阿里巴巴对比一下,截至2021年3月底阿里共有251462名全职员工,2020财年净利润1324亿,每名员工创造了52万人民币净利润。
如果这个数据不够直观,我们拿净利润率看看,根据20年财报,该公司净利润率为 439748783/709290197=62%,阿里为 22287/114314=19.5%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阿里财报

腾讯为160125/482064=33.2%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腾讯财报

再直观一点,我拉了A股各行业一些龙头公司的净利润率,对比过你就知道这家公司有多恐怖: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截至21年6月8日,该公司的A股市值达到1391亿,除以388名员工一人3.5亿。
靠什么挣钱
财报继续挖,该公司靠卖注射产品挣钱,占营收比例高达 63%+35.5%= 98.5%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这些东西主要注射在皮肤上,用来填充各种皱纹,财报有提到产品的临床用途:
该产品用于皮肤真皮深层至皮下浅层之间注射填充,以纠正额部皱纹和中重度鼻唇部皱纹。
财报提到这些注射产品主要销售给各整形外科医院。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还提到该产品的毛利率高达 92%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92%什么概念?贵州茅台酒也才 91%。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关键是这些产品卖给整形医院,医院会再加价然后才卖给消费者,为此我又翻了整形医院的财报。
整形医院
找到一家做整形医院的A股上市公司,它在全国有19家整形医院,财报提到这些医院的毛利率是 54%。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简单说就是假设一支填充皱纹的注射液出厂成本是100元,公司卖给医院的价格是100/(1-92%)=1250元,医院再卖给消费者的价格是1250/(1-54%)=2717元,从100到2717,这韭菜刀够锋利的!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网上查了下,在医院注射一次该产品的价格差不多就是3000。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但整形医院挣钱少,财报提到开比较久的医院净利率才14%,而新开的医院则亏损严重。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财报没提到原因,不过有记者采访过整形医院的院长,他是这样回复的:
从XX整形美容医院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书上可以看出,其2013年、2014年的毛利率分别为61.22%和63.59%,但利润率分别只有4.47%和9.02%。每年花在销售上费用高达7000万元,其中近半数都花在了百度推广上。
如此高昂推广价格背后的原因是:医疗美容市场上以民营机构居多,因为民营机构没有公立医院的知名度,所以市场推广成本非常高。一般来说,民营美容医院营销费率在30%以上,可以侵蚀掉超过50%的毛利润。有些机构70%的资源都用在获客上了,导致一般医美机构净利率在3%至5%。
据医美业内人士透露,仅上海XX整形美容医院一家机构一年花在营销推广上的资金就高达1亿元,可见医美行业获客成本之高令人咋舌。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28493522
看来整形医院还是挺卷的,即便如此,整容行业还是火的一塌糊涂!
疯狂的消费者
卖去皱注射液的公司财报提到2020年净利润同比19年增长了44%。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再翻开那家整形医院的财报,净利润同比增长是31%。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众观A股上市公司,这个增长率都是杠杠的,何况去年还有疫情,为了更直观感受这个行业的疯狂,我下载了多个医美app,上边有很多消费者晒自己的整容经历,由于很多水军,我花了不少时间筛选真实用户。
比如这个用户发了2条吐槽的推文,而且每篇推文都有晒自己手术后包扎的样子,应该是真实用户。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从2018年12月到2021年5月20日,她一共发了20篇日记,记录自己的整容经历:
18年12月:激光去眼袋 9792元
19年1月:全脸线雕 13000元,4支玻尿酸 6000元左右
21年1月:打水光针 1680元
21年3月:打瘦脸针 1800元
21年4月:打水光针 777元
21年5月:做皮肤毛孔微针 1580元
从日记的文字可以看出她是做了激光去眼袋后发现泪沟越来越深,有点后悔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加上做了全脸线雕没什么效果,于是就疯狂打玻尿酸希望消除泪沟,几乎每个月1、2支,统计一下共花费了3.4万,感觉她还会一直打下去。
(线雕是指在脸部埋一些有倒钩的线往上拉,防止皮肤和脂肪的松弛下垂)
另外一个用户也很夸张,2019年11月打了一针水光针 190元,2020年因为要结婚想穿婚纱好看,9月打了填充颈部皱纹的玻尿酸2380元,同月又打了瘦肩针1980元,21年3月做了激光嫩肤手术3680元,5月又去打了水光针199元,还说目前水光针是一月一打,同月又去打了颈部玻尿酸2380元,一共花了1万4千多。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这名用户则是21年4月初打了一针980元的玻尿酸后嘴角一边高一边低,于是月底又去打了一针2880元的补救。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翻了几十个用户,很多都是做了一次后有后遗症,于是接着做其他项目补救,越陷越深,项目贵疗程还多,基本只要一入整容这个坑最后都要花个大几万,用户群以20多岁的女生居多。
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国内的整容需求增长这么快?以下这段文字可以窥见一些线索:
根据总部位于首尔的「韩亚金融研究院」的调查,韩国的这些整容诊所在 2020 年头 10 个月,也就是疫情最糟糕的时候,营业额反而提升了 10%。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疫情期间,很多人反正都不去公司,而且即便出门,疫情也给了人们一个用口罩遮脸的绝佳理由。这就给了很多有整容打算的人在术后恢复容颜的时间。
此外不仅仅是口罩,催生韩国人做手术的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视频连线」。
由于视频聊天让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脸显大了,或者说脸上的皱纹丝毫毕现。怎么办?于是催生了一种立竿见影的手段,就是不手术不开刀,只需要打上一针肉毒杆菌。
就像这篇报道援引韩国教授的原话就是,身处在韩国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很多女性发现:姣好的容貌会给她们带来决定性的加分。而且这不单体现在恋爱和婚姻市场上,也特别存在于职场当中。
根据德勤旗下咨询公司发布的估计,中国在 2019 年医美产业收入就达到了 270 亿美元——占到全球医美收入的 1/5;
而在 15~19 这五年间,中国医美市场的增速是 29%;而相比之下,全球的平均增速仅有 9%。
这份德勤报告还估计,到 2023 年(也就是两年以后),中国医美行业收入还将翻上一倍,达到 480 亿美元。
不过,与疯狂的市场增速相伴的是——从年龄上来看,在中国做整容的生力军都是年轻人。
比如这篇《经济学人》给到的 2020 年的数据:在全中国所有的整形患者里,16~25 岁间的群体能占到 60%以上,35 岁以下的患者占到了 90%。
并且从整容项目上看,美国人最爱的是隆胸,后来变成了整鼻子。而在中国,跟日本类似,有一半的整形都是花在自己的双眼皮上。
(引用自文章《中国人都不去了,韩国整容业为什么反而增长?》,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t5g-qetf8LsCFADbZA-hw)
有数据显示当今95后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网红。

一人3.5亿,整容行业到底有多挣钱?

网红是明星(演员、歌手)这个职业的一个衍生,抖音、快手和b站这些平台的崛起给了普通人一个跟明星抢饭吃的机会,有日挣一爽这样的珠玉在前,或许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前仆后继,而整容这个卖铲子的行业,也就跟着一起盆满钵满了。
(一爽=208万)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eRK55zO0AW635AbcLez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