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第一要义:保持新鲜感和学习力

作者丨吴悦风

◎来源丨月风投资笔记

(ID:yuefenginvest)

01

让我们习惯性地从一个段子开始:

伊朗真的打了美军基地,川普演讲又晦涩难懂,晨会上一片沉默,所有人都屏气等着无所不知、永远第一时间开电话会议的策略分析师发言,气氛非常凝重。只见策略分析师微笑着对着话筒,轻声说了四个字,所有人先惊后喜,现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利好茅台。

鼠年投资第一要义:保持新鲜感和学习力

02

马云曾经说过,对新的事物新的机会,不要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

一位朋友说的很好,笔者做了一点改进:勤奋和保持好奇,可以避免看不见;开放心态和投资哲学,可以避免看不起;智商逻辑和学习能力,可以避免看不懂。

更进一步的话:对于老投资人,你要观察他对新事物的喜好和接受;对于壮龄投资人,需要关注他的投资哲学观;对于年轻投资人,则重点在于逻辑框架和学习能力

03

投资是一件反人性而且痛苦的工作,对于年长的投资人更是如此:年近40-50岁,你可能还要不断学习逻辑、研究基本面、试图把握经济和市场的最新变化,没有比这更反人性的了。

所以老从业者里,一般会演化为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依然持续保持学习能力,讲底层逻辑讲数据讲基本面,这是极少数;
第二种是退而求其次,开始依赖已经完全定型的投资框架和逻辑理念,常被称为路径依赖;
第三种是继续退一步,谈永远没有绝对对错的政治宏观、典型个例和人生经历;
第四种就是退到最后,开始讲心学、佛教和辩论技巧,什么幡动心动。


其实看维度就很明显:越到后面的维度,学习难度越低,框架也更自闭自洽,所以即使无法继续学习了,人家还能讲出花样来。而且维度越低越千人千面,观点也非常难被辩驳。

 

你无法反驳“股价是心动而不是幡动”的这个逻辑,因为本来这已经纳入了哲学和诡辩的范畴了。

——这就是所有的从业老人,当失去了更新和学习能力后,只能走上的最终归路,也就是变得油腻。

 

我也不会例外,只能努力地把这个时间窗口延后。

这个逻辑甚至可以沿用到很多领域,比如对应到医药:第一种是做创新药的,第二种是做IVD和仿制药的,第三种是做中药的,第四种则是…做纯保健品的。

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人说,我听了类似于金刚经的逻辑,感觉收获很多呢?

 

实际上类似于痛苦于家暴的妻子去询问他人意见,其实你想听到的并不是一套完整的逻辑链,你真正想听到的,是一个肯定的声音、一个契机,让你最终想通关键突破瓶颈。离!

04

不过好处是,这个市场依然有着非常多的机会,因为:

1、没有任何主动投资机构可以吃掉整个市场里面的全部机会,除非他投指数;

2、没有任何主动投资机构可以跨越规模的约束。目前A股单个股票机构的天花板规模就是千亿。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在这块市场上只能切走一小块蛋糕;

3、没有比主动投资更简单的经营流程,简单到任何一个个人都可以做投资;

4、除非是被时代淘汰,基于简单的经济学供求逻辑,任何行业都有周期性的高峰和低谷;

5、而在此基础上,人性的高峰和低谷则更为明显,而股市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个区间;

6、机会永存。

你要做的,就是在顶部的位置附近悲观一些,在底部的位置乐观一些,同时保持着对新事物新机会的新鲜感和学习力。

想明白那些庸碌之辈的靡靡之声到底为何而鸣,即使不想那么远,想一下去年11月业绩考核期,那些机构如何自作聪明的止盈卖出,被外资抄了大底,后面又如何心急火燎的追涨买回。

在2019年8月,有一位和我相识的传媒研究员,在给公募基金经理推荐传媒股的时候,还被基金经理当面DISS。

 

当时他气得说半导体这么贵,很多传媒公司多便宜啊,那位基金经理冷笑一声:

烂游戏能和半导体比么?人家是国之重器!

当你想明白了,你在赚其他庸碌者偏见带来的机会时,这种豪迈之情,才是投资里最大的成就感。

——虽然这种情感,在A股每几年才能出现一次。

05

在豪迈之情迸发的同时,也要心留一丝谨慎。

曾经有人问过:为什么明明知道上课比游戏更有意义,但是孩子们还是更喜欢玩游戏,而不是学习呢?

其实这才是对的,反过来才有鬼了。

任何一个3A游戏大作,都是成百上千的程序猿没日没夜的加班,剧本绞尽脑汁,美术费尽心机,最多几亿美元砸进去,是人类软件技术和娱乐工业皇冠顶的宝珠。

几千人的心血,几亿的投入,就是为了你这几十个小时玩的开心尽兴。

更别说里面的精巧设计,对人性的及时满足,不断设置反馈点,让你体会到现实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

而我们的教材、老师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技术密度和巨额投入,上课更是一个个体老师的全力输出,当然比不过游戏。

你可以侮辱我,但是你不能侮辱上亿的人民币和美元,不能侮辱团队合作,不能侮辱技术进步和专业水平,不能侮辱程序猿的秃顶,所以你不能昧着良心说学习比游戏好玩。

同理的,那些无厘头个股尤其是妖股的波澜壮阔,你不能否认它们短线上是如此吸引人,也不能否认他们的客观存在,不然也是昧着良心。


——因为它们也是由一些资金和合力,一起推出来的。

人家用了最聪明的交易员,上亿的资金,为的是什么?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心痒的不行,让你夜不能寐,让你最后忍不住也冲上去一把。

不要否认这种吸引力,不然你也在等于侮辱交易员的努力,侮辱人民币,侮辱市场合力。

但是和游戏不一样的是,人家指望的,除了你玩的开心,还有接盘呢。

每到行情演绎到这个环节,群里总会响起“又到了看空的人越来越聪明,参与的人越来越有钱的时候了”,让你感觉不参与就是吃大亏了。

但是你别急,其实还有一句同等戏谑感的老话:“当一桌大鱼大肉吃到后期,但是你还没有发现谁可能会买单的时候,别想了,就是你来买单了。”

所以你可以反问回去,既然参与的人都很快就这么有钱了,最后谁会来买单呢?

所以,你眼睛可以红,但是心态不能乱,操作风格也不能偏移。市场近期确实狂热,但是我们反而要变得越冷静。

别让自己成为最后那个买单的人。

06

怎么让自己尽量不买单,最简单的指标还是估值,起码不能太贵。

一位基金行业的老前辈曾经说过一句很有水平的话:

关于成长股的市值天花板,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指标——即使目标市值(股价)再贵,无论你用什么假设和模型,在相对理性的维度,这个市值如果在5年后能降到5倍PE的体量,那么这个市值天花板就是牛市时能接受的。

什么意思?

 

就是即使现在动辄几百倍PE,哪怕非常贵了,但是你能给市场讲出来一个大家相信的成长空间,那么短期内都不会很快坍塌。

但是里面隐含的内生含义更为有趣:因为毕竟贵了,最后接盘股价的人,一定是风险偏好最低(想一想为啥是风险偏好最低)/或者逼空到受不了的人,那么要给他们讲一个5年以后绝对不贵的大故事,才能吸引他们在高位冲进来。

把这里的逻辑修正一下,其实不只对成长股,对周期股对一部分消费股,也同样适用。

而对于其中一些股票,即使用的是这种牛市逻辑,它也依然是偏贵的,那就要小心点。

鼠年投资第一要义:保持新鲜感和学习力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s_nH4SWQPGN5t3KIWsvZw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二)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二)

题图:礼物 | 摄影:孟岩

本周的头图来自一位用户和读者 —— “小丝菇凉”。手工制作的曲奇、川贝柠檬膏以及那些文字,让寒冷的冬天都变了。芒格的偶像西塞罗说:人最大的幸福感来自于老了被人爱。虽然我还是少年,但被人爱的感觉还是很开心的。谢谢你们。

今天继续上周的话题 ——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

还是要贴一下《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里面的这张图。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二)

上周我们聊的是“个性”和“投资哲学”。

每个人不同的个性、价值观,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投资哲学,这是这张图最顶层的东西,也是一切的起点。

拥有了自己的投资哲学之后,投资者会选择自己的能力圈、确定“好投资的标准”,设计自己的“投资组合结构”。

今天就详细来说这三方面:

  • 能力圈
  • 好投资的标准
  • 投资组合结构

能力圈

能力圈是巴菲特和芒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不仅他俩如此,投资大师都会只投资自己懂的领域。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投资大师要主动收缩自己的投资范围,放弃其它的机会呢?

每个人的投资哲学,决定了他懂什么样的投资,也划定了他的能力范围。只要不超出这个范围,他就拥有了一种能让他的表现超过市场平均的竞争优势

也就是说,在能力圈内的投资,平均来说,投资者的盈利能力就会超过市场总体表现。而在能力圈之外的投资,他判断一笔投资是否能赚钱的能力,就和普通投资者没什么两样

举几个例子。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寻找那些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持有这些企业很长的时间,靠企业的增长来赚钱。这个投资哲学决定了巴菲特需要高概率的寻找到值得托付的企业家,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结果表现为 ROE 很高),同时这些企业还能保持这个竞争优势很久。

因此,他主动收缩了自己的能力圈,只选择简单的、看得懂的公司来研究。巴菲特之所以不投资科技股,就是因为“看不懂”。科技行业的变化太快,他很难看清一个科技公司 10 年后的图景。而近几年巴菲特投资苹果,是因为对他来说,苹果不再是一家科技公司,他能看清苹果 10 年后的样子了。巴菲特优秀的商业分析能力,结合施洛斯所说的独一无二的“识人”能力,让他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不断做出超过其他人的投资决策。

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是寻找市场反身性的机会,利用群体性的错误来赚钱。这个投资哲学决定了索罗斯把自己的能力范围集中在很多“反身性”容易出现的市场。无论是外汇、国债还是股票,他都有涉及。

两年前我曾经介绍过“神奇公式”(投资实证 #12 – 20年平均年化 40% 的神奇公式神在哪里?)。在《股市稳赚》这本书中,乔尔·格林布拉特用一句话解释了“神奇公式”长期超越市场指数的原因,而这句话也正是“神奇公式”的投资哲学 —— “典型的市场指数以平均价格买进平均水平的公司,而神奇公式寻求的是以低于平均水平的价格买进高于平均水平的公司”。

这个投资哲学也决定了“神奇公式”的能力圈,并不仅仅限制在少数能看得懂的公司,而是放到全市场,用定量的方式去筛选“低价好公司”。

好投资的标准

不仅是能力圈,不同的投资哲学,也决定了每个投资者心目中“好投资”的标准。

对于格雷厄姆来说,这个标准是 “当前股价低于企业目前内在价值(净资产或者清算价值)的企业”;

对于巴菲特来说,这个标准是 “当前股价低于未来现金流折现(未来 10年 企业一共赚的钱)的优秀企业”;

对于索罗斯来说,这个标准是 “能在市场先生的反身性变换大大改变投资者对价值的认识之前买到(或卖出)的投资”;

对于套利者来说,这个标准是 “能在一个市场上以低价买入,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上以高价卖出的资产”;

对于天使投资人来说,这个标准是 “一个拥有与众不同的洞见、可以召集一群人一起奋斗以及具备从 0 到 1 能力的创业者”;

对于长赢计划来说,这个标准是 “能以 5年、10年平均较低百分位买入高 ROE 的指数基金”;

对于神奇公式来说,这个标准是 “以低于平均水平的价格买进高于平均水平的公司”;

对于Earl二八轮动来说,这个标准是 “过去 4 周内,中证500、沪深300以及货币中涨的最好的资产”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这些“好投资的标准”,看起来甚至会有些矛盾,但他们其实和投资者的个性以及投资哲学是完美匹配的。

投资组合结构

在能力圈内,确定了好投资的标准,投资者就可以设计自己的投资组合结构。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结构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集中、长期(换手率低)。“长期”就不说了,但这里的“集中”显然和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分散化投资”、“不要把投资放在一个篮子里”相冲突。

事实上,巴菲特的“集中”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巴菲特和芒格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在能力圈内选择符合他们投资标准”的机会上,以他们的商业分析能力和高标准,这样的机会一旦被找到,损失的概率会很低。这样的机会通常很少见,当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的时候,谁知道下一个机会在哪里?因此,他们会对自己看准的公司下重注。

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就可以选择放弃对于最优结果的追求,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随机性的干扰以及犯错误的概率,从而追求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收益率。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 《集中投资比分散投资哪个更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是价值投资大师的乔尔·格林布拉特设计的“神奇公式”的投资组合结构就是这样:

1)公司数量:30 – 50只;

2)每个公司的权重:等权(平均分配权重);

3)调仓规则(半年或者一年调仓一次)

巴菲特和乔尔都是价值投资者,但他们的投资组合结构无论是仓位、权重、调仓规则都不一样,但这个结构完美符合他们各自的投资哲学。

最后说说长赢。

我之前经常说长赢指数投资计划和很多其它定投策略不同,他是一个进化了很多版的,处处体现清晰的投资哲学的投资组合结构。我想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无论是根据市场温度决定仓位、还是不同标的指数基金的选择、以及各个指数的权重占比 … E大根据自己的投资哲学、能力圈、以及对于好投资的标准,设计了整套投资组合结构。

而一个投资组合结构,从长期来看,往往已经决定了最终的收益率。

Start with Why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另一本书 —— 《Start with Why》。

这本书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之前几次想写它的读后感都没有写,立个 flag 争取今年写出来。

Why / How / What 是这本书提出的一个概念,其中,Why 是初心、是价值观,How 是原则、是方法,What 是具体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件个产品功能、每一次买卖操作 …

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本末倒置了。

我们太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末端的 What 上,因为它看得见摸得着,而事实上,任何一个系统,看不到的 How 和 Why 更加重要

比如说“微信”,当我们讨论微信的付费阅读、或者微信公众号的某一个改版的时候,这些其实都是 What 层面的东西。

更深层次,我们其实更应该关注是什么样的“工作原则”、“团队文化”以及“方法论”,让微信团队做出了这些选择,从而出现了摆在我们眼前的功能。

更进一步,这些文化和原则,都是来自于微信、张小龙的价值观,他的初心、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才是最本源的东西。

微信只是这个 Why 的一个投射

投资也是如此。

当我们平时看到一个投资者做某个买卖操作的时候,这只是 What 层面的东西;

深一层,我们应该理解他的能力圈、标准以及投资组合结构,这是 How 层面的东西;

更深一层,我们应该去理解他的投资哲学,这才是 Why,才是一切的起点。

建立自己的投资系统,也要先找到自己的投资哲学,那个指引一切的 Why

2、本周操作

3、最新净值

最新的资产是 5,665,083.12,基金净是 1.1045,本周增长 0.25%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二)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20年1月10日)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二)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4、问与答

每周写实证一方面是对自己投资、创业、成长感悟的记录,同时也是希望大家读完文章后会有所收获。我想,能帮助大家解决一些「真」问题,或许也是这个公众号的一种价值体现。

所以,如果你在投资、商业、成长方面遇到了困惑,欢迎长按识别下面的图片进入小程序留言,你的提问可能会成为之后的文章主题,由我或者我的朋友们来解答。一起成长 ~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二)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CpicQl_nehNnZfjDomAqA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一)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一)

题图:Investment | 摄影:precondo@unsplash

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回答,通常会包括“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买多少?”、“什么时候卖”、“如何纠错?” 等等。

但我觉得这没有涉及到问题的本质,在这几个问题之后,应该还有更深层的东西。

前一段重读了《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刚好在书中看到一张图,我觉得可以非常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一)

这张图真的特别好,全面的总结了整个投资系统需要的所有因素。

我把这张图分为三部分:

1)个人认知以及投资哲学;

2)投资策略;

3)纠错机制

当我们平时说投资系统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说这里面的第二部分 —— 投资策略。但其实,另两部分,尤其是第一部分,更为重要。

这几期周报我会来讨论这个问题,今天先来说第一部分。

投资哲学

3 年前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 —— 《投资是你对世界的认知在二级市场的变现》,那时候只能是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些,现在的体会则更深。

在投资世界里,无论是买还是卖,或者持币不动,一个投资者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来自于他对市场运行机制的看法,或者说,来自于他的投资哲学。著名的投资哲学家 Van Tharp 曾经说过:“你所交易的不是市场,而是有关市场的理念”。

我们看到的那些投资大师,无论是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罗斯、费雪、达里欧,都有自己的投资哲学。他们的每一条投资理念、每一次投资决策,都是从这个投资哲学发展而来。

这么说也许太抽象了,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里,他所有的着眼点都是企业的价值 —— 这里的价值指的是企业未来的价值。当他看到一家企业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股票代码背后的公司),凭借数十年企业分析师的经验,他的脑海中可以快速的出现这家企业 10 ~ 20 年之后的图景。简单比较一下这幅图景以及企业现在的样子,巴菲特就可以决定是否扣下扳机。

你千万别觉得这很简单,能看到一家企业 20 年后的图景,这太难了。除了天分和勤奋,巴菲特还用很多方式来保证这一点,比如能力圈(只看那些自己能看得懂的企业)、护城河(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活很长时间)、企业家精神(企业价值是人创造的)。

而在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里,他的着眼点是企业现在的价值。他努力寻找那些现在的、账面或者清算价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企业,买下他们,然后寻找价值回归的机会 —— 无论是市场价格的均值回归,还是主动的采用清算、收购等方式。

再来看索罗斯,索罗斯一生的兴趣都在哲学。他认为市场是由人组成的,而市场的价格是由人的认识(包括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决定的。如果你看过《金融炼金术》的话,你一定对“反身性”这个词很熟悉。索罗斯认为“只有在市场价格影响了被认为反映在市场价格上的所谓基本面的时候,盛衰过程才会出现”。寻找并抓住这样的机会,是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如果他发现了正控制着市场的反身性过程,并且这种趋势会延续一段时间,而价格将变得比大多数人所预测的价格要高的多,他就会扣动扳机。

为什么投资哲学很重要?

投资哲学是投资系统的基础,它决定了下面所有的东西 —— 包括 “买什么?”、“什么时候买?” 等等。

拿买入一只股票来举例。

当巴菲特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是因为他能够看清这家企业未来 10 年的发展,一共能赚多少钱 —— 这也就是这家企业现在值多少钱。如果市场的价格比这个价值低很多,他就会买入。

而当索罗斯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是因为这只股票价格背后的人的认识形成了反身性过程,决定了价格可能会涨的很高。

接下来,

如果这只股票涨了,巴菲特可能会停止买入。因为在他的投资哲学里面,这个价格可能超过了他能承受的安全边际。而索罗斯可能会大幅加仓,因为“市场先生”给予了他正确的回应,证实了他的假设。

如果这只股票跌了,巴菲特可能会大幅买入,因为安全边际更足了。但索罗斯可能会全线撤退,因为“市场先生”在告诉他,你可能错了。

“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 … 对于这些投资系统里的具体操作,巴菲特和索罗斯可谓大相径庭,但如果你从投资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和他们各自的投资哲学是完美匹配的

再比如“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投资”,这也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投资系统”的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投资哲学所决定的。

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哲学,更偏重于商业分析师,他们看重商业模式、看重企业家精神,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寻找值得托付的人。一旦寻找到绝佳机会,他们就会下重注。

同样是价值投资者的施洛斯就采用完全不同的做法。他曾经说过,我缺乏巴菲特那样的能力 —— 能够一眼看透企业背后的经理人,并且让那些人心甘情愿的为他打工。因此,施洛斯采用“低估分散不深研”的方式来构成他的投资系统的基础。

市场先生

“投资哲学”还决定了不同的投资者,对于“市场先生”的看法。

我们在周报里经常说“市场先生”,但前面几次讨论都是站在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的角度来讨论。

格雷厄姆认为:“在短期内,市场是个投票记录机 —— 它反映了仅有资金要求而不管智力或情绪稳定性的短期投票,而在长期内,市场是个称重机。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格雷厄姆,都倾向于认为市场是无法预测的。他们采用各自的方式去忽略“市场先生”对自己的投资系统带来的影响

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里,最重要的始终是企业的价值。因此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上。但他采用“长期投资”,“资金结构管理” 等方式忽略掉市场先生的影响,从而在长期收获企业价值的成长。

无论是格雷厄姆还是价值投资的另一个大家 —— 沃尔特·施洛斯,则是通过“充分分散”、“拉长投资时间” 等方式来化解市场先生可能带来的困扰。

但索罗斯是截然相反的。

与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完全无法预测不同,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是他对“市场先生”反复无常情绪波动的解释,也让索罗斯拥有了一种可以解读“市场先生”的大脑的能力。

在他的投资系统里,收益的来源本身就是从“市场先生”的情绪波动中获利

因此,“市场先生”是他最好的朋友。

三大投资哲学流派

在《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这本书中,作者马克·泰尔认为一共有三种主要的投资哲学流派,分别是:

  • 分析师
  • 交易者
  • 精算师

“分析师”以巴菲特为代表。他所关注的是企业和企业家,他认为股票背后是企业未来的价值,投资获利的根本是企业的成长。

“交易者”的代表是索罗斯。他对“市场先生”有独特的感觉,能够预测到市场的下一步走向,并试图从这种趋势中获利。

“精算师”的代表人物是《黑天鹅》、《反脆弱》等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他研究的是数字和概率,他更关心整体的结果而不关心具体的个别事件,他的投资哲学是建立一套“不预测、只应对”的反脆弱的投资系统。

马克·泰尔的这三个定义很棒,如果用国内常用的方式来翻译一下,就是:

  • 分析师:价值投资
  • 交易者:趋势投资
  • 精算师:量化投资

你所认识的投资大师,或老或年轻,都可以归入到这三个类别里面(会有轻度的交叉)。你不妨试试看。

个人认知与投资哲学的匹配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那张图的最顶端。

在“投资哲学”之上,还有一层是“个性”,包括目标、知识、经验、能力、技巧、兴趣,我把这些统一为一个词:个人认知

投资哲学,是在“个人认知”之上发展而来的。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决定了你会具有什么样的投资哲学

巴菲特、索罗斯、塔勒布的生长环境、个人兴趣、成长路径,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最终形成了他们的投资哲学。

这很重要。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并不需要自己掌握完备的投资系统,但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投资哲学

即使当我们不是自己投资,而是希望把自己的投资工作委托出去的时候,无论是把我们的钱交给一个VC、还是一个私募或公募的基金经理,还是一个组合的主理人,我们都必须知道我们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我们喜欢的投资风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个以我们的方式来管理我们资金的人;

只有这样,当我们的投资遇到了暂时不如意的时候,我们才能坚定的相信他;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收获到好的投资收益,也能同时收获一段美妙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的成长。

2、本周操作

3、最新净值

最新的资产是 5,650,588.91,基金净是 1.1017,本周增长 1.35%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一)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20年1月10日)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一)

注:我使用且慢的时间,比开始记录这个实证的时间早,所以累计收益会有不同。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zDx3qaX99w0RrbSmBs3fg

一天狂卖800亿,冠军基金经理刘格菘发感谢信:今年要适当降低收益预期,仍看好这个行业机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glDwfJV5UhZwMV4Iw6zhA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2020年偏股基金发行市场火爆,爆款基金一个接着一个“炸”了,真的有些让基金君想到2007年的市场。

在周三165亿追捧交银科锐科技创新混合基金之后,今日去年冠军基金经理刘格菘管理的新基金广发科技先锋限额80亿发售也引起市场追捧,渠道消息称募集金额超过800亿,比例配售已经成为定局,配售比例大概率低于10%

其实自2019年赚钱效应带动下,多只爆款基金接连涌现。春节之后还有一批新基金等待发行,交银、鹏华、景顺长城、博时等公司都有新基金发行。伴随着市场走强,这一波权益基金发行高潮有望持续。业内人士表示,爆款基金覆盖的公司越来越多,这些新基金发行给市场带来较多弹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风向标

800亿追捧“冠军基金经理” 

117日,由2019年权益基金冠军得主刘格菘单独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将上柜发行,该基金托管在建设银行,设置的募集规模上限为80亿元。在去年的1220日,由他挂帅的广发科技创新基金发行,单日大卖300多亿元,配售比例仅为3.30%

这次冠军基金经理再度出征,又一次实现了较大规模认购从而“一日售罄”。

一位银行渠道人士反馈,在早上10点左右,目前广发基金统计已募集300亿,配售比27%,募集金额持续增加中,配售比也会随之下降。

而在下午1点多时,就有银行人士表示,广发刘格菘的产品三小时募集400亿,全天预计可达700亿。

而在下午2点多,渠道传出消息是,230募集金额已经超过600亿,配售比例预计会降至10%以内。

而在五点左右,从渠道传出的消息是,募集金额超过800亿。不过,也有渠道人士表示,因为参与这次基金销售的渠道很多,实际销售总数可能还很难了解。

为什么资金会如此追捧?第一是冠军基金的效应。从基金业绩上看,拟任基金经理刘格菘2019年交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绩单,海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多元新兴在2019年度分别取得了121.69%110.37%106.58%的净值增长率,收益率在全市场基金中位居前三甲,属于历史较为罕见现象。

第二或许是因为比例配售带来的影响,一些投资者为了更多布局刘格菘基金,会拿出更多资金量来申购,以保证能买到“足够多”的份额。有些银行渠道也加大了这一影响力度。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基金发行会让资金在银行之间“流动”,因此各大银行非常重视。一旦发行这类吸金能力非常强的权益基金,会有资金流向自己银行,而不能积极布局的银行可能会被其他银行“吸金”。

目前暂时还不知道这只新基金最终的募集金额,不过超800亿已经显示出目前市场的热度。

 

刘格菘刚发了一份“感谢信”

就在刚刚,刘格菘还专门发了一份感谢信。全文如下:

彻底疯狂了!一天狂卖800亿,冠军基金经理燃爆了!刚刚,刘格菘发感谢信:今年要适当降低收益预期,仍看好这个行业机会!

亲爱的投资者们:

广发科技先锋已于117日圆满结束募集,在这里,衷心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与信赖,感谢大家选择广发基金,选择广发科技先锋!

根据研报数据分析,在过往的13年里,有11年都出现了春季行情,而每年2月市场的上涨概率也位居全年之首,达到78.57%。虽说过往行情不一定代表未来,但今年开年以来,市场表现强势,对于看好2020年行情的投资者而言,当前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布局时机。

我们选择在此时发行广发科技先锋,也是希望能够借着春季行情的契机,为看好2020年市场的投资者提供可配置的产品。当然,在我个人看来,今年对于基金投资的回报可能要适当降低一些预期。2019年整个市场的平均涨幅在35%左右,公募基金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绝对收益,这在历史上来看是一个表现非常好的年份。但新的一年,我们仍需保持谨慎,尽可能规避部分仍处于高点、估值过高股票的回调风险。

回顾过往,2019年是很多产业否极泰来的一年,对科技产业尤其如此。如果站在未来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时点回首,2019年一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里,在中美关系反复、华为代表的众多科技企业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压力下,科技产业逆势而起,各个细分领域如雨后春笋般突破,让人着实振奋不已。

展望今年,我们仍旧看好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如果说2019年是科技行业崛起的元年,那么2020年或许就是科技行业业绩落地的大年。科技并非昙花一现,随着科技产业的业绩落地,科技方向的结构性牛市仍有望持续。当前,市场指数仍在3000点左右徘徊,系统性风险相对较低,货币政策还有放松的空间。科技板块的盈利增速还没有到历史最好的水平,从我们微观调研的情况来看,半导体整个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到封装仍处于高景气的状态,且我们预测这个状态至少可以持续1年半的时间。因此,在我们看来,无论从自上而下的行业比较还是自下而上的微观数据去判断,对于今年的科技行情我们依然可以期待。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一年寓意着新的希望,2020年,愿科技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让世人见证更多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发展与崛起。值此岁末年初之际,我谨代表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祝大家新年阖家欢乐,投资业绩长虹!

刘格菘

广发科技先锋拟任基金经理

2020117

1月真得爆款基金太多

2020年开年也诞生了多只“日光基”,截至117日,已有7只新基金宣告一日售罄。

12日发行的万家科技创新基金是今年第一只单日售罄的新基金,原定于123日结束募集,最终在投资者踊跃认购下,宣布提前结束募集,10亿发行额度一日募集完毕,配售比例78.08%,认购金额12.81亿元。

随后发行的偏债混合基金——东方红安鑫甄选一年持有混合基金也遭到基民抢购,基金发售公告显示,若募集期内有效认购申请全部确认后募集总规模超过 35亿元,基金管理人将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对最后一个认购日的有效认购申请予以部分确认,仅仅发行一天时间,认购金额超过40亿,东方红安鑫甄选一年持有混合也提前结束募集。

本周一更是单日诞生3只日光基,银华科技创新、鹏华科技创新、泓德丰润三年持有期混合3只基金一日售罄,合计吸金170多亿元,引发市场侧目。

除此之外,18日成立的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混合基金成立规模113.20亿元,成为今年首只百亿规模新基金,安信民稳增长混合基金两天募集50亿、景顺长城品质成长也在短短两个工作日内大卖67.23亿元,均取得了骄人的发行成绩。

113日成立的交银施罗德内核驱动混合基金也令业内惊叹,一天“吸金”500多亿,配售比例仅11.06%。而随后发行的交银科锐科技创新一天也引来165亿资金。

 

本周五只爆款基金发行,共吸引多达1100亿元资金认购,可谓盛况空前,宛若牛市!

彻底疯狂了!一天狂卖800亿,冠军基金经理燃爆了!刚刚,刘格菘发感谢信:今年要适当降低收益预期,仍看好这个行业机会!

而最新公告显示,在春节过后,也有一批新基金确定发行档期,包括交银施罗德等多家公司要抢滩新春档。除了这些已经公告的新基金,还有景顺长城、博时等基金公司旗下绩优基金经理也在年后发行新基金。新基金销售火爆之势在短期内很可能延续,投资者可以仔细筛选。

基民“追星”也要悠着点

再来提示下风险,投资者不要太过追热点。

又迎来爆款基金频出的时代。近期,景顺长城、广发、交银、鹏华、银华等多家公司旗下新基金受到市场追捧,动辄单日百亿级资金申购。这背后体现的是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以及明星基金经理强悍的“带货能力”。

然而,笔者对普通投资者积极“追星”也要泼点冷水,追求长期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固然没错,但盲目去追求明星基金经理的新发基金,似乎需要悠着点。

为什么呢?先可以看看爆款出现的原因,这一是因为市场走好,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显著,“炒股不如买基金”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二是“爆款”基金多为历史业绩优异基金经理管理品种,普通投资者急于寻求好的投资标的,因此优秀基金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当然也跟发售过程渠道预热的有关,不少银行渠道积极性较高。

但是,“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又是基金行业一个历史常态。数据显示,历史上发行火爆的基金后期保持较好业绩的并不多。虽然明星基金经理之前业绩不错,但很难做到跑赢所有市场行情,因此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的期待值,不要盲目去跟风。

曾有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做基金销售最好是“顺人性”,这样销售难度低,而做基金投资最好是“逆人性”,在市场过火时候保持理性,在市场冷清时积极寻找机遇。比如2019年主动权益冠军基金,其实在2018年四季度市场不佳时发行,首次募集金额并不高,但当时参与的投资者都“赚大了”。

另外,普通投资者若非常信任某位明星基金经理,可积极布局他管理的老基金而不必非“挤上”新发基金。新基金往往有较长的建仓期,若在趋势向上的阶段,老基金更能抓住市场机遇。更建议投资者合理配置新基金和老基金,不要以为新基金是1元面值就便宜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往往基金经理都有各种不同的风格,因此也会存在和市场风格契合度的问题。

往往短期净值彪悍的基金显然是抓住了“风口”,但市场往往存在周期,有均值回归效应,因此常常出现的是“各领风骚一两年”,投资者追风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风格的契合度问题。

此外,日前发布的《权益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白皮书》显示,无法坚持长期投资,是影响投资者实际收益的重要原因。比布局爆款基金更重要的是,长时间坚定持有基金。从过去数据看,超过3年出现亏损的概率非常非常低,最好是坚持选择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长期投资。

底层收智商税、中层找接盘侠、上层玩金融。

民营企业

2019,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喝最烈的酒,讲最动人的故事

投最瞎的项目,借最难的钱,割最绿的韭菜

欠最多的债,违最大的约,爆最大的雷

底层收智商税、中层找接盘侠、上层玩金融。

创业狗

什么叫传统产业?

就是你赚了钱,还觉得自己苦哈哈的那种!

什么叫新兴产业?

就是你赚不到钱,每天还兴高采烈的那种!

这不是快速发展的阶段了,各行业领域都无死角饱和了,增量起不来的结果,就是存量间的互相转移,全世界都一样。

咱们那几位明星大佬,谈来谈去还是什么“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什么这个度、那个狐、什么团的,说到底都是帮着企业主搞流通的,帮企业主薅消费者的羊毛。

什么团啊、零售啊怎么说也算商品流通,还算是个正事,但事实是大佬们现在主玩的都是金融:什么这个白条那个白条的,这才是大佬们赚钱的核心手段。

大佬们玩法这么单一,下层的小鱼小虾能玩啥?底层吃瓜群众不要信什么创业培训了,都是瞎扯淡。

互联网民工

2017年,杀一个程序员祭天

2018年,杀一个产品经理祭天

2019年,杀一个副总祭天

2020年,掐指一算该杀到CEO了

没有新科学技术,没有新的经济动能,没有增量,只有存量竞争,说白了就是互相玩,财富互相转移,穷了这家富了那家,有份工作就好好干,不想工作就尽量把钱投入资产。

什么共享模式啊、新能源啊最后一地鸡毛,现在看5G可能有希望,但不关老百姓事,人生有几个20、30年去等待啊?

在没有新的科学技术引领新经济浪潮之前,赚钱套路逃不出以下三种:

底层赚钱套路:收智商税

核心:信息不对称。

模式:诓。

收智商税发展到现在有很多很好听的名字,其中典型的一个叫知识付费。

说实话,除了应用学科外(比如医术),占比最高的知识付费都是玩虚头巴脑的东西,什么创富课、经济课、心灵课、人际关系、情感关系、职业规划等等。

这些领域光张嘴吹牛就可以了,因为没什么实打实技术,无外乎都是思维上的套路,玩的就是刺激和牵制看客的欲望——“你想要怎么样,学了我的东西你就会怎么样”。

真金白银的东西很少:

一是“导师”们也未必知道什么是真相,这个占比很大,毕竟骗子多;

二是有些有货的导师,真货也大多不会告诉你。

比如:

经济——本质在于政治;不谈政治只谈经济纯属瞎掰。

创富——本质在于利益分配,利益分配在于各领域政策。任何创富培训不讲某个领域的利益分配法则都是瞎掰。

心灵、人际关系、情感——导师们玩的就是满足观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而已,人际关系上怎么玩朋友玩情商,情感上怎么驭夫或者驭妻。不学这些还好,学了社会更乱,而且也没啥使实用价值,除了满足观众私心让其获取共鸣爽一爽之外。

职业规划——99%的人一生就是一只羔羊,唯一的作用就是给虎狼薅羊毛,你规划个屁的职业啊,更好的规划自己被薅?有那精力还不如研究研究什么叫社会薅羊毛法则。

收智商税是个百试百灵的赚钱套路,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更容易,收智商税在网上就可以收了。

很久以前玩的是线下;

然后互联网来了,玩文字流,1根网线加PPT,有的连PPT做的档次都特低,也能骗到钱。

现在是视频流,PPT上加点声音,或者露个脸在那义正言辞的瞎说。

尤其是现在自媒体培训,最典型收智商税的套路,看着“导师”们的气质感觉很多高中都没毕业,眼神里带着市井的睚眦之气。学员们一脸朝气和憨厚,自身本来咬文嚼字能力就弱,非要做梦靠文字发家…

知识要想卖得久,你自身思想先要有体系,有深度啊。

卖知识=颠覆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没这水平走不远,最后都给各个平台和高中没毕业的“导师”做了嫁衣。

知识付费当“导师”义正言辞瞎说,也是很费精力功夫的,都是辛苦钱,赚的都是哄人的功夫,比哄孩子要累。

底层收智商税、中层找接盘侠、上层玩金融。

中层赚钱套路:找接盘侠

60、70年代的生意人,都懂的一个赚钱秘诀:就是走在“模仿”的前面。

人都是分圈层、阶层的。

圈层之间是一个下层不断模仿上层的关系。

下层圈子努力模仿上一级圈子的一切行为,从衣食住行到行为模式,而上一层圈子努力摆脱下层的“模仿”,追一步,跑一步,一追一跑,永无止境。

生意机会就在此产生了——模仿就是接盘。

赚钱就是拿着上层玩剩下的东西,去下层接盘侠。

A股股民

日日关灯吃面,夜夜滴蜡复盘

年年难过年年过,次次新低次次低

当不了镰刀,就只能变成别人的韭菜

新的一年,希望各位大人嘴下留情

国内高层模仿国外贵族,国内中产模仿国内高层,四五县模仿一线中产,乡村模仿县城和省会。

现在最大的接盘侠群体是中产阶级——人傻积蓄多能干活。

中产阶级模仿上层阶级:

衣着寻求名牌武装自己,但兜里钱紧张还穿不起,就出现了什么ZARA之类,还弄了好听的名字叫“快时尚”,没钱穷装的委婉说法。

饮食-各种口味名店;

读研读博士——学历就是个商品,上层人已经玩剩下了,没啥含金量了,中产特别重视,智商永远追不上上层人,只会模仿。

学习钢琴小提琴芭蕾舞——上层现在都不玩这些了,这是一种纯奢侈消费,没什么价值,钱太多没地方花玩玩可以,中产阶级却拙劣的模仿,就好似弹钢琴等于跻身上层一样,钢琴弹得好在火锅店门口伴奏赚钱吗?

出国深造——在30年前,上层人早已玩腻了,现在人家出国深造是造关系,政治需要,中产阶级拙劣模仿,好似出国就步入人生巅峰一样,事实证明没什么卵用,孩子出国多半是父母积蓄的一种高级败家。

在这些模仿里,生意机会就有了:出国中介、艺术培训、各种伪奢侈品、学区房….

走在“模仿”前面的生意,相对轻松点,只要能抓到“模仿”的关键点,有本钱+个把年月+苦心经营,大概率打造一台赚钱机器,“模仿”这种风行一般时间都会持续个十年二十年,尤其是层级越高的模仿,比如对西方贵族的崇拜和模仿,这里面的生意机会能持续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底层收智商税、中层找接盘侠、上层玩金融。

高层赚钱套路:吹泡沫

前面的赚钱套路,还停留在“挣钱”和“赚钱”的阶段。都是辛苦钱。

最高级的套路莫过于吹泡沫了。

这套路玩法西方走过近两百年。无外乎两个玩法:

放贷和炒资产。

好听的叫法是什么什么惠金融和什么什么投资。

都是吹泡沫,钱这玩意就是个数字,只要有方法吹,就能把它吹大。

低级思维看钱,是各种累、付出所得的回报;

高级思维看钱,钱就是个数字,不用干活不用付出,只要找到“吹泡”的机会就能把钱吹多。

放贷玩的是复利,资本做大了必玩放贷,看市面上各种白条就知道了,这才是大佬们的核心利器,所谓的公司本职业务都是表面。这个小老百姓也玩不了,不谈。

这里重点说的是炒资产,小老百姓想发家致富,只能靠这个。

资本主义的核心在于资本,资本的核心在于资产价格,赚取资本的核心是吹大资产价格,俗称泡沫。

假设整个社会只有ABC三个商品,总价值300元,每个商品原本价值100。努力把A商品吹高价格,吹到200元,总价值不变,那么另外两个商品只值50元。但这么玩太明显,所以现实上是多发300元货币,这样A价值400元,B和C各价值200元。大家都涨了,只是A涨得多,这个大家可以接受,但A涨了,B和C降了,大家就接受不了…

A玩的差不多了,就该换B玩了,吹高B,然后卖出找接盘侠,然后再换C玩。

在这个生意里,只需提前买入即将吹高的资产就可以了。

只要玩资本的地方必有泡沫,没泡沫叫资本吗?所以那些专家分析某某资产到底有没有泡沫之类的文章,纯属睁眼睛说瞎话,混淆视听赚流量收智商税。

对于某个领域吹资产价格来说,古董字画虚拟币等等,就不多说了。

对于全民来说,十五年前,最好玩的是房产,今天,开始划分,最好玩的是一线核心地段可租可售可流通的房产,这个玩差不多了,下一个不是轮到股市就是农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