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信息化,为什么还是这么落后?

来源 /   阿朱说(ID:azhushuo)

作者 /   吕建伟  ·  编辑 /  Jenny 

 

01

应 用

你看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四大管控:
财务统一管控
人力统一管控
流程统一管控

数据统一管控

 

而且,即使是这四大管控,其实后两个管控也没搞,就是主要做财务统一管控和人力统一管控。

 

对于流程统一管控,不外乎用用OA和工作流引擎。连流程管理部也没有,也没有人对流程的质量、效率、成本进行衡量,也没有人对衡量进行绩效考核,每个部门都按日积月累混沌形成的日常事实运转过程滴答滴答走着。

 

还有一些企业跟我说:我们有进步啊,我们把泛微、蓝凌、致远传统OA软件换成了移动钉钉和企业微信了。(这到底是什么鬼逻辑?)

 

对于数据统一管控,我曾经参加过无数的CIO群,从QQ群参加到微信群,都持续够十五年之久。但是这十五年来,这些CIO老生常谈的老是:
数据缺失
数据错误
数据没标准

数据不统一

 

这四大数据问题,都谈论二十年了,还是没有任何结果和实质进展。还在谈。这就是中国大部分CIO的水平写照。后来,我把这些CIO群全都退了。

 

另外,我再说说财务统一管控。其实财务统一管控早就好几代思想了:

 

第一代:整个集团所有子公司、分公司,统一上一套财务软件,目的是把统一的财务制度要求内置到这套财务软件中共同遵守;

 

第二代:财务共享中心,把全国各地的财务人员都集约化到总部,目的是通过工业化流水线来实现财务工作效率加速和财务人员成本集约;

 

第三代:正是现在正在搞的,但是在欧美上世纪60年代已经搞的。那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公司,目的是集中统筹企业的资金运用,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率;

 

第四代:欧美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搞的,那就是外包给社会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管理公司,目的是把事务性工作都外包,自己本公司的正式编制正式工作主要从事创造性的事情。只有创造性的事情才是增值的高利润的事情。

 

中国大部分企业都停留在第一代。甚至更多的企业还停留在地下:那就是每个大区自行采购自行信息化。蛮符合中国地方割据封疆大吏的千古规律。

 

最后我再谈谈人力统一管控。很多人力部长和我谈编制、薪资、绩效、激励。我说啊,这些都谈不上。

 

未来你们负责的这摊事: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央企国企民企并购重组。

 

咱就不谈别的,就说HR系统里的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吧,你们能不能很容易做到两个不同的央企国企的组织和人员很快地在HR IT系统里面做合并重组。咱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再谈上面的各个点上的应用。

 

02
技 术

 

很多企业的IT系统,用的技术极为落后。这都什么年月了,Web技术互联网早在2009年就结束了,移动App技术互联网也已经十周年了。

 

但大部分企业,全国那么多子公司分公司、甚至在全球开展业务,都还是类Windows的客户端,或者是需要在每台电脑上都要装600M甚至1个G的插件。

 

是每台电脑都要装啊,还要维护不出异常,还要升级。天哪,真不知道那些全国分公司全球子公司的企业是怎么做到的,还能正常运转这么二十年。

 

所以,很多企业现在特别求所谓的IT体验,不外乎是:纯WebUI、移动App UI、小程序UI。这都算先进的了。

 

另外,很多大企业现在特别热衷微服务中间件技术,以为微服务能解决过去软件重型大块不好升级、不好拆分、性能低下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微服务技术的产生初衷,根本不是为了解决应用拆分的问题。我过去早就写过文章《从来没有一种技术是为了解决复用、灵活组合、定制开发的问题》,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大家想解决的应用好拆合的问题,需要IT系统的每个模块以及整体系统上,在产品设计、应用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方面都得一起努力才能解决,不能说用了微服务中间件,就真的是微服务了,就真的好组合了,这不现实。

 

还有很多大企业现在也特别热衷大数据技术。我就纳了闷了,按说中国的海量数据应该在中国政府手里,或者在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手里,因为他们的本质都是社会性组织。单个其他企业怎么可能会有海量数据呢?后来我反复追问才弄明白,原来他们用大数据平台解决刚才我提到的数据统一管控的问题。

 

我说他你们全错了:大数据平台根本解决不了你们说的:数据缺失、数据错误、数据没标准、数据不统一这四大数据问题。

 

很多人问:那用什么解决呢?

 

我告诉大家怎么真正解决吧。但,我一会说的方法也是只是最大化缓解,而不能彻底解决,就和应用好拆合一样,没有终极彻底方案,所以请大家都现实点看问题。但我一会说的方法,绝对比你们现在能想到的方法都要好。

 

首先,做业务中台。过去呢是,各个来源来的数据,都往数据库这个桶里装。放到桶里再看怎么统一。所以做了许多所谓的:数据整合、数据清洗的事情。这就晚啦。应该是,用业务中台去解决问题。

 

比如说现在搞电商,有来自京东的订单,有来自淘宝的订单,有来自微信的订单,有来自抖音的订单,如果你不经过一个业务中台来收拢一下,你直接放进数据库这个桶里,那就不好统一了,都成酱缸了。

 

所以需要统一订单中心,定义统一规则。很多ERP厂商乙方不明白为啥现在的大企业都开始在云计算技术基础上都自己开发了,很多很多ERP厂商乙方不明白怎么会有业务中台这个伪命题,还一个劲说攻击:有钱的企业上了中台没钱了,没钱的企业上了中台死了。这就是水平啊。

 

然后,做主数据服务。尤其是企业、供应商、客户、产品、项目、科目,都搞成主数据,对外提供Open API服务,就这一份主数据,而不是N份主数据。还要在主数据上打标签,做关系图谱。否则这主数据在财务、生产、采购、销售、售后各个部门会越用越乱。

 

最后再说说私有云。很多大企业都现在兴奋地要搞私有云,说我们要高科技。这是什么脑回路逻辑?上了私有云就是高科技就是进步?私有云有个毛用?

 

我曾经问过CIO,你们上私有云有个毛用?

 

他们说:上云是未来啊。

 

我说:上公有云才是未来,你们上的可是私有云啊,私有云又不是未来。你们说说,你们为啥要上云技术?咱们先不谈公有云私有云,咱们先掰掰你们为啥要上云技术。现在不香吗?

 

他们说:现在不香。现在每搞一个应用都需要搞一台服务器,老板对服务器增加很难批预算。但是多个不同厂家的应用放一台服务器,我们也不知道会不会出啥问题,除了问题算谁的?所以我们需要上私有云技术。用容器或者虚拟机把这些应用都隔离了。

 

我说:我2006年就在用虚拟机集群管理软件,同志们,现在都2020年了,再有2个月就2021年了。这十五年前该做的事,现在才做啊。你们这都落后多少年了。你们这么多年到底干了些什么。另外,OpenStack也推出十年了。另外,容器也推出6年了。

 

还有,大家是用公有云技术解决互联网应用社会化应用波峰波谷弹性收缩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在搞营销云、全渠道零售云、社交化客户关系运营,所以才需求公有云的技术。你们啥也不搞,就企业这点员工、就企业这个内部管理摊子,你们就根本没有上云技术的诉求。你们就是环境隔离而已啊。

 

就这水平。还当前沿,还以为能解决性能扩张问题?这都什么脑子。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vmbrD_bGB_WK2ZX4g9www

看见之后,我对很多否定都释怀了……

看见之后,我对很多否定都释怀了……

题图:来自电影《心灵访客》。

作者:张艺琼,文科科研狗一枚,曾留学、讲学和访学于新加坡、荷兰和英国等地。日常游走于东西文化之间,寻找被教育洗掉的自我。

我是一名大学英语老师,教最遭人嫌弃的写作课。但我本是个理科生,没有文字天赋,对写作有一种莫名恐惧。其实有很多理科生的语感特别好,但我不是。我是那种数理化轻松拿下、政史地总是抓瞎的理科生。弃理从文是被逼的,因为高考被调剂到了英语专业。

 

很长一段时间,靠文字混饭吃的我总被批评:“你写得不好!”;也偶尔被期待:“你要是文字功夫强一点,就不得了了!”因此,我总觉得我没有资格写文章,更没有资格教写作课。

 

有个关于教育的笑话:如果你不会做一件事情,就去教别人怎么做。我大概是把这个笑话践行得最彻底的地球人(此刻似乎听到学生们的哀嚎,也似乎看到课程组长把我从下学期课表上删除,哈哈哈哈)

 

我总以为,写作专属于那些有文字天赋的人。但或许正是因为我在这个事情上太笨拙,我一直在琢磨到底为什么写作让我如此对不起这个世界。我试图用自己擅长的理性和规则来面对文字。

 

慢慢地,我通过写作看见那个曾经不断被周围的人否定的自己,也看见那个一直否定我的世界的复杂。因为看见,我对很多的否定都释怀了。

 

这些年,我一直带着学生用写作来寻找自我,他们的收获和成长让我意识到,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打“不擅长”这个怪兽。有时候是真的不擅长(比如我的写作),而更多时候是环境让你误以为你不擅长(比如我的写作)。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和学生们的经历,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用写作来看见自己。故事从我儿子图图的一幅画开始。

 

  妈妈,在这打个勾!

 

上半年“神兽”因疫情被关在家,每天都上演着“神话”。一天早上,四岁的小神兽要求我陪他玩,焦头烂额的我连敷衍他一下的功夫都没有。沮丧的他找到一个本子,跑来我书桌的笔筒里抓了一根笔,一屁股坐在我身边。我的魂被键盘死死地吸着,分不出一丁点神来关注小兽。

 

看见之后,我对很多否定都释怀了……

▲ 小神兽的涂鸦。

 

过了一会,小兽拽了拽我的手说:“妈妈,在这打个勾”。他左手拿着一副涂鸦,右手拿笔指着“加油”那个地方。亲妈如我,本能反应是在“很棒”那打勾。回到这个评估本身,一个四岁的小孩得不到大人的回应,转向涂鸦来宣泄情绪,这不是很棒吗?拿起笔放在“很棒”那,还没来得及落笔就被小兽给喝止:妈妈,这!他指向“加油”后面的方框。这一精准把我的魂给招了回来。

 

我问,为什么要在这打勾?小兽说,老师都在这里打。我说你认得这些字吗?小兽:不认识。我翻看前面的涂鸦,小兽的归纳能力着实让我惊喜了一把,的确所有的勾都落在加油后面的方框。

 

老师的油加得很合理:每页右上角都贴着一副模板图,而他完全忽略模板,颜色和形状都是自由发挥。如果我是打勾的老师,估计油都不愿意给他加。这是他从学校带回来的美术画册,国内某著名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封面正中心是三行字:“开发想象力、全方位培养绘画技巧、激发各种潜能”。这三行字和每一页的“加油”联系起来,我这个亲妈开始凌乱了。

 

小兽说:妈妈,认字。我的魂已经彻底回来了,决定放弃这个极好的情景认字时机。我没教他认,但我知道很快他就会在其他场合认识这六个字。等他认得这些字,他一定不会再要求把勾画在“加油”后面。因为,这,太伤人了。

 

  评价的伤害  

 

很多人可能都没意识到,那轻轻的一笔打的其实不是勾,而是脸,后果很严重!脸被打多了,人会失去痛感。

 

我想起周轶君导演的纪录片《他乡童年》的芬兰篇中的一个场景。小学老师拉尼为了让孩子感知时间而带他们去养老院跟老人交流,其中一个互动是与老人互相画对方的脸庞。在旁观互动的拉尼老师告诉她:画画是为了表达自己,不是为了竞争,你只需要用创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体现了芬兰人所追求的“为了生活而学习”。

 

在得知画画不是用来被评价的时候,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战地记者周轶君都无法淡定,她哭得像个孩子,说:“我从小一直被说你这个不行,那个不好,你不可能做到这个那个”。不惑之年的她才意识到,画画是为了表达,而不是我们教育和生活中的被点评对象。

 

看见之后,我对很多否定都释怀了……

▲ 图片来自《他乡的童年》。

 

画画表达在周轶君的成长中是种奢侈。所幸,作为记者的她还有文字。而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文字表达也是种奢侈。学生曾经跟我分享过她的故事,非常典型:

 

 

我的写作从小学开始就是被文科出身的母亲修改作文,很多时候自己的作文被钉在后面的公布栏上都会让我产生错觉。慢慢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写作文一定要写到可以作文范文公示才算好,才为止。

 

写作不再是表达自我的方式,而成为了彰显自己能力的方式。而且父母很喜欢对我的作文进行各种评价(主要是贬低的),以至于我都不敢面对原稿,因为总想着会被挑出错误和不足;我的作文的好坏都是由父母或是其他人评定的,或者写作本身的意义就是被评定的。

 

看见之后,我对很多否定都释怀了……

▲ Photo by hannah grace on Unsplash.

 

点评无论好坏,都让我们远离表达,看不见自己,也看不清世界,对文字麻木,对世界冷漠。

 

这种麻木和冷漠对我这名写作老师来说,像一把大颗粒海盐洒在长久不愈的伤口上,痛,但有点钝感。每天都被这种顿感折磨,因为我的血液都是干脆的。无数次想逃离到小学或幼儿园去,只为了低龄孩子们那痛快的情感回应。无奈被迫弃理从文的我已经无处可逃,唯有直面冷漠。

 

  用文字与世界连接  

 

麻木和冷漠是因为我们的文字教育往往是将学生从现实中抽离,文字只是机械式的符号,大多用于抄写、模仿和背诵,学习者无法通过文字符号跟世界建立连接,阅读和写作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让他们心生厌恶。

 

因此写作需要先解决心理问题:接纳并放下对写作的冷漠、厌烦和恐惧情绪,然后才谈技巧。我放弃了曾经苦苦沉迷的对他们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不再用那些半是威胁半是哄的分裂伎俩让他们多记一个单词,多熟悉一个句型。

 

我也不会跟他们说,某个词或者句子错了;而是问:为什么你会用这个词、这个句子或者这个时态?我想培养他们对自己的文字行为归因而不是判断的习惯。通过归因,我们将写作转化为反思和探索个人经历与社会文化互动的出发点,逐步发现和构建自我身份。

 

写作是我们从一个包含词汇、句子、段落和篇章等不同层面的复杂系统中在进行选择和组合,而每一项选择背后都蕴含着各种人性和社会文化因素。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奴隶社会”读者可能会常常说这几句话:

 

1)我喜欢“奴隶社会”的文章;

2)“奴隶社会”的文章吸引了我;
3)“奴隶社会”的文章好看。

 

这三句话咋一看去没什么两样,但其实大不一样。“我”在三句话中的主动性和凸显度越来越弱,作者对评价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少,但对读者同化效果却可能越来越强。去“我”化会弱化读者对评价奴隶社会文章这件事情主体的意识,因为有“我”的存在,读者更容易意识到还有“你”和“他”。

 

对“奴隶社会”文章的评价可以用动词“喜欢”、“吸引”,也可以用形容词“好看”。什么时候用第一句合适?在对“奴隶社会”友好还是不友好的情景下用?没有标准答案。其实,每一个文字的选择都是我们和世界互动的镜子。

 

当我们将自己的文字组合跟其他人的组合对比,就可以和各色人等进行跨时空的对话,通过文字来反思、重构和丰富我们的世界。这样,我们用文字重拾自己与世界的连接,以文字里的世界为镜子,寻找真实的自己。向外看的同时向内看,慢慢了解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人和事。

 

  碎玻璃上的月光  

 

通过写作寻找和看见自己,这个宗旨和芬兰的画画是为了表达自己本质上是一样的。契科夫(Anton Chekhov)曾经说过:“Don’t tell me the moon is shining,show me the glint on broken glass.不要告诉我月光很明亮,而要展示它在碎玻璃上闪烁。

 

“The moon is shining”是教科书式的写法,是对月亮的一种客观描写,是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用文字表述出来,看不出作者的情感和个性。但能让读者好奇的不是月亮发光这样的已知事实,而是每一个独立个体对月光这个事实的感受。

 

看见之后,我对很多否定都释怀了……

▲ Photo by Davide Sibilio on Unsplash.

 

每个人因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而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站在不同的角度,光折射而呈现出来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并且,broken(破碎)才是现实的世界,更值得我们去了解。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值得尊重的,都是有价值的。

 

世界就是一颗钻石,没有人能在同一时间将所有切面看完,我们需要将不同人看到的不同切面拼凑起来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钻石,无所谓高低,无所谓贵贱。

 

碎玻璃上的月光让学生们脱胎换骨,他们开始通过文字感知世界,看见自己。

 

 

阅读英文杂志和原版书的感受都有所不同了,我的摘抄里不再只有漂亮的用词和句型,我会想:得要是多美好的人,才会关注到这样的小细节并用这么戳心的形式描写它,我怎么就注意不到呢。

 

 

当你置身于文章中的情景的时,你会发现自己不自觉地随着文字去观察去感受,可能是平时自己从来不会静静观看的落雪般的梨花飘落,可能是自己从未体会过的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奈惆怅,可能是擦肩而过的人肩膀上一点满天星花瓣。

 

置身其中的我深刻体会到修饰的美妙,每个人生来都会有对于美的向往,只是有些人在后来的经历中不自知地失去了这份宝藏;比如我。

 

失而复得的这份宝藏让我在自己写作的的时候也开始使用修饰的语言,这并不是刻意的描述,而是内心的驱使,确确实实自己目光所及,所以这样写出来的修饰也不会显得矫揉做作,反而会使文章更真实生动。

 

 

我开始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关注跟学习没什么太大关系的事情。我跳出高考时眼里只有学习的思维模式,开始看看今天的天空是什么颜色,闻闻下雨前的潮湿气味,慢慢品尝这北门消失之前每一样我喜欢的美食并牢记他们的味道,偷听外国留学生的对话(虽然大部分听不懂)……

 

我渐渐明白这些看似无聊的生活碎片和闲事有一天会成为我写作的灵感,他们也会成为我宝贵而独一无二的人生阅历。我学着把我对生活的观察,把我对人生的所思所想融入我的写作之中。

 

 

我觉得写作就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时至今日,我认为我写不好的原因跟自我意识的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从小习惯了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感受和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却一直忽略了自己,无论是感受还是需求或者其他方面的。如此,我根本不可能写好作文。

 

这门课最为触动我的也是我最为欣赏的是老师提出的“自我意识”。这个暑假参加灯塔去义教前接受灯塔培训是第一次真正地接触这个词,也尝试着去做了一些改变,直到再次接触它时是在写作这门课上,这个词确实影响了我,从思想到行为上。

 

写作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它的过程,在描述自己的情绪前就是对自己内心情绪的觉察,在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以及排序时就是自我分析能力的运用,将一个个习以为常的形容词一个个地换掉就是自我思考并敢于挑战常规的体现。

 

看见之后,我对很多否定都释怀了……

▲ Photo by Tyler Nix on Unsplash.

 

  看见的踏实  

 

慢慢地,学生说,写作能让他们踏实。

 

 

这种踏实不是闲云野鹤,漫游云海的抽离感,也不是规矩绳墨,足不履影的孤僻感,说不清道不明。揣摩揣摩,才发现,这种踏实,实则被辜负了好些年。

 

不管是汲汲于追逐分数,汲汲于功成名就,还是苟利于博取声望,苟利于沽名钓誉。到底是辜负了这最令人凝神静气的一处精神家园。码字,原本是把最为柔软细腻的心思在遣词造句中淋漓尽致地道一番,而今,好像丢掉了写纯粹的东西,只有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这份纯粹,真的应该守其本心,候其真挚。

 

是的,写作最朴素的功能是让我们踏实,因为我们能通过文字看见自己,而看见的能量是巨大的。

 

 

在通过写作构成的二次世界里我便是女王,独一无二不得侵犯,所有的规矩都由我自己制定。一切都是开放的,一切的思维都是被允许的……

 

我可以任凭自己的思维游走,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感觉我是被尊重的独立个体,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有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现实往往是看不见或看而不见,因此我们的日子有太多的无奈和不满。不管外界如何对我们视而不见,我们都还有属于自己文字。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能用文字捕捉、记录现实,看见自己、看清世界,而后出走现实。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88afhJNlaHpfU97TLWBI9A

这12只龙头股,连续十年ROE(净资产收益率)>20%!值得收藏!

 
A股股票4000余只,连续十年ROE(净资产收益率)>20%的,仅仅只有12只!这些龙头股,值得我们收藏!

1、海天味业

调味品行业龙头,海天味业,ROE常年保持在30%以上。作为“酱油界的茅台”,自2014年上市以来,共分红7次,累计分红126亿元,占到其累计实现净利润的52.62%。要知道,当年首发募资的时候,它才仅仅融资了19.2亿元,现如今,分红已是当年的6.6倍。

2、贵州茅台

白酒龙头,贵州茅台,20年来不断创下辉煌的业绩。过去十年,茅台的平均净利率达到了可怕的5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青睐贵州茅台的不仅仅只是资本市场。即使业绩放缓,飞天茅台在市场上仍是一瓶难求。

3、海康威视

安防监控的绝对龙头,海康威视,是全球领先的安防监控产品及内容服务提供商,产品及服务已经实现视频监控系统所有主要设备的全覆盖,市场占有率第一。伴随A股三季报的陆续发布,海康威视也被高毅冯柳重仓,一度引爆A股。

4、伊利股份

1996年上市的伊利股份,它的商业模式和净利润增长都已经趋于稳定,现在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国内乳制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通过产品优化带动毛利上升,是考验伊利的另一道关卡。

5、格力电器

享誉全球的空调行业第一品牌,格力电器,在产业链上的地位非常强势。但是,近年来,格力电器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除了业绩持续下滑之外,这家家电生产商还面临着空调销售首次被老对手美的集团超越的窘境。直播热潮下,董明珠也曾亲自下场,开启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

6、德赛电池

自2004年借壳上市以来,德赛电池一直在兢兢业业做着老本行电池,是一家非常少见的,没有再融资的重资产企业,上市16年创造近6倍的派现融资比,搭配着不到3%的净利率,可谓是非常良心。

7、华东医药

作为国内领先的糖尿病和器官移植用药研发和生产企业,华东医药的产品主要为西药及中药药品、医药器械等,近几年来,也开始加大研发投入。

8、承德露露

靠着卖杏仁露成为现金奶牛,2019年有71%的资产是货币资金。但是,近年来净利润增长停滞也是困扰其的一大问题。最新财报显示,承德露露第三季度单季收入3.83亿元,同比下滑25.59%,净利润下降3.58%至9695.63万元。

9、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化药龙头,被称为中国医药界的“一哥”,专利和研发投入长期位于国内药企榜首。ROE在24%左右,毛利率86%,净利润增长25%。

10、大华股份

大华股份,是安防行业,紧随海康威视的一家公司,但是和龙头海康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11、洋河股份

洋河股份,白酒赛道又一家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89.14亿元,净利润71.86亿元;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7.6%至54.8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4%至17.85亿元。

12、老凤祥

地处黄金珠宝行业的中华老字号老凤祥,品牌价值313.14亿元,两年增长52亿元,2009年完成借壳上市,近9年来,公司累计派发现金红利约40.30亿元,分红率接近50%。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YYNEXpLW7EdsjodCzAL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