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个骗局!滴水滚珠局的真相

本周行情,RCS概念疯狂套人数字货币异军突击,半导体偷偷来袭!如何把握住主力的方向呢? 而股市有些话不能讲的太直白,今天先通过一个现实生活的故事,给大家揭露一下这帮不要脸的庄家割韭菜的内幕

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有一个行业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那就是古玩字画,知道他们赚的是什么钱吗?

赚的是死人的钱!!!

比如已经去世的齐白石一只虾,竟然能卖到一个亿!一个亿啊!

其实这个跟最近股市割韭菜的骗局一样:这个套路叫做滴水滚珠局!

关键是大家还乐此不疲的去买毫无危机感和警惕性!

揭秘一个骗局!
滴水滚珠局

就拿字画来讲,很多人说齐白石的字画很贵,很值钱,每次拍卖1亿多呢,其实这就是庄家在做局了。

揭秘一个骗局!

下面讲讲庄家如何选目标筹集筹码散布利好消息拉高出货。四部曲!

1.选目标:  首先找市面上知名大师,必须是去世的,这样话,能确保市面上不会再有新作品出来,并且这些人的作品流传市面的量不能多。

2.收集筹码就比如齐大师的画,市场上流通的就几千幅,庄家就开始收集,因为这里大家都不会太重视,所以收集筹码都很便宜,每幅画20-50万 一,花费6亿以下基本就能买到很多的筹码。比如手里有2000副画,基本控制这个市场的价格,操控这个市场了。

3.散布利好消息:因为这画的价格市场基本不知道价值几何,所以庄家开始找各类拍卖行,拍卖,反正自买自卖,相当于股市的对倒行为。而损失无非是佣金交易而已。

第一年大师的画,成交3副,基本都是5000-6000万成交,庄家自拍自买;

第二年大师的画,成交5基本都是6000万-8000成交,有1个其它买家;

第三年大师的画,成交8基本都是8000万-1亿成交,有2个其它买家。

三年时间,基本世人皆知齐大师的画,水涨船高,价值1亿,各类专家,媒体都在宣传,齐大师的画具有收藏价值,比如画上几只虾,就值多少钱, 让大家产生一种大利好的共识:必须去收藏,买到就是赚。都想托人托关系去买大师的画,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4.拉高出货,前三部完成后,市场上字画最低价格都是从30万涨到了300万了,所以庄家开始出货,300万-500万卖掉手里的2000副字画.。

这个价格去买,谁都觉得便宜, 都聪明的以为自己抄底了。

而当庄家出货完毕,没有所谓的宣传,再没有高额拍卖成交的消息传出来,看着无法再次获利卖出的字画,傻眼了,深深感觉自己成了接盘侠!

看了这个:滴水滚珠局,大家回想下我们的股市主力是不是也是这样:

董承非:我是逆向型选手,喜欢从跌停板上看股票,离3000点越远我越乐观,港股的性价比比A股要好

“其实权益产品最怕的一个心态就是想赚又怕亏,这样会导致你真的赚不了钱。好消息来的时候想冲进去,负面消息来的时候很紧张,又想杀出来,这样子做99%的概率是赚不了钱。”

“我长期看并不悲观,一个信念就是我们A股3000点不高,我们总有一天会过3000点的,但我也不知道哪天过3000点,所以如果离3000点越远我就越乐观。”

“我自己的风险偏好比较低,我不怕跌,不怕市场不好。”

“我是逆向型的选手,天生的,我比较喜欢从跌停板上看股票。我第一次接触股票的时候,把它从跌的地方排序,这么多年这个习惯改变不了。”

“投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决断力。我觉得任何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应该是相对比较固执的人。

当然这种固执不代表说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眼睛捂起来,我自己非常乐意听研究员对我的持仓有一些负面的看法,我会把这些看法集中起来后,再去认真思考。“

“我的观点就两点,两个交织在一起,就是非常宽裕的流动性,非常糟糕的基本面,非牛非熊。”

“在这种高波动的市场里面,多看少动可能是次优的选择,但也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如果真的是看全面来讲,港股的性价比还是比A股要好。价格便宜不便宜,在一年显现不出它的威力,但是如果看五年,便宜和不便宜,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非常剧烈,所以港股后面可能会表现得比较好。”

以上,是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兴全趋势和新视野基金经理董承非今天在天天基金的线上路演中,给出的最新精彩观点。

董承非回顾了自己管理的兴全新视野过去5年的情况,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作为基金管理人在2015年市场大涨到熔断期间的心路历程。

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风险偏好低,逆向投资、配置均衡的人。同时他也坦言,自己现在投资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非常担心淘汰,追求排名,现在更希望能把自己逆向投资的风格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按照自己的节奏,投资人也可以来去自由。

所以他也坦诚劝告投资人,如果买了产品后状态很焦虑、一跌就紧张,可以考虑减持,适当降低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

对于未来的市场,董承非并不悲观,一个信念就是A股3000点不高,总有一天会过3000点的,所以如果离3000点越远就越乐观。此外,他还特别看好港股市场的性价比,并且认为站在长远来看,港股的便宜一定会对投资收益率带来有利的影响。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他的演讲和问答全文,分享给大家。


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如何面对不确定性”。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原因,出现了很多“第1次”,比如第1次经历了城市被关掉,我把这段时间自己的所思所想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兴全新视野的过去5年

首先回顾一下兴全新视野成立以来的情况,我记得当时管的是全球视野,也有媒体说是创造了从一块钱到两块钱的最快纪录,当时自己还蛮洋洋得意的,回过头来看,主要还是时势的作用。

2015年,我当时管着全球视野,又发了新视野,这个产品到今年的7月1号是满5年了,这个产品的管理时间段和2007年管全球视野的时候,绝对是两重天,因为不同的客户在不同的阶段,大家可能对这个产品的历史上运作情况也不太了解,这个产品成立的时候,就一直在面临不确定性。

2015年7月1号正式成立,对资本市场熟悉的人也知道,基本上在最高点发的,当时我们卖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在深圳招行也路演过,当时我也是明确表示对市场不看好,但是此后的A股市场演绎也是严重出乎我的意料。

2015年,当时市场还比较火,在这种情况下,说句老实话,这个产品开始的两年做得非常累,因为当时这个产品发的时候是立足于绝对收益,绝对收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安全垫,然后才能上仓位。

但2015-2016连续两年,2016年年初有几次熔断,前两次基本上都还能扛的住,第3次熔断的时候,净值终于跌破了1块钱。

反而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子的,当时跌破1块钱的时候,我心一下子就放下来了,反而感觉是轻松上阵了。所以基本上前面的一年半时间,如果从相对收益角度来讲是表现得很好的,但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来讲,是一直在苦苦的积累,想画一条比较完美的净值曲线。

2018年又遇到了贸易战,2018年基金的回撤也比较大,也差点跌破1块钱面值;2019年表现还好,这一路走来,刚刚舒口气的时候,结果2020年又来了这么一场疫情,这也是头一遭。

回过头来看兴全新视野的过去5年,真的是酸甜苦辣都有,这个产品真的是从一开始就一直在面对不确定性,因为我现在管两个产品,一个兴全趋势,一个新视野,要是只是管一个兴全趋势,这是一个相对收益的产品,我会很轻松。

特别是2017年,你别看2017年市场涨的好,但2017年年初的时候,大家回忆一下,当时是紧缩,整个的去杠杆,产品没有安全边际,所以内心也是很纠结。

给大家回顾了新视野的运作情况,基本上就是面对不确定性一路走来。 

一切回到本源

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进入资本市场

今年2月3号开盘的时候,整个A股市场基本上以跌停开板,后面没想到走势那么强,但是后来国外疫情又爆发了。

这种黑天鹅发生的时候,我们置身其中的时候,很难很明确的说,对股票市场未来怎么走有个很明晰的一个看法,真的是只有走出来以后,才知道股票市场是这样走的。

但即使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以后,股票市场未必也会发生一种很糟糕的状况。

我只能这么说,所以我更加坚定对市场的敬畏之情。 

至于如何面对不确定性?每天各种信息在传来,我下午猜想这段时间大家每天都在看中国的数据、国外的数据,后面还有很多的事情,第一波,还有没有第二波?

基本上经济形势是这样子,下半年真的会好吗?大家都要打个问号,怎么让自己面对这么大的一个不确定性。

这地方也提一下我自己的想法,一切回到本源。我们再反思一下,特别如果是新视野的持有者,大家想一想,我为什么要买这么一个产品?我抱着什么样想法来进入这个市场?

把这个问题先想清楚,如果是觉得是因为看到整个市场当时很好,因为1月底的时候整个市场非常好,基金都是日光,因为受外部的原因买了基金。如果这样,我觉得你可以为你们自己考虑,选择更好的一个操作。

如果你们买了产品状态很焦虑

可以减持一下

第2个如何对待这种波动?

我刚才也说了,过去这么多年,公募基金优秀的基金经理基本上年复合回报在15%以上。这么多年,基本上10年、15年,15%~20%基本上是比较优秀的基金经理能达到的水平。

但是,权益产品和别的产品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于,如果是每年15%,我想我们的整个的公募基金可能现在是几十万亿,而不是说现在只有两三万亿的规模,产品的波动是没法避免的。

所以在这段时间这么不确定的情况下,我觉得新视野持有者,你们可以看想一想自己的状态,如果你的状态是很焦虑,我买了这么一个产品很焦虑,晚上睡觉也睡得不好,一跌我就紧张,你们可以减持一下。

第一,是不是权益产品在你的资产配置比重里面过高,可能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些可能低风险的资投资者,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波动,或者压得太重了,我也建议你可以降低自己的仓位。

以我的经验,其实权益产品最怕的一个心态就是想赚又怕亏,这样会导致你真的赚不了钱。

为什么?好消息来的时候又想冲进去,负面消息来的时候又很紧张,又想杀出来,这样子做99%的概率是赚不了钱。

所以需要一个更好的心态,我把这个产品配置到一个合适的比重以后,在我的家庭、我个人的资产配置一个合适的比重,少关注会更好,生活质量会更高。

这是我的第2点,如何正确的面对波动。

A股总有一天会过3000点

离3000点越远我就越乐观

第3点,这也是我这几年的一个感悟。资本市场每天在波动,股票永远不变的就是它的波动,特别是A股。

资本市场看的时间越短,越没有确定性,看得越远,有时候有些问题会看得更加清晰。

有一个数据,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从1900年到2000年这100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两次世界大战,1918年西班牙流感,瘟疫,全球死了5000多万人。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数据表明主要国家的股票市场100年的股票收益率,美国是百分之七点几,其实英国也有百分之六点几,远远跑赢别的品类。

比如看A股的公募基金。新视野基金快5年了,这5年来一会儿股灾,一会儿去杠杆,一会贸易战,现在是疫情,但是现在复合年化回报还是在10%以上。

有人说,经济后面会不会大萧条,我也不知道。说句老实话,我2007年就见过3000点了,我们当时第1次过3000点的时候,资本市场在讨论有没有泡沫。说句老实话,2007年过3000点的时候,整个A股其实有点泡沫的,但到现在为止已经13年过去了,我们还没过3000点。

我长期看并不悲观,一个信念就是我们A股3000点不高,我们总有一天会过3000点的,但我也不知道哪天过3000点,所以如果离3000点越远我就越乐观。

我也在想,一方面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大家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美好。

但是另外一方面,这个纸币真的是可以印出来。大家通过这次疫情也看到,美国这个样子,有时候会改变你对这个东西的信仰,如果大家追求的东西就是这么一个随便“印”的……

我不知道大家看过一个视频没有?有个视频就是美国印钞厂印纸币,就跟印报纸一样的感觉,那印的是100元的美钞啊。

所以这个因素也很重要,如果你把这个问题看清楚以后,可能也会这样让自己安慰一下。

最后一点,还是专业人做专业事情,大家在某些方面肯定是更好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是有更多要操心的事情,这些操心的事情都让基金经理去做,这是分工不一样。

如果你选择了或者是其他的,就以适当的仓位,合适的比重去让基金经理替你操这个心替你去操作这些。

我的配置比较均衡

也有必要给大家讲一下逻辑和风格,我简单的讲一下。

我自己的风险偏好比较低,我不怕跌,不怕市场不好,如果我管相对收益产品的话。所以你看到我拿两次晨星奖都是在2011年和2018年。

大家知道2011年很差,2018年也很差,所以我在2018年获晨星奖的时候,我说我试图想改变一下,我想在大牛市的时候拿晨星奖,那说明我能突破自己了。

我是属于风险偏好比较低的一个人。

第2个,我是逆向型的选手,天生的,我比较喜欢从跌停板上看股票。我第一次接触股票的时候,把它从跌的地方排序,这么多年这个习惯改变不了。

第3点,目前我管理的两个产品规模都比较大,灵活性比较差,这么大的产品,我的配置上是比较均衡的。

如果是一两个行业表现非常突出的时候,我的产品也不会特别明显。

我这个人也比较“固执”,如果我看好的话我比较能扛。而且,现在我希望自己买股票做到如果是自下而上的股票,至少看三年。

大家看到我看好的股票持仓周期都比较长,所以某个阶段收益不好也正常。

我也给大家讲一下对产品管理的想法。在基金投资管理上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会把我的逆向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一点。

过去年轻的时候,因为我还担心淘汰,要追求排名,所以有时候不能把自己特点发挥得那么淋漓尽致,现在这两年我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

当然,投资者也完全可以来去自由。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如何应对,这里给大家讲了我的风格,这是一个风险提示,大家可以再想想,自己选择的基金对不对。

相对宽裕的流动性+糟糕的基本面

非牛非熊

基本上我的观点就两点,两个交织在一起,就是相对宽裕的流动性,糟糕的基本面,非牛非熊。

如果这里面两个因素,有一个因素没有均衡,这市场绝对不是这样子。

年初你看到那么明显资金往市场里冲的时候,大家也看到,我在我的年报里面蛮担心2015年再现的,因为如果真的是基本面情况稍微强一点,流动性会源源不断往市场里面来的,我们也见过纯流动性推动的市场,它会暴涨暴跌,结果出来疫情,变成基本面很糟糕了。

这样的基本面,如果没有这么宽裕的流动性,市场在这个位置稳不住,所以这两个因素是一个平衡的状况。

今年肯定是个高波动的市场

看五年港股市场会表现非常好

今年有一点是确定的,今年肯定是高波动。大家已经看到了,不说我们,你看美国成熟市场那个波动率。

另外一点,如果真的是看远一点,今年的低收益率不是一件坏事情,我年初的时候蛮担心今年是那种go go up,被流动性不停地一路推动向上,因为从客户角度看,应该不喜欢这种行情,如果那种行情,你2015年真的是很焦虑。

我们的整个国家的定位,包括大的方向是比较明确的,我们资本市场代表市场化的一部分,方向肯定是正确的,但我担心的就是别走那么快,慢慢来。

有的小基金过去几年的收益率不错的,你看2019年我做得差一点四十几,做的好的一百多,今年稍微低一点,如果拉长看也行啊。

如果流动性上面不要出现太大的问题,基本面就肯定往上走的,只要大家心态放平了,所以今年的收益越低不是一件坏事。

我前面说了,唯一确定的就是今年高波动,有一个朋友说过一句话,“在这种高波动的市场里面,多看少动可能是次优的选择,但也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当然,如果这么高度波动的市场,最好的是1月份的时候把仓位剁一下,2月3号把它抄回来,3月份之后再把它剁一下,在某个时候再抄回来,那是最优选择,但是能做这么精确的人是神,大部分人可能是做反的。

这么大的一个波动,能够把它抓住的可能性绝对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多看少动可能是次优的选择,也可能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这也是这段时间我整个的基金操作思路,多看少动。

最后一点,我去年年底交流的时候说港股会比A股好,结果今年被打脸了,但我还是要咬着牙说,如果真的是看全面来讲,港股的性价比还是比A股要好。

因为香港它是个离岸市场,离岸市场面临着这种事件性冲击的时候,它可能会比A股韧性(差一点)。因为它是高波动,它一撤,可能波动回调大一点。

但是从长远来看,它的水位比A股要低很多。同样的标的,比A股要便宜二三十、三四十、五六十。

价格便宜不便宜,在一年显现不出它的威力,但是如果看五年,便宜和不便宜,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港股后面表现可能会比A股好。

问答部分:

今年低收益率不是一件坏事

1、最近美股A股均大起大落,您如何看待后市行情?

董承非: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很关注。我前面也提到,今年我的基本观点是2点,相对宽裕的流动性和较差的基本面,非牛非熊,纯流动性的市场会暴涨暴跌,这两个因素是平衡的状态,今年有点确定的是高波动。

另外一点,看远一点,我的想法,今年低收益率不是一件坏事情。所以我觉得其实国家的大的方向是明确的,我觉得是慢慢来,基金过去几年的收益率不差的,心态放平和一点。

我朋友和我说了一句话,很有意思,“多看少动是次优选择,但是也是唯一可行的选择。”人人都想把波动抓住,但是那么大的波动,很难精准把握。

2、震荡行情持续多久,在这种市场中要注意什么?

董承非:我前面谈到对疫情得看法。回到疫情,2月3日开盘的时候,基本上跌停,但是没想到后面走的很强,所以当我们置身其中的时候,很难明确地说,对这个股票市场怎么走有一个很明确地看法,所以我对市场一直有一种敬畏之心。

波动是没法避免的,持有人要想一想,持有这个产品是不是很焦虑,一跌就感到就焦躁,可以检视一下,是不是权益配置过高?因为每个人地习惯权益产品的波动是没法避免地。持有人要想一想,持有这个产品是不是很焦虑,一跌就感到就焦虑,可以检视一下,是不是权益配置过高,因为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有些低风险投资者,可以降低自己的仓位。

权益产品最怕的心态就是,想赚又怕亏,这样地想法可能会导致你真的赚不到钱,好消息来的时候就冲进去,坏消息来的时候就杀出来,这样是不容易赚到钱的。少关注,可能生活质量会更高。

比较重视评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度,不会采取极致的操作

3、麻烦介绍一下贵司的优势与特色。目前是适合定投入场的点位吗?

董承非:我们是在熊市中成立的家基金公司,2003年成立,2004年发第一只产品。初创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压力重重,而当时的老十家基金公司已经成立好几年并且发展迅速。

回顾过去,我觉得有一点在公司发展历程中很重要。公司在创立之初就明确表示,往外看,我们各方面的背景资源并不雄厚,只有往内求,专心为投资者挣更多钱才能得以立身。这么多年来,这一点公司执行得非常坚决,资源一直向投研倾斜。

另一方面,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合适的人能够胜任并管理,产品自身又有极强生命力。

守住能力圈,探寻和完善胜率

以均衡稳健的风格,在投资的路上走得更远

4、董总,您取得14年17倍成绩,远远战胜市场,请问你的投资理念是怎么样的?

董承非:兴全趋势成立以来14年取得17倍回报,我是2013年开始管理的。

简单说一下投资理念,无意于创造极致的传奇或追求至高的投资境界,而是希望守住能力圈,探寻和完善胜率、以均衡稳健的风格,在投资的路上走得更远。

5、你好,请问目前A股市场个股众多、板块分化显著,其实选股的难度很大。请问您在挑选个股时是从行业出发在精选个股的“自上而下”方式,还是从公司基本面出发“自下而上”而上”的选股方式?

董承非:自己绝大多数的仓位会自下而上根据基本面挖掘性价比高的股票。不过,过去多年也曾经采取一些相对灵活的投资方法作为补充性进攻手段。

但总体而言,自己比较重视评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选择胜率较大的投资路径,不会采取极致的操作。

不断挑选出风险收益比最佳的资产

6、请问董先生选股策略和持仓策略是怎样的?

董承非:不断在市场上挑选出风险收益比最佳的大类资产。此外,无论是投资价值型公司还是投资成长型股票,最终都落实到风险与收益的取舍。不要为博取高收益去冒不可知、不可测的风险,平时我也一直在向基金经理反复强调这一点。

7、我是兴全趋势的持有者。一直都是我的重仓。我想问问您,您如何看待调仓的频率?对于当下的市场行相关产品您会不会去追?您怎么理解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

未来,你还会担任兴全趋势的基金经理吗?

董承非:对于自己认为缺乏安全边际的品种,即便市场热烈追逐,自己仍然会谨守自己的原则。

我的配置是比较均衡的。如果是一两个行业比较突出的时候,在我这里也不会很明显。对于我来说,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都是看基本面的。

不过,从社会意义上讲,成长投资更有利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价值投资者希望投资于更确定的标的,而成长投资者在投资未来的产业和技术趋势,从难度、成功概率来讲,比价值投资要难。

价值投资更看重当下,成长投资更看重未来。从投资方法.上来讲,两者并无优劣高下之分;从投资结果上来讲,如果从长时间的维度看,两者应该没有显著差异,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领域都诞生了不少知名的投资经理。

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员,某种程度来讲应该是相对“固执”的人。

投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决断力

8、您认为投资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您怎么应对的?

董承非:投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决断力。同时,我觉得任何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应该是相对比较固执的人。

当然这种固执不代表说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眼睛捂起来,我自己非常乐意听研究员或别的同事,对我的持仓有一些负面的看法,我会把这些看法集中起来后,再去认真思考。

9、能和我们这些投资小白说说那些投资误区需要注意的吗?

董承非: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定位,保持良好的心态,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少关注可能比频繁关注,生活质量会更好。

10、请问兴全趋势今年的投资策略是什么?更看重哪些行业?

董承非:2020 年我们将注意力聚焦一些风险收益比比较好的板块。将坚持稳健价值的投资风格,为持有人争取更高的回报。

你以为自己做的是投资,其实,你只是在赌博

作者:艾菲

来源:艾菲的理想(ID: xiaoyaolsh)

最近这段时间,股市大起大落(以大落为主)。

有人愁肠百转,哀叹怎么才入局就被套牢了。有的人偷偷欢喜,这不正是入局的大好时机吗?

表面看起来,大家做的是投资,每天忙着盯盘,买进卖出。

但从本质来说,大多数人都不过是在赌博而已。

为何这样说?

因为只有依据冷静的理性思考所作出的判断,基于足够的知识所作出的判断,才称得上是投资。而那些因为人性冲动而作出的投资决策,那些因为想要大赚一笔的欲望驱动所作出的缺乏客观依据的投资决策,都只能是赌博。

真正的投资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是一件需要抱持长期主义的心态才能有所得的事;是一件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事;是一件需要在了解了人性的基础上,不断克制自我本能的事。

而那种一夜暴富、一本万利的所谓投资,它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赌徒的投机思维。

而这种赌徒的投机思维其实正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真实写照。

而最终,每个人的结局都是在为自己的判断和习惯买单。 

— —

 

什么是人性的冲动?

贪、嗔、痴是人性的一面,对不确定性的厌恶和恐惧也是人性的一面。

当股市大涨时,在看到周围其他人都买股赚钱时,即使丝毫不懂股票的人也会立刻冲进去,然后重仓买入。

这就是人性中的“贪”在起作用。

在股市大跌时,在看到周围人都开始割肉后,本来对自己的股票还充满信心的人也会出现恐慌,然后割肉退出。

这就是人性中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在起作用。

那什么又是直观判断?

我们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思维方式高度依赖于直觉思维,这就导致了判断和决策会受到很多偏见的影响。

这是人类历经几万年而发展出的简单经验法则。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法则,因为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的事和超载的信息,我们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将所有事都做一遍理性慢思考。否则,正常生活中一天所需的各种决策就无法做出。

所以,直观判断能帮我们应付超载信息和计算,并及时处理风险、不确定性和无知。

但是,直观判断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问题,它会让我们在做出一些重要选择时依然习惯于直观判断,而不是理性的慢思考,从而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和损失。

现在,几乎是一个人人投资的时代,但是究竟有多少投资者是真的在靠理性判断?

很少。

绝大多数人的所谓投资,不是出于人性冲动,就是出于直观判断。

但他们都忘了,查理芒格曾反复讲过的那句话:“理性思考和决策的能力是成功投资者最重要的素质。”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就想来说说:到底都有哪些人性冲动和直观判断阻碍了我们真正的投资之路? 

 

你以为自己做的是投资,其实,你只是在赌博

1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说的是你在判断和决策时,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所以,你常会看到某个观点出来之后,一旦得到权威支持,或者多人响应,最后就会出现所有人都跟着转发赞同的局面。 

《乌合之众》说,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但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就会表现出情绪容易激动、做决定随大流这些表现。

或者,我们也可称之为「羊群效应」:羊群平时乱哄哄的,但一旦有一只羊窜了出来,一路狂奔,那么其他的羊都会跟着一起跑,哪怕它们根本不知道这样的奔跑到底什么为了什么。

这个就是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从众效应。

在股市中,从众效应的影响更是严重。

每一次的追涨杀跌,每一轮从杠杆增加到泡沫破裂再到股市崩盘的过山车式的周期循环,背后都有投资者的从众心理在起作用。不仅如此,主流媒体、权威专家在这时候的意见和观点,会进一步在投资者中引发更加强烈和激进的从众效应。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人类倾向于集体做蠢事,在某些情况下,就像旅鼠一样聚在一起,这可以解释聪明人的很多愚蠢的想法和行为。

从众会让你受到“市场先生”的支配,因为“市场先生”本身就代表了大众。而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曾说过,“市场先生”本就是个躁郁症患者,时而非常狂躁,时而极度抑郁。

所以,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员,你显然无法打败大众,而最终你将变得跟“市场先生”同一节奏,也是时而躁狂,时而抑郁。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从众效应呢?

巴菲特是这样说的:“他人贪婪时你要胆怯,他人胆怯时你要贪婪。”

但是,以我自己这些年的投资经验来说,这话可真是说得容易,做得难。因为当各种可能性同时出现的时候,就是最难下决断的时候,这时需要你违背众人的判断,违逆自己难以遏制的人性冲动,就不仅需要勇气、定力、智慧,同时也需要你手里还有后续的充足资金。

在这里,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故事。 

2005到2007年,美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普遍相信没有风险的阶段,绝大多数人都相信,房地产能抵御通货膨胀,并能永久居住。

那时,市场上流行着一个荒诞的说法:风险已经被消除、经济周期不会再出现。至于理由,则是各种各样,比如风险被全球化分散到各个国家了,比如计算机、数学和模型的发展让市场更容易被理解等等。

于是,投资市场一片祥和。

当然,也有人不是这么看的,他就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思。

他认为,在普遍相信没有风险的时候,其实正是最大的风险,在这种时候,你最好和所有人都背道而驰。

于是,2005年时,橡树资本就选择了果断离场。而直到两三年后的2007、2008年,经济才真的开始崩溃。

你能想象在这两三年里,霍华德做出的与别人都不相同的决定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让自己的公司在这两三年里少赚了很多钱。你要知道这是多大的压力,你得向客户解释为啥我们这几年都没赚钱,而外面看起来却是遍地黄金。

最后,经济危机如期而至,橡树资本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获利者。他们以极低价格收购了大量资本,并在随后的经济复苏中,获得了巨额的投资回报。 

成功总是在事后说起来轻松,但实际上,霍华德在等待市场验证判断的过程中,不但非常纠结,也异常痛苦。

毕竟,这就是一种非常反人性的操作。当一个市场上的所有人都在说你是傻瓜,看不懂你的自信从何而来的时候,在日复一日的质疑和压力声中坚持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判断,无疑需要极强大的内心和定力。

正是因为从众容易,而反其道很难,所以大多数人最终都选择了从众。 

2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说的是:你在对一个未知事物做判断的时候,你的头脑常常会找一个已知事物作为参照,以这个参照为基础,再对未知事物做出评估。

股市投资者在判断股票价格的时候,就常常会陷入锚定效应。

他们心中的参照物是什么呢?

显然,就是这只股票以前的价格和走势。然而问题是,一只股票以前一路高涨,以后就一定会继续保持上涨的势头吗?

比如:这只股票之前价格很高,现在跌了10%,于是你以之前价格做参照,认为这只股票非常划算,于是重仓买入。

这就是依据锚定效应所作出的判断。

你以为自己做的是投资,其实,你只是在赌博

就像这段时间,我看到有人在说某只著名美股已经跌了很多,比它之前的最高点低一半还多,所以重仓买入,并写文章启发众人。

然而,这个决策真的对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留给各位读者去判断吧。

而我,就来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著名的投资机构美盛集团曾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基金经理,名叫比尔·米勒。他旗下管理的基金从1991年起,连续15年战胜了标普500指数。这可是一个相当厉害的投资业绩。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了,大批银行、金融机构在其中遭受重创,很短时间内它们就跌去了50%的股价。

比尔·米勒认为这正是买入的最佳时机,那些下跌只是一时的,是市场过度恐慌所带来的过度下跌。

于是,他边跌边买、大跌大买,买入的全是金融机构的股票,比如贝尔斯登、美林证券、房地美、花旗银行……

当这些股票跌到50%的时候,他依然还在大举买入,他想50%的跌幅应该差不多了。

谁知,这些股票除了在中间停了一下又涨了点外,后来一路向下,再没停过。最后,花旗银行的股价从五十几美元跌到了1美元,也就是跌去了98%。

结果,比尔米勒输得一塌糊涂。

当他以花旗银行这只股票的以往股价做参考时,跌了一半自然很是便宜。

这就是锚定效应。

但是,股票曾经的价格就是这只股票走向的唯一决定因素吗?

显然不是。

所以,如果你仅参考股票曾经的价格作为锚点,而不考虑其他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可想而知。尤其,对于不是巴菲特的投资者而言,你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现金可以在一只股票跌去99%后依然继续买入。就算你还有钱继续买入,但是你能这样支撑到经济危机结束后吗?

3

自视过高

很多人跟我说,今年的投资收益率要达到20%。是呀,这也是我想的,之前我也这么制定过,但最后证明我其实根本做不到。

我也有过20%收益率的时候,35%也曾有过,但这是常态吗?

显然不是。

然而,大多数人都因为对自己自视过高,从而做出了过于激进的投资策略,并最终不得不为自己的过度自信,或者说是缺乏依据的自信而买单。

曾经的投资失败,让如今的我变得谦逊谨慎,曾经的过度自信消失了,如今它被我的认真学习、深度思考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持续打磨所取代。

除我之外,其实很多投资者也都存在这种过度自信。

2012年,一家大型的基金集团发表了一项调查数据,91%的主动投资者认为:来年他们会跑赢大盘,或至少跟市场回报持平。

但其实,这在数学上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你得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你得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斤两,而不是自以为是的认为凭借几次投资成功就能成为巴菲特或芒格。 

如果你不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前方的道路不但崎岖,而且很可能是毁灭性的。

4

可得性偏好

什么是可得性偏好?

可得性偏好说的是:假如你比较容易得知一件事,你就会认为,这件事出现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但实际上,你的判断往往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在股市的上升周期,为了迎合大众情绪,媒体就会争相报道各种有利于股价继续上涨的利好因素。所以,那时你看到的都是利好因素,于是你很容易就做出判断,股价肯定还会上涨。

但是,会导致股价下跌的因素其实并不少,只不过因为媒体报道得少,没有在你的脑子里形成印象而已。

而当你因为你容易获得的那些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你离挫败就不远了。 

5

归因谬误

人们很爱归因,同时还很容易归因谬误。

这是说人类天生喜欢在看到一种现象之后找原因,仿佛只有建立了因果关系,内心才会觉得踏实。

你以为自己做的是投资,其实,你只是在赌博

但其实,很多时候,你找到的因果关系并不是真的因果关系。 

比如:

我在我的书《直击本质》中就写到,在A事件发生后,B事件发生了。

那它们之间究竟是何关系?

可能性一:A与B是因果关系,因为A发生,所以B发生。

可能性二:A与B的发生都是因为C的发生而导致。

可能性三:A先发生,B后发生是一场完完全全的随机现象。

可能性四:是B引起了A,而不是A引起了B;只不过我们先看到了A的发生。 

就像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打雷,但这二者间并非因果关系一样。

可见,我们非常容易将关联关系,或随机关系,当作因果关系,然后又因这个假的因果关系而做出投资决策。试问,这样的投资决策能不出错吗?

举个例子: 

二战期间,德国人用导弹袭击英国伦敦。伦敦的报纸公布了所有受到轰炸的地点之后,人们发现,有些地区反复受到轰炸,而有些地区则毫发无损。这对英国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因为这意味着德国人的导弹精度非常的高,指哪儿打哪儿,可以对准一个地方反复轰炸。然后,英国人认为,那些没有被袭击的街区,一定藏着德国人的间谍。于是,他们开始搬家。可是,战争结束后,英国人终于获知了真相。其实德国人的导弹精度非常差,他们只能把导弹投向伦敦,但却无法控制落点。也就是说,伦敦各个地区受到的轰炸完全是随机的,他们所看到的集中某些地区的打击仅仅只是巧合,其中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股市中的投资者,也很容易会陷入这种归因谬误。

某一只或者某几只股票的价格上涨,可能是出于偶然因素,但是,大家偏要深入分析。结果,这种本来偶然的上涨,成了某个理论的坚实论据。于是大家认为,经济发展的前景一片大好,某个突破性的新时代真的到来了。于是,更多的人被这种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说服,入市接盘,股价进一步抬高,理论便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吸引了更多的人。

这个过程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熟悉?

6

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

投资者在投资时大多都会出现这样两种情绪 – 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

这两种情绪正是“市场先生”不是躁狂就是抑郁的背后原因。

不论是过度乐观,还是过度悲观,都会蒙住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失去理性的判断。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一些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的投资品也出现了大跌。

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当时计算了一个结果:假如现在投入,年化收益率可以轻松达到20%以上,而且几乎没有亏损的风险。

于是,他去投资者那里募集资金,虽说他将自己的推算结果告诉了对方,但对方仍然非常怀疑,连问了6个“如果事情变得更糟会怎么样?”

霍华德·马克斯说,最坏的情况,就是美国经济重回到1929年大萧条,而这笔投资依然能够不亏钱。

尽管如此,对方仍然不敢下注。

最后,他没能劝服对方,只好自掏腰包,把钱注入了这个基金,而这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赚钱的一笔交易。 

这就是我们都难以摆脱的“过度悲观”,也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真实写照。

过度乐观会让我们忘记风险,而过度悲观则会让我们无视理性的推理。 

最后的话

金融市场是一个冷酷且现实的市场,任何一个思维上的盲点以及人性中的弱点都可能会带来彻头彻尾的溃败。

当上面这些直观判断,并掺杂着人性的冲动,都早已成为了我们骨子里难以磨灭的部分时,坚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就成为了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

然而,只有克服思维上的盲点和人性上的弱点,只有抱持长期主义的心态,并不断磨练自己的思考,不断学习,你才有可能做出持续的好的投资。

否则,你就一直是在赌博。

而赌博的结局,我想你们都知道。 

作者:艾菲,《直击本质》作者,高管教练、全球认证优势教练、个人成长教练,前美国财富五百强公司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关注微信公众号: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夯实“思维跃迁”与“自我认知”两大基石,活出蓬勃丰盈的人生。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Ihz9IE48MChX2EBpLHWJQ

巴菲特又割肉了

巴菲特这两天又割了一次肉,这次卖的是银行股,纽约梅隆银行。和上次的达美航空一样,巴菲特也是3月3日刚刚增持过纽约梅隆银行,4月7日、8日转头以更低的价格卖出:

巴菲特又割肉了

巴菲特之前就是纽约梅隆银行的股东,到2019年底的时候持有大约8000万股,然后3月3日大跌的时候,买入了900万股左右,当天股价的范围是38.10美元-40.94美元。这两天卖掉了87万股,平均价格35美元,虽然出售的数量不多,但卖完后巴菲特持股就低于10%,再减持就不需要公告了,后面再卖多少就看不到了。

这1个月的时间里,美股先是急跌触底,之后快速V型反转,不知道是什么让巴菲特改变了决定,连连割肉,只能等5月初的股东大会上听股神解释了。

今晚美股复活节休假,不开盘,下周一恢复。港股假期多一天,下周二才恢复,北向资金的互联互通机制也是周二才重启。

国内公布了几项宏观数据:

1. 3月CPI同比4.3%,PPI同比-1.5%,较上月明显回落。CPI是消费品价格,主要受菜价和猪肉价格回落的影响,疫情过后运输恢复,食品价格得到了控制。PPI是工业品价格,主要受油价下跌,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影响。

CPI的同比数据,算的是今年比去年涨了多少价,再过几个月,去年对月的猪价基数高了,今年后面再算涨幅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大了,因此猪价即便维持现状,未来CPI也会走低的,今年CPI大概率是前高后低逐渐下降的趋势。

现在高CPI低PPI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个限制,想多放水又怕把CPI涨太多,不放水眼看着PPI一直是负的。未来CPI压力缓解,会给央行更大的政策空间。

2. 货币供应M2同比增长10.1%,预期8.5%。这个明显已经是放水了,我画个最近2年的M2图给你们看:

巴菲特又割肉了

3. 人民币贷款也超预期,3月新增贷款2.85万亿,预期2万亿

数据显示国内政策力度也不小,虽然没有美联储那么下猛药,但该有也是有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tUOfIdXKhfVK_32mmGSuA

疫情底下一个普通美股小散的思考

作者 | TROHS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疫情底下一个普通美股小散的思考
美股反弹到这个时间点,相信大家心理都有多少有些忐忑,是卖,还是买?
疫情底下一个普通美股小散的思考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标普500已经回调了26%了,历史经验告诉,大概率是反弹结束了。但很多小散的直觉告诉他们,这次可能不一样。
别以为你是其他股市的投资者,就能当个吃瓜群众。从过去几周全球股市的走势来看,全球股市基本是跟着美股走。
白天亚洲股市不仅要看隔夜美股的脸色,还要盯着美指期货的走势,一旦美指期货有什么不妥,亚洲股市马上跳水。晚上欧洲三傻更是悲催,美股多次拉升总在欧洲三傻收盘之后,导致经常出现跟跌不跟涨的情况。
A股更容易走出独立行情,但也多多少少受到影响。
在这个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时代,没有市场可以独善其身,所以现在美股投资者面临的抉择,也是全球投资者面临的难题。想要判断美股未来的走势,首先要从全球疫情说起。
1
疫情的演变
作为一个小散,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从各种渠道获取美国和欧洲的疫情控制各种信息。
首先,看看全球累积确诊和新增确诊的数量。根据Johns Hopkins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全球累积确诊已经达到160万,死亡达到9.6万。其中美国确诊46万,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确诊人数均在10万以上,看上去不容乐观。
但从新增人数5天移动平均曲线上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曲线有明显下滑趋势。
疫情底下一个普通美股小散的思考
美国新增人数5天移动平均曲线也已经有在高位企稳的趋势,但还没有回落。
疫情底下一个普通美股小散的思考
从死亡率上看,欧洲普遍都在10%以上,是因为出现医疗挤兑的情况。虽然美国确诊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死亡率也就3.4%,可以看出美国医疗体系的强大。
在全球10个受感染最严重的国家中,死亡率最低的是德国,美国和中国,他们共同特点是工业大国。记得川普在得知英国首相约翰逊确诊后,给他打电话,约翰逊开口第一句就是:“We need ventilators(我们需要呼吸器)。“
疫情底下一个普通美股小散的思考
然后,阅读一些财经和美国公众号,看看白宫,联邦政府和美联储出台的应对疫情的措施,以及当地华人们对美国疫情的看法,试着从海外华人的视角来观察目前美国抗疫情况。
政策上,在4月4日,CDC和美国第一夫妇呼吁市民在公开场合戴口罩。
美国第一夫人和CDC呼吁市民戴口罩   
疫情底下一个普通美股小散的思考
(来源: Twitter)
之后,我会在B站上看崔娃(Trevor Noah)对美国人们(特别是川普)的吐槽,看完基本就能够知道本土美国人对待新冠是什么态度,从毫不在意到现在开始戴口罩。
川普对待疫情的态度也有所改变,从一开始的“Everything is under controlled”到最近说未来两周将是最艰难的时候,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经济的操心,一有空间就马上提起解除经济活动限制,仿佛在说“救救我的道琼斯,救救我的标普500吧。”
疫情底下一个普通美股小散的思考
(来源:网络截图)
最后,问问国外的朋友,老外开始戴口罩了吗?
为什么收集这些资料,这样做有意义?
因为身处国内的我们经历过一个完整的抗疫周期,从爆发,高峰,缓和,恢复生活,我们知道控制这个病毒的秘诀:严格的隔离和戴口罩。病毒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但由于西方文化观念的不一样,加上早期的忽视,令新冠在全球大爆发。
相对于国外的投资者,国内投资者其实有信息上的优势。因为他们正在经历,而我们已经走过了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知道什么措施会促进疫情的拐点到来。
根据我们的经验,真正的拐点是在严格隔离和全民戴口罩,而数字的拐点会相对滞后。
疫情底下一个普通美股小散的思考
国内一些城市是在1月23日开始封城T=0,2月7日左右,日度新增确诊数量下降,也就是T+14。到2月底小部分企业复工,3月中旬大部分企业都复工。从封城到恢复大部分生活,整个过程是T+50左右。
意大利:3月9日开始实行严格禁足令,T+50,4月29日;
西班牙:3月14日开始实行严格禁足令,T+50,5月4日;
美国:3月17日开始实行严格禁足令,4月4日开始建议普通市民戴口罩,T+50,5月7日。
由于国外隔离和戴口罩没有强制性,所以这个周期的可能要更长,但是通过各种数据模型,我们可以大概预见疫情见顶以及经济活动恢复的时间范围。
2
概率和赔率
即使我们能根据已有数据预测疫情未来的走势,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等待我们去一个个划掉:
  • 川普感染风险

  • 美国政府不采集相关措施来防御疫情

  • 美国和欧洲人还是不带口罩;

  • 流动性出现问题,爆发金融危机

  • 被动投资代表的指数基金和ETF的泡沫将会导致的市场崩盘。

  • 在目前的政策空间耗尽后,是否还有进一步的“后手”应对未来可能的压力和风险。 

  • 美国乃至全球都实施大规模的财政计划,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在历史新高,未来是否会有副作用,副作用有多大;

  • 美国经济按下暂停键,失业率大增,中小企业面临破产风险,经济是否会从此进入衰退;

  • 美国企业整体杠杆的杠杆水平偏高(当前美国企业部门整体的债务/GDP比例为74%,为历史新高,上市公司标普500非金融板块各项财务杠杆率也都接近或者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高点;

  • 美股杠杆风险,截至2020年1月的融资余额约为5618亿美元,占美股市场的~1.6%,隐含的杠杆水平大约为2.65倍。

  • 今年大选年,民主党可能会抓住川普处理疫情不及时的疼点,令川普连任失败。

  • 天气是否会转暖

  • 疫苗有没有能成功投产

  • 随着美国新增人数持续扩大,有可能出现医疗挤兑的问题

作为一个小散,我根本没有能力判断这些事情未来会发生的概率,很多时候都是主观性的一厢情愿。所以大部分人会选择对历史进行复盘,来推演未来会发生什么。
目前市场整体而言处于流动性冲击过后,基本面下行主导的第二阶段,所以很多人认为会有二次探底,因为历史数据也倾向于支持这一观点,道琼斯指数在3月24日出现11%的暴力反弹。
而这次反弹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

1、历史上出现这样大涨的情况下,大多数都在熊市,而且离见底还有一段时间;

2、在历史大底出现的时候,都是波动减弱、交易萎缩人心不在。
如果从历史数据来看,目前市场只是反弹,而不是V型反转,这在历史上是大概率事情。但我也可以找到数十个理由来说服自己这次可能会不一样,比如:

1、美国现在有一个疯子似的总统

2、传染病只是一个经济现象,并没有造成金融危机

3、这次ETF令股指波动更大,一个月内有数次熔断,每天都见证历史,单日11%暴涨很正常。

4、空前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救济,无限QE,规模2万亿美元的经济救济法案;

5、针对货币和财政政策不能下放到中小企业,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破产风险,美联储4月8日推出2.3万亿美元的新一轮刺激措施,宣布购买垃圾级债券以支持小企业;

6、中小企业有了这些贷款,就不会破产,在停摆这段时间,就可以支付员工薪酬,令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一旦经济活动重启,经济可能会马上恢复等等。
这次历史会重演,或者这次不一样,其实是代表两种风险:下跌风险和上涨风险。有些人问,上涨也有风险?正所谓踏空比亏损来得更难受,因为很多优质资产的价格打了5折甚至更多,看起来是个十年一遇的买股票好机会,如果你一直坚持这不是底,你将白白错过。
面对这两种风险,那就不只是概率的问题,更是对赔率的思考。
有很多朋友说,投资其实跟玩德州扑克很相似,关键在于对概率,赔率和心理的把控。根据你手上的牌,台上的牌,计算出下一张会出现你想要牌的概率。至于下注多少,则需要看台上的筹码数量,计算每次下注的赔率。
如果出现一种情况,你知道最后拿到你想要的牌概率不大,桌上筹码很多,你下注能获得很高的赔率,你会冒险下注吗? 
而美股的某些板块正出现上述例子的牌面。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航空,邮轮,博彩,酒店,石油,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市值蒸发50%,60%,甚至是70%。
疫情底下一个普通美股小散的思考
最坏的打算的其他其中某些公司熬不过去,破产,股东价值为零。但一旦他们股价回到原来的高点(有些公司回不去,因为股东权益被稀释),赔率一倍两倍,甚至是四倍五倍。
如果你将5%-10%的仓位,押注这些行业的,最差的打算这些公司全部破产,你股东价值为零,100%亏损,但你的upside可能是2-3倍,看起来是个更划算的买卖。
而进行研究的意义在于,找出破产可能性最小的公司,提高你赢的概率。
3
仓位的控制
当然,有些人很懒,只买大盘指数。那么对仓位的把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上涨风险和下跌风险。
目前标普500的是2789点,疫情前的高点是3393.52点,跌幅25%时是2545.5点,跌幅30%是2375.5点,跌幅50%是1696.8点。
假设在标普跌幅在25%的时候买入四成仓位:
当下跌风险出现时:跌幅达到30%,加25%仓;跌幅为40%的时候,加20%仓;跌幅为50%时,满仓。这时你的总亏损是24%,若标普回到当初的高点,你的收益是52%。
当上涨风险出现时:若标普回到当初的高点,持有4成仓的你收益是13%。
这里的假设是,标普一定会创新高,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失去的是时间成本。而很少人能严格执行这样的策略,因为很多人无法忍受短期的波动。
面对巨大不确定性,每个投资者的选择不一样,不管你是相信大概率事件,还是押注概率事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与学习。
我们每天都跟这些冰冷的数字打交道,但请不要忘记,数字的背后却是一个个活着的人和家庭,

用比尔盖茨在最近的采访中的一句话进行结尾:“这样的隔离政策实施起来很困难,对总体经济来说更是百年一遇的强击,但让经济重新运转起来比起让人起死回生更容易得多。”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W-N9JcEmmcrhmC4oOn2g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