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长津湖啥背景?这篇文章把前因后果都说了

 
 

这两天电影《长津湖》上映了,后台收到不少消息让我写写,因为电影里一直在描述战争场面,这事的前因后果并不明确,正好我之前写过这类文章,我接下来把整个抗美援朝的过程大概捋一下,看完大家自然明白了,大家也一起看看吧。

 

这篇文章之前发过一次,不过很久以前了,为了本次的内容专门做了大量修改。

 

1

 战争起源

整个战争有两场:
一场是北朝鲜的统一战争。
在中国解放战争的时候,北朝鲜出力不少,而且当时东北有大量的流亡朝鲜人,这些朝鲜人加入了林彪的“四野”,这些朝鲜人跟着林总南征北战,形成了后来的“三个朝鲜人师”。
这些朝鲜人在中国参加了历次恶战,战斗经验丰富,这三个师后来被北朝鲜要回去了。此外苏联还给朝鲜提供了一些坦克大炮,正是在这些坦克大炮和三个师的支持下,北朝鲜发动了统一战争。
战争一开始打得还不错,把韩军和前来支援的美军揍成了狗,逼到了釜山那一带。
然后就有了我们熟知的那一段,美军第十军团从仁川登陆,北朝鲜的阵线被拦腰截断,很快弹尽粮绝全线崩溃。
而就在仁川登陆前,毛主席敏锐注意到美国可能会在仁川捣乱,通过三个渠道向朝鲜人转达了担忧,发现朝鲜人并没有反应之后,感觉朝鲜人要出事,就把“四野”的四个主力军调去了鸭绿江,以备万一。
随后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朝鲜人果然没有在仁川设防,美军登陆成功。随后美军和韩军一路向北,很快打到了三八线,并且不顾我方警告,跨过三八线继续向北,从这个时候起,战争的性质就变了。
变成了我们的抗美援朝。
从明朝开始往后的六百年中,每次朝鲜出问题,中国肯定会出手。
这倒也跟“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没啥关系,单纯只是如果朝鲜出事,我国东北将会洞开,就跟你家隔壁着了火你不能在那里干瞪眼看热闹一样。这是每一个有远见的决策者不能容忍的。
明清两代,都因为朝鲜卷入过大战,也都是丢了朝鲜很快国家也完蛋了,也就有了那句“举国沦亡缘汉城”。
到了1950年,联军又一次跨过三八线,兵指鸭绿江,跟明清相比,这事又多了太多的内涵:
东北是新中国的鲁尔区,真正的“煤钢复合体”,东北不能成冷战前线;
国内人心惶惶,有人担心美国打进来,有人指望美国打进来,比如功德林的国军战犯们弹冠相庆,觉得美国人来解放他们了,除了王耀武(他作为山东地区最高长官,战败后没自杀竟然被俘,被俘后改过自新的态度相当积极,让蒋委员长对他意见很大);
苏联态度不明,很可能也想趁机进入东北,让东北变成“东柏林”,事实上苏联无论如何都是赢家,朝鲜赢了苏联拿到了釜山港,朝鲜输了中国就得求助苏联协防东北,如果美军打到东北苏联正好重返东北,如果隔着鸭绿江对峙,那正好,中国成了美苏缓冲区了;
蒋军会不会从朝鲜向中国渗透?到时候西南和东北同时捣乱(李弥的第七兵团此时跑缅甸种鸦片去了);
蒋军大陆残余势力蠢蠢欲动,随时准备策应东北战事;
…..
我看了很多决策方面的书,包括沈志华的那几大本都看了。感觉绕来绕去,关键就两件事,也就是东北和人心:东北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新中国刚建国,人心需要安定
这个背景下,大家都知道应该保朝鲜,保朝鲜就是保东北,保东北就是保新中国
但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没法接受。所以出兵不是问题,问题是可行性。
中日之间的战争刚结束,日本那样的国力竟然把中国摁在地上摩擦了八年。可日本在美军面前也就是个渣。1941年12月8号日军偷袭了珍珠港,1942年6月4日,牛逼轰轰的帝国海军就被美国彻底打残。满打满算坚持了七个月,这七个月中美国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征兵造船发国债。而且日本的那些甲种师团,除了近卫师团一直在东京,其他师团基本都来过中国,最后又几乎都被消灭在了太平洋战场。
对比了中日差距,再对比美日差距,最后想想中美差距,谁看了都虚。毛主席肯定也是很纠结的,不然不会思考了几天几夜。
后来他让自己的儿子做“第一个志愿军”,岸英是第一个了解出兵朝鲜决策的基层军官,确实是第一个志愿军。只是毛主席低估了人性的恶,自己的儿子牺牲在了朝鲜,还要被人反复质问到底吃了几碗粉。
正是因为巨大的实力差距,林彪不愿意去朝鲜,了解林帅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谨慎过头的人,筹划紧密万无一失才下手。毛主席因为这事还跟他发过火。
除了他,党内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只有粟裕和彭老总。
林彪说粟裕爱打“神仙仗”,就是那种敌我实力差距太大,粟裕也敢虎口拔牙。有三成胜算他就敢出手,七成胜算敢大搞,关键是还能赢。
粟裕是我党体制的胜利,一个基层军官,因为能力突出快速被识别,放到关键位置上统筹全局,而且他的意见和毛主席冲突的时候,党内最后认同了他的观点,这才有了1948年的淮海战役。如果没有他,解放战争至少会晚一年结束。
至于彭老总,属于中间状态,曾经以2.6万人牵制了胡宗南50多万人,打出了陕北“三战三捷”,也在兰州之战中一开始打得一团糟。彭老总没有粟裕那么善于精细微操,但是也能做到以少胜多。
这么看下来,粟裕最合适。不过他早年在山东、苏中和苏北指挥作战,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严重透支,得了美尼尔氏综合征,还有其他各类劳损性疾病,颅里还有三块弹片,天天头疼。那段时间已经病得下不了床,自然也就去不了。
林帅打不了这种他自己都不太相信能打赢的仗,而且确实也病了,要去克里米亚养病。
反倒是彭老总很积极,不止积极,他还有方案。可能长期在西北作战,对山地战领悟很深,提出来朝鲜北部山多,美军机械化步兵展不开,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可以做到“局部优势”,杠一下美帝还是可以的。这种思想跟毛主席一拍即合。
进入朝鲜的作战主力自然是“四野”的人。“四野”人均一顶狗皮帽子,长期在东北作战,能够适应朝鲜环境;而且四野里有一部分队伍是彭老总带出来的,比如38军,就是彭老总平江起义带出来的班底,他去指挥也好协调。
中间有个插曲,一开始说好苏联人提供空军,可是中国出兵的最后关头,苏联人怯场了,说是不给飞机。
毛主席一度纠结中国是不是继续出兵,经过艰苦的思考,还是决定继续执行“抗美援朝”战略,毕竟保朝鲜就是保中国。从这事也能看出来苏联人的格局,做大哥的没出息不担事,出尔反尔,到最后谁都不相信他们,他们自己最后内部陷入内乱然后崩了。

2

 中美五次战役

美军和韩军跨过三八线后非常有精神,根本没注意、也没想到志愿军入朝,美韩联军在朝鲜北部行军,马上就要到鸭绿江,突然就被包围了。
韩国军队最早遭遇迎头痛击,鬼哭狼嚎往回跑,一路上散布说是中国军队入朝了。美国人和英国人非常淡定,对韩国人的战力表示理解,觉得应该是遭遇了北朝鲜游击队被打了,很鄙夷地让韩国人靠边,他们直奔鸭绿江。
然后美军英军也遭到围攻。
美国第一骑兵师的一个团在云山遭到合围,美国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跟谁打,只是发现根本没法打。第一次碰到这种事,上一秒还一个人都看不到,下一秒就突然哨声大作,周围枪声四起,部队迅速被切成好几段。
美英军队没见过这阵仗,被分割的队伍被吃掉几块后,剩下的见势不妙,跑得非常快,还是伤亡了一半的人。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云山阻击战,美英伤亡了两千人,这是中美第一次交锋,美军打成了这样,让各方非常惊讶。
紧接着就是第二次战役,美军此时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全面入朝鲜,在白云山遭到阻击后,美国最精锐的陆战一师的大部队继续向北。
多说一句,这个时候国内破获了一个特务大案,一群旧知识分子们担心中美冲突,中国完蛋后美国肢解中国。他们忧国忧民,觉得惹怒美国这下真完蛋了,已经在考虑提前媾和,甚至把中国出兵朝鲜的消息走漏给了美国特务。
不过美国上层显然没太当回事,要求陆战一师继续向北。
不过军中此时到处都是谣言说中国已经入朝,美军里也有点慌。所以陆战一师慢慢腾腾地向北挪动,他们也担心自己被包围。
随后被紧急入朝的九兵团(这支部队就是之前粟裕指挥的队伍)围在了长津湖那一带。
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不过九兵团的火力差,后勤补给不足,冻伤减员太厉害,本来想围杀美军,可是到后来连局部兵力都赶不上美军;美军又出动了能出动的所有飞机支援长津湖,硬是用炮弹炸开一条通道跑掉了。这个过程中,志愿军英雄杨根思所在队伍拼死阻击,连队打光后,他手持炸药包跟美军同归于尽。之前阅兵的百面军旗里,就有杨根思他们队伍的。
在这种极度不利的情况下,志愿军依旧吃掉了美军的一个北极熊团3000人,美国那边说是伤亡了1400人。这支部队建军很早,参加过“十四国武装干涉苏联”,在西伯利亚混过,见过北极熊,总统送了他们一面绣着熊的团旗,所以叫“北极熊团”,属于美军中的精锐,这次被打残了,军旗还在北京军博里。不过后来回到美国后又重建了。
可惜的是,当时志愿军的武器太差了,而且行进太快,没带啥重武器,主战武器是日本留下的小口径步枪,这种步枪出了名的射得远但是打不死人。事实上战场上除非是被重炮轰到了,否则当场死了的概率还是很低的,美军伤四千多人,大部分被飞机带去日本给救活了,说是阵亡了一百多人。而我军这边运送下来就太难太难了,九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很多队伍根本没开战就失去了战斗力,很多人冻伤或者战斗中受伤本来没啥事,但是后勤太差,等到了医院也不行了
 
不过对于美国来说,有个常识是,“你杀死一个美国大兵很容易,但是让他阵亡却非常难”。

美国的“阵亡”要求很高,必须得是战场上交火直接死了才算,也就是大家看电影,士兵被射倒后,战友上去试探了下,大喊“KIA”,“Killed in action”,这是美军中阵亡的意思,否则就不算。

比如你受伤到了后方医院死了,不算。你被敌人抓住,杀了,也不算;战场上被车撞死了,也不算。比如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他是出车祸死的,美军在朝鲜阵亡的人员当中就没有他。

这就是为啥整个战争打完后,美国说自己阵亡了三万人,大家都不太满意,闹来闹去,后来成了五万,阵亡人数“按闹分配”这事也是活久见。

当然了,大家不满意的原因也不是因为荣耀什么的,主要是因为抚恤金差距很大,同样去打仗死了,隔壁老王家死在战场上算阵亡抚恤金20万,老李家死在后方医院抚恤金十万,这谁也受不了。

美国政府“阵亡认定”难,也是因为担心死人骗钱。资本主义国家嘛,整个国家就是一本账。
不说美国人了,咱们继续主题。这就是为啥每次都想骂苏联人,美国已经赤膊上阵打他的小弟朝鲜了,他躲在后边装没事人,如果长津湖之战中苏联人帮点忙,美军陆战一师大概率就交代在长津湖了。
随后志愿军一直追,美军一直跑。
好几次志愿军硬是步行跑山路绕到美军前边,比如在一个叫“三所里”的地方,志愿军38军的113师十几个小时步行狂奔70公里山路,堵在了撤退美军的必经之路上。双方展开血战,志愿军武器装备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硬是顶住美军一步都前进不了。整个战役中,美韩联军单是被38军就干掉一万多人。
38军也就成了“万岁军”。
这也就是第二次战争,到第二次战役结束,美军已经被赶到了三八线附近,志愿军也顺利收复平壤。
紧接着是第三次战役,志愿军越过了三八线,美军和韩军士气彻底崩溃,我军顺利攻下了汉城。志愿军的声望达到了巅峰。
当时美军就发现,志愿军有几个明显的特点。来去如风,后来大概测算,在山地每天能行军30公里。而且非常善于伪装,飞机往往贴着地面飞行都发现不了。到了指定阵地后,等到晚上突然发动突袭。
经常先绕道联军的背后,切断退路后,各支部队同时发动进攻。
而且由于前三次战役根本没有苏联援助,主要武器依旧是抗战时期的日式武器(解放军接收了东北的兵工厂也都是生产日式武器),小口径步枪,手榴弹什么的,迫击炮都非常少。
当时也没有效果很好的反坦克武器,面对美军英军的重型坦克,只能是爆破手爬过去,把大捆手榴弹塞坦克底下。就算炸不掉坦克,由于巨大的震荡,坦克里的人也基本被震死,但是我们这边往往也得付出巨大代价才能贴近美军坦克。
不过美国有的特点是非常容易预测。
美军每次出动,都带着大批的给养、武器和炮弹,从来都是一大堆车辆坦克随行。以美军的弹药消耗,基本就得靠着如山的补给物资才能打仗。
这种情况下,往往脱离不了大主干路,毕竟汽车和坦克又不是驴,在爬山方面不太行,这样就让我军易于预测美军行动方向,毕竟以朝鲜北方的地理条件,可选的道路并不多,而且道路环境非常差。
后来美军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就死于车祸,集团军司令非常大了,巴顿在欧洲战场的时候就是集团军司令。这个沃克死后,换上了李奇微,李奇微后来接替麦克阿瑟。
正是因为美军可预测,我方就可以在那种地形比较有利的地段设伏,后来有个爆破手去给毛主席做汇报,他作为战斗英雄,非常善于因地制宜,有一次炸开了一块大巨石,把美军坦克撤退的路堵得死死的,美军虽占据绝对优势,但硬是没冲出去。
所以美军发现在北朝鲜打得很憋屈,机械化优势没法施展,经常夜战,美军空军优势也不太明显。而且开战后美军根本不知道对面到底有多少人,很快就慌得一批,前三次战役,美军一直没太找着北,尽想着跑路了。
不过这场战役打的时间非常短,持续了八天,志愿军经过连续作战,已经非常疲惫,并且补给线也太长了,供给不上来。于是很快就撤向三八线以北,第三次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结束后,汉城丢了。美军丢了这么大的脸,当然不能接受,于是发动了全面反攻,大批陆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重新杀向三八线。
志愿军此时后勤供应不上,只好有序撤出汉城,撤向三八线以北。我们之前聊过的50军,这支部队以前是国军云南杂牌,长春战役中投诚。在这次撤退中为大部队保驾护航,完成了掩护任务,硬是顶住联军一步不退,为大部队争取了撤退时间。
尤其是在白云山这个地方爆发了一次打仗。白云山在现在韩国汉江南岸,50军的一个团在这里顶着美军第25步兵师激战11昼夜,美军硬是一步都没能前进,最终以伤亡300多人的代价干掉了美军1200人,而且完成任务后顺利撤出阵地。完成任务太出色,百面军旗里也有他们的一面。
这次大撤退,就是第四次战役。
然后就是第五次战役。
这次战役是整个战争中最惨烈的一仗,参战双方投入了一百多万人,志愿军和朝军对美军阵地发动了一次全线猛攻,但是效果不佳,美军向战场上投放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炮弹和凝固汽油弹。
在美军绝对优势的炮兵和空中优势下,志愿军损失惨重。整个战争中志愿军伤亡19万,这次就伤亡了7万多。也正是这次进攻中,担任掩护任务的180师陷入重围,大规模被俘。
 
大家记得之前川普在疫情期间颁布的那个“国家紧急状态”吧,战争期间杜鲁门也宣布美国进入了紧急状态。并且全国加税,当时出台了一个《1950年收入法案》,把企业所得税从38%上调到了45%,并且冻结了工人工资和物价,扩大财政指出支援前线,从这里也能看出来美国对这事很重视。
第五次战役后,双方阵线基本维持在了三八线附近,苏联目睹了我军在朝鲜的表现后,超预期超到天际去了,大规模向志愿军交付物资。
拿到物资的我军炮兵越来越犀利,到了上甘岭战役,我军炮兵已经可以跟美军打平了,70%以上的敌军都是被我方炮兵给打死的。
美军为了打破平衡,瞄准了我军的后勤补给通道,他们内部叫“绞杀行动”
 
啥是绞杀呢?
 
这是美军的习惯,南北战争那会,美国政府军就把自己的南方大城市烧了个干净,导致南军叛军彻底没了战略物资选择投降。
 
1944年美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被德军给杠了下,美军出动5万架次飞机,往地面上投了上万吨炸药,专门炸铁道枢纽和各种桥梁,让德军在前线一粒子弹都拿不到。后来美军又在越南疯狂轰炸桥梁。整体而言,美军对炸桥有瘾。
 
现在又要轰炸我军后勤供应通道。
 
我军对这个事也非常上心,而且创造性非常强,搞出来了水下桥,摇摆桥,甚至有些桥白天就拆掉,晚上再架起来。
 
重点区域用大量高炮防守,到了后来,美国飞机不再去平壤往北了,那地方高炮凶猛,再加上米格战机在天上巡逻,美军占不到便宜而且日常被击落。这种情况下,地上已经基本安全,铁路也不再被轰炸。这块区域,一般叫“米格走廊”。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军撸大炮撸得非常凶,我看到个数据,说是整个战争中击落2335架飞机,击伤7512架。这个战绩才保证了天量物资从中国东北运往三八线。一开始对这个数据是不相信的,后来专门查了下美国的数据,问题不大:
 
据美国空军参谋富雷特尔的《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in Korea》一书第645页记载,联军从路基起飞的战机在作战中坠毁1986架。但这并不是美军损失的全部飞机数量。因为这只是联军从陆基起飞的飞机中损失的部分。
 
海军情报处军官哈利恩在《The Naval Air War in Korea》一书第286页记载,海军(不含陆战队)在战争中共损失了1248架飞机。上述数字相加,合计为3234架。比我军提到的还多,估计是我军击中后飞走了,没到家就坠毁了,我们这边不知道他们已经追了。
 
所以战争后期我军高炮打得飞起,完全不是初期那样被美军压着打。
 
之前那个电影《金刚川》里说的那个大桥是一座关键大桥,而且这个时候是物资最充足的时候,却放了俩高炮,怎么可能嘛。
 
而且高炮操作规章里有详细说明,必须打一仗挪一窝,防止下次一开火防空炮就被端了。
 
大规模坑道作业也让志愿军对美国作战中游刃有余,美国人想尽了办法,依旧没法突破,后来甚至开始考虑扔核弹,但是苏联此时也已经有了核弹,核威慑已经形成,美国也就说说。
后来美国军人集团还叫嚣说是要在中国大陆登陆,扩大战争。这事就更没个谱了,当时总统已经是艾森豪威尔,他让军人们哪凉快到哪呆着去。老艾后来在卸职演说里专门让后来人警惕“军工复合体”,这伙人为了钱,啥事都干得出来。

3

 僵持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围绕战俘的问题。
多说一句这个战俘的事,美国后来一直是要求一比一换俘,问题是中国这边的俘虏确实是比美国那边的少很多。
这倒不是我们抓他们的人少,而是前期抓到战俘做一番教育就给放回去了,希望俘虏们回去给大家说清楚我军这边的政策和精神,避免他们被围后拼死抵抗。
好处是美军内部现在也流传着中国军队不虐俘不杀俘的传说,拼死抵抗的非常少,毛病是等到换俘的时候发现我们手里没人。
所以谈判进行得非常艰苦。这个过程中美国人也想以战促和来着,气势汹汹发动了几次小规模战役,不过没啥效果,士气又有点维持不住。
我军在这个阶段开始搞“零敲牛皮糖”、“冷枪冷炮运动”,也就有了我们常说的狙击手张桃芳的事,这位上甘岭狙神一个人射杀了214名美军,这段时间张艺谋导演好像正在拍这部神射手电影。
美军士气非常低落,根本不想打,也找不到打仗的理由。为了提升士气,美国军方想到的办法是去东京嫖娼,士兵在朝鲜驻扎够一定的时间,就可以撤到日本修整,日本那边为了生活费,积极去伺候美国人,两年间在东京生出来了20万混血宝宝。
到后来美国人实在是不想打了,而且看着中方的坑道也发怵。干脆同意了中方的条件。

4

 尾声

记得很多年前,我哥们跟我说朝鲜有座桥被炸了修、修了炸,他非常感动,如果有机会,他希望冒着弹雨去修桥。
去年年初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他大过年第一批去武汉支援,他们一起去的几个都是北大医学院的。那时候风险大极了,他媳妇也是医学博士毕业,那两天差点信了佛。
所以知乎上有个帖子:你愿意为国捐躯吗?
下边最掷地有声的一个回答是:你以为今年志愿前往武汉的那些医生在干啥?
这就是文化传统的力量,朝鲜那些最可爱的人的力量,关键时候,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顶上去。
 
这也是为啥前些年有一茬人疯狂给那场战争泼脏水。毕竟让一个民族软弱,最好的办法就是坏掉他们的图腾,污名化他们的英雄,让后来人再也不想给这个民族去努力去抗争。
借用知乎上的一个帖子结束本文吧,作者 @Juli。
如何看待那场战争:
一代人吃完了五代人的苦。
一代人做出了五代人的事
一代人打完了五代人的仗
一代人建立了五代人的功。
平心静气看待,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战争的巅峰,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以弱胜强,师出有名,信仰纯洁,同仇敌忾,官兵平等,军纪严明,善待百姓,优待俘虏,战法出色,名将辈出,英雄无数,又没有天气加成,自身后勤和装备严重处于劣势,完全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作战,翻遍各国战史,抗美援朝应该在人类热战争精彩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基本等不来挑战者的第一。
 
全文完,

 

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2SR0F27EjhBIq2pAidS0TQ

朝鲜战场,平凡的英雄超越神明

1

1950年10月,老兵王贯三,正在东南沿海训练。

说是老兵,才十九岁,入伍的原因,更简单。

当时在河南老家时,家里借宿了一群跟自己差不多岁数的兵,他们反常的很,不抢钱,不抢粮,借宿就睡在院子里,临走前还跟院子打扫了个干净,他们说,他们叫解放军。

解放,就是解放苦难的百姓,他们也会受伤,那就去给他们当个卫生员。

入伍的第一战,就是孟良崮,随后解放济南,解放淮海,他身上已经有一个一等功,一个二等功。

突然全员集合,高度保密,装备和服装都没换就坐上闷罐车,一路便溺在脸盆里,等再下车时,就到了朝鲜。

这一次,等待他的对手,是美陆战一师;

作战地点,是长津湖。

强者,精锐,王牌,先进。

他们拥有成群结队的飞机与坦克,成百上千门重型火炮与汽车,还有联系到班一级的电台,随时能呼叫空袭的雷达,吃到吐的C口粮和能砌墙的午餐肉。

他们正餐之余的香蕉和火鸡腿的大小和重量都经过遴选,用餐过后,就抽上根烟,剃须修脸,再来点冰淇淋放松一下。

后世形容他们,说他们武装到牙齿,看上去刀枪不入,背后还有十六个盟友,人多势众,气势汹汹。

这样的联军打一群农民出身的部队,多少让人感觉有些大材小用。

志愿军战士们想不通,为什么他们都这么富了,还要打这一场战争。

为什么在西南边,他们支持法军在越南行动;

在南边,他们的第七舰队逡巡在台湾海峡,阻拦解放台湾;

在东北边,他们打得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飞机飞过了中国领空,还轰炸起了丹东。

三面夹击,不给一点活路。

为了远东的利益,他们下场,仿佛秀起肌肉,中国人就不敢反抗;

就算敢反抗,他们赌一个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农业国也打不起。

老大哥苏联都避免跟美国直接开战,拒绝空军参战,一个只能拿着轻步兵和不够强大的空军参战的国家,能掀起什么风浪?

自觉稳操胜券,他们曾在战争中发起了宣传单,拿洪灾这个农民最恐怖的意象,吓唬起了大多数是农民出身的志愿军官兵。

上面写着。

拿人的身躯,能把洪流阻塞吗?

别打了,投降吧。

他们笑着,满是轻蔑。

2

这支部队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打过富裕仗。

据老战士周有春回忆,志愿军战士们有一个背包,一支步枪,八十发子弹,一个十字镐,一把工兵铲,有的还要背上一个步话机。他们没有坦克,没有飞机,没有重火力,所有能量都来源于身上一袋掺杂着豆粉能吃七天的炒面。

饥饿和寒冷,如影随形。

战士们夜间行军时,要紧凑在一起,因为缺乏维生素的他们犯了夜盲,看天上月亮黄扑扑一团,脚下的路也全是平地,会踏进沟里。

装备和后勤上有差距,就要拿命来换。

周有春入伍前是工会主席,在上海与147名同志一同走上战场,最终回来时只有三个人,一个没了胳膊,一个没了腿,侥幸肢体周全的,只剩下他自己。

他其实也没那么幸运,他脖子上随手摘下来的弹头,几乎要了他的命。

老班长谈学贤坚守马鞍山,上山是二十一个人的加强班,下山时就只剩他和副班长,部队被打散了,神经也被划伤,余生都患有神经性耳聋。

但这支军队从未缺过兵源。

甚至想参加还要申请。

公布名单那天,北京少年任红举直接跳到了庙里的神龛几案上,看着别人被依次点了名,唯独没自己,心急如焚,等最后一个点到自己时,才欢呼雀跃,一跃而下;

四川乐山的周继成自小流浪乞讨,营养不良,17岁才一米六高,看到选兵干部将年轻人分成了两边,通过的在左手边,不通过的在右手边,自己面试时话都没说,被扫了几眼就淘汰了,哭着喊着找到了政委,争取到几轮体检,终于合格,参军入伍。

“我一定要搞点事业再回来。”

这样的故事,可以说一夜,说一年,说不完。

1950年10月喊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时,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们就放下工作,离开家乡,坐上火车,前往战场。

没有人想死。

但当你翻开中国历史,向前翻一百年,就会发现这个国家的百姓们早就见惯了生离死别,见惯了本该长满粮食的土地上堆积满了尸体和荒草。

他们用尽全力将外寇撵下海,终于建成了一个没有三座大山的理想国度,从那一刻起他们就做好了用尽一切捍卫祖国母亲的准备。

人民子弟兵,是人民的儿子,人民的兄弟,家有难,就该子弟上。

你想把钢刀放到我们母亲的脖子上,想让朝鲜发生的事情重演到中国大地上,想凭飞机大炮少爷兵就打断我们的骨头,想在我家撒野。

我们,不答应。

3

一方是叫嚣着要让士兵们在家过圣诞节的将军,率领着用机炮扫射百姓家一头耕牛的士兵,在万里外不义劫掠;

一方是视异国百姓如手足同胞,秋毫无犯,甘愿为自己的理念殉道的人民子弟。

谁会赢,老天自有答案。

这从不是简单的枪炮之间的对话,而是一群唯物主义者在用死亡传火,让清教徒们知道,在没有神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延续文明的。

那天长津湖很冷,零下三十度,输血瓶中的血浆都被冻住,冷的让人心慌。

十多万单衣单裤饥肠辘辘的志愿军战士凭借着两条双腿,已经完成了战术穿插,安静地匍匐在雪原中,等待着美军落入罗网后的一声号响。

等待的时间里,他们也聊天,聊这场战役之后,他们还存不存在,聊起如果没有战争,这场厚厚的大雪,冻死了虫害,丰沛了水源,朝鲜百姓准能丰收。

可始作俑者见不惯别人好过,那就都别好过。

汽车中的美军瑟瑟发抖,他们不晓得为什么一声号响后,从白雪中就跃出了无数的敌人,他们呼吸白雾,等不起爆炸后的烟尘散开,就嘶吼着冲向自己,要把刺刀塞进自己的脖颈间。

开枪,开枪,捅弯刺刀,手和腿冻坏死了,就抱着手榴弹冲进人群,引发一场殉爆,没有反坦克武器,就仰卧在公路上阻拦坦克。每当黑暗中有一团火光消散,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用姓名传火。

不要哭,眼泪会冻上。

陆战一师惊慌失措,一路奔逃,他们看着志愿军宁肯连队整建制冻死在阵地上,也要一步不退的咬上自己一口,这一刻他们或许会破防,或许会后悔,或许会咒骂这一场战争,但是一切都晚了。

中国人花了一百年从棋子变成了棋手,就想告诉列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

落子无悔。

在那一场战争中,王贯三负伤多少次,记不清,他身为卫生员,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又爬起来,继续冲锋,又倒下。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不是英雄,但是自己可以守护英雄。

他省出粮食和衣服,盖在伤员身上,飞机来了,机炮一扫,他就扑在伤员身上,挡一挡。

或许没有用,一样是死,还要搭上他的命,但是总不能让伤员再受伤。

营部被飞机轰炸,一片大火,可伤员还在火中,王贯三就冲进火中,背出一个伤员。自己也在燃烧,就扎进雪地,火灭了,继续救。

再救一个,再救一个,再救一个。

阿喀琉斯被天火燃烧掉了凡人的成分,所以成了神;

王贯三不是英雄,但被火焰反复灼烧后,也成了英雄。

并且比神灵更耀眼。

那一年,新兵王仁山负责开着嘎斯汽车,运送后勤补给。

他跟本家王贯三参军的缘由一样,本来是踩着油门从南宁往东南沿海送战士,结果看着战士自发地给老百姓打扫院子挑水,拥军拥军,自己也成了军。

最开始,他看到美军照明弹升起,随即就有火力覆盖,或是飞机沿着运输线扫射轰炸,就会下车躲在路边坑中隐蔽,连话都不敢说,生怕敌机听见。

可随着战争继续,汽车越打越少,一个连四十多辆汽车不剩七八台,他反而胆子越来越大,开启了生死时速。

他说,他见到了一个士兵,腿都没了,就是不去医院,不上他的车,因为战友死了,他要回去报仇。

那他怕什么,他只要拉上一车炮弹,他的战友们就能多消灭对面一个团,一个师,他这一条命算什么。

七十年后,九十多岁的他对着摄像头轻蔑一笑。

我血赚。

 

那一笑,神也胆寒。

4

第一阶段第一次战役,将联合国军赶回清川江,让联合国军没过好一个感恩节;

第二次战役,让联合国军退回三八线,没过好一个圣诞节。

明明这群年轻人连顶钢盔都没有,有的只是步枪和双腿,可就是能够包抄奔袭,为外强中干的帝国主义物理祛魅。

在我家门口,你别想撒野。

美国空军侵袭鸭绿江,志愿军只能架炮防御。

高射炮兵李维波就坐在阵地上死等,一等就是三年,从八炮手等成了一炮手。

等多了,等来美军经历二战、飞行上千小时的高级飞行员拉尔·卡麦隆。

一炮打下来,原来你也会死。

会死,就别在过年的时候搞空袭,害我一锅饺子烂在了锅,晦气。

到了后期,志愿军空军也长起来了,能跟敌军空军掰一掰手腕,飞行时间不够一百小时的航空兵那启明,也能一人击落三架战机,让他们滚出丹东。

至于步兵对决,真正刺刀见红,志愿军战士则发自内心的嘲讽。

他们的士兵穿着防弹背心,防弹吗?

防个屁,照样打死他。

他们用夜袭帮助联合国军养成了一个条件反射:只要一入夜,一声冲锋号响,志愿军就会向美军阵地发起冲锋,别睡熟,睡熟会死。

放牛娃雍卫太在那一年入伍,本来是担架连战士,后来参加了侦察排,每晚弄回不少宝贝。

枪支弹药,吃食药物,但要说最喜欢的,还是美国睡袋——不是自己睡,而是每个睡袋里总会有个美国鬼子,他们睡觉时将这个筒筒拉过头顶,自己刺刀只需要高高抡起,“啾”的一刀,就是一条命。

摘头,和摘玉米,没什么两样。

两次战役,让联合国军恐惧了,想要谈判,想要讲理。

伟人说的好,

美帝国主义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道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就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他们想着通过“先停火,后谈判”的阴谋争取喘息之机,但第三次战役后,志愿军直接打到了三七线,占领了汉城。

如果故事到这里,或许是最圆满的结局。

可第四次战役时,联合国军发现了志愿军后勤不畅,攻势只能支持七天的问题,换上了李奇微,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扑——他们在志愿军攻击时,利用机动性优势后退,估计着志愿军粮食没了,剩下一点饭渣都要收集起来做冲锋粮时,再猛烈攻击,利用火力优势犁地。

他们管这个战术叫作磁性战术。

如影随形,附骨之疽,咬住了志愿军,就不撒口。

他们的衣食住行,美好生活,像是来自天堂。

可他们想让志愿军进入地狱。

5

就在那一年,文艺兵任红举失去了姓名,成了“小北京”。

战友来来去去,换的太快,没人记得住他的名字,因为他是北京人,就叫他小北京。

入伍时,他还是个十七岁的孩子,皮的很,还不知道战争的意义,只为能参加战争而欢愉。

直至认识的一个大辫子女兵在眼前被炸的只剩辫子,抖一抖还掉落烂肉时,才真正学会了成长。

他认识一个战友,叫刘文,一次炮击后,他还打趣,你怎么在水里游上泳啦。

再一看,姑娘已经站不起来了,炸没了右腿。

他将她背在背上,一步一步的向山上爬,他劝这个姑娘不要睡,千万不要睡,姑娘说好,她是文艺兵,那就一直唱吧。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等到了山顶,他们安全了,她的歌声也停了。

这场饥肠辘辘的战争中,他失去了名字,却记得太多人的名字。

在拍摄《1950他们正年轻》时,他讲自己的部队被重重围困,首长让自己找粮食,下了山,误进了伪军睡觉的村子,在鼾声中拿走了几口袋年糕,救了饥饿之余的战友们的命时,神采飞扬;

随后他一脸严肃,说自己没救回来一位指导员,山西人,叫李振唐。

他腹部中弹,肠子都变白了,疼得拿头撞墙,最后掏出了一块银元,嘱咐他送给自己远方的妹妹后,死在了他的怀里。

战争后,小北京活了下来,成了作家,这一生都在讲战争中的人和事。

拍摄时,他一口叫出曾经一同作战过的老战友的名字,视频时问,

汤重稀,你那个手风琴还拉不拉了呀。

对面笑着说,

早不拉啦。

镜头对面的汤重稀,一直想做个手风琴艺术家,在敌机扫射,他举着白衣服隐蔽时,还在想到手可不能打坏了,要放到胸口前护好。

就在他手移动到耳边时,敌机的一炮扫了过来,手不在了。

他说,大家帮我找手,找找手,真有战友帮忙找,可随后发现也没必要找了,他前面的女同志后背和前心与他的手被同一颗炮弹击中。

艺术家的梦,和手一起,被打烂了。

6

被毁灭的战士,还有很多。

长津湖战役中,周全弟幸存了下来,四肢全被切除,是全院医生护士反复输血,才重组了一个新的他;

做卫生员的郭瑞铮不到八十斤,一天输了三次血,晕倒后再起身救别的伤员。

她的好闺蜜,叫黄大菊,两人在坑洞口捉虱子,敌机一个扫射,要了她的命。

高射机枪连观察员易如元十九岁,身怀绝技,他只需要伸出手臂,大拇指一竖,就能测出敌机的高度和速度。

还是敌机一个呼啸。

再醒来时,他就失去了左手和右眼。

最荒诞的是,距离停战协定还有两个星期时,叶发坤在金城一战中冲锋伤了左腿,他翻出战壕时碰上了地雷,瞬间炸没了右腿,战友们图省事没带的急救包,被他收在身上,全部用完了才裹住双腿。他枕着反坦克手雷,才等到了后续部队的救援。

他们是军人,是战士,也是母亲的儿子,是姐妹的兄弟。

但不是美国人的子弟。

他们使用燃烧弹,使用了生物武器,用一切手段杀死杀伤这群年轻人。

杀不死,被俘虏的,就关押在战俘营中,皮肤上被刻有侮辱性文字,或者反党反革命的纹身,虐待,折磨,不放他们回家。

毁灭肉体,侮辱信仰,然后虐待他们的灵魂。

这是相信神明的人做的事。

那究竟谁活在天堂中,谁又活在地狱里?

报应终会来。

年轻人依然前进,用命将战争天平压倾斜,最终将这场战争加速推向了一个最至暗,也是最辉煌的时刻。

上甘岭战役。

有人说这是东亚凡尔登,是立国之战,是全世界轻步兵巅峰的由来。

我确信,这一战只有一个意义。

送子弟回家,送外寇见上帝。

哪来的,回哪去。

7

上甘岭的坑道很长,斜如线,人命做音符,就成了史诗。

没有子弟不想回家,没有子弟想成英雄。

只是敌人打不走,就只能抱着手榴弹同归于尽;

敌人堡垒坚固,就要肉身相博。

他们还敢反击,那就冷枪冷炮打过去,让他们投降。

这就有了孙占元,有了舍身炸堡龙世昌、赖发均,有冷炮英雄唐章洪,投弹杀敌胡修道。

英雄的命运收束成一点,就成了史诗,史诗的注脚,叫范佛里特。

这是所有人的宿命,是这场战事最后的死星。

在过去的战争中,李奇微使用磁性战术,志愿军运动防御;

联合国军推进到三八线,志愿军就进行持久战拉锯。

美国本想一举击溃中国人,反而泥潭深陷,被吸引住兵力。

美国国内,反战的声音从不停歇,从战争不能速胜开始,就已经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联合国军用谈判遮羞,志愿军还零敲牛皮糖,打起歼灭仗。

能怎么办,怎么才能击溃这群泥腿子?

联合国军可以空投一座桥梁,可以派飞机轰炸一个狙击手,可以无限挥洒钞票,但是怎么,怎么就是不能平了这本人命账?

范佛里特,是山地战专家,就是这场战争中必然出现的一个答案。

他崇拜火力,无论战争需要多少炮弹,就翻几倍打出去,就有了一个词,叫范佛里特技术。

在夏季攻势中,他更是每门炮每天不间断的打,九天打了36万发。

如今他提出摊牌行动,建议美军转守为攻,获得更多的谈判优势,是无计可失,失去去理智后,能选的最后一个答案。

他要打的这小小一片山地,是一片3.7公里的剧场。

能放下主角,志愿军两个连,也能放下足以毁灭所有神话生物的弹药量。

命运已经写好了,要让美军倾尽所有,要让志愿军尸骨无存,灰飞烟灭,这是一个工业国睥睨天下的意志,他们一如既往地摧毁了所有反抗者,相信这一次也是如此。

既然解放军不下跪,不相信神。

那这一次,神没有理由站在志愿军这一边。

他们错了。

解放军从来都是硬悍神明的。

8

在征兵时被嫌个子小的周继成,在一年后,已经成了班长。

无他,他摸索出了无后坐力炮的玩法,打坦克时不需要炮架,炮管扛在肩上就能打,九发九中,随打随跑。

甚至打出了心得体会,带着两个战友摸索到阵地前,头一炮打敌人前排坦克油箱,引起骚乱;

第二炮打敌人队尾坦克,堵着路;

第三炮再打中间进退维谷的坦克履带,转身就跑。

小个头怎么了,人灵活的很。

部队一路打到上甘岭597.92高地,拦路的地堡,有五个,火力点,有三个。

全连只剩下十六个人,天亮之前,必须要拔除所有的地堡,守住,不然兄弟连队前功尽弃,龙世昌、赖发均、欧阳代炎等战士,白死。

他终于等到了挣事业的机会。

架炮,三发,还有五个地堡。

参谋长将剩余人员组织成三个战斗小组,炸地堡,前赴,后继,又赴,又继,地堡的机枪从未停止过呼啸,打死了所有战士。

无人可用,但地堡依然坚固。

炮声依然呼啸。

如果你看过这场战役的纪录片,长镜头里那看到绵延一片的金黄玉米,会为好年景不住欣喜,等不再虚焦时,你会发现这是发射后的炮弹壳,都是金黄色,这些要的是人命。

在八天前,它们中的一发引起的火焰,烧死了邱少云,今天在范佛里特基数六个字下,也要带走更多敢于冲锋者。

它们组成了天灾,宿命,死星。

周继成的四川老乡,一个也因为个子矮而险遭淘汰的通讯员,没有说话,提起手榴弹就走。

周继承记得他,他姓黄,叫黄继光。

不能有人再死了。

如果有,那就是我。

周继成从瞄准器上看到他在战友牺牲后也中弹倒下,正绝望时,他又一步一步爬向碉堡,然后向后面招了招手,挺起身,用胸口压住了机枪口。

他没看到他的表情,但是这一刻,机枪不再奏鸣。

那你打下的阵地,我来守吧。

周继成是炮手,但是炮弹没了,战友也死了大半,他站在阵地上,左颅被炮弹划开,鲜血凝结,粘住了一只眼睛。

也好,这样敌人能少一半。

他招呼着战士们收集起敌人的轻重武器,一千八百多发子弹,还有四十多发手榴弹,他笑了,现在可以用敌人的枪,跟敌人好好耍耍。

他要吃敌人的肉。

敌人无穷无尽,反攻了七次,他用重机枪打出无数个扇面,耐心的用子弹敲死所有敢露头的敌人。

十二个人,活着的,就剩他和两个战友,他没等来第八次的敌人,等来了新战友。

他们说他们击毙了三百个人,他们是英雄。

九十岁的周继成回忆起来,就失去了所有神采,开始哭,他哭黄继光胸口被子弹打烂了,好大一个洞,他不是啥子英雄,只是为他报了仇。

我们不是为了成英雄,我们只是守住阵地,为那些回不了家的兄弟们报仇。

报仇的意志足够强,就有了十天后的老乡林炳远。

死神不收。

9

你可以摊牌。

但你摊牌后,才发现许多事情不合常理。

炮弹明明犁过了地,人就会从地下长出来。部队被打去九成,又能凝聚在一起。

明明人没有三头六臂,会流血,会死去,但是怎么就是不会恐惧。

摊牌后的联合国军为每一个山峰命名,叫这个三角山,叫那个伤心岭,叫狙击兵岭,为每一次存活而庆幸。

林炳远十九岁,醒来时,发现所有人都不在了。

他呼喊着班长,问仗该怎么打,没有回应,呼喊着队友,也没有回应。

天地空荡荡,炮弹却不停止,他才想起来,脚下的阵地是8号,还要守住2号。

那些一起睡觉,一起吃饭,给自己水壶灌满水,装作吃饱了,把饭扒拉给长身体的九连战友们,都死了。

他们会手把手教自己怎么打枪,会告诉自己怎么用炒面袋子压住伤口,会在坑道地故作自然的把自己挤到最里面,会从缴获敌人香烟时,留自己一份。

都死了。

对面爬上来了很多人,有一个连。

他打退了他们三次,他不敢死。

他迎来了一个熟悉的班长,姓马,这三天里他指挥着自己该怎么进攻。

等五次战斗时马班长腿被炸断,他给他拖到一个弹坑里,看着他咽了气,他又没人指挥了。

夜深了,坑道里空荡荡的,战友们不再跟他讲话。

第四天,他幸运地搜寻到了三个伤员,打退了对面一个连,可对面失去了所有耐心,炮弹直接带走了除他以外的所有人。

他还有两枚手榴弹,但是有无穷无尽的敌人。

你看,死神是不是爱开玩笑,让自己如同西西弗斯推石上山,面对无穷无尽的敌人,就是不带走他的命;

他都做好了引爆手雷,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但是敌人就是攻不上来。

两个战友抱着弹药箱上来,也牺牲了,毕竟这里一捧土中都有三十多枚弹片,存活才是侥幸。

他开始游走,扔手雷,用枪扫射,五天,送走了十七波敌人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不会死,而是不能死。

整个九连要有人活下来,告诉这一百多个人的父母,兄弟,子女这里的故事,他得守住这条坑道,因为他身上有一百多条命。

天逐渐黑了下来,他呼吸的声音越发沉重,在敌人退去之后,炮火也逐渐停息,阵地上只剩下孤独的声音。

敌人还会再来,炮火再来,一百多个名字,不能无人知晓。

在炮火停歇后,敌人休整完毕,他掏出来刺刀。

他想试一试,自己的命,阎王到底敢不敢收。

只是突然一声号,敌人奔走而逃。

新重组的连队进入战场,他们被叫作新九连,他们看着这片阵地,居然五天五夜都没丢失,上面居然有一个战士,歼敌一百四十余人。

他们叫他孤胆英雄。

有人说,在那五天时间里,上帝就游走在高地上作战,站在了无神论者一边。

但那不是上帝。

是九连。

10

上甘岭之后,再无神话。

范佛里特在丁字山作战后请来了记者,让他们看,美国空军四天四十架飞机反复轰炸,五个炮兵营如何不间断射击,一个加强营和数十辆坦克如何强行突击五次,就是打不垮志愿军的一个排。

奇耻大辱。

什么狗屁工业文明,什么最强陆军,什么火力覆盖,都是笑话。

别打了,再打,再丢脸。

更嘲讽的是,韩军主力师的王牌团,即被李承晚授予虎头旗的白虎团,被志愿军奇袭小队几个手雷端了团部,十八岁的小战士包月禄斩将夺旗,拔下旗杆,将他们团旗围在身上,成就了流传后世的故事,《奇袭白虎团》。

那个月底,美国彻底服气,彻底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他们确信,没有任何军队,再能在远东的土地上打败这支由农民,工人,学生组成的队伍,他们或许还会谩骂,还会诅咒,但是无计可施,无能为力。

没有人能够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羁绊切割。

胜利了。

这群最可爱的人放下武器,相互扶持,帮助朝鲜百姓建设几年家园后,他们心中只有两个字。

回家。

他们生于家乡的土地,保护家乡的土地,死亡后,也要葬于家乡的土地。

我的首长,我的战友,我的好大叔,我的好兄弟,战争结束了,我们胜利了,可以回家了。

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

在战场上,军医薛英杰是个东北人,他见惯了生死,给无数士兵治伤喂饭,曾有个士兵被打掉了下巴,每次要数人交替才能给他喂下饭,唯独他喂饭时,战士能够一次喂饱,因此见他亲得不行,点头表示欣喜。

他在背着人的时候嚎啕大哭,这些孩子成了这样,他们也有爹和妈啊。

上战场前,他和战友贺殿举是老乡,都来自于黑土地,他们互相许诺,谁牺牲了就把对方的遗体带回国。

可真到了那天,他和老贺因为斗气拌嘴互骂怕死鬼,被老贺一屁股抢了位置,就是这个他坐惯了的位置,B26轰炸机机炮扫射,让老贺替他受伤去世。

老贺在他怀里哽咽,我怕是不行了。

薛英杰无能为力,他骂,老贺你别说话。

活下来,求你活下来,我们还要一起回去种高粱,将来锅里炖菜熟了,你还要陪着我喝两杯。

可老贺还是走了,任凭他是军医,也救不回。

他取了张白布,匆匆裹住他的尸首,在树下埋好,写好了他的名字,这个位置他七十年后依然烂熟于心,他发誓,从当兵入伍那天,我们就是战友,我不能把你扔朝鲜不管了?我宁可什么都不要,怎么也要把你带回国去。

可朝鲜怎么这么大了,你到底埋哪儿了啊。

没个交代,我怎么见你爸妈啊。

他找遍了丹东,沈阳的烈士陵园,找了七十年,就是找不到,这个念头锁了他一辈子,最后他面对镜头崩溃了,哭成了个孩子。

跟您说,您可以替我们这个当兵的,说句话写个条,问一下烈士陵园,有没有给寻找寻找,能够为我们老兵…说句话…

老贺啊。

四月份,薛英杰去世,到临终,他都没能见到老战友入土。

我食言了,对不起。

咱们下面见。

11

人的身体,一直可以阻塞河流;

我去了,我的孩子,就不必去,他们可以在几十年后,听我们讲故事。

这些故事拼凑起来,一个老兵,也能开展览馆。

老兵叫孙德山。

老兵住在辽宁沈阳浑南区高坎镇旧站村,东北军区出身,从云山战役开始打,打完三年抗美援朝战争,没死。

没有以一敌百,参军目的也简单至极,吃饱穿暖,没想到入伍后,就是朝鲜战场。

自己母亲忧虑过度去世,回来草草下葬,这辈子能做的事,只剩下尽忠。

或许尽忠本就是尽孝,不然美国坦克打进国境线,东北可都是大平原,一切就完了,大家可都有妈妈。

在朝鲜这三年,他收拾了太多人的尸身,团长的,战友的,认识的,不认识的,见识的离去太多,他突然想,人都有名字,他们要是被忘了,没人记得他们的故事,这可咋办。

不能忘记。

于是从2010年起,他倾家荡产建了一个展览馆,里面是他花七万块收集的上千份资料,免费参观,只要有人来了,他大热天也会穿戴整齐,佩戴好所有奖章,然后拿着教鞭,给游客们讲自己经历的这场战争的所有事情。

他每个月的退休金是1280元,这些钱全花在了收集资料上,没钱了就不吃肉,吃粗粮,开荒,捡破烂,九十岁的人抡起锤子砸水泥,就为了里面的一小截钢筋,攒够了一车垃圾挣二十块,然后去三十公里以外的沈阳北站买几张三四块钱的照片。

子女劝他算了,家里不差这个条件,没人在乎,他算了吧。

他知道,他在乎,地下的战友们在乎。

《1950他们正年轻》的导演拍摄完毕后,留下来三千块钱,求他务必务必买个空调,不然太热了。

但是这三千块钱最后花哪儿了,其实并不难猜。

君归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一个老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活着,就要抡起锤子,就为了给战友们一个交代。

义魄归来,我在。

我在,血仍未冷。

12

故事到这里,彻底收了尾。

这里面的名字,值得记住。

他们是任红举,周有春,马世勋,周继成,薛英杰,汤重稀,包月禄,王贯三,郭瑞铮,雍卫太,李维波,王仁山,谈学贤,叶发坤,孙德山,唐章洪,那启明,林炳远,金东辉,刘素谦,熊朝瑞,白清林,易如元,周全弟,尹志云,叶士礼。

更多的,是没见到胜利那天的子弟兵们,是黄继光,邱少云,欧阳代炎,龙世昌,赖发均,孙占元,杨根思。

没有人期盼战争,但是他们拒绝投降。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了现在。

七十年,子弟兵们又有子弟,他们拿起枪,依然不惧河流,依然不信神明。

无数个平凡的人,一起组成了中国的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全文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1】.《1950他们正年轻》

【2】.《致敬最可爱的人——王贯三》

【3】.《唱响英雄赞歌丨他多次冲入火海,将伤员一一背出——记志愿军卫生员王贯三》

【4】.《【伴公汀】美军使用国际公约禁用的汽油弹,他的右腹至今仍有烧伤疤痕|抗美援朝老兵口述.王贯三》

【5】.《抗美援朝初期我军的装备》.党的建设.2014.金一南

【6】.《美军战备物资储备形式转型》.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4).高健,刘铁林,武永乐,张亮

【7】.《人的身躯能把河流阻塞吗?这支军队给出了答案!》.环球网

【8】.《致敬最可爱的人——周有春》.图片频道.新华网

【9】.《永恆的軍禮》.中國軍網 

【10】.《黄继光战友唐章洪:神炮手是这样炼成的》.廉政瞭望.2020年11期

【11】.《老兵周有春回忆脖子上有一颗弹头,反正打的不厉害,拽出来就行了.好看视频

【12】.《抗美援朝老兵谈学贤忆上甘岭:21人的加强班只剩下2人》

【13】.《忆军旅 | “老班长”谈学贤:战场上根本想不到害怕,就是向前冲,要保家卫国》.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14】.《致敬最可爱的人——任红举》

【15】.《唱响英雄赞歌丨他多次冲入火海,将伤员一一背出——记志愿军卫生员王贯三 》

【16】.《致敬最可爱的人——王仁山》

【17】.《抗美援朝老兵记忆|志愿军驾驶员王仁山:与美国飞机斗智斗勇 》

【18】.《志愿军高射炮兵李维波:三年几乎没离开过自己的炮位 》

【19】.《志愿军老战士那启明:保和平卫祖国 空战立奇功 》.中国军网

【20】.《锡伯族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那启明︰首开全师入朝参战空战纪录 》.抗美援朝 

【21】.《放牛娃“天不怕地不怕”刺杀美军,志愿军侦察兵缴获勃朗宁机枪》.中国军视网

【22】.《致敬最可爱的人——任红举 》

【23】.《战士今年80岁 疗养院里的抗美援朝老兵(组图)》.搜狐滚动.南方周末

【24】.《抗美援朝老兵访谈录|周全弟:被冻伤后没能冲锋杀敌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

【25】.《19岁的战场救护员郭瑞铮:我是党员,我是O型血,抽我的》

【26】.《抗美援朝老兵易如元,在“板门店”战役中英勇负伤……》

【27】.《抗美援朝老兵:成都叶发坤》

【28】.《共和国不会忘记——神炮手唐章洪 》.央广网

【29】.《忆军旅 | 抗美援朝老战士任红举:扛得枪杆子 拿得笔杆子》.党史频道.人民网 .胡修道

【30】.《抗美援朝“神炮手”!快来看看周继成的故事!》.腾讯新闻

【31】.《勇敢的“神炮手”——记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周继成》

【32】.《周继成》.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

【33】.《致敬最可爱的人——林炳远》

【34】.《勇敢比怯弱更安全:上甘岭2名新兵,尸山血海,幸运生还 》

【35】.《知乎盐选 | 新中国立国之战:还原上甘岭战役经过》

【36】.《抗美援朝老兵访谈录⑥|林炳远:上甘岭 不只是一个人的血战回忆》

【37】.《伤心岭、上甘岭、丁字山:范佛里特弹药量失灵的过程(上)》

【38】.《专访《1950他们正年轻》导演宋坤儒: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提到英雄,有些人就觉得哪里不对》

【39】.《包月禄:奇袭白虎团的战斗英雄》.参考网

【40】.《专访|从《1950他们正年轻》看国内纪录片市场》

【41】.《“你们要是再晚来几天,我可能就没有了……”导演寻访约50位抗美援朝老兵,边剪辑边痛哭》

【42】.《烈士英灵归葬 耄耋战友迎接》

【43】.《孙德山老革命人物实录》.腾讯视频 

【44】.《孙德山的故事》.好看视频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sQZuw7eFYzCUf8BWMk0mQ

长津湖战役如果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吃穿,能否全歼美陆战1师?

摘要:说起长津湖战役,志愿军九兵团未能全歼美军陆战1师,很多人都认为是九兵团后勤保障不力,缺少棉衣和粮食,导致出现了大量冻饿减员所致。那么如果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穿不少吃,是否能够一举全歼美陆战1师?

长津湖战役如果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吃穿,能否全歼美陆战1师?

【公告:本号原名“老周的深度军事”,因微信公众号相关规定,更名为“老周的深度君事”,特此公告】

说起长津湖战役,志愿军九兵团未能全歼美军陆战1师,很多人都认为是九兵团后勤保障不力,缺少棉衣和粮食,导致出现了大量冻饿减员所致。那么如果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穿不少吃,是否能够一举全歼美陆战1师?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来看看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三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志愿军就从来没有全歼过美军一个师的战例,是的,你没看错,全歼美军师级部队一次都没有!

全歼美军团级部队的战例,也仅有一次,就是长津湖战役中的新兴里战斗,歼灭美军31团支队,但准确说既不是完整的一个团,也没有全歼——31团支队是美军将新兴里地区的几个营级单位临时编组的一个团级战斗群,总共包括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和1个重迫击炮连、1个坦克连,总兵力3288人(其中美军2773人,韩军515人)。而当时美军一个步兵团的标准编制是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以及团直属部队,编制总兵力为3781人,要比31团支队多了500人。而且最终31团支队阵亡和失踪约1600人,还有1500人则逃出新兴里地区,和柳潭里的美军陆战1师会合,其中约1000名伤员后来被空运后送,600名还有战斗力的官兵被整编为陆军暂编营,随陆战1师一路突围,最后在兴南港登船撤退。

也就是说,实际上31团支队被歼灭的充其量也就相当于半个团,这已经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一次歼灭美军的最高记录了。可见,其实连全歼美军一个团都没有真正做到。

在整个战争期间,全歼美军营级部队的战例也就两三个而已,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而在这三十三个月的战争期间,后勤保障得力,至少吃的穿的能够满足最低标准的战斗是很多的,尤其是战争后期,后勤保障已经基本能够保证部队所需,但是依然没有一次全歼美军师级单位的战例,那么,凭什么就能认定在长津湖九兵团得到了充分的后勤保障,冬装粮食管够的情况下,就一定可以全歼美军陆战1师呢?

长津湖战役如果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吃穿,能否全歼美陆战1师?

【本号关联视频号“老周新观察”,可在站内搜索,同时全网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推出,敬请加关注多支持】

1951年5月,毛主席根据朝鲜战场的报告,根据运动战阶段五次战役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采取“零敲牛皮糖”战术的指示,并且明确提出一个军一次以干净彻底歼灭美军一个营为目标。这才是真正符合当时中美两军实际战斗力的作战目标,以此要求来看,要想全歼美军陆战1师(陆战1师在长津湖地区包括师直属部队,总共9个步兵营、4个炮兵营、1个工兵营、1个坦克营,足足15个营),至少需要集中志愿军15个军,而九兵团只有3个军12个师,满打满算折合成4个军,连15个军的零头都不到,差得太远了!

接着来说说九兵团的后勤,很多人听说过长津湖战役冰雕连,所以都想当然地认为九兵团严重缺乏冬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根据《抗美援朝后勤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军需类》一书中记载的九兵团冬装分发情况,截止11月18日共向九兵团发放棉衣141413件,手套234000付,各种棉鞋172331双,各种棉帽185319顶,棉背心185876件,绒裤5万条。而九兵团总兵力约15万人,从这一数字来看,除了棉衣还有约1万件的缺口,其他手套、棉鞋、棉帽、棉背心基本都是足够甚至超额发放了。从发放日期来看,应该是九兵团入朝之前在东北的时候。考虑到当时九兵员正在紧张地向战区开进途中,时间比较仓促,不可能完全按人头发放,很可能存在有的部队领用超额,有的部队未能足额发放的情况。而且,在九该兵团入朝以后,仍然源源不断的收到御寒衣物的补给。所以,九兵团并不缺冬装,但很多基层官兵确实没有冬装,有可能是发放到兵团或军,因为部队在快速开进途中,没来得及发放到基层;还有由于部队是在向南开进,以为会越往南就越暖和,在接到轻装命令后就将冬装都扔掉了。从20军27军的战后总结里,也很少有提到缺少冬装的情况。

长津湖战役如果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吃穿,能否全歼美陆战1师?

其实粮食问题远远要比冬装严重,九兵团从过鸭绿江后就只发过4天的干粮,其后日子里全部就靠就地筹措,在人烟稀少的长津湖地区,能获得的粮食可想而知,因此很多部队粮食供应下降到正常定量的一半甚至更低!部队还未进入战区下发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各部只能在人口稀少的长津湖地区就地筹粮,几乎是刮地三尺,所得依旧寥寥,有的部队断粮达七天,各部队平均断粮均在两天以上。经常是两个冻得硬梆梆的土豆就是一天的口粮,即使是两个冻土豆也只能满足作战部队,机关的参谋人员则是外出执行任务才有,留守人员连这都没有。战士们通常是将干粮袋里的最后一点碎末留下来,称之为“冲锋粮”,直到发起攻击时才一口吞下以补充一点能量。20军27军的战后总结里,对缺粮情况是多次提到,和冬装形成了鲜明对比。

九兵团冻伤减员确实非常严重,全兵团冻伤达3万多人,冻死4000多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兵力的32%,严重冻伤达22%。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首先不是缺少冬装,而是缺少热食,没有足够的热量补充,加上九兵团的兵员都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人,没有高寒地区生活经验,不懂得防寒防冻常识,特别是在冻伤后用火烤,更是加剧了冻伤伤情。

回到今天的话题,即便九兵团后勤保障充足,冬装粮食管够的情况下,依然难以全歼美军陆战1师,主要原因是火力相差悬殊:陆战1师编制里就有1个四营制的炮兵团,装备54门105毫米榴弹炮和18门155毫米榴弹炮;师直属还有1个坦克营,装备约70辆坦克;每个陆战团还下辖1个重迫击炮连和1个反坦克连,装备12门107毫米迫击炮、12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5辆坦克;每个步兵营下辖1个机炮连,装备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每个步兵连下辖1个机炮排,装备2具89毫米火箭筒、2门81毫米迫击炮。

全师重装备为54门105毫米榴弹炮、18门155毫米榴弹炮、36门107毫米迫击炮、72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54门81毫米迫击炮、54具89毫米火箭筒,还有75辆坦克。这还仅仅是陆战1师自己的师属炮兵,必要时还能得到第10军军属炮兵203毫米、155毫米榴弹炮的支援。

九兵团方面,按照编制,每个军辖1个山炮营,装备12门75毫米山炮;每个师辖1个山炮营,装备12门75毫米山炮;合计全兵团总共180门75毫米山炮,但大部分都没有能够伴随步兵赶到前线。步兵团的配属火炮主要是日制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和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步兵营主要是60毫米迫击炮,因此实际上前线火力支援主要是迫击炮。由于团以下各部队编制情况不同,所以很难有准确的数量统计。而且由于炮弹不多,通常1门82毫米迫击炮携行80发炮弹,1门60毫米迫击炮携行炮弹40发,炮火支援强度很弱。

长津湖战役如果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吃穿,能否全歼美陆战1师?

除了地面火炮外,美军还有空中支援。为了支援陆战1师突围,美军投入了庞大的航空兵力。由于当时海军陆战队还是属于海军,所以近距对地支援由海军航空兵负责,总共投入了4艘大型航母“莱特”号(CV-32,Leyte)、“普林斯顿”号(CV-37,Princeton)、“福吉谷”号(CV-45,Valley  Forge)和“菲律宾海”号(CV-47,Philipine  Sea);1艘轻型航母“巴丹”号(CVL-29,Bataan);2艘护航航母“培登海峡”号(CVE-116,Badoeng  Strait)和“西西里”号(CVE-118,Scicily)。另外,还由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4个F4U“海盗”攻击机中队(VMF212中队、VMF214中队、VMF321中队和VMF323中队),舰载机和陆基飞机总共约500架。

陆战1师突围时,由步兵对公路两侧各700米范围的志愿军进行驱逐性攻击,以保障公路上的行军纵队不受志愿军轻武器的射击,700米距离以外则由迫击炮、榴弹炮和飞机进行火力压制。从撤退行动一开始,就在行军纵队上空实施直接空中支援,白天保证每时每刻在行军纵队上空都保持至少24架飞机,夜间也出动夜间战斗机以提供不间断支援。公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的空中支援必须由地面部队通过航空控制人员指引进行,以免误伤己方部队,而在5公里范围以外的目标,则可由飞机自由攻击。为此美军集中了所能集中到该地区的所有空中力量——舰载机和陆基飞机总共约500架,此外远东空军所属的战斗机和攻击机都可以在必要时加入到空中支援中,而轰炸机则受命对志愿军后方地域实施猛烈轰炸,以阻止其向长津湖前线运送物资和人员。这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最大一次航空兵力的集结,为陆战1师的撤退撑开一柄巨大的空中保护伞。

长津湖战役如果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吃穿,能否全歼美陆战1师?

而且空中支援还能得到航空火力前进控制组的精确引导, 美的军航空火力前进控制组,通常被称为陆空联络组,每个联络组通常是1名军官和3、4名士兵组成,军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资格飞行员,士兵多是无线电操作和通信人员,直接随地面部队行动,通常配备道营级,担负着地面部队与近距对地支援攻击飞机之间的协调员角色,当地面部队要求支援飞机对某处目标进行攻击时,陆空联络员就根据目标情况和个人经验设定最佳攻击航线、角度再以无线电指引飞机进行攻击。如果攻击飞机的飞行员发现目标距离己方部队过近或无法确认地面目标时,会要求陆空联络员通知地面部队以某种方式表明位置,这时联络员就会通知地面部队发出和飞行员约定的特定识别信号,如陆空联络板、信号弹、有色烟雾手榴弹等,以表明身份或位置。在长津湖战役中,陆空联络员通常可以精确引导飞机对距离美军50米外的目标进行攻击,甚至还出现过引导攻击仅距离15米的目标——这是什么概念?简直就是在把飞机当手榴弹使!

这样强悍的空中支援,对于地面步兵来说,无疑就是梦魇一般!

长津湖战役如果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吃穿,能否全歼美陆战1师?

美军空中力量除了进行空中支援外,空运空投补给也是不容忽视的。陆战1师被围后,美军除了利用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空运补给后送伤员外,还对各孤立据点进行了空投补给,弹药、食物、药品、通讯器材,还有最重要的取暖设备几乎全部依靠空投保障,仅11月28日一天就分别对新兴里和柳潭里空投了16吨和10吨弹药。甚至美军还空投了两套M2型车辙桥的预制部件,使得陆战1师的工兵能够迅速修复被志愿军炸毁的水门桥。

志愿军方面还有一个短板,就是志愿军缺乏有效的通信手段和工具,师团之间主要靠有线电话,团以下主要靠人力通信,在炮火连天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上传下达,师团指挥无法及时掌握部队进展,也就无法在最有利的时机、地点投入预备队以扩张战果,形成了各自为战毫无协同的局面,使本来就不强的战斗力进一步被分散被削弱。

除了客观上的硬件差距外,九兵团在指挥上也有两大失误,一是战役预备队26军位置太靠后,当20军27军伤亡惨重战局陷入胶着时,再急调26军参战,沿途就遭到了美军的猛烈轰炸,26军还没到达战场就已经遭受了不小损失,而且由于美军轰炸,部队只能零散投入战斗而不能集中成大建制参战,大大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发挥。二是战场侦察不力,未能查清美军部署情况,对陆战1师各孤立据点的攻击,首先是对美军实力最强,拥有2个步兵团据守的柳潭里发起了进攻,而没有对战斗部队只有1个步兵营,外加大量勤杂单位,陆战1师师部所在,同时也是后勤补给基地的下碣隅里进行重点进攻,结果不但进攻柳潭里失利,还让柳潭里的2个团突围到了下碣隅里,得到了后勤补给,并通过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后送了伤员,减轻了后续突围的负担。可以说,当柳潭里的2个团撤到下碣隅里,围歼陆战1师的战机就失去了。

长津湖战役如果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吃穿,能否全歼美陆战1师?

最后还不得不要说陆战1师的战斗作风和战斗意志,说起美军,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老爷兵,吃着罐头嚼着口香糖,行军要靠车辆,遇到硬茬就止步不前,全靠呼叫炮火或空中支援来开道,怕死怕近战怕夜战,就是仗着装备好,毫无战斗精神。这或许是美国陆军,但绝对不是海军陆战队。当时陆军实行的是义务兵制度,很多士兵是被征召入伍,自然有反战厌战情绪。但陆战队却全部都是志愿兵,很多陆战队员祖上几代人都在陆战队服役,有很强的团队凝聚力和荣誉感。而且陆战队主要任务是两栖登陆作战,也就是背水作战,因此日常训练就非常注重培养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作风,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的很多硬仗恶仗都是陆战队打的,敢于和武士道的日军死磕,丝毫都不逊色。陆战1师就是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一战成名,硬生生拖垮了日军精锐的第2师团。在长津湖,陆战1师依然保持了这种传统,举例来说,在下碣隅里机场后送伤员时,很多陆军轻伤员冒充重伤员要求后送,但陆战1师就很少有这种情况,甚至还有伤员主动留下来和自己部队一起同生共死。在战斗中,陆战1师也有夜间徒步穿插,也会和志愿军拼刺刀对扔手榴弹,还有士兵为了掩护战友而舍命扑在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上。因此,陆战1师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即便是被分割包围,士气始终没有崩溃,战斗意志还是相当顽强的。

因此,九兵团即便是在兵力优势总兵力约15万对陆战1师的2.5万人,以及占据战役态势有利的情况——陆战1师被分割在柳潭里、德洞山口、下碣隅里、古土里、真兴里和麻田洞等孤立据点,而且各据点之间只有一条地形情况非常复杂的简易公路,那是由泥土和砂石混合铺设的狭窄小路,曲折穿行在山区之间,只能勉强算得上公路。特别是山区的近80公里路段,道路狭窄到只能容许一辆汽车通行,而且又是在山腰,一边紧挨着突兀的山石,一边就是陡峭的深渊!而且公路两侧的制高点还基本上控制在志愿军手里。

长津湖战役如果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吃穿,能否全歼美陆战1师?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一举全歼陆战1师,几乎还是不可能的。

看看陆战1师的伤亡就很清楚了,以美军公布的资料,陆战1师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是从元山登陆进入东线战场到从兴南登船撤出整个东线作战,而非仅指长津湖之战),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此外陆战队飞行员还有8人阵亡,4人失踪,3人负伤。

12月14日陆战1师从兴南港登船撤退的人数为22215人,因此可以推算出阵亡、失踪及已后送日本的重伤员人数总共约为1800人,紫红阵亡失踪总数只有900人!很多人认为美军的数字可能有缩水,但陆战1师从兴南撤退到釜山后,仅经过一周的休整就从1951年1月上旬开始对在安东一带的人民军进行了扫荡。只需要一周的休整就可重新投入战场,可见陆战1师并未受到重创。

而志愿军九兵团由于在此次战役中的巨大减员,20军军史称之为前所未有的减员损失!不得不在咸兴地区转入休整,经过整整三个月的休整补充,期间每个军都从原来下辖4个师缩编为3个师,还补充了21军和22军5300余骨干、华东军区地方部队6300余人、东北地区新兵1.8万人,合计2.96万人,可以想见九兵团的损失之惨重。直到1951年3月中旬九兵团才再次出现在第一线。

因此,即便九兵团后勤保障充分,不缺穿不少吃,依然很难一举全歼陆战1师。这个结论或许不少人很难接受,但真相确实往往都很残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h186442IZut2p_3C3GCbg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本文长度5000余字

包含行军地图等抗美援朝真实史料

可能是关于电影《长津湖》最不好读的一篇推送

不出所料,国庆档因《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两部优质主旋律影片,冰封已久的电影院终于暖了起来…

今天聊聊《长津湖》…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投资13亿人民币,堪称中国影史最贵的电影…

顶级创作班底,监制黄建新,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编剧兰晓龙,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这些人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

演员阵容强大: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李晨、胡军、韩东君、张涵予、黄轩、欧豪、唐国强 、周小斌、林永健…

值得一提的是,片方还邀请了王树增(著名军旅作家,曾出版《解放战争》《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纪实文学作品)担任历史顾问…

片长176分钟,差4分钟三小时,据网友统计,有近一个小时的战争场面…

然而,这部电影最动人之处,并不是这豪华的阵容、庞大的投资,以及顶级制作…

而是距今71年前的11月27日,那些英勇的中国军人,他们的热血,他们的奋战,他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现在,我会先把电影放到一边,讲讲他们的故事…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本文史实部分参考文献:《血战长津湖》作者:何楚舞、凤鸣、陆宏伟/《朝鲜战争》作者:王树增/《长津湖》作者:王筠/《围猎美军“王牌师”——抗美援朝长津湖战记》作者:邵志勇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蓄水湖,周围环绕着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地形险要,村落稀疏,人迹罕至…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15万人,昼伏夜行,躲过侦察机搜索,潜入长津湖地区…

他们的目标是:歼灭美军陆战第一师。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美军陆战第一师,成立于1941年,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表现出众,曾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击败日军,并参与冲绳岛登陆…

朝鲜战争爆发后,陆战第一师是仁川登陆的先头部队,未尝败绩,不可一世,被称为美国陆军的“天之骄子”,是王牌中的王牌…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前身是华东野战军一纵、八纵和九纵,曾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第七十四师,淮海战役参与追击杜聿明数十万大军,曾参与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是精锐中的精锐…

第九兵团进入朝鲜前,原本在上海附近练兵,准备解放台湾…

但随着国际形式发生巨变,朝鲜战争急转直下,第九军团被急召入朝作战…

时间紧迫,后勤供应不足,第九军团所配置的冬装是适合南方冬天的薄棉衣…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1950年11月25日,朝鲜长津湖地区突降大雪,鸭绿江开始封冻,最低气温降至零下四十度…

零下四十度有多冷呢?

比如,志愿军战士睡觉都不敢脱鞋,因为脱了鞋就穿不上了,脚被冻得硬梆梆的…

比如,有一个连队,全连140人,因为晚上用热水泡脚,第二天有120人的脚肿得像馒头,穿不上鞋…

为了抗寒,志愿军甚至发明了“强迫运动”的办法…

晚上睡觉,睡一会就爬起来运动,有些瞌睡大的战士,就由连队干部踢屁股或者架起来强迫运动,否则,他们会在睡梦中冻死…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

美军陆战第一师、美七师在一条山谷里行军,队形成柱状,延伸达70公里…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军团,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协同作战,将美军截成四段,形成了四个包围圈…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在这里,乌鸦必须配图讲解一下长津湖的地理状况,否则你看电影也是一脑子浆糊…

长津湖东、西、南分别有三个乡镇: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

这三个不起眼的乡镇,呈倒三角形排列,在往南的交通线上还有一个重镇:古土里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被分割的美军,据守在这四个镇上…

志愿军第九兵团由三个军组成:第二十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

其中,第二十军负责攻击下碣隅里、古土里、以及从南面攻击柳潭里,并切断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

第二十七军攻击新兴里,从北面攻击柳潭里,并负责保护我军侧翼…

第二十六军是总预备队,负责增援、堵截和追击…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电影《长津湖》中,吴京和易烊千玺饰演的伍千里、伍万里兄弟所在的连队,正是以第二十七军八十师240团3营7连为原型…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战斗首先在新兴里打响,主攻部队正是伍千里、伍万里兄弟所在的第二十七军…

新兴里这个村子,南高北低,地势狭窄,大部队不便展开…

驻守的是美陆军第七师三十一团,这支部队曾在十月革命时期入侵苏俄,战功显赫,被美国总统授予“北极熊团”称号…

三十一团的武器装备除了步枪、卡宾枪、轻重机枪之外,还有60、90毫米火箭筒、57反坦克炮、60迫击炮、22辆坦克,并且有空军掩护…

反观志愿军,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都远不如美军,也没有坦克和空军支援…

志愿军的胜机,只能是以快速行动弥补保障不足,用勇猛的战斗精神抵消火力缺陷…

美军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两军相战勇者胜…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建议大家把这张地图放在脑子里,看电影不懵逼

1950年11月27日子夜12时,志愿军对新兴里发起进攻,苦战三天三夜,志愿军付出了伤亡及非战斗减员1万人,全军冻伤22%的代价,成建制地歼灭整个北极熊兵团…

其中,第二十七军八十师240团3营7连,也就是电影《长津湖》中吴京、易烊千玺所在连队,击退美军七次反扑,拉锯战中伤亡惨重,只剩下一个排的兵力…

打扫战场时,二三九团三营通信班班长张积庆捡到了一块蓝布,他顺手塞到了腰上…

回到连队,炊事班班长说要蒸馒头,找不到屉布,张积庆就把蓝布拿了出来:我有个好使的。

结果,营长在旁边一看,这可是美军第七师三十一团的军旗…

现在,这张美“北极熊团”团旗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要知道它差一点就成了蒸笼布…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可以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看到这面旗子

另一方面,柳潭里的战斗也已展开,志愿军二十军和二十七军通过大范围穿插迂回,完成了对柳潭里的分割包围…

柳潭里是一个盆地,四周被山岭环抱,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制高点争夺战…

驻扎在柳潭里的是美军陆战一师主力,经验丰富,装备精良,战术素养很高…

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志愿军凶猛的攻势始终无法彻底击溃对方,并且伤亡极大,美军一边战斗一边朝下碣隅里方向撤退…

为了全歼陆战第一师,志愿军第二十军余部对美军展开层层截杀,不断追击缠绕…

短短22公里路程,美军足足走了三天,平均每小时只能行进300米…

这是一场残酷的追击围堵战,美军虽然伤亡惨重,但训练有素的美军陆战第一师也让志愿军付出了沉重代价…

由于大部分志愿军都用光了入朝时携带的弹药,再加上食物供应不足,缺少厚棉衣御寒等多重因素,志愿军第九兵团已经是疲惫不堪…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为了阻止美军陆战一师南撤,志愿军两次炸断一座名叫水门桥的桥梁,此桥一断,美军即刻陷入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绝境,美陆战一师很可能会被志愿军全歼…

不过,水门桥虽然被炸断两次,却都被美军的工程兵修好…

为了彻底摧毁水门桥,志愿军二十七军八十师二四零团三营七连连长姜庆云亲自带领敢死队,以血肉之躯,第三次炸毁水门桥,连基座都炸掉了…

然而,美空军调用八架大型运输机,空投钢制架桥组件到长津湖战场,仅用两天时间,再次架设出一座载重50吨的钢铁桥梁…

凭借着充足的战略物资,强大的工程技术能力,以及先进武器,美军陆战一师最终突破志愿军的重重包围和层层截杀,逃回海上…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美军撤退路线是从北往南
水门桥恰好卡在南撤关键位置上
很遗憾
电影《长津湖》并没有水门桥争夺战

历时28天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降下帷幕…

此战,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朝鲜战争的关键转折点,并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聊完史实,我们说回电影…

昨天,国产战争巨制《长津湖》公映,据说,仅用了两个小时票房就突破了1亿…

创作者的野心很大,气势恢弘,战争场面浩大,制作略有瑕疵,表演整体合格,故事稍显松散,结尾有些仓促…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1950年,新中国建国仅一年…

这一天,伍千里带着兄长骨灰坛,乘一叶轻舟,回浙江湖州老家探亲…

他给年迈的父母磕了三个响头,管教了顽劣的弟弟,找到一片青山葬下兄长…

他心里盘算着,明年开春,给父母盖一所新房,为弟弟说一门亲事,开荒种田,踏踏实实过太平日子…

与此同时,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击溃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兵锋直指鸭绿江…

就在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发表获胜演讲的时候,中国浙江湖州的一艘渔船上,伍千里接到迅速归队的紧急军令…

这样的开头方式,让我们看到《长津湖》创作团队是要将宏大叙事与微观视角结合…

既要让观众看到这场战役在国家、领袖、司令员层面的战略思考,又要让观众用一个个士兵的眼睛去观察血与火的战争…

野心,让创作团队选择了一种很有难度的表达方式…

毛主席的视点,彭德怀的视点,宋时轮的视点,伍千里和伍万里的视点,在加上美军视点…

不断切换的视点,以及这段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导致《长津湖》的叙事有一种让人眩晕的混淆感…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总体来说,《长津湖》是一部合格主旋律战争电影,176分钟的片长,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以及一些感人至深的真实细节,都让观众感到值回票价…

不足的地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脑特效过多,并且特效痕迹比较明显,稍嫌粗糙。

2、宏观和微观视角的反复切换,让影片既有气势有又细节,但也让故事稍显破碎。

3、剧本人物性格设计的单薄,限制了吴京和易烊千玺的发挥,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最大亮点是胡军饰演的老排长,生动幽默,活灵活现。

4、带有奇观性质的战斗设计,比如两颗炮弹在空中相撞之类的猎奇设计,减弱了战争的真实感。

5、 结尾仓促,比如,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故事,编剧应该用更好方法嵌入主线情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游离在主线故事之外…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建议大家在观影前,做点功课,对历史有一些认知,观影体验会有很大提升…

首先,地形认知…

要知道,一道南北走向的狼林山脉,将朝鲜北部分成了东西两块…

电影《长津湖》中提及的东线和西线,是指狼林山脉以东以西两条战线,长津湖战役发生在东线(请注意西线也发生了激烈战事和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其次,观众应该对当时的中美国力对比有一些基本认识…

1950年,美国钢产量877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1507亿美元,黄金储备超过247亿美元,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同时,美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作战飞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美军一个步兵师就装备坦克140多辆,70毫米火炮330门…

美国在环欧亚弧形带上有超过200个军事基地,部署了美军三分之一的陆军,100多艘战舰,1100多架作战飞机…

新中国,则是一个刚刚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在它宣布成立的那天,它甚至还没有解放全部领土…

1950年,新中国工农业总产值574亿人民币,还不够美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尾数…

中国军队每个军70毫米火炮仅190多门,是美军一个师的50%,大部分还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旧式火炮…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正规空军部队,防空武器很少。依旧是一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而且“小米”供应并不充足,“步枪”也是由不同年代的步枪组成…

这段国力对比文字,引用自本片历史顾问王树增的纪实文学《朝鲜战争》前言…

看完这个,你就大概能够理解造成双方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保障差距的根本原因:综合国力差距。

电影中,有一段志愿军吃土豆的桥段…

土豆被冻成了冰疙瘩,志愿军战士将冰土豆夹在腋下暖着,软一点的时候才能慢慢吃,否则那土豆硬得会将牙齿崩下来…

镜头一转,美军正在吃感恩节大餐…

经考据,当天美军陆战第一师的晚餐菜单是:烤火鸡、炸薯条、牛肉馅饼、蔬菜沙拉、水果蛋糕、每个士兵还有一杯特调鸡尾酒…

与志愿军的单薄棉衣不同,美军普通士兵均配发羊毛内衣、毛衣、毛裤、防寒服(带帽)、登山服、鸭绒睡袋,侦察连还配防弹背心,肩部和上胸有尼龙衬垫,腹部和背部粘着玻璃纤维甲片…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柳潭里堵截战中,志愿军二十军有一个连队就埋伏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没想到,美军竟然毫发无损的通过了这个区域…

后来,打扫战场时才知道,这个连队在雪地里埋伏了一夜,全连仅剩的60多人全部冻死,他们遗体依然保持着射击的姿势(“冰雕连”的故事在电影中也有呈现)

当你掌握了足够多的事实和细节,你就能明白,志愿军为什么未能全歼美陆战一师,我们的先辈已经拼尽了全力…

“保家卫国”这几个字,并非我们看起来那么容易…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好吧,虽然有些遗憾,但我还是推荐大家走进影院,观看今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大作…

不仅是因为电影的品质,更因为71年前那些勇敢的先辈…

不过,在观影之前,建议大家做一点历史文献功课,能够大幅度提升观影体验…

推荐大家阅读《血战长津湖》,作者用两年时间走访三十位志愿军老兵及家属,搜集了大量史料以及亲历者口述信息…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点击下图

可在乌鸦小铺购买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长津湖一战,志愿军战斗伤亡超过14000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

美军伤亡7000多人,冻伤减员7300人…

志愿军第九兵团击溃美军陆战第一师,全歼北极熊兵团,将越过三八线东部战区敌人彻底驱除,打破了美军主力师团不可战胜的神话…

考虑到当时中美两国的综合国力差距,这样的战果,实属不易,那是用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军团班师回国,车行至鸭绿江边,第九军团司令员宋时轮叫司机停车…

这位身经百战,头发花白的将军,满脸泪水,他朝着长津湖的方向,默立良久,然后深鞠一躬…

时隔71年,今天,坐在电脑前,吹着空调,喝着饮料,码字的我…

看到书中描述的这一幕,恍如隔世,感慨万千…

 

忽然想起电影中那句台词:这一仗迟早要打,今天我们打了,明天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

破5亿!5000字揭秘《长津湖》,没读的先别去电影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gZgeyUiM29qwpy6hzg6hQ

他们永远存在

 

前言

包叔的朋友王朴石是一位老兵,看完电影《长津湖》后,他沉默了很久。

 

 

 

很多年后,我还记得入伍后第一次冬季野营拉练后的场景。

 

因为是新兵,我带上了全部要求的行具,总负重超过40斤。带着这40斤装备,我跟着队伍5天徒步行军了200多公里。

 

每一天都是折磨。脚底板钻心疼,运动性尿血,汗水泡软了凯夫拉钢盔的带子,变成绿色流下来。大冬天穿着一件单衣也会被汗水反复浸湿,最后留下一层白色的盐迹。拉练完后,我发现自己袜子脱不下来,去卫生队才发现:

 

脚上密密麻麻全是伤口,袜子嵌入了伤口里。

 

最后,还是一个卫生队女兵用镊子把我伤口里的纺织纤维一点点夹了出来。那是我入伍4个月后,第一次看到女同胞。

 

有一位军官曾总结说:

 

拉练,考验的从来不是你的体能,而是意志。

 

我以为我参加的训练已达到意志考验的极限。后来才知道,曾有人在71年前,创造过14小时强行军72.5公里的奇迹。

 

他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1

 

 

知乎上,有提问“你见过哪些你以为是青铜,却打出了王者的操作?”有个高赞回答只有一张配图,是:

 

正在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

 

和对手相比,志愿军的确堪称青铜。有一组数据很好地说明过中美双方当时在装备、技术上的差距。志愿军方面,一个人要负责100~150人的后勤补给;而美军方面,则是12人负责一个人的后勤。奢侈的美军为了避免战士们得“战壕脚”,甚至要求他们:

 

每两小时换一次袜子。

 

在一次战役中,志愿军三度炸毁美军撤退的桥梁,第三次甚至连桥基都已经炸毁。时任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判断,美国人已经绝无可能重新修好这座天桥。

 

但没想到的是,美国空军直接从日本运来了8套重达1.1吨的车撤桥组件,空投到前沿。最后,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美国人顺利修建起了一个可以供所有车辆通过的桥。

 

这场战役,是长津湖战役。

 

对中国来说,优势兵力包围敌人,却放跑了大部分有生力量,自己付出了惨重代价;对美军来说,陆战一师遭遇了建军史上“最长的撤退”,北极熊团被全歼,团旗都被人拿去当成包袱皮裹东西。

 

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津湖战役都是中美双方不愿意提起的战斗。中美几乎没有为这起战役拍过相关电影,直到今年,终于有一部《长津湖》打破了冰封。

 

今天,是《长津湖》正式上映的日子。这部由博纳影业出品,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监制及导演,兰晓龙担任编剧,王树增担任历史顾问的战争巨制,选取了一支27军的连队作为主角,向观众展现了那场血战的一角。

 

电影里,主创们回答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打?和谁打?怎么打?

 

和过往手撕鬼子的神剧不同,《长津湖》对美军的刻画没有丝毫的夸张和不尊重事实,真实再现了他们受伏时用坦克组成环形工事、经历二战后娴熟的作战技能和经验、随叫随到的空军支援,以及遭遇志愿军前的骄傲自大,还有极度丰富的后勤供给。

 

挺好的。我们终于不用像以前的神剧那样,通过贬低别人的方式来增加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电影里还原了当时志愿军战士面临的困难:极端寒潮带来的大雪、因后勤脆弱只能身着单衣的战士,吃的是冻到梆硬的生土豆,很多人不得不揣在怀里用体温捂软才能咬下去。

 

因为入朝匆忙,第九兵团的御寒衣物发放不足,大量士兵被冻死冻伤。战后统计,仅因冻伤的伤员高达30732人,比实际战损还高。仅九兵团,就有三个连队成建制的冻死在了阵地上,他们被称为:

 

冰雕连。

 

有志愿军军官回忆,他曾因为太多士兵因冻伤截肢,而被派去医院审核。医生得知来意后,什么也没说,带着他走到病床前,直接掰下一位战士的脚趾,而那位战士却丝毫没有感觉疼痛,只是张着一双大眼望向他们。

 

随后,军医问:

 

你说,要腿还是要命?

 

没有直面过战场的人,绝对无法想象那里到底有残酷。绝大多数人甚至在听到真实的枪声时都会被吓一跳。残肢、断躯、鲜血、残渣……当航空炮击打在人体上时,就像一颗西瓜掉在地上爆裂的瞬间,脆弱的蛋白质在钢铁面前不堪一击。

 

那些你熟悉的、不熟悉的人,一张张面孔,可能上一秒还在和你絮叨着老家的情形,下一秒已经化作漫天血雾。

 

这一切都出现在了《长津湖》的镜头里。

 

还有一些是电影里未曾提起的。抗美援朝期间,美军共颁发荣誉勋章:

 

135枚。

 

整个二战期间,美军也不过发出了464枚荣誉勋章。

 

电影里,借伟大领袖的话表现出了当时的艰难:

 

这场仗,真不想打啊。

 

不想打,还是得打。

 

 

2

 

 

参军前,作为一位军迷,我的关注点更多总是集中在装备上;退伍后,我再看战争题材电影,所有的关注点都化为一个扪心自问:

 

假如我是他,我是否有勇气做出这样的事情?

 

志愿军们,他们都做出了一样的选择。

 

铁原阻击战中,189师师长把全师以连、排打散,分割成200多道阻击阵地,一层层消耗美军。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连队在阵地上,没有后援,没有补充,你只能看着前面的阵地一个个消失。你知道那是又一个连的战友全军覆没,而下一个,就是你。

 

没有溃散,没有逃亡,189师完成了任务。这种堪称世界军史上的奇迹,也只会发生在这支队伍里。

 

到底是什么让人可以跑到离敌人阵地前10米才拉开手榴弹结果把自己炸死?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人穿着单衣在接近零下40°的气温里坚守阵地?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人战斗到只剩自己时仍不投降,而是拉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

 

答案很简单,因为相信。有一句话叫:

 

一粒麦子不落在土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一位188师幸存老兵回忆,他路过平壤时,曾看到朝鲜老太太拿着铁锤锤击道轨,说这样做的话,敌人飞机来了可以预警。

 

这位老兵瞬间泪流满面:

 

我们的母亲,再也不能遇到这样的情况了。

 

战士们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守护家园和土地。没有任何人可以小觑中国人对土地的眷恋和热爱,日本人不行,美国人也不行。

 

《长津湖》里,借伍万里的话,说出了当时无数志愿军指战员最朴素的想法:

 

国家刚给咱家分了地,现在有人要把它抢走,这不行。

 

老伍家三个儿子,老大战死在解放战场。老二伍千里接过了哥哥手里的旗帜,刚刚回家探亲,就接到了归队的命令。结果到了部队才发现,弟弟伍万里也跟着来了。

 

就这样,伍万里跟着伍千里,一路战斗,一路成长。他们在雪地里坚守,在村落中战斗,直到最后全歼美军北极熊团,取得胜利。

 

电影里最后的决战打响之前,那个一开始那个喊着“这个兵我不当了”的伍万里,询问大哥伍百里牺牲时的细节。二哥伍千里说,我把他抱在怀里,他说他疼,求我帮帮他。

 

伍万里想了想,对哥哥说:

 

哥,你让我也跟着你冲吧。万一我也像我大哥那样,你也帮帮我吧。

 

这种力量也改变过我。新兵连下连前,我那位矮矮的指导员站在昏暗的灯光里,送给了我们一句话。后来,这句话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寂寥月色下的夜晚。无论是在雪域高原,亦或者是沙漠戈壁。他说: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3

 

 

作为《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很懂军人。

 

他笔下的军人,总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坐在佛龛上的神。在特种兵军营里待过18个月的吴京也演得很像军人。而影片的历史顾问王树增更是著名的军史作家。

 

《长津湖》里的军人,和真实的军人一样,他们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会开战友的玩笑。他们会为了吃到一块软乎的土豆而高兴不已,会在战斗期间想法设法抓点美军的罐头填填肚子,会为战友的死伤而流泪,会抽空幻想自己未来妻子的样子…… 

 

连长伍千里整日念叨的就是回家给父母盖房子,指导员梅生时刻挂念着远在上海的妻子和女儿;炮排排长雷公一心想让伍万里给自己当干儿子,而伍万里只想当个英雄,好让哥哥看得起自己……

 

用电影里,老连长和伍万里的对话来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

 

后半句没有说,但观众都能看懂:

 

只有普通一兵。

 

长津湖之前,麦克阿瑟说要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斗;长津湖之后,狂妄不复存在。联合国军被彻底打回了三八线,用历史书上的话来说:

 

为谈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胜利,是用7304人死亡、14062人受伤、30732人冻伤换来的。

 

一个个普通人的伤亡汇聚起来时,它只是一串在历史课本上的数字,但他们也是丈夫、儿子、父亲……七十年前,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告别亲人,踏上征程。

 

宋时轮和九兵团回国时,这位兵团司令要求在边境停车,而后,他长望长津湖方向,脱帽,鞠躬。打了一辈子仗的老人,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

 

很少有人知道,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事代表团是在1994年才撤销回国。这并不是一件很久远的事。

 

一个月前,第八批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归国。他们被安葬在祖国的白山黑水,和曾经战斗过的土地,遥遥相望。

 

我曾听过一个灵异故事,说有一位游客,去边境旅游,遇到奏国歌,升国旗。他远远看去,发现一群军人挺立,正在朝着国旗方向敬礼。后来,他走过近一看:

 

才发现那是一片烈士陵园。

 

作为一个不信邪的人,我却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6jXQdcrg6Wv6z3pQJ9C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