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梅花创投吴世春:投资近400个项目后,我的识人方法论

对话梅花创投吴世春:投资近400个项目后,我的识人方法论题图: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 吴世春

 

「识人对于投资人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基础的能力,尤其是绝大多数的期投资人都会说看人投资,其实不单是创业、投资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需要「识人」,那到底该如何「识人

 

前段时间,捕手志跟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深度聊了聊,论「识人吴世春是有一套系统的思考与方法,并且在他真金白银投资了近400个项目后,相信他的经验方法将更具借鉴意义。

识别暗经验

李曌:都说早期投资投人,如果我们从算法的角度来看待识人这件事,你识人的模型是如何建立与优化的?

吴世春:首先一定要阅人无数,有足够的数据才能做判断,比如通过很多创业者沟通来不断提升自己对创业者的动机、风格和可塑性,以及是否会在格局、心态与认知上有致命BUG等方面的感知力;

其次是通过被骗的案例来修正自己的识人模型,就像很多人说投资人如果不交一亿美金的学费,很难成为优秀的投资人。识人的确和悟性有关,却需要事上练,这比天赋更重要

李曌:能否分享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交学费案例?

吴世春:我曾经遇到一个连续创业者,他的人脉关系很广、在行业里也很活跃,他在和你沟通项目的过程中能算清楚账,也能画好商业模型,让你觉得事情很靠谱,而我们当时更多在关注事情上没有去调研他的品行,例如之前创业过程中有没有涉嫌职务侵占甚至犯罪,他又是如何善后的。

他粉饰得很好,之前投了他的人可能也自认吃了哑巴亏,市场上没有他的坏记录。最后我们在这个项目上得到了教训,自此之后我们就对创业者的判断更加谨慎,评判的维度也综合了认知、格局、人品、心态、内心成熟度这些方面

李曌:但你说的这几个维度都很难量化。

吴世春:确实难量化,但我一直认为越能被量化的越是一种能力,用于解决已知问题,而恰恰不可量化的才是暗经验,也是一个创始人最有魅力、最有潜力的部分,投资人之间的水平差别就在于对暗经验的识别

对暗经验的识别说玄乎点就是手感,就像手艺人一样,闭着眼睛一掂量就知道这个产品怎么样,投资人的手感也是一样为了保持准确,要一直保持在一线,频繁项目沟通,通过密集地询问和有挑战的问题来观察对方的神态以及回答问题的状态进行交叉验证。

我们的问题大多很尖锐,比如你在上一个项目中,几个合伙人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发生分歧的时候,其他人是否同意你这种做法?取得某项成绩是否是你一个人完成的等等,我会去质疑他。

外,因为现在很多创业者见多了投资人,也变得很油,所以如果都很好回答了我的问题,让人感觉项目很好,恰恰是这种好到难以相信的项目我们反而会很谨慎。

李曌:所以你认同早期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看人

吴世春:投资早期的核心一定是看人,不要被市场上所谓的风口迷惑再者要避免犯经验主义错误,我们可以根据创业者过往的经验以及他要做的事情来判断他的初心和行业认知,但也要谨慎看待过往经验给创业者带来的惯性思维,所以时间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取决于创业者的应变能力

李曌:那如何在短时间内区分一个创业者有敏感的商业嗅觉还是想投机?

吴世春:核心在于凭什么你来做这件事就能做好?千军万马,你做成功的概率是千分之一还是十分之一?大部分的人都回答不上来。

李曌:如果核心是看人,那要怎么给项目定价?

吴世春:早期投资很大程度上没有固定的估值模型,主要看概率和倍数,倍数通常是50,因为从我早期投资到多轮稀释后,没50倍我们很难Cover别的项目风险,所以我们会把标准定在50倍,最后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估值。

李曌:你曾说要投不甘于平庸的创业者,这里的不平庸可否理解为有野心、敢于超越自己?

吴世春:对,还要有对未来的想象力就像一个泥水匠一个建筑师的区别,建筑师是在楼没建起来之前就能想象出未来的样子,但泥水匠只是一块砖一块砖地砌,他并不知道大楼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李曌:每个投资人心都有一张记分牌,在与创业者交流过程中,哪些情况你会给创业者减分?

吴世春:股权比例不合理、责权利界限不清、财务混乱、思维保守

李曌:记分牌中,哪些维度是这些年明显上升的?

吴世春:认知、心力和战略能力这三个维度的重要性一直在持续上升

从认知层面了解创业者对自己是否有清醒的认知,这当中就有对自己和竞争对手的评估及对行业认知等,但绝大部分人都会高估自己,可能将团队的80%功劳归给自己,但如果你没参与决策,不需要承担损失,只是在执行层面锻炼的话,那都是很小的锻炼;

从心力层面了解创业者对事情的意志、信念、感觉程度;从战略能力层面了解他之前做事情时是否有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等。不过这几个维度也很难量化,需要不断沟通。

李曌:我们都说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如何判断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一直在正确的赛道做正确的事?

吴世春:我不认为有错误的赛道,中国每一个赛道都有机会成为大赛道,如果创业者本身足够厉害,他会不断地自我调整。像我们投资单丹丹的福佑卡车,物流这个赛道本没有错,但一开始她的做法有问题,后期通过调整才步入了正确轨道。

至于做正确的事情,如果要量化来看,可以通过看公司增速和价值指标来识别,也就是你为这个行业创造了什么不可替代价值,例如链条缩短、降本增效等有些企业最初的营收增速很低,但创造的价值很大,所以要综合考虑增速与价值指标来看。

李曌:了解到当初福佑卡车入场晚、模式还被质疑,甚至一开始有不少人质疑单丹丹一个女性怎么能做好物流,所以你当时投资是看好什么?

吴世春:当时我们对物流赛道的认知很少,对人的判断也没有现在的成熟,同时福佑的竞争对手实力雄厚拥有专业的行业背景,老实说投中有运气在,但我们认为企业发展的路径更多是由非连续性的跳跃型曲线和创业者强大的心力决定

总体来看福佑能走出来也有运气在,但更多的是单丹丹有改变一切的强大心力,这使得她总能做到后发先至。

另外,我基本不以性别来评判创业者,对创业者的评判只会基于创业者对事物认知和相对优势层面来看,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选准自己的赛道、明确竞争对手与自己的价值和位置很重要,它可以让自己的优势更明显。

比如,我觉得之前罗永浩的选桌就有问题,手机领域的对手都是任正非、雷军这种级的选手,可以说他基本没胜算,但他现在做主播就很有优势。

大力出奇迹

 

李曌:作为圈子里公认的冷幽默者,你觉得自己的幽默感如何?

吴世春:有很多人Get不到我幽默的点,我说段子的时候虽然很严肃但其实是在调侃,幽默其实是通过解构自我得出信息,然后用与本身反差最大的方式切中别人和自己的痒点,而不只是笑点

我做投资最怕的就是自己预设立场,也不愿意给自己的人生预设边界,所以经常尝试新东西,比如讲课、写书、开视频号等,最后通过这些不断增加自己的幽默程度。

李曌:在投资上遇到不懂的事情时,你是否会担心

吴世春:做投资不在于我要懂,而是我要识别出谁是最懂的人,我不懂很正常,但如果你不懂还装懂这才可怕。也不觉得自己有优越感,往往像我这种没优越感、没边界的人,反而更能欣赏别人,我更愿意去看别人擅长的一面,这样下来朋友

李曌:这让我想起巴菲特说的在你的能力圈内做擅长的事情。

吴世春:太同意这个看法。能力圈更适合做二级市场和PE投资的,因为需要法务、财务等专业技能但在从01阶段,没有明显的能力圈才是最好的能力圈,像张一鸣做社交、房产、搞笑段子、今日头条、抖音等,我认为他能取得成功的核心原因正是他没有边界,如此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人一旦有边界,特别是在高速变化的时代中很容易跟不上,在我看来所谓的能力圈也是舒适圈,如果不跳出舒适圈终将会时代脱节。

李曌:张一鸣很早就认识,见证他这些年的成长,对你有启发的一点是什么?

吴世春:大力出奇迹,我很认同张一鸣这个观点,大部分想着四两拨千斤或者以巧取胜的概率都不高,成功需要大力出奇迹。所以当你选择一个点后就要持续且高强度投入,至少在局部形成优势,能进行少多的自由转换最后才有大力出奇迹的效果

像我虽然每天在公司里只呆几个小时,但我每天在路上、吃饭等场景上都会琢磨如何做投资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大力出奇迹,持续高强度的思考,最后带来认知上的突破。

李曌:张一鸣对创业还有一个认识,他说创业先拼脑力再拼体力其次拼耐力最后拼定力,你怎么看?

吴世春:我和他有些不一样,在我这里是:先拼能力,再拼认知力、最后拼心力,因为能力是熟练掌握和使用的一种技能,属于封闭条件下的技能组合;认知是支撑,创业者通过认知力将能力进行串联,让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变成势能;心力是加持,创业中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李曌:最近想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吴世春:比如怎么做到一二级市场联动,我们希望一般的早期投资人不一样,我们希望能谋局,而不只是投一些项目

李曌:谈到谋局,很容易联想到外部给你打的人脉王这个标签,你怎么理解人脉关系?

吴世春:首先我觉得人脉王这个标签并不适合我,我对人脉的理解是以有效交集为核心的强链接,不是简单的微信好友,所以人脉之间有利益或者重要事情往来是很重要的

李曌:那你平时是怎么被投企业相处?

吴世春:二八原则,我投资中那些做得好的A类项目互动的比较多,这当中有些创业者可以他在工作上有很好的交流,有些创业者既能在工作上有很好的交流,平时在生活中也能成为好朋友。

李曌:从事投资以来,你对人性最重要的三个认知是什么?

吴世春:第一,致良知,要鼓励群体向善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找回本心,发善念去恶习;第二,人性不能挑战;第三,对创业者的引导要从氛围出发,例如身边有一群优质的创业者,便会激励个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李曌:做投资离不开运气,你是否认为自己算是一个幸运的人?

吴世春:是的,我对自己的认知和性格都很了解,所以选择了与自己匹配程度更高的投资行业,想象一下,10年之后我站在众多创业者背后,助力他们一路走向辉煌,我也会满怀荣耀、充满成就感。

。END 。

高瓴资本·张磊: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与谁同行,比终点更重要

 

版权信息|文作者:张磊、邱国鹭等,综合自《投资中不简单的事》序言,高毅资产管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价值投资者

作为当代中国“价值投资”领域教父级人物,张磊成功投资的经典案例有腾讯、京东、美团、百度、格力、Airbnb等,张磊一直强调高瓴坚守长期价值投资,买入并长期持有公司股份,“要做正和游戏”,拒绝零和游戏,不以牟取短期利益为目标。
投资理念和投资哲学都是简单的,但是实践中的情形却是千变万化的,充满各种噪音和干扰。简单的是理念本身,不简单的是如何在荆棘密布、陷阱重生的市场中执着地坚守、灵活地运用,这是《投资中不简单的事》告诉我们的。
这本书精选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内部交流实录,是6位价值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实践价值投资的启示录,也是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持续创新成长的全景图。

 

 

张磊推荐序:投资最贵的不是钱,而是时间

 

 

与邱国鹭、邓晓峰、卓利伟、孙庆瑞、冯柳、王世宏这6位投资人早已相识,他们每位都有着令我景仰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学识,并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真理的诚实追求、对自我的谦逊反省、对企业家精神的至诚笃信。我想,可能正是这些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在自主创办的“投资俱乐部”中“围炉夜话”,正所谓:“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对于投资来说,简单和不简单的事或许相似: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在不断的市场诘问和自我拷问中,不随波逐流,最需要的是深植行业、企业及市场的卓越研究能力和强大自我约束的投资初心。
“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这是对价值投资最好的诠释之一。投资回报的本质是作为企业拥有者,获得管理团队为企业创新成长带来的价值积累。人们往往感慨,投资最贵的不是钱,而是时间。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持有,去陪伴企业的成长,即“花足够多的时间,做最好公司的朋友”。这种长期坚持和信赖,来源于充分的理性判断和风险认知,以及发自内心的勇气和诚实。
“更多的研究是为了更少的决策,只有在更少的、更重要的变量分析上持续做到最好,才是提高投资确定性与大概率的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这种“逻辑上的升维”和“决策上的降维”无疑是对真相的最好描述。投资人无法亲历企业成长的方方面面,更无法判断市场的不可知因素,个体认知的局限和市场变化的混沌天然构成了矛盾。正是这样,在漫漫修远的求知路上,怀谦卑之心,长期关注“可预期、可展望、可想象”的有限关键变量,进而回归研究本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找到企业创新发展的“护城河”,从而做出最佳决策。
“中国有无与伦比的规模优势,大多数行业都走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陡峭的学习曲线,这是大国的幸运。”诚然,大国是幸运的,在人口红利、政策红利、产业红利多期叠加的快速发展中,企业可以不断创新,其试错成本之低、规模优势之大,构成了中国企业家施展才华的绝佳环境。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拥有越来越多值得敬佩的创业者、发明家、科学家、企业家,他们在科学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上不断追求卓越,正是这些,构成了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因所在。
对于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价值投资已然不是新鲜名词,越来越多的笃信者和实践者在用自己的思考方式,不断探索新的未知世界。价值投资为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创造了相互信赖和尊重的情感纽带,正是这条纽带,让企业家敢于尝试伟大创想,目光聚焦在未来10 年、20 年,以超长期的视角审视未来生产生活的变化。这种源于价值投资理念的超长期投资,为企业注入了最坚实的动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为卓越企业家分担创新风险,构成了价值投资超额收益的本质起源。

 

 

张磊的27条理念:投资就是投人

 

 

投资,教育,这是张磊常年挂在嘴边的两件事。他喜欢说的是“投资就是投人”,要找靠谱的、真正有格局观、有胸怀又有执行力的创业者。左手投资,右手公益,高瓴两边都做得兢兢业业,风生水起,引侧目无数。而作为上百亿美金的掌舵人,张磊本人却一直低调地与媒体保持着适当距离,偶尔步入聚光灯下,一半的时间谈的都是树人之计。高瓴奉行长期价值投资,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也一直强调格局,强调长远的发展和共赢。
1.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风险投资很多是需要退出的,但人才,永远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资。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深刻意识到,教育是对人生最重要、最明智的投资。我希望用创新的方式倡导普惠教育,以此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承担责任、创造价值。
2.高瓴的投资哲学在很多方面同样适用于教育和人生选择。第一是“守正用奇”,即是要在坚守“正道”的基础上激发创新;第二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就是要一个人在有限的天赋里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部分;第三则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指只要好好做自己的事,成功自会找上门来。
3.在投资方面,我喜欢“想干大事”的企业家;在教育方面,我喜欢与具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共同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帮助杰出的人实现更大梦想。
4. “价值投资”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现价值,第二阶段是创造价值。同样,教育也是,发现自身的天赋和价值,构建并利用自己的独特去创造新的价值,在“价值投资”的过程中造就自身的成功。
5.好的教育平台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气质与格局;与杰出商界领袖直接对话,则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境界与视野。我们应当考虑的是:如何与高质量的人花够时间,做一些高质量的事情。挣钱只属于自然而然的结果的一部分。
6.财富的意义远不止于物质和金钱,而是代表着沉甸甸的道义和责任。既然我们的财富来自于社会,我们就要善用这些财富服务和回馈社会。从小处讲,这是知识与财富之间的良性循环;从大处看,这是为了让个人价值与造福人类的终极目标相一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7.我定位自己不仅仅是一位财富捐助者,更是创新教育模式的践行者。对于企业家而言,捐款是相对容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花费精力和时间,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趋势,脚踏实地引进国际一流教育思想和资源。
8.跨行业、跨界、跨专业的自由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新的产业时代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来驱动,需要真正的科学上的创新,尤其是基础科学、硬科学。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才也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仅有商业管理或是金融经济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
9.中国的教育制度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多重考核,培养学生极高的韧性,这些品质对将来的个人发展,无论是创业还是做投资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社会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培养既有商业头脑又有科学技能的跨界型人才。这是市场所提出的需求,也是社会所提出的需求。
10.我们不能只建一座桥,要有很多座不一样的桥,甚至要有摆渡船,来帮助大家以各种方式到达教育和自我认知、自我丰富的彼岸。这其实就是对教育多样性的要求,精英教育、普惠教育、职业教育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都应存在发展的空间。我希望对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
11.我一直认为,未来的构建需要无尽的想象力和踏实的执行,这两种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正是人才。
12.教育也是一个很讲究情感关怀激励的领域,越是处于一个机器“横行”的人工智能时代,就越是呼唤着人性独特的同理心和情感互动等这些真正有温度的东西。科技的创新终将引领教育的创新,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了挑战,但这些挑战也给了人类一个更大的重新创造历史的机会。
13.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人才培养打开了更具想象的创新空间。投身Fintech和互联网金融创新,不一定都是‘技术背景’的同学才有机会,艺术、人文等社会学科的人才同样大有作为。
14.未来的入口是科学和教育。我们既需要有商业头脑和人文精神的科学家,也需要具有科学知识、尊重科学的企业家,能够和科学家一起去工作。
15.人本主义和精英理应结合起来,精英不应该孤芳自赏、“躲进小楼成一统”,而应与社会发展同步,在与社会互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16.我们不仅要掌握科学思辨的能力,还要心中长存人文精神的火种。用舍我其谁的魄力去勇敢拥抱变化;用第一性原理去不断探究世界的价值原点;用人文精神去点亮心中的灯塔,Think big,Think long!
17.不要问学校给你什么价值,而要问你自己能多创造出来什么价值。这里的创造价值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动态打造自己的过程。
18.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珍惜你身边的人,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说再见。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19.始终保持好奇心(intellectual curiosity)对青年人来说非常重要。世界永恒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变化催生创新,所以我们应着眼于变化。只有始终保持着好奇心,不断地迎接、拥抱创新,才能形成一种善意的价值创造,形成让蛋糕更大、开放共赢的局面。
20.真正的诚实(intellectual honesty), 是从来不要去骗别人,也不要骗自己。虽然有时候,也许有人不靠诚实也能成功,但这种成功第一是不持久,第二是最后会搬起砖头砸到自己的脚。
21.我们的教育一直都重讲堂甚于思辨,然而知识和智力的独立(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有独立的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你能够坚持走多远的一个基石。
22.同理心(empathy)很重要。经历得更多之后,我变化最大的是能更加理解这个世界与社会的复杂与多样性,更加宽容了。这意味着我能更容易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谅解别人,欣赏别人,考虑别人的问题。
23.一个人同时拥有好奇心、思考的独立性、诚实与同理心,并且有长期奋斗的心态,剩下的只是运气和大数法则的问题。一遍一遍做你有激情的事,并且喜欢一遍一遍的做,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24.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是一个人能力的“护城河”。要学会坚定自己的理想,珍惜自己短期内没有被看懂的窗口机会,把“护城河”做好。
25.我们应该多发扬运动员精神。运动带来的好处不仅是身体方面的,还有团队合作、竞争、以及如何面对失败等诸多方面。只要玩竞技类运动就会有失败,不可能一直赢。
26.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现在大家所讲的匠人精神。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家要立刻做到惊天地泣鬼神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是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我个人建议,再小的事情也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大环境改变不了,争取营造小环境;小环境改变多了,就会改变大环境。
27.我希望大家选择做时间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 的世界里,懂得“滞后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早已先胜一筹。我把这称为选择延期享受成功。有句话叫“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让我们从远处、大处着眼,要看未来,看全局。我常常给创业者建议,要学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个战略在创业中有效,也同样适用于你我的生活。坚持自己内心的选择,不骄不躁,好故事都是来自于有挑战的生活;持之以恒,时间终将会成为你的朋友。

 

 

回归投资的本质,做时间的朋友

 

过去两年的资本市场比较不平静,股市也经历了一些大起大落。在大起大落之后,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投资的本质是什么?许多投资者在每年年初的时候都会“算一卦”,看看今年股市是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板块比较有机会。
我觉得,投资还是得回归公司的本质。
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无非就是希望今天付出的一笔钱,能够在未来收回更多钱,用5毛钱买1块钱的东西,或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投资本质上还是希望买到低估的东西,买到将来能够超过大家预期而成长的东西。我们看投资的本质,要从三个维度去思考。
维度一:行业的维度
第一,看行业的商业模式。我经常说,买股票看行业,就像买房子看小区一样,你可以装修你的房子,但是没有办法改变小区的环境,是不是学区房、小区中庭大不大等,这些因素你是无法改变的。公司也一样,即便有很优秀的管理层,但如果在一个很烂的行业,不管你怎么敬业、挣扎,业绩都不会太好。而有一些行业,你会发现赚钱实在太容易了,很典型的就是白酒行业。2013 年、2014 年“三公经费”严管,大多数公司股价下调但还是很好赚钱。因此,从行业的维度看,首先是看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这个行业挣钱是否容易。
第二,看行业的竞争格局。我们经常说格局决定结局,很典型的两家公司就是美的、格力。空调并不算很出众的行业,但是2005 年价格战之后至今,形成了格力和美的市场占有率具有很大优势的格局。行业格局优化后,即使整体增速下滑,格力和美的的业绩增长也很快,股价也都涨了几十倍。
第三,看行业的空间。中国过去15 年走了美国100 年走的路,可以在三年时间内用掉美国一个世纪用的水泥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定有一些行业的成长空间是有限的,甚至有可能已经是夕阳行业。在行业选择上我们要避开这些夕阳行业,同时也要避开刚开始就“百舸争流”的行业。一些新兴行业刚刚发展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个行业好,有100 家天使投资人往上扑,50 家VC 往里冲,公司之间打价格战,这样的行业你不知道谁是赢家。我们要的是成长期和稳定期,有些消费品在成长期,这种阶段下特别好做投资。当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要看。
第四,看行业的门槛。中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资本回报率稍微高一点儿的行业、净润率稍微高一点儿的行业,就会有100 个人“山寨”、1000 个人抄袭。所以门槛很重要,要么资源独占,要么有牌照限制,要么有技术优势,要么有品牌优势。从白酒行业来看,2012 年、2013 年有非常多的地产公司尝试开发自己的白酒品牌,但到2015 年、2016 年都死掉了,这个行业是有门槛的,别人进不来。
维度二:公司的维度
我们要找品类优秀的公司。看一看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看一看产品的定位。
我总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家公司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是会越大越强,还是会越大越难?有些行业的公司销售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往上走就超出了管理半径,可复制性就不强了,增长也非常难,这种行业就是越大越难,对这种行业要小心。中国有很多软件公司其实是做系统集成的,成长过程中大量依赖人海战术,虽然销售是增长的,但是人均利润不断下滑,没有规模效应。这跟微软公司产品化的软件不一样。我们都想买行业龙头,要有规模优势,越大越强。
维度三:管理层的维度
看管理层分两个方面:一是看他的能力,二是看他的诚信度。
能力分两个方面。
一是看战略上是否清晰,是否聚焦。很多公司会转型到其他行业,这种随便乱转型的公司我们从来都不碰。老本行都做不好,转型做一个新行业能够做好吗?过去两年,各种转型的公司基本上成功的很少。
二是战术上的执行力。对于中小公司,关键看老板的个人能力和魅力。我们经常会调研中层干部,看他们是不是崇拜自己的董事长;对大公司会看中层干部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一般来讲,我们研究的公司不多,但是会聚焦在那些我们看得懂、看得明白、商业模式简单又容易挣钱的行业。我们会静下心来把行业、公司、管理层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会在一家公司上面花很多时间,一旦重仓买入,会持有很久。
过去18个月,我在A 股和港股的第一大重仓都没有改变,因为买之前就很清楚,即使是在熊市中,也有很强的超额收益。我们没有必要在短期内换来换去,这样做从长期来看,累计回报并不好。一定要找到优秀的管理层、优秀的公司以及好挣钱的行业,通过时间的积累。
谈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是回答一个问题:时间是不是你的朋友?只是靠运气、胆量,短期内赌一把,如果市场变脸怎么办?我们经常看到市场变脸比翻书还快。回归投资的本质,我们要找到好的公司,把握机遇,做时间的朋友,成为赢家。
高瓴资本·张磊: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与谁同行,比终点更重要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wbZDhaRNpcZ2kzECJsynA

想在科技股上赚钱?你就一定要知道“产业趋势投资”

赢利模式之四:产业趋势

想在科技股上赚钱?你就一定要知道“产业趋势投资”

1/5

为什么科技股一涨数年的很少

A股有一个长期被诟病的习惯“题材概念炒作”,特别是科技股,不管技术靠不靠谱,能不能出业绩,只要想象空间大,先一把炒到天上去再说。

很多追求超额收益的投资者,都喜欢参与科技股行情。每一年涨幅前列的股票,科技股占了一大半,但如果大家再把20年涨幅榜拿出来,就会发现,消费股医药股才是大头。

都说科技股行情的特点是暴发力强,持久性弱,那为什么科技股很难持续数年的上涨呢?

原因在于,消费品行业有品牌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有几万几十万销售终端网络的“蚂蚁雄兵”,公司一旦取得优势,更易保持,投资消费股更符合“复利”原则,不需每年上涨幅榜,小幅盈利长期积累下来,就能跑赢大多数公司。

而科技股行情更重产业趋势。

我之前曾推荐过一本书《浪潮之巅》,讲科技公司的发展史,你会发现,很少有科技公司能够把自己的竞争优势保持十年以上——即便可以,其间也多次要押对技术变革的方向,属于“幸存者偏差”。

科技变革的趋势给公司带来的是一次性的机会,像5G的投资,跟4G的投资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之间相隔了七八年,很多公司在产业投资低谷时就被淘汰了。

当然,并不是说科技股就不适合传统的价值投资方法,科技公司也可以建立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比如FAANG、阿里腾讯,成为科技与消费双驱动的公司。我的意思是说,产业趋势对科技公司的影响常常大过公司本身的价值,导致价投最基本的“复利原则”不复存在,这也是巴菲特不愿意投资科技股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我们研究一家科技公司本身的价值时,首先要分析其代表的产业趋势。

2/5

什么是产业趋势

所谓产业趋势是指,受到经济周期、产业政策,宏观大事件,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影响,某一个行业发生爆发式增长的未来趋势。

以这几年最大的5G产业趋势为例,从2019年开始的第一波是运营商的5G网络基础建设,中兴通讯等网络设备公司因此得益;与网络建设的同时发生的是“5G换机潮”,消费电子产业链因此得益;再接下来是5G的相关应用,可能包括高清视频、云游戏,等等……

5G应用普及后带来的流量爆发可能导致云计算、大数据、流量处理等等已经存在的产业,未来会有新一波趋势。

4G应用场景主要是2C的,5G应用可能更偏2B的工业生产场景中,而我国又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所以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将是一个更大的产业趋势,并影响多个产业链的技术变革。

其中非常明显的是车联网对汽车产业链和智能交通的改造,包括了“车侧”和“路侧”,它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现在就开始出现了一批高速增长的公司。

而车联网又是更大的科技趋势“人工智能”的一个环节……

看起来蛋糕很大,而且大方向还是很明确的,但它却不符合经典的价值投资理念。为什么呢?

3/5

两类产业趋势

产业趋势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趋势是“从1到2”。

 

他们都是现已存在的技术或者产品,只是因为5g规模和下游应用都被放大了,比如通信设备,云计算,等等。

 

这类趋势往往对原有的优势企业友好,所以可以用传统的价值投资的理念。

 

第二类趋势是“从0到1”。

 

有一些是产业趋势确定性很强,但业绩爆发的时间不确定,比如工业联网;有一些是具体受益公司都无法确定的,比如车联网;还有一些产业趋势是否出现都不知道,比如5G应用。

 

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认为,公司价值来源于未来的自由现金流的贴现,需要一个企业有了技术,有了护城河,有了业绩才有投资的价值,显然第二类趋势不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

但你不能说第二类趋势没有价值,事实上它们的价值远大于第一类趋势,所以就产生了科技股的独特投资方式——产业趋势。

4/5

产业趋势投资的三个阶段

产业趋势的投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题材朦胧期。

这个阶段涨的是“想象力”,来是业绩能见度最差的时期,但却是相关标的上涨力度最猛烈的时期,往往是连续大阳线往上涨,在没有任何业绩支撑的情况下,股价涨了50%以上,由于游资也喜欢参与这个阶段,所以一个题材中业绩最差的公司往往涨得最好

 

价值投资者最好的方法是放弃这个阶段的投资,因为相关的题材的大部分个股并不具有价值,最终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即使是少数最终走出来的赢家,这个阶段的涨幅与之后产业趋势导致的数倍涨幅相比,放弃也无妨。

以5G的产业趋势为例,第一阶段是2018年5G方案成形之前的题材炒作,很多涨幅大的都是4G时代炒作过的过气公司,日后的大牛股反而表现平平。

 

想在科技股上赚钱?你就一定要知道“产业趋势投资”

第二阶段是行业趋势和受益公司明确期。

这个阶段涨的是“竞争力”,只有那些大概率会出业绩的产业趋势,才能进入这一阶段,比如2015年以前大炒特炒的VR/AR题材,因为技术不成熟,就无法进入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参与者发生了变化,收割完韭菜的游资撤退,价值投资者重新介入,但标的已是大不相同。前期炒作的公司股价回落,而投资者研究后一致认为的受益公司,股价却很坚挺。

这个阶段需要投资者对未来的行业大趋势有深刻的认知,而且对趋势的受益公司看得准。

 

因为业绩并未释放,导市盈率居高不下,大部分行业趋势的股票在这一段时间都是以横向的宽幅震荡为主,所以不能追高。

5G的产业趋势的第二阶段是2018~2019年5G设备股行情,像华为产业链、中兴的供应链上的个股基本涨上去后,就一直在高位,而前期的游资题材股相反是趁利好出货,走出了一浪比一浪低的走势。

 

想在科技股上赚钱?你就一定要知道“产业趋势投资”

当然,5G是一个复合的大趋势,2019年上半年的一些5G应用场景,比如边缘计算等,又属于第一阶段的题材炒作期。

第三个阶段是业绩兑现期。

这个阶段涨的是“业绩兑现能力”。大家开始关注实实在在的订单、收入、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数据,又回到了传统的公司价值分析的路子上。

 

这个阶段,公司的最终命运有三种:

前期预期很好,却迟迟无法兑现收入的公司,将大幅下跌,很多散户容易在这个时候被套。

大部分公司因为行业趋势而赚了一波块钱,但本身质地没有根本性的改善,市场预期接下来行业趋势消失的时候,将重归一家平庸的公司。这些公司在良好的财务报表公布后,股价却不能跟随业绩创新高,导致之前偏高的市盈率回归正常,很多价值投资者容易因为低市盈率而买入,套在半山腰上。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有一些管理很优秀的公司,趁着一波行业的红利做大企业,实现经营的良性循环,每一次非常优秀的财报出现的时候,都是股价继续向上的“净利润断层”,就从此走上了成长股的道路。

5G产业链中通信设备股和5G手机产业链公司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而5G应用实际上还处于产业趋势的第一、第二阶段。

5/5

产业趋势与流动性

科技股“产业趋势”的盈利模式,并非在任何市场都有效,跟该市场的流动性是否充足有关。

由于没有实实在在的财务数据,一个产业趋势带来的复杂机会,不同投资者基于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预期,只有最乐观的投资者会为此“买单”。

上涨中的股价是由最乐观的投资者创造的,一个市场机会能否形成板块性的“产业趋势”投资,取决于最乐观者的数量。流动性充足的结果就是在产业趋势投资的早期,就能找到足够多的“乐观者”,形成完全依赖“想象力”的第一波。

所以产业趋势投资的方法在流动性同样充足的美股中也同样适用,网络科技股的泡沫最早就是在美股发生的。亚马逊早期混在一堆垃圾股中被炒上了天,形成典型的产业趋势第一波。又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跟着它们一起下跌了将近90%以上。

相对而言,港股就是一个流动性不足的市场,产业趋势的第一波几乎不存在,只有到了业绩兑现期,股票才能稳扎稳打的一路向上。

半导体是今年最明确的产业趋势,其龙头在港上市的中芯国际,比A股的绝大多数半导体标的都更有价值,但其估值也最“合理”,如果不是有南下资金,恐怕还要“合理”。

 

产业趋势炒作对于国家而言不是坏事,科技永远是沙里淘金,需要过量的资金(韭菜)形成投资泡沫;但对于参与者,如果认知不足,就常常是“为国接盘”了。

 

总结一下:

 

1、产业趋势这种投资的盈利模式的第一阶段,跟游资喜欢的“主题概念炒作”很难区别,价值投资者可以回避;

 

2、但到了第二阶段,在游资退出时,如果发现了符合技术趋势、公司本身质地又很好的公司,是可以介入投资的;

 

3、要时刻遵循“确定性决定仓位”的原则,哪怕边涨边加仓,也比在确定性还不高时重仓好。

 

最后讲一件事:

最近,很多投资者“一路看好却没有买”的后悔名单上,同时加上了一家美股上市公司——拼多多,一年涨三倍。

想在科技股上赚钱?你就一定要知道“产业趋势投资”

投资者这么看好拼多多,最核心的原因都在年报的几个重要数据上:

全年GMV同比增长113%;

MAU(月活用户)4.82亿,同比增长77%;

年度活跃买家5.85亿,同比增长40%;

年度活跃买家平均消费1720元,同比增长53%。

特别是最后一项数据,有力的回击了“只靠补贴无法留住用户”的论调。根据长期跟踪的分析师认为,在拼多多上购买过百亿补贴iPhone手机的用户,此后一个月内出现复购行为的比例,很可能达到了40-50%。

消费者买了不后悔,就轮到没有上车的投资者后悔了——投资这件事上,是不能有成见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Jp_4X-w1ztSS0PGwtyodA

闲人段永平

闲人段永平

在中国企业家里面,段永平是一个异类。
 
如果说接手一个十几人的亏损小厂,把它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很多企业家都能做到的话,那么,放弃“小霸王”,另起炉灶做出“步步高”,并做到如此成功的地步,就不是多少人能做的了。
 
从90年代后期以来,步步高的若干个产品都做到全国第一,却一直不急着上市,这份克制力也极其罕见。
 
步步高开枝散叶,直接孵化出OPPO、vivo,间接孵化出一加,这种模式也是全国少有,更别说拼多多也和段永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也有不少其他公司在某些领域有“黄埔军校”之称,但它们大多都是内部人辞职出来创业,而不像步步高这样像有丝分裂一样在母体上孵化出子体,并且很好地把母体的基因传承下去。
闲人段永平
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源:Wikipedia
 
而段永平40岁就退休,身为公司董事长,却只顾带小孩、玩投资、做慈善、打高尔夫,一年就回国一两次,电话也不打几个,更是绝无仅有。
 
他从实业家的角色中退出,又作为投资人,通过投资网易、UHAL、GE等大赚特赚,被称为“段菲特”,这也是前无来者。
 
由于他的刻意低调,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不知道成龙的“望子成龙小霸王”、李连杰的“世间自有公道”、猥琐男的“喂,小丽啊”、小女孩的“哪里不会点哪里”,都出自段永平的手笔;更不知道小霸王、步步高、OPPO、vivo、一加、拼多多,背后都站着同一个人。
闲人段永平
自拍也要搞得很模糊的段永平/图源:段永平微博  
 
段永平,就是一个谜,被一些人称为“中国最神秘富豪”。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一下,59岁的段永平,背后都有哪些传奇故事。
 
 

01

 
1960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江西泰和人段锡明的日子,和全国人民一样,都不好过。
 
那时,粮食供应极其紧张,而段锡明的妻子彭建华又怀有身孕,不知道这灾荒何时才能到头。
 
好在,过完年,生活给了夫妇俩很大的安慰。
 
1961年3月,他们家新添了一个小男孩,生得虎头虎脑。或许是为了孩子永远平安,或许是为了国家永远太平,他们给孩子取名为:段永平。
 
也是那一年,段锡明夫妇双双进入了江西水利电力学院(现南昌工程学院)当老师,捧上了稳稳的铁饭碗。
 
小家庭的日子,终于好过起来。
 
可是,当小永平在校园里无忧无虑地长到5岁时,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那一年,伟大领袖发出了著名的“五七”指示,段锡明夫妇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后在那里一待就是五六年。
闲人段永平
当时的宣传画/图源:7788.com
 
年幼的段永平,也跟着父母下乡,在井冈山下度过了自己的小学时光。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段永平上的小学是混合班,1-3年级合并上课,教室极其破旧。除了语文数学外,学校还教“赤医课”、“农机课”、“气象课”等。
 
小小的段永平也要跟着大人插秧、割稻子,忙得没日没夜。但有时候也很快乐,例如和小伙伴一起到河里抓鱼,每次抓到一条鱼,是最开心的时候。
 
就这样有苦有甜地过完童年,段永平成了一个顽皮孩子,用小石头打鸟,打人家的鸽子、玻璃窗的事儿没少干,练就了百发百中的本事。他虽然个子不高,却长得很壮实,在军事训练中,扔手榴弹能扔60多米。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抓革命思想。段永平成为“学毛选积极分子”,心中记得最牢的一句话是:井冈山道路通天下,毛泽东思想照全球。
 
但是,对段永平以及当时的中国青年而言,如何才能“通天下”,却是谁也不知道。连整个国家都处于迷茫之中,何况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呢。
闲人段永平
那个年代的照片
 
1977年,一代人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机,那年10月,国家宣布恢复高考。
 
段永平的生命里燃起了曙光。虽然在刚上小学时就赶上了文革,可谓“最不幸的一代人”;但高中毕业时刚好赶上恢复高考,又可谓当时“最幸运的一代人”。
 
考上大学,成为段永平的全部目标。
 
1977年11月,16岁的段永平与570万考生一起,参加了这个国家已经久违多年的高考。
 
可惜的是,在干农活、摸鱼虾、学毛选和调皮捣蛋中度过青少年时光的段永平,成绩一塌糊涂,4门科目加起来,才80多分。
 
从燃起希望到希望破灭,前后也就两个月。
 
闲人段永平
但段永平没有痛苦多久,他很快又投入了新的奋斗。考上大学,是他此时唯一的人生目标,不管前路多少困难,都阻挡不了他改变命运的决心。
 
他开始没日没夜地投入学习。虽然学习非常艰苦,非常累,但这种朝着目标前进的感觉,却让他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快乐。
 
1978年7月,段永平再次走进考场。
 
这次,他的成绩,仍然是80多分。
 
不同的是,这次“80多分”,是每门的平均成绩。这一年考试是考5门,段永平总分达到400多。
 
段永平成为他们学校唯一一个考上本科的学生。而且考的还不是一般的本科,而是:浙江大学!
 
这段高考经历,成为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也给他建立了强大的自信:我只要认准了想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1978年9月,段永平来到杭州老和山下,进入浙江大学无线电专业学习。
 
那一年,他17岁。
 
 

02

 
刚进大学的段永平,完全是一个土包子。
 
当时,他奉母命,来杭州拜访舅舅,要给舅舅打一个电话。可是,来到打电话的地方,研究了十几分钟,就是不知道电话该怎么用。
 
后来,还是通过观察别人是怎么打的,他才学会。
 
谁也想不到,这个第一次和电话打交道,就遭遇如此尴尬的人,日后将成为中国无绳电话大王,以及OPPO和vivo两大畅销手机背后的男人。
 
一般人都是在高中时过得痛苦,到了大学就放飞了自我。而段永平则刚好相反。
 
高考时,他知道自己要考大学,每天给自己安排得很充实,然后一天天接近目标,这个过程让他很快乐。而大学时,他失去了人生目标,不知道干什么好。
闲人段永平
 
若干年后他回忆道:
 
“我人生中最不能忘怀的第一个经验就是高考。……那时候上大学的概念是什么?是一切。所有的人生目标都浓缩到这里,我段永平恨不得用一切聪明智慧和时间来换取这张入场券!
 
可连我自己都难以想象的是,当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刹那,我的内心却突然变得非常平静,甚至有一种从未经历过的迷茫。我觉得桃子变味了。我是在瞬间悟到了‘人生的乐趣在于它的过程’这一道理的……”(见《段永平:本色英雄》,原载《赢周刊》,记者陈红云)
 
当时很多人的梦想都是当科学家,但段永平环顾周边,看到比他牛的同学多的是,不想往科学家的道路上挤。而中国的商品经济也还没有开始大发展,所以段永平也不知道未来还能干嘛。
 
1982年,段永平大学毕业,被分到北京电子管厂,月工资46元。与他同一年分到这里的,还有来自杭州电子工学院一位叫王东升的人。
 
北京电子管厂是国有企业,段永平能进来,等于拥有了当初父母梦寐以求的铁饭碗。但是,与父母在一个单位一干就是三十年不同,段永平干了3年,就觉得厌倦了。
 
他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计量经济学研究生,跳出了国企。
 
和他同年进来的王东升则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在苦熬10年后,受命接管濒临倒闭的电子管厂,并将其改制为京东方,日后创造了京东方的“光变传奇”。此是后话。
闲人段永平
北京电子管厂老照片
 
段永平在人大就读期间,有了第一次商业尝试——贩卖章光101生发剂。尽管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是做生意的过程却激发了他浓厚的从商兴趣。只不过,他不大喜欢这种倒买倒卖的方式。他心里想的是:如果我自己有一家企业,那该多好啊!
 
那几年,最令他痛心的,是父亲于1987年在北京病逝。段永平年少时,因为家贫,父亲还要向邻里借钱供他读书。而现在,自己尚未立业,父亲就撒手人寰,给段永平留下终身的遗憾。很多年以后,段永平以父亲的名义,在南昌工程学院捐建了一座图书馆。
闲人段永平
南昌工程学院段锡明图书馆/图源:江西教育网
 
硕士毕业前,段永平本来有机会留在北京,有几家很不错的单位都愿意招录他。但是,他发现这些单位的官本位思想都特别强,夸奖单位有多好,都是说:你看,谁谁谁(某大领导)的儿子都在这儿。
段永平想,我就是平头百姓的儿子,在这种单位,感觉很不自然,还是算了。于是就没去,转头到了天高皇帝远的南方。
 
后来有人说,段永平真傻,北京户口值一万多块钱呢,就这么不要了,多可惜。段永平笑笑说,这有什么可惜的,以后如果想要,我再花一万多块钱买回去不就完了。
 
他决定到离商业最近的地方去——当时, 他连硕士论文都还没交,所以后来连硕士学位证都没拿到。他的最高学历,一直就是浙江大学本科。
那个年代,最火热的地方,一是海南,二是广东。他先到海南跑了一圈,觉得氛围太狂热,看着不大靠谱,于是就到了广东珠三角。
 
到广东之初,他先是进了一家看起来欣欣向荣的公司。这家公司有几百名员工,老板的目光很大,1988年一年,就新招了150多个本科生,50多个研究生,高学历人才密度比北京很多科研单位都高。但段永平感觉老板虽然招了这么多高学历人才,用起来却不大尊重,而且自己在这里很难发挥所长,所以很快就离开了。
 
经同学介绍,他进了中山市怡华集团下属的一个小工厂。
 
这家名叫“日华电子”的小工厂,生产家用电视游戏机,由于经营不善,一年亏损200多万。段永平加入的时候,总共只有十几条枪,账上共计3000多元资金。
 
以段永平当时浙大无线电本科毕业、在人大读过经济学研究生,又在北京电子管厂干过的资历,在日华电子简直光芒万丈,加上段永平本身能力就很强,怡华集团的老总陈健仁很快就慧眼识英,让他担任了日华电子厂的厂长。
 
那一年,段永平28岁。
 
 

03

日华电子的主业,是组装生产当时刚刚开始在中国火爆起来的家庭游戏机,就是由日本任天堂公司首创的那种可以连接在电视机上的红白机——这种游戏机,应该是很多七零后和八零后心中美好的回忆。
 
刚开始,段永平采取了租用品牌的方式,租了台湾一个游戏机牌子,名叫“创造者”。由于段永平的产品很好,创造者卖得很火。但是后来他发现,创造者品牌的持有人及其香港代理人,在日华已经租下牌子使用权的情况下,偷偷地把牌子同时给别人用。
 
段永平一怒之下停止了和创造者的合作,决定自创品牌,最后选定了“小霸王”这个名字。
闲人段永平
小霸王游戏机
 
“小霸王”是同事在吃饭的时候偶尔提出来的,段永平一听就很喜欢。因为他觉得,小霸王这三个字很响亮,而且绝对不会引起歧义,你永远不需要向别人解释是哪个小字、哪个霸字、哪个王字。
 
1991年段永平用4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打了一个广告。这是此类产品第一个在中央台打广告,让小霸王一下子具有了全国知名度。加上段永平的管理也很有一套,小霸王产品过硬,服务周到,很快迎来了一个急速发展的时期。
 
1992年,尝到甜头的段永平又在央视砸了200万元人民币。在强力广告的撬动下,当年小霸王实现1个亿人民币的产值,纯利润超过800万元,此时距离段永平接收日华厂才三年时间。也就是这一年,日华电子厂更名为“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
 
在段永平的主持下,一批精英人才,也纷纷来到中山这个小地方,加入小霸王公司。其中包括:后来创立读书郎的秦曙光、与杜国楹一起搞出好记星的张雨南、创立金正的杨明贵,以及后来被称为他的“弟子”或“门徒”的步步高CEO金志江、OPPO掌门人陈明永、vivo掌门人沈炜等。
闲人段永平
上:段永平;下从左至右:金志江、陈明永、沈炜
 
段永平在公司管理中,坚持“本分”的价值观。这个词被他延伸出很多含义,包括讲诚信、不占人便宜、有自知之明、秉持平常心等等。总体而言,就是做该做的事,赚该赚的钱。这也意味着不对的事情坚决不做,不该赚的钱坚决不赚。
 
日后,这将成为段永平说得最多的词,也将是深入到步步高、OPPO、vivo以及拼多多等公司文化基因里的最重要的东西。
 
1993年,小霸王研制出了电脑学习机,这款学习机以家用电视机作为显示屏,拥有计算机键盘、电脑学习卡、以及游戏机等功能。由于当时电脑昂贵无比,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学习电脑,小霸王学习机提出了一个简易的替代方案。
 
更为厉害的是,段永平先后制作了“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你拍四,我拍四,包你三天会打字”和成龙的“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的广告,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让小霸王学习机一下子火变全国。
 
好产品、好广告、好团队、好制度,加上诚信经营,这样的企业,想不红火都难。
闲人段永平
成龙代言的小霸王电脑学习机
 
1994年,小霸王产值达到4个亿,市场占有率成为同类产品绝对第一,甚至在某次关于电脑品牌的市场调查中,令人啼笑皆非地被消费者选为国人最熟悉的电脑品牌。
 
按照段永平当厂长时和集团老总的约定,日华厂由段永平全权负责,所获利润80%上交集团,20%由段永平分配。但随着小霸王的业绩越来越好,当集团其他业务板块需要资金时,总是从小霸王这里抽调;原来二八分账的约定,也总是无法兑现。
 
1995年,小霸王继续高歌猛进。段永平觉得按照原有体制再发展下去,他无法实现对高管和员工的承诺,希望将小霸王改为股份制。
在当时,体制改革是很敏感的一件事情,而怡华集团是集体企业,集团老总陈健仁也决定不了改制的事情,地方政府也不敢贸然拍板。
 
段永平觉得,如此下去,5年、10年,公司肯定会因为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先天缺陷的制约而做不下去。既然如此,那我现在待在这里也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如果要离开,代价也是非常巨大。
 
首先,按照当时小霸王的业绩,如果待下去,段永平年收入上千万是没有问题的。在90年代中期,这可是一笔巨款,可能是职业经理人中最顶级的收入了。如果要离开,这笔收入就没有了。
 
其次,段永平当初作为一个穷学生,进入工厂的时候,口袋里只剩最后五块钱,是陈健仁老板看中了他,把他提拔为厂长,并且授予了充分的权力,可谓有知遇之恩。要离开的话,这是一笔巨大的人情债。
 
但段永平还是决定离开。他认为:
“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继续在这里做)违背了我本分的东西,然后我觉得我不快乐,我不快乐你给我多少钱我依然是不快乐。”(见《财富人生——段永平》,第一财经《财富人生》,主持人叶蓉)
 
他的理念一以贯之:一个人首先是要做对的事,不对的事情不能做。现在既然这件事情不对,那就要果断停止。哪怕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从长远看也是最小的代价。
 
于是,段永平和陈健仁开诚布公地谈了。陈健仁很想留住他,但也知道,段永平的那些要求,他没有办法答应,只好无奈地放手。不过,当时他们留下了君子之约。
 
约定的内容大体如下(根据段永平访谈和演讲时的回忆还原,在不损原意的情况下略有改动)
 
陈健仁:你肯定还想开公司?
段永平:是有这个想法。
陈健仁:你是不是还想带一些人走?
段永平:如果可以的话(就带)
陈健仁:你想带多少人?
段永平:大概有十来个人也都行了。
陈健仁:能不能只带六个人?
段永平:好的,那就六个人吧。
段永平:我在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在国内竞争小霸王同类产品的市场,一年够不够?
陈健仁:一年足够了。
段永平:好的,那就一年吧。
(谈人部分见《财富人生——段永平》,第一财经《财富人生》,主持人叶蓉;承诺避开竞争部分见《段永平先生在央视“品牌与传播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于是,1995年8月,集团正式宣布了段永平离职的消息。段永平只用了15分钟,就交接好了工作——此前他的大胆放权,让自己这个厂长其实并不负担多少日常管理事务,所以都没什么好交接的。
 
陈健仁专门送给段永平一辆奔驰车,作为告别礼,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
 
酒会“动情而悲壮”,很多人都哭了。段永平后来说,“只觉千杯酒少,只想一醉方休。”想必他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闲人段永平
小霸王时期的段永平/图源:出小霸王记,公众号鹿鸣财经,作者陈兰
 
一个月后,他在距离小霸王直线距离30公里的东莞长安成立了力高电子。
 
那一年,段永平34岁。

 

 

 

04

就段永平的本心而言,他并没有“非创业不可”的想法。其实,那时他主要心思放在追女朋友上面。由于他心仪的女孩在美国留学,他也很想到美国去读书。
 
但是,兄弟们不甘心。他们总觉得,凭这个团队的能力,出去干别的事情,一样能成功,所以还想再证明一次。
 
段永平不想辜负兄弟们的期望,就说,那就干吧!
 
听到段永平要另起炉灶的消息,原来的高管、供应商、经销商纷纷找上门来,有的要加入公司,有的要投资入股,有的要代理产品——所有人都知道,段永平做生意恪守本分,一定不会亏待别人。
 
于是,段永平很快就有了一支实力强悍的队伍,有了足够的资金,也有了现成的销售渠道——哪怕当时他的产品连八字都还没有一撇。
 
起初,段永平在新公司占有70%的股份,但他这个股份不是为自己而拿,而是为后面的人才和投资者代持,几年以后慢慢稀释到了10%左右。
 
由于段永平答应陈健仁第一年不在国内竞争,所以这一年也没太多事可做,只是派人出去俄罗斯等地搞外销,自己则每天优哉游哉地打高尔夫。
闲人段永平
打高尔夫的段永平/图源:段永平微博
 
他让人去做外销,其实也没指望能挣多少钱,主要是不想让大家闲下来,起码让工厂能开工,销售有业绩。实际上,外销的收入,也只是够公司的皮费而已,总体上还是亏钱的。
 
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为公司起一个新的品牌名字。这回,他采用了全国征名的方式,承诺一经采用,奖励5000元,一下子征集到一万多个提案。
 
那时候,给公司起一个看起来像是外国的名字,非常流行,很多人也建议段永平这样做,但段永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认为这不符合本分,因为你不是外国产品,却起一个外国名,本意就是想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外国产品,是一种欺骗。
 
最终,他选出来的名字是:步步高。
 
这个名字和小霸王一样,朗朗上口,绝不需要向别人解释是哪三个字,寓意也非常好。
 
但让段永平头痛的是,提议用“步步高”这个名字的,总共有8个人,原来承诺了奖励5千元,这下子翻了8倍。不过,尽管大大超支,段永平还是决定照付,所以这个名字实际上花了4万元的起名费(这还不算征集的成本)
 
到1996年底,段永平和陈健仁约定的一年早已过去,大展拳脚的时间到了。
 
他参与了中央电视台的投标,最终以8123万4567元8毛9分的价格,抢下了《天气预报》之后的一个广告位。
闲人段永平
1997年央视广告/图源:B站@电脑学习机考古
 
这8千多万元,是步步高公司几乎所有家产。当时,由于俄罗斯外销回款不及时,步步高欠供应商的款都无法如期交付,这种情况下要拿出8千万来打广告,需要极大的勇气。最难的时候,俄罗斯那边结汇需要漫长的程序,而这边供应商等着付款,那边央视催着付广告费,公司的账上,只剩两万块钱。
 
最后没有办法,段永平决定铤而走险,让俄罗斯的同事用两个大旅行袋直接扛着将近2千万美元,坐飞机从莫斯科经由香港带回来——若干年后,段永平依然对这件事心有余悸,因为那些黑帮分子常常为了抢一箱美金都拿枪射来射去,何况是两个大旅行袋的美金。
 
这个广告的效果非常大。因为当时步步高重新启动,段永平感觉很难跟供应商、客户、员工解释“我们又重新开始了”,他怎么说大家都感觉还没开始。而央视广告打出来后,“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每一个神经末梢都能感觉得到。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基础员工,甚至包括我们的基层客户,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公司要启动了!”
 
1997年,步步高进入了VCD市场。当时,这个市场已经有200多家厂商在惨烈厮杀,爱多、先科、万利达等品牌也已经占据市场领先位置。但段永平从来都不怕跟在别人后面进入市场,他的理念是“敢为天下后”——这也是对自己和团队能力的极度自信。
 
在一众先行者中,爱多最为生猛。其创始人胡志标,在27岁那年,用公司全部利润450万元,请成龙拍了一条“爱多VCD,好功夫”的广告片,然后又多方集资了八千多万元,拿下了中央电视台的1997年广告标王。
 
经过央视黄金位置的推广和成龙的广告效应,爱多VCD一时家喻户晓,到步步高进入这个市场时,爱多已经年产值十几亿元。
闲人段永平
成龙爱多VCD广告
 
此时,小霸王的核心团队,有一大半都陆续跟着段永平到步步高了(虽然他走的时候只带了六个人,但后来不断有其他人自动来投奔),经销商也全都愿意与步步高合作。所以,步步高卖VCD,从产品研发、生产到经销渠道,是完全没问题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用户知道。
 
段永平用了非常取巧的一招,由于爱多已经签下了成龙,他就找了李连杰,拍下了“步步高,真功夫”的广告,一时之间爱多“好功夫” VS 步步高“真功夫”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世间自有公道,付出终有回报”的广告歌,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闲人段永平
央视李连杰版步步高真功夫广告片尾
 
尽管爱多继续以2.1亿的价格拿下了1998年央视广告标王,但步步高凭借广告上搭便车,也跟着一飞冲天,迅速进入VCD厂商前三之列。
 
1999年,爱多因内部股权纠纷及其他矛盾,陷入严重危机,公司很快走向失败。
 
而步步高这边,于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成为央视标王,并邀请了国际巨星施瓦辛格来拍广告,坐稳了市场第一的宝座。
闲人段永平
段永平在央视投标
 
与施瓦辛格的合作还经历了一场波折。步步高为拿下施瓦辛格在中国的形象使用权,花费了250万美元的巨资(当时约合2千万人民币),分两次付清。本来步步高和央视签的合同是把这个广告连播两年,但没想到播出后不久,央视就接到大量投诉,说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怎么能老放外国人的广告云云。
 
这种投诉在我们今天看来不可理喻,但在当时却具有政治含义,央视在压力之下,只用了两个 月就把广告撤下了。而步步高的营销本来都是围绕这个主要投放渠道的宣传效果而制定的,所以一下子措手不及,计划全都打乱,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与施瓦辛格那边,本来是谈好的用两年,现在只用了两个月,所以步步高考虑,第一笔已经付清的125万美元就算了,第二笔能不能免掉。施瓦辛格团队先是不同意,后来步步高这边的谈判人员很强硬,对方也没招,就同意少付一点,免掉了40多万美元。
 
当所有合同做好,就等着段永平签字时,段永平犹豫了。他和大伙讲,这件事我们是不是做得不本分?对方也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不应该承担这个损失。于是最终,他没有签字,决定按原合同执行,把剩余的125万美元如数打过去。
 
施瓦辛格的律师听到这个消息时都惊呆了,连问了几声“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闲人段永平
施瓦辛格代言步步高产品
 
步步高接连用天价邀请巨星拍广告,并两夺央视标王,当时也引起不少非议。
 
有人质疑花那么多钱请巨星、上央视是不是值得。段永平认为非常值。因为巨星的名气和形象、央视的影响力,是帮助品牌快速打造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最好方式。他说:
 
“当年在小霸王,用成龙,有些人看三次就记住了。如果没有成龙,可能要看九次十次。我算过一个帐,我们付给成龙的钱,只有我们广告投放额的百分之几,连百分之十都不到,为什么说他便宜呢?只要他能够提高百分之几的传播度,那就是赚的。”(见《财富人生——段永平》,第一财经《财富人生》,主持人叶蓉)
 
“我们企业每年都投广告,一般都选择黄金时段,黄金时段的价格肯定最贵,但往往价格最贵的实际上是最便宜的,最便宜的广告也许是最贵的。”(见《段永平先生在央视“品牌与传播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也有很多人质疑说,段永平就是打广告厉害,小霸王和步步高都是广告打起来的。段永平则认为:
 
“广吿只是在企业市场营销当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有了广告就有了一切。一个企业要做好,有很多因素,包括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系统、战略、到领导风格,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等等各方面。广告只是你的经营技巧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如果太注重广告,不注意其他方面,企业往往是很难做好的。”(见《段永平先生在央视“品牌与传播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产品进入市场一定不是靠广告,而一定是靠产品。”(见《深度采访段永平:本分为王 》,《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11月刊,记者沈青)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番话说得何其有道理。在步步高之前的其他标王,孔府宴酒、秦池、爱多,广告做得并不比步步高差,但全都倒了。所以,说步步高起家是靠广告,固然有部分道理,但也肯定忽略了另一部分至少同样重要的因素。
 
步步高的快速崛起,除了激励机制、团队能力、企业文化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就是产品和广告两个拳头都够硬。
 
像段永平一样能做好产品的企业家,并不是没有,但是这些人都没有他那么会吆喝。
 
而像段永平一样很会吆喝的企业家,也有很多,但是这些人又没有他那么会做产品。
 
做好产品是必要的,吆喝也是必要的,缺哪一个都不行,只有这两者都做好了,公司才能发展好。
闲人段永平
段永平参加第一财经《会见财经界》,主持人秦朔
 
当然,段永平也不是做什么都能成功,甚至可以说,成功的路上也是充满血泪。
 
1996年,由于要坚守承诺不能做内贸,于是全力开拓俄罗斯市场,结果差点全军覆没,后来好不容易走出危机,却已经把公司的资产赔掉了三分之一。
 
后来,步步高看到市场上一种电子小鸡卖得很红火,便也切入进去。市场上卖50多元的产品,步步高的成本价只有十几元,于是很多经销商都大量进货。
 
但后来,段永平发现消费者兴趣转移很快,产品渐渐滞销,而在生产端,也出现了问题。
 
当时,生产电子小鸡的工厂出现了产品丢失现象,工厂管理人员采取了当时业内通行的管理办法:对员工搜身。
 
段永平听到这种做法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马上叫停了。他认为,一家本分的公司,绝对不可以用这种方式和自己的员工打交道。但是,一时又找不到好的管理方法,正好碰到销售上也在下滑,于是就果断把这个项目叫停了。
 
产品停掉后,为了不让经销商吃亏,段永平把已经铺出去的货全部收回,前后损失了一千八百多万元。
 
后来,在千禧年到来之际,段永平在对全公司以《21世纪来了》为题发表跨世纪讲话时,专门提到这件事情,并且说:
“如果我们真的无法找到能够管理这类产品的办法,我宁愿放弃这个产品也不可破坏我们的原则!我真诚希望下个世纪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1999年,步步高的三大品类:影音产品(VCD、DVD、家庭影院)、通讯产品(无绳电话、普通电话)和学习机(学习游戏机、复读机),都已经做到了市场第一或者前三的位置。
 
仅仅用了3年时间(连第一年啥事不做的时间也算在里面),段永平就从零开始,把一家公司在多个领域做到巅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随后,他把步步高一拆为三,由黄一禾负责教育电子业务(后来由金志江接任),陈明永负责视听电子业务,沈炜负责通讯科技业务。分拆的三家公司,段永平各占10%的股份。
后来,金志江、陈明永、沈炜,加上拼多多的黄峥,被称为段永平的“四大门徒”。
 
 

05

 
2001年,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段永平突然宣布退休,跑到美国过隐居生活去了。
 
之所以跑到美国,也是为了兑现一个承诺——对爱情的承诺。
 
1995年从小霸王离开时,当时段永平最想做的事情,是去美国留学,因为他要追一个叫刘昕的女孩。只是为了对弟兄们的承诺,他留下来做了步步高。
 
刘昕是西安人,比段永平小7岁。当年段永平在人大读研二时,18岁的刘昕也进入人大新闻学院读书,所以刘昕算是段永平的学妹。
 
大学毕业后,她在中国青年报工作一段时间,然后赴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留学,这也是为什么1995年段永平想去美国留学的背景。
闲人段永平
段永平妻子刘昕/图源:Stanford PACS
 
段永平追刘昕追了很久,1997年她去荷兰参加“荷塞大师班”时,段永平还曾追到荷兰去。
 
1998年,在美国当摄影记者的刘昕回国探亲,顺便和段永平领了证。但这次领证有一个条件:段永平以后必须去美国生活。
 
段永平一口答应。当时其实步步高正在快速发展期,段永平还放不下公司,但是他存在一点侥幸心理,觉得去美国就要办绿卡,而绿卡办下来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呢。
 
但是很快,随着刘昕怀孕,段永平不得不考虑更多照顾家庭的问题。也许把步步高拆分,自己从具体的管理中脱身出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1999年,他们的儿子出生。段永平把空闲时间都放在陪老婆孩子上面。每到周末,如果有人想和他谈生意,打电话约见面,段永平就说不行,要陪小孩。
 
对方感觉很诧异,觉得我是和你谈生意啊,你怎么可以因为这个事情而拒绝我呢?
 
“做生意比陪家人更重要”,这种心思,恐怕是国内大部分做生意的人都有的。但段永平就认为应该陪家人比做生意更重要。
 
所以每次面对别人这样的疑问,他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好。他知道别人会腹诽“在你心目中,你儿子比我重要”,但他认为:废话,我儿子当然比你重要了。
闲人段永平
段永平一家四口/图源:南昌工程学院官网
 
2001年,完全出乎段永平意料的是,他的绿卡居然很顺利就办下来了。
尽管段永平并没有做好准备,但是却不想违背对刘昕的承诺,于是,他很快安排好公司的事宜,在40岁那年,就抛下公司跑到了美国,在加州的帕罗奥托住下来。
 
对于这么大的事业,说放下就放下,我不知道除了段永平以外,国内还有哪个企业家这样做过。
 
而段永平去了美国,也不像其他去美国学习或定居的企业家一样,还远程遥控着公司。相反,他一年到头连电话也不打几个,回国也就两三次,而且几乎不谈公司业务,回来就不停地唠叨本分、本分、本分,然后就是打高尔夫球,干别的。
 
OPPO的CEO陈明永在接受《创业家》记者和阳采访时,曾把对段永平这种闲云野鹤的“幽怨”展示得淋漓尽致:
 
和阳:你迷茫的时候会跟阿段聊?
 
陈明永:你不要想着阿段在我身边。风投起码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来看一下,他连这个都没做到嘛。
 
和阳:阿段回国的时候总是要聊一下?
 
陈明永:他都没有回国啊,等到他回国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做好了。他一年大概回国两三次,加起来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他回来之后,我们会一起聊聊天啊,打打球啊,可是仅限于娱乐。阿段说过的话很多,其中一句话是:这个事情交给你们干,你们就好好干;如果做不好,你们就干好一件事,就是把这个企业好好地关悼;不要指望我再做什么,因为这是你们的事情。(见《OPPO:赢在那儿——创业家专访陈明永》,《创业家》2013年,记者和阳)
 
不管公司的事情以后,段永平除了陪老婆孩子,其他时间就闲了下来,在美国也不知道干嘛好。
 
前面说过,段永平是个必须有目标的人,如果没有目标,他就会万分痛苦。于是,他想,我总得找点事儿干。
 
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件:炒股!
 
在此之前,他都是埋首于实业,从来都没有碰过股票,也丝毫不关心。但是到美国后,就开始看关于投资的书。
 
后来,他看到了巴菲特的书,一下子仿佛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天窗,窥到了一个从未见识过的玄奥之境,从此成为“价值投资”理念的终身拥趸。
 
 

06

  
段永平的第一次大手笔,是购买网易的股票。
 
他到美国的时候,正是网易最艰难的时光。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网易经历了一系列打击,还处于一个很不利的官司之中,股价由上市时的3.03美元和高峰时的9.38美元,一路狂跌至0.64美元且一度被停牌,甚至面临摘牌的风险。
 
段永平仔细研究了网易的财务报表,看到网易每股现金流还有两块多;又花大价钱请了专业律师,分析出网易被摘牌的可能性很小;然后又从与丁磊的聊天中,知道了网易未来在游戏产业的雄心——而恰好,他自己就是一个喜欢打游戏,而且是从做游戏机起家,深谙游戏市场巨大潜力的人。
闲人段永平
段永平和丁磊
 
他认为网易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以后有大涨的机会,于是,把手头能动用的两百多万美元全部投进来,以0.8美元左右的股价大量吃进,成为了网易第二大个人股东。
 
第二年,网易躲过了摘牌的风险,且其推出的网络游戏《大话西游2》大获成功,股价开始起死回生,到2003年10月,已经涨到70美元。
 
也就是说,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段永平投入的两百多万美元,已经变成了一亿多美元。
 
这一年,丁磊成为“胡润百富榜”的中国首富,段永平也进入到第83名。
 
实际上,如果按照实际财富,段永平可能在2001年和2002年就有资格进百富榜,胡润也曾经想把他列入,只是段永平想保持低调,说胡润的资料不准确。
由于步步高不是上市公司,而且公司从不对外公布财务数据,所以胡润也没有办法,只好把段永平列在第101位,实际上是表明他是“隐形富豪”的第一人。
 
而2003年,由于段永平持有的网易股票超过5%,根据美国证监会要求,必须予以报备,而且会在证监会网站公布。所以这回,段永平也没法藏富,就被胡润按照其持有的网易股票估算,将他以10亿元的财富列入第83名。
 
但对段永平来说,被列入百富榜反而成了他的负担,让他无法再保持低调。所以从那以后,他买股票尽量不超过5%,避免要公开报备。
 
后来,段永平又以3.5美元的价格买进拖车租赁公司UHAL的股票,日后涨到了100美元以上;购买美国电气巨头GE的股票,也赚了上亿美元;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他也通过购买万科、创维、茅台等,获利颇丰。
 
2006年,段永平以62万美元的价格,拍得了巴菲特慈善午餐。这一举动让段永平想低调都不可得,成为被舆论热议的人物,其影响一直到14年后的今天,仍然热力不减。每年巴菲特午餐拍卖的时候,段永平就要被拿出来说一番。
闲人段永平
段永平和巴菲特
 
很多人都问,花那么多钱,就为和巴菲特吃顿饭,是不是值得?
 
段永平觉得非常值。
 
他说:
 
“其实巴菲特说的很多东西都是我知道的,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去跟他聊天?这件事情就像很多人每个礼拜都会去教堂,很多东西他们早就知道,为什么还要去呢?这里面有些东西可以去琢磨。一个人如果做投资的话,拿出身家的百分之几去跟巴菲特这样的人聊聊天是很值得的。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的历次演讲都非常值得一看,他对投资的理解已经深入骨髓。”(摘自段永平在中欧创业营的演讲,原载《五问段永平》,《中欧杂志》2013年5月刊,编辑邓中华、罗真)
 
在另一场合,他也说到:
“其实我并没有把这顿午餐当成生意,就是想给他老人家捧个场,告诉世人,他的东西确实有价值。”(见《段永平的美国路》,《中国企业家》杂志,2007,记者李珉)
 
在巴菲特午餐上,他还带了一个小兄弟一起去。这个出生于80后的小兄弟,是丁磊介绍给他的,也是浙大的学弟,威斯康星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后,在谷歌工作。
 
日后,这个小兄弟将创造一家全新的电商公司,打破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强相争的局面,并于2020年成为仅次于马云和马化腾的中国第三大富豪。他就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闲人段永平
黄峥和段永平
 
黄峥和段永平的结识,也是一段奇缘。
 
2002年,黄峥在寝室上网,通过MSN添加了一位陌生网友。这位网友向他请教一个技术问题。黄峥学的是计算机,平时喜欢在网上发一些文章,这位网友恰巧看过了。黄峥帮网友解决了问题,网友非常感谢,顺手给黄峥一点小小的回报,改变了黄峥的整个人生。这位陌生网友就是丁磊。
 
黄峥帮助丁磊解决技术难题后,丁磊出于对黄峥的欣赏和感谢,看到黄峥要去美国留学,就把他引荐给了段永平。
我们无从得知段永平和黄峥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只知道,黄峥此后的人生,就再也和段永平脱不开关系。
 
2004年黄峥硕士毕业找工作时,向段永平请教何去何从,段永平指点他加入了谷歌。
 
2006年段永平和巴菲特吃饭,可以带一个人同行,他就带了黄峥。
闲人段永平
黄峥和巴菲特
 
2007年,黄峥开始创业,段永平大力支持,直接从步步高分了一块业务给黄峥做,帮助黄峥首次创业就站稳了脚跟。
 
其后黄峥创立其他公司,一直到2015年创立拼多多,段永平都无数次指点、出谋划策,甚至直接出资。可以说,没有段永平,就不会有黄峥的今天。
 
段永平毫不吝啬对黄峥的赞誉。他说:“我和黄峥是10多年的朋友了,我了解他、相信他。黄峥是我知道的少见的很有悟性的人……我对黄峥有很高的信任度!给他10年时间,大家会看到他厉害的地方的。”
 
前不久,有些文章说段永平否认了“四大门徒”的说法,说段永平不认可黄峥是他的弟子。起因是他在雪球上说:“黄峥和我确实是很熟的朋友……也经常在一起聊天,但总觉得弟子的说法不合适”。
闲人段永平
 
但实际上,就在这条消息发出后不久,其实他又补充了如下一条:
闲人段永平
在黄峥这边,也的确可以算得上是“执弟子礼”。他公开宣称段永平是他的“人生导师”,并说:“在我的天使投资人里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段永平。他不停在教育我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把事情做正确。”
 
所以,黄峥建立拼多多,也把段永平那一套学了个遍。例如巨额投放广告,用魔音贯耳的音乐来洗脑,把“本分”写进价值观等等。
 
甚至连他的低调也学的有模有样,公司上市也不去敲钟,上市后也几乎不公开露面,让黄峥也成为中国互联网知名企业中,最神秘的一个创始人。
 
这一点,和金志江、陈明永、沈炜一样,正是从段永平这里一脉相承下来的。

 

 

 

07

 
随着段永平买股票尽量避免报备以来,外界对他财富的猜测早已如一片迷雾。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
 
不过,段永平想要低调,已经成为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原因在于他的大手笔慈善捐款。
 
就在拍下巴菲特慈善午餐的同一年,段永平给母校浙江大学捐款3000万美元,丁磊也陪同他一起捐了10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俩人加起来总捐款合人民币3亿多,是当时中国内地高校历史上收到的最大笔捐款,在网上也引起了比“巴菲特午餐”更大的热议。
闲人段永平
 
由于中国人民大学也是段永平的母校,有人问段永平:你为什么捐浙大不捐人大?
 
段永平说:干你丫什么事?
 
——他特别讨厌有人对别人的捐款说三道四。以至于在公开采访中讲述此事时,把这句粗口也说出来,这也是我看到他的所有公开影像资料中,唯一一句骂粗口。(见腾讯视频《段永平与浙大学子面对面交流》)
 
不过2010年,段永平也和太太刘昕一起,向人民大学捐款3000万美元。
闲人段永平
 
两笔加起来6000万美元,也让段永平成为中国向母校捐款最多的校友之一。
 
与大部分国内高校捐助不一样的是,段永平采取了两个在当时堪称别出心裁的做法:
 
一是捐助基金的很大一部分是等额配比基金,也就是说,他捐助的资金只是放在盘子里,校方必须从其他渠道拿到特定用途的捐款(如用于师生人才培养或基建),才能从段永平的基金会里取出同等金额的资金。
 
二是采用贷学金而非助学金,也就是说,发给学生的奖学金不是无偿的,而是要参考银行同期利息,在离校后十年内归还。
 
目前,段永平夫妇旗下的基金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美国设立的家族基金会Inlight Foundation,以刘昕之名注册,资料显示,2018年该基金会拥有资产5500万美元。
另一个是在中国设立的心平公益基金会(心平这个名字,为刘昕和段永平各取一字的谐音),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心平贷学金”、“心平奖教金”主要来源于此。
 
为了让捐出去的钱真正发挥作用,段永平花了非常多的心思,他甚至多次表示,做慈善才是他当前的主要事业,投资只是爱好。他认为,慈善不容易,花钱比赚钱难多了。
 
对于“花钱比赚钱难”这个观点,从前我们也听马云等其他富豪说过,但总觉得他们是在装逼。不过听段永平解释以后,觉得还是挺有道理。他说:
 
“你要是站在有钱人那个位置上,你就明白了:赚钱是在你自己熟悉的领域,可以非常聚焦地去做事,花钱呢,你要面对不同的新问题。”(见《段永平:平心“投善” 》,《中国企业家》杂志2010年,记者蔡钰)
 
说到底,那些不理解这个问题的人(包括我),还是因为没钱。

08

  
2020年,段永平59岁。
 
如今,他的弟子金志江掌舵的步步高教育电子,一直牢牢占据着点读机等教育产品的第一位置;
他的弟子陈明永掌舵的OPPO,2020年一季度全国手机出货量的第一名;
他的弟子沈炜掌舵的vivo,2020年一季度全国手机出货量的第二名;
他的弟子黄峥掌舵的拼多多,2020年一季度中国电商行业活跃用户数和市值的第二名。
 
而段永平自己,则只是陪陪老婆孩子,打打高尔夫,玩玩游戏,看看股票,做做慈善。没事的时候,也在网上讲一讲投资的事,和网友互动一下。以前是在网易博客,现在主要在雪球。他的雪球号名叫“大道无形我有型”。
 
在微博上,他也有一个同名的号,只是已经不大更新。其简介只有两个字:“闲人”。
闲人段永平
段永平微博
 
在《红楼梦》里,宝玉等一群人因为组织海棠诗社,要各取一个名号,宝钗对宝玉说:
 
“还是我送你个号吧。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
 
段永平,其斯之谓欤?
 
我只想说,好羡慕。
主要参考资料:

【1】财富人生之段永平,第一财经《财富人生》,主持人叶蓉

【2】会见财经界之段永平,第一财经《会见财经界》,主持人秦朔

【3】段永平与浙大学子面对面交流,腾讯视频

【4】OPPO:赢在那儿——创业家专访陈明永,和阳,创业家杂志,2013

【5】段永平的美国路,李珉,《中国企业家》杂志,2007

【6】段永平:平心“投善”,蔡钰,《中国企业家》杂志,2010

【7】财经会客厅之段永平,网易财经,主持人张鸿雁

【8】段永平:本色英雄,陈红云,《赢周刊》

【9】深度采访段永平:本分为王,沈青《厂长经理日报》,2001

【10】段永平网易博客

【11】段永平雪球账号@大道无形我有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Ypk7zV9wTBdPLCwlcOS1g

去你的后浪

去你的后浪

你大爷终归还是你大爷!美国都闹成这样了,他居然还在唱多!

 01 

 

伯克希尔2020股东大会如期进行。

 

与之前不同,这应该是90岁的巴菲特,所举办过的股东大会中,最特别的一场。

 

历次都是座无虚席的现场,如今空空荡荡。出席的只有巴菲特和公司副董事长格雷格·亚伯

 

去你的后浪

他们面对着的是一排接着一排的一万多个空位,股东大会,是通过直播举行的。而他们也成了近期不断涌现的主播里,最为重量级的。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就是巴菲特是在履行职责,而不是单纯地带货。

 

新冠疫情,正在如此真实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02 

 

巴菲特老当益壮,讲了将近5个小时。

 

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的悄然降临,让世界措手不及,不少地方的经济也顿时陷入停滞。

 

在这种时候,人们更为期待像巴菲特这样的智者指点迷津,希望从他这里,听到对自己有所帮助的建议和意见。

 

巴菲特的建议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试图做空美国。或者,可以说这也算是发出了警告。

 

他曾说过“别人疯狂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这样的话,这次的建议,算不算是逻辑的一贯延续,和清醒的表现呢?

 

先来看看,美国最近都发生了些什么,以致于授人以做空的把柄。

 

美国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新冠疫情发展程度最严重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了118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了6.8万例。

 

去你的后浪

可是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疫情的发展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总统特朗普刚刚在白宫一次活动上说,他希望死亡病例数少于10万。要知道,4月27日,也是从特朗普口中说出来,讨论中估计的死亡病例上限是6到7万。

 

在今年的3月8日之前,巴菲特还可以说他活了90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隔天他就见到了第二次,到了3月12日是第三次。

 

再过几天的3月16日,巴菲特承认,自己虽然90岁,好吧还是太年轻了。

 

美股这异乎寻常的表现,就算不能完全由疫情背锅,也一定是受到疫情冲击的结果。

 

不止民间受到影响,美国的政界似乎也有点乱了阵脚。特朗普关于建议注射消毒剂的不靠谱发言,居然被可怜的百姓信以为真,还闹出了人命。

 

去你的后浪

去你的后浪

 

这还不算,他的左膀右臂不但不出力还在这个时候添乱,朝着人类公敌的方向暴走,怎么劝都不肯觉悟。

 

递刀把子递到这样的程度,跟自杀没什么两样。

 

即使这样,根据义乌指数的推测,特朗普可能还是下一届大选的胜出者。因为,他们的生产商,接到关于特朗普方面包括旗帜、帽子、T恤衫在内的应援物资订单,远远大于他的竞争对手。

 

严格意义上来说,特朗普呆了几年白宫,也是半个政治素人。而美国的政客,一个个都是千锤百炼的老狐狸,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从前是香饽饽,大家都要抢,实在抢不过,才会悻悻然地认输。如今是烫手山芋,甩手都来不及,谁还巴巴地跟特朗普抢?

 

或许,他们就等着看,特朗普收拾不了烂摊子的狼狈样。

 

 03 

 

看起来,美国的前景不容乐观,现在就是做空的时候。

 

可巴菲特不是这样看,他也奉劝大家打消这个念头。他认为这次的疫情挺严重,但不是大家看到的这么不可收拾。

 

巴菲特说,美国的经济还相当强壮,美国奇迹、美国魔力能战胜一切,至少在未来三十年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美国的发展势头。简单点说,基本盘还在的。

 

他列举了诸如西班牙大流感、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古巴导弹危机、2008年的经济危机,试图说明经历过以上严重得多的事件,美国也都挺过来了,相比来说这次的疫情影响不算什么。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至今还不到三百年的历史。90岁的巴菲特,可以说亲身见证了美国三分之一的历史。从这点上,他确实有资格说这些话。

 

他出生时,是美国最困难的时候。这90年里,就是美国从疲软到坚挺的历程。巴菲特的人生坐标两端,也就是美国的过去和现在,天壤之别的两端。所以,他看到了,也很清楚,美国凭什么是今天这样,为什么让自己具备信心。

 

疫情阴影落在美国上空后,美联储的第一反应,就是疯狂放水。具体说,第一步是发钱。

 

给所有和美国扯得上关系的人和企业发钱,连小孩子都不例外。就连永远在下周回国的贾跃亭,也意外收到了916万美元。

 

去你的后浪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美联储高高举起了一把大镰刀。钱是发在美国人手上没错,买单的却是全世界。或者,可以说,美国是为了度过眼前的难关,在先花未来钱。

 

如果说,仅凭着是一个主权国家,有合法的印钞权,就可以这样干,那其实索马里也可以倾举国之财力,购入一批印钞机日夜开工,踏上脱贫的终南捷径。

 

可这不现实,除了一堆废纸,索马里不会得到更多。那么美国凭什么?核心竞争力。

 

美国的军费开支世界第一,超过排在它后面八个国家的总和,可见拳头有多大,有多硬。但是,如果这也算核心竞争力,在美国连胚胎都还不知道在哪里时,拜占庭有过之而无不及。结果怎么样?穷兵黩武罢了,黄昏日落收场。

 

美国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的土壤和精神。比如巴菲特重仓的苹果公司,他们做的事,是颠覆过去,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谁都可以选择不用,甚至抵制。但是那样一来,人家在前行,而你原地不前,星辰大海也许就可望不可及了。

 

 04 

 

再来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如果说美国的经济是熊熊燃烧得正旺的炉火,火炉中的砖块因为适逢其会,经过多年也烤得大红大紫。

 

那这砖块它该膨胀吗?也许敌不过热胀冷缩的定律,但万一真要飘了,离开这炉火,可能还是得凉凉。

 

所以,重要的,还是炉火旺得起来,经久不息的燃烧机理。而砖块自愿不自愿离开火炉的例子,并不少见。

 

总之,另起炉灶是不错的想法,也是势在必行的宿命,可是时机是否成熟很重要。

 

巴菲特从凡人封神的过程,是他财富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美国凭借核心竞争力收割全世界的过程。可以说,他与美国一道成长,自然对其中道理洞若观火,自然认为这一炉火,短时间不至于熄灭。

 

去你的后浪

他劝世人不要急着去做那块准备飘起来的砖,现在还不是时候。当然,他也不是凭空捏造出美国现在的岁月静好,只是说:千万不要白白浪费一次危机。

 

所以,我们也看得出来,跟疯狂、恐惧、贪婪还沾不上边,他还是冷静的,这个建议,也是冷静的。

 

 05 

 

一方面,作为一个大半辈子赌美国国运赢多输少的老头,他坚信自己不会看走眼。但谁也不能否认,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比如这次巴菲特承认投资失败,仅在一个项目就损失了3500多个小目标。

 

该不该做空美国,不能仅凭一个建议做决定,自己的分析思考更重要。

 

另一方面,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拳拳之心,可以让人理解。

 

去你的后浪

提到祖国,巴菲特的自信和自豪溢于言表:

 

我希望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历史,如果不考虑性别、才智等问题,让你自主选择出生的时间点,我想你不会选择1720年、1820年或1920年,你绝对会选在今天出生,而且会选在美国出生。

 

因为自1789年之后,很多人就希望自己是美国人。美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还有很多的人希望能够搬到美国来。

这是这次股东大会上,千真万确的巴菲特原话。本来嘛可信度存疑,但却不幸言中,其中提到的细节,早已经被一个我们都认识的人,一一印证了。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巴菲特到底是否也是这种人?还好,他看起来非常健康,还有大把的时间。

 

我们也不用急,拭目以待吧。

来源:老司机野驶(ID:lsjyeshi)作者:咔巴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w62A1T0ole3w6kayVtg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