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在每一个微信群里,来来回回发言的,总是固定的几个人。

 

大多数人,都是很久才冒个泡,或者完全不说话。

 

进一步统计,我们会发现:

 

在一个100人的微信群里,每100条新的消息,有80条是发言最多的那20个人发的。其中,64条是最活跃的4个人发的。

 

甚至更极端的一点的群,有一半以上的信息,是某一个人发的。

 

这个现象,叫做“二八规律”。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道理,听了马上能懂,懂了马上能用,用了马上有效,足以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改变的,二八定律一定是其中一个。

 

今天这篇文章,也许能让你的收入,上涨到原来的3.24倍或6.16倍。

 

二八定律,4个字,却包含着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密码。

 

为什么你那么拼命工作,却依然没钱?

 

为什么淘宝的CEO蒋凡和拼多多的老板黄峥,都说“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答案,也许就藏在这4个字里面。

 

 

1

两种分布

 

 

世间万物的发展,各有其规律,但是统计在数字上,通常会呈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先看第一种:

 

请环顾一下四周,或者回忆一下你认识的人,是不是有以下规律:

 

大部分成年人,身高都在1米5到1米85之间,低于1米5和高于1米85的人,很少见。

 

大部分成年人,体重都在80斤到180斤之间,低于80斤和高于180斤的人,很少见。

 

大部分的人,都谈不上超级聪明,但也不是特别弱智,智商低于75和高于135的人,很少见。

 

这种情况是如此的普遍,以至于它在学术上被叫作“正常的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正式名词叫“正态分布”,在台湾也叫“常态分布”)。

 

正态分布用图表画出来是这样的: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图片来源:何加盐制作

图中,柱子代表了符合每一个测量值或每一段统计范围的个数有多少个。可以看出,大部分都落在黄色区域。蓝色区域很少。

 

除了我们上面说到的身高、体重、智商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都服从于这一分布规律。如学生考试的成绩,上下班通勤的时间,人们的心理健康程度等等。

 

正态分布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有很多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共同作用在一个对象上,造成了其合力趋向中心化的结果。

 

下图演示了正态分布的形成。图中阻挡沙子的柱子,就是产生作用的各个独立因素。

 

 

但很多时候,影响事物发展的,是一个或少数几个相互关联的关键因素,在很长时间里持续起作用。

 

这个时候,会形成第二种常见的分布:

 

幂律分布。

 

你每天都在做无数个选择,但是纵观你的人生,决定你现在命运的,是少数几个最关键的决策。

 

你们公司有很多人在做销售,但是卖出去大部分产品的,是少数的几个人。

 

你的手机上有很多个APP,但是你每天打开最多的,只有两三个。

 

全世界最有钱的5个人,他们拥有的财富加起来,等于世界的一半。

 

……

 

幂律分布用图画出来是这样的: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图片来源:何加盐制作

 

图中,每一个点都代表了一个人,越靠左,代表其排名越靠前;越往上,代表其财富越多。

 

除了财富之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小说中人物的出场次数、科研杂志科学家论文被引用次数、何加盐公众号文章的阅读数等等,都符合这种曲线。

  

我们的成长密码和财富密码,就隐藏在这条曲线里面。

2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就是幂律分布的简化版。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研究英国人财富分配的时候发现,20%的英国人,拥有社会上80%的财富,而剩下80%的人,拥有的财富只有区区20%。

 

帕累托进一步研究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发现这种情况是一种普遍现象。后来,人们把他的这一发现,命名为为“帕累托法则”,又形象地称为“二八定律”。

 

99年后,美国学者约瑟夫·爱泼斯坦和罗伯特·艾克斯特尔 ( Epstein & Axtell)用计算机程序设置了一个虚拟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些地方资源丰富、有些地方资源贫瘠。一些虚拟人被随机分布在世界各地,自由竞争。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拥有更好一些的初始条件,如眼界更好或身体更佳。但他们最初拥有的财富都一样。

 

在经过多轮的竞争后,财富渐渐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竞争的回合越多,这种效应越明显。

 

这一个叫做“糖人游戏”的实验,模拟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它完全依据帕累托法则揭示的规律运行。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图片来源:

 Growing artificial societies:social science from the bottom up. Epstein, Joshua M.; Axtell, Robert (October 11,1996)。

 

我个人认为,1897这一年,是人类历史上挺恐怖的一年。

 

因为,二八定律的发现,打破了人类久远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大同梦想。

 

它证实了“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不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也许共产主义可以解决经济上的平等。但是也不可能解决80%的高质量论文由20%的科学家写出,一个班上80%的女孩喜欢20%的男生(反过来也一样)这种问题。

 

更为恐怖的是,二八定理还符合分形规律。

 

所谓分形,就是一个图形的局部放大后,呈现出来的样子,和原来的图形一样。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在二八定律这里,分形意味着:在每一个衡量尺度上,二八定律都在其作用。

 

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而那20%的人的财富分布,又符合二八定律:4%的人,拥有64%的财富。以此类推,0.8%的人,拥有51.2%的财富……

 

数字未必是完全按照2比8这么精确划分,但是分配的方式一定是这样的。

 

我们一定会面对种种不公平,这是作为个体无法逃脱的宿命。

 

我们唯一能决定的,就是选择成为80%,还是20%。

 

3

成功的定义

 

 

人这一生,怎样才算成功?

 

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人选择有钱,有人选择有权,有人选择有名,有人选择家庭和谐,有人选择爱情美满,有人选择科研进步,有人选择慈悲行善,有人选择内心安宁……

 

其实,这些都可以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你在所选择的领域内,做到前20%,就算成功。

 

选择有钱的,当你的财富进入了前20%,你就算成功。选择科研进步的,你的研究超过了80%的人,你就算成功。其他的选项也都一样。

 

如果你说,我早已是20%了,可我不觉得成功啊。

 

那你还可以进入20%里面的20%,也就是前4%。如果你已经是前4%,你还可以进入前0.8%。

 

所谓成功,就是不断从80%进入20%。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图源:何加盐制作

 

 

4

二八定律是个好工具

 

 

如果我们只是把二八定律用于目标定位,那就太浪费了。

 

二八定律更有价值的地方,是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思维和行动,帮助我们进入20%。

 

当你知道80%的生意,都来自20%的客户,你就应该把你80%的热情,献给这20%的关键客户。你的营销费用,你的陪吃陪喝陪玩时间,你的礼品,你的关心问候,80%都要放在他们身上。

 

当你知道公司80%的命运,都来自你20%的决策时,你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战略、人才和核心业务上面,不要再花费时间去管公司鸡毛蒜皮的小事。

 

当你知道你的80%的业绩,都是由20%的工作决定时,你就应该放弃万事求完美的心态。你应该首先分清楚什么是重点工作,什么是次要工作,然后把80%的精力,放在重点工作上。

 

是为什么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一直不停地强调“要事为先”;也是为什么蒋凡和黄峥,都说“60分万岁是一个好哲学”。因为那无关紧要的80%事项,根本就不值得你花费那么多时间。

 

当你知道你80%的收益,都是由20%的投资带来时,你就会对大部分的亏损不必那么挂怀。

 

前世界首富,“投资之神”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把我们投资最好的10个项目去掉,那我们的整个业绩就是狗屎。”厉害如巴菲特,大部分投资的项目,也是亏损的。

 

当你知道你80%的成果,都是来自20%的时间,你就会更具有耐心。成功不是线性的,而是在经历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才爆发的。你要用80%的时间去打基础,并且只得到20%的回报,要等到最后的20%时间,才能赢回80%的收获。

 

要知道,巴菲特的几百亿美元财富,绝大部分都是66岁以后才获得的。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上图横轴数字表示巴菲特的年龄,柱子表示他当年拥有财富。来源:dadaviz.com

5

我们能进入20%吗?

 

 

1975年,美国生物学家AllanWilson和Mary-Claire King提出,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差异仅有1%。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世界一片哗然。

 

但是后来,人类DNA测序的结果证明了这一论断。

 

而人和人之间的基因差距,那就更小了,不同人种之间的基因差距,不到0.5%。

 

既然人和人的基因差距那么小,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和人的成就差距?

 

除了所处的国家和地区、家庭出身、以及是否残疾等我们无法控制的先天条件之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微小优势的持续积累”,也就是常说的“复利效应”。

 

一个单细胞生物与一个智慧生物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地之别,但是,智慧生物都是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在进化的不断选择下,更能适应环境的优势被不断保留,经过亿万年的积累,单细胞可以变成无比复杂的、具有智能的人类。

 

假设你和同事,两人进单位的能力完全一样,但是你每天晚上回家刷抖音,他每天晚上学习。综合起来,他每天比你进步千分之一。

 

一年以后,他的能力是你的1.44倍。

 

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有触动,我还可以告诉你,10年以后,他的能力是你的38倍。

 

38倍的能力差距,足以解释一切财富和地位的差距。

 

区别,就在于你放弃了进步,而他在坚持学习。

 

你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假如是社会的中等水平,你的年收入,是25万。

 

你同事进入了前20%,他的年收入,是81万。如果进到前10%,是154万。

 

(数据来源: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2014年1月)

 

你是选择25万,还是154万?

 

如果你坚持用二八定律指导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你的成长,一定会比没有认识到二八定律重要性而平均用力或者荒废时间的人,要快得多。

 

也就是说,你获得了优势。

 

在时间的作用下,这个优势长期积累,你就远远超过了对方。

 

如果全中国的人都在看何加盐的文章,都用这些道理,那所有人条件相同,我不敢保证你能进入20%,进入4%。

 

但是,看到这篇以及类似文章的人,一定不会很多。天生就懂这些道理的人,也少之又少。能够付诸实践的,就更少了。

 

了解到这个道理,实践这个道理,获得相对其他人的额外优势,这就是你能进入20%的逻辑推导。

 

 

6

总  结

 

 

二八定律,是社会各领域普遍存在的规律。

 

不管是上学、赚钱、为官、做科学家、画画、打球,还是当父母……

 

80%平庸者和20%成功者的分野,无处不在。

 

我们无法改变规律,但是可以选择:是接受80%的平庸,还是争取20%的成功?

 

二八定律,不仅是目标的尺度,还是前进的方法。

 

找到你生命中最关键的20%,把80%的精力放在上面,让时间来放大你的优势。

 

你一定能成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l9Qw-83eRvtmtRJwH-9Xg

中国最赚钱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一:中国经济下半场开始了

 

从1979-2019年的这40年,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从2020年开始中国经济将进入下半场。

一旦步入下半场,整个社会的发展逻辑都会彻底改变。就像打球比赛一样,下半场的打法和上半场一定是不一样的,无论你是哪一方,都必须调整打法,才能适应新的比赛节奏。

世界本来就在巨变中,而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只能让变化加速到来。比如这场疫情将加速推动中国经济下半场的进程。让淘汰加快,同时也让创新加快。

为了能够取得下半场的胜利,我们必须看透下半场的发展逻辑和下半场有什么不同!

二:赚钱逻辑的进化过程

先演绎一下赚钱逻辑的进化过程:

任何一个国家、企业、个人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解决原始的资本积累问题,中国经济也是这样,上一个40年我们解决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过程。

原始的资本积累过程往往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从1979——1999的这20年。

这个阶段赚钱主要靠劳动和胆识。别人还没行动你就行动,别人行动了你就更勤快,别人勤快了你就靠胆大,总之胆大敢往前冲就一定能挣到钱。

第二个阶段是2000——2010年的这10年。

这个阶段赚钱主要靠“资本”的升值。比如房子、土地、原始股等等这些所谓优良资产一直在不断升值,让普通劳动者望而兴叹,劳动赚钱的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很多“资产”的升值速度了。

许多企业家也是如此,他们本身的实业到最后越来越不赚钱,但是他们的土地厂房却一直在升值。

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2016年的这五六年。

这个阶段赚钱主要靠资本运作。是这是“资本”大爆发的时代,你的“资产”只要被“资本”看上,它就会主动过来帮你运作,搭上了快车,你们的资产就会一路飙升……

比如很多年轻人只靠一个想法就能拿到几百万融资,然后获得几千万的估值,身价就是上千万,一夜之间就能超过传统企业家很多年的积累。

比如很多资本大佬一直在不断的投资和并购,他们借壳重组,甚至瞒天过海,把一个个公司快速催肥,然后再变现撤离。

于是很多上市公司再也没有耐心踏实做主营业务,而是不断的收购和投资,然后提升自己的市值,迅速膨胀。

泡沫就是这样形成的。其实,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从一块钱到一百块钱,公司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赚的钱也没太大变化,但是背后的投资人却可以趁机变现了。

所以,只有泡沫来了,资本才能赚到大钱。就像喝啤酒一样,没有泡沫大家都觉的索然无味。

三:请务必珍惜你手里的现金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赚钱逻辑的变化过程:

最开始是产生资本,靠勤劳赚钱;

接下来资产升值,靠投资赚钱;

再接下来是资本运作,靠投机赚钱;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个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一个人发财跟这个人的能力、学识、品行都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大家靠的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这个巨大最大的时代红利。

也可以这样说:过去40年所有的成功,基本上都可以归功于时代的成功。有句话叫:莫贪天功为己功,大家细品味这句话。

但是泡沫终有一天会破灭的,当我们身边曾经很有钱的企业、很有钱的人都变得开始缺钱的时候,就意味着泡沫开始破灭了。

回顾一下近年来的各种新闻,我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一个事实:大家普遍都缺现金了,各种债务危机开始凸显。

很多公司都遇到了现金流的问题,有的公司几百亿市值却连几千万的现金都拿不出来。

物极必反,所有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走向对立面,如今我们正在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之前我们需要不断投资去享受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而随着我们不断的借债和加杠杆,很多资产开始泡沫化,资产价格越来越高,现金的流动性必然越来越紧张。

于是很多资产泡沫必然会破裂,最明显的就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子,投机型上市公司的股票,华而不实的概念、虚幻的创业项目、各种庞氏骗局等等,这些资产都将被打回原形,理性的做法就是尽快抛弃这类资产。

因此接下来,很多资产泡沫面临被集体抛售的压力。此时,现金的重要性却开始凸显,大家务必要珍惜手里的现金。

这就是我们先后经历的四个阶段:

1:资产的产生——用劳动赚钱

2:资产的升值——购买资产赚钱

3:资产的运作——运作资产赚钱

4:资产的破灭——现金最值钱

这四个阶段合起来,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如今中国已经走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接下来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从现在开始,必然有一部分资产将化为泡影,因为它们本身的存在就是被吹大的,是必须要消灭掉的。但是他们早一天烟消云散,新经济业态就能早一天万物生长。

四:最赚钱的时代才刚开始

中国经济的下半场和上半场的发展逻辑最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一句话:上半场,我们的收入来自于“资本”型增长;下半场,我们的收入来自于“运营”型增长。

也就是说:跑马圈地时代的结束,接下来我们必须经营好你的一亩三分地了。

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淘金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炼金的时代。

接下来必将有一大批靠运营赚钱的个人和企业将诞生,他们不靠资本的坐享其成,就靠新经营、新模式、新渠道赚钱,他们才是中国经济下半场的中流砥柱。

这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在一个信息高度对称的时代,或者说在一个竞争越来越充分的时代,所有的模式和技巧,都会变的没有门槛,资本越来越无处落脚。

未来我们必须把精力放在运营产品和内容或服务上,而不再是依靠各种捷径或者投机,不再依赖资本的动力。

中国在迎来下一波高速发展之前,必须将自身净化,净化出那些杂质和垃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个人人都在沉下心来做产品、内容,重运营的时代,才是健康的时代,才是最好的时代。

未来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仅需要足够的勤快和胆识,还需要足够的文化、眼光、魄力,以及担当。

同样的逻辑,一个企业要想成功,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合理的架构,还需要为社会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上半场的成功,是时代的成功,下半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纵观人类社会,可以发现人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规律,那就是:

短期拼机遇,中期拼能力,长期拼人品。

同样的逻辑,企业的发展也有一个规律:

短期拼声势,中期拼模式,长期拼产品。

 

最后总结两句话:

1:人类的一切竞争,归根揭底都是“人品”“产品”的竞争。

 

2:人类的一切胜利,到最后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未来,谁能代表社会价值观的主流方向,谁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我始终深信:中国经济的好时代,才刚刚开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KFxiFqFZgV5MwAp83VTCg

如果你出身平凡,还老老实实,那你注定一辈子受穷!

作者:水木然,微信公众号:smr8700

赚钱是认知变现,亏钱是认知缺陷。

 

鲁迅研究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就总结了两个字:吃人。

 

其实人生活在社会上,和动物生活在丛林里,没有本质区别。

 

你如果不去吃别人,别人就会吃掉你。

 

因此社会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狼,一种是羊。

 

你要么是狼,能吃人;要么是羊,坐等被人吃。

 

狼的生存逻辑,是如何优雅的吃掉羊;而羊唯一的生存逻辑,就是变成狼!

 

那么,作为一只羊,如何才能变成狼?

 

请记住以下三个字!

无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其成长经历基本上都可以用这三个字来表述,这三个字代表了我们奋发向上的三个阶段,各有各的行为特征,最重要的是不同阶段的任务不一样,搞正确了就会一气呵成,搞反了就会功亏一篑!

第一个字叫“

“上”就是不断奋发向上,这是原始积累的过程。

任何新生事物要想茁壮生长,必须得先经历一个原始积累阶段,这是一个野蛮的生长过程,要不惜一切代价生长,甚至中间充满了粗暴和野性。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有这个原始积累过程:

先以国家为例,英国发生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如果没有圈地运动,如果不对全球进行殖民掠夺,就不可能成为世界霸主。英国先后通过各种不平等交易/战争等各种手段洗劫其它国家,野蛮的侵占其它国家的物资和原材料,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再看美国,美国的原始积累主要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之后又通过霸权掌控了全球的黄金和石油流动,强行建立以美元为本位的全球货币体系,不断的对全球进行干预,凸显自己的存在感。

再看看个人,左宗棠说过一句话:卑贱时要锋芒毕露。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应该是锋芒毕露,千万不要畏首畏尾,不要受各种条条框框限制,要甩开膀子往前冲,大胆的试错,不断的去冒险,拼命的开拓。

其实年轻的时候干的都是粗糙的事情,而且很多事情都是介于是非之间,类似于灰度,只要能达到目标,手段可以灵活多变,这就叫原始积累。

第二个字叫“

 

“止”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停止了,这一点非常很重要。

当一个人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他就不能再野蛮的发展下去,他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行为还是那么粗放式,一定会遭受现实的各种打击,所以做人要知道进,也要知道退。

知止,是一种大智慧,也是一种大魄力。有时退一步,并不是失去,而是获得新生。

如果当止不止,往往下一步就是所灾。

另外,人一旦有成就,往往就会被关注,就会被很多人盯着,其中不乏那些忌恨和算计,大家都会关注你的行为轨迹,因此这时你应该慎言慎行,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

 

还是左宗棠讲的那句话,它的下半句是:富贵时谨小慎微。意思是,当你成功的时候应该如履薄冰,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必须高度的自律,否则很容易栽倒。

因此,一个人弱小的时候,可以胆大妄为,一旦哪天你成功了,就必须谦卑谨慎。

有意思的是,世间很多人却恰恰相反:低贱时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一旦成功了便嚣张跋扈、恣意妄为,不知道收敛。

年轻的时候,应该野蛮生长,很多人却畏首畏尾。

成功的时候,应该小心翼翼,很多人却胆大妄为。

所以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自卑的奋斗者,和得势就狂妄的小人。

人一旦有了一定的成就,就必须知止。

 

第三个字叫“

 

一个人经过了“奋发向上”和“知止”的阶段之后。往往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人只有实力是不够的,还有一件很重要事就是给自己”正名“,也就是漂白

有句话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个人越往上走,肩上扛的责任就越大。

人到了这一阶段,就会发现你的奋斗不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更多的人。甚至因为你的权威和影响力,社会需要你能及时站出来帮大家主持公道。

这个时候你不仅需要维护秩序,还得给大家制定规则,帮助大家建立一套可以自己运转的系统。

你要想能稳的住自己打下的江山,必须足够公平,能代表大众的利益,你还必须能代变最先进的潮流。

这时你已经是大家的精神领袖,无论发生了什么动荡,你都要托住大家,让大家看到希望,因此你的内心要非常强大。

 

 

大家再看一下这三个字:

”比“”多一竖;

这一竖就是要压住一个人的野心

”比“”多一横;

这一横就是要让一个人变的堂堂正正

这一竖一横,蕴含了无比深刻的学问!

这也是成长的三个阶段,它的适用性很广,从员工到老板,从小企业到大企业,从弱国到大国,往往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

 

读懂了“上/止/正”这三个字,你就读懂了成功的本质。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yopyPFSPP1W-iM4ngoxVQ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作者 | 良叔
来源 | 良大师
(ID: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laiye(不闲聊)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我知道标题看起来像广告,也像鸡汤,但请放心阅读。

 

用这个标题,因为恰好可以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有钱人不像你想的那样;

二是,有钱人和你的想法不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标题和文中的“有钱人”,只是一个泛指,指那些能持续创造巨额财富的人,这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状态。

 

因此那些因为中了六合彩而暴富的人,显然不在这个范畴。

 

 

 

 

1

 

 

 

关于资源

 

 
能创造财富的人,往往对“资源”有着不同的理解。
 
所谓资源,就是你能换取财富的资本,概念很简单,但理解上却千差万别。
 
纵观人类史,就是一个不断重新定义“资源”的过程。
 
原始人不会把风、太阳、煤当成资源,对于他们,树上的果子、草原上的小动物,才是资源,食物果腹,皮毛供暖,这就够了,还要啥自行车。
 
后来的工业时代,煤、风、石油、太阳这些资源被重新定义,有了新的价值。
 
而现在呢?
 
你的注意力、在网上留下的痕迹,对于商家都是资源。
 
我并不想讲的过于宏观,说一个案例,你自己体会一下。
 
斯坦福大学的Tina Seelig教授,曾做过一个活动:

她把同学分成14个小组,每个小组5美元,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组能赚到最多的钱。

多数同学都把这5美元当成了资源,有的确实赚到了钱。
 
比如有一组,买了些设备,帮助别人修理自行车,钱是能赚一点,但少的可怜。
 
最牛逼的一组,赚了600美元,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们压根就没把5美元当回事儿,而是把“斯坦福”当成了资源。
 
他们把课堂开始的前3分钟,卖给了一家科技企业,这家企业想来斯坦福招人,于是花600美元,就可以在课前来教室宣传一下企业。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当然不见得所有的大学都支持这种玩法,不过通过这个案例,你大概也能明白对资源的认知,决定了财富的走向。
 
讲一个你可能知道的自媒体人,名字不提了,他原本在某家互联网金融公司风控部门打工。
 
但是由于工作原因,可以接触到很多行业内幕,熟悉各种镰刀玩法,这哥们很快意识到,这不就是一笔可贵的资源么。
 
然后,悄悄的写作,惊艳了所有人,现在浑身都纹满了魔幻两个字,成为公众号和B站的新霸主。
 
人家当下的地位肯定是才华支撑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对资源的敏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
 
我还认识一位成功的创业者,现在在咨询行业很有名气。
 
他曾在深圳某大公司搞技术,很苦逼的活儿,但是他觉得这家公司的产品研发能力太牛逼了,如果能学到其中的精髓将终生受用,所以工作也很卖力。
 
几年后,他成立了咨询公司,专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产品研发问题,现在生意做的挺大。
 
他曾对我说,如果你以获取资源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事物,你马上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我挺认可这句话,当年我在500强时,去当兼职讲师,有同事就不理解,说你何必白白花费这精力?
 
当时我倒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是觉得公司会给你免费学习机会,还给你提供讲台,让你锻炼,这机会挺难得啊。
 
后来兼职去各个机构讲课时,我总会留下我的私人微信,让学员来加我,而多数兼职讲师因为担心被学员打扰而不会这么干。
 
那时的微信朋友圈还很纯净,微商这个新事物也没出现,我只是隐约觉得,这大概也是一种资源,虽然暂时看不到太具体的价值。
 
但是有这么多的微信好友,不就是很多个窗口么,我发布的信息也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
 
就这样我大概加了3000多个好友,都是金融系统的同事或者学员,后来18年我做公众号时,已经是红海,很多新号由于没有粉丝基础而无法“冷启动”。
 
我很幸运,这些“好友”通过我的朋友圈看到我的文章后,很多都会转发,我也因此进入了加速通道,可以说,没有这3000个好友,你可能就很难看到良叔的文章。
 
你如果问我识别和定义资源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很抱歉,我也没有答案,时代和环境不同,标准很难统一。
 
但我想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果你以“获取资源”的态度来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很多原来让你讨厌的事,其实并不讨厌,你也能让更多本不相关的事物发生链接。
 
渐渐地,你的财富半径变大了,而你的心态莫名其妙的平和了,世界也变得魔幻了。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2

 

 

 

关于睡后收入

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睡后收入”一词,总之挺受大众欢迎的,尤其是底层人士。
 
这让大家相信,很多富人都是靠投资理财就能日进斗金,每天悠哉悠哉,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也让很多人相信投资理财就可以发家致富,享受复利带来的无穷无尽的回报。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北大金融学教授唐涯曾做过一个统计:

2018年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有73%来自于劳动所得,只有27%来自投资。

你看,钱生钱是少数,想致富,还是要靠实打实的去赚。
 
这和我观察到情况大体相同,很少有人只靠投资理财就能发家致富的,当然这其中不包括教你理财的人。
 
事实上,多数富人的投资行为并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防守。
 
他们是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去获得大量的财富,然后通过投资来保卫自己的财产,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
 
所以,在面对自己的财富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安全,而不是高收益。
 
硅谷创业教父,YC资本的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曾讲过,自己从小很穷,创业成功后有几十亿资产。
 
开心之余,也很焦虑,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财富。
 
于是,每天跑到图书馆,刻苦研究,想了解那些失败的有钱人,是如何变穷的。
 
他本以为,有钱人都是花天酒地,好逸恶劳,把钱给糟蹋完的。
 
但在读了好多传记后发现,这些人竟然是由于太勤快了,研究和尝试各种投资,最后败光了家产。
 
所以保罗·格雷厄姆在之后的岁月,都是以最保守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财富。
 
这不是说,富人们从不碰高风险的投资,但是人家会控制比例,也会控制预期,会设计保守的收益率,会设计保守的投资策略。
 
你看, 连这些高智商的富豪都这么保守,你说我们一介平头老百姓,凭啥能站在资本的坟头蹦迪?
 
“财富自由”、“钱生钱”、“睡后收入”……
 
这些名词对穷人真的很有诱惑力,有了这些概念很多人便可以为自己的懒惰找一个归属,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穷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是没有开窍,没有掌握致富密码。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于是在网上你总能看到靠投资或投机发达的人,而这些不过是编造出来的故事。
 
就算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人,你要相信,也只有三种情况:
 
这人要么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要么就是还没到现形的时候,要么还在高墙里没出来。
 
而你就是一个普通人,你改变命运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拥有一技之长,干好手头的工作,赚到真正属于你的钱,然后再去保护好它们。
 
我知道这种说法很不酷,很不符合时代的调性,但这就是真相,这才是多数人,大概率能够致富的方法。
 
如果你觉得这方法太慢、太笨,就像靠投资啥的逆天改命,那么你多半会成为别人的盘中餐,最终帮别人改变了命运。
 
不要以为你钱少,你是屌丝一枚,庄家就会放过你,放过你,庄家去赚谁的钱?
 
电影《华尔街之狼》中,乔丹·贝尔福特专把垃圾股卖给穷人,身价暴涨。
 
她太太于心不忍,问他:“这些肯定亏钱的东西,你干嘛不卖给富人,而偏偏要卖给穷人?”
 
贝尔福说:

“你不懂,富人们都很聪明的,怎么会相信我们这些傻逼?

 

穷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虽然穷、但又傻、又懒、还很贪婪。”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3

 

 

 

关于道德

市面很多这类文章,说什么“做大事,要善良”,或者“能大成的人,都是有修养的”,往往还会配上李嘉诚的素材,写他如何善待宾客和佣人,如何的仙风道骨,所以他才能成就如今的大业。
 
似乎“道德”和“财富”有很强的相关性。
 
我回想自己认识的人,除了个别暴发户,很多精英确实是温文儒雅,善待他人。
 
但是几年前一件小事,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我和几位校友吃饭,其中一位是深圳某投资公司的老总,风度翩翩,讲文明懂礼貌。
 
我们点了菜,很久没上,服务员态度还贼差,其中一位校友吼了服务员两嗓,那老总马上制止,还向服务员道歉。
 
我一开始觉得这人修为很高,后来服务员出去后,那老总说:

“我们在明,人家在暗,把别人惹毛了,给你菜里面动动手脚,还不是我们吃亏?”

那时我突然有点感悟:与其把这种态度归为修养,倒不如看成是一种理智行为,为的是自己不受损失。
 
所以,也许在很多富人的心中,道德只是服务于利益。
 
当然,如果单凭一个故事,就下这个结论,那是在瞎逼逼,后来看到美国心理学家帕克· 彼胡的一篇论文。
 
他们一共做了七项研究,最后结论都表明:富人的道德水准比普通人还低。
 
研究维度很多,比如,在没有交通管制的街道,富人违章次数更多;比如,在自助式购物时,富人也更容易少给钱……
 
这些研究最后证明了:在没有外力约束的情况下,富人比普通人更自私,更不讲道德。
 
帕克· 彼胡这种把富人一棍子打死的结论,在学术界争议很大,但是大家比较统一的看法是,道德和财富确实没有必然的联系。
 
就像富人里面有胖子,也有瘦子,你不能说他们富有是因为他们胖或瘦。
 
一样的道理,富人中有的道德水平高,有的低,这只是人格的一部分,和财富没有关系。
 
富人之所以可以成为富人,恰恰是因为他们总是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其他东西都是对这种追求的配合。
 
正如外卖平台对骑手的挤压,这里面没有道德,只有利益。
 
只是成为舆论的焦点后,平台开始展现诚恳关爱的一面,此时仍然没有道德,只有利益。
 
毕竟在大面积的口诛笔伐中,监管机构会介入,品牌声誉会减值,这是一种止损行为。
 
所以,你以后大可不必给富人们贴什么道德标签,他们表现出来的道德与否,都是逐利的一种体现。
 
制约这种逐利行为的外力,似乎只有两个,一个是监管,一个是舆论,而且舆论往往会触发监管。
 
所以,对于一个平头老百姓,在网上看到不平之事,发声转发是个正确的选择,这是一种制约平衡机制。
 
不是有句话说么:围观改变世界。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4

 

 

 

关于共识 

12年前,我被抽调到一个项目组,闲暇时我们讨论深圳房价的问题。
 
一位同事是经济学专业毕业的,他拿出很多数据分析深圳房价不可能有上升空间,很有说服力。
 
另一位同事是做营销工作的,他说房价应该还会涨,理由很脑残:他发现他的很多大客户都在买房。
 
结果不用多说了。
 
我经常回想起这个小事儿,也因此得出一个结论:

一件事情的走向,往往不是由对错决定的,而是由参与者的共识决定的。

回到房价这事上,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喊着房价要跌,一线的房价却怎么都跌不下来呢?
 
因为多数叫跌的人都是买不起房的,虽然也有共识,但不是参与者的共识,那些有能力购房的人,才是参与者。
 
假设你做工程赚了2千万,请问你会怎么处理?
 
存银行?
准备接受通胀的洗礼吗?
 
买基金?
想想胡某六、想想诺安成长……
 
进股市?
呵呵……
 
出海?
知道有多难吗?
 
最后你发现你的选择余地并不多,而一线的不动产似乎更稳健。
 
如果你正好还有个大学毕业的孩子,你多半也会支持他去北上广深就业,在那里买房更加顺理成章了。
 
你看,共识达成了。
 
这只是看得见的参与者,还有看不见的参与者,你只要稍微动动脑袋,就能明白房价大跌不是多数参与者的共识。
 
道理很简单,参与者在这事儿上得不到好处,因此也就达不成共识。
 
你可能觉得很畸形,不过这就是真相,对错不重要,共识才重要。
 
当然,共识不是永远的,也有破裂的一天,但是富人们往往能识别破裂的迹象,提前行动。
 
就像日本房地产的衰败,那些真正的富豪很早就抽出了资金,在中国、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投资,于是新的共识又形成了,就是这么的魔幻。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所以,“识别共识”是一门富人的必修课,就像凯恩斯提出的“金融选美”概念:

你想猜中选美的冠军,你的审美观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猜中大众的审美观,如果大家都投她,你也要这么来。

看到这个概念后,想想当年张靓颖输给李宇春,我终于释怀了……
 
你大概也能明白,为什么你看好的股票,业绩、潜力都很棒,可就是不涨反跌,因为这支股票的好,只是你觉得,不是大家觉得。
 
而那些股评家,一说5G概念,你一看果真涨;一说生物制药,你一看又涨……
 
似乎他们能预测趋势,其实不然,他们只是在创造共识,让更多的人觉得。
 
实际上,股评家们并不擅于预测,他们却很擅长创造共识。

婴儿底、月球顶、少年底、青春底、中国牛、少年牛、国际牛、开放牛、精英牛、爱国牛……

只要坚持时间够长,你总能等来共识。
 
这世界上诸多创造共识的生意,比如钻石。
 
这玩意压根就不稀缺,硬是活生生让群体达成了共识。
 
如果你问未婚妻,为啥结婚非要买这么贵的东西,咱买块琉璃带手指上,bulinbulin的,不也挺好看吗?
 
估计她八成会瞬间变成小野马跟别人跑了……
 
你不得不承认,共识的力量太强大了。
 
懂王在创造共识方面是行家里手,《别想那头大象》中曾分析过他竞选时的奇葩行为。
 
比如大家都知道,他曾说要在墨西哥边境建长城,这段言论很弱智,招到很多人的攻击。
 
难道特朗普不知道这话很弱智吗?
 
他当然知道,但是当这段话被广为传播时,也是在传播特朗普的态度和标签,让大众知道他对移民问题多么深恶痛绝,甚至不惜说出脑残的话。
 
这种极端的表现,其实就是在和那些极端的红脖子(民粹主义者)达成共识:

咱们是一伙的,你们要支持我。

你看,这世界如何运转往往还真是由共识决定的,了解这一点你大概就能看透很多东西。
 
比如,为啥幼稚的骗局总能一次次的得逞,为啥很脑残的文章能得到大量的支持和转发…..
 
就像李笑来的那句粗口:“傻X的共识也是共识啊。”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5

 

 

 

考试题

今天小文只是我的一些随想,无论对或不对,权当提供一个看世界的新视角。
 
最后出一个小问题,可以考察一下你对“共识”的理解。

如果你是宇航员,在外星球发现了海量的钻石,请问:如何做会让你的收益最大化?

作者简介:良叔,百万用户新媒体创始人,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原世界500强高管,良翰商学院创始人。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05RDxZoYIC06hY9Tb9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