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jcsaXcA6Syr9I68ij5YeA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jcsaXcA6Syr9I68ij5YeA
正常情况下,初三毕业进入高一,延续初三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2年后,复习准备高考。
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情况的是高一几乎一切重新开始,初中的知识几乎没用。
在中考里几乎满分的考生,在自招里志得意满的学生被高中的课程杀得七零八落,落花流水。相比初中,高中有以下3个特点,这些特点丝毫不考虑学生来自公办初中还是民办初中:
1.高中的教学量特别大,2年内要掌握的知识点整体竟然达到初中4年的3倍以上。
2.高中的教学进度特别快,根据第1点的延伸,要在2年内消化如此庞大的知识量,上到四大名校,下到菜场高中,都快如闪电。
3.高中的知识难度特别大,每一门科目都有多知识综合,多知识结合,多板块混合。
为什么初中简单,高中就一定要搞这么难呢?
而高中的难,也是市重点高中拼命自招的原因,因为仅仅按照高中的时间要让大量学生优秀特别困难,所以最好是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一点,哪怕多学一个学期,那就多出一个学期来复习,高中一共才5个半学期!
我们以前痛骂市重点高中为了自己的利益戕害上海基础教育,搞得人心惶惶,填鸭满天飞,但若从最根本来考察,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高中课程和高考的实际情况造成的,因为高考就是完全不顾中考,高中就是完全不顾初中,这样自说自话就把难度加上去非常非常多。
如果要说高中为什么一定要把难度加这么高,理由倒是很充分:因为高中教育不是必须的,国家没逼着你读。
既然国家没有要求每个人都读高中,读高中是你自己的意愿,那么国家自然不用考虑你初中的水平。
高中就是这样的特殊地带,它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缓冲地区,极其重要。高中教育出了问题,大学就招收不到好的学生,但高中教育却又不是必备的,甚至国家都不希望高中生太多,而定下了高中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1的比例,也就是所有初中毕业生,国家设计是一半的人去读高中,一半的人去做工人,其实还有很多都没有去读,直接就去打工了。国际不希望人人都去做大学生,而是希望有非常多的人群可以从事工业,服务业等等行业。
上海这个比例大概是7:3,像上海这么个国际化大都市,依然有着数量非常多的三校生。同时,上海的本科生一般占一年新生儿童的一半左右,换言之上海人每一届里也有一半的人没有大学读,即使比例远远高于全国,也绝不能说上海大学生已经到了“普及”的地步,只有一半怎么都不能算普及的。
国家的需求和家长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发生了一些错位,家长和学生都觉得大学是必由之路,尤其是上海家长,他们会天经地义地觉得初中和高中是连在一起的,毕竟名字都一样的。
但国家却不这么想,国家很明确,初中是义务教育,高中不是义务教育,两者是两套系统,中考的性质是初中毕业考,不是高中招生考。高中招生只是参考了初中毕业考的分数而已。
但高考就是招生考试,而不是毕业考试,高中毕业有自己的合格考体系。
从中国的政策来看,高中毕业可以考大学,参加高考,你不管多少岁都可以随便考,只要你高中毕业。
高中教育整体来看是一种自由度很大的教育,你会发现市教委对高中几乎没有什么教学方面的要求,只要高中不把学生逼疯逼傻或者出事情就行了,你就是天天把学生关到8点,天天让学生做题做到1点也没办法管,因为国家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你自愿的,国家可没有逼你读高中。
所以,国家也没说过你初中的时候不能学高中的东西,只是说学校不许教,机构不许教,因为这还是义务教育,但是你爸妈自己教完全可以,不会说你爸妈教到一半执法队冲进来了。
更大的问题是家长不知道有这个脱节。
许多家长不太熟悉高中,加之许多学生在民办初中,在培训机构学习量已经很大,可能觉得高中也就这样,许多最后还是不适应。对于一般学生而言,更是对于高中艰苦卓绝的学习环境一无所知,依然盲目自信,最终只能自欺欺人。
相比中考,高考非常残酷,几乎没有什么回头的余地,所以,上海所有的初中生都应该了解初中和高中有巨大的鸿沟,仅仅把中考学好没有大用,多多少少中考600分的人,最后高考也不过是二本院校。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di-kx4Zf5MP8YsSrPuzYw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zunTaWg6_DWQJTSSZI8QA
市委属高中
徐汇区
杨浦区
闵行区
静安区
虹口区
浦东新区
松江区
奉贤区
宝山区
嘉定区
黄浦区
普陀区
长宁区
金山区
青浦区
崇明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etp8bMMdGcLfoETaDefkA
上海的学生许多不愿意去外地,尽管上海名校足够多,但依然出现了同等分数上海211,外地985的情况。
那么,现在高考依然如此吗?外地名校受欢迎的程度有没有上升呢?今天X老师就为大家用数据来解答。
不过要解答数据,我们先给大家讲讲中国大学的整体等级。
中国的大学体系是有整体等级的,过去有985,211之分,现在双一流以后又有变化:
顶级:清华,北大
清华、北大是全国最高学府,其地位没有任何学校可以挑战,他们的地位是政策保证的,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名片。
双一流上等:指交大,复旦,浙大,南大等等过去各类综合排位较高的985大学
双一流中等:指其他过去的985院校
双一流B类:指过去985但现在被划为双一流B类的学校
一流专业校上等:指过去211中较好的一流专业校,及新加入双一流的过去非985院校
一流专业中等:指过去211中较为普通的一流专业校
一些凭借特长专业成为一流专业校的学校不能划入这些等级,依然属于普通院校
普通院校一本:没有双一流头衔,但是在一本里招生的院校
普通院校二本
三本及民办
合作办学类学校无法归类,但是如果是公办高校,但是没有双一流头衔的,一定不是好学校,也不可能是好学校,因为中国大学的好坏是国家定的,是有等级的,如果没有等级,又没有涉外背景,尤其是一些新学校,除非拿到头衔,不然注定昙花一现。
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新学校崛起了,你让985,211的面子往哪搁?哪所985,211愿意把本来属于他们的位置让给你?
接下来,就好办了,我们来看看根据2020年,选取一些标志性的名校来看看情况:
全国双一流级别的名校在上海大概分为3个层次:
层次1 570以上的绝对名校,一共四所:人大,中科大,南大,浙大,这四学校分数远超同济分数线,达到了交大,复旦的级别。而这四所学校在中国大学的地位也和交大复旦差不多,所以进入这4所不算赚。
层次2 555分上下的名校:这是外地名校的绝对主力,上海等同这个分数的是上外,上财和华师大都略高,上财和上外只是一流专业校,定级上都比这些双一流差了一大截。另一方面上海出现了北外分没有上外高,北师大分没有华师大,央财分没有上财高的奇葩情况,中政的分没有华政卓越组高的奇葩情况。可以说,上海学生不愿意去外地一定依然是主流想法, 不然这些学校的分数不可能这么低,至少不可能比低于他们的上海院校低。当然,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这些学校给的专业不够吸引人。
555分现象表明,宏观上,外地名校的确没有上海本地名校分高,上海本地学校哪怕比外地学校低了一个等级,依然分更高。
层次3 530-540分,甚至更低的学校:这些学校分数低一方面是距离,我们看到这个层次的学校全部标记了蓝色,一共9所,4所在东北,此外,双一流B类的影响也很大,双一流B类里原本的几所985院校都在这个分数段。这个分数段上海的学校相当于上大,东华,比华东理工还要低。
这个层次则表明上海的学生虽然不少愿意去外地,但是比较偏远的学校,哪怕是兰州大学这样的名校也乏人问津。
不过,去外地院校要考虑的除了学校名气外,专业,专业组限制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一些外地院校分数线不高,但如果他们给上海一个热门专业,那么分数绝对不低。中国政法的分数虽然没有华政卓越高,但是中国政法只要给出法学专业,一般都会远远超过华政卓越的分数。
愿意去外地名校是好的,能够让孩子视野更加广阔,同时更加独立,同时还能获得不错的文凭。一些家长担心未来就业是不是会受到影响,这大可不必担心,大家可以看看上海就业里有多多少少都是外地来沪的,有一些甚至都完全没有在上海学习过,照样可以扎根生存。大家再想想深圳,深圳都没什么像样的大学,照样吸引很多人才去,上海也是一样,名校文凭整体还是过硬的,只要你的工作和你的专业不要差得太离谱就行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zmYzVtCtae32Di53U8z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