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kNlBQypVEGxn-n5QpzcnA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kNlBQypVEGxn-n5QpzcnA
眼镜姑娘人物专访第26期
受访者:陈诗远 采访&撰写:眼镜姑娘
“我大概是最不会因为别人的称赞而开心的人了,我会沉默,甚至有点想哭。”
说这话的人是本文的主人公,她刚过完22岁的生日没多久,留着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左眼下方有一颗很吸睛的痣,笑起来温暖得让人移不开视线。
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陈诗远。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些疑惑:为什么她听到别人的称赞不会开心呢?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生?她温暖的笑容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
今天的文章,就让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一)
在其他人眼中,她的人生就像开了挂
诗远常常会在很多社交平台上收到下面这些评价:
“一个不止有诗和远方的女生”、
“活成了很多女生梦想中的样子”、
“家里一定很有钱”
“有很多粉丝的网红姐姐”
“很优秀,给很多名人做过翻译,人长得漂亮,声音也很好听”
……
当然这些评价也不是空穴来风。
她在高中就凭借着五分钟的脱稿演讲,拿到了一个企业家的10万元奖学金赞助;
当别人还在担忧能否顺利考上大学时,她已经在备考雅思计划出国留学;
大学还没毕业,她就闯出来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去联合国曼谷会议中心见习,对话诺贝尔奖得主、硅谷创业教父,运营自媒体,全平台粉丝50万+;
因为工作的缘故,她在大学就跑了很多个城市和国家,朋友圈里都是她参加各种活动和旅游的照片;
当很多人还在大学拿着父母给的生活费时,她已经能够负担起自己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并且往家里打钱了;
她还自带让人望尘莫及的吸粉属性,开通公众号没多久,凭借一篇文章,就涨了近万粉;运营抖音两个月,从两位数的粉丝量增长到了56万…………
这样看来,前面的评价似乎也很贴切,可是为什么诗远听到这些评价,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有点想哭呢?
(二)
能笑对称赞的人,内心都装着杠铃
其实她原话的下半句是这样的:“对我来说,能笑对痛苦,内心得装着铁;能笑对称赞,内心要装着杠铃。”
别人眼中和朋友圈里的她,表面上很光鲜亮丽,可这些的背后,藏着一个扛着杠铃奔跑的女孩。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转折期。我成长期里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是我家里的欠债。”
诗远跟我说,家里欠下一大笔债务,家中还有病重的老人以及两个年幼的弟弟需要妈妈照顾,而她还是一个没有任何赚钱能力的学生。
家庭的窘困直接导致了她留学梦的破碎,她及后拿到的十万奖金,最终一万买书捐给了学校的图书馆,九万拿给了家里中转,然而家里欠下的赌债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窟窿。
“我曾无数次自我怀疑,家里欠钱,没有好条件,没有高平台,我不知道这四年能走出一条怎样的道路……”
在家里遭受的苦难面前,诗远也曾怀疑过、自卑过、迷茫过,然而只要她一想到,母亲一个人在背后要支撑起一整个家,肯定比她辛苦心酸一万倍,她就会告诉自己要马上坚强起来,好好走好眼前的路。
“家里的情况越是糟糕,我就越不能让自己被这些事情拖低,只有自己发展得足够好,才能更好地帮补家庭呢。”
对于那时的诗远来说,家里的情况已经是不可改变的既定现实,与其抱怨和指责,不如埋头努力,才有绝地反击的可能性。
所以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卯足全力,提升实力,大学期间,每年要给自己一个惊喜。
为了把专业学精学好,她专门坐22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去到北京拜师学习,每天练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天不亮就起来继续学习,这一股狠劲,为她铺就了第一层根基;
她跟自己说:“无论生活多糟心,爱好与特长不能丢。”为了发展自己的爱好,她曾连续十三天在大剧院工作到深夜;曾做翻译兼职,从早站到晚,声音几近沙哑;曾连续几周凌晨五点起床化妆赶车到佛山……
她如愿放下了自己的玻璃心,换了颗钻石回来。
(三)
“这是我的命,但我不信命,我也不认命。”
在家里没有经历经济囧况前,诗远跟大多数的女生一样,爱自拍、喜欢在微博发心情、藏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心和不开心都会表现在脸上。
自从家里发生变故以后,她就很少把自己的情绪表露出来了。就连她最亲近的母亲,她也很少说过真正的心里话。
大学四年,她对妈妈说得最多的话是,“不用担心”、“没有关系”、“还有钱”。
可事实上,她不是没有情绪,她只是选择了将不好的情绪留给自己。
很多个深夜,她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想着家里的情况,也会觉得压力很大,头痛到让她感觉整个人快要炸裂,可她很少哭,实在很难受的时候,才会握着拳头流眼泪;
她在社交平台上经常是以励志的形象示人,她的粉丝越多,她的孤独感越重,因为她发现,粉丝再多,她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聊天的人;
大学后她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白天积极向上的她到了晚上就变得压抑不安了,她怕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舍友,还独自一人搬到了校外居住……
所有的这些,她都没有跟家人讲过。
有一次回家,诗远的妈妈很抱歉地跟她说:“如果你出生在好一点的家庭,会有更好的发展与平台的!”
她苦笑着说,傻啦,这有什么关系呢。
她妈妈说,这就是命啊。
她哈哈一笑,没再回答,但是心里却在想:“这是我的命,但我不信命,我也不认命。”
当生活的重压加注在这个瘦小的女生身上时,她反而像皮球一样,压得越低,往上反弹得越高。
因为她知道只有不停往前跑,才有可能跑出命运给她画下的圈圈。
当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她的故事时,大家对她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改变。
有朋友说,每次看她发动态,就觉得她特别坚强励志,很想跟她说一声“加油!”
有朋友说,看她的文字和故事,总能感受到力量,感受到鼓舞;
当然还有朋友会说,她活出了自己梦想中的模样,每每这时,她总会真诚地提醒对方:“哪有什么想过成的模样,所有人展现出来的,都只是多面体中的某一面。每个人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有自己的节奏,只要问心无愧,踏实走,就已经足够。”
她还在社交平台上鼓励自己的粉丝,“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看待你自己。”
这话由别人来说可能是鸡汤,但从她的嘴里说出来,却有着足以打动人心的力量。
(四)
敢于对生活说不的人,也敢于对自己说不
在得知自己患了抑郁以后,诗远才真正开始审视自己。她发现自己拍了很多张照片,却找不到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
她问自己,“你这过的是什么狗屁矛盾生活啊?”
当她发现,自己的文字可以激励很多人,而自己却没有办法激励自己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了。
她对自己说:“生活没将你打败,而你也别被自己打败呀!”
这个曾经在大一鼓起莫大勇气跟操蛋的生活说不的女孩,终于也在大四这年,再次鼓起勇气,跟过去的自己说不。
从前的她强迫自己冷静去面对所有事情,如今的她学着去拥抱生活中的一点点小冲动;
从前的她把快乐留给他人,把悲伤留给自己,如今的她告诉自己,笑的时候用心笑,哭的时候出力哭;
从前的她不敢也不习惯以真名示人,如今的她,把所有平台上的账号换成了自己的名字——“陈诗远”。
她终于可以骄傲地说,我想做回我自己!
姑娘,你的生活没有光,好在你把自己变成了光。
希望以后你可以沿着那光亮,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去遇见你喜欢遇见的人。
愿你以后的生活光芒万丈,也温暖如初。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52919337
2021年上海高考英语平均分等相关数据出炉,1月最高分147,均分94.17;6月最高分143,均分96.96;最终成绩最高分147,均分100.37。
相比之下,中考英语从得分情况来看就要友好得多了。
2020上海中考英语得分情况网传图:
对比上海中考英语的均分,高考英语均分显然大大降低。
具体降了多少呢,我们不妨看下2019年上海中考各科的均分情况:
实际上这几年,上海中考英语均分差不多都在125分左右。而高考英语均分一般都在100分左右(通常低于100分)。也就是从中考英语到高考英语,均分下降了有25分之多。
那么上海高考英语的均分为什么相比中考英语差这么多呢?高考英语到底难在哪里呢?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务必要了解,最显著的差异在哪里。
中考和高考最直观的差距是词汇量的要求,中考词汇量不到2000个,一模之类的考试可能会有少量超纲词汇,但中考词汇基本都是考纲内词汇。
而高考词汇量在3500个左右,但实际考试中远不止3500个。一般要记忆5000个以上的单词才能对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单词勉强应对,还要掌握构词法!
除此之外,初高中语法考查的难度和灵活度也不是一个级别。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初高中英语的对比:
正是因为这样的难度,每年上海高考英语考得低的学生可能只能考到80分,但是顶级学霸还是有考140+的,所以上海高考英语的区分度很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06fCBfJu7keR67NxAA2QFg
这是我们连续第 5 年对高考英语题源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2021 年的高考英语,是过去五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届。
甚至,我们的结论可能有些刺眼:高考英语阅读,今年是在「开倒车」。
1
先说概要。
我们分析了截至 6 月 24 日已经公开发布的 6 套高考英语试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全国卷 1、浙江卷、3 月天津卷)。天津及浙江因实行两次英语高考,所以各有两套试卷。
北京、天津 6 月、新高考全国卷 2 以及上海卷的试题迄今没有官方发布,本文暂不做讨论。
我们在这 6 套试卷的 42 篇阅读(含任务型阅读、写作阅读和部分完形填空)中找到了 32 篇的原文出处,占到总数的 76%。
我们的分析来自三个角度:1. 类型;2. 时效性 3. 难度。
2
按照来源类型,我们对 32 篇有据可查的高考阅读文章做了分类:
很明显,外媒文章(外刊)依然是高考最主要的出题来源,占比近六成。
剩下的四成,包括原版书、个人/组织网站、政府文件、中国英语媒体。
值得注意的是,和我们去年的预测一致,外媒文章在高考阅读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在持续 4 年走高后,外刊占比在 2020 年出现了显著下滑;
而今年高考,外刊占比首次跌破 6 成:
但毕竟,外刊还是占了高考题源的半壁江山。而且我们发现了下述共性:
▍
1. 登上高考的外刊文章,尽数取自于大报。
换句话说,那些比较注重讲故事、聊八卦的小报(比如前两年高考中出现过的英国《镜报》《每日邮报》),在今年的高考中愈发难觅踪迹;
源自英国《镜报》(2019 年全国卷Ⅱ的语法填空)
而今年登上试卷的外刊文章,100%出自严肃媒体(也就是「大报」)。
并且,还是大报中的大报。
这里交代一下我们对大报的一个具体分类:按照内容和表达的由易到难,分为大众媒体(比如 BBC、CNN 等广播电视媒体)、精英媒体(比如《纽约时报》、路透社)和专业媒体(比如《科学美国人》《国家地理杂志》);
我们发现:高考「大报」中,出现最多是精英媒体,占比达到 68%,显著高于大众媒体(21%);专业刊物占比不高(11%)。
这个难度我们拿四六级来做个对照:
你看,高考的大报题源中,相对简单的大众媒体占比甚至低于四六级,显示高考阅读依旧青睐那些“话很硬、货很干”的严肃文章。
以下,我们列出今年高考外刊的上榜名单:
怎么样,从 Top 5 能看出些哪些特点?
首先,这家 NPR 你可能觉得陌生。
毕竟,我们平日挂嘴边的那些外刊里,ta 家基本上没什么存在感。
但人家可不仅仅是今年的高考“状元”。
前不久,我们对过于 5 年大学四级考试的 120 篇文章的题源进行梳理,发现同样惊人的排名:
是的,NPR 也是大学四级考试最常见的出题来源,没有之一。
这家面向全美的公共广播机构,报道客观持中、篇幅较短、措辞上严肃但又远比《纽约时报》们简单通俗——听上去确实对中等英语学习者各种友好。
很明显,这家媒体已经成为中国老师们最偏爱的出题来源。
而一直名声在外的《经济学人》,实则只在过去 5 年高考中,仅仅现身过两次(17年江苏卷和20年山东卷)。
另外与往年相比,美国媒体的存在感下降,其他英语国家高频登场。
比如并列榜单第一的《环球邮报》。这家枫叶国报纸人称「加拿大的纽约时报」,此前从未现身中国高考,这次一来就出现在两篇文章中:
VS
新高考全国卷 1 七选五 点击截图可以放大看哦
VS
3 月天津卷阅读 B 篇 点击截图可以放大看哦
还有《悉尼先驱晨报》(“澳洲的纽约时报”),也是首次上榜。
VS
全国乙卷阅读 B 篇 点击截图可以放大看哦
但尽管有这些变化,关于高考外刊,我们还是有这么几个基本判断:
▍
1. 每年入选篇数虽有起伏,但这几家严肃媒体始终是高考常客:NPR、《纽约时报》、《卫报》……
2017-2021 高考外刊题源排名 Top 10
▍
2. 比起四六级和考研,高考题源分布更加分散,不会出现认准某家媒体使劲“薅”的情况。甚至每年都出现新面孔、冷落一些老面孔,似乎是在有意识地避免题源套路被参透。
比如,去年失宠的《科学美国人》,今年再度回到高考舞台上;而连续两年都高频出现的《华盛顿邮报》,今年则远离了高考的视线。
《科学美国人》:新高考全国卷 1 中的
D 篇阅读+浙江卷 6 月阅读 C 篇
上下滑动图片可看全图
▍
3. 整体而言,今年题源类型缺乏多样性。像是去年和前年分别表现亮眼的题源「新势力」——原版书和外国英语教学网站,今年都风光不再。
选自原版书的唯二两篇文章:全国甲卷七选五+天津卷 3 月阅读 D 篇
▍
4. 本土英文媒体已经成为高考的「标配」。从2018年的《北京周报》,到去年国务院新闻办的疫情防控白皮书,再到今年的《中国日报》,过去这三年,每年都至少有一家国内英文媒体/机构会亮相高考,并且话题与中国相关。“讲好中国故事”的英语外宣理念似乎已经内嵌进高考。
总的说来,从题源类型看,今年的高考中规中矩,甚至有点缺乏亮点。
3
时效性方面,高考文章的时效性较往年呈现断崖式下降。
所谓时效性,就是看这篇高考文章最初是在什么时候发表出来的。这项指标可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考对话题「新鲜度」有多在意。
去年,在追溯到问世时间的 57 篇高考文章里,超过 20% 都是过去两年刚刚发表的文章;
而 2021 高考的 44 篇文章中(29 篇有明确的发布时间,15 篇没有,算作无时效性),只有不到 5%,即两篇,是过去两年刚刚发表的文章:
将近 96%的文章是发表于 2019 年以及 2019 年之前的文章:
今年时效性最强的文章出现在天津卷——并且今年“唯二”问世于最近两年的文章的都出自天津卷:
这篇今年 1 月 18 日才发表的文章,两个月不到就端上了 3 月天津卷的餐桌:
VS
点击截图可以放大看哦
而可考证年代最久远的文章(同样也是今年最难的文章)则是新高考全国卷 1 中的 D 篇阅读:
这篇文章源自 2005 年的《美国科学家》:
总的说来,和前几年猛追时效性的高考君相比(譬如 2017 年的江苏卷,把 5 月才问世的《经济学人》封面文章做进了试卷),今年的高考命题除了天津卷这种例外,似乎已经不再追求时效性。
高考,你不再追「新」了。
4
甚至,今年高考的难度,也在整体下降。
这个结论的提出,是基于衡量英文阅读难度的两个权威工具:FK 和 ARI。
FK (The 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 ),是美国军方、宾夕法尼亚等州普遍使用的阅读难度分级指数;
ARI(Automated Readability Index) ,则是用于衡量文章可读性的指数。美国很多地方用 ta 来评估英文读物能达到几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用 FK 和 ARI 测量今年的高考英语阅读,我们跑出来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第一,六套试卷中,按照不同指数测算出的结果,难度最大的试卷分别指向浙江 6 月卷和覆盖省份最广的全国乙卷:
上面这些ARI 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可以看看这幅图:
图片来源:https://readable.com/blog/the-automated-readability-index/
看懂没:高考阅读略低于美国初中的难度,相当于《哈利波特》的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迄今数年来上海卷都没有公布过完整的真题(网上流传的都是民间回忆贴),所以尽管据传是最难高考卷,却始终无法验证,实为遗憾。
第二,今年最难和最简单的文章都出自同一张试卷。
今年高考最难的文章,无论 ARI 还是 FK 指数,都指向同一篇——新高考全国卷 1 的 D 篇:
ARI 分数达到 14.2,意味着这篇文章的难度已经是美国教授才懂的学术文章水平。来自江苏、广东、山东、湖北、湖南、福建、河北这几个省份的考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做到这篇阅读时的心情。
难归难,但高考作为一场选拔性考试,难度的基本面还是要保证的~
从 FK 指数来看,最容易看明白的文章同样来自新高考全国 1 卷:
VS
点击截图可以放大看哦
而如果依照 ARI 指数,本年度最简单的高考文章来自全国甲卷的阅读 C 篇,堪称幼儿园级(尽管这篇文章出自高大上的《纽约时报杂志》):
VS
点击截图可以放大看哦
但是(最后敲黑板的重点来了)——
无论采用哪个指标,今年高考的难度整体都在下降。
我们把上图的数据简单概括就是:除浙江 6 月卷难度持平,今年所有的高考试卷都比去年简单。
别忘了,这还是在去年受疫情影响、高考试卷难度普降的基础之上。
更直观点说就是:这两年的高考难度,是一降再降。
5
总之,对今年高考做题源分析,我们的深刻感受就是:
高考,正在出现趋势性改变。
从前几年的求新、求变、求难,到今年愈发放弃题源类型的多元、文章话题的新颖和选拔难度的拔高。
这不是个别文章、个别试卷的突变,而是整张试卷、多张命题的共同奔赴。
这样的变化曲线,我想过去几年的江苏考生,体会一定甚是深刻。
从 17 年读到《经济学人》的最新文章,19 年读《人类简史》,到去年难度普降、再到今年自主命题寿终正寝、并入更加简单的全国新高考 1 卷……
高考英语,正越来越回归过去的模式、话题和难度。
而这种回归,似乎也应扣着时代背景下英语地位的悄然改变:
英语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在下降;英语在主流观念中的重要性也在下降。
这样的改变,势必有其积极的一面,可以避免全社会对英语的过分狂热,同时也是 AI 技术、翻译软件等兴起后的必然;
但一点隐忧在于:如果这种重要性的下降仅仅是出于对自身国情的盲目自信、觉得学英语看世界的意义不再,那这种观念导向本身,比起一纸试卷的难易涨跌,更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cJtcavg-5haq256g9jtXw
上海中考英语,满分150分
【一、听力,30分】
1、10分的人机对话
2、20分的听力常规考查
听力不好的五六七年级同学,不用过于紧张,因为听力本身不难,到了初二初三随着能力提升,就不是问题了。
【二、语音语法和词汇,50分】
1、单选,20题20分,音标1题+词汇8题左右+语法11题左右。其中难点是语法题。
2、五选四,又叫小猫钓鱼题,8分
3、词型转换,8分
4、句型转换,14分
️第一大题听力和第二大题语音语法个词汇,如果你想进普通市重点,那一道题都不能错,0失分!
【三、阅读与写作】
阅读部分50分
1、常规语篇阅读 6×2=12分
(1)常考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小议论文,说明文居多。
(2)常考题型,有三大类
一是,词意替换题,二是,细节推理判断题(考的最多),三是,文章主旨归纳总结或者判断题
2、完形填空 6×2=12分,压轴题,难度很大,难度系数4:1:1(易中难的占比)
3、首字母填空题 7×2=14分,压轴题,难度很大。难度系数4:2:1(易中难的占比)
4、阅读回答问题 14分
其中,完形填空,首字母填空,是最难的两大题。
【写作部分20分】
批卷的分值比例是:8+8+4,8分看语言,8分内容,4分看结构。
【不同档次的高中英语成绩要求】
1、普通高中,120-130分,按最大限度,允许你犯错的丢分题是:听力扣2分,小猫钓鱼扣2分,语篇阅读扣4分,完形填空扣6分,首字母扣6分,阅读回答问题扣3分,作文扣7分,150-30=120,120是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2、区重点高中,135分,允许你犯错丢分的题是:完形填空题4分,首字母填空扣4分,作文7分。150-15=135,135是区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3、市重点高中,140分,允许你犯错丢分的题目是:完形填空扣2分,首字母填空扣2分,作文扣5分,150-9=141,140分是市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4、四校八校,145分,允许你犯错丢分的题目是:完形或者首字母错一题,扣2分,作文扣3分,150-5=145,145是四校八校的录取分数线。
【几点规律和建议】
️英语考情,整体也是十来年不变,难度逐年递增,一二模考试的英语卷子中,尤其是一模考卷子中,会出现前五六年前的高三一模考英语阅读理解文章。
也就是说,英语要考140+,熟悉弄懂初中内容即可,如果要145+,那你即使不准备自招,也要接触学习高中的内容。
️英语是没有年级和知识逻辑限制的,意思是可以超年级学,这在上海更正常不过了。
一进入初中六年级,建议英语的思路是:
中考,高考/四级,六级/考研,雅思/托福,往前学即可,这样的思路,比学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更有效更管用。而且,前面的每一阶段的超前学习内容,都会对后面的阶段性的重要大型考试,都有帮助和铺垫。
一般来说,自招的同学,学到高考的内容就可以了,这就很不容易了。
️那什么时候开始学高中的比较合适?答案是因人而异。
大多数一般来说,六七年级对于中考的内容没有太大问题时,就可以把重心转移到高考内容上,当然中考的也不是不管,学校还在学的,也要兼顾。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就算把中考的学的差不多了呢?
有一个简单的参照标准,中考考纲词汇(1600单词+300多词组,约2000个)默写正确理率超过95%以上,自己本区前几年的一模卷,150分,减去30分听力,剩余的120分,能过100分,就算还可以了,能过110,就很厉害了,大约105左右,重心就可以转移到高中内容学习,同时兼顾初中。
️学习高中的内容,重点抓两个方面,
一是高考考纲词汇(3500核心+500拓展,约4000个),尽可能多背,最好默写正确率能到90%,
二是高三一模考的阅读理解文章,能大体读懂文章即可,不用在意文章后面题目的正确率,因为注定了是不会高的。为什么不用在意,因为太难了。
️背单词没有更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
背不下来单词,也没有什么五花八门的理由和借口,就是一个字,懒。
有同学和家长说,六七年级开始学中考和一二模的,能学懂吗?还要学高中的,岂不是太难了?
这个问题也好回答:
一是,看你对孩子的目标定位和孩子的基础。这个最重要,也就是说,要适合孩子。
二是,很多事,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你做出来的事,有人能做来,你背不下来的词汇,也有人能背下来,那么,你想去又去不了的学校,也自然会有人能去。
若能做到上述内容单就英语学科而言,进八校,没有任何问题,进四校,不出意外,也没什么大的问题。
以上供大家参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mCLfjk0mUqLVwsuu0Os_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