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担风险的情况下,如何测试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创业,是很多人的梦想。
不知道多少人在上班不开心的时候,都曾幻想过自己创业当老板,然后每天只需要躺着收钱就好了。
当然,创业风险很大,亏钱的概率不是一般的大,能活一年的创业者已经是十不存一,而且亏的还不是一点点钱,很多人多年的积蓄直接全部亏光。
如果能提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就好了,这样可以只赚不亏。
实际上,还真有这样的办法。
创业其实并不是赌博,运气的概率有,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创业的前提 
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创业?
是坚韧不拔的人?还是嗅觉敏锐的人?
很多压根没创业成功过的人,写出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书,总结什么才是创业成功的奥秘。
如果你看到了类似下面这样的东西,那这本书就可以直接扔了,绝对是那种看似很有道理,但浪费几天时间读完之后发现对自己毫无改变的东西。 

不负担风险的情况下,如何测试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越花里胡哨编名词的东西,越垃圾。
实际上,创业有一个最基础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能独立存活。
所谓独立存活,就是仅靠你自己这个人,就能从社会上赚到钱。
这是创业者最最基础的要求。
创业者不一定很强,打工者也不一定很弱。
你靠自己一个人,能买面粉,有一个炉子,能卖烧饼,每天能独自一人靠卖烧饼赚到能养活自己的钱。
此时,你就可以创业了,虽然你创的业很小,但这是正儿八经的创业。
你很牛,有很强的管理才能,在世界500强企业当大区经理,年薪破千万。
但你没有形成产销一条链,甚至连产销链条的一小截都没掌握,只能负责其中的一个环节,脱离了公司之后,你一毛钱赚不到。
那么,你就不适合创业,擅自创业必死无疑。
即便你在这个公司做的不开心,也只能跳槽到另外一个公司当大区经理。
卖烧饼的年收入,也许只有这位打工仔的1%,但确实是创业者,而且是成功的创业者。
这个大区经理的年收入虽然可能是那位卖烧饼的100倍,但确实是打工者,而且是创业必死的打工者。
当然,这两个例子都是极端举例,这个举例是为了方便大家迅速了解打工者和创业者的区别。
为什么创业者必须要有独立存活的能力?
不管你是开烧饼摊还是开上百人的公司,创业者手下的所有员工,都是指望着创业者吃饭的。
所有的经营方向,所有的盈利模式,都由创业者本人来确定,没道理,也绝无可能由手下员工来确定。
你是创业者,但要记住你只是个创业者,你家没有皇位,世界不会顺着你的意思来运转。
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才能赚到钱,招人有啥用?
招的越多你亏的越惨。
所以,成功的创业者一定是赚钱非常猛的个体,猛到普通员工都不敢想象那种。
有很多毒鸡汤说,打工和创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你也许不适合打工,但或许适合创业当老板。
不试试悬崖上跳下去,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只会飞的雄鹰呢。
这鸡汤太毒了,因为这么跳的鸡,最后都成了 

不负担风险的情况下,如何测试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实际上,打工很成功的人,不一定能当老板,但能当老板的人,打工都一定很成功。
特指普通人白手起家的那种,家里直接给几个亿练手的不算。
我见过的很多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小老板,无论是互联网的还是实体的,都曾经有过打工经历,而且很牛逼。
如果你打工做不到公司经理,打工赚不到年入百万,擅自开公司创业,基本就是个死。
我举几个知名创业者的例子给大家看一下,真正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前的个人赚钱能力有多恐怖。
刘强东的名声,在美国桃色事件后大大受损,如果不考虑这个桃色事件带来的坏名声,那他简直是白手起家创业者的经典案例。
刘强东家很穷,不是一般的穷,真正的山村出身。
1992年,刘强东以680的高分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因为没有学费,全村的人凑出了500块钱和76个茶叶蛋,刘强东把这500块钱缝在了内裤里,带着全村的希望来到了北京。
从大一开始,刘强东就开始疯狂的做各种兼职来养活自己,家教、抄信封等什么都做。
1993年,大二的刘强东,自学了编程,到处给人编管理系统,赚了很多钱。
赚多少钱呢?至少十几万。
90年代,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赚到的。
1995年,刘强东盘下了一个餐厅,招了很多员工,因为自己还要上学,所以餐厅放手给员工进行自我管理了,导致亏损惨重。
仅仅2个月,这个餐厅就倒闭了,刘强东亏损了20多万。
这是1995年的20多万,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块,一年也就一万收入,20万够一个普通大学生20年的收入。
刘强东上学的时候,就赚了这么多钱。
虽然都亏没了,但这也足以证明了刘强东的赚钱能力,让人震惊的赚钱能力。
问个面试题,你当学生的时候,做兼职赚了多少钱?
1996年7月,刘强东从人大毕业,进入了一家日资企业打工,还自己开饭店欠下的几万债务。
1998年,还清欠款,又攒下了一笔钱的刘强东,带着1.2万本金来到了中关村,创立京东,卖VCD刻录机。
1999年,刘强东卖出去了1000万的销售额,所有员工只有7人。
2001年,刘强东的盈利正式突破1000万。
那是2001年的1000万,当时北京二环100平米的房子只要20万一套。
2003年,因为SARS,刘强东正式创业京东商城,开始走网络销售,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京东。
仅凭自己,没有一名员工,农村出来的刘强东可以在1995年赚到十几万。
只靠一个小柜台和7名普通员工,刘强东在1999年卖刻录机都能卖出去1000万。
这就是刘强东拥有的赚钱能力和独立存活能力。
如果你也有这么强的能力,我可以拍胸脯保证,你创业成功率是100%,无论开始失败几次,最后一定会成功,运气只会决定你最终的身家是几亿还是几百亿而已。
同为电商巨无霸创始人,马云那边的经历也具有代表性。
1988年,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正儿八经的大学生,88年的大学生。
不仅如此,马云还在大学里当了学生会主席,并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毕业后,马云没有去创业,而是当了一名英语教师,老老实实教英语。
然后,马云被评选为杭州市十佳教师,还牵头成立了西湖边上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并在杭州翻译界打出了名气,很多人慕名而来,请马云做翻译。
因为赚钱的业务太多,马云忙不过来,就招聘员工,成立了一个翻译社。
这是马云的第一次创业。
和刘强东一样,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亏的好惨。
1995年,工作7年后的马云,拿出了7000元的积蓄,做中国黄页。
1996年,马云用了一年的时间,做出了700万的营业额,那可是1996年。
1997年,外经贸部准备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找到了马云,答应给200万的启动资金和30%的股份。
于是马云用了15个月的时间,带着几个人,把外经贸部需要的一系列网站全给弄出来了,并做出了287万的净利润。
但因为体制问题,30%的股份无法落实,能给马云的只有几千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什么都没有。
于是马云回到了杭州,并在1999年,拿出仅剩的一点点钱,带着十几号人,在一个民房里创立了阿里巴巴。
你羡慕阿里巴巴的同时,要好好思考一个问题。
外经贸部这么高级的官方部门,为什么在1997年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时候,找马云来操盘?
那时候的马云,手底下没有几万人,只有几个人。
这就是为什么阿里巴巴是由马云来创立,而不是蔡崇信的原因。
在刘强东和马云未创业之前,手底下一个员工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取得的成就,你能做到么?
刘强东和马云招了几个普通员工就做出来的成就,你能做到么?
能做到,那你就一定可以创业成功。
功成名就的大老板,确实可以依靠员工赚钱,比如说今天的刘强东和马云。
但是创业者,在创业阶段,一定是依靠自己赚钱,无一例外。 
创业者都是多面手 
创业者除了必须拥有独立存活能力和赚钱能力之外,还有一个能力必须要具备,那就是多面手能力。
正常的创业者,我说的是白手起家那种,都必须是多面手,也就是公司里的任何职位,你都可以做。
除非你爹给了你5个亿,否则你一定要拥有这种能力。
因为在创业的前期,资金很缺乏,员工人数很少,流失率也大,每一个岗位都随时可能缺人,一旦缺人就只能由老板自己顶上。
如果你觉得创业就是招一帮人给自己打工赚钱,自己只需要出钱就可以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有钱的人太多了,很多人只敢理财赚钱,如果创业只靠钱就行了,凭啥轮到你来创业?
抱着存够几十万就能创业这样想法的人,必然会亏光老本,创业失败率也是100%,因为你没有弄清创业的本质。
刘邦当皇帝后曾经说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组织粮草、组织后勤,我不如萧何;领兵打仗我不如韩信,但是我当了皇帝。
后人以此证明知人善用的重要性,也以此为依据,论证当老板不需要是多面手,也不需要很强,甚至啥都不会也行,只要会用人才就行了。
这简直是大错特错。
张良什么时候给刘邦打工的?是刘邦当小混混的时候么?
当然不是,张良给刘邦打工的时候,刘邦已经带兵2000余人了,称霸一方。
每月给2000人发工资的老板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绝对不算创业者,是典型的大型企业。
而韩信给刘邦打工的时候,刘邦已经是能和项羽沙场对弈的诸侯了。
刘邦当初创业的时候,是自己运筹帷幄,自己组织粮草,自己带兵打仗,靠自己拼出了一方天地,才会有人投奔。
干到2000兵马,张良才来,干到20万兵马,韩信才来。
很多所谓的创业者,连发3个兵马的工资都心疼,却天天做张良韩信来投,自己当刘邦的美梦,那可不就是白日大梦么。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创业成功的人,收入很高,会阶层跃升。
但并不是只有创业当老板才能阶层跃升,很多高管的工资也很可怕,年薪千万甚至年薪破亿的打工人,其实阶层碾压了99%的老板。
为什么会有打工人年薪破亿,怎样做才会年薪破亿?
因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员工和老板的差距很大,但实际上员工和员工的差距也很大。
不仅仅是收入的差距大,能力的差距也很大。
刘邦礼贤下士,纳天下英才为己用,但手下依然有几十万士兵,干到死也只是个士兵。
礼贤下士,礼贤的是张良、韩信等人,而不是随处可得的千军。
为什么刘邦对千军不在意,而对一将这么在意。
因为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带头人不行真的会坑死自己手底下的一大帮兄弟。
不论是对这千军负责,还是对自己的江山负责,刘邦都必须善待那难求的一将,给他们很高的工资。
一千个年薪10万的普通士兵,和一个年薪破亿的韩信。
谁选韩信,谁赢。
因为给韩信配几个负责招兵的人事,就能很短的时间重新招来千军并训练成军,但你用再多的人事,也很难招到下一个韩信。
所以,韩信工资高。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千军,还是一将?
你需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将?
很多人打工失败,在职场不如意,听信毒鸡汤,想创个业试试看,赌一把运气,看自己是不是当老板的命。
那我今天很明确的告诉你,不用试,你绝对不是当老板的命。
能当老板的,一定是那些在职场上如鱼得水的人,因为当老板的难度远远大于当员工。
信我这句话,你可以少亏好多钱,好多好多钱。
不管是能力的竞争,背景的竞争,裙带关系的竞争,甚至拍马屁的竞争,这些竞争都不单单只存在于办公室,一样存在于公司老板的竞争之间。
连职场同事都竞争不过,你想开公司去和那些残酷搏杀出来的老板们同台竞技?
请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低成本的创业办法 
拿破仑不是一开始就当皇帝的,他是从列兵干起的。
希特勒也不是一开始就当元首的,他也是从列兵干起的。
而毛泽东,同样不是一开始就当领袖的。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还在读中学的毛泽东参军,成为了一名列兵。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后,毛泽东退伍,回学校重新读书。
1918年,毛泽东师范大学毕业。
毕业后,毛泽东也没创业,而是去了北大图书馆,应聘当了一名管理员。
1919年,毛泽东开始在《湘江评论》上撰写文章,传播革命思想。
1920年,毛泽东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1年,毛泽东参加了中共一大,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工人运动。
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然后,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高级干部岗位,但并没有领袖地位。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才被确认为中央领袖。
此时,距离毛泽东第一次参军闹革命,已经过去了24年。
没有人可以一开始就当领袖,你需要一步步的证明自己很强,比所有人都强。
创业也是一样的道理,除非你家里有矿,老爸钱很多,否则你想当老板,白手起家当老板,就必须一步步的证明自己很强,比所有人都强。
因此,合格的创业者其实很少,这是比顶级高管还稀缺的人才。
社会上的倾轧和陷阱,是办公室里的100倍。
自己和老板之间的差距真的只是本金的人,才是真正有潜力创业的人,觉得打工很难受所以要创业的人,纯粹是送人头。
创业本质,可以归纳为资源变现,无论是你个人的才华,积累的客户,哪怕是你爹给你的钱,甚至是你爹的背景,这其实都可以算资源。
有这些资源,你才可以创业。
讲完了上面的论证,就可以开始给大家说办法了,如何在不负担风险的情况下,低成本的测试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当你接受只有最强的打工者才能脱颖而出当老板,而不是听信毒鸡汤,认为创业是否成功完全是靠命,和赌博没区别的时候,我给你建议的办法,你才能听得进去。
前几年,奶茶店很火,很多人都曾幻想过自己开个奶茶店当老板,于是我就以奶茶店举例。
如果你想开奶茶店,也攒够了几十万本钱,那么千万别直接投入本钱,这和烧钱没区别,你连个响都听不见钱就没了。
首先,你先去找一家奶茶店打工,积攒工作经验,摸清奶茶店运转的种种规律。
然后,去招聘网站上,应聘当奶茶店的店长。
如果你被一个老板给拒了,那也许是这个老板SB,没关系,继续投简历。
如果你被十个老板给拒了,也许是这些老板都SB,没关系,继续投简历。
如果你被100个老板给拒了,那是你自己SB,建议放弃开奶茶店创业这条路,或者重新回去当店员积累经验。
如果你顺利的通过了这一道关卡的筛选,那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关。
当你成为这家奶茶店的店长时,这其实就等于是你自己创业了。
因为这家店全部由你主管,所以一切都和你亲自创业没有区别。
当然,由于钱不是你投的,所以收益和股权也不归你,但投资失败的风险也不归你,你只负责无风险的拿工资。
这是最佳的创业练手对象。
这家店在交给你之后,如果你竭尽全力的去努力,店铺的业绩是大幅提升,还是和以前持平,或者是倒退。
你可以通过店铺的业绩对比变化,得出自己的经营能力。
同时,继续向你的老板学习和揣摩这个行业的一切。
当你觉得,你可以把店管的很好很赚钱,和老板的差距仅仅只有本钱的时候,你就达到了可以开奶茶店的标准。
此时你开始创业,失败率很低。
如果你想从事的是其他行业,那么同理类推,你首先要在这个行业的创业公司里,达到高管级以上,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成为整个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时,你才有创业的资本。
创业,绝不是赌博,真正有本事的人,哪怕创业失败也不会伤太多元气,可以很快的从头再来,因为他凭自己一个人就有赚钱造血的能力,需要的本钱其实很少。
而除了自己打工攒的那点钱,其他一无所有的人,创业失败后才会真正的元气大伤,偏偏这些人还是创业必败的。
想清楚这些,你就知道怎样去创业了,所以我反复强调,创业之前,一定要在你想创业的行业,打工打出个名堂出来。
劝人创业,并非一定是天打雷劈,只有没本事的人才会创业必亏。
如果你真有本事,那我劝你早日创业。
今天我掏心窝子的和大家说这些道理,是希望大家少走一点弯路,能救一个算一个。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n6bvE3dKdZk9riPFFKpCg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别天真了,回家开店当老板还不如打工人呢。/《武林外传》

如果说每天早晨闹钟一响,打工人还能用“不想上班”为由,再赖床10分钟,等第二个闹钟响起;当小店老板的,每天一睁眼,需要面对的便是自己欠房东的钱,欠员工的钱,欠水电原料的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门纪

 

全面降温触发了大伙儿对冬眠的渴望,不少打工人又开始白日做梦了。

 

这不,周末温暖的被窝还未凉透,心里话倒是先在本周一被拱上了热搜——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紧接着,又有打工人连后路都找好了——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敢情热搜都成连续剧了,专门播报打工人日复一日,了无生趣的心路历程。

 

结果呢?能看见并读懂这些热搜的老板没几个,嘴上说着“要辞职”的打工人,也终是没有将创业付诸行动的勇气。

 

非但不敢辞职,临近迟到了,他们奔向打卡机的小碎步还不得不再快一些。

  

01

“开一家店”

怎么就成为打工人的备胎了?

 

打工的生活,确如万能青年旅店歌中所唱:

 

“傍晚6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妻子在熬粥, 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

 

或许正因为这日子平静如死水,他们才更会去不自觉地美化写字楼外面的世界。“人人都在创业,你呢?”“做自己的老板!”“10万元开奶茶店,月入3万胜过上班。”……外界哪怕是有一丝没形没谱的风来撩拨,打工人心中也容易泛起涟漪。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豆瓣某小组劝说大家“别打工”的宣言。

 

逃避可耻,有没有用也尚未可知,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为这场“逃出办公室”的游戏,安排上几分情怀。幸福、理想、梦想,几个漂亮词将辞职开店一包装,不工作的理由都变得无比正当起来。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在豆瓣搜索开店,能得到同款关键词。

 

有博主就很纳闷,开店怎么就成了一些打工人口中比吃饭还简单的一件事儿?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有网友推测,他们的思想活动可能是这样的:

 

磕磕绊绊地成长到今天,这群打工人没有忘记在九年义务教育和高考中受到过的打击,深知自己学习能力的天花板在哪;他们也没有忘记曾在工作中遇到过的人情冷暖与事与愿违,明白自己的处事能力也就那样。

 

结果,在智商和情商都难以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前提下,他们一拍大腿,顿悟,原来我擅长的是经商。

 

可能是台湾小清新与日本慢节奏的电影情节给了他们勇气吧。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第36个故事》剧照

 

台湾影视剧中,咖啡馆、唱片店,就只是为男女主角创造邂逅场景的道具。

 

《第36个故事》中,桂纶镁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卖咖啡,用以物换物的模式营销,还做起了环游世界的梦。

 

柯佳嬿在自己舅舅的唱片行看店那会儿,听着伍佰,暂时闭上了双眼。下一秒钟,曾以为自己早已失去的男友,便会满脸阳光地推开店门。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幸福的面包》剧照,这是从东京跑到北海道开店的日本人

 

日影主人公开美食店的前情提要也是相似的,他们大多厌倦了大都会的奔波忙碌和机械化枯燥无味的生活,干脆都跑到乡村,到北海道,到赫尔辛基去了。

 

食物通常就地取材,加工烹饪的过程往往也不会太复杂,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主人公的面包店整日门可罗雀,却还能经营下去。

 

可这人一少,烦心事也少了,主人公不就幸福了嘛。如果条件允许,日本人可能还会把“深夜食堂”的类型店开到火星去。反正还有旅游宣传片般的空镜头,可以用于填充片长的,也能证明虚拟主人公和摄制组确实正在享受生活。

 

这种题材的影视剧,灯光一打,滤镜一蒙,男孩女孩都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谪仙。剧情的真实性、可实践性,都是次要的,关键是演员浑身都要能抖落出文艺气息。一张张刻意化着淡妆的脸,也更适合背诵兼具鸡汤与哲思的台词。他们一开口,便是冲着走心去的。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海鸥食堂》剧照,这是在赫尔辛基开店的日本人。

 

和这些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对比起来,国内玛丽苏剧的主人公辞职开店倒是要“轰烈”许多。

 

雷剧开山祖,《一起来看流星雨》中,女主角楚雨荨家便开了一间连锁奶茶店。这个奶茶品牌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一年销量能绕地球N圈的那个。可家里经营这样一间店铺,女主角不仅要借钱才能读贵族商学院,甚至连美特斯邦威也逛不起,这或许还侧面反映了实体店的难处。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开奶茶店的钱,也是富二代男主角主动出的。

 

张翰这头刚演完帮女主角开奶茶店的富二代,转眼又升级成为《杉杉来了》中承包鱼塘的霸道总裁。这身份之特殊,让设定仅仅为“单纯可爱的吃货小职员”的女主角,也能在辞职开珠宝店后,两个月内盈利超50万,很快还清1000万欠款。

 

这并非是古早傻白甜独有的桥段,今年年初播出的《下一站是幸福》亦是如此。最开始,宋茜饰演的“资深少女”,32岁,单身,在一家即将被收购的小公司里任行政主管,真实得正如屏幕前的你我。

 

可到了大团圆结局的时候,她又成了拿着工作10年攒的钱与一笔遣散费,一边开花店,一边等年下男友留学归来的美丽老板娘,落入了中年追梦的俗套。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下一站是幸福》剧照

 

“下一站是幸福”是要被打上问号的。就当遣散费可以用来做初创基金好了,行政主管工资攒下来的钱,可以支撑一间花店付多久的铺租呢?

 

主人公总会用90%的时间来纠结,挣扎,剧情也总会在他们自我意识觉醒,积攒出突破现状的勇气与能量并发生转变的一刻戛然而止。

 

影视剧造梦从来不负责任。可又有谁能想到,还真会有“单纯可爱”的观众入戏太深,要亲自实践出一部“傻白但不一定甜”的续集来。

 

其实在冲动之前,他们大可再参考一下更有现实寓意的《武林外传》——

 

佟湘玉佟掌柜,经营有一间二层客栈。作为龙门镖局的千金与恒山派前掌门的遗孀,现任掌门监护人及名誉掌门,她可想而知有不菲的原始资本。

 

客栈内白展堂、郭芙蓉、吕秀才那是能文能武,皆能称得上是英雄好汉,员工得力。

 

再加上掌柜本人极为抠门,动不动就喊扣工钱,管理精细。

 

但到头来,同福客栈也没能成为一间连锁企业,佟湘玉也没真成为武林第一富婆,开店不易。

 

02

别说躺着赚钱了

开店跪着都不一定能盈利

 

在吐槽“大不了回家开个店”的话题中,放眼望去,都是忙活了老半天,钱也没挣着的惨痛案例。

 

有人的朋友是开花店的,店是成功开起来了,但做花艺时被树枝和花刺荼毒的双手,看起来也粗糙得和搬砖工人无异。

 

平时基本卖不了多少花,等客人光顾的时候,花都要谢了,想赚钱还得等赶上节日,或者别人开业、嫁娶、办丧事。一忙起来,即便是在被花香环绕的氛围中工作,他们也免不了灰头土脸,一身臭汗,和影视剧中小资又文艺的花店老板形象可以说是毫不相干。

 

做甜点生意的小崔,店铺是自己家的,省去了铺租压力。但她得在屁桃雪媚娘最火的时候,加班到凌晨四点赶工500多个,第二天继续早起当收银员服务员。

 

中秋节当天店里的营业额达到了5000元,但整个月饼季算下来,扣除员工工资和水电费,天天加班的她也就赚了3000元。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有人投资,做了美甲店老板,却发现自己赚得还没有美甲师多,每天还是在为员工打工。/图虫创意

 

干脆铺租、水电全减免掉,转到线上做网店呢?

 

“更难,”有网友戳破,“前期,要没有个几万十几万投入刷单买点击量,根本没人会看到你的店。至于选品拍摄美工、物流保障、后期维护成本,光这几点就可以让你再蜕几层皮。”

 

也不是没有正面案例。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我国个体经营户数量已超6200万个。《2019年中国小店经济温度图谱》亦显示,过去一年,小店经济的健康程度超出预期,年流水平均增长高达35%,跑赢GDP。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小店一角。/图虫创意

  

这批小店老板,是在有了清晰的产品和市场定位,在人流量与房租间进行了取舍与平衡,成功迈过了签合同及装修过程中的巨坑,还成功与食药监、卫生局、环评局、工商部门、消防部门等单位打过交道,拿到营业资质的幸运儿。

 

而接下来困住他们的还有找供应商、找VI设计师、采购原料、招聘培训员工、试营业推广、与开在附近的同类小店竞争出你死我活……

 

知乎用户@小令君回忆自己开店之前的人生,“咖啡要用自己从埃塞俄比亚带来的豆子现磨现煮,奶茶要用印度带来的红茶煮,做个饭烤个蛋糕可以在厨房呆上一天……”

 

可如今他已经很久没有在家吃饭,也只有趁着红灯的时候,才能在车里眯着眼睛享受一会会阳光,再也“作”不起来。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知乎用户@小令君总结的“开店十二需要”。

 

03

只有资本与实力,能让情怀落地

 

公司围墙两边,里面的人只看到了创业者改变收入和打卡时间的可能性,想要逃出去,外面的人却图一份安稳发放的工资,想要挤进来。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如图中标题。

 

B站Up主硬核的半佛仙人尝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点醒屏幕前的做梦人。他2014年曾与人合伙开饭店,误以为自己早已看透了餐饮行业的经营模式,还规划出了一套可行性极高的战略,结果还是在专坑外行人的装修队、合伙偷钱的收银与大堂经理、吃回扣的采购、坐地起价的房东身上学到了许多课。

 

“你懂不懂,和开店成不成这件事,未必有特别强的联系。”最后还被驱逐出合伙人位置的他骂道,“连吃个午饭都得纠结半小时的人,就适合老老实实上班……不要以为投点钱开家店就是做生意,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揍。”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开店了,才发现自己有这么多东西不懂。

 

高收益的事物往往与高压、高风险同在。

 

如果说每天早晨闹钟一响,打工人还能用“不想上班”为由,再赖床10分钟,等第二个闹钟响起;当小店老板的,每天一睁眼,需要面对的便是自己欠房东的钱,欠员工的钱,欠水电原料的钱。

 

如果打工人还能每天打卡上下班,顶多无偿加会班做慈善,当小店老板的可能永远也等不到下班的钟声响起,365日地困死在工作当中。再坚持一下,没准等日子一长,店熬成了老店,老板的苦哈哈也可以美其名曰匠人精神了。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是让人辞职去开店

《问题餐厅》剧照

 

曾看过这样一条微博:如今自诩文艺青年的人,都只是文艺的消费者,而非创造者。

 

是我们被日益精细的公司制度“保护”得太好,渐渐地只会处理面前13寸屏幕内的任务。自我定义的时候,我们可以准确地报出自己的年龄、性别和职业,也能说出几个兴趣爱好。

 

可我们都喜欢看电影,却鲜有人热爱写影评;我们都喜欢吃美食,却普遍不太爱做饭。

 

我们知道一家不错的小店,要有开敞的落地窗,几棵非本地物种的绿植,角落里还应有台Marshall,正在放CAS或任何网抑云用户钟爱的歌……却道不明,甚至也没有兴趣去了解,运营这样一家小店,背后需要多少道环环相扣的商业逻辑。

 

我们终被惯养成了停止思考,只懂消费和享受的人,这才是打工人的困境。

 

无法突破这一层,自由便是我们永远无法抵达的“远方”,辞职与开店从不会是打工人的“诗”。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QMVhNcqGMrjkcc6CFtFUw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很多人积累了一点财富之后,都不满足于将钱放在银行,都在打听怎么投资,最好是一年能赚一倍那种。

有没有这样的好生意呢?还真有。

马克思曾经说过,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这句话已经过时了,现在的中国,年利润100%的生意,比比皆是,而且还是合法的!

  

1

前几天,和亲戚聊天,我大姨和我说她退休后想开一个餐厅。
我大惊失色,问她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她说,餐厅赚钱快啊,我做菜又好吃,投资又不大,做这个肯定赚钱。
开餐厅的确很赚钱,我大姨做菜的手艺确实也很棒,餐厅的投资确实也不大,但是开餐厅,真的未必赚钱。
不少人创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餐饮业,因为餐饮业的入行门槛相当低,看起来谁都可以干,而且非常暴利。
而投身于这一行的创业者,总觉得自己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比如自己有个秘方、能挖来几个厨师、懂选址、具备丰富的餐饮工作经历、有特色食材资源等。
他们认为自己凭这些,就能开好一家餐馆了,很快就能做大做强,然后冲出亚洲。
真是想太多,餐饮业的确很暴利,餐饮业的平均年利润,是100%,非常惊人,但是这个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你震惊了,我的钱存银行,一年才4%收益,投个P2P才8%,餐饮业的利润居然是100%,这钱怎么就不好赚了,风险再大都值得啊,还能比P2P更大?
还真被你猜对了,投资餐饮业,风险比P2P要大多了。 
 

2

 
1989年,俏江南创始人张兰扔下8岁的汪小菲到加拿大打黑工,洗盘子擦桌子什么都干,白手起家,这种暗无天日的黑工生活,她干了三年。
1992年,张兰带着打黑工赚的2万美元,回国创业,在北京开了一家“阿兰餐厅”,发财了。
1995年,赚了大钱的张兰,在亚运村开了一家“百鸟园花园鱼翅海鲜大酒楼”,到1997年,这个酒楼的日营业额达到了50万元,年营业额近2亿人民币。
做过餐饮,知道餐饮业毛利率的,都知道这个营业额带来的利润有多恐怖,那才是1997年。
日进斗金的张兰,把这个大酒楼给卖了,创办了“俏江南”,立志做出自己的品牌。
2007年,俏江南年营收达到10亿元。
2008年,俏江南成为奥运会唯一指定中餐馆。
2009年,张兰荣登胡润餐饮富豪榜第三名。
2010年11月,张兰之子汪小菲和大S在北京订婚。
俏江南,想当餐饮界的LV。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开个餐厅而已,张兰怎么就赚到了数十亿身家呢,这就要从餐饮业的暴利说起了。 
普通的餐厅,平均回本周期大概是15~18个月左右,如果你和别人说你想开一个新餐厅,预估2年才能回本,让别人投钱入股,那是没有人会搭理你的。
因为在你做投资预估时,一个狂吹牛的阶段,都只敢把回本周期吹成24个月,比市场平均值还低,别人要真投了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而海底捞,把回本周期做到了6~12个月,平均值大概是10个月左右。
回本周期10个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今天投资100万,从钱到账那一天开始算,连装修、开业、培训员工的时间都算上,扣除食材成本、员工工资、租金、税费后,平均一个月可以给你赚10万块,熬10个月不死,你就赚回了初始本金,后面的利润,就是无风险躺着数钱了。
大厨不是你,大堂经理不是你,服务员也不是你,你只需要投资100万,每个月付完他们工资和一切成本,还可以净赚10万到手。
爽不爽,月入10万的金领生活,正在对你招手。 
而你需要投资的金额,仅仅只够在北京买一个厨房,还不速来。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哪怕你做不到海底捞那种程度,搞个餐饮业的平均值,15个月左右回本也行,只需要我投资150万,一个月也可以净赚10万,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资本家生活,狠狠的剥削那些大厨和服务员。
你想得美哦,100多万而已,你以为凭大厨的工资就攒不出来?
就算不开大店,花二三十万开个小店也是没问题的,他自己为啥不会去开店?
是他傻,还是你觉得他傻?
投资创业期间,到底是老板剥削员工,还是员工剥削老板,那真得看情况,不好说的。
还记得那个巅峰时年纳税上亿,雇佣20几万员工,气吞万里如虎的俏江南么。
因经营不善,张兰的俏江南后来被债权人给强制卖掉了。
 

 3

 
按投资回报周期12个月来算,年利润是100%,投资1个亿,只要按这种利润率稳定赚10年,你就有1024亿。
如果你能稳定赚20年,你就会拥有1024乘以1024个亿,这数额太大,我不敢算。
为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巨无霸餐饮集团,因为无数网红餐厅,前赴后继的关门了,俏江南不是第一个,小肥羊也不是最后一个。
海底捞火锅厉害吧,回本周期短的吓人,按理说这样的公司不说统一中国餐饮界,至少得统一中国火锅届吧。
但实际上,中国的火锅市场极度分散,冠军海底捞,仅占据总市场份额的2.2%。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同时,海底捞还是全球中式餐饮市场份额第一名,占中式餐饮总份额的0.2%。
为什么海底捞利润率这么高,居然只有这么一点市场份额,它不会扩张么?
因为海底捞发展的时间短啊,以前的餐饮第一名可不是海底捞,而是俏江南。
海底捞什么时候会倒我不知道,但是它早晚会倒,因为它如果能再维持这种速度发展10年以上,整个地球都是它的了。
中国至今没有一个餐饮龙头,能活10年之久。
 

 4

 
一个餐厅,最核心的就是菜品,这些菜品都是厨师做出来的,按理说,厨师应该是餐厅的核心竞争力。
依这个逻辑,厨师开餐厅,胜率应该是非常高的。
很多厨师,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大厨工资本来就高,攒几十万轻轻松松,回老家开个小餐馆自己当老板,多爽。
餐饮界有个定律,10个厨师开餐厅,9个会倒闭。
不开餐厅的人,永远不知道开店有多难,绝对不是把菜做好就万事大吉的。选址、装修、消防、营销,每一个门槛都能弄死一批新老板。
最难的,还是带团队,管理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问,正是因为他真的很难。
餐馆招募的普通员工,老板不盯着,完全没有积极主动性,怎么偷工减料怎么来,提高工资、提高分红、承诺股权,这些手段完全无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什么都想要,但是什么都干不好。
高薪如果一定能养廉,治天下就太简单了。我随便拉一个微信员工,用30亿的年薪激励他,他也变不成张小龙。
很多餐厅老板,就是死在管理不善上,最后一核算,开个餐馆赚的钱,扣掉本钱后还不够自己工资。
开个餐馆,冒着赔本的风险,操最多的心,最后一算账,自己的收入还没员工的高,这样的餐馆,当然只有倒闭一条路,老板出去打工赚钱。
其实能收回本金的餐馆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出现了很多“三月死”的饭店,意思就是开张三个月,生意不好,只能关门,至于本钱,当然就打水漂了。
大家的小区周围,都一定出现过这种餐厅,你在开业大酬宾的时候光顾一次,过几个月刚想第二次尝尝,发现已经倒闭了。。。
三个月就血本无归的生意,风险当然比P2P大。
干餐饮,至少要开满一年多才能回本,但你冒那么大风险,只是为了回本么?
开餐厅想真正赚到钱,至少要存活3年以上,中间不能有任何差错,这很难。99%的新人都做不到。
刘强东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开的就是一家小饭馆,最后亏了20多万,90年代的20多万。
绝大部分人干餐饮,都死的很惨,新餐馆像流水一样的出现,又像流水一样的倒闭。
  

5

 
奶茶店,是餐饮界中的一个异类,这个新兴起的网红产业,曾经遍地黄金。
当年,奶茶店是不折不扣的暴利行业,回本周期曾经短到惊人的3个月。
传统珍珠奶茶的毛利率,达到90%以上,而即便是用水果鲜奶这种上等原料制作出来的新一代奶茶,毛利率也有70%以上。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开个火锅店动辄500~1000平米,而开个奶茶店只要5~20平米就可以了,投资那么低,利润那么高,营业额还不小,回本周期岂能不快。
当年开奶茶店,确实是谁开谁赚钱,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
在利润的驱使下,大量的奶茶店,像韭菜一样长起来了,奶茶店的回本周期急速攀升,直到让人无法忍受。
2017年,是奶茶店盛极而衰的转折点,这一年,全国奶茶店开了9.6万家,倒闭7.8万家,存活率仅仅18.8%。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图片来自《2018-2019中国奶茶行业品牌感知与消费群画像分析报告》
那几年好多大学生辞职创业,首选就是奶茶店,后面的下场,就是全赔。。。
奶茶这玩意门槛太低了,谁都可以干,没有任何行政门槛,资金门槛也低的吓人。
既然门槛那么低,那就要问一下了,凭什么你发财呢?你长的很像王思聪么?
到了2017年,单纯的开奶茶店已经赚不到钱了,只会亏钱,能赚到钱的奶茶店,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创新出了新式爆款品种。
凭这个爆款饮品吸引了流量,才能赚到大钱,最典型的,就是喜茶、奈雪の茶、答案茶等。
但是奶茶配方太容易模仿了,抄袭简直不要太简单,所以短暂的火爆过后,虽然这些创造出爆款的茶饮还能靠品牌效应继续赚钱,但是明显越来越难。
奶茶界的规矩,一个爆款茶饮,最多6~12个月的生命周期,然后就会泛滥,最终逐步被消费者淘汰。
如果不能每年推出一个爆款,哪怕是喜茶这样的茶饮,也会迅速凋零。
鹿角巷曾是一家爆火的网红奶茶,最火时店门口放了个牌子:排队预计等5个小时。
但在开店不到15个月后,它在深圳的第一家门店就关门倒闭了。
在2018年,答案茶也曾火爆全网,一年之内加盟店高达500家,覆盖全国27省份。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2019年,答案茶直接凉凉,现在你在中国再也见不到这个奶茶店了,它也成为了奶茶加盟的典型反面教材。 
 

6

 
在奶茶市场搏杀白热化之后,面对越来越难赚钱的现状,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
做爆款茶饮太难,做品牌效应也太难,直接卖奶茶赚不到钱,怎么办呢?
奶茶业曾经短暂存在过的真实暴利,给了他们钻空子的机会。
宣传奶茶创业,宣传奶茶暴利,灌输无脑发财的思想。
只需要交几万加盟费,就可以获得总部的一系列扶持,什么扶持都有,你要啥给啥,反正送佛送到家,总部免费培训你成为一名奶茶老板。
具体条款我就不列了,打开百度,一堆奶茶店加盟的广告,随手截一个给大家感受一下,这条件优惠的,我看了都心动。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只要交了加盟费,你的财富由此起航。
既然真那么暴利,为啥不自己干,这么好的项目,银行为什么不贷款给他自己做?
等你真交了加盟费,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除了房租是你自己交之外,装修由总部统一负责,当然,钱需要你出,设备总部统一配备,钱是你出,原材料也要用总部的,钱还是你出。
美其名曰保姆式培养,实质是在骗你手中的钱,开这个奶茶店,你赚不赚钱不重要,开业之前,总部就已经把钱给赚饱了。
当你开1个月的奶茶店之后,你就会深深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愚昧,贪婪蒙蔽了你的眼睛,让你看不到这个世界的险恶。
你不想玩了,想退钱,想回去好好上班,当个打工仔。
想得美,交出去的钱还想拿回去,门都没有
投资有风险难道不懂么?人家可是聘请了专业法务的,打官司你的胜率就是零。
奶茶加盟店,已经被普遍认为是骗局,甚至出现了“奶茶传销”这一词汇,直接把奶茶加盟和传销骗局相提并论。
如果你现在还幻想开一家奶茶店当老板,从此走上财富自由之路,我建议你先喝杯冰镇奶茶冷静一下。
  

7

 
现在有很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灌输成功学毒鸡汤,夸大创业的成果,隐藏创业的难度,拿成功的个例当成普遍现象,导致无数的人误入歧途。
而餐饮业,正是重灾区,因为这个行业,暴利和暴亏同时存在,最容易产生暴富神话和成功很容易的幻觉。 

年利润100%的合法生意,99%的人都能干倒闭

开一家餐馆的刺激程度,不亚于去澳门赌场。
而高风险高收益,其实是个伪命题,高风险未必一定带来高收益。
人才干这事,只有高收益,而韭菜干这事,只有高风险。
创业,重点是创这个字,你必须跳出现有的维度,从更高的维度实现降维打击,你才可能创业成功。
你的眼光,至少要领先别人四五步,如果你做的东西,几年前就有人在干了,那不叫创业,叫做生意。
什么叫做生意呢,做生意就是不领先,只跟随,不享受风口红利,纯粹和你拼质量,拼成本,吃苦耐劳,质量优异,是做生意成功的唯一办法。
这个也很难,其实难度丝毫不亚于创业,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死亡的原因千奇百怪。
99%以上的餐馆,活不过3年以上,所以整个餐饮行业的平均回本周期,才被压制在了15~18个月以内。
死亡率这么高的前提下,只有这么暴利,才会有人敢参与。
一个行业如果看起来很暴利,而你又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它的人,那就请你一定要注意了,里面一定有陷阱。
创业是一个注定只有少数人能成功的事情,和一系列的条件都有关,你有一个条件出现了短板,就只有死路一条。
现在蛊惑创业的毒鸡汤铺天盖地,我揭露一些潜在风险你们也未必信。
不过不管你信不信,听我一句劝,你创业可以,一定记住最多只用自己积蓄的一半去创业,哪怕看起来这个项目再诱人,也不要把身家性命全部砸进去。
尤其是在创业艰难的时候,绝对不要投入剩下的保命钱,不要认为挺过这关就好了,创业的难关一个接一个,根本没有尽头,永远都有下一关等着你,一旦哪一关你没熬过去,所有投入就全部打了水漂。
一旦你的积蓄耗光,你就会想到借贷,想到信用卡,想到抵押房产。
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么后果大概率就是妻离子散
而如果你只用一半的积蓄去创业,那么哪怕失败,至少你还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
我不知道你和你的亲朋好友,有多少人曾经被朋友圈无处不在的创业毒鸡汤给洗脑,从而蠢蠢欲动。
希望看完我这篇文章之后,能够让你们稍微清醒一下,做足市场调研,有了充分把握再考虑创业的事情,因为这注定是九死一生的买卖。
人总是误会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因为只看到些皮毛,就觉得很简单,自己完全可以。而在自己非常擅长的领域里,因为看到了更深处的困难和瓶颈,所以做事反而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我一贯主张创业最多用一半积蓄这个铁的原则,希望你们也是如此。这样能在最不利情况出现时,让你们少损失很多钱,有一个重整旗鼓再出发的机会。
珍爱生命,拒绝朋友圈的那些创业毒鸡汤。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FFACAdq_fiPT9ts8je0WQ

他创业了,他赔钱了,他亏的裤衩都没了

什么样的人才能通过创业发财?什么样的人一创业就会大亏特亏?
都说创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那怎么才能拿到高回报呢?
是不是完全看命,大家都把全家的积蓄拿出来赌一把创个业,看看谁的命好?
当然不是这个样子。
有些人创业必然成功,只有高回报,没有高风险,只有运气特别差碰到超级黑天鹅的时候才有可能短暂亏钱。
有些人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创业只有高风险,没有高回报,除非踩了狗屎运,否则一定会亏钱。
今天,我就和大家说一下,什么样的人创业必然成功。
先定义下什么叫创业,你爹给了你几个亿然后你去开个公司,这应该不是普通人眼里的创业。
普通人眼中的创业,是拿很少很少的资金开公司,然后年入几百万这种,也就是所谓的白手起家。
什么样的人能白手起家?
纵观全球所有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例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创业初期所有的钱,都是老板一个人赚来的,或者是自己对外面融资拉来的钱,哪怕招几个员工,也是给老板打下手。
公司里所有的活,老板自己都会做,实在忙不过来了才会招员工来帮忙,让员工做的也一定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
你可以盘点世界所有公司的起家史,绝大部分都是如此。
这也是普通人想白手起家,最常规,最容易成功的一条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白手起家的公司太缺钱了。
但要想开一家公司,什么职能的人都得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没了肺,全身都得跟着死,没了胃也一样。
五行缺一,带来的不是公司盈利少20%,而是整体性崩塌,直接破产倒闭。
所以创业公司的老板必须是全能多面手,一个人就足以支撑公司的全部运行,方方面面的事情他都可以做,而且做的还很不错。
所以,任何创业的人都会很累,不管生意做的大还是小,都会很累。
因为每一个创业的老板,都一定是先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压榨到了极致后,实在分身乏术了才会开始招人帮忙。
如果自己忙完了所有的事还有余力,创业老板们是肯定不会招人的,一个人都不会招。
招人帮忙,不代表他不会做那个事,只是他实在没时间做那个事了而已。
在办公室里泡杯功夫茶,刷刷手机聊聊天,靠招人干活就能创业成功赚大钱的故事,仅存在于电视剧和无知之人的幻想中。
合伙人制度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几个人一起合伙开公司。
不管几个人合伙,公司一定是有一个人大权独揽的,什么事情都是他说了算。
商场比战场还要残酷,竞争还要激烈的多,公司不可能存在两个核心,否则也必然崩塌。
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有合伙人,但阿里巴巴只听马云一个人的,腾讯只听马化腾一个人的,合伙人不可能和创始人有同等的话语权。
之所以有些公司会设立合伙人制度,那只是因为在创业前期,有些人才确实能给老板很大的助益,但这些人才的薪水老板根本付不起,于是只好用合伙人制度。
这制度唯一的好处,就是在创业初期可以少付工资甚至不付工资,代价是万一公司成功了,要分一部分收益给合伙人。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白手起家的案例来说,创业初期都是需要老板一个人包打天下的。
而包打天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怎么赚到钱。
创业初期并不是员工赚钱养老板,而是老板赚钱养员工,搞不清这一点你创业必须要死,不可能会有意外。
我们会观察到这么一个现象,实体工厂的老板,一半都是销售员出身,而互联网企业的老板,一半都是程序员出身。
原因我刚才分析过了,创业公司的老板必须要有独立存活的能力。
离开了任何平台和公司的资源,单独靠自己一个人也能赚到大钱,赚到足够养一个团队的钱,这才有白手起家开公司创业的资格。
80年代,中国经济处于原始蛮荒的时代,那个年代是谁胆子大谁当老板,谁不讲规矩谁当老板,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商品紧缺,销售岗位也没有太大意义。
但进入90年代中后期之后,中国的工厂产能实际上已经溢出了,中国已经从商品紧缺进入了商品过剩的年代。
1994年,格力电器的销售极为困难,董明珠就是靠惊人的销售业绩,担任了格力电器经营部长一职,并最终青云直上,在2007年担任格力电器总裁。
谁能把货卖掉,谁最牛。
销售是一个淘汰率很高的职业,两极分化极其严重,90%的人连自己都养不活,干几个月后就崩溃了,自行离职。
但有千分之一左右的销售,特别牛逼,牛逼到一个人的业绩可以顶一个团队。
就算辞职,完全不依靠公司的资源,靠自己单独一个人销售的利润就能年入几十万上百万,这就是牛逼销售的个人能力。
这样的人,就已经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也才有创业的资格。
因为他能卖掉货,所以就一定有厂家愿意和他合作,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根本不愁货源。
如果他还能有点本钱,开个小工厂是轻轻松松的。
最不济,也能开一家贸易公司。
他哪怕一个人都不招,也能靠销售能力,自己一个人把公司撑起来,能招几个人打下手就能干得更好。
容错率非常高,他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撑公司的运转,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团队管理办法,然后进化成可以依赖团队力量赚钱,自己每天泡功夫茶,看看报表就能赚钱的真正老板。
此时他创业成功了,白手起家。
工厂里面的其他职位,比如说技术员,比如说财务,比如说小组长,都没有独立存活的能力。
离开工厂这个大组织,这些人连一毛钱都赚不到。
所以他们注定只能依附于工厂,独立创业成功的难度极高,简直是难比登天。
但与此同时,这些职位的淘汰率很低,竞争很弱,工资不高但是稳定,能力低一点的普通人从事也不至于吃不上饭,不像销售岗那么两极分化。
风险和收益,永远成正比。
但是,如果他们一时想不开,要赌一把博个发财,把房子卖了去创业,基本就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结局。
当然,能力很差的销售岗独立创业,那也是死路一条,甚至死的更惨。
还有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是近些年兴起的互联网行业。
你看看互联网的老板都是什么出身,超过一半都是程序员出身,和实体工厂的销售极其类似。
程序员又不能卖货,为何可以当老板?工厂里的技术员为何就没有同等机遇?
因为在互联网行业的早期,程序员是可以一个人包打天下的,是互联网企业里唯一可以独立存活的兵种。
2000年代的程序员,自己随便做一个网站,都可以轻松年赚几十万,在当时足够养一个团队了。
以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为例。
1994年,张小龙大学毕业,当了一个码农,工作之余自己一个人鼓捣出了一个叫FoxMail的邮箱软件。
1997年,FoxMail面世,张小龙边上班边维护,积累了400万用户。
2000年,张小龙把FoxMai以12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博大公司。
看清楚时间,这是2000年的1200万,当时的北京二环的房价是2000元/平米,一套100平的二环房子才卖20万。
这1200万,是张小龙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赚出来的,不仅一个员工都没招,他自己甚至还在上班,给别人打工。
互联网早期的顶级程序员,都拥有这么变态的造血赚钱能力,这种赚钱能力非常类似于实体行业的销售员。
所以程序员可以一个人开公司当老板,而互联网企业的其他职位,想独立创业都很困难。
谁能带着公司赚到钱,谁才有资格当老板。
谁能一个人独立赚到钱,谁才有资格白手起家当老板。
所以互联网企业内的程序员收入都很高,高到令他们难以生出自立门户的心思。
当然,只有当你有自立门户的能力时,有能力独立构思并制作APP,且能摸准市场脉搏时,你才会有这个待遇,能力不足码农是没人会理会的,类似于能力不足的销售。
2005年,张小龙加入腾讯,负责QQ邮箱团队。
2012,张小龙帮腾讯开发出了微信。
2019年,张小龙年薪3亿,还有无数腾讯期权。

他创业了,他赔钱了,他亏的裤衩都没了

这工资别嫌贵,还真的不贵。
钱给少了,马化腾怕张小龙会跑。
实体工厂一半的老板是销售出身。
互联网企业一半的老板是程序员出身。
我举实体工厂行业和互联网公司行业当例子,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任何行业你想白手起家的创业,创始人本人一定是要有独立存活能力的。
不仅可以独立存活,而且靠自己一个人赚的钱必须要能养活一个团队。
你得先自己掏钱养活团队,然后你才有时间慢慢磨合团队,最终才能依靠团队赚钱,这点钱都舍不得掏或者掏不起,也就别开公司了。
如果你不能靠自己赚到养一个小团队的钱,还一门心思的开公司,那真的是嫌命长。
留着自家的小房子养老不好么,为什么要出来送钱。
这就是白手起家。
哪怕只是开一个小餐馆那么简单的创业,老板都必须是全能多面手,必须要比店长强得多。
如果你认为只要投钱就能当老板,那你就错了,几百亿规模的风投基金都没这本事,你凭啥认为你有。
如果你认为哪怕自己干啥都干不到最好,但只要自己敢投个十几万、几十万招人租办公室,就能当老板,然后可以获得几十倍的暴利。
你不亏简直天理难容,要是还能留下条裤衩,那都算市场仁慈了。
你家祖上贫寒,没有人带过团队,也不知道如何招人、如何磨合团队、如何凝聚团队的力量去赚钱。
没关系,只要你把人招来了,而且你清楚的掌握着市场大方向,磨合半年一年,这点技能你肯定会掌握的。
你和王思聪在管理上的差距,就这么被抹平了。
但首先,你要掌握市场大方向,而且要把团队给养半年一年,在此之前什么都要靠你自己。
当你拥有这种能力的时候,你自然而然的就创业了,而且创业的成功率非常的高。
不然的话,你会亏的裤衩都没了。
希望你身边的人,能因此文,少亏点钱。
或者多赚很多钱。
苟富贵,勿相忘。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7t55y6DCYJ2JHMRL8BG8hA

还有比今天,更好的创业时点吗?

 

作者 | 老路

小商业创业学院创始人

中信出版《用得上的商学课》作者

清华大学-麻省理工(MIT)国际 MBA

历任 京东集团副总裁 聚美POP事业部总经理

 

 

如果一定要选择一年开始创业,

你会选择哪一年呢?

 

2015 VS 2020

 

2015年前后,有一个词特别火,叫做“双创”,或者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那时候,恨不得万人空巷,全民创业,就连提供办公场地的“众创空间”、“共享办公室”,都成了大风口。

 

今天是2020年,疫情过后,一地鸡毛。做生意坚持不下去的,前脚开店后脚出兑的,哀鸿遍野,布满了公众号和抖音。我们看到的,是“旺铺转让”,我们听到的,是“存粮过冬”

 

所有“导师”,所有“专家”,都在告诉你,今年不要做任何事儿,平稳度过最重要,手上留现金保命最重要。

 

所以,答案很明显了,没道理选2020嘛。

 

你猜到了,我选2020,我说说我的理由。

 

还有比今天,更好的创业时点吗?成本

 

创业做生意最大的固定成本,无外乎房租、人员开支:

 

1. 房租

 

因为疫情,大量的线下门店出兑,办公写字楼的空置率直线攀升。

 

最慌的,除了租客,还有房东。

 

假设一个30000块钱/月的房子,迟一天租不出去,净亏1000,眼看着一天一天的生亏。关键是往后看,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租出去,“慌”,就导致“不择路”,就容易“心态崩”。

 

这个时点,你去谈租金,只要你敢承诺不轻易退租,恨不得打个5-7折,都有人租给你。

 

老路最近天使投资的创业者告诉我,他们拿到的房租价格,大概是5年前的水平,就这样,人家房东还感恩戴德。

 

这价格,比2015年所有的政策加起来,还实惠。

 

2.人员开支

 

咱们拿应届毕业生举例子。

 

疫情之前,985 & 211,好一点儿的毕业生,在北上广深,月薪已经来到7、8千打底了,你还未必能找到好的。

 

今年,你给个5、6千,甚至更低,简历都能收到一车一车的。

 

当然,这个薪水交房租都已经很费劲了,但是很多人宁愿跟家里要钱,也希望可以留在大城市,为了一个“转机”,为了一个“可能性”。

 

这个时候,你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十分感恩。

 

应届生如此,那些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职场老兵,更是如此。

 

综合来看,2020年,你很可能用以往70%-80%的工资成本,就招得到你想要的人。更关键的是,这个时点,你更有可能招到“优秀的人”。

 

初创公司,正常情况下是很难跟大公司抢优秀人才的。

 

要钱给的不多,要社会地位没有,要发展不确定,要安全感朝不保夕,基本上,要啥啥没有。

 

但是今年,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人不行,而是点子背,就卡在这个节骨眼上了。

 

这就好比,牛市的时候,所有的股票,都很贵,你很难捡漏。但是熊市的时候,大家都跌,有一些非常好的股票,会被严重低估,这时候如果被你发现了,就捡到宝了。

 

房租和人员开支,都大幅节省,成本这一块,肯定是2020划算。

 

你可能会问,那更大的一块儿费用,获客的钱,买流量、打广告的钱呢?

 

营销费用,不属于固定成本。你的生意发展得越好,营销费用才会越高,这样你自然不怕;如果生意发展不好,营销费用可以灵活地调低,不是必须的支出。

 

换句话说,初期创业做生意的风险来自于,收入能不能平掉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大幅降低,风险也就小得多了。先保证活下去,我们再研究怎么发展。

 

还有比今天,更好的创业时点吗?

市场

 

成本虽然降低了,但是如果市场不好,产品卖不出去,还是很难赚钱。

 

那我们就从2020年7月这个时点往后看,市场情况可能会如何?

 

什么叫市场?无外乎,供给和需求。

 

1. 供给

 

一场疫情,餐饮服务行业大约淘汰了30%-40%,线下培训行业挂掉了60%以上,旅游行业,影视行业,70%-80%都重新洗牌了。

 

原来一块蛋糕,一百万个人抢。一些没有门槛的行业,泥沙俱下,什么人都想进来分一杯羹。所以,恶意竞争、低价抢人、盗版抄袭、传销诈骗,大行其道,劣币驱逐良币。

 

现在呢,这些人,都被“导师”和“专家”劝回家里去了,都不敢出来搞事情了。

 

当然,还有一些本来就做得不太好的,借着疫情顺势就关门了。

 

这样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

 

供给大幅减少了。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干点儿啥,相比于疫情之前,竞争会小得多。

 

2. 需求

 

你可能会问,那后疫情时代,需求会不会也大幅度减少了?没人买了,再怎么也没用啊?

 

中国一季度的GDP增速,是负数(-6.7),老路有生之年,第一次见。

 

过去十几二十年,我们GDP的增速,常年在正的10%以上。就算到了最近几年,一直说增速变慢,增速变慢,那也是正的六点几。全世界大一点儿的国家,有一个算一个,论经济增速,都赶不上咱们。

 

所以,从今天往后看,还能更差么?还可能更差么?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常年考试全班第一,有一次生病了,考了个全班倒第一。往后看,他的成绩还能更差么?只会越来越好,不是么?

 

有人可能会说,那疫情,还没结束啊。万一死灰复燃,再来一次怎么办啊?

 

确实,全世界都乱七八糟的,你说中国大陆从此一个病例没有,确实是不现实。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面对疫情,我们现在整体的防御能力,上来了。

 

刚开始第一波,是不会防,又赶上春运,一下子大爆发了。

 

第一波下去之后,陆陆续续的,吉林、北京、新疆、大连等地,接连遭遇第二波疫情。

 

但是,几乎每一次,都不用1个月,就又恢复到0新增了。

 

这说明,防御体系上来了,咱们会防了。

 

往后看,很可能会出现,今天这个城市,明天那个城市,小范围的第二波疫情。但是,根据现在的防御水平,大概率不会再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大疫情了,也大概率不会出现超过1个月控制不住的疫情了。

 

如果这些判断,你也相信,那还怕什么呢?怕1个月顶不住么?如果1个月都顶不住,那到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创业。

 

综上,整体市场的情况是,供给大幅减少,竞争大幅减弱。而需求和消费这一端,现在也许还不够好,但是往后看,只会越来越好,没有变得更差的可能性了。

 

还有比今天,更好的创业时点吗?

政策

 

最后我们简单判断一下,宏观政策的走向。

 

后疫情时代,整个国家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尽快拉升经济,恢复就业。

 

上半年的高失业,如果说还可以用疫情当借口。那么到了下半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没办法持续接受如此高的失业率。

 

促就业,稳民生。

 

这是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的,下个阶段我们国家的政策方向。

 

那么一个国家的就业,只靠大公司和事业单位,能不能撑得住呢?

 

答案是,不行。

 

真正能拉就业的大头,是SM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也就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贡献了我们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所以,不用怀疑,2020下半年,到2021年,可以预见的是,国家一定会出台大量的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

 

因为中小企业,就是“就业”,就是“民生”。

 

还有比今天,更好的创业时点吗?

风险收益比

 

我们分析成本、市场和政策,有什么用呢?

最关键的,是这个词,叫做“风险收益比”

这里,我们举一个股票的例子。

 

如果一定挑一个时间,让你买股票,你会选哪个?

A:股市从3000点,刚跌到2000点

B:股市从3000点,刚涨到5000点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你猜到了,我会建议选A。

 

选A,一定可以赚钱么?不一定!

 

因为股市有可能从2000点继续下跌到1500,也有可能一直不温不火地维持在2000。

 

选B,一定赔钱么?不一定!

 

因为股市有可能从5000进一步涨到6000甚至更多。

 

只是,当我选择在2000点买入,如果涨到6000,我可以赚很多倍,万一跌了,也很难跌到哪里去了。

 

同样的,我如果在5000买入,涨也涨不了多少,但是一旦下跌,这个空间就太大了,就算只是跌回2000-3000,我也已经亏了一半了。

 

这个,就是“风险收益比”

 

成功了,赚得更多,失败了,赔得更少。

 

回到创业,说2020年最适合创业,是说,2020是风险收益比最划算的年份。

 

还有比今天,更好的创业时点吗?

老路劝的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我是在劝你今年必须创业么?

 

不是!

 

创业这个事儿,不是人干的。不自己创一回,不亲身当一回老板,都不知道睡一个踏实觉,原本是多么奢侈的一个事儿。

 

创业,不是别人劝的。无论是听了别人的去创,还是听了别人的不去创,都一定会失败。

 

创业这个事儿,千难万险,头悬梁锥刺股,一定是自己从骨子里认定了,驷马难追,八马难追,一百万匹马,都难追的那种,才有可能成功。

 

我唯一要劝的,是思考方式。

 

你一定听过巴菲特老爷爷的一句名言:

 

“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如果疫情期间,你像大多数人一样,畏首畏尾,顺势冬眠,心安理得地选择保守。那么疫情过后,经济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候,你也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站在聚光灯中间,眼馋,失落,然后恨人有,笑人无。

 

最后:

 

创不创业,追随本心;什么时间创业,顺势而为。

 

最关键的是,你敢不敢,在别人恐惧的时候,选择贪婪。

 

你愿不愿意,在别人心安理得昏昏度日的时候,提前布局,投资自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rskn8ikzdMfO5ukb1HM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