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进去了还要打工

2021年10月28日,在Facebook Connect大会上,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将改名为Meta

在公开信中,扎克伯格解释更名的理由。从Facebook创建到现在,互联网平台经历了从电脑到移动设备、从文字到视频的进化,然而这还没有到头:

下一个平台将更加身临其境,这是一个实体化的互联网,你不仅可以看到它,还可以在其中体验。我们称之为Metaverse,元宇宙,它将触及我们构建的每一个产品。”

这次更名也是Facebook,一家专注于把人连接起来的公司对未来的判断:

“我们正处于互联网下一章的开端,这也是我们公司的下一章。”

元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进去了还要打工

把官司翻篇儿了,打算改头换面从新做人 | twitter/@IAwaisSiddiqui

虽然扎克伯格说他很喜欢经典,Meta这个词的灵感不是来自于Metaverse而是来自于希腊语,意思是“超越”,但Metaverse显然已经是下一篇章的题目了。

所以这个玄乎的Metaverse到底是什么,真的那么好嘛?

 Metaverse,

一个不需要睡觉拉屎的世界

Metaverse,也就是“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却又和现实世界相互影响的虚拟空间。沉浸其中,人们完全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做任何事,只在吃喝拉撒时回到现实世界。

想象一下,未来的人们可能一天24小时里,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在真实世界中,剩下的时间都在元宇宙里生活。这听起来离谱,不过也正常,打开你的手机看看使用时间,也基本达到了一天10小时。

为了让人们能在虚拟世界中非常快乐且自愿地生活,它的沉浸感一定是非常足的。人们会在元宇宙里社交,也会有完善的经济体系来支持社会运作,并且可以跨越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任何基于数据信息的形象、内容、财富等都可以在元宇宙流通,互联网公司也会把平台内容、商店、游戏搬到元宇宙里,让它更繁荣。

元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进去了还要打工

要啥有啥,有银行有监狱,甚至还得在里面打工 | 《失控玩家》

元宇宙有八大标签,分别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身份感。身份感决定了你是谁。通过交朋友、在元宇宙世界积累更多财富、充分沉浸的虚拟空间,都可以建立起身份感。

另一个特征是更加自然的交互。我们现在要和同事远程开会,需要打开会议软件、输入会议号再反复确认才能开始交流,但在元宇宙里,你只需要走到同事身边,就可以和他开始交流。这种交互完全打破了现在的“工具”思路。

元宇宙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现在我们已经半只脚踏在里面了。我们在游戏里交朋友,在微信里发红包,其实都可以算做一种元宇宙体验。

元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进去了还要打工

动物森友会也算是一种元宇宙体验 | 动物森友会

那么微信之类的社交软件算不算元宇宙?又算又不算。它们是未来元宇宙的一个子集,也是可以成长和发展成为未来元宇宙的一个起点。但它们仍不具备元宇宙的根本特征

在目前所有数字化的领域中,游戏似乎是最接近于元宇宙的一种形式,但功能太少。

微信也差点意思。虽然我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上面,但无法真正在其中生活,沉浸感不强,也没有自己的货币和经济体系,更别说从中诞生原生的虚拟物种了。

  如何通向元宇宙

AI和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把元宇宙从科幻拉到了近未来。

AI的主要作用是快速生成大批量的数字内容。像游戏和元宇宙,本质上都是数字内容。在元宇宙中,数字内容会以非常快的速度消耗,内容的体量大大增加,质量也要大幅提高,传统开发方式无法满足,因此AI是元宇宙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未来的元宇宙里,甚至可能出现大量懂你、爱你的NPC。

元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进去了还要打工

可能还能和AI 谈个恋爱| 《失控玩家》

那区块链起的是什么作用呢?随着人们参与虚拟世界的深度增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各类货币将成为元宇宙经济系统的一部分。

一个首要的作用就是“确权”。我们现在玩的很多游戏,里面的数据资产无法被玩家所真正拥有。当游戏开发者因为各种原因将游戏停止,玩家在游戏中投入数百个小时所获得的等级和角色,也将全部付之东流。区块链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一个在链上运行的游戏,任何人都无法强行关闭。同时,玩家的游戏状态和数字资产等信息被永久地存储在了区块链上。

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也可以让用户实现资产的复用和交易。因为目前不同的游戏都是互相独立的,黄金矿工里赚的金币不能去王者荣耀买角色。这个解决起来其实也很容易,就是把虚拟货币资产绑定在中心账号上而非单个游戏内,这样虚拟货币就能在不同游戏中复用。当玩家在投入时间和金钱后,会将游戏中的角色打造成非常个性化的形象,这些形象是可以被玩家拿出来交易的。

元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进去了还要打工

未来你可以在王者荣耀和黄金矿工里用同一身兔子皮 | 《失控玩家》

那该怎么进入元宇宙呢?VR(虚拟现实)能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触手可得的交互体验,是一个不错的入口

不过从实现路径上来看,可能每个领域都有机会实现一部分的元宇宙,只是看不同领域如何呈现动态且个性化的交互式内容。VR可以,AR(增强现实)也有机会,游戏和社交同样可能实现。

元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进去了还要打工

戴上AR眼镜,进入元宇宙 | 《失控玩家》

如果把视角拉到更远、更广的地方,元宇宙将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和体验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虚拟世界的文凭,甚至在虚拟世界里的公司里打工,通过工作得到的代币来买现实中的饭。

元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进去了还要打工

 进了元宇宙也要打工,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了,呜呜 |《失控玩家》

在现实世界中,人口扩张会因为资源和空间的限制而受到制衡,然而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包括新的智能生物,不再受到自然资源和物理空间的限制。所以,参与到经济循环里的成员,理论上可以无限地扩张。

 我们将来看到的Facebook是什么样?

上文提到的,只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一种对元宇宙的解读,作为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元宇宙本身还有无限的可能性,最终的形态可能和我们预测的相去甚远。但我们至少可以看看Facebook做了哪些努力,在大会上,扎克伯格也公布了Facebook(现在叫Meta了!)元宇宙化的一些新尝试。

Meta旗下的Horizon平台添加了VR新功能——Horizon Home。用户可以自定义这个空间,比如把和朋友聚会的空间设计成太空舱,把自己捏成机器人。朋友们还能聚在一起听音乐会、打乒乓球。

元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进去了还要打工

Horizon Home里,你可以和朋友一起聚会 |Meta

Meta还上新了VR重制版本的大IP游戏《侠盗猎车手:圣安地列斯》。在社交、游戏、教育和工作方面也有新的规划,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Meta之中。

在硬件方面,Meta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头戴式显示器,它配备的摄像头可将高分辨率全彩视频传输到头戴式设备,可以提供虚拟空间中更真实的交互体验。Meta甚至还推出了健身配件Active Pack,可以把VR耳机变成健身器材,随时随地健身房。

元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进去了还要打工

Meta设想中的游戏功能更为丰富 | Meta

但是扎克伯格的改名行为仍然冒险,相当于在德扑桌上押了一手All in,不是全赢就是赔光。但13年前他开创了一个社交媒体时代,谁知道他这次有没有押中呢。

作者:Jerry、翻翻

编辑:小毛巾、odette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UJBbxKRBYeEzUCZJfa42A

元宇宙,如何割韭菜?

作者 | 李秋涵 编辑 | 魏佳

在元宇宙的金钱盛宴里,群魔在乱舞。
 
3月,一家名为Roblox游戏公司的上市,带火了元宇宙概念,紧接着Facebook、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公司高调入局,让元宇宙热度居高不下。
 
元宇宙,如何割韭菜?
 
这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明面上,最直接影响的是股市。汤姆猫、完美世界、三七互娱等游戏公司,长信科技、松井股份等与VR、AR相关的公司,也都迎来了暴涨。其中,中青宝在8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高达142%,尽管这是一家2003年成立,2021年Q2营收同比下降了72%的网游公司。
 
万物皆可元宇宙,也就给了蹭概念的机会。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9月15日,2021年已经共有88起有关元宇宙的商标注册申请,涉及公司五花八门,有做茶叶销售的,主营日用品的,主打商贸的,做创意礼品的……
 
活动平台“活动行”上10天冒出了5场元宇宙相关活动,最高票价高达1024元。除此之外,还有打着元宇宙概念的集训营、公会、基金会等相继成立。
 
一些个人也打起了元宇宙的主意。小张在元宇宙相关群里发广告,拉做宣传片的生意,“要做元宇宙的找我”。他介绍,3分钟元宇宙项目宣传视频,收费1000块以内,他一天就可以完成,能包文案,配音可挑选各国语言,做几十种不重样,总有办法看起来高大上。
 
这还不是最野蛮的。
 
在“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给出的定义里,元宇宙包含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概念里提及的经济系统,就给了币圈(炒虚拟货币的圈子)蹭热度的机会。
元宇宙,如何割韭菜?
图源 / Pexels
 
币圈资深玩家王锵感慨,在股票市场,企业说要做元宇宙游戏,就可以涨停,在币圈,“但凡说自己是元宇宙游戏就有人买”,只需要做一个网页,就可以让玩游戏需要的代币涨20倍。
 
披上了元宇宙游戏的壳,币圈人像是找到了一个宣传支点,在微博超话、B站、微信群、QQ群推广异常活跃,以游戏概念吸引玩家入局。两个月过去了,“很多游戏还没有看到成品,但不影响代币价格上涨”,王锵说。
 
这把火变成一把锋利的“镰刀”,所到之处皆在“收割”。
 
卷起的泡沫里,投机者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有当更多的人加入,这场金钱游戏才能继续。大家似乎忘记了牌桌上,总会有输家。
 

01

边玩游戏就能边赚钱?

元宇宙概念火起来后,李伟想在B站上刷一刷科普视频,他注意到一个自称是“元宇宙经营的策略类游戏”视频,看介绍说可以边玩边赚钱,这引起了他的兴趣。顺着视频下方评论里的QQ群号,他直接加入了“游戏”的社群。
 
“看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李伟表示,靠着身边币圈的朋友,才弄明白这是币圈的玩法。
 
我们可以将“元宇宙”简单理解为脱离现实世界的一个虚拟世界,其中包括独立的经济系统,人们可以在这个经济系统里自由交易。而这个概念在币圈玩家口中,成为了一套“致富秘籍”。
 
李伟介绍,群里的人极力宣称某款游戏是第一元宇宙游戏,要趁着游戏还没上线时,先从某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买入游戏里要使用的代币(虚拟货币),吹嘘等游戏上线后,代币会暴涨,玩家就能躺着赚钱。
 
根据李伟的指引,我们也加入了两个号称是“元宇宙游戏”的社群,群主的话术和李伟描述的相似。每天,都有人在群里发布消息,以“游戏正在内测中,看懂果断进场”“买到就是赚到”等信息号召大家买币,群公告里,包括如何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买币的链接和教程。
 
群里的玩家赵赵告诉我们,现在1000元人民币就可以买3万亿枚代币,据他所知,群里有人花了近30万人民币买这个代币。
 
群里的人卖力宣传,甚至用上了“饭圈”打榜的方式。有的群里每天都有人动援群友打榜,称“微博超话,五连发,长文配图就更好了”,“超话掉了,老板们,超话发起来”,“超话干上第一名,恳请大家不要躺平”。
 
元宇宙,如何割韭菜?

某号称“元宇宙游戏“群里的超话动援 

来源/QQ截图

一位每天在群里号召大家打榜的玩家告诉我们,“元宇宙游戏”的原理和股市差不多,买的人多了,代币价格就会上涨,卖的人多了,就会下跌。“所以我们要不停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加入”,他说。“就像是在给自己打工,所以大家积极性很高”,另一位玩家表示。
 
不过,他们并不在意这款“游戏”跟元宇宙有什么关系,也不在意“游戏”到底什么时候上线。他们要做的,只是每天四处吆喝,保证有新的“韭菜”进来。
 
一些社交媒体成为了宣传阵地。
 
B站上有不少的“宣传”视频,大部分视频制作模糊,解说用的机器人读字,对游戏的玩法介绍简单。视频下方,则带有引导进入社群的评论。
 
微博上也是如此。在微博超话“财经”板块,点开话题,满屏是“给你分享元宇宙+NFT游戏,相信的我们一起干,不相信的我就赚给你看”,“第一个3D元宇宙链游”,“XX游戏是元宇宙中的领军人物”等字眼。
 
在“暴利”“躺赚”的诱惑下,确实有人在源源不断的涌入。在我们加入的这类社群里,平均一个群每天都有超过10位新人加入。
 
事实上,在币圈,的确有游戏火了。据媒体报道,7月28日,一款基于以太坊的名为Axie Infinity的游戏,单日收入已超腾讯手游《王者荣耀》两倍,达到1848万美元。
 
王锵介绍,这类链游是边赚边玩的方式,“玩游戏能赚代币,可以用来买装备或者卖掉换钱”,他表示,在6-7月份,玩这类游戏一周可以赚600多美金,“但这是不长久的,因为所谓的收益,都是后来人的钱”。
 
这至少是一款真实存在的游戏,而元宇宙概念火了之后,很多游戏还没开始做,就出来忽悠圈钱。“很少有项目是做出来能用的,大部分都是空气概念”,王锵说。
 
不过,想要躺赚没那么容易。在我们加入的社群里,一位入局晚的玩家哭诉,没有新人入局,他花了5万元买的代币难以套现,询问其他群友“能不能想办法稳一稳(价格)”,“给点信念”。另一位玩家说,他花1万元买的代币价值不断蒸发,现在只剩1300元,“昨天还剩1600元,一天少了300元”。
 
“在币圈,赌对了,一年成富翁,赌错了,三天变穷光蛋”,资深玩家贺钢铁说。

 

02

一张“JPG图片”价值千金?

除了游戏,在我们加入的元宇宙相关群里,还有不少人借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之名进行“收割”。
 
这实在是一个理解起来有门槛的概念,在“元宇宙”三个字出现之前,已经高速在发展。而元宇宙概念的出现,则加速了NFT的狂欢。
 
什么是NFT?这得结合FT(Fungible Token,同质化代币)来解释,以最知名的同质化代币“比特币”为例,人们手中的每一枚比特币之间,没有区别。但非同质化代币NFT,具备独一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NFT。
 
借用一位科技类UP主的解释,可以将NFT理解为一种“数字产权”,基于区块链的不可逆和公开透明性,让数字作品真正意义上具备了唯一性。
 
从技术上来说,NFT确实能解决困扰互联网世界多年的数字版权的确认、流通等问题,多家大厂也看好这一技术,纷纷布局。比如支付宝推出的蚂蚁链粉丝粒,腾讯推出了幻核APP,“其他大厂也都已经启动项目组了”,一位正在着手NFT业务的某大厂人士告诉我们。
元宇宙,如何割韭菜?
图源 / Pexels
这一概念目前被用于数字收藏品领域。最知名的三个案例是,3月,名为《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的图片,以6930万美金被拍下;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的第一条推特,作为NFT被拍卖,成交价高达290万美元;“币圈带货大王”马斯克和女朋友,以近60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出了NFT形式的歌曲。
 
这带来了NFT的第一次起飞,元宇宙则起到了第二次推波助澜的作用。专注于NFT的世界资产交易所(Worldwide Asset eXchange)联合创始人奎格利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NFT将成为元宇宙的创收模式。
 
一位就职于美国硅谷研究区块链的工程师对我们解释,在现实里,建筑、房屋、货币是物理存在的东西,直接注定了它不可被完全复制,但在元宇宙里,都是数字化的,如何保证这些元宇宙世界里的各个建筑、房子不可被复制?目前NFT是唯一的解决方式,因为“NFT不可分割,不可被复制,所有权被系统直接认证,这能避免出现大面积通货膨胀,和数字被复制。如果会出现元宇宙,NFT和区块链是底层架构之一”,他表示。
 
尽管元宇宙还遥遥无期,但NFT市场不乏为一张JPG图片一掷千金的故事。
 
王锵向我们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来展示当下NFT的荒诞。在朋友的怂恿下,他上周买了叫Loot project的NFT。他回忆,“我当时是用差不多快20万人民币买的,第二天一起床,加上项目方赠送的代币,前后涨到了40万人民币。我甚至不知道这个画为啥涨价,也不知道能用来干嘛,就这样买进卖出赚了一笔”。
 
在我们加入的元宇宙相关群里,群管理员反复推送购买该NFT的方式,以及关于该NFT的“规划”,涉及衍生品开发,虚拟偶像,短视频开发等。
 
群里有人咨询,这到底是什么公司做的项目?涉及什么内容?群管理员表示,“元宇宙项目在摸索中前进,不会轻易吐出重要的相关信息”,还表示未来一旦公布了信息,价格就有机会暴涨。
 
其间有人持续提出质疑,表示“你这东西有什么用”,直接被踢出了群。
 
其实目前很多的NFT没有收藏价值,就是皇帝的新衣”,王锵表示。上述科技类UP主也提到,“谁都可以制作NFT,其次,每个区块链不是相同的,如果以互联网来作为例子,现在的区块链都是局域网,相当于每个人都有一个记账本,但互相都不承认对方,也就是说目前NFT只在它自己的链上有价值,都使得NFT的价值无法保证。”
 
现在,和币圈的玩法一样,NFT也更像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更多的人是看到NFT价格暴涨才冲进去的,结果没过几天,价格就暴跌了”,没有人接盘,就烂在了手里。

03

泡沫总会破裂

 
不论是币圈还是NFT,打着元宇宙旗号圈钱的故事离奇又魔幻。回到规则之内的社会里,玩法虽然没有币圈这么出格,但大部分人都心甘情愿加入这场“皇帝的新衣”,同样给元宇宙三个字添上了魔幻色彩。
 
股民在弄潮。
 
最近在炒元宇宙概念的股民飞仔告诉我们,他原本想买暴涨的汤姆猫,但游戏行业近期动荡,他觉得技术公司更靠谱,于是买了做VR的丝路视觉,结果只赚了几块钱,“涨得凶的还是做游戏的”,字里行间懊悔不已。
元宇宙,如何割韭菜?
元宇宙概念股状况,已有退潮迹象 
来源/富途牛牛
 
他最近还在关注元宇宙概念股,“其实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元宇宙孕育出来的大公司,大概率不是我们买股票的公司,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炒作它。因为大家都知道是博傻游戏、击鼓传花游戏,只要这一波能赚,是不是蹭概念都无所谓。”他解释。作为小散户的股民王珂则告诉我们,因为入手了完美世界、三七互娱,最近他小赚了20%。
 
元宇宙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冒头。
 
虽然Roblox3月上市,才带火元宇宙三个字,但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9月15日,2021年已经共有88起有关元宇宙的商标注册申请,其中8月高达23起。这其中,腾讯一口气注册了“天美元宇宙”“王者元宇宙”“逆战元宇宙”“飞车元宇宙”四个。与此同时,2021年出现的公司名字、商标带有“元宇宙”的,已经有了113家。
 
创业者在跟风。关注元宇宙赛道的春泥资本合伙人周文静向我们表示,平均下来每周都能收到一个关于元宇宙的项目,但靠谱的不到一半,“很多就是硬画饼,逮着国外的公司瞎对标”同时让她觉得无奈的是,“行业里面很多名校背景,大厂出来的产品经理,真的靠PPT拿到了一两百万美金的创业资金”。
 
根据投资人林兮兮的经历,她觉得现在蹭元宇宙概念的玩法已经升级了,“很多Case把资本故事都说完了,但是不会提元宇宙这个字眼,要让投资人自己听完,说出这句话:’这就是元宇宙啊!’”
 
投资人也卷入这场狂欢里。“元宇宙综合了线上线下虚拟和现实,可以承载的东西比移动互联网要更多更大,如果真的能做起来的话,是一件超级有想象空间的事情,可以在里面,把在互联网做过的事、商业形态,全再做一遍”,林兮兮表示,但她也承认,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讲,现在远远没有成熟,“只是大家觉得这一定是未来方向,所以所有投资人会尽量多覆盖,害怕漏掉项目。”
 
投资人冯强向我们解释,“一级市场不追求胜率,追求的是赔率,100个项目里,出1个1万倍收益的项目就行了,看不清也可以投”。周文静正马不停蹄看元宇宙项目,“这可是在看下一个腾讯,下一个字节的机会”,言下之意,这有超出其他项目的体量和重要性。
 
不论是投资人、从业者,还是普通股民都告诉我们,他们都清楚现阶段的“元宇宙”是“大饼”,还得等10年甚至20年才可能到来,但“这不妨碍赚钱”,也不妨碍提前布局下注。
 
元宇宙的泡沫越吹越大,周文静已经见怪不怪了,她调侃,“有泡沫的啤酒才好喝”。
 
这样的故事,在互联网产业来临前,也上演过。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掀起了一股以互联网产业引领的投资热潮,从而引发一场盛大的“互联网泡沫”。
 
此前一位投资人对媒体回忆破裂前的情景就提及,当时无论业务是否相关,“光1999年一年,就有60多个和互联网毫无关联的公司将自己的名字改成.com。”他提到,“解决问题”、“打造一个好产品”已经不再是创业者和VC的目标,“做一个公司把泡泡吹起来让人接盘”成为了整个行业的默契。
 
眼下元宇宙吹起来的资本故事,还远没有这么夸张。只是,泡沫总会破裂,狂欢后留下的一地鸡毛该如何收场,没有人关心。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人们都以为自己不是最后倒霉的那个。
 
*题图来源于电影《头号玩家》。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王锵、冯强、赵赵、飞仔、林兮兮、李伟、小张、贺钢铁皆为化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KVqFpwUmmzrbb-os0CM2Q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字节跳动、Facebook为何豪赌元宇宙?

作 者 / 侯水然
来 源 / 华商韬略(ID:hstl8888)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近日,字节跳动以数十亿元人民币收购元宇宙巨头Pico(小鸟看看),为元宇宙概念火上浇油。

元宇宙既有股修仙的味道,又带有科幻色彩,却引爆了科技和资本圈。2021年,元宇宙概念第一股Roblox上市,各大互联网巨头携大额筹码入场,好不热闹。

所谓的元宇宙,其实是几年前喧嚣一时的“虚拟现实”换了个马甲卷土重来,那么,它到底更像是80年代的“气功热”、90年代的互联网,抑或是十年前的区块链呢?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来源:微软商店

1

元宇宙是什么?

听起来玄而又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还记得互联网初期吗?拨号上网的网民发现,这个虚拟世界里,我们不必以真实的身份出现,“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随着Facebook、校内网、微信等的出现,社交网络对真实身份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元宇宙是社交网络的终极进化版本,是依托于更先进技术,更接近现实的网络平行世界。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源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其描述了一个人们用虚拟形象在三维空间中与软件交互的世界。

如果你看过电影《头号玩家》《黑客帝国》,或者动画《罗小黑战记》,或许能更容易理解元宇宙。头上戴个VR头盔,或者脑袋后面插一个脑机接口,就可以换一个身份,无视现实中的一切,在虚拟世界里上天入地。

元宇宙无法完全脱离现实世界,它平行于现实世界,与之互通,但又独立于现实世界,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真实的社交和工作。

当下,元宇宙仍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维基百科》对其的描述是: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基于未来互联网的,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

与手机游戏和网络游戏不同,“沉浸感”是元宇宙的标志之一。进入3D虚拟元宇宙世界,使用手机、鼠标和键盘远远不够,需要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甚至脑机接口作为工具。

此外,与《王者荣耀》这样几十分钟一局的电竞游戏相区别的是,元宇宙有持续性,一旦开局,就要一直持续下去。另外,元宇宙也是开放的,比起简单的发大招和来回跑动,元宇宙将提供更丰富的交互。

区块链研究专家肖风认为,元宇宙是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最高形态。“在元宇宙中,参与者可以体验更为丰富多彩的人生。元宇宙也是人的社会、人的世界,只不过,它是人的虚拟社会、数字世界。”

当技术足够成熟,人人参与到元宇宙后,我们可以在另一个虚拟世界中,拥有与当下截然不同的身份,体验另一种人生。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当然,与现实真假难辨的元宇宙世界可能离我们还很远,但随着AR/VR、云计算、AI、5G技术的不断发展,元宇宙概念的实现,确实有了更大可能。

2

巨头纷纷投资元宇宙

在普通人还不知道元宇宙是什么的时候,互联网巨头已经纷纷进军元宇宙。

脸书(Facebook)是这方面的先驱,其创始人扎克伯格认为,AR/VR将会超越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成为下一代主流计算平台。

早在2014年,扎克伯格就砸下30亿美元收购VR明星企业Oculus。

扎克伯格至少投资了20家VR相关公司,尤其热衷VR游戏公司。今年6月,Facebook收购了吃鸡类游戏《POPULATION:ONE》开发商BigBox VR,这让其麾下的顶级VR游戏工作室数量增加到了5家。

今年8月,Facebook又推出了一款VR会议软件Horizon Workrooms。使用该软件,可以让用户以“数字人”分身进行线上VR会议,在虚拟会议室中走动、举手、操纵键盘,甚至在虚拟白板前写字。

扎克伯格认为,这款会议软件,将是未来元宇宙的前奏。

8月11日,显卡巨头英伟达(NVIDIA)宣布,全球首个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础的模拟和协作平台Omniverse,将向数百万新用户开放。

8月18日,百度世界大会上设置了VR分会场,推出一款基于5G、百度云手机技术和全新升级的“希壤”虚拟空间多人互动平台,让无法亲身到场的人们可以体验这场科技盛会的虚拟空间。

8月29日,VR创业公司Pico(小鸟看看)在全员信中披露,该公司被字节跳动收购。但这笔交易的价格并未公布,有媒体报道称50亿元,也有消息称达到了90亿元。

而早在今年4月,字节跳动就以1亿元投资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其主要产品包括青少年社交和UGC平台《重启世界》。

从硬件到软件,字节跳动的元宇宙矩阵初具规模。

据IDC预测,2020-2024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将达54%。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虚拟现实元宇宙相关产业或将迎来爆发。

3

从《动物森友会》到游戏界抖音

元宇宙尚处于早期的厘清定义和框架搭建阶段,而这个概念的实现,至少需要三个维度的支撑:需求,硬件和软件。

在VR、AR、MR(Mixed Reality,即混合现实技术)和5G技术尚未成熟的当下,元宇宙更多从开放世界游戏、开发者和玩家共生的UGC社区化平台等方向突破。

疫情期间,部分概念与元宇宙略有接近的游戏,已经被用于网络社交。

如《动物森友会》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创造自己的虚拟形象,亲手改造自己的岛屿。疫情期间,有玩家举办婚礼,有玩家举办画展,拜登的竞选团队甚至改造了一座岛,为大选造势。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来源:《动物森友会》游戏内部

此外,疫情期间,部分高校在《我的世界》中举行了毕业典礼。也有DJ音乐节在游戏中举办,在线人数突破了千万。

但这些社交领域的应用只是接近元宇宙概念,真正被誉为“元宇宙第一股”,并直接带火元宇宙概念的,是一款名为Roblox的游戏平台。

今年3月10日,Roblox于纽交所上市,上市时该创作游戏社区平台平均日活用户已达3260万。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来源:微软商店

2020年,Roblox收入为9.24亿美元,同比增长80.39%。

Roblox有“游戏界乐高”之称,里面的人物形象有点类似乐高小人,游戏玩家可以用不同的发型、衣服装扮自己,游戏画面有些像素风。

这个游戏平台的来历说来有趣,其原型是创始人David Baszucki在1989年创建的2D模拟物理实验平台,主要用于教学。到了2004年,创始人为了更大程度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建了Roblox。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来源:天风证券

而当下,该平台已经是全球最大的UGC游戏平台。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来源:天风证券

与众不同的是,作为一个UGC平台,Roblox向玩家提供游戏,同时,还提供创作游戏的开发者编辑器,允许玩家自行制作游戏上传,并与平台分成。

UGC游戏平台之于传统游戏,就像抖音快手之于“爱优腾”。游戏参与者中,大部分是游戏玩家,像短视频平台观众,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创作者。

Roblox商业模式的核心是虚拟货币Robux,与现实货币的兑换机制为玩家在游戏内的消费和开发者创作激励提供支持。买入Robux比例约为R$1=$0.01,换出比例为R$1=$0.0035。

2021年一季度,Roblox开发者收益总额为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7%。近一年来,在Roblox收入超过3万美元的开发者数量接近80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而该公司预计,2021年开发者将与社区分享近5亿美元。

之所以说这个平台是元宇宙概念第一股,是因为实现元宇宙的畅想,一个公司、一个研发团队必然是力不能及的。而当游戏参与者也是游戏研发者,游戏平台由所有参与者共同搭建,游戏才能真正拥有海量内容,趋近于真实世界。

Roblox为未来的元宇宙世界,带来了一种软件上的可能,也引来了国内互联网巨头的关注。

2020年3月12日,Roblox和腾讯共同组建罗布乐思,分别持股51%和49%。目前罗布乐思在国内主要用于教育目的,如高校游戏创意比赛和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4

VR/AR,当下的投资风口

软件尚远,再看看元宇宙概念需求的硬件——VR/AR。一个真正沉浸式的平行世界,必然需要VR/AR设备的支撑。

首先来看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在1995年提出的技术成熟曲线。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来源:Gartner官网

任何新技术,都将经历创新萌发期、过热期、幻灭低谷期、复苏期和生产力成熟期。

元宇宙概念处于最早的萌芽期,尚未经历过热和幻灭的过程,而作为实现元宇宙畅想的硬件VR/AR,明显已经走出了泡沫破灭的低谷期,走到了稳步爬升复苏期。

VR/AR萌芽于1968年美国计算机图形学之父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开发的计算机图形驱动的头盔显示器和头部跟踪系统,膨胀于2012至2016年谷歌眼镜、脸书收购VR头盔企业的阶段。VR/AR低谷则是在2016年到2019年,网络、硬件技术无法突破,整个市场进入寒冬。

2019年至今,随着5G技术的发展,VR/AR行业,已经进入复苏期。

2020,VR/AR产业发展被按下加速键。

疫情影响下,AR测温、VR游戏和虚拟会议的需求爆涨,虚拟会议、云端展览案例增加。而在游戏平台STEAM上,VR游戏用户也实现了翻倍。

陀螺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VR头显达670万台,增长了72%;AR眼镜出货量40万台,增长33%。预计到2022年,VR/AR全球出货量将分别达1800万/140万台。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来源:安信证券

据IDC等机构统计,2020年全球VR/AR市场规模约为900亿元,其中VR市场规模620亿元,AR市场规模280亿元。

中国信通院预测,全球虚拟(增强)现实产业2020至2024年的五年年均增长率约为54%,其中VR增速约45%,AR增速约66%。预计2024年,二者的市场规模将相近,均达到2400亿元。

VR/AR快速升温,既有疫情的影响,也因为近年来技术瓶颈取得突破,特别是5G时代已至,网络传输、通信时延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

赛迪智库将5G与4G的关键性能指标对比后发现,5G条件下,低延迟将减轻玩家眩晕感,相关主机或将摆脱连接线,甚至直接将算力放到云端,大幅降低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来源:安信证券

现在稍微有些沉、需要低头冒着颈椎病风险使用的移动终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被更轻、分辨率更高、更便携的替代品取代。

分析人士认为,VR/AR只是起点,元宇宙才是终极。而比起萌芽期的元宇宙,5G和VR/AR技术的结合,或将开启“后智能手机”时代。

5

以假乱真?

最后,关于元宇宙,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一设想最终可能实现的最主要驱动力——需求。

人类对虚拟世界确实有需求。

古希腊的游吟诗人抱着琴缓缓讲述英雄故事,《诗三百》浅吟低唱着“参差荇菜”和“窈窕淑女”,话本里的神仙鬼怪和才子佳人,莎士比亚的话剧里,巫婆轻轻搅动为麦克白熬制的毒药……

影视剧里的故事,让观众感受着别人的人生。游戏时代来临,我们又可以在手机和电脑里,扮演一个角色,以交互的方式体验成为另一个人(或者一只鹅)。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来源:STEAM平台

如果元宇宙成为可能,人类体验更宽广人生的愿望,迎来了终极方式——以新的身份沉浸式体验另一个世界。

凯翼资本在相关文章中指出,元宇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来自于它可以实现:个人娱乐的更极致体验;个人效率的提升;社会效率的提升。

当元宇宙成为一个拥有巨大用户规模、超长在线时长的平台,就必然不会仅仅用来娱乐。

据凯翼资本,目前,国内三大基础运营商宽带接入用户总数为5.1亿,移动互联网月活数为11.6亿,人均使用APP为26个,月均使用时长160小时,这个数据已达瓶颈。

元宇宙将让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更彻底的打通、连接,将对人们的生产与消费、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颠覆式改变。

大三生集团董事长徐远重刚刚出版了全面介绍元宇宙的两本书——《元宇宙》和《元宇宙通证》,他认为,元宇宙将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荐书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也都对元宇宙的未来影响高度肯定。

经济学家朱嘉明就认为,“元宇宙”为人类社会实现最终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并与“后人类社会”发生全方位的交集,展现了一个可以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宇航时代具有同样意义的新时代。

国内企业也已在产业领域展开了针对元宇宙的应用和创新实践。比如,深耕VR/AR多年的A股公司宝通科技,目前就已在VR/AR领域投资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创新型公司,如硬件开发商翊视皓瞳、内容供应商哈视奇及数字3D空间平台一隅千象公司,并与这些公司进行创新合作。

目前,宝通科技不但已推出多款面向海外市场的VR/AR游戏,还将VR/AR引入工业互联网领域,应用到智慧矿山建设等领域,协助大型工矿企业进一步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近日,宝通科技还对外表示,未来将更为关注工业产业数字化的商业场景和生态,“打造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以游戏化方式工作(数字孪生工厂),也可以以工作的方式模拟经营一个游戏(虚拟现实游戏)。”

关于元宇宙的猜想还有很多,比如元宇宙世界或许将更能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更为极致的人类行为数据的收集。比如元宇宙中的虚拟货币,或许可以做到完全去中心化。

不妨设想,随着技术的发展,元宇宙概念下,我们总有一天可以创造能与现实世界混淆的虚拟世界。

《未来简史》却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可以创造千万个虚假的世界,而这世界上只有一个真实的世界,那我们要如何确定,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是那千万分之一的真实?”

不过,可以庆幸的是,这一天,并不会很快到来。

元宇宙,风口还是扯淡?

[1]《字节跳动收购Pico,关注元宇宙产业化提速——全球产业趋势跟踪周报(0831)》招商策略

[2]《从0到∞,我们眼中的元宇宙》易凯资本

[3]《Roblox深度报告:Metaverse第一股,元宇宙引领者》天风证券

[4]《VR/AR是中场,Metaverse是终局》安信证券

[5]《巨资收购Pico 字节跳动元宇宙在燃烧》贝果财经

推荐阅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eC-SD0I-BSSvQa-tU7f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