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板块的投资秘籍!

预期差就是生产力。

——研报社

 

水泥

 

水泥行业两大特征

●●●大●●

第一,水泥行业供需一直维持紧平衡,需求端涨价弹性大,淡旺季明显。

 

2015年以来,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水泥行业一方面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另一方面每年实行错峰限产,水泥行业的供需一直维持紧平衡。
数据显示,近5年水泥产量一直围绕23亿吨上下波动,年均产能利用率可达85%。
正式由于产能的严格控制,相比钢铁、煤炭、玻璃等行业,水泥的供需格局更好,需求端涨价弹性较大。
一方面,中长期来看,水泥价格中枢自2015年以来稳步抬升;
另一方面,短期来看,在供给稳定的情况下,只要需求有提升,水泥涨价预期就会提升,所以水泥一到旺季就会涨价,淡旺季非常明显。(通常来说,4-5月及9-12月都是水泥的旺季,水泥价格一般会在这个阶段上涨
 

水泥板块的投资秘籍!

 

第二,水泥受制于其“短腿”属性,供需、价格区域性明显。

 

水泥自身不易储存,运输半径在200-500KM,这就限制了水泥的跨区域调配,这就使得水泥供需、价格区域性明显,也就是常说的水泥“短腿”属性。
打个比方,华东水泥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但是又无法从其他地区调配,所以其他地区的水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华东涨价。
 
从供给来看,国内水泥分布主要有东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区域。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华东和中南地区水泥价格周期波动更明显,就是因为华东和中南经常受雨季影响。

 

 

水泥行业的两大炒作规律

●●●大●●

第一,纵向比较:首轮水泥涨价是水泥旺季开启的标志在水泥旺季,尤其是在水泥价格持续上涨的阶段,水泥股往往可以获取显著的超额收益

 

水泥板块的投资秘籍!

 

 

ps:今年6月以来,虽然水泥处于淡季,水泥价格也并未上涨,但是由于基建政策加码,加上灾后重建预期较强,水泥旺季需求确定性强,所以水泥股价已经提前反映,7月以来,水泥板块个股相对大盘也有一定的超额收益。

 

第二,横向比较:水泥个股涨幅也有明显的区域性。

 

正是由于水泥涨价的区域性明显,所以水泥个股走势的区域性也比较明显。举两个最近的例子:
1)今年3月疫情冲击以来,华东、华北、中南、西南等地水泥需求都比较低迷,所以价格比较低靡,而西北地区疫情影响较小,再加上基建政策加码西北建设,所以西北地区水泥出货顺畅,供不应求,当地水泥价格几次提涨,所以祁连山等西北水泥股3月以来涨幅更大。(股帮App「独家研报」在6月16日《【水泥】为何西北水泥股领涨水泥板块?》已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2)6月南方地区一直受洪涝影响,7月下旬随着洪涝的褪去,此前受到抑制的水泥需求有望爆发的预期提升,尤其是这次受到洪涝影响最大的江西地区,所以7月30日水泥板块大涨,领涨的是江西水泥万年青。
此外,华北水泥(冀东水泥)叠加雄安新区概念,西南水泥(四川双马、西藏天路)属于西部开发相关概念股,华新水泥叠加湖北复工复产概念,万年青叠加洪涝灾后重建概念等。

 

 

当前水泥基本面处于什么阶段

●●●大●●

短期来看,东南地区雨季基本接近尾声,涨价苗头出现。

 

随着8月雨季逐渐结束,华东多地水泥价格出现上调,其中浙江甬温台地区和上海地区涨幅达到30元/吨,装船价格恢复上调至340元/吨,涨幅6.25%。

 

当前水泥整体价格仍大幅低于疫情前的400多元/吨,目前水泥整体价格在330元/吨左右,距离疫情前水平还有近25%左右的空间。

 

本次涨价苗头出现,可能意味着水泥行业即将开启新一轮涨价周期。

 

从全年来看,基建增速近年有望达到12%,水泥需求有望高景气。

 

水泥6月产量22865万吨,因受梅雨天气影响,环比降幅8.1%,但同比仍然增长8.4%,淡季不淡凸显今年基建火爆。

 

此外,挖掘机作为基建先行指标,7月销量同比涨40%。行业龙头三一重工企业表示,7月排产同比增速超70%,紧接着上半年超预期后,7、8月依旧保持淡季不淡。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8DN80nUykvqIFsm5FvrMw

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华为要上马做光刻机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

第一个消息,华为在网上公开发布了光刻工艺工程师的职位,很多国内厂家也接到大量配套产品的询价。

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第二个消息,华为全国疯狂挖人,此前国内唯一有能力造光刻机的上海微电子甚至打电话到高层投诉。

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第三个消息,任正非亲自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东南大学、南京大学4所985高校,进行顶级人才的招募。

这几个学校在我国的微电子、光学工程、材料学、计算机、通信等学科上有很强的实力,是光刻机人才培养的不二之选。

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对于华为的光刻机研发,有直言不可信的,有冷嘲热讽的,也有加油鼓劲的,网上众说纷纭。

那么,

华为是否真的会自研光刻机呢?

网上传言的两三年内有成果出来,是否靠谱?

在此背景下,A股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呢?

今天的文章,君临为你深度分析。

1

华为今天的成就,不是靠上天恩赐的,是靠一场一场战役打下来的。

不扯遥远的八九十年代,只说华为终端业务崛起的最近20年,华为就有过核心技术攻坚的三大战役。

第一场战役:基带芯片。

基带芯片是指用来合成即将发射的基带信号,或对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的芯片,是手机的核心零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手机的通话质量和上网速度。

在目前的中高端基带芯片市场,只有高通、联发科、三星、华为海思、紫光展锐、英特尔等寥寥几个玩家。

甚至连大魔头苹果,都因为不掌握基带芯片的研发能力,而被高通、英特尔折磨的痛不欲生。

高通的基带芯片虽然好,但价格也狠,你不仅要付芯片的钱,还得按手机的价格百分比支付一个专利授权费。

这让苹果实在气不过,于是2017年跟高通吵了一架,转向用英特尔的基带芯片。

但英特尔虽然价格便宜,无奈却是坑爹货,导致苹果的通话信号、上网速率经常被用户诟病。

相比起苹果如今的尴尬,华为在这块要轻松的多。

早在2019年初,华为就发布了巴龙5000基带芯片,这是业界第一款支持5G技术的商用终端基带芯片,比高通发布的时间都要早。

但回想起来,华为早年其实也有过跟苹果一样的悲催史。

2007年之前,华为的绝对主营都是to B的设备业务,在to C的消费电子这块,不过是些为运营商代工的贴牌产品。

比如低端功能手机、手机数据卡,上网modem等,其实都是组装货,缺乏核心技术,毛利率只有5%左右。

当时卖的最好的是3G上网卡。

因为那时候手机上网还不太方便,很多人会买个上网卡插到笔记本电脑上去上网。

随着产品出货量的快速上升,华为很快就发现,他被高通盯上了。

高通的基带芯片总是优先供货于中兴,而对华为采取延迟发货、甚至断货的措施,以避免华为在该业务上的一家独大。

对于华为的管理层来说,有困难,那就迎难而上,攻克它!

2008年9月,华为正式成立LTE UE开发部门,启动LTE基带芯片的研发计划。

2009年11月,华为调集了海思半导体、终端业务线等多个部门进行联合攻关,群策群力。

2010年,华为推出了业界首款支持TD-LTE的终端芯片巴龙700,该芯片支持LTE FDD和TD-LTE双模。

2012年,华为再接再厉,发布了业界首款支持LTE Cat.4的多模LTE终端芯片巴龙710,下行速率最高150Mbps,领先高通、联发科一年多,并整合在麒麟910系列处理器中。

从此之后,华为的基带芯片集成在自家的数据卡里,成本比高通的便宜了一半以上,再也不怕被卡脖子里。

回顾时间线,可以看到巴龙基带芯片的成长轨迹:

立项2年后,推出第一款商用产品,算是有所成就,4年后,进入业界第一阵营。

而能够如此顺利,主要就是华为发扬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以大兵团会战的形式全力攻坚。

2

2010年华为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B端通信设备业务的影响力日益强大,并开始受到一些国家的排挤。

4月份,印度出台了禁止华为产品进口的政策,6月份,欧盟对华为部分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这引起了华为的担忧。

年底的时候,华为召开了一场高级别的座谈会。

这是一场对华为来说,类似于遵义会议的里程碑式座谈会。

会议决定,今后华为不再做低端的运营商定制机,发力中高端手机业务,将之做成跟B端设备业务平起平坐的另一根支柱。

中高端手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你才知道有多难。

这个世界上,能称之为中高端手机品牌的,只有两个——三星和苹果。

三星,有着几十年积累的自研芯片和高清屏幕业务做支撑,苹果,同样是有着自研芯片和独家的操作系统做支持。

可见,一款高端自研芯片是成就高端手机所不可缺少的。

而凡是缺乏自研芯片能力的,比如HTC,最终都只是个泡沫~

会后,华为就抽调各部门的人力,成立了联合攻关小组,务必将手机处理器芯片给做起来。

这就是华为的第二场战役:手机处理器芯片。

2012年,华为推出第一款商用的高端手机Ascend系列,搭载了自研的海思四核芯片K3V2。

业界的评价是,这款芯片只能说可以用,但整体功耗高,兼容性差,很多游戏都不兼容,并且容易发热和卡顿。

但华为没有气馁,继续大幅招人,埋头研发。

2013年,海思推出麒麟910芯片,性能有所提升,有了自己的SoC内核,但依然还存在兼容性的问题。

2014年,麒麟925芯片推出,采用8核架构,虽然性能上还略差于对手,但发热和兼容性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2015年,跨越之作麒麟950问世,第一次站上了半导体工艺的最前沿,导入 16nm FinFET 顶尖工艺;

同时,该芯片也搭配了自研的ISP(图像信号处理)技术 , 确定了华为手机在拍照领域的领导地位。

这时候,华为手机芯片的性能,已经可以对标同期的高通芯片和三星自研芯片。

而搭载了该芯片的华为Mate8,在发售后一个月内就刷新了百万级的销量纪录,成功跻身高端手机第一阵营。

从2010年的立项,到2012年的第一款自研商用芯片K3V2,到2015年的麒麟950。

华为的第二场战役同样是2年有所成,4-5年打进第一阵营。

另外,在攻打高端手机市场的这场仗里,华为面临的,不仅仅是芯片的问题,还有屏幕。

此前,华为的屏幕都是由三星提供的,当销量不大,并且没有威胁到三星高端机的销量时,两家公司的合作还是蛮愉快的。

但是当华为的高端机开始节节上升的时候,三星的断供风险就日益严重了。

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华为的策略是,芯片是核心,必须自己主攻;屏幕是次要的,那就扶持外围伙伴来生产。

于是当时的华为,加大了对技术性能接近的东芝、JDI等日本供应商的合作,以分摊三星屏幕独大的风险。

有惊无险的度过了那几年困难的时期。

3

好日子没过两年,2018制裁大棒迎面袭来。

华为的备胎计划紧急启动,轰轰烈烈的去美化进程拉开大幕。

这就是华为的第三场战役:核心部件去美化。

截至到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

我们看看华为几款旗舰机的元器件使用情况。

首先是2018年3月发布的P20,当时华为在法国巴黎为该机举办了高级别的发布会,是华为上半年最热卖的高端机。

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看上面的供应商列表,P20上的美国厂商主要集中在射频前端芯片(skyworks)、存储芯片(美光)、电池充电芯片(德州仪器)、WIFI及蓝牙芯片(赛普拉斯)等环节。

其中,又以射频芯片是这个阶段最卡脖子的地方。

射频芯片包括天线调谐器、开关、滤波器、PA、LNA等,是手机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它们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手机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稳定性、发射功率等重要性能指标。

但遗憾的是,这个行业长期被美国的四大玩家(Qorvo、Skyworks、高通、博通),和日本的Murata村田制作所垄断。

我国虽然也有一些本土射频公司,但主要都是做的低端市场,并且集中在开关等边缘环节。

备胎计划推出后,华为全力攻坚门槛最高的射频PA芯片、WIFI芯片,以及电池充电芯片等,其它环节则尽量转移给本土供应商。

2019年3月,华为P30发布,我们看看成果如何。

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射频前端模块依然是美国货,Qorvo出品。

内存也依然是美国货,美光出品。

但WIFI、蓝牙、GPS芯片已经换成了自研的海思芯片。

整体美国元器件的数量下降到了1.8%,成本占比为15.3%,通过大规模的库存备货来度过这一关。

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时间的车轮继续往前行,华为的备货在逐渐消耗……

2020年4月,新一代旗舰级P40推出,这一次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可以看到,除了一块前端模块芯片(高通),和一块音频芯片(Cirrus Logic)依然采用美国货,其它的都已经全部交由海思来解决。

美光的内存转单给了韩国的SK海力士;

原本是SK海力士供货的闪存,为了分散风险,则转单给了日本的东芝;

原本由三星提供的屏幕,也交给了国产的京东方。

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整体来看,美国元器件成本占比从一年前的15.3%,下降到了7.1%,降幅超过了50%。

另外韩国的成本占比,也从17.9%下降到了6.2%。

而国产占比,则从42.7%,大幅上升到62.3%。

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几年下来,在华为的强力扶持下,大量国产供应商进入到华为的生态体系里,并伴随着华为的销量增长而飞速壮大。

以下是部分华为国产供应链的一览:

海思:自研CPU、高端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核心部件。

卓胜微:射频开关芯片。

汇顶科技:指纹识别芯片。

欧菲光:摄像头、触摸屏、指纹识别模组。

丘钛科技(港股):摄像头、指纹识别模组。

舜宇光学(港股):摄像头模组、光学镜头。

联创电子:光学镜头。

京东方:全面屏、OLED屏幕。

蓝思科技和星星科技:盖板玻璃。

合力泰:触摸屏。

水晶光电:光学元器件。

安洁科技:精密结构件。

德赛电池和欣旺达:电池。

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港股):声学器件。

信维通信和东山精密:射频天线。

春兴精工:射频滤波器。

长盈精密、电连技术、比亚迪、立讯精密:手机壳、连接器和结构件。

4

我们举几个华为供应商的例子。

1)射频芯片-卓胜微

卓胜微2012年开始做射频芯片产品,早期从技术门槛比较低的开关产品做起。

2017年之前,这家公司就依靠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打进了三星供应链,成长为国内射频芯片领域的一匹黑马。

但2018年的时候,受金融危机影响,三星订单下滑,这让卓胜微感受到了寒意。

但恰巧,华为的备胎计划启动,射频芯片成为头号问题。

很自然的,卓胜微得到了华为的重点扶持。

2019年,营收增长了170%,净利润增长了210%,射频开关在全球的市占率从5%提升至12%左右。

另一方面,卓胜微的新一代锗硅工艺高性能LNA芯片、低功耗蓝牙微控制器(MCU)芯片、滤波器也相继研发成功,未来几年预计将继续爆发。

根据2020 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4 亿元-3.59 亿元,同比增长125.09%-134.91%。

2)摄像头镜头-联创电子

摄像体验是高端手机差异化创新的一条重要路线,各个品牌为此都投入了巨资进行升级。

比如华为,最核心的3D结构光算法自己研发,并不断升级三摄、四摄、五摄,以带来更高清的体验。

而在接收端CIS芯片上,由被韦尔股份收购的豪威科技供应,早期用的都是索尼的产品。

光学镜头则是交由舜宇光学、联创电子主供应。

联创电子在零几年的时候就做过手机镜头,但后来转去做更尖端的运动相机镜头,为GoPro供货。

好处是,这让联创电子的镜头技术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高清广角镜头技术非常出色。

遗憾的是,这让联创电子错过了智能手机的爆发红利期。

2015年A股借壳上市后,融了一大笔钱,重新投入到手机镜头的业务开拓上。

相机镜头和手机镜头的差异,主要在于前者对透光性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采用的是玻璃镜头,后者对小巧轻薄和成本控制的要求更高,所以采用塑料镜头。

随着手机镜头不断往高像素和多功能发展,玻璃镜头更高的折射率和透光率开始显出优势。

比如去年下半年推出的华为Mate40系列,有一款机型配备了四枚镜头,其中有一枚是潜望式镜头,位于相机模组的左下角位置。

潜望式手机镜头采用1片玻璃镜片+数片塑料镜片的形式组合,即玻塑混合镜头,这是玻璃镜片应用于手机领域的开始。

这正好是联创电子的强项。

在目前的世界四大手机镜头上市公司中,台湾的大立光并未涉及模造玻璃生产,是从日本进口的。

港股的舜宇光学,目前还没有自产玻璃的计划,瑞声科技预计今年二季度实现量产能力,年底扩产到3000万片/年。

A股的联创电子则早已实现了模造玻璃的量产能力,并为华为供货,极限产能可以达到7200万片/年。

3)屏幕-京东方

屏幕也是高端手机差异化的重要功能点,三星就是靠其独家的OLED屏幕、柔性折叠屏得以纵横江湖。

连苹果都不得不在这块受制于三星。

华为早期也是采用的三星屏幕,后来为了分散风险,转向日韩平衡策略。

京东方作为国产面板的龙头,优势主要在大屏幕的电视面板上,以LCD屏幕为主。因此其业绩,也主要由电视面板的价格周期决定。

手机应用的小面板,京东方的市占率只有5%左右,但其技术一直在进步。

从2018年下半年发布的Mate 20系列开始,华为第一次引入了京东方的OLED面板。

为了保险,也引入了LG作为供应商,其中京东方占比三分之二,LG占比三分之一。

而三星,则在供应商名单上消失了。

2019年,京东方研发出柔性折叠屏,并支持华为第一时间推出了折叠屏手机,引起舆论的沸腾。

可以预计,未来京东方的高端手机面板份额,将会占比越来越大。

4)指纹识别-汇顶科技

汇顶科技是国内最优秀的指纹识别芯片公司,拥有生物识别、人机交互和 IoT 三大产品线。

早期的汇顶科技靠触控芯片打开局面,并在2016年依靠隐藏式的指纹识别芯片大出风头,取代了瑞典公司成为该行业的新龙头。

到今天,汇顶科技的新一代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芯片已经垄断了安卓机市场75%的份额,并拥有60%的高毛利率。

oppo曾经嫌汇顶科技的方案太贵,一度采用了思立微的方案,但无奈体验不佳,最终还是不得不换回了汇顶的芯片。

————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几家华为供应商中,

卓胜微是稀缺的国产替代逻辑,射频芯片营收占比大,所以业绩放量明显,股价走势也最好。

京东方也是稀缺的国产替代逻辑,但手机面板营收占比小,所以业绩放量不明显,股价走势略差。

联创电子是技术创新逻辑,但业绩放量需要等到下半年至明年的5G手机更新潮才能体现,因此当前股价走势略差。

汇顶科技也是技术创新逻辑,不仅是华为,更是整个安卓阵营的指纹识别芯片扛旗者,因此当前阶段业绩受到了疫情比较明显的影响,但长期前景确定性比较强。

5

回顾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华为作为中国通信产业的总龙头,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遇到困难,就迎难而上,干就是了!

通常立项1-2年左右,就会有商用产品出来,4-5年左右就能迈入业界第一阵营。

最擅长的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背水一战。

另外,最尖端的、门槛最高的核心技术自己去攻克,而门槛稍弱的周边零部件则交给本土的小伙伴们来实现。

再看这次的光刻机事件。

华为的芯片设计能力再强,都必须交由第三方的晶圆代工厂来落地生产。

台积电既然在美国的施压下停止对华为的芯片供货,那就交给中芯国际来接班好了。

但中芯国际也有困难,他的高端芯片生产线需要大量的美国设备。

其它设备都还好,门槛稍低,比如高端的蚀刻机,中微公司已经能生产;

PVD设备有北方华创,清洗设备有盛美股份,硅片设备有晶盛机电,测试设备有长川科技等,虽然技术上还有差距,但相信再过两三年的技术积累,也能顶上。

唯有光刻机是最核心的,差距也最大。

上海微电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也只有商用的90nm工艺,28nm工艺2021-2022年交付。

这离ASML已能实现的5nm,甚至3nm工艺有着巨大的差距。

华为等不了那么久!!!

既然是瓶颈,别人做不了,那就自己研发吧。

这就是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让我们拭目以待,并为当下正全世界延揽人才,烧钱百亿,万人大会战,豪言“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的华为鼓个掌吧。

华为的第四场战役:光刻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2haLSvL0vvVE6aWB5_GEA

2020年8月份金股名单!

又到了每个月最喜欢的金股环节,我们看一下各大券商推的个股。
本次共整理了35家券商金股,应该是市场上比较全面的一份名单了。
在这次的金股名单中,有5家及以上券商推荐的标的是伊利股份(8家)、通威股份(6家)、五粮液(6家)、东方财富(5家)、海螺水泥(5家)、隆基股份(5家)。
回顾一下7月金股,当时5家及以上券商推荐的标的是伊利股份和五粮液,一个月下来涨跌幅分别为17.7%和27.1%,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为12.8%,供大家参考。
平安证券:
8月份金股名单!
平安证券还是以基础行业为主,像建材,化工,医药,但是这次推的质量一般,比较好的隆基和海容冷链,其他的还是太贵。
 
东吴证券的8月份金股:
8月份金股名单!
下半年汽车,白色家电的这些企业在业绩上都有比较大的弹性,而且广州酒家,格力,长安汽车在三季度中依然都是有机会的。
8月份金股名单!
比较多的券商推荐了通威股份,推荐逻辑是:海外进口水产多次被检测出病毒,因此接下来海外进口水产量会下降,国内水产养殖会扩大规模,通威作为水产饲料行业龙头,业绩会出现大幅提升。
8月券商金股汇总
 
8月份金股名单!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__62pI8zqBulPVLw4OSoQ

出版行业板块…(附选股逻辑)

最近开始关注出版行业,仔细研究了一下,和大家分享分享。
首先来看行业。
我国出版行业区域分割严重,行业集中度较低,属于分散竞争型市场结构。
因为,我国出版行业实行纵向“归口管理”和横向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导致区域分割较为严重。各省市的出版社是区域保护、各大学出版社是学术权威,等等。所以很难出现并购重组局面,大家都能活的不错。竞争者各有利基,还都很强,出现一家独大竞争格局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出版行业的企业成长性要差一点,但是稳定!
另外,我国对设立出版社、出版物发行、出版物进口均实行许可制度。只有国有以及民营与国有共同组建的出版社有资格直接申领书号,民营出版公司只能与国有出版单位进行合作出版。
从这点来看,出版行业还是有一定的门槛。
我们可以把出版行业的个股分为三类:一类是教育出版业,一类是专业出版业,一类是大众出版业。
一、教育出版业
山东出版(601019)
山东出版的教材比例占比特别大,75%的营收占比。而且这一部分很稳定,教材教辅的书不具备收藏连续看的可能,一年换一茬新版的,而且版权费很少,所以这一部分盈利性特别好。
同时,教材教辅被电子书替换的可能性很低,这个赛道是很不错的。
总市值:141.7亿
最近关注的一个板块...(附选股逻辑)
(山东出版)
二、专业出版业
与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不同,专业出版对出版机构的专业性和编辑人员的知识构成要求均较高,使得该领域进入壁垒相对较高,但行业规模相对小一点。另外,专业出版(科技类图书)领域相对大众出版领域受到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小,竞争更国际化一些。
中国科传(601858
 
中国科传属于中国科学院旗下,中国科学院是全球最大的科研机构。中国科传的业务有教辅、出版和期刊。
其中的学术期刊是个大生意,而且是高壁垒高毛利具有垄断性质的大生意。
为什么这样说?简单解释下,教授科学家的科研成果需要考核,最直接的就是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且数量和质量都要量化。数量的量化很好理解,质量的量化就是要被顶尖的科学期刊杂志所发表,目前顶尖的科学期刊都在国外。但是在中美贸易战下,会有相当一部分国内优秀论文转投国内期刊。
有报道称,中国大陆一年外流学术期刊综合费用200亿,如果有三分之一转回国内,就等于增加市场规模60亿,如果全部转回呢?不过这些都需要时间。
所以,国内学术期刊是一个质地优良壁垒高企的赛道。
总市值:74.62亿
最近关注的一个板块...(附选股逻辑)
三、大众出版业
大众图书出版业几乎是一个供给侧驱动的行业,好的版权(内容)或者名人效应可以带来需求端的增长,但市场需求很难把握,这是行业的特点。
中信出版(300788)
中信出版在社科和教辅(经管为主)两大领域有极高的市占率。很多优秀的投资类书籍都是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的毛利净利都不错,是所有出版社中效率最高、经营最好、内容培育最扎实的最优秀企业,长期来看绝对是个好苗子。
总市值:85.38亿
最近关注的一个板块...(附选股逻辑)
新经典(603096)
也许自己看书的缘故,所以对新经典策划的作品还是挺追捧的。
新经典的优势主要在文学和少儿这两大品类。少儿图书在电子书的冲击下会较小,因为家长偏向让小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而且少儿图书中的绘画内容纸质书能呈现更加完善,在文学方面有一大批追求正版的群体。
其护城河就在于经典作品的版权,经典作品的版权,可以扩展的领域很多,发展空间可以放的很大。
公司总部已与近 1700 位作家,博达、大苹果等版权代理机构及讲谈社、企鹅兰登等国外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市值:83.87亿
最近关注的一个板块...(附选股逻辑)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KhZc47OvGD6t7xzCwyo4cA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会议定调,又可以嗨一波了
作者 | 暗香浮动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27日晚,东方财富(以下简称”东财”)披露2020年上半年业绩,实现营业收入33.38亿元,同比增长67.09%;实现归母净利润18.09亿元,同比增长107.69%。

 

东方财富18亿的归母净利润,仅次于前十大券商,在牛市中东方财富的利润弹性可见一斑。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作为A股唯一一家互联网券商公司,东方财富自2010年上市以来,股价十年涨了18倍,可谓是十足的大牛股。

 

而且,不管是2007年和2015年这样的大牛市行情,还是其他的阶段性牛市行情,东方财富的股价弹性空间和稳定性,强于任何一只券商股。

 

牛市买东财,成了很多股民的共识,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呢?

 

 

01

东财”互联网+券商”模式的崛起

 

 

东财成立于2005年,旗下”东方财富网”属于财经资讯类媒体,主要业务是向互联网用户提供财经资讯和金融信息服务,同时开展互联网广告服务业务。

 

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公司借此实现商业变现,最重要的三个发展历程为:2007年设立天天基金网并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2015年收购西藏同信证券;2018年公募基金牌照获批。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有证券业务、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金融数据服务业务及互联网广告服务业务等。

 

2014-2015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高速增长后,2016年受市场景气度下降的影响,基金销售收入缩水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201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37亿元,同比下滑10.8%,降幅明显改善,且四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增长29.3%确立业绩拐点。受到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收入大幅增长驱动,2018年业绩表现持续好转,2019年继续保持高增长,归母净利润18.31亿元,同比增加91%。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总体而言,东财的业绩稳定性较券商股强,在牛市中的业绩弹性也更大,所以享受了较高的估值溢价。

 

从公司证券业务的拆分来看,占比最高的是证券经纪业务,近五年在50%-60%之间。融资融券业务的收入贡献不断提升,从2015年6.19%增长至2019年29.59%。2019年,公司经纪业务和两融业务的收入贡献在证券板块中已经达到90%,期货经纪业务收入贡献排名第三,占比7.96%。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从2015年至2019年,公司经纪业务和两融业务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经纪业务收入市场份额从0.02%提升至2.11%,两融业务市场份额则由0.12%提升至1.55%。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由于公司基金代销及零售证券业务前期渠道、平台、系统等投入成本较大,但边际成本很小,因此在市占率不高时会体现为成本率高企的特点。2020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成本率、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9.6%、5.7%、18.8%,成本率同比持续下行。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2019年,公司基金代销交易数量达到71,782,688笔,销售额达到6589亿元。其中”活期宝”共计实现申购交易18,069,161笔,销售额为2,831.26亿元。2013年至2019年,天天基金的基金销售交易量年复合增速为79.28%,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速为62.27%。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02

东财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1.70亿,半年增长率12.1%。随着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人们对于投资理财需求也不断增长,市场容量继续扩大,看好公司外来用户增长。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东方财富网作为东财最大的流量入口,截至2020年2月,月度覆盖人数6313万人,仅次于新浪财经,在前十名同类财经平台中市场占比高达17%,相较于竞争对手和讯、金融界、同花顺财经等财经类网站大幅领先,平台用户粘性强,流量优势可持续。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公司2014年起开始布局移动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APP端用户规模暂处于行业第二梯队。截至2020年3月,东方财富MAU为1473万人,次于同花顺(规模约为同花顺的38%,2018年底为33%,差距正逐步缩小),但在券商APP中居首。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用户粘性方面,东方财富APP依托其财经资讯优势+较强社交属性,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基本维持行业第一,据艾瑞咨询数据,东方财富网为2020年3月证券服务行业APP月度独立设备数增长最快(371.9万台),超越同花顺(344.6万台)、大智慧(223.3万台)及涨乐财富通(117.0万台)。

 

2020年5月29日,上交所表示,将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

 

对互联网券商而言,其本身较为依赖长尾客户(散户),对经纪业务的依赖性也较高。T+0时代的到来,由于散户极高的换手率,东财凭借平台的优势,会继续在经纪业务上实现可观的增长。

 

2018年10月10日,东财拿到公募牌照,公司业务将逐步从下游销售渠道向上游产品开发环节延伸,实现基金产销一体,完善金融服务链条,同时获得基金管理费等增量收入源,有望成为又一业绩增长引擎。

 

 

03

结语

 

 

ROE是衡量企业盈利的重要指标,东财ROE及其增长率逐年高升。2017年东方财富ROE小幅下降,2018年穿越熊市实现反超,领先券商行业水平2.11个百分点,增长率由负转正的同时碾压中信、海通、国泰、华泰四个大型券商。2019年牛市情况下,东方财富ROE增速放缓,但保持优于行业水平。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东方财富成本优势显著,与传统券商相比,互联网券商最大优势在于其成本低,效率高,能够为海量用户提供便捷的开户、交易服务,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东方财富券商业务体量目前还无法与大型的传统券商抗衡,但是其收入成本比显著优于四大龙头传统证券公司,成本投入也显著少于券商行业水平,这也是东方财富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为什么东方财富是最好的券商股?

 

盈利能力强,业务发展全面且商业变现能力超过传统券商,这就是东财为什么在牛市中备受追捧的原因。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8h4ZJ5X3VW7nBDtlGS7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