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均衡分班
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促进优质均衡
促进协调特色发展
对招生加强监督管理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实施均衡分班
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今日操作
新冠病毒这只黑天鹅成色还挺足的
天佑中华,看起来国内已经控制住,
然后这个时候,国外的盖子又按不住,
意大利、伊朗、韩国、日本、西班牙……
一个个似乎要沦陷
前天灯塔国的道琼斯居然出现了熔断,快把人吓尿
昨天我大A股走出了独立日行情
今天,还是在3000点以下,小跌一点,
看不清后面要如何走?
下午决定防守一下,9.08卖出爱仕达2200股
下午好像口罩又稍微挣扎了一下,为什么人家可以涨停,自己手里的蹭口罩华茂还跌辣么多?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今日持仓
上证:2968,
资产:237K,
仓位:88%,
华茂股份
—————
在口罩概念下坡时,总算沾到一点光
经过股民们循循善诱后,董秘总算表示有少量无纺布供应出生产口罩,不过又补一刀说对业绩影响很小
好吧,那这二天跟着口罩跌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少跌一点捏?
爱仕达
—————
接近前买位置,还是先防守一下
接下来是震荡,还是怎么着?
期初帐户到2018年8月累计存入203K元,此款项可用8-12年,期待年化10-15%收益
2020年1月21日起,每月存入1000元,作定投,测试一下定投到底有没有效果。
第1年:2019年12月31日,
上证:3050,
资产:214K,(214-209)/209=+2.3%
仓位:93%,
初始:2018年11月12日,
上证:2630,
资产:209K,
仓位:42%,
2020年底目标:2020年12月31日, 250K-270K
扶我起来,我还想试一试
2019年底目标:2019年12月31日, 230K-240K(失败)
实际214K,差16K
炒股真是太难了!
十年计划
供参考(别人推荐的股票池)
——————————————
贵州茅台、中国国旅、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美的集团、酒鬼酒、安琪酵母、中信证券、双汇发展、韵达、宁沪高速、长江电力、保利地产、闻泰科技、许继电气、人福医药、赣锋锂业、舍得酒业、分众传媒、安徽合力、索菲亚、万科A、辰欣药业、格力电器、立讯精密、聚飞光电
—————————–
再次强调本文及本公众号【优书之馆】仅用于个人投资记录和分享,若有网友根据文中提及的证券和基金买卖,请自行承担风险!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市教委今天公布《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本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测评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各区根据《实施意见》制定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实施方案和具体事项,将分别于3月13日和3月20日公布。详↓
落实中央要求 促进教育公平
2019年6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今天公布的《实施意见》是本市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义务招生工作年度文件。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公办小学、公办初中招生政策基本稳定。按照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安排适龄儿童入学。实施均衡分班。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由各区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为确保公平公正,家长在市级平台统一报名,电脑随机录取使用全市统一软件,全程录像,向市、区两级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民办学校要在招生简章中公开“三个承诺”,包括:不提前组织学生报名或变相报名,不举行任何形式的测试、测评、面试、面谈或调查,招生录取不与任何培训机构挂钩。 教育专家表示,学校发展不能单靠“生源依赖”,而是要从“选好学生”转变为“教好学生”,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免试就近入学 促进优质均衡
上海近年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通过学区化集团化建设、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新优质学校建设等举措,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让市民就近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据悉,全市目前建有学区、集团共233个,覆盖75%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深入推进。从全市127所“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建设情况来看,学校办学普遍更有信心,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逐步提升,不少学校出现了对口生源比往年增长的可喜现象。 《实施意见》指出,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和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2018年起,上海幼升小开始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对促进公民办学校发展机会公平、优化教育生态、缓解家长焦虑起到积极作用。根据中央文件精神,2020年起,本市将全面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幼升小同步招生与2019年基本一致。小升初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报名民办初中如未被录取的,将根据公办初中已分配入学的实际情况,由相关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年度区、校招生政策和细则安排入学。
不挑生源因材施教 促进协调特色发展
今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采取“分类计划、分类报名、分类摇号、分类录取”。有意愿就读民办学校的,需要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shrxbm.edu.sh.gov.cn)上填报志愿。家长可填报1所民办学校参加电脑随机录取,并可填报1个民办学校调剂志愿。如民办学校报名人数小于或等于招生计划的,全部录取;如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5月18日-19日按分类计划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同时,本市将平稳实施民办一贯制学校直升录取。民办一贯制学校可设置小升初本校免试直升计划和校外招生计划,如本校直升意愿人数大于免试直升计划数,将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电脑随机录取。 本市多年来坚持促进公民办学校协调发展。在加强公办学校建设的同时,本市将继续积极支持民办学校特色发展,推进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等建设,以更好满足市民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作为“不挑选生源的学校”可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
“校园开放日”网上进行 对招生加强监督管理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为宣传和展示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让市民更深入了解“家门口的好学校”,今年所有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和有意愿的民办学校从3月21日起举行网上“校园开放日”,开放时间不少于7天。各区将在区教育网站或微信公众号集中公布学校网上“校园开放日”时间安排和开放方式。“校园开放日”不与招生录取挂钩,学校不得组织报名或变相报名,不举行任何形式的测试、测评、面试、面谈或调查,不收任何学生的简历等材料。 本市将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民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与管理。本市还将继续加强违规招生举报和查处力度,向社会公布市和各区监督举报电话,“入学报名系统”继续开辟实名“举报投诉”栏目。招生违规情况将记入校长和教师信誉档案,与职称职级评定、评先评优相挂钩。市教委将招生违规情况、对违规现象的监督查处情况纳入对区政府教育工作考核,教育监察部门也将视情况予以处理。 据悉,3月13日,各区将公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3月20日,各区将公布公办小学招生划片范围、公办初中入学方式等具体信息,民办学校将陆续公布招生简章,相关公办学校也将公布包括入学排序细则在内的招生入学通告(方案)。本市今年将继续做好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居住地登记入学工作,3月20日由各区公布相关实施细则。3月底-4月初,各区将组织幼儿园大班家长会和小学毕业班学生家长会,解读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敲黑板 划重点
2020年上海市小学报名入学流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020年上海市初中报名入学流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日程安排
资料:市教委
编辑:顾依依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phdH6DEiVgffXQpPcjAVw
01
截至3月9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先后有四位优秀医生因感染冠状肺炎不幸去世,他们是李文亮、梅仲明、江学庆、朱和平,其中有三位在眼科,李文亮就属该科室。
据财新今天的报道,4000多职工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已经有超过230医务人员感染,感染比例和死亡人数均排列武汉各医院之首。
其中包括三个副院长和多名职能部门主任,多个科室主任目前正在用ECMO维持。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家武汉市最大的三甲医院,有医生告诉媒体,在医院的大群里,几乎没有人说话,只在私下默默悼念、讨论。
而悲剧原本可以避免的。
2019年12月30日,艾芬曾拿到过一份不明肺炎病人的病毒检测报告,艾芬仔细看了很多遍报告,下面的注释写着: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可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也称非典型肺炎。
艾芬当时吓出了一身冷汗,那可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
当大学同学问起时,她将这份报告拍下来传给了这位同是医生的同学,后来她我同学传了这份报告,传的时候,特意在「SARS冠状病毒、绿脓假单胞菌、46种口腔/呼吸道定植菌」这一排字上画了个红圈,目的是提醒他注意、重视。艾芬也把报告发在了科室医生群里面,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当晚,这份报告传遍了武汉的医生圈,转发这份报告的人就包括李文亮等8位被警方训诫的医生。
这给艾芬带来了麻烦,作为传播的源头,1月1日晚将近12点,艾芬接到了医院监察科的信息,要求其第二天到监察科谈话。1月2日,在和监察科纪委谈话过程中,艾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厉的斥责”,称她是作为专业人士在造谣。
当时,谈话的领导说:我们出去开会都抬不起头,某某某主任批评我们医院那个艾芬,作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你是专业人士,怎么能够没有原则没有组织纪律造谣生事?
然后,该领导让艾芬回去跟科室的200多号人一个个地口头传达到位,不能发微信、短信传达,只能当面聊或者打电话,不许说关于这个肺炎的任何事情,连自己的老公都不能说。
1月2日起,武汉市中心医院要求医务人员之间不许公开谈及病情,不得通过文字、图片等可能留存证据的方式谈论病情,病情只能在交接班必要的时候口头提及。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医生们也只能讳莫如深。
02
1月1日,艾芬向医院公共卫生科和医务处报告了该诊所老板收治了多例病人的相关消息,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她担心,“一旦急诊科医生或者护士被感染得病了,就很麻烦”。
艾芬同时向医院提及这个病可以人传人,但没有获得任何回应。
艾芬当时的理解是:很多是家庭传染的,最先的7个人当中就有妈妈给儿子送饭得的病。有诊所的老板得病,也是来打针的病人传给他的,都是重得不得了。我就知道肯定有人传人。如果没有人传人,华南海鲜市场1月1日就关闭了,怎么病人会越来越多呢?
在和医院反映情况无果后,艾芬只得要求自己科室的医护人员先戴起了N95口罩。
急诊科有200多人,从1月1号开始,艾芬就叫大家加强防护,所有的人必须戴口罩、戴帽子。记得有一天交班有个男护士没戴口罩,她马上就当场骂他“以后不戴口罩就不要来上班了”。
正是由于急诊科和呼吸科第一时间在一线接触到了大量病人,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防护意识强,所以倒下的医生少,重的都是外围科室,李文亮、梅仲明、朱和平是眼科的,江学庆是甲乳科的。
江学庆才可怜,他们当时想戴口罩,可领导不让戴。
有医生提出来要把隔离衣穿外头,医院里开会后不让穿,说隔离衣穿外头会造成恐慌。
于是,艾芬让科室的人把隔离服穿白大褂里面,这很心酸也很荒谬。
03
昨天,有读者问我,艾芬到底被医院监察科的哪位领导训了,我百度了一下,该监察科的负责人叫郑婕。这家医院的纪委与监察科是同一个科室,纪委书记是李蜜。
一位外科医生说,中心医院的监察科无非是上级领导展示权威的刽子手,没有临床经验和实际判断能力。
艾芬那天估计就是被这个郑婕训的。
女人训女人,更狠。
据艾芬说,那次约谈对她的打击很大,非常大。回来后她感觉整个人心都垮了,真的是强打着精神,认真做事,后来所有的人再来问她,她就不能回答了。
该院的院长是彭义香,党委书记是蔡莉。
彭义香是一位有医学背景无医学实践的行政官僚。他虽然是临床本科出身,但是在其毕业之后就和临床工作没有关系。工作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长期做教育工作,怎么可能内行到足够领导一个4000人的医院呢?
有人扒过,彭义香发表过的论文根本与医学不沾边。
根据一位急诊外科医生说法,彭院长虽然工作经验不行,但好歹是医疗系统出身,
然而蔡莉是卫生局系统的官员出身,和一线的差距拉得更远,也不清楚一所医院的运作方式。
该院的一名急诊科医生向媒体爆料,蔡莉视察急诊科时候,因为冬季外伤患者少,就要求把冬季较多的呼吸科病人拉过来,没有人敢违抗。在命令执行下去的三年当中,制造了大量呼吸病人和外伤病人的交叉感染,骨折治好,得了肺炎的现象并不罕见。
领导层脱离临床实践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意味着他们从来没有防治疾病的一手经验。
04
如果说领导没有临床实践,能听进专业人士的意见也不错,最可恨的是他们自己不懂还不虚心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严重的官僚主义,训人,封口等
在病毒满天飞的时候,医院的领导们在忙什么,他们在忙着开会呢,在疫情面前,开会的内容不是考虑加强对医务人员防护的问题,而是如何封住医生的口。
这张字条是有人从离世的江学庆医生的笔记本上找到的,上面写着: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没有人传人的证据,讲政治。十条纪律规定,保密纪律,不准到处乱讲乱谈。
字条上面提到的“李书记”估计指的是纪委书记李蜜。
看了真让人气得吐血,病毒已经一路高歌嚣张地攻到家门口了,可这些领导除了封口还是封口。
如果监察科的领导当时不那样训斥艾芬,心平气和地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问一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请别的呼吸科专家一起沟通一下,然后在医院内部多交流一下,引起大家的警惕,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了。
该院死了四名优秀的医生,还有二百多医务人员感染,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家医院摊上了把自己的官帽子看得比医生的生死更重要的领导。
管不了整个武汉,但你至少可以管好自己医院的那一亩三分地吧,让医院的医务人员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降低被感染的机率,这个总可以做到吧。
可是,艾芬早就向医院反映这个病可以人传人,而领导居然还睁着眼说瞎话强调说没有人传人的证据。
领导说不会人传人,医务人员相信了领导的话,于是,从疫情发生到全面爆发,这家三甲医院的大部份医护人员几乎没作什么防护,他们在对疫情并不知晓的情况下全力投入救治,造成惨重的伤亡后果。
从刑法角度,该院的有关领导已经涉嫌犯罪了,罪名是玩忽职守罪,该罪指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玩忽职守按刑法属于渎职类的犯罪。该罪主要特征:(1)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2)主观上出于行为人职务上的过失,如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擅离职守等。(3)客观上表现为因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负的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因此,医院的领导也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符合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构成。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立案,其中有:
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XjU9l3iVclwYvPJWDVdUA
转自《人物》
2019年12月30日,艾芬曾拿到过一份不明肺炎病人的病毒检测报告,她用红色圈出「SARS冠状病毒」字样,当大学同学问起时,她将这份报告拍下来传给了这位同是医生的同学。当晚,这份报告传遍了武汉的医生圈,转发这份报告的人就包括那8位被警方训诫的医生。
这给艾芬带来了麻烦,作为传播的源头,她被医院纪委约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厉的斥责」,称她是作为专业人士在造谣。
此前的一些报道,艾芬被称为「又一个被训诫的女医生浮出水面」,也有人将她称为「吹哨人」,艾芬纠正了这个说法,她说自己不是吹哨人,是那个「发哨子的人」。
这是《人物》3月刊封面《武汉医生》的第二篇报道。
文|龚菁琦
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同意采访的短信是3月1日凌晨5点,大约半小时后,3月1日凌晨5点32分,她的同事、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江学庆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两天后,该院眼科副主任梅仲明过世,他和李文亮是同一科室。
截止2020年3月9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已有4位医护人员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疫情发生以来,这家离华南海鲜市场只几公里的医院成为了武汉市职工感染人数最多的医院之一,据媒体报道医院超过200人被感染,其中包括三个副院长和多名职能部门主任,多个科室主任目前正在用ECMO维持。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家武汉市最大的三甲医院,有医生告诉《人物》,在医院的大群里,几乎没有人说话,只在私下默默悼念、讨论。
悲剧原本有机会避免。2019年12月30日,艾芬曾拿到过一份不明肺炎病人的病毒检测报告,她用红色圈出「SARS冠状病毒」字样,当大学同学问起时,她将这份报告拍下来传给了这位同是医生的同学。当晚,这份报告传遍了武汉的医生圈,转发这份报告的人就包括那8位被警方训诫的医生。
这给艾芬带来了麻烦,作为传播的源头,她被医院纪委约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厉的斥责」,称她是作为专业人士在造谣。
3月2日下午,艾芬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接受了《人物》的专访。她一个人坐在急诊室办公室中,曾经一天接诊超过1500位患者的急诊科此时已恢复了安静,急诊大厅里只躺着一名流浪汉。
此前的一些报道,艾芬被称为「又一个被训诫的女医生浮出水面」,也有人将她称为「吹哨人」,艾芬纠正了这个说法,她说自己不是吹哨人,是那个「发哨子的人」。采访中,艾芬数次提起「后悔」这个词,她后悔当初被约谈后没有继续吹响哨声,特别是对于过世的同事,「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老子』到处说,是不是?」
关于武汉市中心医院和艾芬本人在过去的两个多月中到底经历了什么?以下,是艾芬的讲述——
前所未有的训斥
去年12月16日,我们南京路院区急诊科接诊了一位病人。莫名其妙高烧,一直用药都不好,体温动都不动一下。22号就转到了呼吸科,做了纤维支气管镜取了肺泡灌洗液,送去外面做高通量测序,后来口头报出来是冠状病毒。当时,具体管床的同事在我耳边嚼了几遍:艾主任,那个人报的是冠状病毒。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个病人是在华南海鲜做事的。
紧接着12月27日,南京路院区又来了一个病人,是我们科一位医生的侄儿,40多岁,没有任何基础疾病,肺部一塌糊涂,血氧饱和只有90%,在下面其他医院已经治疗了将近10天左右都没有任何好转,病人收到了呼吸科监护室住院。同样做了纤维支气管镜取了肺泡灌洗液送去检测。
12月30日那天中午,我在同济医院工作的同学发了一张微信对话截图给我,截图上写着:「最近不要去华南啊,那里蛮多人高烧……」他问我是不是真的,当时,我正在电脑上看一个很典型的肺部感染患者的CT,我就把CT录了一段11秒钟的视频传给他,告诉他这是上午来我们急诊的一个病人,也是华南海鲜市场的。
当天下午4点刚过,同事给我看了一份报告,上面写的是:SARS冠状病毒、绿脓假单胞菌、46种口腔/呼吸道定植菌。我仔细看了很多遍报告,下面的注释写着: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可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也称非典型肺炎。
当时,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病人收在呼吸科,按道理应该呼吸科上报这个情况,但是为了保险和重视起见,我还是立刻打电话上报给了医院公共卫生科和院感科。当时我们医院呼吸科主任正好从我门口过,他是参加过非典的人,我把他抓住,说,我们有个病人收到你们科室,发现了这个东西。他当时一看就说,那就麻烦了。我就知道这个事情麻烦了。
给医院打完电话,我也给我同学传了这份报告,特意在「SARS冠状病毒、绿脓假单胞菌、46种口腔/呼吸道定植菌」这一排字上画了个红圈,目的是提醒他注意、重视。我也把报告发在了科室医生群里面,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当天晚上,这个东西就传遍了,各处传的截屏都是我画红圈的那个照片,包括后来知道李文亮传在群里的也是那份。我心里当时就想可能坏事儿了。10点20,医院发来了信息,是转市卫健委的通知,大意就是关于不明原因肺炎,不要随意对外发布,避免引起群众恐慌,如果因为信息泄露引发恐慌,要追责。
我当时心里就很害怕,立刻把这条信息转给了我同学。过了大概一个小时,医院又来了一份通知,再次强调群内的相关消息不能外传。一天后,1月1日晚上11点46分,医院监察科科长给我发了条消息,让我第二天早上过去一下。
那一晚上我都没有睡着,很担忧,翻来覆去地想,但又觉得凡事总有两面性,即便造成不良影响,但提醒武汉的医务人员注意防范也不一定是个坏事。第二天早上8点多一点,还没有等我交完班,催我过去的电话就打来了。
之后的约谈,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非常严厉的斥责。
当时,谈话的领导说,「我们出去开会都抬不起头,某某某主任批评我们医院那个艾芬,作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你是专业人士,怎么能够没有原则没有组织纪律造谣生事?」这是原话。让我回去跟科室的200多号人一个个地口头传达到位,不能发微信、短信传达,只能当面聊或者打电话,不许说关于这个肺炎的任何事情,「连自己的老公都不能说」……
我整个人一下子就懵了,他不是批评你这个人工作不努力,而是好像整个武汉市发展的大好局面被我一个人破坏了。我当时有一种很绝望的感觉,我是一个平时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按规矩来的,都是有道理的,我犯了什么错?我看到了这个报告,我也上报医院了,我和我的同学,同行之间对于某一个病人的情况进行交流,没有透露病人的任何私人信息,就相当于是医学生之间讨论一个病案,当你作为一个临床的医生,已经知道在病人身上发现了一种很重要的病毒,别的医生问起,你怎么可能不说呢?这是你当医生的本能,对不对?我做错什么了?我做了一个医生、一个人正常应该做的事情,换作是任何人我觉得都会这么做。
我当时的情绪也很激动,说,这个事是我做的,跟其余人都没有关系,你们干脆把我抓去坐牢吧。我说我现在这个状态不适合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工作了,想要休息一段时间。领导没有同意,说这个时候正是考验我的时候。
当天晚上回家,我记得蛮清楚,进门后就跟我老公讲,我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你就好好地把孩子带大。因为我的二宝还很小,才1岁多。他当时觉得莫名其妙,我没有跟他说自己被训话的事,1月20号,钟南山说了人传人之后,我才跟他说那天发生了什么。那期间,我只是提醒家人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出门要戴口罩。
外围科室
很多人担心我也是那8个人之一被叫去训诫。实际上我没有被公安局训诫,后来有好朋友问我,你是不是吹哨人?我说我不是吹哨人,我是那个发哨子的人。
但那次约谈对我的打击很大,非常大。回来后我感觉整个人心都垮了,真的是强打着精神,认真做事,后来所有的人再来问我,我就不能回答了。
我能做的就是先让急诊科重视防护。我们急诊科200多人,从1月1号开始,我就叫大家加强防护,所有的人必须戴口罩、戴帽子、用手快消。记得有一天交班有个男护士没戴口罩,我马上就当场骂他「以后不戴口罩就不要来上班了」。
1月9号,我下班时看见预检台一个病人对着大家咳,从那天后,我就要求他们必须给来看病的病人发口罩,一人发一个,这个时候不要节约钱,当时外面在说没有人传人,我又要在这里强调戴口罩加强防护,都是很矛盾的。
那段时间确实很压抑,非常痛苦。有医生提出来要把隔离衣穿外头,医院里开会说不让,说隔离衣穿外头会造成恐慌。我就让科室的人把隔离服穿白大褂里面,这是不符合规范的,很荒谬的。
我们眼睁睁地看着病人越来越多,传播区域的半径越来越大,先是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可能跟它有关系,然后就传传传,半径越来越大。很多是家庭传染的,最先的7个人当中就有妈妈给儿子送饭得的病。有诊所的老板得病,也是来打针的病人传给他的,都是重得不得了。我就知道肯定有人传人。如果没有人传人,华南海鲜市场1月1日就关闭了,怎么病人会越来越多呢?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他们当时不那样训斥我,心平气和地问一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请别的呼吸科专家一起沟通一下,也许局面会好一些,我至少可以在医院内部多交流一下。如果是1月1号大家都这样引起警惕,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了。
1月3号下午,在南京路院区,泌尿外科的医生们聚集在一起回顾老主任的工作历程,参会的胡卫峰医生今年43岁,现在正在抢救;1月8号下午,南京路院区22楼,江学庆主任还组织了武汉市甲乳患者康复联欢会;1月11号早上,科室跟我汇报急诊科抢救室护士胡紫薇感染,她应该是中心医院第一个被感染的护士,我第一时间给医务科科长打电话汇报,然后医院紧急开了会,会上指示把「两下肺感染,病毒性肺炎?」的报告改成「两肺散在感染」;1月16号最后一次周会上,一位副院长还在说:「大家都要有一点医学常识,某些高年资的医生不要自己把自己搞得吓死人的。」另一位领导上台继续说:「没有人传人,可防可治可控。」一天后,1月17号,江学庆住院,10天后插管、上ECMO。
中心医院的代价这么大,就是跟我们的医务人员没有信息透明化有关。你看倒下的人,急诊科和呼吸科的倒是没有那么重的,因为我们有防护意识,并且一生病就赶紧休息治疗。重的都是外围科室,李文亮是眼科的,江学庆是甲乳科的。
江学庆真的非常好的一个人,医术很高,全院的两个中国医师奖之一。而且我们还是邻居,我们一个单元,我住四十几楼,他住三十几楼,关系都很好,但是平时因为工作太忙,就只能开会、搞医院活动时候见见面。他是个工作狂,要么就在手术室,要么就在看门诊。谁也不会特意跑去跟他说,江主任,你要注意,戴口罩。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打听这些事,他肯定就大意了:「有什么关系?就是个肺炎。」这个是他们科室的人告诉我的。
如果这些医生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提醒,或许就不会有这一天。所以,作为当事人的我非常后悔,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我,「老子」到处说,是不是?
虽然和李文亮同在一个医院,一直到去世之前我都不认得他,因为医院4000多号人太多了,平时也忙。他去世前的那天晚上,ICU的主任跟我打电话借急诊科的心脏按压器,说李文亮要抢救,我一听这个消息大吃一惊,李文亮这个事整个过程我不了解,但是他的病情跟他受训斥之后心情不好有没有关系?这我要打个问号,因为受训的感觉我感同身受。
后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证明李文亮是对的时候,他的心情我非常能理解,可能跟我的心情一样,不是激动、高兴,而是后悔,后悔当初就应该继续大声疾呼,应该在所有的人问我们的时候,继续说。很多很多次我都在想,如果时间能够倒回来该多好。
活着就是好的
在1月23日封城前一天的晚上,有相关部门的朋友打电话问我武汉市急诊病人的真实情况。我说你代表私人,还是代表公家。他说我代表私人。我说代表个人就告诉你真话,1月21号,我们急诊科接诊1523个病人,是往常最多时的3倍,其中发烧的有655个人。
那段时间急诊科的状况,经历过的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甚至会颠覆你的所有人生观。
如果说这是打仗,急诊科就在最前线。但当时的情况是,后面的病区已经饱和了,基本上一个病人都不收,ICU也坚决不收,说里面有干净的病人,一进去就污染了。病人不断地往急诊科涌,后面的路又不通,就全部堆在急诊科。病人来看病,一排队随便就是几个小时,我们也完全没法下班,发热门诊和急诊也都不分了,大厅里堆满了病人,抢救室输液室里到处都是病人。
还有的病人家属来了,说要一张床,我的爸爸在汽车里面不行了,因为那时候地下车库已封,他车子也堵着开不进来。我没办法,带着人和设备跑去汽车里去,一看,人已经死了,你说是什么感受,很难受很难受。这个人就死在汽车里,连下车的机会都没有。
还有一位老人,老伴刚在金银潭医院去世了,她的儿子、女儿都被感染了,在打针,照顾她的是女婿,一来我看她病得非常重,联系呼吸科给收进去住院,她女婿一看就是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过来跟我说谢谢医生等等的,我心里一紧,说快去,根本耽误不了了。结果送去就去世了。一句谢谢虽然几秒钟,但也耽误了几秒。这句谢谢压得我很沉重。
还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家人送到监护室的时候,就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你永远见不着了。
我记得大年三十的早上我来交班,我说我们来照个相,纪念一下这个大年三十,还发了个朋友圈。那天,大家都没有说什么祝福,这种时候,活着就是好的。
以前,你如果有一点失误,比如没有及时打针,病人都可能还去闹,现在没人了,没有人跟你吵,没有人跟你闹了,所有人都被这种突然来的打击击垮了,搞蒙了。
病人死了,很少看到家属有很伤心地哭的,因为太多了,太多了。有些家属也不会说医生求求你救救我的家人,而是跟医生说,唉,那就快点解脱吧,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因为这时候每个人怕的都是自己被感染。
一天发热门诊门口的排队,要排5个小时。正排着一个女的倒下了,看她穿着皮衣,背着包包,穿着高跟鞋,应该是很讲究的一个中年女性,可是没有人敢上前去扶她,就在地上躺了很久。只得我去喊护士、医生来去扶她。
1月30号我早上来上班,一个白发老人的儿子32岁死了,他就盯着看医生给他开死亡证明。根本没有眼泪,怎么哭?没办法哭。看他的打扮,可能就是一个外来的打工的,没有任何渠道去反映。没有确诊,他的儿子,就变成了一张死亡证明。
这也是我想要去呼吁一下的。在急诊科死亡的病人都是没有诊断、没办法确诊的病例,等这个疫情过去之后,我希望能给他们一个交代,给他们的家庭一些安抚,我们的病人很可怜的,很可怜。
「幸运」
做了这么多年医生,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打倒我,这也和我的经历、个性有关。
9岁那年我爸爸就胃癌去世了,那个时候我就想着长大了当个医生去救别人的命。后来高考的时候,我的志愿填的全部都是医学专业,最后考取了同济医学院。1997年我大学毕业,就到了中心医院,之前在心血管内科工作,2010年到急诊科当主任的。
我觉得急诊科就像我的一个孩子一样,我把它搞成这么大,搞得大家团结起来,做成这个局面不容易,所以很珍惜,非常珍惜这个集体。
前几天,我的一个护士发朋友圈说,好怀念以前忙碌的大急诊,那种忙跟这种忙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这次疫情之前,心梗、脑梗、消化道出血、外伤等等这些才是我们急诊的范畴。那种忙是有成就感的忙,目的明确,针对各种类型的病人都有很通畅的流程,很成熟,下一步干什么,怎么做,出了问题找哪一个。而这一次是这么多危重病人没办法去处理,没办法收住院,而且我们医务人员还在这种风险之中,这种忙真的很无奈,很痛心。
有一天早上8点,我们科一个年轻医生跟我发微信,也是蛮有性格的,说我今天不来上班了,不舒服。因为我们这里都有规矩的,你不舒服要提前跟我说好安排,你到8点钟跟我说,我到哪里去找人。他在微信中对我发脾气,说大量的高度疑似病例被你领导的急诊科放回社会,我们这是作孽!我理解他是因为作为医生的良知,但我也急了,我说你可以去告我,如果你是急诊科主任,你该怎么办?
后来,这个医生休息了几天后,还是照样来工作。他不是说怕死怕累,而是遇到这种情况,一下子面对这么多病人感到很崩溃。
作为医生来说,特别是后面很多来支援的医生,根本心理上受不了,碰到这种情况懵了,有的医生、护士就哭。一个是哭别人,再一个也是哭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轮到自己感染。
大概在1月中下旬,医院的领导也陆陆续续地都病倒了,包括我们的门办主任,三位副院长。医务科科长的女儿也病了,他也在家里休息。所以基本上那一段时间是没有人管你,你就在那儿战斗吧,就是那种感觉。
我身边的人也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倒掉。1月18日,早上8点半,我们倒的第一个医生,他说主任我中招了,不烧,只做了CT,肺部一大坨磨玻璃。不一会儿,隔离病房负责的一个责任护士,告诉我说他也倒了。晚上,我们的护士长也倒了。我当时非常真实的第一感觉是——幸运,因为倒得早,可以早点下战场。
这三个人我都密切接触过,我就是抱着必倒的信念每天在工作,结果一直没倒。全院的人都觉得我是个奇迹。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可能是因为我本身有哮喘,在用一些吸入性的激素,可能会抑制这些病毒在肺内沉积。
我总觉得我们做急诊的人都算是有情怀的人——在中国的医院,急诊科的地位在所有科室当中应该是比较低的,因为大家觉得急诊,无非就是个通道,把病人收进去就行了。这次抗疫中,这种忽视也一直都存在。
早期的时候,物资不够,有时候分给急诊科的防护服质量非常差,看到我们的护士竟然穿着这种衣服上班,我很生气,在周会群里面发脾气。后来还是好多主任把他们自己科室藏的衣服都给我了。
还有吃饭问题。病人多的时候管理混乱,他们根本想不到急诊科还差东西吃,很多科室下班了都有吃的喝的,摆一大排,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热门诊的微信群里,有医生抱怨,「我们急诊科只有纸尿裤……」我们在最前线战斗,结果是这样,有时候心里真的很气。
我们这个集体真的是很好,大家都是只有生病了才下火线。这次,我们急诊科有40多个人感染了。我把所有生病的人建了一个群,本来叫「急诊生病群」,护士长说不吉利,改成「急诊加油群」。就是生病的人也没有很悲伤、很绝望、很抱怨的心态,都是蛮积极的,就是大家互相帮助,共度难关那种心态。
这些孩子们、年轻人都非常好,就是跟着我受委屈了。我也希望这次疫情过后,国家能加大对急诊科的投入,在很多国家的医疗体系中,急诊专业都是非常受重视的。
不能达到的幸福
2月17号,我收到了一条微信,是那个同济医院的同学发给我的,他跟我说「对不起」,我说:幸好你传出去了,及时提醒了一部分人。他如果不传出去的话,可能就没有李文亮他们这8个人,知道的人可能就会更少。
这次,我们有三个女医生全家感染。两个女医生的公公、婆婆加老公感染,一个女医生的爸爸、妈妈、姐姐、老公,加她自己5个人感染。大家都觉得这么早就发现这个病毒,结果却是这样,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代价太惨重了。
这种代价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去世的人,患病的人也在承受。
我们「急诊加油群」里,大家经常会交流身体状况,有人问心率总在120次/分,要不要紧?那肯定要紧,一动就心慌,这对他们终身都会有影响的,以后年纪大了会不会心衰?这都不好说。以后别人可以去爬山,出去旅游,他们可能就不行,那都是有可能的。
还有武汉。你说我们武汉是个多热闹的地方,现在一路上都是安安静静的,很多东西买不到,还搞得全国都来支援。前几天广西的一个医疗队的护士在工作的时候突然昏迷了,抢救,后来人心跳有了,但还是在昏迷。她如果不来的话,在家里可以过得好好的,也不会出这种意外。所以,我觉得我们欠大家的人情,真的是。
经历过这次的疫情,对医院里很多人的打击都非常大。我下面好几个医务人员都有了辞职的想法,包括一些骨干。大家之前对于这个职业的那些观念、常识都难免有点动摇——就是你这么努力工作到底对不对?就像江学庆一样,他工作太认真,太对病人好,每一年的过年过节都在做手术。今天有人发一个江学庆女儿写的微信,说她爸爸的时间全部给了病人。
我自己也有过无数次的念头,是不是也回到家做个家庭主妇?疫情之后,我基本上没回家,和我老公住在外面,我妹妹在家帮我照顾孩子。我的二宝都不认得我了,他看视频对我没感觉,我很失落,我生这个二胎不容易,出生的时候他有10斤,妊娠糖尿病我也得了,原本我还一直喂奶的,这一次也断了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有点难过,我老公就跟我说,他说人的一生能够遇到一件这样的事情,并且你不光是参与者,你还要带一个团队去打这场仗,那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等将来一切都恢复正常以后大家再去回忆,也是一个很宝贵的经历。
2月21号早上领导和我谈话,其实我想问几个问题,比如有没有觉得那天批评我批评错了?我希望能够给我一个道歉。但是我不敢问。没有人在任何场合跟我说表示抱歉这句话。但我依然觉得,这次的事情更加说明了每个人还是要坚持自己独立的思想,因为要有人站出来说真话,必须要有人,这个世界必须要有不同的声音,是吧?
作为武汉人,我们哪一个不热爱自己的城市?我们现在回想起来以前过得那种最普通的生活,是多么奢侈的幸福。我现在觉得把宝宝抱着,陪他出去玩一下滑梯或者跟老公出去看个电影,在以前再平常都不过,到现在来说都是一种幸福,都是不能达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