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告急!账上几个亿的行业龙头也快扛不住了

餐饮业告急!账上几个亿的行业龙头也快扛不住了

餐饮业告急!账上几个亿的行业龙头也快扛不住了

中国的餐饮业可能快要扛不住了,四位餐饮大佬急切呼吁政策扶持。

 


文丨田牧 晨曦 柴佳音 费雪

来源丨投中网

餐饮业是受此次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在节后返工之际,疫情仍在扩大未见好转,餐饮大佬们坐不住了,开始担心公司的生死存亡。

恒大研究院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疫情报告中估算,受此次疫情影响,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

全国60多个城市400多家西贝莜面村堂食业务基本都已暂停,只保留100多家外卖业务。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预计春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8亿元。

老乡鸡在武汉拥有100多家门店,如今已全部停业。另外安徽、南京两地停业门店数也超过100家,且每天都有新的店铺被关停。据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保守估计,过去六天的损失将超2000多万。

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摆在他们和全国所有餐饮企业面前,如果疫情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产,大多数企业可能都撑不过两个月。如西贝这样的龙头企业,目前账上的现金加上贷款最多也只能再发3个月工资。

悲观地说,中国的餐饮业可能快要扛不住了。也因此,他们急切地呼吁政府能够及时出台政策,来缓解餐饮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公司面临的现金流紧缺局面。

“把我们这些企业压垮了之后,社会动荡就来了,大量失业,人们就没有收入,购买力就严重不足,这不就是经济危机吗?”贾国龙说,“我们(企业)负责任了,就需要国家在关键时期托底。如果国家不托底,那最终负责任的企业、好人就吃亏了。

投中网于1月31日集中专访了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九毛九集团董事长管毅宏、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乐凯撒披萨CEO陈宁等餐饮界代表企业,关注受疫情严重侵袭的另一条战线上的餐饮人,了解他们在疫情下的真实生存情况如何。

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

账上现金流抗不过3个月 关键时刻呼吁国家要托底

西贝在全国60多个城市有400家门店,2万多员工。现在堂食的店基本都停了,只有一部分店,比如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店我们保留了一部分在做外卖。但是外卖的量非常小,只能达到正常营收的5-10%。

关了之后现在1万多员工在宿舍,我们得管吃管住管安全,还得管心情愉快。不要乱跑,不要被别人传染了,也别让自己成为传播源。另外我们还有1万多员工在家。

非典的时候我们公司有五六百员工,就放假了,员工高高兴兴地走了。我们租了两辆大巴,把100多家乡的员工送回去。因为是从北京疫区去的,被政府强制隔离半个月,隔离期间政府管吃管住。隔离完之后,我们这些员工没事就都回家了。5月份陆续通知要恢复营业,他们自己买了火车票回来上班。

在停业期间这些员工是没有工资的,员工也接受,觉得正常,03年嘛。政府也觉得合理,就这样。

当时中国经济的情况也和现在不一样。非典持续了那么久,还有9%的增长,现在整体经济形势在往下走,我们规模也大了,人工成本的占比由15%涨到了30%。

按照往年春节的业绩,今年如果没有疫情,春节前后一个月的营收我觉得应该有七八个亿。现在七八个亿的生意突然变成0,进项没了,你还得付出。

我们现在的成本结构里,原材料占30%,但这个有货在就等于钱,不是损失。人工综合成本占30%,这才是大头。剩下的房租占10%,不营业就不用交。还有税收成本大概占6-8%。

算来算去最大的一个变量就是人头费。但是国家政策规定,这些人假期都是要有薪水的。原来员工放假就放假了,现在不行,放假了也得发工资。我们也认,必须把责任担起来。

但这样短期没问题,长期是扛不住的。我们一个月工资发1.56个亿,两个月就三个多亿,三个月就四五个亿了。哪个企业储备那么多现金流?

我们的现金流按照发工资的极限,我们现在贷款还不多,即使贷上款发工资,我觉得撑不过三个月。

年前我们货款付完了,奖金发完了,好多干部都是十四薪年底发。我们不存多少现金的,因为我们知道每年过年期间就是营业高峰期,现金流马上就回来了。我们有那么多存货,一卖出去不就变现了吗?然后再发工资进入循环。

现在是戛然而止,突然生意停住,所有的东西都停了,但是人员的费用支出不能停,这不就傻眼了吗?

没遇到危机的时候,我们还挺牛的,还说我们不缺钱,现金流足够。危机来了,突然发现现金流根本扛不住,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就耗没了。

原来我们说现金流行业牛,融资不要,基金不要。银行贷款什么的我们都用不完,给我们授信,我们就用上一半。现在发现不行了,一算账,真的,我们连三个月都扛不过去。

在这个行业里边我们日子还算不错的,那日子不好的呢?我们就贷上款,勒紧腰带发三个月工资,其他品牌其他企业呢?只能算了,我也不发工资了,我解散行不行?就(只能)辞退员工。你要知道餐饮业三四千万的就业,把这些人都推到社会,那是什么光景?

我们承担责任了,政府应该最终兜这个底。尤其不能再出那些“政策”——疫情防御期间还要发两倍工资。把我们这些企业压垮了之后,大量失业,人们就没有收入,购买力就严重不足。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承担一些,企业承担一些,国家承担一些,各个组织承担一些,个人也要承担一些。

 

这又回到好人做生意的问题上来了。什么是好人?负责任就是好人。对员工负责任,我不遣散员工,还工资照发;对顾客负责任,做安全放心的食品;对国家负责任,把企业办好,把员工养好。

但是我们负责任了,就需要国家在关键时期托底。如果国家不托底,那最终负责任的企业、好人就吃亏了。

 

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

疫情影响远比想象严重 不光得发工资还得担心员工心理问题

我们全国有16000多名员工,800多家直营店。其中武汉有100多家,现在已经全部暂停营业了。安徽我们有600多家门店,大概有80多家不让营业,南京也停了二三十家。

其他地方的门店还正常营业,但营业额很低,大概只有正常时的25-33%,因为没有顾客。陆陆续续的每天还有政府要求关闭(门店)的。因为疫情,从初一到现在(初七)的话,6天左右,保守预测损失可能有2000多万。

为应对春节我们提前订的货有一个多亿,现在退货是不行的,有一些过期了就没办法退,像中央厨房的蔬菜可能就不行了。另外不能营业的店面现在的存货不能卖,肯定要报废了。

也有个别供应商在送货途中因为封闭来不了,也回不去,有些食材也会报废,这对餐饮行业以及供应链都是有一定冲击的。像我们总共有700多个供应商,这次压力肯定会迅速传递到供应商身上,是一个连锁反应。

这一次的疫情,我们企业是这样,我相信所有的餐饮企业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况。

 

我们一个月的工资支出差不多8000多万,现在很多店已经停业了,工资还得照常发,资金有一定的压力。公司以前运行质量比较好,支撑两个月应该没问题,但两个月以后就麻烦了。

像一些小的企业本身不是很健康,问题就更大一些。对于大多数餐饮企业,裁员可能是他们会采取的办法,我们暂时还没有打算。

我们在实际应对疫情的过程中,还面临很多不好解决的困难,这些困难远比我们想象中的难度更大一些,员工不仅仅是发一些薪资就可以了。

他们面对疫情的时间长了也会厌倦,不耐烦。武汉为什么那些人晚上在楼里面喊叫、唱歌?员工在宿舍里面也是待不住了,会有些害怕。我们在武汉的员工大概有2000人,其中200多人是安徽的。回安徽的有一半人,但他们都还没有进家,在安徽当地的酒店里面住着,费用我们公司来出,平均一个人住一晚在180-200元左右。

我今天(1月31日)晚上12点才能到合肥,明天的行程已经定好了,到医院旁边还在营业的店面看望员工。从反应的情况来看,员工现在见到我们公司的人来,真是见到亲人一样,抱着你眼泪哗哗就下来了。

他们都是小孩子,才20多岁,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个情况,会比较恐惧。所以我们专门组织了一些人员对他们进行一些辅导,以及心理上的一些安慰。

另外大概有300多人,因为家长担心疫情会给他们带来影响就不让他们来工作。他们都是我们训练熟练的员工,有少部分还是管理人员,如果流失了很可惜,我们对员工的训练花的代价还是蛮大的。所以,灾后的员工恢复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面对疫情,我们会对员工负责,也会对国家负责,也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银行贷款降息会有一定帮助,但不会太明显。我觉得减免税收和房租这块儿对我们帮助会比较大。

我们的投资方要我们树立信心,没钱他们会全力以赴,让我们不要担心。但这也不是一个最好的策略,投资方也是企业,对吧?

我觉得现在首要的是迅速结束疫情,恢复正常的流通生产。

九毛九集团董事长管毅宏

损失在计中,希望政府在税费上有减免

在疫情发展的初期,公司从1月21日起向集团全体员工发出预警,提醒大家关注事态,并在次日组织公司高级管理层,成立“防疫应急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随着疫情的发展,公司决定自1月24日起武汉市所有品牌所有门店暂停营业, 1月26日起所有品牌所有门店全线暂停营业。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在1月26日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公司也决定所有门店暂停营业期间所有待岗员工将按照正常出勤工资足额计发。

 

集团受这次疫情影响的损失仍在统计中。我们希望政府能在税费上有减免政策,或者能有相关补贴补助。

 

但此次“天灾”只对餐饮行业及我们企业带来短期的波动及影响,并不妨碍集团的中长期发展。我们依然对中国的经济、餐饮行业的发展以及我们企业自身,有非常强烈的信心。

乐凯撒披萨CEO陈宁

对不裁员的企业,国家应发放稳岗补贴

 

乐凯撒比萨在全国共有132家直营门店,分布在华南大湾区和上海,员工人数超过两千人。受肺炎疫情影响,目前已有近30%的门店暂停营业,销售额下滑一半以上,现有销售额中80%为外卖订单。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营业的门店保障供给不涨价,这给公司带来很大现金流压力。按非典时行业数据,在疫情结束前,上述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两至三个月,对企业是灭顶之灾,希望能尽快好转。

 

此次疫情暴露出餐饮行业的很多问题。餐饮企业30%~50%的成本为人工和租金,这两项是硬性投入。我们预估,大多数发展期的餐饮企业的现金流情况最多只能支撑一个半月,如果扶持政策出台的时间太晚或者发力点偏颇,可能使行业“团灭”。

 

我们认为,扶持政策的发力点一定是帮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和创造利润。我们希望得到的政策扶持如下:

 

1)2020年所得税、增值税减免,2019年所得税延缓半年征收;

2)对地产业主提供规模化补贴,并通过3~6个月免租精准惠及到终端餐饮企业;

3)鼓励并推动美团、饿了么特殊时期降低外送扣点,扶持生态;

4)提供超过一年期的无息贷款,帮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因为情况缓解所需的时间将超过一年;

5)鼓励企业灵活用工,缓交社保,适度降低社保税率;

6)对不裁员的企业发放稳岗补贴。

 

餐饮业告急!账上几个亿的行业龙头也快扛不住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q7waUiXt2OLT4nZ-wmbAw

四种财富增长曲线,你的人生是哪一种?

四种财富增长曲线,你的人生是哪一种?

文章转载自职场学习类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1

为什么基金羸了,基民却输了?

年末年初,照例是要讲一些跟钱有关的话题。

去年是公募基金大丰收的一年,历史上首次出现大部分主动型公募基金都跑赢指数的现象,但有一个宿命却逃不了,有调查发现,去年大部分基民收益没有跑赢指数,自然远远落后于所投的基金。

我们知道,基金大部分份额都是被普通“基民”买了,为什么基金羸了,基民却输了呢?

事实上,这不是一年的现象,而是年年如此。

普通人投资理财,既可以自己亲手动手,研究投资自己熟悉的方向,把知识变现;也可以通过买基金等,通过专业的机构,坐享专业财富服务,但有一件事,谁也帮不了你,就是财富观。

大部分人的财富观都是扭曲的,最典型的现象,是股市火爆,垃圾股卖黄金价的时候,也是基金卖得最好的时候;股市冷清,优质资产卖白菜价的时候,也是基金无人问津的时候。

想要长期获得财富,就要有正确的财富观,今天的文章就要从一句特别重要的财富古训讲起——财不入急门。

2

为什么赚钱不能急?

“财不入急门”的字面意思是,赚钱不能急,越急越赚不到钱。

对于这类古训,很多人的态度都是:有道理,没屁用。因为确实跟现实差别有点大,毕竟我们身边赚快钱的例子太多了。而且,快钱慢钱不都是钱吗?很多人觉得,趁有机会,赚一波快钱把生活安顿好了,剩下的钱,再慢慢赚,不也挺好?

要说赚快钱的方法,股市上最多,而且早期绝大部分人都是来赚快钱的,我做了二十多年股票,看到过无数赚快钱的人,有打听亲友的内幕赚钱的,有苦心研究跟庄技术赚钱的,有重仓押注重组赚钱的,也有佛系炒茅台赚钱的。

结果没有例外,都“还”了回去。听内幕赚钱和擅长押注重组的人,最后都死在借钱赌重组失败上,擅长跟庄技术的,在庄股消失后,赚的钱又慢慢亏掉,重仓茅台赚钱的,下一个重仓的品种是造假的康得新。

让你失败的,往往是曾经让你成功的方法;毁掉你的自信的,是你确信的东西忽然消失了。

这么说话,很宿命论,但它在投资上,其实是赚钱的本质——主观上,你是靠能力赚钱,靠知识赚钱,靠胆识赚钱,但在客观上,时间才是资金增值的本质。

四种财富增长曲线,你的人生是哪一种?

我们撇开马云这类依靠时代机遇和资本力量的极少数人不谈,一个赚钱能力的差异,也就是长期年化收益20%(巴菲特的级别)跟5%(普通人理财)的区别。让我们忽然一下赚了利润100%一笔大钱之后,我们应该问自己一句:然后呢?

长期年化收益是长期的平均值,如果你用某一种方法某一年赚了100%,可以想像,继续使用这个方法,你将在未来获得极低甚至负收益,直到最后平均收益回归正常。

很多人并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但问题在于无法忍受寂寞,因为财富的增长并不是前面那条向上的斜线,而是抛物线的组合,前半生慢,中间有一段突破瓶劲后很快,最后又遇上瓶颈慢下来。

四种财富增长曲线,你的人生是哪一种?

道理也不难理解,财富的增长不但取决于时间,还跟知识和财富的存量有关,还跟你是否有好方法有关,这些都是要用时间去积累的。

当然,借助多种财富增长渠道或专业的理财力量,我们可以分阶段突破增长瓶颈,让增长变成一个个的波段。

四种财富增长曲线,你的人生是哪一种?

人人都知道投资有风险,所以个个只想捞一把快钱走人,这才是“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真正原因。所以,“财不入急门”有三层含义。

 

3

第一、专注大机会,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小机会中

做生意有一条规律,你不可能让所有顾客都满意,如果你试图这么做,你的成本就会变得奇高无比,价格失去竞争力。最好的方法是按照“二八原则”,即20%的顾客带来80%的收入,服务好那20%的顾客,先把80%的钱赚到手再说。

财富积累同样如此,专注可以带来80%财富的少数大机会。此时,最容易对你的财富观产生干扰的是“举手之劳,不赚白不赚”。

事实上,没有钱是白赚的,你通常是低估了赚这笔钱的难度。

以前在经营广告公司时,常常有关系很好的客户让我们“顺便”做一些平时不太做的业务,一开始,我觉得送上门赚的钱,现成的客户关系,还能拓展一些业务范围,何乐而不为?

但做了之后才发现,这些业务完全不是当初想象的“站着把钱给赚了”,不熟悉业务容易走弯路,客户找你就是为了省钱。成本高,收入低,亏大发了,最后出品质量不好,还伤害了客户关系。

财富积累也是如此,最近涨了多了点,就常常有跟着我定投的读者问我,是不是应该先卖出,再逢低买了。

为什么基金赚钱,买基金的基民亏钱,就是因为很多人不但要赚基金净值上升的钱,还想赚波段差价,结果赚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什么买基金只赚净值上升,不赚波段差价呢?因为这两种钱有本质上的区别:“净值上升”本质上是经济增长的钱,是大家一起坐轿子,是大机会;而“波段差价”本质上是博弈,赚的都是别人亏的钱,形象的是说,是大家拿刀互砍,钱当然难赚。

当然,在早期财富积累阶段,如果是那些确实容易的小机会,顺道赚钱也是可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必须要学会主动放弃那些偶尔出现的赚外快的机会。

我早期常常接到一些广告文案和策略的活儿,因为不占用我什么时间,而且跟我的工作相关,但后来都放弃了,因为这不是我真正想写的。

很多人觉得这两者不能并存吗?答案是不能,小机会赚多了,人的格局会变小,会形成路径依赖,而忽视了真正的机会。

所以我宁愿写稿子,赚少得可怜的稿费,因为后者,所以才有今天的公众号。如果只是按客户的喜好去写广告,很可能把自己写废了。

想把所有小钱都赚到手的人,最终该赚的都赚不到。

做生意做事业,更是如此,不但不要太在意小钱,甚至要不停地把小钱花出去,有句话叫“财散人聚”——散的是小财,聚的人气是大财。

上面的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很多人困惑的是判断问题,比如什么是大机会,什么是小机会。是不是能够赚大钱的就是大机会,能够小钱的是小机会吗?

 

4

第二、专注长期增长的稳健收益,放弃短期投机思维

我儿子刚刚出生时,请过一个月嫂——张阿姨。这个人脑子活、手脚勤快,口碑极好,要提前预定的那种。

张阿姨也算是个奇葩,她来上海七八年,做过美发师、酒吧调酒师、开过美甲屋、中医按摩房,每换一份工作,中间的过渡时间就用做月嫂来填充,流动资金缺少,也做一段月嫂。

我们常常说到一个人坚持不下去,是因为缺乏毅力。但以张阿姨为例,她在每转入一个新行业时,往往是很有毅力的,都能很快入行。但结果却是,有一次她告诉我,如果只做月嫂,她现在的积蓄还要再乘10。

四种财富增长曲线,你的人生是哪一种?

张阿姨的问题在于,她有一个固执的信念,她认为自己没赚到钱,是因为没有找到能赚钱的行业。

其实很多人的想法跟张阿姨一样,永远在想“现在做什么更赚钱”,而不是“有什么长期稳定赚钱的方法”?

大机会与小机会的区别是什么?我的答案很简单,能够长期持续增长的,确定性又强,哪怕利润再小,也是大机会;只能带来短期暴富的,确定性又一般,哪怕利润再高,也是小机会。

开过饭店的都知道,有一些开了很长时间的不起眼的小吃馆子,利润比不远处客单价贵上几倍的饭店还要高,因为前者有长期积累下来的稳定客流,对厨师的手艺又没什么要求,可以说是一个有“护城河”的稳定生意;而后者表面光鲜,实际很脆弱,主厨的离职,导致味道不同了,就可能丢失老客户,生意很快变淡。

基金行业有一条“赢家诅咒”,前一年的收益冠军,接下来二三年,大概率跑输。因为决定短期投资收益的因素中,市场风格的影响最大,所以,收益冠军的基金经理,其核心风格肯定刚好与市场一致。

但风格永远是风水轮流转,再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最核心的风格,那接下来二三年,就只能“吃土”了。

所以选基金不能看一年的收益,你更应该去观察基金经理能否在坚持自己的风格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市场风格完全“逆流”时,还能获得稳定的利润,这一点比短期盈利水平更重要,很多年轻的基金经理,为了追求业绩,永远在追逐市场风格,没有自己的坚持,长期而言,反而容易跑输大盘。

5

第三、幸福赚钱,才能持续赚钱

人生的道路上,获取财富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有人先富后穷,也有人先穷后富,有人资产一路稳健上升,有人财富则如同坐过山车……,这些财富曲线源于不同的财富方法:

先富后穷型:用错误的方法凭运气赚一波大钱,然后慢慢亏掉:

四种财富增长曲线,你的人生是哪一种?

先穷后富型:忍受长期的资本与知识积累,最终在合适的时间厚积薄发:

四种财富增长曲线,你的人生是哪一种?

稳健增长型:就是前面说过,通过专业知识或专业机构一波波地阶段性突破财富瓶颈

四种财富增长曲线,你的人生是哪一种?

坐过山车型:用投机的思维追逐短期暴富的机会,财富呈随机大幅波动。

四种财富增长曲线,你的人生是哪一种?

哪一条财富之路更好呢?经济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两条原则:

第一,损失厌恶原则:失去100万的痛苦远大于得到100万的快乐;

第二,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得到第一个100万的快乐值最大,第二个100万其次,然后递减,最后赚多少钱都无感。

这两条原则,排除了“先富后穷”和“坐过山车”型,哪怕他们最终的财富大于普通人,人生仍然是痛苦大于快乐。

剩下的,肉眼可见,“稳健增长”一定比“先穷后富”好。

所以,同样的收益,最痛苦的赚钱方法是,赚一波快钱,然后慢慢地亏掉;最幸福的赚钱方法是,赚正常的钱,在别人亏损时少亏点。

这个规律,巴菲特也不例外,但他厉害就厉害在“稳健增长”与“先穷后富”的叠加。虽然有赚钱的天赋,他其实属于前半生“稳健增长”,把积累的富豪级的财富,作为“先穷后富”的“穷”,用后半生“厚积薄发”。

四种财富增长曲线,你的人生是哪一种?

投资理财的目的是财富数字的增长吗?当然不是,而是安全感和幸福感,所以财富观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损害幸福感去单纯追求财富增长”。

毕竟从来都是因为幸福才会去赚更多的钱,而不是赚了更多的钱才幸福。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4km0pDLZI4DIh1d42VCoA

抗疫下半场的经济解药:账上没有几个亿,公司撑不过3个月

抗疫下半场的经济解药:账上没有几个亿,公司撑不过3个月

抗疫下半场的经济解药:账上没有几个亿,公司撑不过3个月

疫情之下,中小企业有多难?来自酒店、商业地产、民宿、自习室等行业的人士有话说。


文丨Ellie 晨曦

编辑丨李晓丽

来源丨 投中网-PropTech研习社

 

抗击疫情下半场,还有心思攀比假期长短的员工,你有多幸福你或许还不知道。
 
对于大多数老板来讲,这个年,过的五味杂陈。
 
有创业者跟投中网-PropTech研习社吐糟:现在不仅仅是在家办公的问题,而是没有业务和订单,基本都是在纯养人了。
 
在你攀比假期长短的背后,你不知道的是,你的老板正为怎么发出这个月的工资,愁白了头。
 
一位企业老板跟我们算了一笔账:对于一家养着170位员工的公司来说,如果一个月没活干,公司老板就得准备好400-500万现金流。
 
“我觉得疫情的影响不是一两个月的事。我看专家讲解,这次疫情有三个结果:成功、温和和失败。哪怕是成功防控,也最少需要3个月。
 
是时候操心经济了,尤其是疫情影响下的中小微企业。
 
乐观点说是3个月,但对于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来说,他们离破产或许只有一两个月。企业一旦破产,下一步就是员工失业。
 
抗击疫情下半场,空有口号和热情还不够,减税、让利、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更加复杂的考验已经来临。
 
动作快的城市已经开始了惠企政策,比如澳门已经开始给中小企业提供无息贷款,但内地企业还在支付着“双倍薪水”。
 
接下来这艰难的3个月,中小微企业能熬得过去吗?
 
中小企业到底有多难,我们先从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酒店、商业地产、民宿、自习室等行业说起,以下是来自各企业CEO们的自述:
 
一、 疫情下半场的企业之难
 
某商办中介合伙人:如果一个月不开张,需要准备1500-1600万现金流
 
本次疫情对于高租金和人力密集型公司来讲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对于我们行业来讲,每年年后都是选址高峰。我们公司一共有600名员工,如果二月份成单量较低,员工工资当然有一定压力。目前这个行业是人力密集型行业,用人成本是很大一块开销,而且一般年前是行业淡季,大家都指望年后努力一把。
 
我粗略计算了下,我们人均成本一个人每月显性成本(工资+社保+福利等)+隐性成本(办公室租金+水电+广告+后台人力成本均摊+物料+其他税费等等),一个人每个月大概得有2万6。如果一个月没活干,我们就要准备1500-1600万现金流,这个不是开玩笑的。
 
我们属于销售型公司,员工基本薪酬是底薪+提成。你看一些互联网大厂,估计他们一般人员底薪就2万了,比如贝壳找房,估计年后又是一波裁员潮,这个时候谁买房租房啊,而且我们的广告投放,和他们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很多人是站在员工角度,没有站在老板角度。2003年非典死掉一大批中小企业,这次也一定是。很多中小企业,包括大型民企,大同小异。
 
你看快手这次春晚广告10个亿,不是打水漂了吗,大家都只关心疫情,今年春晚都没人讨论了。
 
话说回来,企业不行,员工失业更多,连锁反应,目前大家还是放假,开玩笑成份居多,你看疫情真的持续3个月,那是真痛。
 
至于联合办公,我们这两天判断会有一批联合办公趁机撂挑子,借坡下驴。他们本来自己做得也累,正好找个借口。
 
联合办公创富港:一个月损失5000万,扛过去再谈回报社会的事
 
我们的开放运营应该在2月10日,部分岗位会采取在家上班的方式,于2月3日开工。公司年后的返工率应该超过90%,湖北籍的员工应该不高于2%且部分并未返乡。
 
我们需交租金给业主以及承担极大的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目前有部分会员提出减免空间租金及服务费。但创富港收不到租就是死亡!客户的减免租金的需求能理解,但我们没有准备好资金,租金就是我们的自己的粮食,断租金就是断自己口粮,为生存只能加紧催款,扛过去再谈回报社会的事!
 
如果节后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新会员得不到有效补充的情况下,加上违约,创富港预计将会以每月出租率8%-10%的速度下滑。如果按整体营收收入减少一个月,创富港将会损失5000万;预计用工短期内不存在扩招,长期暂无法评估。
 
公司目前正采取一切措施实现自救,但同时也呼吁政府部门能够给予以下几方面的支持:
 
(1)针对税收进行减免,这样会鼓励到有真正销售收入的优秀企业;
(2)同时,针对我们行业应尽快出台房租补贴政策;
(3)短期如果能够提供银行信用贷款等手段,实现我们的经营现金流补充是最急迫的事情。
精品民宿酒店:最多能撑三个月,酒店回暖要到六月份了
 
这次疫情对我们影响还蛮严重的,过年期间的餐饮、客房订单全部退订,7天将近15万,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至少停业一个月 ,一个月的营业额就要50万左右,还不算人员费用和房租。
 
如果算上人员费用和房租,总损失差不多得100万吧。如果疫情持续3个月我们就撑不住了,绝大多数小微酒店、民宿都会出现这个问题。
 
唯一能缓解这个困境的就是在房租减免与人资上适当调剂,才有可能渡过危机,否则只能关店裁员,断臂求生。
 
疫情如果在2月份能控制住,意味着3月可以恢复经营,4月慢慢爬坡,回暖要到6月7月份了。
 
二、 新风口折戟
 
自习室刚开业就亏损,就怕一个月租金也打不住
 
2019 年下半年,作为一种新型空间业态,自习室受到广泛热捧。满打满算,大部分自习室的开业时间长则半年,短则几个月。作为一门小成本生意,自习室能抗过这一劫吗?
 
投中网-PropTech研习社了解到,目前北京大部分自习室均暂停开放,具体的营业时间待定。暂停营业期间,学员办理的所有会员卡的有效时间将自动顺延。
 
对于此次疫情所造成的损失,有自习室老板告诉投中网-PropTech研习社,自己已经做好损失一个月房租的打算,就怕一个月租金并不够。各家自习室具体情况如何呢,以下是自习室品牌老板们的自述:
 
飞跃岛自习:北京最近疫情开始变得严重了,近期不能开业,主要是不让人群聚集。我们所在的大厦也延后开放了,疫情打乱了很多行业的计划。租金肯定是要亏的,亏多少现在还没法评估,毕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业。
 
其实纯租金的话亏不了多少,纯租金也就亏个两万左右顶多了。现在问题是开业后大家的聚集问题以及聚集意愿问题。另外,疫情不是儿戏,保障大家安全,不给国家添乱,这是绝对第一位的。
 
一起自习吧:疫情爆发后我们自习室就暂停营业了。目前北京的疫情还是比较紧张,现在是攻坚阶段,估计怎么都要到正月十五以后才会缓和。这次疫情对我们造成的实际损失远不止一个月,我们属于人比较集中又比较杂,肯定都得疫情结束才会好起来,很多自习室估计都挺不过去。
 
时分自习室:我们现在暂停营业了。目前还没接到房东减免租金的通知,我们也在找物业沟通,疫情结束以后我们持续一段也会受到影响,希望这次疫情快点结束。
 
喜鹊自习室:我们在过年期间营业了几天,现在这种形式,安全第一,所以就暂时关门了。这次疫情对我们肯定会有损失,损失多少钱目前不做重点考虑,因为大家面临的情况基本都一样。你说赶上这个节骨眼,这不挺闹心的。租金减免目前应该没有,因为我们租的是个人的房子。
 
斯是陋室自习室:因为疫情影响我们暂停营业了,我们没有单独发放停业通知,有人预约我们就告诉他暂停营业。我们自习室租的是某家联合办公的办公室,目前还没听说租金减免,我们倒是希望能减免一部分租金。损失肯定是有的,其实损失一个月房租我们不怕,就怕一个月都不够。过年这一个月的人流量不小,除了考研党、考公党,寒假期间还有很多高中生会来我们这上自习。
 
DayDayUp自习室:我们春节期间一直在营业,但是目前在做限流,每天最多接受10名会员预订。为了避免人员过于集中,每个大学习区域只安排一名会员。过年期间有一两个会员每天都会来,他们是在准备考研。我们不能让大家想学习但没地方去,只能尽我们最大的可能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三、疫情后半场的解药:减税、减租、续贷
 
几天前,出手阔绰的王健林带头减免所有万达广场的商户一个月租金。随后,华润、大悦城、宝龙等地产商纷纷跟进。截至发稿前,全国近500家百货购物中心主动减租。
 
然而,在酒店、写字楼、联合办公等行业,目前还没有看到房东主动给租户减租的消息。疫情后半场,哪些对策才是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解药”呢?
 
以下是优客工场、共享际创始人毛大庆,优铺董事长陈云峰,北京兰泊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宋国清对于中小企业纾困的真实看法:
 
抗疫下半场的经济解药:账上没有几个亿,公司撑不过3个月
优客工场、共享际创始人毛大庆:跟楼主商量减租,反哺入驻企业
 
目前企业的租金压力,人力成本支出,贷款(包括续贷),刚性债务的兑付问题,这几个是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这几点企业是有共识的。
 
减税肯定是最后的做法,而且中小企业的税首先使他们的现金流存在比较大的压力,这个我觉得是普遍性现象,不是哪一个公司的问题。
 
当然线上流量型的公司,最近这一个月到两个月可能会好一些。但是线下的业务,广泛的服务业受冲击都很大。像手上没有一两个亿以上的存量的公司,就很难做。
 
从我们来讲,节后我们的(联合办公)直营店肯定会跟楼主谈大幅度的降租、免租等措施,我们回头再来反哺入驻的这些企业。
 
因为本身联合办公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很弹性的事情,但是关键是从服务商来说,存在的这种压力肯定是存在的。我们的轻资产业务,管理性业务,输岀楼宇服务和管理型的社区就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现在手里有五六十个这样的社区,这块业务会加强跟楼主的合作。
 
共享际业务现在看起来问题也不太大,因为我们主要的项目有十个,其中有四五个项目都是跟楼主来合作分成。还有三个是我们自持的楼宇,所以问题也不大。
 
就整体而言,娱乐、旅游、餐饮,还有文旅这一类的公司肯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这类To C的公司比To B的公司这时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办公也受影响,我觉得可能会稍好一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延缓五险一金的缴纳能使企业的用工压力降下来。另外一个,就是政府在租金上面的补贴,以及对一些中小企业的纾困。还有就是货款到期以后的续贷,这些是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关于这些纾困措施的推行力度,这时候就要看政府对问题紧迫性的认识程度了。
 
优铺董事长陈云峰:最怕看到的是2020年上半年出现失业潮
 
现在中小企业最大的困难就是营业被迫停止了,企业最大的成本是人工跟房租,同时营业收入几乎趋向于零了,所以这方面才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至于现金流,我觉得第一是增收,第二是节支。我觉得用增收节支来稳定现金流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实在没有办法了,还要有些贷款,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也是很困难的。
 
减税目前来看遥远,因为不营业都没有收入了,所以也减不了什么税。我觉得在资金层面上国家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能够减一些税,我觉得也是一个长久之计。
 
优铺是一个互联网企业,所以我觉得这次疫情对于优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像商办的这种经营,由于线下的场地受限所以在线上的交易会增加,这个是优铺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机会。
 
我们企业现在上班时间肯定是推迟的,我们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我们可以推出一些在家办公的措施来应对现在的疫情。
 
现在最难的应该就是企业了,尤其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民企。我记得好几个公司的老板都说现金流只能维持几个月。
 
但是这个疫情有可能几个月都不结束,所以我们最怕看到的就是2020年上半年是很多企业的末日,我觉得这样的话会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企业没有办法活了,肯定会裁人,这个跟道德没有关系,因为企业要生存啊,我觉得对整个的产业链都是一个特别的考验。
 
兰泊湾酒店管理公司创始人宋国清:哪怕有plan B,3个月也难熬
 
本次疫情对我们有影响,我想这是肯定的。对所有酒店行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都是一次巨大的损失。
 
但我觉得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疫情,所有行业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B计划。
 
一个是根据情况研究对策,不论是后续什么时候能开业,还有目前面对这个停业或半停业的状态,如何降低成本,包括下一步就是减少损失,然后如何准备开业后及时的恢复到正常营业状态,大概就是这么一些问题。
 
酒店的主要成本第一个是房租的成本,如果不是自有物业的话,另外一块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但是这个时候企业肯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一个是甭管是停业还是半停业,都要给员工上社保、付最低生活费,所以也为社会分分忧,为国家做点贡献。
 
我们的酒店大部分都是租赁的物业,目前几乎没有收入,基本上百分百的租赁损失都发生了。我估计过一段时间会跟业主沟通,然后看看双方各自能不能承担一部分损失。
 
我们要启动B计划就是说账上流动资金能够应对几个月,我们也得计算。这也是很多旅游行业,这个投资人和经营者面临的困难,因为主要是未来可恢复运营的时间不确定。
 
如果三个月内能够恢复的话,我觉得大家还是能够坚持的。如果时间太长,很可能得大家就要想其他办法。
 

抗疫下半场的经济解药:账上没有几个亿,公司撑不过3个月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gt4DWdyADhSp3WkXHhfCoQ

我的公司只能再撑三个月:一场疫情冲击下的中小企业命运大讨论!

我的公司只能再撑三个月:一场疫情冲击下的中小企业命运大讨论!

纵然是暗夜里的荧火,也能带给黑夜以光亮,不必执念于等候火炬。

此后若无炬火,我便成为这唯一的光。

引  子

 

先给大家看一下朋友圈中一位朋友所发的内容:

很多中小企业命悬生死一线。今天跟一亲戚聊天,他在广东开厂,员工150人左右,算是有一定规模的。现在却如坐针毡,哪一天开工才好?他说公司正常维持,一个月约120~150万费用。去年因为比较困难,没赚到什么钱,现在帐上的钱只够3个月的支出了。

他说,这场疫情,对我们这种小企业来说,是生死一线了。今年已经不想赚钱的事,而是能不能坚持下去了!当然,他坚决支持国家统一安排,现在非常的时期,安全排在第一位!而且他也不敢擅自行动,因为承担不起后果,一个人感染,公司全部都得隔离,那就真得破产。

现在这场疫情,各行各业都是环环相扣,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大家都很焦虑,但控制住疫情,解封并恢复正常,才是重中之重!希望等到恢复生产时,国家一定会定向减税,各种的扶持,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因为企业是民生之本,背后是千万个的家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政府不会坐视不管的。

大  讨  论

我将这段内容在微博上发布之后,截止到今天下午6点,阅读量已达258万,转发数1656条,评论数680条,点赞数4449个。可以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家先来听听网友们在这里的一场大讨论:

马靖昊:我粗略计算了下,人均成本一个人每月显性成本(工资+社保+福利等)+隐性成本(办公室租金+水电+物料+其他税费等),一个人每个月约1万已经是相当低了,一般平均1.5万是打不住的。如果一个月没活干了,老板就得按员工人数准备这个现金流,这个不是开玩笑的。

爱画画的英雄哥: 我觉得国家应该要出些政策,除了减税政策,还要号召这个月企业可以只发基本工资,同时免收五险一金,停供的这一个月不算社保停供,本来现在就经济下行,如果今年因为这个疫情出现大面积的中小企业倒闭,后果不敢想象。

出去浪:一个月恐怕不好使,看专家的意思,中等预计也要2-4个月。减免三个月应不为过。

马靖昊:此次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是非常致命的。企业工厂放假了,国外订单还得按期交货;房东不会因为疫情就给你减免房租;工人的社保工资还得照发……中小企业的老板们,正一个个陷入焦虑,日夜难眠。

长河落日雁北飞:1.缩减和砍削所有基建开支,将钱通过退税和补贴的方式直接返还给企业与个人,最大程度修复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增加民间投资与消费信心; 2.大规模减税。税收返还是即期的,减税是未来,于当下助力不大。当下是要输血救人。3.考虑增加财政赤字到3以上,让政府花钱

最美的风景ss123:很多人恨不得国家放一个月假才高兴,不上班还能拿工资。但对于有些小企业那就是致命的打击,即使停工一两天足矣让小企业主夜夜失眠,工资,租金,社保一直在,销售额却是0,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未知数。

非煤老板:同意风景123的论断,此时,最受煎熬的企业主;天灾导致的资产价值下跌大概率由企业承担了,尤其民营企业,赚得起赔不起,没有兜底的人,随时徘徊在破产边缘。

马靖昊: 确实如此!在网上,我看到有些员工对延期放假一片叫好,这行吗?除非你能让社保局同等地减免你的工资和五险一金,物业减免企业的房租,…… 否则,企业死了,你也得重新找工作。只有把公司做好,才是每个人的利益所在, 包括员工和老板, 大家对自己负责。公司挂了,对大家都没好处。

婉涂思蕊:中小企业日子不好过,应该不是今年才不好过,是每年都喊不好过,今年更不好过,竞争力拼不过大企业,夹缝中求生存,各项成本高,房租租金高,用工成本高。这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这次疫情加剧了这部分成本,几乎全社会都为这次疫情买了单!!

马靖昊:有专家说疫情有可能要到5月份才可以真正得到缓解,如果真是这样,在没啥收入的情况下,将会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因为付不起员工工资和房租而倒闭。很多员工都有房贷车贷,一旦没有了收入,也很麻烦。祈祷疫情赶紧过去。

程成_财务管理:老板有房租,税金,贷款利息,员工工资等;员工有房贷,车贷,家庭开销等。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希望早日正常。

马靖昊: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可控劳动要素主要是人力和租金,现在对于中小实体企业来说,将是一段很难熬的艰难时刻,不复工不运转,但每天的成本可还是哗啦啦地流,租金、物业费、员工带薪休假的薪水,各种税费,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是真金白银啊。

鲸头鹳V:隔离停产将近一个月还连着过年前的十几天,企业将两个月无法生产。如果这个时候企业仍然要缴纳社保、税收、租金、利息等,加上年钱已经支出一笔工资和年终奖,帐上现金流不会多。那么企业对停产期间的员工留职停薪也是合情合理的。无端地支出会伤害企业的现金流,最终倒闭破产。

鸿雁归青:真的发愁啊,年前投资66万开一个火锅店,正常还需要半年,目前啥都不敢动,即使开了估计也没人,每天就是在赔钱!营业赔钱,不营业也赔钱。

大扁王:我去年刚开的小工厂,估计今年买的新车得卖了,我也不敢贸然开工,一旦厂里有发现病人,厂子等于直接倒闭了,但是如果不开工,我的房租一个月就要贴很多,单子也接不进来。

橘子少女-Orange:真的是这样。我妈妈开幼儿园 推迟开学 租金照付 一个月10万 即使三月份开学 也还是少有孩子会来 本来孩子就不多 挣不到啥钱了 这下真的是坐等亏钱了。哭[泪]。

Midas_Yoon:中国原本如履薄冰的大部分企业会变得苟延残喘,好些家庭财务出现危机,过度投资的地方政府普遍债务违约,这样流动性陷阱这下做实了。

北岗blog:昨天有人反映养殖业受制尤其严重,饲料断供,活体会饿死;到了出栏时间的,不能出栏。

大帅哥bobo媛:还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国家得帮助缓一缓!不然同样压倒企业……

黑森林不是蛋糕:国家出了公告可以延缓还贷,可上午依然准时准点跟平常一样收到建设银行的还贷提醒信息了,银行不吊国家的公告有个卵用,我们这种没什么存款一个月固定支出开销又大的人在家里坐如针毡,只等着出去上班做事了。

马靖昊:国企有国家支持,民营大企业也有余粮,就是中小民企最为艰难,能不能撑过第一季度都是问题,后果很严重。

总有一天能得到:03年非典结束后经济井喷,但那时没有现在这样的隔离自封。

马靖昊:现在不一样了,那时候我们刚加入WTO不久,全世界的订单需求很旺,有充足的红利可以弥补。现在不仅没有了红利,还有中美贸易战的压力。

良子仙森:灾难面前,一直关心企业生存问题,每多休一天就是一天的亏损,老板的风险成本比员工大多了。

十月辰:银行也很焦虑,如果中小企业破产了,银行也会跟着崩盘[允悲][允悲]今年更难了。

方小圓啊圓:不知道政策什么时候能考虑下小企业,也不见给小企业税收或者其他上的减免支持,员工不上班工资照拿,公司也不敢开工,道义和法律上也不能调整工资,没有业务收入却要承担着成本,企业都愿意支持国家政策,但也要考虑下小企业真心难[微笑][微笑][微笑]。

努力前进吧追梦人:其实,如果放假太久,没有生产,没有经济,那些希望放假的人也将没工资可发,铁饭碗的铁是建立在国家生产,全民经济良好运行之上的,如果基础不牢,大家都会遭殃,希望快点控制住,恢复生产,创造财富,让国家平稳回到正轨。

热血疯牛:2019年也许是过去10年来最坏的一年,但它也有可能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金山二姐:我觉得企业很危机,不仅仅生产性企业,商业和服务业也因此受到重创,高杠杆的居民会因此陷入危机,一场天灾人祸就会使我们倒退几年,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都会见证它。

建  议

一直以来,我国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始终是中国经济的活水源头,它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然而,随着疫情蔓延,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着“大面积团灭”的风险。许多企业正在拼命自救,但仅凭它们自己的力量,恐怕只能是杯水车薪,此时急需国家来拉一把。为应对武汉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我建议实施双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打出一套组合拳刺激经济的复苏,最大力度地挽救企业,确保企业的生存和生产,保障就业。

 

1.积极的货币政策,让货币不再中性,要实行宽松也就是适度通胀的货币政策,进一步降准降息,增加流动性。国家应当从政策层面激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通道,针对迫于疫情影响而遭遇现金流困境的企业,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让这些企业尽早恢复正常的经营状态,继续为经济民生贡献力量。

2.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对年销售额1000万以内的民营企业,应减免增值税、所得税,其它企业在目前税负的基础上再降低20个点。允许企业延缓缴纳五险一金,并且不要强制企业按照工资总额计算缴纳,不低于最低基数就可以,帮助疫情期间依政策承担了巨额员工成本的企业度过眼下可预见的经营危机。积极鼓励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政府给予专项就业补贴。

稳经济、稳民生、稳消费才能最终稳人心。如果政府能打出这样的组合拳,将避免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倒闭,保住千千万万的就业岗位,这对于促进经济全面复苏乃至维持社会稳定将是非常有效果的。政府必须托底经济,抚慰民生,方能振奋人心。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期盼一个“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未来复兴。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7hleBf3cVYJqP8HLfQkSPg

疫情让中国经济倒退20年?权威专家的回应来了!

执笔/李小飞刀

世卫组织把武汉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卫生事件(PHEIC),这只靴子算是落地了,但余音未了。

这几天来,众多自媒体与经济界人士在给这件事的影响做着解释,看一看标题就能明白他们的担忧:

“被界定为疫区国,或将远超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对中国经济而言,冠状病毒可能比非典更为严重”

“我的公司只能再撑两个月”,“快救救疫情下的中小企业”

口气最严重的一个说:中国经济将倒退二十年

问题真的如此严重吗,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刀哥与6位经济学专家做了交流。

中国经济将倒退二十年

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这怎么可能。疫情最多影响2020年,下半年就可能开始走出困境。

世卫组织此前5次宣布这种国际关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包括2019年非洲刚果(金)的埃博拉病毒、2016年的寨卡病毒、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2014年脊灰野病毒、2009年的美国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到此次的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国是第6个案例。

与前5个相比,中国经济可能会从疫情恢复得更快。

到今天上午11点,全国确诊病例是9720个,湖北确诊5806个,占全国的59.7%,昨天一天,湖北新增了1220个病例,说明湖北新增病例仍处于高发阶段。从31日往前倒推14天,基本是在钟南山接受央视采访称新型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这个时间点之前,在这之后,防治疫情人际传播手段持续上马,所以我们可以把最近一周新增病例看作一个峰值。从这个角度上讲,不能拿情况最坏的峰值时的数据来衡量整个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疫情的分布非常分散。除湖北外,有13个省份确诊人数在百人以上。确诊人数排第二的浙江确诊病例只有湖北的不到1/10。537个病例,分散在浙江10.55万平方千米的面积,5737万的人口当中,相当于10万分之一人口的感染人数,包括疑似人群人数很有限。

前期武汉疫情防控的一些工作的确需要反思,但社会层面没必要因此而大规模的恐慌。如果我们针对疫情的特点,精准施策,按照常识办事,按照规律办事,按照逻辑办事,疫情是可控的,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可控的。

2

人大重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

世卫组织的决定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作为一个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它只是提出专业的意见,最终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还是由各个主权国家来决定。一些国家可能会以此为依据,让旅游、航班往来受限。但货物往来涉及到的贸易和投资不会因此而完全停止,只能说受到阻滞,会放慢。

疫情让中国经济倒退20年?权威专家的回应来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结合世界卫生组织以往宣布的几次案例,会发现它这个决定是动态的、可以撤销的,3个月后会重新评估,所以只要我们疫情防护工作做得好,是完全有机会解除PHEIC的。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2003年“非典”时期,大家也认为经济运行情况可能很糟,结果比大家预想得要好得多,疫情很快就过去了。当然现在的形势与2003年有很大不同,当时刚刚走出通缩,经济在往过热的方向走,外部环境也比现在要好。

4

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刘戈:

如果跟2003年相比,我认为此次影响可能要更大。中国经济的体量和结构已经大不一样。那时候中国刚刚加入WTO不久,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比较低,制造业占的比重大,通过工厂加班加点,很快就能恢复。但服务业恢复起来就没那么容易。

现在人们的防护意识也比以前强烈,社会对疫情有过激反应,这也会加大对经济的影响。至于影响有多大,要看疫情延续的时间。包括对生产链条以及对出口企业订单的影响。

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

形象地说,2003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在爬坡,挺过困难期,到了当年三四季度强劲反弹。现在的中国经济处于从高速向中高速的转换区间,往下走的时候,是怕有人推你一下的。

 

疫情让中国经济倒退20年?权威专家的回应来了!

但中国经济也不会“一朝回到解放前”,因为实力已非2003年可比。只要全国一盘棋,齐心协力,每个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尽快恢复交通、物流、消费,灾难一定会过去的。这不是口号,是实情。

6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

疫情持续的越长对经济的伤害越大。我算了一下,如果未来20天疫情能够控制住,短期对国民经济的伤害将不到0.4%,未来300天长期影响将摊销。

现在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和消费层面对疫情反应过度,就如同2003年时,有人一次囤了80年都吃不完的盐。

7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

还有各地方在疫情面前急于表现自己的因素。

会不会出现规模性失业和倒闭?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

失业和倒闭是正在发生的事,要尽快解决。这就好像,别人打了我一拳,脸有了一块淤青,不能让淤青伤害到视力,要尽快处理一下,重新上场参与战斗。

从宏观上来讲,失业和倒闭都不会成“潮”。2003年的时候,还没有数字经济这个概念。过去10年,数字经济劳动就业弹性比传统车间制造经济高得多。10年前,我国经济每增长1%提供的就业岗位是90万个,现在每增长1%提供的就业岗位是130-150万个。大家这两天自隔离在家不出门,是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在给大家供应物资,快递类经济拉动了线上经济的成长,创造的就业岗位比制造经济还要大。

疫情让中国经济倒退20年?权威专家的回应来了!

但是要小心,一些传统制造业经济和线下实体店,在长期的结构性调整和短期疫情的夹击下,有可能就此关门。比如因为超大型城市“封城”,原先在商场里卖服装鞋帽日用品的,以往已经被线上经济步步相逼,这次就有可能挺不过去;还有钢铁、冶金、汽车零部件等的过剩产能,可能因为运输和汽车销售下降而遭遇困难;还有需要在户外、广场、CBD等聚集性场所运营的门店,也可能出现倒闭和失业现象。

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

挑战在上半年,南方的工厂可能招不到工人,因为工人出不去。而北方有些地方可能开不了工,因为没有市场。民众抢购蔬菜水果米面,不急需的都不买了,其他消费会被推迟。这一波影响,小微企业首当其冲。

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政策应该是非常明确的,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宽松政策和利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不是刺激有效需求,而是使供给得到支持

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

我们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消费拉动经济,但我们一定要恢复消费。前提是交通正常化,第一步是恢复,第二步是正常,第三步是刺激消费。

疫情让中国经济倒退20年?权威专家的回应来了!

要注意为企业减税降费,企业生产利润上升,就可以增加工资。但税费降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保证也是个问题。

有的工厂即便倒闭,也不一定意味着工人失业,可以当地就业,就地转岗,这也是一种拉动经济。我主张回乡工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就地倡导就业,鼓励自我创业,在当地解决就业问题,壮大区域化经济。

注意恢复与国际的合作,国际需要中国商品,中国也需要国际市场。

最重要的是,不要恐慌,不要自己吓自己。

3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

在疫情中面临困难的企业,政府一定要帮助他们软性着陆,不能见死不救。比如超大型城市“封城”,有的企业租1000平米的店面,一个月租金30万元人民币作用,政府可以帮助这些企业与房东协调,企业少交一些,房东多让一些,分阶段渡过难关,不能出现房东把租户锅碗瓢盆一下扔到大街上的情况。

建立一个因疫情发生对实体经济造成倒逼和失业现象的政策再保险制度。给予确有困难的企业救助,为失业员工提供再就业培训,鼓励他们到中介类机构而不是大学中的官僚型机构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在疫情期间找到线上经济的方向。

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cxASuAKPvaYTnwXgPJm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