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阿明 黄狮虎

 

最近的中国楼市,让人有些看不懂。

 

这一边,牛年开局的调控气势汹汹。深圳出手直接管起了二手房指导价,甚至要把造假买房者移送公安机关。

 

银行大张旗鼓,严查经营贷,新闻疯狂刷屏,感觉全国炒房客都在瑟瑟发抖。

 

另一边,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却在不停地刷新楼市纪录。

 

总是先突为敬的深圳,从2019年底开始,一路突破7万、8万、9万的大关,重新定义了中国内地二手房均价“天花板”。(据中国房价行情网)

 

刚刚过去的2月,出现了近年来极为罕见的一幕:

 

北上广深,首度包揽了全国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榜的Top4。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市场的疯狂,尽在这一异象之中。

 

躁动之下,更多深刻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默默地改写着中国的社会结构。

 

2020年,广州50㎡以下面积段的二手房成交达1.3万套,同比增长了92.5%,几乎翻了一番。(据克尔瑞)

 

随着房价高涨,买房人能在市内购买的面积越来越小,广州只是跟上了北上深的步伐。

 

就像深圳河对岸的香港,年轻人买房难度越来越高,来自房价的毒打,让人心生绝望之感。

 

2019年4月,智谷趋势曾发表文章《小城市全面日本化,大城市全面香港化》,前半句针对当时黑龙江鹤岗房子卖出白菜价。现在,文章标题的后半句正在无比接近成为现实。

 

难道一线城市终究难以摆脱香港化的宿命?

 

一个中产阶层住“鸽子房”的时代,终于还是到了?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中国内地的房地产模式,最初正是来源于香港。

 

现在,全球房价前十城市中,中国已经占据了四个:香港、深圳、北京、上海。

 

其中香港更是长期高居首位,住宅均价达到了125.4万美元。

 

香港人均住宅面积仅为15.8平米,住房以“贵、细、挤”闻名,“蜗居化”情况严重,甚至一度遭到联合国点名。

 

内地年轻人听到香港,总是吐槽房价太贵、买不起,万万没有想到在中国的第一大城市,同样的情形正在上演。

 

2020年,广州50㎡以下面积段的二手房成交了1.3万套,同比增长了92.5%,几乎翻了一番。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不过,比起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在上海,小户型甚至已成为成交的主流。

 

特别是50㎡以下的户型,居然成为了多区的成交主力,不禁让人大吃一惊。

 

目前来看,上海可以说是走得离香港最近的城市了。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2019-2020年上半年上海主城区成交面积段比例

 

在杨浦区、黄埔区、徐汇区、静安区、长宁区,成交面积在50㎡以下的房产,占比都高达三成以上。

 

深圳住房面积香港化的趋势,也正在显现。

 

从成交数据来看,福田区、罗湖区50㎡以下面积段户型已成为成交主力。

 

房价高企的中心区,小户型面积段成交的比例也就更高。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北京当前房子的成交的主力面积是50-70㎡,居住面积也正朝着刚需化演进。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能不断往城市外围,一退再退。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就拿一线城市中,房价最“友好”的广州来看,房价也在飙涨,买房门槛一再提升。

 

一年前想买珠江新城的,如今只能买天河北和天河东;买得起黄埔科学城的,现在也只能选择增城新塘……

 

广州二手房的均价,也已经突破了4万大关。

 

想要留在广州市区,就只能牺牲居住面积,选择更小的户型,以控制总价。

 

从以往经验来看,50㎡以下的户型往往是成交比较困难的。

 

一方面,其面积过小,居住空间受限,满足不了大多数人的居住需求;

 

另一方面,这种极小户型未来想要出手难,涨幅也相对小。

 

不过,今年这类户型成交却迎来暴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跟去年房价的飙涨有关。

 

去年,一线城市纷纷迎来大涨,广州自是不甘示弱,天河、黄埔、海珠、南沙等区房价涨幅惊人。

 

楼市天花板屡屡被刺破,市区上车难度突增。

 

拿天河珠江新城某明星楼盘来说,一年前,其挂盘价普遍在9万/平左右,如今再看挂盘价格,已经去到了15万/平。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广州珠江新城某盘一年挂牌价涨幅

 

假若想要买该楼盘的80㎡的二手房,前后价格相差了480万!

 

买房人想要留在广州核心区域,只能牺牲居住面积,选择更小的户型,以控制总价。

 

原打算选择110㎡户型的买家,如今只能选择70㎡的房子;

 

想选择70㎡的刚需客,现在只能屈就50㎡的户型了。

 

事实上,90㎡以下的小户型,成交都在快速增加。

 

从克而瑞数据来看,70-90㎡面积段的房子,去年也同比增长了64.5%。

 

可见,二手市场上,小户型的需求正在增加,而且户型越小,成交增速越大。

 

极小户型开始逐渐冒出头,开始受到市场关注。

 

买房人只能越买越小,颇有向香港住宅演进的趋势。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为什么一线城市会出现齐齐“香港化”的趋势?

 

一张简单的表格,就可以大致说明原因了。过去十年,四大一线城市在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等指标上,快速追上香港。

 

同时,这些超级大城市,还保持了人口的高速增长。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2009年,香港人均GDP是3万美元,当时的北上广深,都只有1万出头,大约是香港的1/3。

 

2019年,香港人均GDP达到4.8万美元,而北上广深都在2.2万以上,接近香港的一半。

 

更重要的是,香港人口在10年间只增长了50万人。

 

而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常住人口分别增长了399万、507万、349万和498万人!

 

香港本来面积就不大,约是上海的 1/6 ;加之土地长期供给不足,土地开发率低,仅有23.7%,供不应求之下,房价自然居高不下。

 

持续不断的人口注入,让中国的一线城市,仍然继续膨胀。

 

而市中心的土地,很难增加了。

 

比如,广州天河公园板块的东方都会广场,因其小户型复式产品,成交颇为活跃,目前是天河区二手成交小区榜第5名。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虽说近一年时间,东方都会广场价格跟涨了不少,但是因小区的产品面积不大,总价也不高,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上车选择。

 

新房方面,也有这方面苗头出现。为压缩总价,“网红户型”频现。

 

当前,刚需70㎡左右的三房或四房户型渐成市场主流。

 

以前60、70平米的户型只能做二房,现在相同面积段三房产品在市场上已不少见。

 

如增城的某新盘,虽然地处偏远,也拿79平做到4房,功能齐全,不仅能够满足生活需求,更切切实实降低了总价。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广州某新盘79平4房户型样板房

 

对于大多数资金有限的三口或四口之家而言,确实挺吸引人的。

 

但正所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种户型虽然利用率和实用性较高,不过也一定程度上压缩其它空间,牺牲了舒适度。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无论是二手50㎡以下户型成交暴增,还是新房户型越做越极致,或许都在说明一件事:

 

房价越来越高,人们上车难度越来越大。

 

过去十年,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高速增长的阶段。

 

有人通过炒楼、炒房,迈入中产阶层,但对于更多的年轻人而言,房价、房贷却成为他们当今年头上的一座大山。

 

比如,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广州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6.8万元,但整体房价房价已达到3.2万/平。

 

一年的可支配收入仅能买不到2㎡的面积,即便是买上50㎡的小户型,也要25年!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虽说近年来,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稳步增长,但也远远跑输房价。

 

天河区一年房价涨幅就高达15%。500万的房子,一年涨了75万,是一年可支配收入的10倍以上!

 

年轻人要想在广州买房难度可想而知。

 

住房越来越小,走向香港化,或许正是许多人无奈的选择。

 

当然,不能仅仅以房价收入比来衡量买房的难度,毕竟早在1989年,人民日报就发出了“百姓望楼兴叹”的声音:

 

北京最近提供2万多平米住房,每平米为1600-1900元。若买两居室,少说也要6万多元。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日日节衣缩食,每月存储50元,已是最高极限,需要100年才能买上两居室。

一线城市加速“香港化”!中产住“鸽子房”的时代到了?

 

房地产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让更多年轻人买得起房,通过努力奋斗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活力社会的应有安排。

 

今年大会提到,要解决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问题。

 

其中就有明确指出: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现在,全国各地新一轮调控已经在进行,有关限价、限贷、限购政策随之而来,接下来楼市热度有望迎来降温。

 

另外,关于共有产权住房模式也正在探索中。目前广州已正式推出首个共有产权项目——榕悦花园。

 

虽说项目申请要求不低,但还是能帮助到部分人安家广州,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共有产权项目诞生。

 

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全面香港化的速度,很可能还会继续加快。

 

住房是人们一项基本权利。

 

但愿一线城市的奋斗者们住得越来越好,而不是走向相反的结局。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87cRplHbZsRb5eLALOV0xA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2022年上海中考新政(316文件)解读

昨天,小坊报道了

中考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出台后

关于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

各种解读就刷爆了朋友圈、微信群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许多坊友纷纷留言表示:

字都认识,但是连一块儿

为啥就看不懂了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网友评论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新政策很烧脑?

为此,小坊的同事们专门制作了

一张超级魔图

2022年后上海中考闯关之路导图

帮助家长了解

新政下参加中考的路径选择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 点击看清晰版烧脑大图

 

也有家长提出疑惑

担心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存在“猫腻”

莫急莫急!

小坊选取集中的提问

满满都是干货,要点尽在掌握!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什么是“名额分配”?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名额分配”

指把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0%~65%的录取计划,通过分配的方式,给到区或者不选择生源的学校。

 

戳视频看专家怎么说↓↓↓

接着马上进入干货问答时间!

名额分配政策太烧脑!看不懂的戳这里:干货来了!

问:谁能享受名额分配? 

所有不选择生源的公办学校学生,以及2020年民办摇号后就读民办学校的学生。还有一个硬条件就是:在籍在读满三年。

 

问:什么叫“名额分配到区”?什么叫“名额分配到校”?

名额分配到区是以区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学生中考成绩必须排到全区的头部,才能拿到名额,这是区内排序录取。

 

名额分配到校就是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学生只要在中考成绩在本校排到头部,就可以拿到名额。这是校内排序录取。

 

问:什么叫“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什么叫“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由教委直接或共同管理的,主要指“四校”。

 

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由区教育局来管理的。注意区属不是区重点的意思,这些学校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问:传说中的“四校”也进行名额分配吗?具体怎么分?

“四校”有65%的计划进行名额分配。其中80%按各区中考人数占全市比例分配到区里,当然也会综合考虑各区实际情况。另外20%分配到校。

 

 

四校的分校,比如上中临港分校,按照区属的那种性质来分。也就是名额分配到校占比70%。对其所在区学生而言是个利好。

 

问:一些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亲儿子”,比如格致中学对着的格致初中,会多分到一些格致中学的名额分配到校的名额吗?

不会。严格按照既定规则来。

 

问:人数再少,再普通的中学也能拿到名额吗?

是的。以黄浦区某所普通初中为例,假设该校只有50个毕业生,那么由于黄浦区有7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所初中也至少能拿到7个名额,如果运气好,再摇到几个,没准更多。

 

问:拿到名额分配资格最终就一定会被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录取吗?

不一定,因为还有最低控分线。如果达不到,这所初中校会万分丢脸,无法向学区内的家长们交待。所以初中校一定会拼了老命地提升办学质量。

 

问:名额分配录取时只看中考成绩吗?

不。要看中考成绩加学校综合考查的成绩总分。举个例子!比如储能拿到了格致的2个名额。储能有50个学生填报了格致名额分配到校的志愿。先按中考成绩1:2投档。也就是排名前4的同学被投档(假设4位同学都达线)。然后再进行学校综合考查。两部分成绩相加后,从高到低录取2名同学。

 

问:学校综合考查怎么考?

学校综合考查满分50分,不得进行学科类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创新、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具体怎么考,后续还会有指导意见出台,学校各自出方案。

 

问:如何确保学校综合考查及整个名额分配的公平公正?

各招生学校自主制定、公示综合考查方案,并通过全程录像、双盲匹配等保障制度,确保考查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

 

此外还将依托市 、区两级信息系统规范招录管理,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健全信息公开和公示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问:学生能填几个名额分配的志愿?

公办学校学生以及2020年之后摇号入校的民办学校学生,可填一个名额分配到区+一个名额分配到校,共两个志愿。

 

选择生源民办学校2020年前入校的学生,只能填一个名额分配到区的志愿。

 

问:如果既填了名额分配到区,又填了名额分配到校,录取顺序是什么样的?

先录取名额分配到区。

 

问:除了名额分配,还有什么渠道可以升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还可以通过自主招生,以及裸考。两者占比共计35%到50%。

 

问:名额分配下,我应该选公办还是民办?

无解。

 

只有一个原则,同班同校的学生越优秀,拿到分配到校的名额的难度就越大。但是反过来,如果学校整体水平很高,学生拿到分配到区的名额,以及裸考中胜出的概率就很大。具体看孩子是什么水平的,以及想在哪一环参与竞争。

 

问:名额分配下,我应该选家门口的普通初中,还是选优质初中?

答案同上,无解。

 

毫无疑问的是,和以往相比,在普通初中里肯定是有机会了,而不是基本没有机会。

 

另外,普通初中里当鸡头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但是如果有家长就是不想当鸡头,就是想当凤尾,也可以。机会也是有的。

 

问:如果我的孩子在普通初中无法确保当“鸡头”怎么办?

这个要确保也的确是挺难的。那就想怎么选就怎么选吧,静待花开。没准孩子在某个时候就突然醒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路开挂了。

 

问:名额分配下,有没有十分明确的升学策略?

前面说过了,这是整体家长心态博弈的结果,不好下定论。但是可以大胆推测一下的是,如果把以往读民办或优质初中的学生,再分个头部,胸部,腰部。那么,与其处在这些学校的腰部,不如去普通中学当个鸡头更划算。

 

问:名额分配后,家门口的普通初中,生源一定会好起来吗?

这要看家长们对这个政策是不是买帐了。

 

如果确有很多家长愿意去争名额分配到校的这部分名额,而选择的家门口的初中,那它的生源就会好起来。

 

反之,如果家长不买账,依然故我,就不会好起来。这是全上海家长心态博弈的结果,小编无法预判。

 

问:那家门口的初中和那些优质初中,究竟差距有多大?

有人说:“是牛娃造就牛校,而不是牛校造就牛娃”,这一点你认不认可?其实现在上海的初中,差距主要还是在生源差距。并不是说,这些普通学校的硬件,或师资真的差到了什么地步。如果有了好的生源,他们一样也能把这些苗子送进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只不过,以往好生源都被民办和优质公办初中给垄断了。

 

据圈内资深人士说你选择普通初中,或优质初中,给孩子带来的分差是十分有限的,不会超过10分。信不信由你。

 

问:为啥要搞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

为了减少家长的升学择校焦虑。为了让家门口的初中好起来。为了推动生源均衡,进而推动整体教育的优质均衡。

 

假如所有孩子都愿意在家门口读初中,孩子能多睡会儿,放学家长无须接送,就连交通也会好很多不是。

 

是不是更通俗易懂了?

快转发给有需要的家长朋友们!

 

记者 | 周云

编辑 | 金莹莹

来源 | 本台《新闻透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sREBEIlyMpaWa6W0PteFQ

发了均富卡–2022年上海中考新政(316文件)

 

 

 

 

 

 

 

 

 

 

 

 

 

 

 

 

 

 

 

 

 

 

 

 

 

 

 

 

 

 

 

继前天市教委发布了最新的中考政策以后,群里就炸了锅,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政策细节,教委领导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读

 

课代表划重点!解读最新出炉的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

 

其中几个关键点在于

1为了教育资源平均,减少区与区之间的竞争,校与校之间的竞争,几乎每个学校都会享受到名额分配到校,具体每个区每个学校的分配数据见昨天的文章转载

 

上海中考新政316文件的数据推算

 

2 今年的初三毕业班学生不适用该新政,新政针对现在的初二及以下各个年级学生。其中初二初一的民办学校学生不享受名额分配到校(当年学校选择生源)

 

借用网友的幽默调侃

中招新政 - 国家发了均富卡

 

这里,我们按照教委领导的讲话内容,根据去年上海市考生人数及相关学校招生人数,各区学校数量绘制表格,希望给到大家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数据概念

中招新政 - 国家发了均富卡

 

由于数据来自于网络,同时22年毕业人数会有所变化,教委对于明年区属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比例尚未公布,所以数据会有一定偏差,内容仅供参考

 

根据数据来看,每个区在新政前后的名额分配计划有较大变化,尤其是传统教育强区,在新政后,会有较大变化

 

中招新政 - 国家发了均富卡

数据来源于网络,如有错漏请轻拍

按照新政,

在徐汇、静安、金山的学校,

几乎每3个学校能随机获得一个四校分配到校名额

崇明外,其它区域基本每4个学校能随机获得一个四校分配到校名额

 

中招新政 - 国家发了均富卡

数据来源于网络,如有错漏请轻拍

 

闵行区人民沾了七宝、华二紫竹、交附闵行的光,每个学校都将有4个分配到校的名额。

徐汇区是传统鸡血区域,光南模就能放出每个学校4个名额的机会。

杨浦沾了控江的光,虹口有复兴,长宁有延安。几乎每个学校都有4个左右的到校名额。

而在新政中占尽天时地利的则是黄浦区人民,几乎每个学校能有7个名额到校的机会。让没有四校附属和八校撑腰的大静安人民哭晕在厕所。

 

以前要去四大书院就读,需要书院相关子弟学校的拜帖才可以。现如今国家发了均富卡,在家门口的学校就有机会拿到四校八大的投名拜帖。资源平均以后,势必会对教育市场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小升初入口生源将逐步从教育竞争压力较大的区域分散到全市所有家门口的好学校。

 

对于广大小升初学生家庭来说,

1以前为了四校八大,需要往民办初中挤。现在国家发了均富卡,家门口的初中照样有四校八大的机会,那就不用再为了进民办牛校折腾各种小升初择校了。小升初战场将日趋冷却。

 

2 既然不需要去民办牛校折腾,那么为了进这些学校参加的各种奥数、英语还有小五班也就没有必要。反正对口学校有机会问鼎四校八大,那么有时间有精力,提前搞初中9门课程的学习,在对口学校不要谈恋爱,不要打群架,不要天天王者荣耀吃鸡打游戏,认真读书,人人都有机会。

 

3买不买学区房意义不大,买了学区房去集团大航母1300人一个学校,享受到名额分配的概率反而未必比家门口的菜中来的高。

 

中招新政 - 国家发了均富卡

家门口的菜中说不定20个学生可以分配到5个名额到校,学区房大航母1300个学生也只能分到50个名额到校,择校的意义显然不大。

 

说不定今天开始,为了获得名额分配到校的红利,家长们转变投资买房策略,个别菜中的对口小区将引来房价暴涨的春天。

中招新政 - 国家发了均富卡

 

中招新政 - 国家发了均富卡

4 摇号摇牛校,即便不中去统筹菜中,抢名额分配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同时,过去的教育弱区,尤其是有着四校八大附属学校的区域将引来生源热潮。大家可以更多的关注对口区域的牛校资源,毕竟现在已经是放在眼前,努力学习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资源。

中招新政 - 国家发了均富卡
数据来源于网络,如有错漏请轻拍

 

3对于目标四校八大的牛蛙来说,四校的自招比例和人数虽然下降了,但是命却多了一条。

 

以前是自招-零志愿-裸考

现在是

先自招

然后名额分配到校

然后名额分配到区

然后裸考平行

中招新政 - 国家发了均富卡

中招新政 - 国家发了均富卡

 

当然在传统教育强区的牛蛙来说,竞争也将进入内卷白热化。自招名额的大幅度缩水+分配到的资源变少,头部的牛蛙只有更努力更激进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那张门票

 

那么摆在小升初家长面前的选择有就日益明朗了

 

要不要去顶级牛校和神牛厮杀内卷是个问题

要不要为了进牛校死拼奥数和英语是个问题

要不要为了名校光环的学区房背百万债务是个问题

 

或者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

怎么在家门口的学校

拿到名额分配到校?

 

小升初的择校战场将逐步冷却

九年的中考征程从今年开启

纠结上岸学区房已没有意义

练好全科内功才是今后

以不变应万变的生存之道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mxZuZnWrnLrcqWvnj9zeQ

微信又改版!视频号公众号主页双向打通,iOS新版内测也快来了

 

不负众望地,微信又对视频号放了个大招。
 
今天,微信推出视频号主页和公众号主页关联显示功能,视频号与公众号绑定后,可以选择在视频号资料页展示公众号,或者在公众号资料页显示视频号。
 
此外,微信安卓版也在时隔一个半月后等来8.0.2内测版本,虽然改动不多,但也做了些细节性调整。我们为大家一起盘了盘。
 

微信又改版!视频号公众号主页双向打通,iOS新版内测也快来了

视频号公众号进一步打通
主页关联显示
 
在微信更新了视频号主页与公众号主页关联显示功能之后,我们第一时间体验了一波。
 
关联入口的路径比较深,需要进入自己的视频号主页,点击右上角的“…”,再拉到最下方找到“账号管理”一栏,点击进入,会看到“绑定的公众号”,输入公众号ID,即可实现绑定。
 
微信又改版!视频号公众号主页双向打通,iOS新版内测也快来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企业/机构视频号绑定公众号,两者需要为相同的主体才能绑定;如果是个人视频号绑定公众号,两者需要是相同管理员
 
以新榜为例,“新榜”的视频号与公众号都属于一个主体,所以只需要输入公众号ID便可以实现绑定,绑定后可以视频号主页找到“公众号:新榜”的蓝色跳转链接,公众号主页也有“视频号:新榜”的字样;但如果输入非同一主体的ID,绑定便是不可行的。
 
微信又改版!视频号公众号主页双向打通,iOS新版内测也快来了
而且,绑定的公众号只需要满足共同主体或者共同管理员的要求,并不需要同名,一个视频号可以绑定共同主体/管理员的多个公众号,但目前在视频号主页展示一个公众号。
微信又改版!视频号公众号主页双向打通,iOS新版内测也快来了

 

这一步双向打通,进一步实现了公众号与视频号的双向导流,也更加深度地绑定了公众号和视频号的IP与流量。
 
尤其是一个视频号可绑定多个共同主体/管理员的形式,对于拥有多个矩阵号的团队来说,可谓是重大利好,为大号下场做视频号又提供了助力。
 
在双向打通功能实现之后,也有人在好奇之后公众号粉丝是否能与视频号粉丝直接打通,让公众号大V直接成为视频号大V,就像抖音、头条号、西瓜视频的粉丝全部打通一样?
 
不过这种形式对创作者来说有利有弊,对商业价值的影响更需要斟酌,短期来看目前仍不太可能实现。
 
微信又改版!视频号公众号主页双向打通,iOS新版内测也快来了
微信更新安卓8.0.2测试版本,
细节微调、无大动作
 
上周,微信在Mac版本的更新上搞了回大事情,新上线的Mac 3.0版本不仅能在苹果电脑上浏览朋友圈、观看视频号内容和视频号直播,还支持深色模式
 
相比于Mac版本的高调,今天更新的安卓8.0.2测试版本倒没什么大动作,主要还是修复一些bug,以及做了3处细节性微调。
 
微信又改版!视频号公众号主页双向打通,iOS新版内测也快来了
一是视频号直播可跳转“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直接开播。
 
新版本中,进入视频号直播后,可在右上角找到游戏图标,点击可以选择需要开播的游戏。
 
目前只有“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两个选项,点击即可直接跳转进入游戏App进行直播,主播可以在打游戏的同时看到直播间在线人数、喝彩等数据。如果没有下载游戏软件,则无法开播。
 
微信又改版!视频号公众号主页双向打通,iOS新版内测也快来了
二是“直播和附近”中“朋友在看”一列变成了“推荐”。
 
据我们体验,“推荐”模块里既包含朋友看过的直播,也有一些热度较高的、或者算法根据用户的个人使用习惯推荐的直播。
 
这正好验证了张小龙在年初微信公开课上提到的那句“用机器推荐来给用户推荐适合的直播”。
 
微信又改版!视频号公众号主页双向打通,iOS新版内测也快来了
三是公众号主页新增了“不再关注”按钮。
 
自从公众号主页经历上一轮改版之后,无论是安卓版本还是iOS版本的“不再关注”都被缩小到“发消息”右侧的人像图标下,弱化了“不再关注”的存在感。
 
这一次的安卓改版,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后会发现功能列表的最下方新增了红色字样的“不再关注”,颇为显眼,便于用户的取关操作。
 
微信又改版!视频号公众号主页双向打通,iOS新版内测也快来了
总体来说,这个内测新版本目前还没有特别大的动作,也不排除后续会有一些跟进的变化。
 
毕竟数数日子的话,虽然视频号、微信电脑端更新不断,但手机版本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大动作更新了。
 
就在刚刚,“微信开发者”推送了“微信团队邀请开发者参与iOS微信8.0.3内部体验”的推送,下一回会有什么新变化,还是值得期待的。
 

作者|松露

编辑|张洁

特别感谢|微信坚持不懈的更新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qwLg5FVOBqmpw7l0oAQ0w

上海学区房变天了,上海新中考(2022年)影响

关于学区房,领导的态度在会议上其实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

 

今天,上海终于将中考录取的改革落地,重点有两条:

 

自主招生人数不超过6%;

名校要拿出最多65%的名额用来公平分配。

 

上海58所市重点均有提前招生的名额,差不多有40%是提前招生,四大牛校比例更是高达60%。

 

现在,再这么大规模掐尖,就不再允许了。

 

而且,名校要拿出三分之二的名额给市里统一分配,市里会把这些名额交给普通初中自由分配,也就是说,普通初中最优秀的那批孩子,也有机会进顶级高中了。

 

哪怕他们的父母买不起学区房。

 

上海的政策思路显然很清楚了,既保留选拔功能,也能尽量保证公平。

 

对于成绩在塔尖6%的孩子,上海仍然给了他们被“掐尖”的空间。但更多的机会,给了买不起学区房的普通家庭:

 

学区房的含金量,要被稀释了。

 

受益最大的,当然是郊区的家庭。

 

上海的“市实验性示范高中”近70所,它们大部分都在主城区,而不是“五大新城”里。新上海人聚集的五大新城,重点高中加起来不到10所。

 

上海此时从高中招生倒逼教育资源重新分配,首要目的当然是给学区房泼冷水。上海这一轮的学区房暴涨俨然有失控的趋势,比如对应上海建平实验初中的梅园五街坊,2019年之前成交均价一直在10万左右,但从2019年开始,价格一路上扬,去年的均价已经逼近:

 

20万。

 

类似的政策,其实从2016年就在北京实施了,合肥南京苏州也都这么干,在中国的广大乡村,它甚至已经施行了十几年。它的名字叫:

 

校额到校。

 

北京实施了几年,得出了一些经验,其中有一条是上海家长目前最担心的:

 

普通初中的尖子生,到了牛校万一成了倒数,孩子能不能受得了?

 

北京的解决办法是——分班。牛娃还是和牛娃一个班,虽然在同一个学校,但享受到的资源其实是不一样的。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绝对的公平,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

 

而校额到校对于缓解学区房焦虑究竟有没有用,北京似乎已经有了答案。校额到校确实给了普通学校的孩子一个机会,一个希望。但对家长们来说,仍然要去争夺优质初中的学区房。

 

毕竟,赌孩子不如赌房子。

 

而北京的经验也显示,校额到校政策实施后,最优质的确定性最高的一批初中学区房,反而会迎来更猛的价格上涨。

 

政策的制定者不是万能的。家长之间的战争,说好听点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说不好听点,就是:

 

内卷。

 

内卷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场零和博弈,除非所有人都举手投降,否则这事根本停不下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ox_yCAxuNt9hDDMQ3S0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