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博上有个大V宣布破产。

真真假假且不说,看着ID有点眼熟,忽然想起来,这不是两年多以前的马桶名媛,自称top5的张晓晗的老公吗?
当时的周先生,还一副top5的风格,怒斥围观者都是屌丝。
之所以有这个印象,是我当时还写了一篇文章《上海没有堡垒》,最可惜的是,这两口子居然离婚了。
众所周知,升值计是一个有关人生和财富的公号,虽然周先生倒霉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不过咱们是专业的,还是就事论事,不能笑。
做生意就像打仗,一共1万人,你搞9个作战面,看起来很多,分散到9个项目就是洒洒水。
但是,1w人要打下9个县城,你就要好好研究战术了。
使钱如用兵,要集中优势兵力,最忌分散兵力,添油战术。1千万的钱打出来一个集团公司的气势,属实牛逼,做这么多投资,基本就是白送。
他可以说把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贯彻到极致了,这种打法,我愿称之为乱矿流。
然后就是分散投资的劣势,除了他的主营,大部分只能当甩手大爷,这就是中产搞投资的第二个问题,幻想躺着挣钱,「睡后收入」。
所以他是真的做到了金钱永不眠,金钱在他睡觉的时候也永远在亏。
《富爸爸穷爸爸》是本好书,但是我觉得很多人压根没有读懂。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不对?对;
被动收入、「睡后收入」,对不对?对;
金钱永不眠,对不对?对。
根本原因就出在,很多中产对金钱的理解有问题,他们把金钱想得太容易。
选择相信,或者写出这样故事的人,从来没有真的核算过,一个月3000刀的工资,中介要提成多少?售价应该是多少?一天八九个小时的体力劳动下来,还能保持乐观积极的,那是什么人?可能在他们眼里,劳动还真就是健身。这种感叹,跟羡慕卖煎饼果子的大妈能买两套房一样,他们一定以为大妈收摊了还是广场舞舞王。
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仨瓜俩枣,也过于自信自己的体力付出,所以他们认为钱很好赚,认为自己的问题,只是想站着挣钱,躺着挣钱,只要我肯为五斗米折腰,只要我肯爬起来,我就能赚到钱,到那时侯,钱生钱就易如反掌。
中产最大的问题,不是不能忍受辛苦,而是「不耐烦」,他们最怕的是「麻烦」,所以要把问题尽量简单化。
摘樱桃,挣钱;
摊煎饼,挣大钱;
投资,挣大钱。
摘樱桃、摊煎饼、投资,共同的特点是单一,在他们眼里,挣钱是一个单一变量的事。
总之,挣钱不能麻烦,但是,挣钱这件事,本质上就是熵减,是把本来混乱的秩序梳理清楚,建立秩序,你比别人高效,你才能赚钱。
所以,挣钱这件事,可以快,也可以慢,但是唯独必须「耐烦」。
确实,富人大部分都靠钱生钱,靠被动收入。
除非来自于继承,所有富人在成为富人以前,都曾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去构建自己的财富拼图,搭建自己的财富体系。
老子有一句话,「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
赵括年轻的时候,跟父亲赵奢讨论兵法,赵奢每次都辩不过他,然后跟赵括母亲说,赵括不做将军,就是社稷之福。
为什么?因为赵奢自己做将军时,盔甲不敢离身,每天在营帐里战战兢兢,反复揣摩,跟幕僚部下反复咨询,还怕自己有什么地方考虑不到,赵括却把战争当成儿戏。
民国期间,直奉大战,当时美国《时代》周刊采访吴佩孚,发现这个公认有可能统一当时中国的人,满面灰尘,眼里都是熬夜的血丝。
你能够「受国之垢」,你才可以做天下主,你能够受钱之「垢」,你才能成为有钱人。你绝不可能站在岸上,看别人在河水里挣扎,还能挣到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IjvdtVJQbIvzGWhB0gh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