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体系,是写出来的

我是2018年年底开始做职业投资的,“职业投资人”这个称呼比较有趣,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对我来说,这里面有两个限定,一个是“职业投资”,代表着我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就是说我是以投资为职业的,另一个就是“人”这个后缀,表明了我只是一个个体,从调研、资料整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到最终做出交易决策,都是我自己独立来完成。

投资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好在还有雪球和雪球上的朋友。2019年开始,我加大了写文章的密度,主要原因是整理自己的一些思路,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在雪球上得到思想的碰撞,以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

 

最开始的时候,我写地产比较多。虽然我之前20多年一直在做房地产,但研究地产股的时候,很多东西不是了解行业就可以的,股票有很多自己专门的知识和体系,我现在的不少认识,也都是在一篇篇文章中不断提升的。后来一些认识沉淀下来,就有了《看透地产股-从价值投资的根本逻辑出发》这本书。

虽然2021年下半年,行业突变,很多东西发生了一些方向性调整,但大逻辑并无变化。地产仍然是最大的行业,仍然要肩负使命,继续扮演自己“支柱产业”的角色。这种剧烈的供给侧出清,确实大大缩短了行业集中化的进程,对于活下来的头部企业来说,日子要比之前预期变得更舒服了。

 

到了2020年,从年初到年尾,市场一直在大幅波动。国内疫情影响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让每一个投资者都面临着全新的市场变化。包括下半年“赛道”说法盛行,很多个股都出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估值。这对价值投资来说,是一个很有冲击力的考验。

这一年,我写的大多数是关于投资理念的文章。有些钱因为不懂才能赚得到,有些钱因为懂所以赚不到。投资者用赚钱来评判成败是天经地义的,但赚钱指的是长期稳定的收益,短期的钱赚得再多,如果用的是错误方法,早晚会连本带利还给市场。

 

通过这些文章,我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很多时候,我一直在用大师们的经典理论作为标尺,但越来越发现,那些理论都是经过时间和案例检验的,但放在自己身上却未必适用。因为我只是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很多时候自己的能力完全做不到那些理论的要求,如果生搬硬套,变成邯郸学步,后果可能会比投机失败还严重。

这些体会整理出来,就有了《个人投资者的股市生存之道》这本书。要讲理论高度,大家只需要去看看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彼得林奇等大师的言论和著作就行了,完全没必要读国内投资人写的文字。但要理解中国股市,只看这些就远远不够了。

 

 

要想明白自己作为一个散户,怎么在股市上生存,雪球上的很多文章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世界和大师们不一样,就像我们谁都无法像梅西那样踢球,更无法像詹姆斯那样扣篮一样。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赚钱才是唯一生路,哪怕这些模式看起来很笨拙,但它至少能让我们在中国股市中长期生存下去。

 

2022年,我的文章方向上会更接近市场一些。投资体系不是发现好股票就可以的,在选股体系之外,交易体系也是至关重要。我也有不少长期持有的股票,但对我来说,买入股票之后,从来没有想过要持有多少年,长期持有是结果而不是目标。我会给自己的每一只股票设置基本面调整点甚至是基本面止损点,不触及也就不需要改变,一旦出现调整点,就必须要执行严格的应对计划。

 

 

之所以今年要强调交易体系,也是出于对当前市场的理解。这两年赛道股的超高估值和崩溃式下跌,对投资者的信心是一个严重打击。去年下半年,部分行业出现重大变化,对就业和社消都影响深远。可以说,现在基本面好的企业估值泡沫严重,估值偏低的企业又面临着行业景气度下降的持续压力,市场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2022年开市以来,银保地的强势,与去年部分热门板块的大幅下跌形成鲜明对比。但目前来看,银保地还是属于板块切换的受益者,自身的业绩推动能力仍显不足,后面随着年报陆续发布,某些权重企业低于预期也是很有可能的。现在需要维稳,更需要续命,有些东西已经超出股票层面,2022年,先生存后发展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JuVU8Vl7kxpgMxTYFqGBQ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