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公式

新年的第一篇文章,和大家聊一点思路上的话题。

 

由于宏观上的转折,中国现在各行各业都已经进入“卷”的时代。其实跟任何时代一样,抱怨没有意义,“躺平”于多数人来讲,也没有资格。普通平凡如你我,无论置身何种时代背景之下,除了努力搬砖,别无他法。

 

人们的幸福感,其实并不来自拥有财富的绝对量,而来自财富带来的

 

社会相对“序位“、安全感与选择权

 

这三个东西。

 

第一点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们的生活状态在社会中的相对序位。

 

七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很让人羡慕,但放到现在,哪怕百万户,在大城市恐怕也只能算得上普通的中产。钱变多了一百倍,但幸福感却明显下降。表面上是货币购买力的“贬值”,本质是社会相对序位的变化。万元户还是百万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么多钱,大概在社会排在什么序位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一线城市和十八线小城,虽然收入差距几十倍,但很多一线的白领压力更大更焦虑的根源。他们社会序位的参考对象,根本不是小城的人。而只是北上广深,甚至于更小的圈层。

 

第二个问题,安全感其实主要来自于财富带来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种安全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算。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多少钱才能财务自由的问题。这个公式简单可以写为:

 

财富积累*财富回报>=生活开支(含或有风险开支)

 

根据这个公式,其实每个人都能算出自己的“财务自由”门槛。

 

很显然,这里的“开支”变量,紧密地与上面的“社会序位”相关。一个在一线生活的人,跟我这样在县城生活的人,开支和或有开支,都是差异巨大的。

 

在锚定好自己开支的前提下,财务自由就变成了两个问题:

 

1)财富存量的积累,也就是通常说的“第一桶金”。

 

2)财富回报,也就是你的财富带给你的回报率。

 

很显然,要使得这两项的乘数足够覆盖支出,必然至少有一个较大,且另外一个不能太小。否则,怎么样也达不到财务自由的目标。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要积累足够的本金,抑或是要有足够高的投资回报率,都是困难的一件事。

 

第三个方面,是选择权的一个问题。

 

所谓的“自由的选择”,你可以定义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可以定义成“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总体来说,都是财务自由带来的生活选择权更加符合个人主观偏好的结果。

 

很显然,这种自主选择权,不仅仅取决于第二个问题里的公式,也取决于你给自己选择的社会序位的参考系。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白领,他们在谈论自由选择权时,具有不同的内涵。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财务自由是手段,幸福生活才是目的。

 

2)财务自由在全社会的序位比较里,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可能实现。

 

3)要实现财富自由,要么想办法积累财富存量,要么提升投资回报。但无论如何,二者都不能有短板。

 

现实当中,大部分人既没有强大的创造财富存量的能力,也没有高超的投资能力。结果便是,幸苦工作赚来的工资收入乘以负的投资回报,离“自由”的目标越来越远。由此可见,这两项的能力都是需要刻意学习训练的。自由并非易事,如果我们不加以刻苦训练,搬砖的收入也在不知觉中一点点“被流失”。

 

4)于少部分人来说,要在大范围实现自由,获得社会序位的较大提升,必须“不走寻常路”,总得获取一般意义上的工资以外的收入,并学会投资。

 

5)于大部分人来说,绝对意义上的财务自由根本就是不可实现的梦。好在,我们可以通过限定自身社会排序的范围,来获得同样财富值下带来的更高的“安全感”与“选择权”。

 

毕竟,幸福生活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PQj4AO-ElrMQbM_4-CrL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