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有人说他买了伊利股票,准备5年后给娃当嫁妆。

 

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让老百姓爱上喝牛奶这件事,全世界都很拼。

 

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整了一件很酷的事,让当红明星喝完牛奶后,在上唇留下一抹牛奶拍成广告。

 

这广告叫《牛奶胡子》。

 

劳伦·白考尔、英格丽·褒曼的女儿Isabella Rossellini等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巨星都拍过这个广告,连超级英雄组都没放过。

 

当时有说法,没拍过这个广告的超级英雄,等于没有拯救过世界。

 

而看过超级英雄的牛奶胡子之后,很多美国小朋友觉得自己喝了牛奶,就拥有了同款超能力。

 

这个明星阵容,别说在全球牛奶界,就是放眼全球广告界,那也是豪华。

 

所以,什么东西扯上牛奶,发生一些强烈的化学反应也不奇怪。

 

伊利最近搞了120个亿的定增,一场连对手都看不见的竞价发行,最后整出了现场拍卖的紧张氛围。

 

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6月份的时候,伊利发布定增计划,说好的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

 

最后在53家重量级机构及个人中,竟然只有22家发行对象胜出。

 

这说明啥?

 

说明22家就把整个计划给包圆了,剩下的只有出局的命了。

 

斯基看了参与伊利定增的阵容,那真是资本界的全明星阵容。

 

高盛、高瓴、高毅,这些“三高”人士可不是来捧个场就走的,那可是掏了真枪实弹来火拼的。

 

股民看了这个阵容,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不服气的也不奇怪。

 

定增一落地,很多股民有意见了,你这么有种为啥不搞配股?

 

有一说一。

 

伊利自己对这次定增有没有底气,是显而易见的。既然有底气,觉得自己搞批发就能卖个好价钱,为啥要苦哈哈搞零售?

 

要知道配股融资,要是股东认购数量没到配售数量的70%,上市公司不是仅仅还上本金就可以的,还要赔上利息钱。

 

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零售万一销量不行,那还不得把中国的牛奶大业给耽误了。

 

毕竟人家伊利这次定增就是冲着“全球乳业第一”交椅去的。

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很多股民气伊利是觉得定增发行,价格肯定低啊。为啥这种好处都拿出来讨好资本大佬了?

 

这次吧,伊利还真没对这些大佬手软,定增发行价格是37.89元/股。

 

斯基拉了一下伊利股价走势图,比这价格高的,历史上也没几个月。

 

所以,有些股民生气归生气,心里还是会暗戳戳地跟大佬入手的价格比一比。

 

一比优越感就上来了,貌似自己的建仓成本比大佬还低一点。

 

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当然,可能跟潜伏已久的那些资本没法比,但跟那些新股东还是可以扳个手腕,较量一下。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点,是人家的定增发行费用还真低。

 

伊利这次募资总金额为120.47亿元,最后净额为120.40亿元,发行费用差不多是600多万元。

 

斯基看,8月份搞定增的一家公司,当时募资总额是203.3亿元,净额为198.7亿元。

 

这两个数字一减,好家伙,发行费用差不多是4.6亿元。

 

估计当时这家公司对这个发行费用也有点良心不安,所以公告里只说“扣除相关发行费用”,没好意思说具体数字。

 

这么一对比,伊利的操作倒是挺良心的,说明人家这带货能力也真挺强。

 

不过,伊利上一次定增是2013年,定增那一年营收还没到500亿元,现在的营收已经快破千亿了。

 

当年扣掉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才22亿出头,去年这个数字已经是66亿了。而今年前三季度,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了。

 

相当于,这个数字翻了三番还多。如果说营收翻番不可怕的话,那么扣非净利润翻三番,就可以让同行抖三抖了。

 

说点最实在的,2013年新年第一天开盘,伊利股份的股价是2.52元;而伊利这次定增落地之前,股价已经到40块了。

 

8年,股价整整翻了20倍。

 

错过了上一次机会的大佬们,你说会轻易放弃这次机会吗?

 

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不过要说大佬们抢得这么嗨,是单纯看中伊利这家公司,那可能还是肤浅了点。

 

人家看中的是中国人“喝奶”这个大市场。

 

中国的牛奶大业,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

 

因为市场足够大,所以中国人“喝奶”这件事,全球资本都在盯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奶类年产量为21.7万吨,人均每年仅为0.4公斤。

 

0.4公斤什么概念?差不多也就是现在240ml盒装牛奶的三四盒左右。当时喝得起奶的,主要还是北上广条件好一点的家庭。

 

中国一直是人口大国,却是“牛奶小国”。

 

2002年,又有统计说:

 

全世界牛奶人均占有量100公斤,日本200公斤,美国400公斤,中国仅7公斤。

美国一个人喝奶的量,可以供57个中国人。

 

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2002年之前,已经有国外资本盯上了中国的乳业市场,但有趣的是,最早想尽办法让中国人爱上喝牛奶的,不是一家乳业企业。

 

当牛奶胡子的广告,开始在美国风靡的时候,做食品无菌包装的瑞典公司利乐派了业务代表来到中国大陆。

 

当时总部给代表们下达的命令,不是打广告、拓展客户,而是——想办法让中国人喝牛奶。

 

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从那时候开始,到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国乳业经历了十年黄金期。

 

到现在为止,中国人喝奶虽然没有那么稀罕了,但“每天一斤奶”的梦想提出10多年了,中国人喝奶的习惯还没完全培养起来。

 

按照最新发布的中国奶商指数看,我国“牛奶人口”,也就是每天摄入乳制品的人口只有3.6亿人,还有超过10亿人没有形成喝奶习惯。

 

还有一个数字显示:

 

2018年世界奶类总产量为8.64亿吨,人均占有量约为130千克;而同期我国奶类总产量3177万吨,人均占有量约为23.6千克。

也就是说,中国人的人均占有量,还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零头。

 

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不过潜力大归大,资本要想分一口奶喝却不太容易。

 

这几十年里,外资就经常搞点事,整得中国乳业企业好几次都很被动。

 

所以中国乳业要在群狼逐鹿中冲出亚洲,走向全球,那也是公认的难。

 

如果发现一家中国乳业有进军全球的勇气、魄力和实力,那资本的眼神就放光了。

 

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从2004年开始,潘刚带领下的管理团队就开始定“小目标”了。

 

第一个小目标是:

 

伊利要在2010年实现全球乳业20强的战略目标。

这个小目标提出的第二年,伊利的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率先突破百亿元的中国乳品企业。

 

2005年到2013年,伊利在全国开展“织网计划”。

 

说白了就是扩大产能,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现代化生产基地,保证本地及周边供应。

 

最后伊利提前了一年,进入全球乳业20强。

 

第一个小目标实现4年后,这支管理团队有了新的野心,这次是进入全球乳业5强。

这个小目标在2020年又双叒叕实现了。

 

所以,人家又大胆地提出了第三个小目标。这次,人家直接冲着全球乳业的“老大”位子去的。

 

别说,就冲伊利爱定“小目标”的那股劲,真有点常青树企业的气质。

 

一般常青树企业,就喜欢在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实现之后,再设定一个新的胆大包天的目标,不让自己有躺平的机会。

 

伊利打算哪一年坐上老大的交椅呢,时间非常明确——2030年。

 

人家还说了,2025年就要到全球乳业前三的位置。这话说出口,就能想象得到其他品牌的内心OS了。

 

这么大的flag立下了,人家还不得赶紧行动起来。

 

伊利,你咋还不躺平?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伊利有个指标前几年就已经坐上了“全球乳业第一”的位子,而且这个指标的含金量还很高,连巴菲特都很看重。

 

他老人家曾经说,

 

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指标来衡量公司经营业绩,那就选净资产收益率。

伊利股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很多年前就已经维持在23%以上了。

 

现在人家已经是磨刀擦枪开干了,10月份还战略入股了全球羊奶第一品牌澳优,成为澳优的单一最大股东。

 

这次募的钱花在哪,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主要用于高品质液态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高增长、高附加值品类的产能建设。

 

最后,斯基带大家看了看全球乳业巨头的身价,市值已经到了万亿级别!

 

当然跨国巨头们不光是做乳业,但再怎么样,要当全球乳业老大的伊利,怎么的也得上市值5000亿人民币才配得上这Title吧。

 

那位准备了嫁妆的朋友,挑女婿的时候,考虑下斯基呗。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船长斯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AGkcih4RzYdFuuwpKL_q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