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1-12-06)降准!今天,又给楼市泼盆冷水

一上来,先抛出结论

——2022年上半年,将是全面宽松的大年。

降准,只是个开始。降准之上,还有降息。

以上判断,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1、全面宽松的第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速低于预期。

自2018年四季度开始,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反复提到一句话

——利率水平,应该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

怎么去理解这句话?

利率水平,应该匹配稳增长的要求。

——一旦潜在经济增速下滑,利率就要下调,以求稳增长。

那么,高层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是多少?

保5%争6%!

两会上对于2021的潜在经济增速的判断是6%;

央行对于十四五期间的潜在经济增速判断是5.1%-5.7%;

易刚行长对于潜在经济增速的判断是“有望维持在5%-6%”。

那么,当下的经济增速是多少?

已经低于潜在增长率。

2021年第三季度GDP的同比增速只有4.9%,真实增速已经跌破4%。

那么,当下的利率水平能否匹配稳增长的要求?

当然不能!

不能了怎么办?请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央行历次提到“稳增长”之后,随即推出来的利率政策包。

每一次“稳增长”之后,每一次“利率匹配稳增长要求”之后,都有普世性的降息。

2、全面宽松的第二个原因是,企业利润转负。

自2000年开始,每一次的降息都伴随着一个重要指标

——企业利润转负。

请看下面这张图,这是1999-2021利率与企业利润变化图。

请重点关注这四个节点:2001年、2008-2009年、2014-2015年、2019-2020年。

每一次的企业利润穿负,都有全面降息出现。

那么,现在的企业利润是多少?

统计局的数据告诉我们: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2.2%。

同比增长42.2%,看起来很厉害!

但是,增长利润中的49%都来自于——大宗商品暴涨所利好的制造业上游和采矿业。

而制造业下游的利润增速,已经接近于0。

2022年二季度,企业利润将有极大可能穿负。

那么,企业利润穿负了怎么办?

全面降息要出现!

过往的利率变动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3、全面宽松的第三个原因是,精准滴灌远不够。

自2021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包中,反复提到一句话

——用好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

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央行频繁使用“小微定向降准、小微再贷款、票据再贴现、MLF质押品范围扩大”等定向宽松工具,对中小企业精准滴灌。

比如,利率低至1.75%,规模高达1万亿的碳减排工具。

比如,9月份再次新增的3000亿支小贷款。

也放水,但水管不直接怼到菜地里,只流向那几棵快旱死的苗。

但是,定向滴灌滴了将近一年,打开社融一看——

企业融资规模,仍然远低于往年。

再贷款规模增加了1.8万亿,长期贷款规模却下滑了1.2万亿。

当下的情况是什么?

精准滴灌,已经浇不活快渴死的企业。

快撇了水管,直接把水龙头干到地里,嗷嗷灌吧。

以上,就是“2022降准降息、全面宽松”的三大依据。

  1. 经济增长,低于潜在增长率。稳增长之下,降息几乎必然。
  2. 企业利润,将有穿负的可能。保企业稳就业之下,降息也是必然。
  3. 精准滴灌,或救不活渴死鬼。不仅是定向降息,更可能是全面宽松。

2022,大概率又是大宽松之年。

水龙头一旦拧开,就难以控制“水流向哪里”。

前面我们提到“2022全面宽松”,其背景是什么?

稳增长、保企业、稳就业。

上面的目的呢,还是想把漫灌的大水,全引到中小企业和实体里。

——让他们喝的饱饱的,活的好好的,就业岗位给的足足的。

但是,请注意!

一旦漫灌的龙头拧开了,水流向哪里,就很难控制了。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特殊节点里。

现在是什么节点?

不挣钱,各行各业都不挣钱。

随手列举几个行业,给大家举个例子,卖卖惨。

装修园林行业,企业利润下滑56%。

2019年前三季度, 52家头部公司的总营收1285亿,总利润79亿。

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下降4.4%,总利润下降56%。

亏损企业,从5家扩展到18家。

影视行业,企业利润下滑56%。

2019年前三季度, 27家头部公司的总营收447亿,总利润62亿。

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下降22.2%,总利润下降61.5%。

亏损企业,从7家扩展到10家。

畜牧业,企业利润下滑46%。

2019年前三季度, 26家头部公司的总营收2221亿,总利润230亿。

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上涨68%,但总利润却下降160%。

亏损企业,从3家扩展到15家。

商场与超市,企业利润下滑60%。

2019年前三季度, 55家头部公司的总营收6191亿,总利润418亿。

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下降32%,总利润下降88%。

亏损企业,从3家扩展到11家。

除此之外——

旅游业头部公司,利润下滑84%;酒店与餐饮头部公司,利润下滑56%;航空业头部公司,利润下滑135%;教培行业,直接被打爆……

面对这种几乎是全行业的利润下滑,会发生什么情况?

企业不敢融资,银行不敢放款。

企业怕借钱扩张,收不回成本。银行怕借给企业,收不回贷款。

这种情况下,即便自年初开始,高层不断提及加强中小企业贷款,央行数次使用针对中小企业的滴灌工具

——2021年前10个月的社融增速,依旧上不去。

9-10月,连续两个月的社融增速,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注意!重点来了!

在全行业利润下滑,社融逼近历史最低,企业不敢贷款,银行不敢放款的当下

——水龙头拧开了!

全面降准来了,全面降息还在后面。

此时此刻,会发生什么?

银行里面将堆叠出大量的钱,放不出去!

放出来的水,全淤塞在银行里。

这就有点扯淡了。

银行,也是开门做生意的。

做的生意,归根结底还是“低吸高放吃息差”的放贷生意。

钱全堆在家里,没人愿意贷,你也不敢放,每一天都是成本。

急,贼急,都快急死了。

别急!愿意贷的要上门了!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表明,监管机构将从房企发债方面给予支持;

——各地银保监会通知热点城市主要银行,放开房地产开发商开发贷限额的管控;

——按揭和开发贷都可以上量,涉房贷款两集中也可以临时”鼓肚子”;

——碧桂园、龙湖发行50亿中期票据,禹州发行11亿贷款,奥园债务顺利展期;

11月份,金融机构房地产融资和按揭贷款环比,统统同比上升!

更重要的,是下面这张图。

刚刚结束的高层会议上提出——

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一个是家里憋满了钱,一个是家里穷成了狗。

两者之间,突然开了个口。

缘,妙不可言。

有人说

——房企天天破产,楼市要死要活,银行不敢给中小企业放款,难道就敢给楼市开门?

拜托,搞搞拎清。

楼市的问题,是流动性问题。

房企穷,是假穷。

大水坝一筑,天大的水也死活进到楼市。

只要有水进来,大水车一转,大家一起嗷嗷赚钱。

中小企业的问题,是利润性问题。

中小企业穷,是真穷。

利润上不来,死活不赚钱。

吓得银行宁愿把水憋在家里,也不敢放出去。

现如今,银行家里的水位又高了好几米,挡着楼市的大水坝上又破了个孔……

如果你是银行,你选择放给谁?

2022,前半年信用扩张,后半年信用收缩。

讲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对于明年的楼市趋势,应该有所清晰了。

2022年上半年,楼市信用扩张。

伴随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放开,又加上企业利润的持续走低,银行对于实体的放贷将更加审慎,手里憋的钱将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伴随开发贷和按揭贷款的临时放松

——憋在银行手里的钱,将或明或暗的流入楼市。

尤其是,新一年又开始了,信贷额度又重新打开了

——注入楼市里的水,很可能将变本加厉。

更尤其是,信贷收紧已经持续了2021的整整一年,银行都快饿疯了,一旦开闸

——注入楼市里的水,很可能将更加变本加厉。

更更尤其是,自2021年下半年,房企因融资受限,接近半年没拿地,全都饿疯了,一旦重新拿到钱

——注入土地市场里的疯狂,很可能将同时变本加厉。

这种情况下,楼市会发生什么?

信贷,再次放松!

流动性,再次恢复!

土拍狂潮,再次恢复!

上半年的小阳春和初夏,大概率将再次出现!

但是,但是,但是!

钱进来了,流动性也恢复了,土拍又出现帝王了,压抑半年、被坏消息支配半年的购买力也开始进场了……

诸多利好叠加,就会用力过猛。

凡事就怕用力过猛,偏偏每次都用力过猛。

一旦用力过猛,上半年的房价再次跳涨过高,等高层回过神来一看

——MMP,放出去的水,原本是支持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结果全跑到楼市里了。

干!给阳光就灿烂的玩意儿,就是欠干!

接下来,就又是新一轮的楼市调控和政策重压。

下半年,将大概率再次进入政策收紧期——

收紧按揭、收紧贷款、收紧融资;

房企再次变穷逼,房贷再次难放款,土地市场再次转凉。

楼市再次冰封,站在墙头的唱空者再次出现!

来来来,让我们把以上做个总结。

站在2021年的此时,眺望2022年,楼市的趋势性走向如下——

2022年初,起;

2022年中,热;

2022年下,凉。

在这样的楼市趋势下,普通人应该怎么办?

逆周期而行!逆周期而行!逆周期而行!

1、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现在就可以进场了。

毕竟,水刚放出来,还没流进去;

毕竟,房企手里还是没钱,还在冲业绩打折;

毕竟,第三轮土拍依旧凉凉,土地市场还是一片哀嚎;

毕竟,二手市场依旧很凉,房东们依旧哭爹喊娘;

毕竟,唱空主力还站在墙头,依旧牢牢占据上风……

作为买家的你——

尚能牢牢占据上风,尚能站在高处嗷嗷砍价,尚能吃上一口房企割肉的红利。

千万别等到明年上半年!

明年上半年,一旦房企手里拿到钱,一旦房企收回折扣,一旦土地市场拍出高价地,一旦房东重新傲娇,一旦唱空主力全特么偷摸进场了……

想想看,你还能占到啥便宜。

2、劣质资产,请等到明年上半年出货。

如前文所说,现在还是看空主力的买方市场。

一二线城市核心区的房子都不好卖,别说你手里的那些烂货了。

稳稳看,反正最惨的时候已经过去。

熬到明年上半年,等小阳春的到来,等初夏骄阳的到来,等土拍重新火热,等成交再次上扬,等房东再次傲娇……

然后——

抓紧把手里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远郊、一二线城市老破小……全部出货,一个不留。

届时,千万别贪,卖掉就行。

3、2022年是升仓和换仓的最好机会。

上半年,趁着市场行情好,抓紧把手里的货,盘整出清。

下半年,趁着市场行情凉,抓紧把手里的钱,换到更好的城市,换到核心区。

上半年,卖掉三四线;下半年,买入一二线。

上半年,卖掉远郊和老破小;下半年,买入核心区和次新。

别迷了!

“一年时间里,同时存在全面宽松和瞬间收紧”的换仓好时机,千载难逢!

以上,就是针对2021年底-2022年的三个实操性建议。

现在别懵逼,进一二线城市核心区;

上半年别贪,出货一二线远郊、老破小、没有产业空有概念的野鸡新城;

下半年别迷,抓紧升仓和调仓。

讲到这里,可能还会有人喷——

别特么瞎逼逼,就知道鼓吹楼市。

没关系,你爱信不信。

反正也是白嫖,又不会给我一分钱,爱咋咋地。

就好像,半个月前,我提到“降准马上就到”

留言区里,一片骂声。

没关系,还是那段话——

我就是个垒数据、做研究的。

我是一片镜子,外面照过来什么样的数据,我就反射给你什么样的颜色。

我拿着一组组的数据和图表,把每一组数据的出处都告诉你们,并基于数据尽可能给你相应的建议……

你看到以上内容时反应出来的情绪,其实你自己内心的喜、恶、害怕和恐惧之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