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开车听谁的!你一个坐车的,安静待着吧……

作者:李雪,教育学博士,家有六岁萌娃一枚,曾在中国高校工作近十年,现任教于日本高校。

驾校跟育儿,不搭界的两件事,细想起来却有共通之处。本人现居日本东京,女儿六岁。在国内已经有 12 年驾龄了,最近为了考日本驾照,于是报名驾校回回炉。在驾校学习的这段时间,除了了解日本交通规则、驾驶习惯、道路状况之外,还悟出了些与自己、与孩子、与别人相处的门道。

 

熟手对新手的同理心

1

 

 

隐约记得 90 年代国内的驾校教练特别粗暴凶悍,对学员态度恶劣。我学驾照已经到了 2009 年,那个时候教练的态度明显提升了很多。

 

虽说如此,但总能想起来我妈一开车,我爸坐在副驾驶上就开始各种数落她开车的操作。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何老司机和驾校教练指导新手时,就这么容易发火,有话不能好好说吗?

 

突然觉得这个场面似曾相识,像极了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么简单的题,刚讲完,你怎么就不会呢!

 

对于新手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比如,起步这个动作。

 

在老司机眼里,一踩油门,走你!

 

在新手眼里,小心翼翼地打开车门,系好安全带,调好后视镜,左右两边侧视镜。打开发动机、挂挡、打转向灯,左右看看有没有车和行人,踩住刹车、松手刹,再看看有没有车辆行人,确认无误后,松刹车、打轮、回轮、踩油门。走你……

 

同样情形,出现在辅导孩子写作业。在妈妈看来是,5+6=11,这有啥不会的?!

 

然而在娃看来:

 

娃:五加六,假如我有 5 块巧克力,再加 6 块……

妈妈!我周末可以把巧克力带去跟令令一起吃吗,在公园玩儿的时候。

妈妈:周六再说吧,下雨就去不了公园了。

娃:我知道,我是说天气好的话,我想跟令令去公园野餐。

妈妈:咳咳,半天了你一个字还没写呢!

娃:五加六,等于(万能道具——手指头)5、6、7、8、9、10。外面什么声音?

妈妈,你听到邻居家小弟弟哭了吗?

妈妈:没有!你写到第几题了?

娃:5、6、7、8、9、10、11,妈妈,5+6=11!

啊,写成 12 了。橡皮呢?橡皮呢?啊,找到了!

(擦,呲,纸破的声音)妈妈,擦破啦!

 

你看,在熟手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儿,对于新手而言,则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内化成自己的习惯。因此,父母对孩子要怀有同理心,意识他们在学习新技能时的不易,在成长的道路上温柔地守护。

 

了解孩子,因材施教

2

 

 

驾校的第一堂课是心理测试。比如对比左右两个图是否相同,找出跟示例完全一样的图案,在有限时间内尽量多地在方框里画斜线,在有限时间内尽量多地画三角形,两位减法(大部分都需要借位),听到一个句子后迅速从是、否、不确定的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没有思考时间)……

 

谁开车听谁的!你一个坐车的,安静待着吧……

 

这个测试目的是为了让司机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驾驶倾向,在日后行车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实现安全驾驶。

 

例如,在短时间内画斜线或者三角形的考试,测试的是驾驶员的反应力和动作的迅速程度,而减法题则考查动作的准确性。如果动作敏捷却准确度低的话,则需要在日后驾驶时更加细致,防止因失误而造成危险。

 

细想来,育儿时了解孩子的性格,跟驾驶员了解自己的驾驶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有些孩子活泼却常闯祸,如同司机动作敏捷但缺乏准确性。那就引导 TA 时常察觉自己的情绪,当意识到目前处在兴奋状态,就放缓动作、深呼吸,让自己的动作慢下来。

 

有些孩子敏感细腻,好像司机驾车时,会被细微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操作失误。成人可以通过外出游玩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也可以通过阅读,感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放与深沉;或者去天文馆看星像仪,感受在浩瀚宇宙,人类不过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把视野放远,把心胸打开,就不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

 

有些孩子正义感十足,却略显强势。正如一个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当遇到其他司机变道不打灯,没有礼让行人等行为时,容易站在道德高点责备对方,甚至强行驾驶造成自己及他人的危险。面对这样的孩子,大人可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学会包容,善于转换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拥有“得礼也能让三分”的胸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有些孩子表现欲旺盛,希望获得外界的关注。犹如有些司机开车时,经常会进行超出自己实力范围的危险驾驶,如急加速、急刹车、弯道不减速、强行超车等。适度地表现,可以让孩子恰当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同伴或师长的认可。但是成年人也应该提醒孩子,每个人当下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超出这个限度,生活有可能会失去平衡。与华而不实的一味表现自己相比,踏实中肯的人,从长远来看更会获得创他人的尊重和欣赏。

 

了解了孩子的性格之后,就能顺势而为,因材施教。

 

爱自己,就是爱孩子

3

 

 

12 年前到日本留学时,我第一次体会到动机车“礼让行人”。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机动车会停在斑马线前,让行人先过。

 

之后在日本生活久了,发现行人在路上就是老大,无论汽车、摩托、自行车,都得让着行人。日本没有红绿灯的小路特别多,每个交叉口,汽车都要停下来确认是否有行人横穿马路。日本司机开车,有时候还不如自行车快呢。

 

这次在驾校学车时,又再一次系统地学习了减速、停车的规则。

a.经过行人或自行车时,要保持安全距离,如果不能保证安全距离的话,要减速;

b.经过上下车的公交车、校车时,要减速;

c.路过人行横道时,如果有行人或自行车通过,要停车,不能妨碍其通行;

d.在没有人行横道的十字路口,遇到行人或自行车过马路,要让其先行;

e.当经过小孩子或者残障人士时,要减速或停车;

f.经过学校或幼儿园附近时,要减速;

g.经过火车道口时,必须在道口前停车,确认安全后再通行。即使道口的护栏没有落下,也要停车确认。

……

 

谁开车听谁的!你一个坐车的,安静待着吧……

▲ 没有火车经过,汽车也需要在轨道前停车确认安全后通行

 

总之司机开车在路上,要时刻将礼让放在心上,礼让行人、礼让自行车、礼让变道的其他车辆。加之日本道路多数狭窄,大部分街道双向各有 1-2 条车道,在日本开车很难体会得到驾驶的流畅感。

 

这令我很费解,这样开车,司机会不会觉得很憋屈呢?行驶在路上会不会充满着抱怨呢?然而出乎意料,我身边的司机朋友,并没有这样的戾气。当我问起原因时,他们的回答,清一色的“早点儿动身就好了”

 

原来如此。时间充裕的话,心态就会轻松。行驶在道路上,不必分秒必争,遇到横穿马路的行人、拥堵的十字路口、变道并道的其他车辆、行驶缓慢的新手司机,自然也会多出一些包容之心,多留给他们一些时间,不会争一时之快。

 

这种内心的从容,又何止是驾车在路上才需要的呢。

 

想必每位家长都曾因孩子做事拖沓而吼过娃,只因你自己为了赶工作报告通宵熬夜而疲惫不堪。

曾因孩子哭闹不止而怒不可遏,只因你最近身体管理不佳,火气颇旺。

并曾因孩子被老师投诉成绩下降而斥责孩子,只因今天开会的时候,你被老板数落了一顿。

也曾因孩子胆小怕事被同学欺负而责备孩子无能,只因在孩子身后你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行为,所产生的烦躁、愤怒、沮丧、失落的情绪,并不是孩子所造成的。只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从容,工作与生活的琐碎,已经将精力和耐心耗尽,用来盛放“爱与关怀”的杯子空了。

 

当疲惫、虚弱、委屈、伤心袭来时,我们最容易将这些负面情绪转移到最亲密的亲子关系上,于是孩子成了一个“完美”的出气口。但是也成为了破坏亲子关系最具杀害力的武器。

 

如何注满“爱与关怀”的杯子?如同行车上路时,时间充裕则身心从容。家长唯有“爱”自己,才能保持自己的杯子里充满爱,并把爱传递给孩子。自己内心充盈时,面对孩子必然会流动出更多的包容与理解,也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互动。

 

谁开车听谁的!你一个坐车的,安静待着吧……

▲ 选自绘本《让我安静 5 分钟》(美国)吉尔·墨菲

 

爱自己的方式,因人而异。可能是给自己留白独处,可能是一顿美食,可能是逛街购物,可能是户外运动,可能是按摩放松,可能是睡个午觉……

 

爱自己不是小自我,而是大智慧。

 

教育里慢即是快

4

 

 

作为一个有着 12 年驾龄的老司机,在国内开车,停车入库不在话下,变道加塞更是驾轻就熟。我就是同事们眼中的男司机:判断精准,动作利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然而同样的驾驶经验和技术,在同向四车道,路上没摩托,自行车有专道,行人走天桥的天津大路上可以挥洒自如。但到了行人、自行车、摩托、汽车都挤在同向只有 6 米宽的东京小道上,就另当别论了。

 

以时速 40 公里前进时,旁边遇到个轻骑,以时速 15 公里在距离你只有 1 米的身边同向行驶。是加速还是不加速。加速超过他,就要越过中央线变道。但是对面有一辆 5000 公斤载重的卡车轰隆隆驶来。只能跟轻骑保持车距,慢慢后面跟着吧。

 

已经开到路口要右转时(日本是左侧行驶),看到对面车还没进入路中间,是一脚油门开过去?还是乖乖等着对面车开的差不多了再右转。道路交通法规定:车辆右转时,不能影响直行车辆。只能干等着最后一辆车从视线里消失,才能缓缓起步。

 

面前终于一马平川,没有行人,没有自行车,没有轻骑,没有摩托,没有大卡车,绿灯通畅,于是松口气,哼着小调,标着仪表盘时速 40 公里行驶在东京的小路上。突然教练一脚辅助刹车,车停了!我略带愠色地瞥了一眼教练时,一个老太太晃晃悠悠从车前走了过去。原来此处是一个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在日本的道路交通法里规定,有行人或自行车通过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时,机动车必须让对方先行。

 

虽然是中日的共识,在路上行人权利最大,二轮其次,四轮最弱。而且我也自认为能够做到礼让行人和其他车辆。但是在教练看来,我的礼让意识还远远不够。这正是我内心抓狂的地方——引以为傲的驾驶技术,却成了驾驶上的安全隐患。

 

但是转念一想,这种规定也是有好处的。对于司机而言,每个人都遵照共同的准则,不随意变道,不随意超车,不随意加塞,从道路交通的整体运行状况而言,是更高效和顺畅的。虽然在东京开车,远不如在国内开快速路的驾驶体验,但是也不会因为被加塞而生一肚子气。

 

对于行人而言,因为受到了很好的保护,所以可以放心安全地行走在路上,尤其对于孩子和老人而言。尽管开车的成人,因为礼让过人行横道的行人,会浪费 30 秒。但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司机想到自己的父母儿女,过人行横道时也是同样被对待的,也就心悦诚服地遵守了。

 

谁开车听谁的!你一个坐车的,安静待着吧……

▲ Photo by KE ATLAS on Unsplash

 

因此驾校的培养目标:具有安全意识和基本驾驶操作的司机。这两点缺一不可。

 

育儿同理。家长希望孩子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人生不过 30000 天。驾校中领悟到的“慢即是快”,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

 

“内卷”这个词近两年席卷了网络。机会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家长不敢松懈,更不敢放任孩子懈怠。于是教育战备不断升级,抢跑成为常态。学区房、课外班、少儿剑桥、编程奥数更是五光十色、大放异彩,撩拨着家长焦虑的内心,挤占着孩子有限的精力,掏空了有限的钱囊,也让培训班赚个锅满盆满。

 

而与之如影随行的,是青年少居高不下的焦虑倾向和自杀行为。当一个活泼可爱好动的孩子,变得心里无爱,眼中无光时;当一个鲜活的生活纵身一跃,只剩下亲人两行泪时……将是我们为“快”付出代价的时候。

 

结尾

 

尽管跟我爸相比,我妈是个新手司机,但是我很欣赏她开车时的自信。当我爸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又开始对她指手画脚时,我妈总会淡淡地说:“你一个坐车的,安静待着吧,谁开车听谁的。”

 

孩子的人生之轮终究将由他们自己驶出。因此,家长不如将方向盘交还给孩子,安静地坐在副驾上,守护着他们的前进。

 

 

 

不管是考驾照,还是日常生活小事,总是会让我们联想到孩子的教育。孩子也总是无形之中给我们启示,带着我们成长。而我们要做的,只是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本性具足。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08cFcXckBF7taghH4k5w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