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的囚笼,危逼全球!

万物皆涨,正在击溃旧钱堆起来的财富大厦。

 

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地缘正在发生深刻改变。


1

涨价!涨疯了!

而且这种疯,正在击溃全球一切卑微的体面。

不缺煤的中国,煤炭今年8月到现在,现货价翻了3倍,背靠着北海油田的英国和欧盟,天然气价格涨了6倍多,就连能源自给的美国,原油价格也涨得六亲不认。

国内动力煤主力合约,从8月17日的750历史高点震荡区,几乎是在近几周时间,连续以涨停板又狂拉了一倍多。

注意期货是有杠杆的,这一波涨幅基本够空头爆十次仓的。

​“短缺”的囚笼,危逼全球!

有个卖尿片的倒霉蛋上市公司,因为重仓做空,两周亏1.5个亿,造成业绩巨亏。

火冒三丈的股民们直接开骂“你说你一个卖尿片的去炒什么期货,该!”

 

​“短缺”的囚笼,危逼全球!

 

欧洲天然气价格涨了6倍多,看看下图红线代表欧洲天然气价格,年内从60左右直接干到了380以上。

亚洲和美国的涨势也基本趋同。

​“短缺”的囚笼,危逼全球!

我们看原油价格最近几天也突破了2018年的前高85左右,高位站稳之后,会不会直接干到2015年的110?

概率越来越大。

​“短缺”的囚笼,危逼全球!

煤炭,天然气和原油这是全球通胀的“锚”。

 

我们所有的社会经济行为都锚定在一篮子化石能源之上。

如今他们都在凶猛地上涨,如果谁现在还在说对通胀没有影响,不是坏就是蠢。

现实骑到脸上摩擦了,需要忧虑一下通胀了。

而且这个节点已经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我们的衣食住行那一样不需要“电”呢?

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如今基础有点不稳了,需要紧急思考一下应对之策了?

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

2

9月份PPI 10.7,市场上说的够多了。

我的观点很明确,当这样一个极度宏观正确的数据,竟然今年拉出了“涨停板”的气势,说明什么呢?

说明,远未到顶。

煤炭、天然气、原油、有色……

一环扣一环,表面上好像一夜之间,世界从产能过剩变成了一个极度稀缺的世界。

什么都缺。

 

而且缺的头皮发麻。

这是今年最大的一个改变,稍微有点敏感度的朋友就能够明白,这里面包括世界产业链的底层一定发生了重大变化。

变化是什么呢?

中美欧盟三巨头正在步调一致地主动进行“产业链洗牌”。过去产业财富积累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巨变。

“双碳目标”=挖掉了上百年来财富积累的根基。

碳是什么?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根基,内燃机,蒸汽机,核心就是烧化石能源,把化学能通过一定的转换比转换为电能。

这里面要完成工业化的核心就是“堆碳”。

 

如果绝大多数后发追赶国不能再以“堆碳”的方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那几乎堵死了数十亿人的财富之门。

 

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资格谈“科创突围”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英国

未来三巨头说了,以后咱们兄弟们不能“拼碳了”,因为地球扛不住。

那这就几乎就是要挖掉现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根基,从工业化的地基层——能源重新把产业链再洗一遍。

游戏玩了一半,我都买了会员了,你突然说这个游戏不行了,大家重新从新手村开始玩。

 

天空飘来发展中国家的一顿:“流氓,我X!!”

如果说人类的实体产业资产70万亿美元的话,那这场运动就是无差别所有实体产业的的底层能源革命。

以上还不是最关键的。

这场席卷全球的国家竞争,看似很热闹,但其实能够有实力上牌桌的屈指可数,因为目前能够拿出全人类的稳定“绿能解决方案”的是需要天量成本投入的。

一个简单的问题:有谁能把光伏发电到使用的成本降到比煤电还便宜呢?

国家间的竞争,说什么不重要,把事干成才最有说服力。

为什么要搞特高压?

为什么要搞国际空间站?

为什么要几十年砸钱光伏产业?

为什么要搞最庞大的新基建?

……

一系列当下看似赔钱的宏大工程,都是在为未来的产业红利爆发做着充足的准备。

单就新能源这一个赛道,未来大概率会出现超十家万亿企业。

 

市场蛋糕太大了!

 

几乎要再造一个“绿电的中东”,请问中东值多少钱?

从实体产业的对手盘房地产也能够理解当下的改革定力。

大家到目前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房住不炒如此坚定?为什么对三座大山下手这么重?

那是因为有更大的蛋糕要去争夺。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不是蛋糕足够的大,我们有必要夜以继日的搞这么多超前新基建吗?

基建不赚钱,赚钱都是未来基建之上的“新产业生态”。

前文我们说过一个问题:中国如果解决了14亿人产业和生活稳定的绿电供应,这个宏大的中国方案里又有多少技术的红利呢?

稳定的绿能供应方案,本身就可以带来大量净利润流入。

这就是我一直重复的一个观点,当下和未来我们所做的一切成本投入,都是为了中国这14亿人在在全球产业链中能分的更多。

有钱,旧的债务风险也就在发展中化解了。

3

未来无论是科创突围,还是更加宏大的产业质量升级,背后的潜台词都是用尽全力在增加中国产业的“利润顺差”。

这跟以前的贸易“营收顺差”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就是当贸易总量增长遇到天花板的时候,不去追求利润含量还能怎么办呢?

更何况外部的压力倒逼,这不是你参与不参与的问题,而是参与了就不能输的问题。

因为输了,代价很大。

至于代价有多大,已经超出了文字媒体能够表达的红线。

大家自己理解吧。

有人说:“既然要变革,我们慢慢换不就行了?”

直接问自己一个问题:旧的能源供给体系会自发地站起来离场吗?

必然不会。

这就需要重新设计一套,新的能源供给侧改革,在这个新的游戏规则里,要让传统的煤电要么自行退出,要么亏损出局。

最近动力煤价格涨到天上,煤电的能源供应模式已经没有利润可言,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承受限电的苦,说明还有一大帮煤电厂在替你扛着代价。

属于一边哭,一边搬砖的剧情。

目前下游的电价上浮天花板是20%,最近市场成交的形势是基本都是20%顶格,说明我们的电价上涨已经是不可不为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民生电价要像欧美那样翻倍的涨吗?

短期内很难,但压力肯定有。

只要上游煤炭天然气价格还在继续飙升,那么我们整个电力供应的高成本就是事实。

不涨电价,要么把资源价格打下去,要么等着兜底煤电厂的债务风险,或者寄希望于绿色能源的革命性突破。

资源价格短时间内打下去够呛,煤电能源供应链的债务风险已经出现,绿色能源革命这件事情远水解不了近渴。

怎么办?

这个世界没有既要安全,又要实惠的好事情,能源短缺这件事情或将成为常态。

要习惯电价上涨的新周期,2021电力市场化才刚刚开始。

电,是供给端的最基础成本,越来越“贵”的时代已经不可避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lJNRXZ0UL-8edF_kPjEz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