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认清大势
——今年,也就这样了。
再不会大涨,也没有崩盘,更多是横盘阴跌的乏味。
看过无数洋洋洒洒的宏观分析,说到底,也就上面两行字。
能影响房价中短期涨跌变化的,也就三个——
信贷、地价、被低估的价值洼地。
先来说,信贷。
近两天,所有人都在讲“央行首提房地产两个维护”。
——维护房地产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要救市了?要信贷宽松了?
对于九重霄的只言片语,我一向不听怎么说,只看怎么做。
——截止8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2%。
8.2%意味着什么?关键要看过去——
2009-2010年,楼市大涨行情时,M2增速17.8%、27.68%、19.7%;
2015-2016年,楼市大涨行情时,M2增速12.2%、13.3%、11.3%;
2020-2021初,楼市分化上涨时,M2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10%以上。
一波上涨行情,起码需要10%以上的货币增速,并维持半年以上。
而现在8.2%的货币增速,显然无法支撑起一轮上涨行情。
再来说,地价。
第二轮集中土拍结束了,喏,下面就是各重点城市的土地出让情况——
所有城市,50%以上的地块底价成交,0溢价;
各重点城市的平均楼面价,全面下降5%-10%;
长春、福州、济南、天津、沈阳、广州、杭州,流拍率超过30%。
这还说啥,就是地价跌了呗。
最后来说,各城市的市场现状。
其实,也就是两句话——
1、该涨的,早涨过了两轮。
排名前20的一二线重点城市,譬如北上广深、杭宁苏锡成……哪个不是“四年连续两轮大涨”。
2015-2016,涨了一轮;疫情之后,又来一轮。
2、是洼地的,早被填平了。
2015年以前,同类城市之间,存在大量洼地。
譬如,杭州和南京存在价差洼地,杭州房价低于南京。西安和郑州也有价差洼地,西安房价要低于郑州。合肥与其他二线省会还有价差洼地,合肥远低于周边二线省会……
经历4年的连续两波上涨,同类城市之间,早已被填平。
西安的房价,早已超过郑州;杭州的房价不仅超过了南京,甚至逼平上海;合肥恨不得跳起来,打爆武汉的脑瓜子……
四年充分的大涨,让城市该有的价值,早已投射到房价上。
甚至只有高估,没有低估。
当信贷基础无法支撑行情,当地价基础无法支撑大涨,当所有洼地都被填平……影响中短期房价的三大因素,都被泯灭。
楼市,已经陷入横盘静淡市。
今年,也就这样了。
可怕的交易成本。
前面说了,现在是静淡市嘛。
静淡市,总有下跌嘛。一下跌,就总有人憋不住吗。
郑州跌了,我要不要把郑州换到珠海,珠海刚来了个大概念;
深圳跌了,我要不要把深圳换到上海,上海似乎更加好;
青岛跌了,我要不要卖掉青岛,南下长三角;
杭州跌了,我要不要卖掉杭州……
绝大多数人能有这样左右横跳的瞎操作,都是因为
——90%以上的人都不清楚,一套房子的交易成本有多大。
我们来算笔账——
第一个成本,是折价成本。
大涨牛市里,价格折损为0。
所有卖家都捂盘不卖,所有买家都抓耳挠腮,哪有什么价格折损。
但是在静淡市里,绝大多数房子都无法以正常的市场价成交。
怎么理解这句话?
举个栗子!
如果,同一个社区的同一类房源,绝大多数在绿中介和黄中介的挂牌价是300万。那么,这套房子的市场价就是300万。
但是,现在是静淡市——
各个城市的二手房,动辄都是10多万套以上的挂牌量。中介门店,恨不得五天关门俩。
主导权全在买方,但凡有成交,往往都是最低价——
能从300万砍到290万的,先成交。不能跌的,后成交。
只要有成交,必有折价损失。
折价成本有多高?
静淡市中的折价成本,一般在5%-10%之间。
越大的社区,挂牌量越多,内卷越狠,折价越凶残。
第二个成本,是税费成本。
契税1%-3%,中介费2%-3%;
不满五唯一,要缴纳2%左右的个税;不满二唯一,还要缴纳5%的增值税;
部分城市,非普通住宅还要征收2.6%-5.3%的豪宅税。
所有税费加在一起——
一套房产的交易税费成本,约为5%-12%。
有人说,现在卖房子都是买家交税。
嗯,大涨行情里,税费买家掏。
别忘了,现在是横盘震荡的静淡市,卖家起码出一半。
第三个成本,是时间差导致的资金成本。
目前一二线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已经普遍上浮25%以上,全面突破6%。
但是,此轮房贷利率大涨之前,诸多房子还是趁着房贷折扣进场的,甚至还有很多85折或8折利率。
这种房贷利率的上浮或打折,是伴随一套房贷的整个生命周期。
同样一套总价300万的房子,贷款30年——
85折利率和上浮25%利率,利息差额高达80万以上。
这80万,就是你买卖交易的资金成本,它在不知不觉吃掉你的浮利。
5年持有周期计算——
买卖交易一套房产的息差成本,约为5%-6%。
当我们把折价成本、税费成本和息差成本全部加在一起——
买卖交易一套房产的综合成本,约为15%-27%!
当然,在大涨行情里,这种摩擦成本算个屁。
但是,别忘了——
现在是横盘静淡市!
短期房价也不会大涨的前提下,一次次的频繁交易,就相当于一次次的削骨扒肉。
交易一次,磨去15%,扒掉一层皮。交易三次,磨去50%,扒掉一半肉。
越是静淡市,越要耐得住性子,越不能频繁买卖交易。
房价横盘阴跌的静淡市里,绝大多数的买卖都是徒增交易成本。
我希望大家在静淡市中,买卖交易任何一套房子之前,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卖掉之后,我打算拿着钱干什么?
是不是有更好的入手目标?
新的入手标的,收益率确定能超过15%么?
如果实在没想明白,那就先不动。
80%的调仓置换,都是假装投资瞎操作。
上面聊了那么多,我相信大家已经能够明晰一个关键点——
楼市正处于鸡肋行情里,大涨行情不会来,价值洼地已填平。
未来谁的涨幅高,一切大都不确定。
唯一确定的是,高昂的交易成本。
此时,我们做个假设,并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个河南人,在郑州也有个两三套房,还有没有去武汉/合肥/西安……搞一搞的必要?
当然没必要!
大家都是二线省会,房价也都大差不差,你没比我便宜多少,甚至还比我贵,我何必去你那瞎折腾。
如果你是个浙江人,在杭州也有个两三套房,还有没有去南京/成都……搞一搞的必要?
当然没必要!
大家都是强二线,五年我是涨了两轮,但你也没少涨,也没有确定性的洼地,我何必去你那瞎折腾。
如果你是个上海人,在上海也有个三四套房,还有没有去北京/深圳……搞一搞的必要?
当然也没必要!
大家都是一线城市,谁也不比谁差多少,我在跌,你跌的也不少,我何必去你那瞎折腾。
如果你是在深圳有了两三套房,还有没有去佛山/珠海/中山/东莞……搞一搞的必要?
当然更没必要!
大家都在大湾区,也都一起涨过价,你是更便宜,但我是大哥,我何必去你那瞎折腾。
……
像上述这种投资、置换和交易,就是典型的瞎折腾。
用确定的、动辄15%的高昂交易成本,在静淡市里,在同类城市之间,赌一个不确定的收益。
这是静淡市里的大忌!
当下的静淡市里,正确的操作是什么?
升舱!
把三四线地市的房子,置换到二线省会城市;
把弱二线或中部省会的房子,置换到强二线或一线城市里去……
毕竟,这里的产业结构更好,购买力更强,土地资源更稀缺,确定性更大!
如果行情来了,你涨,我肯定涨;如果行情下去,我跌,你跌的更狠。
来来来,举个栗子。
如果你在杭州有两三套房了,现在是不是就可以考虑深圳。
毕竟深圳的产业更好、人口流入更大、土地供应更少、更紧张。
如果你在河南的某个地市有个两三套房了,是不是就可以考虑卖一套,换成首付,整套郑州。
毕竟郑州的产业结构、人口流入和供需结构,都要远超三四线的地市。
更重要的是——
调控政策,全都在冲着一二线城市招呼。
曾经高高在上的重点城市,全被政策摁在地上,房价跌着,屁股撅着。
恰恰是你升舱置换过去,对着它狠狠来一下的好时机。
其实,在普通人升舱之前,房企的升舱已经开始了。
来来来,再举个栗子。
刚刚结束的深圳第二轮集中土拍。
近期深圳的房价下跌,恨不得天天刷屏,动辄都是数十万的跌幅,全国人民都在看深圳的笑话。
但是,偏偏第二轮集中土拍中,深圳拍的最好。
22宗土地,仅1宗流拍,综合溢价率8%。流拍率,全国最低;溢价率,全国前列。
深圳的第二轮土拍,与第一轮比,第二轮是渣渣。与全国其他城市比,其他城市是渣渣。
为什么深圳拍的这么好,远超全国其他城市的好?
人多、地少、产业好!
深圳拥有全国最好的产业结构,规模最大的人口净流入和最紧张的土地供应。
平常深圳的土拍,动辄都是刷新楼面价的单价地王。
现在好不容易被摁趴了,房企就跑过去捡便宜升舱了。
说句不恰当的话——
抄底空姐的最好时机,就是海航暴雷的前夕。
接下来,是当下楼市环境里的更落地建议。
第一,建立资产跃迁的思维。
静淡市里,的确不能乱动,但也不能不动。
静淡市,恰恰就是升舱的最好时机。
平日里可望不可及的好资产,都被政策摁趴在地上。平时高昂着头的房东,都丧失了信心,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趁着这个时机,把手里的垃圾出一出,等待着升舱时机的到来。
第二,一定要先卖垃圾,再升舱。
反正短时间也不会大涨,那就先卖再买,不用焦虑。
先把手里的资产做个排序——
低能级的城市先出,三四线城市先抛;
远郊板块再出,尤其是空有概念的远郊;
再然后是老破小,尤其是发展已经完全饱和、价值完全兑现的老城区老破小。
先把垃圾资产变了现,拿着钱慢慢等。
第三,慢慢落户,慢慢攒社保。
虽然强调了“升舱思维”,但我还要提醒的是——
现在的一二线城市,仍在阴跌探底周期里,尤其是二手房市场。
别着急,再等等,今年也就这样了,即便有机会,那是明年。
趁着这个机会,该落户落户,该攒社保攒社保,拿到房票。
第四,瞄准改善需求。
所谓的升舱,除了城市能级的升舱,从三四线城市换到一二线城市之外。
还有,需求的升舱。
上一轮行情中,一二线城市改善类产品的成交占比至少提高了40%以上。
房价涨幅最高的,恰恰是改善类板块的120平米以上改善户型。
这说明了什么?
一二线城市,已经出现了楼市的内循环。靠资产赚到钱的那批人,开始加速了换房置换和改善的速度。
请记住一句话——
一二线城市或许不缺房子,但缺“真正能满足改善需求的好房子”。
以上就是我对于目前这个乏味鸡肋市场的全部建议。
希望能让你在盲目与惶恐中,有那么一点点方向。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RjbX70FANPvNe6dmgzz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