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拍市场,凉的像现在的东北。全国各城市的土拍大面积流拍,以成趋势。杭州10宗竞品质地块均流拍!
广州第二批土拍,48个地块,25个流拍,其他基本底价成交。
中介市场,凉的像下一个月的东北。往年的“金九银十”已不在,随着“房住不炒”和控按揭的大面积铺开,中介的业务量大不如前。
以“炒都”杭州为例,今年4月以前单月成交量破万是常态,如今单月成交量也已经跌入6千左右。就在这个9月,周成交量已经不足千套。
朋友们开玩笑说,南京、杭州楼市已经凉到没必要再出二手房指导价了。
随着限购,限售,二手房指导价,控制按揭额度,查经营贷,一套组合拳下来,已经彻底冰冻了楼市。
随着楼市的冰冻,投资天平另一头的股市,热闹的飞起。
然而,如果说2015以前的股市是小学题,现如今的股市,就是高中难度了。
以前,中国股市环境恶劣,坐庄,内幕消息….什么都有。
当时的A股,上市公司远比现在少。所以每当有行情的时候,基本上都能吃一口,所谓的水涨船高嘛,大小都会飞一波。
比如,把钱分散,无脑买入横盘多年的低价股,就按价格最低的排序买,买完关账户。
有没有业绩都是次要的,反正都不会退市,那剩下的就是等。行情来了,最终低价的也会涨上去。
比如,每到年终的时候,分散买入ST股。逻辑跟上面的一样,反正不会退市,就等着这些烂公司有别人去抢壳或者资产注入。
本质就跟股权基金做投资一样,把钱分散投给每个初创公司,投十个,成功4-5个,大平2-3-个,失败3-4个,最终结果依然是赢得。
然而这些,随着楼市冰封,股市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股市的玩法,已经变了。甚至已经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股市了。
首先池子越来越大,往日的“水涨船高一起吃肉喝汤”理论已经有些失灵。
如果说以前垃圾股被人想起的周期是3-4年,现在这个周期就要被拉的更长久。直到有一天真的被人彻底遗忘。
其次,玩家的分层。高手有高手的赌性,专业者有专业者的喜好。
于是,好赌的杀往20cm的市场,专业的抱团在基金重仓的行业。散户死守在自己那“莫名其妙”的个股里。
国人爱折腾,钱不折腾存银行就是亏。于是拼命的找寻机会。楼市冰冻,自媒体渲染下,杀向币圈,鞋圈,P2P…
啥野路子不野路子,只要不耽误赚钱,不影响蒙头往里冲。
痛定思痛后算是想明白,国家这是把钱往股市赶啊,那还想啥,干!
2016-2017,好不容易学会了价值投资,再也不碰中小盘创业板了。
结果2018一个熊市,算是彻底懵了,大腿拍断“谁再炒股谁是孙子”。
2019年股市暴动,扭脸就又跟着入场,苦学技术,这次绝不踏空,依然亏得生不如死。
2020年,学会了,买基金,这下总没错。按收益排名买,谁牛逼买谁,特别简单。
2021年,奶奶的,价值投资到底行不行?打倒白酒,支持国家新能源。
不对,新能源也不行,我要加入500指数量化基金,满仓有色稀土煤炭,拥抱世纪大通胀。
这么多年,钱没怎么赚,酒桌上谈资倒是多了不少。朋友们都夸我是爱学习的模范。
如今的行情,已经不能用分化来形容了,而是极度分化。
新能源有行情的时候,全市场只有新能源在涨。前天化工集体涨停,今天就可以跌停。
最近,跌了一年的白酒大哥动一动身子,一酱功成万骨枯,直接把其他人干百股跌停。
这一年,大家就是相互捅刀子,自己爽的时候,不把其他股的资金吸干净,不罢休。
后来组织出面指出了原因:量化基金以及基金风格漂移。
量化策略是很优秀的,毕竟是智能化。但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会加速趋势。
上涨时加速上涨,下跌时就加速砸盘。机器人嘛,认死理,想干就往死里干,一根筋儿。没有感情,不会犹豫。
这几年公募基金大发展。可是,有些打着价值蓝筹的基金,跑去买新能源。有的打着科技的旗号,去买了白酒。发十几只不同行业,不同名字的产品,结果配置的都是同样的行业和个股。
于是,在这种胡作非为的作用下,基金公司把自己的募资,可以重仓自己的喜好。
结果到了基金季报时,不得不大调换大减仓。生怕别人看到了自己是消费基金,结果买了很多新能源。
现在好了,还要防着量化,还要小心基金公司的集体行为。
俺们站在风口,风越大,最终也就一句话“哇!真tm透心凉”。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A-FFyoGAknuiZFc4G74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