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溃!

2021年7月26日,在天津的美副国务卿收到了中方的最新表态。

 

我方指出,中美关系目前陷入僵局,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一些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

 

历史上,美国的敌人不在少数,但规模大的、年代近的往往容易被人记忆犹新。

 

所以会见中,我方直接挑明,美方一些人用“珍珠港时刻”,“斯普特尼克时刻”来渲染中美冲突。

 

珍珠港好理解,斯普特尼克指苏联发射的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超越美国,率先进入太空,让美国意识到强劲的挑战者出现了

 

通稿接下来这句话尤为关键。

“一些专家学者明言,美方是在把中国比喻成二战时的日本、冷战时的苏联,想通过树立中国这个“假想敌”,重新点燃国家目标感”

从中国的视角看,美国的行为匪夷所思。

 

妖魔化中国,遏制中国发展,并不能解决国内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让美国再次伟大。

 

但从西方视角出发,尤其是西方的精英们看来,这恰恰是最有效的办法。

 

因为历史一再证明,要完成广泛的社会动员,或者说社会大众支持政府决策,改弦易辙,必须要有迫在眉睫的威胁。

 

有趣的是,我方这句话开头那个“明言”,是“一些专家学者”。

 

既然非官方定调,那也不会是国内学者。

 

瓜田李下嘛。

 

换言之,一定是国外的专家学者,某些“递刀子”,搞黑材料的专家学者。

 

尼尔·弗格森,著名的历史学家,我看就是其中一位。

 

最近君临在《经济学人》上读到他的一篇文章《美帝的崩溃不会是和平的》。

帝国的崩溃!

不妨就来分析下这篇文章,来一窥西方精英们脑海里挥之不去的。

 

“格林威治时刻”。

1

尼尔·弗格森是苏格兰人,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时代》评选的百位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可以说,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富盛名的历史学家,其有关罗斯柴尔德家族,商业货币史的作品广受赞誉。

 

既懂历史,又懂经济,长相讨喜,算是西方“易中天+吴晓波”的Pro版。

 

众所周知,历史学领域向来盛产公知。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类的故事也是演员常新,但舞台背景、戏码桥段照旧。

 

所以历史学家总是善于借古喻今,搞影射史学,针砭时事,臧否人物。

 

史学知识丰富,段子特别多的好处,就是故事讲的特别精彩。

 

因此很难不成为媒体的宠儿。

 

尽管历史没有立场,但历史学家讲故事(历史叙事)不免有立场。

 

文以载道,是知识分子绕不过的坎。

 

所以弗老师就是典型的“畅销书作家+明星学者+媒体宠儿=西方公知”。

 

其观点就很能代表西方“一些人”的思维。

 

叙述大英兴衰的《帝国》,是弗老师的代表作。

 

在左翼势力甚大的西方传媒领域,弗老师是不折不扣的异端。

 

因为他旗帜鲜明的支持帝国。

 

弗老师常常唠叨,帝国是个好东西,给蛮夷之地带来文明,输入了秩序。

 

就像儒家士大夫捍卫的道统。

 

天朝的感召力,不仅在于文化上的优越,礼制上的完备、道德上的无暇,更在于武力上的威慑,倘若外夷作恶,必将大兵进剿,匡扶正义。

 

简而言之,就是“天不生大英,万古如长夜”,盎撒核心价值观吹鼓手。

 

所以坊间戏称“帝国招魂师”。

 

很明显,政治光谱上看,弗格森就是典型右派,和亨廷顿类似,属于新保守主义者。

 

对中国虽免不了批评,但右派相对左派意识形态上来说,毕竟实用主义挂帅。

 

而且中华帝国也是可寄托幽思的帝国,批评相对温和,以至于他的书在中华帝国的传统疆域上出了又出……

 

正因为右派的实用,所以他招魂要算理客中。

 

虽为大英评功摆好,但也算不上歌功颂德,殖民中的大英龌蹉往事的黑材料大书特书。

 

但他还说,大英的统治不见得比本地统治者要坏。

 

英式帝国相较其他帝国(昭和帝国在东亚,比利时在刚果,纳粹千年帝国,沙俄的土地贪婪),也要算矮子里的高个。

 

所以就像什么都能圆回去的老胡,弗老师同样也能最终拐到“天不生大英…”。

 

这叫高级洗地。

 

既然如此熟悉大英兴衰,那么写美帝崩溃,就免不了要拿大英来对比一番。

 

而大英走向衰落的一战前,就和现在的美国颇为相似,这就是这篇文章有趣之处。

 

一战前的大英财政基本平衡。

 

为了打一战,大英下了血本。

 

大英出钱,殖民地出命,为了母国的荣耀战至最后一人。

帝国的崩溃!

一战结束,大英公共债务占GDP比例上升到109%。

 

而且巧的是,一战结束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爆发。

 

战争结束了,但大英债务并没有清偿,公共债务下不来,反而还在不断飙升。

 

第三帝国成立的1933年,欧洲的前景虽蒙上一篇阴霾,但还算歌舞升平。

 

可大英的公共债务已接近GDP的200%。

 

美国呢,在克林顿任期,美国实现财政盈余,国力如日中天。

 

布什打反恐战争,略微抬升了赤字,但不算严重。

 

奥巴马量宽救市,美赤字大幅飙升,公共债务激增。

 

然后也下不来了。

 

直到疫情再次猛烈推升国债数量。

帝国的崩溃!

目前美国还继续实行常态化的赤字货币化,今年的国债要占到GDP的130%,比当年二战还高。

 

按照这个速度,弗老师引用美国会的数据,声称2051年超过200%,可能有点乐观。

 

要我看,可能2030年就要达到。

2

虽然从债务规模上看,美国对当年的大英还可以50步笑100步。

 

但美国不像当年的英国,有两个不利条件。

 

其一,1925年英镑回归金本位,央行无法放水宏观调控。

 

虽然自缚手脚,在经济泥潭里度过了八年通缩,但也算穿了件护身马甲。

 

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央行随即宽松货币。

 

当实际利率下降,付息压力减小,就给财政创造了新的腾挪空间,大英缓过一口气。

 

而美国早在1971年,就把这个马甲脱了个精光。

 

其二,当年大英的债务,是永久债券的形式。

 

如今的美国债务期限短,平均期限65个月。

 

也就意味着利率的变化,美国将比当年的大英更敏感,冲击也更大。

 

目前美国的联邦债务(国债,不算地方债)是28万亿,按照目前十年期国债利率1.3%计算。

帝国的崩溃!

每年要偿还3640亿,如果按弗老师预测的未来几年到2.5%,又或者更高。

 

那么每年至少偿还7000亿。

 

要知道,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为3.6万亿,每年7000亿利息,几乎等于美国军费支出。

 

联邦政府的钱就那么多,多还了利息,其他支出必然减少。

 

而联邦支出有刚性和非刚性之分。

 

刚性支出动不得,国防支出可自由支配。

 

挤压国防支出就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帝国的崩溃!

地球人都知道,美国行走江湖,靠的是“美元+美军”的二位一体。

 

国防支出下降=军事实力下降。

 

两根支柱拉跨一根,另一根还能好?

 

对美国而言,这恐怕是一个不乐观的死亡螺旋。

 

军事实力下降的结果,就是新的挑战者蠢蠢欲动,在美国面前秀肌肉了。

 

历史上,大英对德国的绥靖,也不是说政治家都是软蛋。

 

而是“确实弄不到钱”在决策中的权重很高罢了。

 

帝国的衰落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清楚这一点。

 

19世纪,当东亚千年不遇的中国全面衰落,日本的暴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作为帝国首席招魂师,难怪弗老师痛心疾首,历数那些美国SB总统。

 

从怂包奥巴马退出伊拉克不当世界警察,到年老昏庸的拜登从阿富汗仓皇撤退。

 

甚至连右翼“友军”特朗普也批判一番,“就是你个鳖孙最先嚷嚷从阿富汗撤军”。

 

在弗老师的挑战者名单上,中国毫无悬念的排行第一,接着还有俄罗斯、伊朗、朝鲜……

 

帝国的崩溃,意味着战争。

 

这似乎就呼应了弗老师文章的标题。

 

难道文章就结束了吗?

 

没有,文章才写了一半。

3

弗老师是个文化人,就像所有文化人说话一样。

 

前面都是暗度陈仓的铺垫,后面才是图穷匕见的重点。

 

弗老师从财政切入,论证美帝崩溃,看起来似乎符合逻辑,但并不符合他自己的观点。

 

因为弗老师还写过一本《金钱关系》。

 

在此书中,弗老师批判了金钱决定论,就是经济基础不能决定上层建筑,而是反过来。

 

金钱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推动世界运转的是政治事件,尤其是战争。

 

为了战争的胜利,需要筹集战争费用。

 

就有了税收机构。

 

要以最低的代价、最快的速度筹集。

 

就有了国债,进而有了管理国债的单位——央行。

 

而国债需要交易场所,又有了证券市场。

 

这就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

 

此外,国内政治冲突——不仅有财政税收和信贷这类经济问题,也涉及宗教、民族等非经济问题。

 

这又推动了现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尤其是议会和政党。

 

而政治事件和体制又往往规定和控制了经济发展,也是导致经济起伏不稳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弗老师危言耸听,脑补“If Beijing invades Taiwan”。

 

(注意,是invades,不是regain)

 

然后他说,大部分美国人会张伯伦附体,因为其在目睹纳粹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时,若无其事的说:

“一个遥远国家的争吵,我们对此一无所知”

历史上大英的软弱,带节奏的知识分子要扛大锅。

 

弗老师就引用了著名的帝国主义头子,丘吉尔充满厌恶的回忆。

 

那是1933年,牛津大学辩论联盟居然通过一项动议:

“本院拒绝为国王和国家而战”

是啊,在英国,这样的事情被认为是自由民主的,大众容易对这样的事件一笑置之。

 

但在当时的帝国挑战者,德、意、日、俄,他们怎么看大英?

 

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就像1940年5月,纳粹的钢铁洪流碾过比利时、荷兰,绕过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号称欧洲陆军最强的法国,秒跪。

 

西方列强的弱鸡表现,始终如一,似乎还是祖上真传。

 

而当时正在珍珠港边缘跃跃欲试的日本,其国内营销号就在渲染:

“西方在衰落!他们的民众自私愚蠢!”

然后弗老师不忘扯上中国:

“这正是中国新一批 ‘wolf-warrior’外交官和民族主义知识分子,今天对美国的看法。”

可美国人似乎却不以为意。

 

接下来弗老师引用了美国的左右派,嘲笑谩骂帝国的言论。

 

例如著名报纸记者幸灾乐祸地说:“美帝正在崩溃”

 

例如右翼经济学家幽默地想象:“美帝国的衰落会是什么样子?”

 

例如非裔美国哲学家认为:“黑人命案和反对美帝的斗争是一体的”

 

甚至亲特朗普的共和党人也在说:“新冠大流行是美帝裸奔的最新例子”

 

看来,弗老师对美帝烂泥扶不上墙的捉急心态,真是溢于言表。

 

接下来,这位招魂师终于抖出了他真正想说的:

“简而言之,就像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人一样,2020年代的美国人已经不爱帝国了”

为什么盎撒自由世界的人民不能团结起来,阻止帝国的崩溃?

 

在《帝国》中,弗老师描述了一个发生在印度的意味深长的故事。

4

1883年,时值大英如日中天。

 

2月的印度加尔各答,市政厅前发生了一场示威,上千人包围了殖民政府,激愤地抗议:

“那些人怎么可能成为公正的法官?!他们可能作出公正的判决吗?绝不可能!这些人心中充满了仇恨,只渴望权力……”

 

“现在又来索要司法裁决的权力,还谴责我们这个英勇顽强的民族”

这是印度人在抗议英国殖民者?

 

不,是英国人在抗议本国总督。

 

事情起因于一位以进步思想闻名的新总督,刚一上任就废除一条法令。

 

允许印度人在刑事案件中审判白人被告。

 

对习惯种族特权的英国人来说。

 

让阿三来审判英国人,简直是奇耻大辱,婶婶可忍,叔叔不能忍,白人揭竿而起,史称“白人兵变”。

 

但弗老师不愧为帝国高级洗地工,他不仅揭露大英统治的黑暗。

 

也试图引领读者去思考,人们也许从未思考过的“The other hand”。

 

“The other hand”,大英不同于其它帝国的特点在于。

 

每当英国人对他国实施暴行时,内部总有激烈的批评声响起。

 

当大英帝国在开拓他的全球霸业时。

 

英国商人获得了强加贸易给落后国家的“自由”,英国军队获得了镇压土著、武装经商的“自由”。

 

但是英国政府从未因此剥夺民众批评这种“自由”的自由。

 

也就是说,大英如猛犬下山般征服世界的时候,从来没有试图杀死在自己耳旁嗡嗡叫的“苍蝇”。

 

直到猛犬蜕变为狗头,而苍蝇在嗡嗡声中变成了老鹰。

帝国的崩溃!

除了大量的嘴炮,甚至大量英奸在其鼓动下,不顾祖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安全和发展利益”,身体力行的站在大英的对立面。

 

可以说大英帝国的建立就是一个悖论:

 

帝国挥舞着铁拳打天下,但在帝国腹地却宽容对政府的自由批评。

 

然而,“嗡嗡叫”的自由,是其它一切自由之母。

 

当一个帝国欲称霸世界,却无法割舍“嗡嗡叫”的自由时,它实际就已经为自己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或许大英的衰落有100个原因,但暴力和宽容、强制和自由之间的悖论,一定有一席之地。

 

这个悖论,让帝国的逻辑无法完美自洽。

 

不可能一边宣扬天赋人权,一边心安理得地铐住黑人摘葡萄。

 

不可能一边说民主平等,一边将原住民儿童投入集中营。

 

成就帝业,且能让嗡嗡叫妄仪朝纲?

 

继承了大英传统的美国,其实也是类似。

 

正如那本著名的《美国反对美国》,书名说的就是这一悖论。

 

也正如亨廷顿的《美国政治:激荡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当美国人信仰的自由、民主、平等、个人主义、法治的的美国信条,遭到龌龊现实挑战时。

 

美国就会进入信条激荡时期,“天真”的人们就会用理想去问责现实,揭露美国的种种“罪行”。

 

我们知道,自由的性质类似于火苗,借助一点风力,就可能无边蔓延。

 

从斯密到伯克,那些历史上的思想家,这些煽风点火者的努力,让大英的一点点自由蔓延成了更多的自由、越来越多的自由,及至势不可挡的自由。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大英是被打垮的,不如说是自我解构的。

 

与罗马、蒙古、德意志、日本等帝国的“斩钉截铁”,“铁板一块”相比。

 

大英一直弥漫着一股散漫颓废的气质。

 

所以在《帝国》中,弗老师说大英的崩溃原因,不是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运动,而是其他帝国。

 

因为这些帝国对待其臣民的态度,远比英国严酷。

 

在弗老师的行文中,到处可见“我们”,“他们”的表述。

 

作为浸透帝国气质的遗民,弗老师也不能免俗。

 

无法放弃帝国,但又割舍不下自由。

 

或许,这就是他们心中的“格林威治时刻”吧。

尾声

在文章的末尾,弗老师又请出了帝国主义头子丘吉尔。

 

在他的二战回忆录《暴风前夕》里,老头说:

“恶人的恶,被美德的弱点所强化;受限于民主国家的结构和习惯,除非它们被焊接成更大的有机体,否则就缺乏那些坚持和信念的要素,而只有这些要素才能给卑微的大众带来安全”

就是说,坏人是被好人惯出来,民主制度就这尿性,除非让卑微的大众团结起来,不然他们就心无祖国,任人宰割。

 

弗老师终于图穷匕见,借昔人之口,端出了他的主张。

 

谁是盎撒人的问题,变成了谁是盎撒敌人的问题。

 

一旦敌人被确定,盎撒的民族主义就会激活,借此整合内部力量,消解散漫颓废。

 

也就呼应了开头部里的“专家言明”——树立假想敌,重新点燃国家目标感。

 

所以现在我们就能理解弗老师代表了什么。

 

虽然现在左翼民主党当政,但右翼势力依然阴魂不散。

 

中国,就是右翼们紧紧抓住,生怕从指尖溜走的“完美敌人”。

 

不过,右翼到底是要借此骗选票,还是真要重新团结人民,还不好说。

 

但事与愿违,美方“一些人”试图树立假想敌,美国人民似乎不太买账,反而激发了假想敌们更汹涌的民族情绪。

 

可是这到底是不是“一些人”的陷阱?

 

看起来,“弗老师们”心底并不厌恶这种民族情绪,似乎倒是有些窃喜。

 

所以他一再渲染:

If American deterrence fails and China gambles on a coup de main, the United States will face the grim choice between fighting a long, hard war—as Britain did in 1914 and 1939—or folding, as happened over Suez in 1956.

当这种民族情绪失控的时候,他们“焊接有机体”目的,也许就达到了。

 

事情会如“一些人”所愿吗?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xLHiykcz0VsTdImL4RtCQ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