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被严管,可我还是很焦虑

作者 | 良大大
来源 | 良叔叮叮
(ID:liangshusdingding)
个人微信号:liangshu0009(不闲聊)
教培行业被严管,可我还是很焦虑

HI~,大家好,我是良大。

 

你发现了吧,我已经改名,本来想改成良大大,可是这名已经被人占了,所以化繁为简,干脆就叫良大算了,当然你还可以叫我良叔。

 

今天聊聊教培行业的事儿,以前文章说过,孩子和家长都被补习班内卷的厉害,国家可能会对这个行业出重手,你看,还真是来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政策把教培行业打入冷宫。

 

政策的具体内容就不说了,相信你已经在网上看到,如果不了解的,可以看一下这张图,基本把事儿都说清楚了。

教培行业被严管,可我还是很焦虑

作为一名家长,想聊聊自己的一些想法,总结一句话就是:

非常支持国家的这个政策,但我仍然很焦虑。










1













早期我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放养式的,遵循快乐童年的原则,直到孩子三年级下学期,他的班主任把我叫醒了。

 

那时孩子成绩没明显下降,但是在班里的排名却下滑了一些,我倒也没在意,后来班主任把我请到办公室。

 

寒暄两句后,她突然问我:“你知不知道深圳的中考升学率是多少?”

 

我说:“我还真不知道,这不还有好几年嘛?”

 

班主任呵呵一声说:“深圳的中考升学率只有48%,也就是说一半的初中生会上不了公立高中,以后可能会更严峻,所以你们要提前准备啊。”

 

事实求是的讲,班主任是个好老师,她只是告诉我面临的困境而已。

 

我孩子当时排在班级中等,属于踮踮脚就能够得着,放任一下就会滑下去的境地。

 

我也得知班里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补习班,这意味着,所有人都在往前冲,你停留原地就是后退……

 

而且,孩子到了三年级后,我惊奇的发现,不上补习班的他,竟然没有小朋友一起玩了,因为他曾经的小伙伴几乎毫无例外的都在上补习班。

 

小家伙经常拿着滑板,下去溜了一圈后,又孤独失落的回来,没人玩的他,也并不快乐。

 

所以,补习班不仅仅是升学的工具,其实也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他们不能像我们那样在路灯下玩溜溜球了,因为就算你想玩,也没人陪你玩了。

 

后来,和太太一商量,还是报班吧,卷就卷吧,因为我们不希望将来有一天后悔。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想法。

 

孩子这段最宝贵的时光不可追溯,在这个惨烈竞争的环境下,你总得去做点什么,就算孩子最终掉队,至少你还能安慰自己:

 

我尽力了。

 









2













大家一提到鸡娃内卷,就会说到“剧场效应”:

前排的人站起来了,后排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小时候看电影时经常发生,因为那时的电影院都是平的,前面人的个子高,就会挡住后面的人,后面的人就会站起来,然后就内卷了。

 

不过,现在的电影院却很少发生这种情况,因为现在都是阶梯式的,越是后面的位置越高,大家都不用站起来了。

 

所以,“剧场效应”看似是前排人与后排人的矛盾,但却和剧场的设计密切相关。

 

如果好座位就那么几个,那么大家都会去争抢,抢不到的,就只能站起来看。

 

说这些,就是想表明,没有哪个家长喜欢补习班,但为了抢座位,大家不得不这么做。

 

要知道今年深圳中考人数有101346人,而公办高中学位是45708个,正因为存在这5万多个差额,深圳的初中补习班才会如此之火。

 

听朋友说,河南是教培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当我看到博雅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报考大学生有125万,而北京只有4.9万时,我就理解这是为什么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做自己讨厌的事儿呢?

 

那就是真的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弥补原生差距了。

 

就像我另一位朋友,总是嘲笑我太鸡娃,他完全放养,孩子也教育的很好。

 

他说的是事实,他天天出差,老婆也是个心大的主,根本不管孩子。

 

可人家丫头就是个学霸体质,不用上补习班,初二仍然能考进年级前三。

 

对于这种事儿,我往往无言以对,但这终归是“人家孩子”,我要面对现实,我那个海马体发达的男娃,还真不能全靠他自觉,必须要有点外界的推力。

 

而补习班恰恰扮演了那个推手的角色,几年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确实有了不少提高,学习习惯也变得更好了。

 

你看是不是这样,我们花钱有时就是为了弥补一些很难改变的遗憾,原生家庭、原生地域等等…… 

 

这些遗憾就是需求,而终归是需求决定了市场。

 









3













我不是在给补习班唱赞歌,如果这个市场真能消失的干干净净,不知道会节省我多少精力和财力,我都高兴死了。

 

但是,我是研究商业的,我深知“需求”的魔力有多大,只要需求还在,就算消除了显性市场,它会不会以其他面目出现呢?

 

以前的竞争都是摆在桌面上的,真刀真枪,如果从此都转到桌下,都变成了暗流,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金字塔顶的人可以高薪聘请家教,谁让人家是精英呢,必须得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啊。

 

且不说这些人,就算和你我同一起跑线的家长会不会偷跑呢?

 

我在一个补习班家长群里,看到大家已经开始商量对策,比如,几个人私下团购某个优秀的老师。

 

一位生意人父亲,还大胆设想要开一个亲子茶餐厅,楼下喝茶吃饭,楼上有N个会议室(请注意这个词),当你充值到一定额度,就可以免费听一些名师讲座。

 

还有,听说最近民办学校在集体涨价了……

 

有个圈内人,预测民办学校有可能会“借尸还魂”,和培训机构合作,或者直接收了培训机构,如果你发现这家学校下课很晚,周六日也上课,人家会告诉你这不是补习,就是正常课时……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办法能不能行的通,但是凭我和家委们打交道的经历,深知这帮虎爸虎妈的威力,保不齐人家会玩出什么花样,只能拭目以待了。

 

我不是指责人家,身为家长的我特别能理解,大家蛰伏12年,起早贪黑,处心积虑,不就为了高考的最终一战吗,这个人生的分水岭,也是所有学生和家长都绕不过去的坑。

 

我也很想说服自己,不要那么看重学历,但是社会总会教你做人。

 

从整体数据来看,高学历就是和收入密切相关,大专是高中的2.5倍,本科是大专的1.8倍,而中国上市公司中有48%的高管来自985名校…… 

 

你看,现在某500强招个销售都要一本毕业的,你没个研究生文凭,你都不好意思去应聘卷烟厂工人……

 

唉,没办法啊,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怎奈罗马门太少……









4













事实上,我完全明白此次政策的高瞻远瞩,如果大家都因为教育成本太高而不想生娃,那就坏大事了。

 

而且,我们正处在转型期,脱虚向实,发展现代化工业,地球首席经济学家不也说了嘛“这是大势……”

 

按这大势的逻辑,大概真不需要太多给领导做PPT的人了,而是需要更多的技术型劳动力,再结合僧多粥少的教育现状,有人预测我们会参考德国“普职分流”的模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成才不一定要到高校里头搞研究,也可以跑到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技能。

这听起来没毛病,德国就是因为“普职分流”才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工业帝国,但是德国的“普职分流”是一套很成熟的系统,孩子在小学时就会接受各种各样的测试,来确定每个人的特长。

 

事实上,德国小学期间,就是在为分流做准备了,到了5年级,就要被分流了。

 

德国没有初中高中之分,就叫中学,而且有四类:

实科中学、职业中学、综合中学和文理中学。

 

其中只有综合中学的重点班和文理中学的学生会选择毕业后考大学,其他中学毕业基本就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

 

所以,你可以看到德国考大学人数占比只有54.8%,比我国大学升学率54.4%高不了多少,但是德国的补习班却很少,这不是制度不允许,而是实在没这个需求。

 

由于考大学的人本来就不多,一考一个准,而且就算不上大学的人,也能过的很好,收入很高。

 

我在德国考察时,曾问过,一个职业中学毕业的汽车工人,税后月薪就能拿到4000欧,而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老师,税后只有2000欧,就算混到教授级别,也就6000欧……

 

有人说德国风气很好,白领不会瞧不起蓝领,要我说,这哪里是什么风气啊,明明是蓝领收入高的原因。

 

说到这点,国内的人也不要批评大众对职业学校有偏见了,如果个个出来能拿到互联网的工资水平,白富美和她妈还会嫌弃吗?

 

所以啊,这个事儿还真是个系统工程,从教培这个点突破没问题,但也要兼顾方方面面,比如,教育体系的全面梳理、职业技校的教学质量、就业前景…… 

 

以及更深层次的事情,对中小型实体企业的扶持、中国实体产品的输出等等。

 

这一系列的事情做好了,补习班就自然没了市场,这个市场真没了,妈妈也就快乐了,妈妈快乐了,全家都快乐了,社会也和谐了。









5













该说的差不多都说完了,但是鉴于现在的公众舆论环境,还必须加上这最后一段的表态。

 

就像现在“得到”上各个栏目的主讲人,但凡讲到敏感一点的话题,就会赶紧补一句:

 

“声明一下,我是很爱国的,我只是客观讲这个事…… ”

 

那我也得表一下态,我说德国的“普职分流”值得我们学习,并不代表我说德国所有的东西都好,比如,我就觉得阿迪达斯没有鸿星尔克好,我也没遗忘德国两次大战带给全球人民的创伤。

 

而且,我确实非常支持国家这个政策,文中写的内容,只是一位父亲的感想和焦虑,了解我们当事人的真实想法,更有利于贯彻好这项政策,对吧?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我认为的症结问题,并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希望真能系统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这样,大家才真能相信: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在写文的过程中,我不时回想起曾经接触过的补习班老师,他们都很优秀。

 

我印象最深的是辅导英语的曾老师和辅导语文的赵老师。

 

我参加过曾老师的课,很生动,一边教学生发音,一边动用肢体语言,她放学后会经常对一些学生做心理辅导,还经常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和我们沟通孩子的问题,如果仅仅抱着打工心态,她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赵老师让我家孩子爱上了语文,他上课非常风趣幽默,能结合课程内容融入很时髦的梗,我家孩子每每去上他的课,就像搬着小板凳去德云社一样,而我看到孩子的课堂笔记时,我都惊呆了,反问他:

“你在学校为啥写不出这么好的笔记?”

两位老师都是来自农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好的大学,来到深圳希望改变命运,他们都很努力上进,他们也没做错什么,如果因此失去了工作,也是蛮不幸的。

 

也许我应该往好处想,他们这么优秀,也许会被聘请为家教,或者加入到民办学校吧……

 

不管怎样,还是想祝福两位老师和其他补习班的老师,祝一切顺利。

 

-END-

 

教培行业被严管,可我还是很焦虑

作者简介:良大大,投资人,商业顾问。大学时开始各种折腾,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毕业后,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后来进了500强在总部做管理。有一天,脑袋一热,又出来创业,现在做咨询和培训,空闲时写写文章。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l8uHP4Iiwijjmg3ZWOL1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