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文 / 大J
来源:大J小D

周末陪女儿做作业,发生了史上最激烈的家庭战争,她大哭大叫,扔东西,放“狠话”:我讨厌你们,再也不要和你们玩了,你们是坏爸爸,坏妈妈。

所以写下这篇给女儿,也给我们自己,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亲爱的Dorothy:

周末因为学习,你和爸爸发生了争吵。

那么瘦小的你,用了最大的力气来发泄你的不满和沮丧,就这样一直着,直到40分钟左右,才慢慢变成了小声的哭泣。

爸爸上前给你一个拥抱,你把之前所有的愤怒都化解成了委屈,然后抬起头问我们,为什么我需要学习不喜欢的内容呢?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妈妈小时候也问过我的爸爸妈妈,也就是你的外公外婆一样的问题,只不过那时我已经10岁了,你的这个提问比我早了整整4年。

6岁的你,可能还无法理解我那天和你说的全部的话,所以我想写下来,也许再过几年你就更能明白。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为什么要学习?

在回答“为什么要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之前,我想先和你聊聊,人为什么要学习。

你一直是个好奇宝宝,直到现在,我们去逛商场,你都是充满无比热情地去发现很多我和你爸爸会忽略的东西。你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去看看吧。

每次你提议的“去看看”,我们都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你知道吗?其实这就是“学习”啊。

每到一个地方,你的“去看看”就把你的见识就打开了一点点。

但我们所在的世界,比你所感知的还要大,在其他国家会同时发生着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全部亲身到那里“去看看”的。

而且我们所在的世界,连接着过去,也是我们无法穿越时空亲身到那里“去看看”的。

但好在,人类是很聪明的,我们创造了文字,进行了记录,就为了让那些无法亲身经历的东西,互相共享。这就是学习的目的。

学习,就好比让我们有了“千里眼”的魔法,我们不仅学会了看,而且能看得更清楚,看得更远。

一个爱学习的人,其实是很幸福的,因为他永远不无聊和孤独,他可以身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却能“看到”无限宽广的地方。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为什么要学习不喜欢的东西?

毫无疑问,你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你对周遭事物带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但随着你慢慢长大,你意识到有些东西你“不得不”学,有时连老师和我们父母都会用这个词,you have to。

是啊,就像小时候,你想“去看看”,爸妈就带着你去;你不想“去看看”,那也OK。

为什么有一天突然开始不是这样了呢?难怪你会愤怒,更会委屈。

“喜欢”,这个感受经常是不客观的。嗯,你现在还不理解“客观”的含义。但这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你睡到自然醒起床时,你会跳起来在床上大叫,我喜欢去上学。但如果你是被妈妈反复叫了好几遍才起床,你常常会坐在床边发呆,然后嘟着嘴巴说,我不喜欢上学。

你想想,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上学呢?

你和你的新朋友安安玩的很开心的时候,你会说,我好喜欢安安,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但前几天你们因为一本图画书闹矛盾了,我记得你对我说的是,我不喜欢安安,我再也不要和她玩了。

后来呢,你是不是还是喜欢和安安玩?

包括那天你发那么大的火,你说的就是我讨厌爸爸妈妈。可是爸爸妈妈并不生气啊,因为我们知道,你那时的“不喜欢”是假的,只是暂时的。

所以你看,有时我们的感受并不可靠。

 

我们会因为一时的挫败、挑战而“不喜欢”,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

你不喜欢骑滑板车,可是后来你爱上了它;你不喜欢识字,可是现在你每天几乎都在“洋洋自得”自己可以读书了。

有些事情并不是你不喜欢,而是因为你不擅长,于是大脑想偷懒。

大脑非常狡猾,它偷懒的方式就是迷惑你的心,不断告诉它,我不喜欢这个的。

想一想,当时如果你的心接受了这个“欺骗”,你是不是就再也不会体验到“飞起来”风吹过的感受;你是不是就只能做那个依靠父母才能读书的“小可怜”?

的确,我也知道,“心”第一时间会感到难受,就想放弃,因为那样是更加轻松的。

所以人成长的一辈子,也是在练习“心脑对话”的过程。

大脑经常对心说话,我们也要学会让心也和大脑说话。你可以试试下面这样的对话:

这真的好难啊,我要花一点时间来掌握;

多练习,慢慢就能熟练的;

练了那么久还不会,是好沮丧啊,我要去寻求帮助;

看看周围有谁是这方面厉害的人,我要去请教。

这样的对话多了,慢慢心也就强大了,心强大了,大脑也强大了,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没那么容易放弃。

你甚至还会出现,遇到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就无比兴奋,因为那是你又一次去到更远地方“去看看”的机会。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学不想学的东西”

到底可以不学自己不喜欢的吗?

看到这里,我猜你被我说服了,因为你这个年龄,想要独立、想要强大、想要厉害,是你的天性,这是你的本能驱动。

但妈妈还想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人到底可以不学自己不喜欢的吗?

当然可以,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只不过人的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

你享受这个权利的时候,就需要承担这份责任,或者我们也可以叫做后果。

成为大人这件事,对你来说还有十几年的时光。但因为你一直是个“很厉害”的孩子,所以我想把大人世界的一件事和你分享。

你已经知道了,大多数大人都会上班。但你可能不知道,上班和上班是不同的。

有的人上班很开心,因为这是他喜欢的而且擅长的,每天还能有拓宽眼界不断成长的机会。

而也有一部分人上班很不开心,为此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机器”,每天都在重复做同样的事。

妈妈有个很尊敬的朋友叫六哥,他把后面这类人称为,“三十岁已死,六十岁才埋”。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个人如果不再有了“去看看”的冲动,那么他就相当于“死了”,而更加悲哀的是,离他真正死亡的时间还有几十年。

你可能会问,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不换工作呢?

对啊,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一个大人世界的小秘密。

进入大人世界后,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小时候那样有很多选择(当然你现在拥有的选择,一定程度是父母的能力提供的,这个以后再和你说)。

他没有能力改变,只能被动接受安排。而这份“没有能力”,也许就是十几年前,他怕辛苦,他选择不学一些初看不喜欢的东西。

 

当然,你今后成长的路上,一定会听到有人对你说,我就想过简单的生活,我就安于现状也挺好啊。

你知道吗?妈妈在你3岁时就说过,妈妈是个普通人,你也会是个普通人,而且那篇文章还被好几十万人看到了(所以我一直说话算话的,哈哈)。

但这就是妈妈想和你说的,千万别把“简单”等同于匮乏,也别把“普通”等同于乏味。

当年妈妈的奶奶和我说过,人生好比划船,千万不要还没见过大海,就说我要简单生活,待在苏州河。

说了那么多,就是希望你能明白。

当有一天你说“我不再想学习自己不喜欢的”,那时你已经拥有了很多“喜欢”,有了一部分“专精”,并且清楚认识到这句话背后的责任。

普通简单的生活,反而需要更多的生活主动权和掌控,这是奢侈品,我希望你以后可以拥有。

而在拥有奢侈品之前,我们其实都需要非常努力。

好啦,你6岁的时候,我和你说了这封信里的一部分,你被我说服了,懵懵懂懂地又开始学习“自己不喜欢”的那些内容。

但我想,今天的你(虽然我不知道你此刻几岁),也许看完会说,妈妈写的是鸡汤。

我不意外,妈妈给你写信的这个阶段正好是个博主,每天就是写字给网络上很多人看,有一些比你年纪大的人也会说这个词。

但妈妈,作为很爱你的人之一,我想最后和你说,能促进你思考的文字和对话,都是有价值的,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意识层面的价值转化为行动。

总爱用“鸡汤”嗤之以鼻,那是你身体的虚、心灵的虚,你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所以选择去贬低有营养的东西。

我们可以不改变,但永远不要自欺欺人,永远不要用自己的贫瘠去否定他人的丰富。

读完这封信,如果你觉得道理都懂,但暂时用不上或者不会用,那么至少接纳它、尊敬它。

带着这些内容上路,未来人生路,等你准备好了,可以再次打开。

爱你的妈妈

2021年1月

上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yzkmvZTQji5blHlPYnKQ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