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比特币的价格从1万美元以下,冲上了6万,现在正在6万以下徘徊,大有再次突破6万的意思。
但是,对于比特币的价格,如果你认真,那你就上当了。因为,比特币的价格,包括其他的加密货币的价格,都是人为操纵的结果。你看到这里,是不是心里也为我捏了一把汗,觉得这样说是不是也太大胆、太武断了吧。
不信,没有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下,2013年的那次大牛市,是如何“操纵”成功的?
首先,你将看到一张永载比特币史册的历史性图片。
1/5 诡异的交易截图
下面这张图,来自BitcoinWisdom网站,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1月7日1点37分。截图的内容是一个名叫门头沟(Mt.Gox)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即时交易行情。
猛一看,下面这张图与一般的交易行情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我刚才说了,这是一张载入比特币发展史册的截图。技术高手们,就是通过这张图,确认了门头沟操纵比特币价格的。
截图的时间是2014年1月7日1:02,按照门头沟公司的公告,此时他们的“交易API”是离线的,也就是说是不可以发生任何交易的。 API,是英语“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应用程序接口。没有了“交易API”所有的交易也就停止了。
At approximately 0102 EST on 7 January 2014, the Gox trading API went offline for everyone in the world…
但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门头沟的交易平台在1:02分后,安静了7分钟,就又开始交易了。你仔细看一下,上图的右侧中部,有4笔成交记录。下图是为了让你看清,放大了的,注意箭头所指的红框位置。
一共有4条记录。三列数值的含义,你应该知道,左边的是时间,中间的是成交价,右边的是购买的比特币数量。
01:37:54 购买 15.9373 BTC ,价格 1035 USD 01:23:19 购买 17.4971 BTC ,价格 1030 USD 01:16:32 购买 18.9182 BTC ,价格 1030 USD 01:09:03 购买 11.2174 BTC ,价格 1030 USD
白马(paleh0rse)在帖子里说,在接下来的90分钟中,每隔6~20分钟,就会有10~19个比特币成交。白马还特别提醒我们,成交价都是绿色的,表明是在主动买入。
但是,刚才已经告诉你了,当时门头沟的API是离线状态的,外面的人是不可能进行任何交易的。交易如果有,只能发生在门头沟自己的服务器上。那么这个神秘的买家会是谁呢?
白马异想天开,给这个神秘买家取了一个名字——Willy。他说,名字是来自一部1993年的美国电影《Free Willy》(中文译名是《人鱼童话》)。电影很感人,也很成功,只有2000万美元预算,却创造了1.5亿的票房,是预算的7倍多。
《Free Willy》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头鲨鱼的故事。那头鲨鱼的名字也叫Willy。电影里,小男孩拯救了鲨鱼,并把鲨鱼放回了大海。白马,给这个神秘的买家取名“Willy”,是希望他就是那只“知恩图报”的鲨鱼,回来拯救大家了。2013年1月7日当天的比特币价格跌到了880美元。
This bot now has a name. Henceforth, we shall call him “Willy” — the whale that we once set free has returned to free us all from the annoying whale dumpers and bears. 🙂
门头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但是,却问题不断。不但经常掉线、延迟交易,而且还经常暂停提款。于是,大家用门头沟的名称中的“gox”发明了一个词“goxed”,代表在门头沟交易很痛苦。
那么,Willy到底是替天行道的“侠客”,还是贪得无厌的“暴徒”呢?
2/5 Willy是谁?
有一个人可能知道Willy的真实身份。就是下面这位,马克·卡佩莱斯(Mark Karpeles),门头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上面这张照片,是2014年2月28日,卡佩莱斯向公众鞠躬致歉。 当天,门头沟公司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也就是白马发现Willy的第二个月的月底。
门头沟说自己已经资不抵债,负债65亿日元(当时相当于6500万美元),资产只有38.4亿日元。原因是——“我们系统的弱点”(a weakness in our system),后果是——黑客们盗走了85万个比特币。
显然,投资者们并不相信卡佩莱斯所说的。更不要指望卡佩莱斯告诉你Willy的真相了。
门头沟公司的债权人一共有12万7千多人,其中只有1000多人在日本。在听到门头沟破产的消息后,很多人从世界各地赶到了日本。
来自伦敦的用户 Kolin Burges 告诉《纽约时报》,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但是他很难相信,门头沟搞丢了比特币。(I was prepared for the worst, but it’s hard to believe they might have lost their coins.)。
果然,Kolin的不相信是正确的。2013年3月7日,申请破产一周后,门头沟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发布声明,说在一个老的钱包里又找回了近20万个比特币。 就这样,门头沟公司被黑客盗窃的比特币数量又从85万变成了65万。
对于门头沟来说,黑客与“临时工”相当,是随时可以用来“挡枪”、“背锅”的。但是,这一次黑客不想再“背锅”了,也有可能这“锅”里本来就有应该属于“黑客”们的比特币。
2014年3月9日,黑客们“真”的行动了。他们“黑”进了卡佩莱斯在美国最大的论坛红迪(Reddit)上的账号,发表了一篇长文,声讨门头沟公司的种种恶行。
最后还有一句“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我对他们下面这段话的意译,你看看是否有那么点意味。
It’s time that MTGOX got the bitcoin communities wrath instead of [the] Bitcoin Community getting Goxed.
关键的来了,黑客们还将门头沟公司的750M内部文件上传到了卡佩莱斯的个人网站上。这里是那些文件的打包下载地址,里面的可执行文件千万不要运行,可能是木马。
在这些内部文件中,一份名为“ trades_summary”的文件,引起了用户的关注。这份文件详细显示了门头沟的各种货币的可用余额,当然也包括比特币。
黑客,在比特币95万余额后面,还特别加注了一句话——“这个死胖子在撒谎”(That fat fuck is been lying!!)。
人们发现,在黑客公布的文件中,还有门头沟公司的内部交易记录,时间是从2011年4月到2013年11月30日,正好包括了比特币的价格创造历史新高——1000美元以上——的11月27日。
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有牛市,有数据,而且,比特币的江湖上也从来不缺数据分析的高手。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现在你应该明白,我为什么敢用“比特币的‘价格’不要当‘真’”这样的标题了吧?
当然,Willy的庐山真面目也很快露出来了。
3/5 Willy是一群“人”
Wily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准确来说是49个账号。
这个结论,来自网上流传最广的一份对于这些交易记录的分析报告——《Willy报告:门头沟大规模欺诈交易活动的证据及其对比特币价格的影响》(The Willy Report: proof of massive fraudulent trading activity at Mt. Gox, and how it has affected the price of Bitcoin)。
这49个账号之所以被确认为都属于Willy,是因为它们有两个字段的值一模一样,都是“??”,而不是具体的数值,只是两个问号。这两个字段的名称是“User_Country”和“User_State”,正常的应该是国家和地区的代码。 例如,US代表美国,CA代表加州。
更重要的是,这些账号的行为模式很一致,他们只买不卖,而且购买比特币的数量一定在10~20个之间,间隔最低5分钟,最长10分钟,从不间断,一直到2014年1月底。
Basically, a random number between 10 and 20 bitcoin would be bought every 5-10 minutes, non-stop, for at least a month on end until the end of January.
也正是“从不间断”(non-stop)这一点,让白马发现了Willy的踪迹的。白马没有想到的是——Willy居然是49个账号。不过,这也情有可原,因为这49个账号的配合是完美无缺的。
这49个账号,就像是一支“扫币团”,但与“扫房团”的团购模式不一样。“扫币团”,采用的是单挑模式,从2013年9月27日13点41分开始,一个一个上,每个人250万美元(也有不足的),目标购买比特币,买完了就一动不动,下一个继续上。虽然,交易记录只到2013年11月30日,但此后的“扫币”行为,都被白马这样的用户细心发现并截图了。
这支代号Willy的“扫币团”一共购买了27万比特币。不过,在Willy的前面,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叫Markus。
4/5 Markus的买买买
Markus是门头沟的另一个交易机器人,存在于2013年2月14日~2013年9月27日。在长达225天的时间里,Markus只出动了33天,但是他购买的比特币比Willy还要高,一共买了30万比特币。
Markus被发现是因为下面这些交易记录。
看红框里面,最上面4行代表两个交易(一笔交易包括了买与卖两条记录),很正常。但是从第5行记录开始,你会发现Money的数值就没有变过,都是“15.13163”,不管购买的比特币的数量是多少,交易额永远是“15.13163”,这个数值并不神奇,来自第二笔交易,也就是第三、第四行的记录。
如果你再仔细看一下,前面的“User_Id”,你会发现,买方的ID都是一样的——698630。这就是Markus的真身。
下图来自The MtGox 500网站,左侧的价格是日元,当时网站的汇率好像是1美元兑93日元。绿色代表的是购买比特币,紫色代表的是卖出比特币换成美元。颜色区域的大小,表达一笔交易的交易额有多大。
任意的交易额,必然会让成交价出现不一样,于是在上面这张图上,我们看到的就是Markus每天用各种价格成交,上天入地,犹如神仙。Markus也确实是“神仙”因为它购买比特币无需花一分钱。
至于交易额写多少呢?为了不一样,就直接复制上一笔的,就像刚才你看到的,所有的交易额都是“15.13163”那样。
你也应该注意到了,上图还有两个紫色的圆圈,那是代表Markus在卖出。对于那个最大的紫色圆圈,我在上一期的文章《“泄露数据”告诉你,为什么比特币要远离“杠杆交易”? 》中,进行了专门的分析。那是发生在2013年6月2日8点~10点之间的交易。Markus通过先卖后买,让比特币的价格出现了一个V型。我是想借此提醒大家,要远离比特币的杠杆交易,因为比特币的价格很容易被操纵,杠杆交易很容易爆仓。
《Willy报告》对Markus的购买行为进行了汇总,确认Markus一共净买入了靠近30万比特币。
End: 27-9-2013 6:16
User_ID: 698630
User: b2853e3c-3ec0-4fa5-8231-d21e2fd13330
BTC bought: 335203.83080579044
USD spent: $??.??
JPY spent: 0.0
EUR spent: €2110.46
BTC sold: 37575.39028677996
USD received: $4,018,376.87
JPY received: ¥2,744,463.91
EUR received: 0.0
Net BTC bought: 297628.4405190105
Net USD spent: $??.?? – $4,018,376.87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2013年9月27日,Markus在完成了自己的30万比特币的抢购任务后,把重担转移到了Willy身上,7小时后Willy上岗,一直到2014年1月,但是有数据的记录是到11月30日。
上图是Markus和Willy活动期间,门头沟交易所的比特币价格走势图。红框是Markus的活动时间,绿框是Willy的。
你的第一个疑问应该是,为什么红框的区域,也就是Markus活动期间,比特币的价格没有上涨呢?而且Markus一共买了30万比特币,比Willy还多3万呢。
紧接着,你的疑问会进一步加深,Markus与Willy与牛市之间真有关系吗?而且,那时并不是只有门头沟交易所的价格上涨,其他的交易所的价格也都达到了1000美元以上啊,难道这也是Markus和Willy造成的?
以上这些,都是民间的《Willy报告》所不能回答的了,幸好我们还有专家的加盟。
5/5 专家分析
答案是肯定的,2013年的比特币牛市不但是人造的,而且就是“Markus和Willy”造的。这个结论来自四位外国的专家学者。
2017年5月30日,事发3年多后,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的经济学家尼尔·甘达拉(Neil Gandala)、塔利·奥伯玛纳(Tali Obermana)和美国塔尔萨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ulsa)的计算机科学家JT哈姆里克(JT Hamrickb),泰勒·摩尔(Tyler Mooreb),联合发表了论文《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价格操纵》(Price Manipulation in the Bitcoin Ecosystem)。
他们的结论是:两个参与者(Markus、Willy)的可疑交易活动与价格每天上涨4%有关,尤其是在第二个参与者(Willy)的情况下,导致2013年比特币的价格从150美元左右大幅飙升至1000美元以上。
The suspicious trading activity of two 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daily 4% rise in the price, which in the case of the second actor combined to result in a massive spike in the USD-BTC exchange rate from around $150 to over $1 000 in late 2013.
首先来解释,为什么9月27日前,也就是Markus活动期间价格没有大幅度上涨的问题。
问题在于购买强度。Willy是在65天的50天中进行购买,而Markus是在225天的33天中进行购买的。所以,Willy的买买买对比特币的价格影响更大。
Willy traded on 50 of the 65 days before the data cutoff. In total, Willy acquired 268,132 bitcoin, nominally for around $112 million. While Willy acquired slightly fewer bitcoins than Markus, the Markus activity occurred on 33 days spread over a 225-day period. Thus, the Willy activity was much more intense.
接下来要回答,Willy与Markus的买买买与比特币价格之间有关系吗?
有。下面的图可以清晰地告诉你。
看懂上面这个图有点小难度。线条的存在,代表当天有购买行为,线段的高矮代表购买占当天全部的总比例。关键是看线段的颜色,绿色代表的是当天价格上涨,红色代表的是价格下降。你完全可以确认一个简单的事实:不管是实线还是虚线,都是绿色的远远超过了红色的。
买买买时,价格上涨的日子占比79%
上面这张表具体告诉你,Markus、Willy买买买的时候,价格上涨的日子占比达到了79%。而他们不买的日子,价格上涨占比只有55%,接近一半。通过对比证明,是他们的买买买造成了比特币价格的上涨。
下面,你最关心的来了。门头沟只是一家交易所,其他交易所的价格也都达到1000多美元了啊?难道也是Markus和Willy影响的?
是。下面的解释有点复杂,但是也不是那么难懂,你需要静下心来认真看,看不清楚了可以多看几遍。
门头沟和Bitstamp、Bitfinex、BTC-e,是当时主要的比特币交易所,他们的交易额占了当时的80%。
为了更加清晰地看到Markus、Willy活动对这三家交易所造成的影响,将时间划分成了4个不同的阶段,时间从2012年12月1日开始,到2013年11月30日结束,每个阶段三个月。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对比方便。
Markus、Willy在每个周期的活动天数的百分比
上面的百分比,是指的在这个阶段里面,Markus或者Willy购买比特币的天数,占这个阶段总天数的百分比。通过百分比的数值,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Markus主要在第3个阶段(Period 3)活动,Willy主要在第4个阶段(Period 4)活动。第1个阶段、第2个阶段的作用主要用来对比。
Markus、Willy对价格的影响
通过上面这个表格,你可以发现,在第3个阶段里面,Markus购买的17天的价格都是增长的(左边的红框);在第4个阶段里面,Willy购买比特币的50天的时间里,价格的增长更是达到了两位数以上(右边的红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arkus、Willy不购买比特币的当天,比特币的价格都是下跌的(红框右边的一栏都是负的)。
实际上,价格与成交量是高度相关的。Markus、Willy的存在,对四个交易所的成交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通过上面的这个表格你可以发现,Markus购买比特币的17天里,4个主要交易所成交量的平均数、中位数都显著高于没有购买行为的75天。第4个阶段,这个现象更加明显,在Willy购买的50天里,4个交易所成交量的平均数是没有购买行为时的2倍(1.95=90611/46263),中位数靠近3倍(2.8=82779/29476)。
至此,Markus、Willy创造2013年牛市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了。当然,一切都是有代价的。2013年虚假牛市的代价就是3年的低迷,直到2017年1月比特币的价格才重回1000美元。
但是,你最后的问题也该来了:现在已经是2021年了,8年前的故事还能说明问题吗?
也许Coinbit能回答这个问题。
结语
Coinbit是韩国第三大加密货币交易所。2020年8月26日,Coinbit因为99%的虚假交易被警方调查。 Coinbit从这些虚假交易中获利8400多万美元。 不过,这一次Coinbit被查不是“黑客”的功劳,而是内部人爆料。
接到内部人爆料后,警方展开了秘密调查,发现在2019年8月~2020年5月期间,Coinbit交易所99%的加密货币交易没有存款和取款明细。 这与上面门头沟的Willy和Markus一样,大家都是机器人,用不了,也用不着存款和取款的。
你以为只有韩国的交易所在这么干吗?不是的,大多数交易所都这么干。
准确的说法是:大多数的交易所的可疑交易量大于90%(Suspicious volume of >90% is detected for most investigated exchanges.),见下图红框中。
90%,来自一篇论文——《加密货币交易所里的冲洗交易》(Wash trading at cryptocurrency exchanges )。冲洗交易(Wash trade),就是把交易量搞上去,从而产生虚假的繁荣,让更多的人跟进。
这篇论文的发表时间,是2021年2月19日。作者是来自德国和加拿大的Guénolé Le Penneca,Ingo Fiedlerabc和Lennart Anteab。他们通过监控交易所的网络流量和用户资金后,得出如下结论:
-
对于大多数交易所,可疑的交易量超过了90%;
-
最高的冲洗交易(wash trade)量达到了50倍;
-
不只是比特币,以太币、瑞波币都存在冲洗交易(wash trade)。
当然,这个世界也不是一片黑暗,还是有一些光明的。
有一些交易所还是很自律的,但是,加密货币市场是一个全球统一的市场。一颗老鼠屎可能会坏了一锅粥。从这个意义上说,比特币的价格要能当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回复 价格 获取)
(待续,这是专题“比特币还能走多远”的第十八篇)
(最近事多,以后可能不是每周一篇了,见谅!)
本文首发于“BTC深入浅出”(ID:xinshd30)微信公众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ucjXv5fm1B1tENgptiS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