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底层与高层,
2、穷人和富人, 3、中央和地方, 4、银行与各方, ……
2
1、金融、互联网、电商、科技,大多数人都不超过两万。 2、腾讯、华为、招行,也不是人人都能过两万。 3、关外的一些工厂、电子厂,月薪6千算是不错了。
4、送快递、送外卖、出租车,不忙7000,忙了也才过万。
5、任何城市的岗位,行政、客服月薪也就五、六千。
……
就像我和马云,马云身价2000多亿,我身价200万,一平均,我俩都是千亿富翁,都是成功人士,就是这么魔幻。
还记得之前深圳大学的招聘吗,深圳大学公开招聘150位老师,并且长期制的老师年薪38~70万,如果是特别优秀的人才,学校还会额外再给15~30万一年。
3
1、2020年深圳2200万人,5年新增人口225万。
2、1068万套住宅,其中商品房190万套。
3、保障房51万套,农民房占比54%。
4、深圳70%的人住在城中村。
5、2035年实现保障房150万套,商品房260万套。
也就是说,深圳常住人口超过1350万,实际管理人口约2200万,虽然拥有者将近1100万套的住宅房源,但是真正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品房,却仅有不到200万套。
据统计,深圳的1068万套住宅里,保障住房51万套,商品房约190万套。其他827万套住宅为军产房、城中村农民房、商住楼、集资房等等类型,以城中村为主。
其中最值得玩味的一点是,15年后,整个深圳的商品房增加到260万套。我算了一下,16年新增169万套,要是商品房,那就仅有70万套,而且这个目标极有可能完不成。哪怕最高每年供应10万套,要知道每年深圳落户的人,至少40万以上。
每年40万人(需)VS每年10万套(供)。
要是商品房,每年40万VS每年4.4万套。
9比1,你说未来房价涨不涨?
4
1、国家从来没说过打压房价,而是调控房价。 2、你支持调控,房住不炒,那你的资产谁来保护?
1、限购限贷限离限售限商限价限摇,现在“限看”。 2、学区房涨了,改善房涨了,刚需房涨了。 3、没有硬伤的房子,业主加价5%就属于诚心卖。 4、去年北京每天得成交最高400,1月一天最高达到700-900多。 5、业主要么惜售,要么跳张,中介断粮了。
1、从8月开始,百十个楼盘抢房。 2、环沪中,花桥最近2个月,没有便宜房子,很多房东要么惜售,要么跳涨,看房的客户多了,中介的电话多了,房东心态都极不稳定。 3、花桥的一手,龙光花溪澜园2个月清盘,象屿都城怡园、建滔裕园、香逸铂悦,也只有极少数房源。 4、上海的二手房不断跳涨,都传导到普通人的身上。
1、打新,打新,打新。 2、天海、天境、万丰海岸城、深铁懿府。 3、参与摇号最低入围社保,最少11年,最长42年。 4、深圳正在血拼。要么有钱,要么以老欺小,要么有名额。 5、广州、东莞、惠州、珠海、佛山,整个粤港澳全部起来。
5
1、如果没钱,深圳既容不下你的肉体,更容不下你的灵魂。残忍一点,你不配拥有梦想,做一个挣钱工具就行了。
2、年薪八十万以上,富二代,官二代,只要你负担得起首付和月供,那么深圳就是你的天堂,尽情享受吧。
3、学历大专以下,特别能吃苦,反正去哪都不容易,不如深圳挣钱二线花。对你而言,深圳只是一个ATM机罢了。
4、千万千万不要西部上班、东部买房,虽然东部房价低,但是每天至少3-4小时的通勤,简直就是慢性自杀。
5、如果有钱,深圳买买买,如果不甘心,东莞、珠海、广州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广州,腹地、医疗、教育、生活,会更加舒服一点。
6、普通人不要轻易去深圳,你买不起,活不起。老老实实呆在二线,有房有车有学校,陪孩子陪家人,这是最好的状态。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c2scb5ov4tBvznbBaSf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