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名师张雪峰出走北京!每一个中年人在海淀1500万学区房面前都不堪一击

◎本文作者 |高净值TIMES团队 Nancy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高净值TIMES(ID:HNWI-TIMES)
再见北京中年!再见那些买得起房、买得起车,却上不起学的日子!
3月13日,知名考研辅导老师张雪峰发布微博,称自己已离开北京,定居苏州,并且10年内不会回京。至于张雪峰离开的原因,网传是因为小孩在北京上学,但没有户口,不得不离开。
 
考研名师张雪峰出走北京!每一个中年人在海淀1500万学区房面前都不堪一击
张雪峰没想到,自己离开北京这件事,在互联网上卷起来的热度比沙尘暴还猛烈,以至于接下来两三天内,他慌得连发5条微博强调“自己只是搬了个家”。 
 
时至今日,网友仍在微博底下“调侃”:
 
考研名师张雪峰出走北京!每一个中年人在海淀1500万学区房面前都不堪一击
 
网络信息显示,张雪峰出生于1984年,今年36岁。22岁时,他第一次踏入北京,为这片土地注入14年青春后,他说:所有事,归来已是过客。
 
考研名师张雪峰出走北京!每一个中年人在海淀1500万学区房面前都不堪一击
 
张雪峰逃离北京,往大里说,反映了城市资源分配不均的故事,往小处看,说的是一家三口小家庭如何被教育、医疗和住房三座大山摁在地板上摩擦,仍然积极寻求幸福生活的励志故事。
 
在北京,中年人们面临的窘境是有房有车、孩子还小、有份体面的工作,看似光鲜,底子里是掏空6个钱包,也买不起一套1500万的海淀学区房。
 
张雪峰好友,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储殷,15号在个人的自媒体号上发表评论:他现在不敢劝北京年轻人生孩子,无论你多有钱,在北京买了几套房。只要你生了孩子,才真正感知自己还是个外地人。
 
是什么阻却了奋斗14年的年轻人们媳妇熬成婆,也没能成为一个“本地人”?北京落户难,到底难在哪,足以逼迫一个个家庭相继逃离?买得起房又是怎么让孩子们也上不了学?
 
这一切,还得从落户北京说起。
 
01
目前,有五种方法可以落户北京。
 
第一种2018年开始接受社会申报的积分落户制;第二种是投靠落户,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投靠;第三种是人才引进落户;第四种是应届生落户;第五种是企业主投资落户。
 
最常见的落户方法是积分落户制。
 
考研名师张雪峰出走北京!每一个中年人在海淀1500万学区房面前都不堪一击
(北京人事局发布最新关于积分落户的调整政策)
 
以2019年积分落户制进行推演,一名本科非应届生需要多少年才能落户北京?
 
假如本科生23岁毕业开始工作,无违法犯罪记录,并且在北京有房,目标积分=(社保3分+自有住房1分)*年限+本科学历15分+年龄20分。
 
按照北京2019年通过积分获得户口的最低分数线93.58分来计算,年限结果为15年。如果把北京有房这个条件取消,则需要20年。
 
也就是说在有房的情况下,工作15年才可以达到15年前的分数线,但随着申请人数连年增长,物价都膨胀,分数通胀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细算一下,此时当初23岁想要落户的年轻人已经38岁了。落户想解决的是孩子上学的问题,可是又有多少人真能等到38岁才结婚生娃?但按照人生发展轨迹,假设30岁结婚,孩子也上不了公校。
 
北京中年,在孩子教育这件事情,直接陷入死循环。
 
02
有了北京户口,孩子就能上好学校吗?
 
20年前,人与人的差距我们通常归结为家庭因素。比如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家庭,或者父母学历比较低的家庭,或者一个比较贫困的家庭,因为在孩子受教育阶段投入不大,导致“知识也无法改变命运”。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寒门难出贵子”。
 
20年后,教育市场上的普遍现象是清北学霸父母的孩子一样考不上清北。是孩子不够优秀吗?恐怕不是。除了从内部找原因,我们从外部疏导一下,或许父母们心理就会舒服些了。
 
郝景芳年前在一篇文章中做了个大体测算:2020年清北本科录取人数为7800人(北大4300人、清华3500人)。这些毕业生毕业之后除了一部分出国,一部分去广州、深圳,剩下的绝大多数都留在了北京。
 
算上研究生、博士生,假定每年有10000人留在北京,这些人到了婚育年龄,在3-5年内会产生10000个清北二代,更极端一点,清北两所学校的毕业生结婚,就会产生5000个左右,由清北父母养育的考二代。
 
而北大、清华每年在北京录取多少本科生呢?
 
从2015年到2020年,每年都在600人到700人之间。按照700人进行计算,假定其他名校二代都不参与清北名额竞争,乐观情况下,孩子必须要在清北考二代中考到前14%,悲观情况下得前7%,才有可能再次进入清北。
 
这里没有计算全球各路名校的本科生,哈佛、耶鲁、MIT、普林斯顿本科生回北京就业这部分参与竞争的人数以及清北二代本科出国的人数。
 
03
 
前几天,我的前同事M看了张雪峰的事,想起了几年前我们一起做过的一宗移民案子:海淀妈妈移民出国。这里暂且将故事主人公海淀妈妈称为王姐。
 
王姐今年49岁,曾是国内一线大公司公关,年入百万,跟老公在北京奋斗了十几年,买房买车,早早拿到了北京户口。可是看起来如此光鲜亮丽的她,却为了一场小升初考试,翻遍了垃圾桶。
 
事情是这样的,北京中考没有统考,孩子想入哪所学校,就得参加那所学校的招生考试。而参加招生考试以前,最好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夏秋令营活动,一来帮助孩子和这所学校建立联系,二来学生可以提前感受自己适不适合这所学校。
 
当时王姐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海淀外国语学校的秋令营,线上总共开放了1000个名额,上午十点开抢。王姐因为网络问题,没能抢到号。
 
海淀外国语又是王姐当时心中的最佳选择。因为,海淀外国语高二可到美国交换一年,交换以后可直接申请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同时该校每年的清北录取率也不低。
 
王姐觉得上了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名校,但是她连号都没抢到。
 
怎么办呢?这时,一条家长群的消息又燃起了王姐的希望,“海外”今天中午在线下设置了一场报名会,总共500个名额,先到先得。
 
王姐顾不上各种高层会议,立马开车到学校。可是学校根本进不去,等挤进去一问,报名表早就被抢光了。
 
无奈之下,王姐蹲在学校外面的垃圾桶旁,试图通过翻垃圾桶找到一张被人丢弃的报名表和号码牌。直到傍晚,王姐也没能找到报名表,唯一有点安慰的是,和她一起翻垃圾桶的几位家长,也没找到。
 
悻悻地回到车上,王姐一个人呆坐着,天色渐晚,北京的黄昏有些暗淡,她开始怀疑在北京奋斗的这些年是为了什么。
 
经过这场抢号,王姐说她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无力,这也是促使她搬离北京,移居爱尔兰的最后一根稻草。经人介绍,王姐找到我,通过投资移民,一步到位拿到了stamp 4的永居身份,跟老公孩子一起去了爱尔兰生活。
 
王姐老家是重庆的,用她的话说现在的生活“巴适”得很。
 
她在爱尔兰北区买了一栋别墅220平连装修一共花了60万欧元,儿子上的是公立中学,每年也就100-300欧元的学杂费。
 
日常开销上,爱尔兰相比英国便宜很多,王姐说即使每天吃牛排,每个月大概才800欧元左右。爱尔兰不收水费,其余的生活费用,如电费、燃气费和垃圾费等,一个月在300欧元左右,全家的医疗保险还有车险在500欧元左右。再加上其他杂项,她们家每个月的开销在2000欧元左右。
 
当然,让王姐放下焦虑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生活节奏上的问题,而是孩子的教育。公立学校教英文、爱尔兰语和法语,加上原有的中文,孩子可以掌握4门语言。爱尔兰中学成绩可以直接申请英国的高中,英国学校视爱尔兰学生为本土生,在学费上享受优惠。爱尔兰是欧盟国家,入籍以后,学生既享受欧盟福利,也享受英国福利。
 
考研名师张雪峰出走北京!每一个中年人在海淀1500万学区房面前都不堪一击
考研名师张雪峰出走北京!每一个中年人在海淀1500万学区房面前都不堪一击
(王姐在朋友圈晒自己在院子里种的花)
 
前段时间,爱尔兰疫情比较严重,大家停课停学。朋友M问王姐最近过得怎么样。王姐说——
 
还不是那样,小国寡民,日子慢悠悠过。
 
孩子刚上大一,他自己对学习挺上心的,我也不怎么操心。因为疫情,倒是很久没有和他有段这么长的亲子时光。有时候看着他帮忙做家务,和妹妹打闹,我在花园里浇水,他爸爸在客厅看报纸。
 
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现在过的是林语堂先生阐述的那种家庭生活: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抬头一看,家人都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
 
M说后悔没早点来爱尔兰吗?
 
王姐说:那倒也不,她很怀念北京那几年。
 
各有各的精彩,踩油门和踩刹车的人生都经历过了,才能知道哪种生活最适合自己。
北京是踩油门,爱尔兰是踩刹车。
 
现在,更希望能在二者中来回尝试。有折腾、有休息,最大的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的人生看起来再怎么冒险都像玩乐,不怕了。
 

考研名师张雪峰出走北京!每一个中年人在海淀1500万学区房面前都不堪一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U1l_vqqMeZ32OJ2drDQR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