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出生人口锐减三成,将长期点燃核心资产暴涨的时代?

这才是命门。

作者:ME A森

来源:A视野(ID:AndsonVision)

人口老龄化,往往也就意味着少子化。
因为,正常情况下,人都有繁衍后代的强烈本能欲望,这是扎根于人性的生存密码。
所以,自然状态下,老龄化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供养大量老年人是高昂的成本;同样,少子化也是很难的,难道你可以阻止男女交往?
而眼下的现实是,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少子化越来越明显。
核心原因无非是,让还在上班的年轻人不断供养老年人,包括别人家的父母,导致年轻人压力实在巨大,那么,也就不想生孩子了。
这并不是什么新现象,凡是出口导向最为成功的国家,比如日韩德,全部是老龄化与少子化同步极为严重的地区。
美国、英国、法国等内循环为主的发达国家尽管没有实施夸张的出口导向,但是,通过金融手段压榨本地年轻人的财富来补贴老年人,也是“常规操作”。
所以,后面这几个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也开始明显了,但是,依旧不如前面几个国家那么“威猛”。
本质上,出口导向模式的经济体,是自己把自己年轻人压榨到极致,去补贴西方消费者,让他们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低廉的物价;而那些依赖金融手段压榨本国中产的发达国家,则更多是本土精英在疯狂收割海外韭菜的同时,也对本土中产“毫无吝啬”的挥舞着镰刀。
考虑到,美国握有美元这个全球顶级抽税机,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
出口导向国家的民众=本土精英收割+美元收割+海外消费者收割
内循环经济体的民众=本土精英收割+美元收割
美国本土的普通民众=本土精英收割
这三个公式既解释了为什么美联储有种“早印早享受”的放水冲动,更解释了为什么出口导向的国家普遍老龄化和少子化更加严重:
谁长期受得了三把镰刀收割?
————————————
前不久,国内人口统计数据出来了:
中国2019年有1465万名婴儿出生,是196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2020年的新生婴儿人数断崖30%
如果要问什么是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隐患?根本不是美国人搞事!
而是,没有孩子了!
我们现在很多老年人总觉得自己的退休金是财政给的,可以一直拿下去。
那么,财政的钱哪里来的?还不是现在上班的人交的?
可为了不断确保养老金不断供,财政能做的事情只能是不断的向上班的年轻人摊派各种费用、税收和成本。
因此,核心城市房子不断刷新价格新高,否则土地财政收不到钱啊;
也因此,股市不断要堆砌估值泡沫,否则国企、地方财政怎么办?
又因此,金税三上完后面要上金税四,税收整固势在必行。
去年我就跟友人说,2020年这么财政刺激,还减免税费,那么,后面一旦经济好起来,肯定是要企业加倍“返还”的。
这不最近上海、江苏等地就开始在传取消新企业税收核定征收的措施;新疆等很多中西部地区税务稽查力度开年就加大。
所有的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年轻人太少了,老人实在太多了。
而且,不断猛烈抽税的结果,是年轻人更不愿意生孩子,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活得久、多拿养老金。
由此中国现有的养老制度近乎成了代际战争的主战场,年轻人的压力之大,可以说是“人生处处是镰刀”。
最关键的是,按照这样的少子化进程,按照现有的养老金发放的规模和速度,后面70末、80后这些人还拿得到养老金吗?
我相信,有机会拿到!只不过,购买力另算。
————————————
事实上,我一直强调:
中国一切经济政策,都是为了对抗老龄化的冲击。
但是,有关“少子化的冲击”,却明显布局不足。
保住了老人,看似很有道德,但是,没有了下一代,后面怎么办?
少子化的冲击要想避免,核心在于强化对年轻人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即,要让现有的社会保障福利水平多少对得起这些还在上班、创业的年轻人、中年人的纳税水平吧。
当然,我也能理解,原本钱就不够,再“多少对得起”,那就会导致没法“对得起”老年人了。
因此,保老弃小,成了目前的核心经济思路
这是真的当年轻人是SB,是肉头啊。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会看到,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命脉之一的中小企业会举步维艰。
因为,上述的思路天然造成了中国企业的二元制:
  1. 第一个维度:体制内vs体制外

  2. 第二个维度:大企业vs中小企业

很明显,唯有体制内大企业才是可以确保快速、大功率收税的优质平台。
这就是我们过去3年多一直看多优质党产股的核心逻辑,也是2020年白马蓝筹抱团行情的核心逻辑。
目前市场上都在讨论什么公募基金占比大、大A更像美股等理由,以为这些才是眼下白马抱团的真实原因。
奶义务~
事实上,是少子化、老龄化的双向互动强化循环,导致中小企业根本没法生存,它们找不到足够的客户,还要不断被抽税填补养老体系巨额开支的坑。反之,体制内大企业(优质党产股),肩负产业升级和强力抽税机的双重使命,不断做大做强来实现经济目标。
这一进一退,彰显的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还在不断给现在的老年人加码福利,其实就等于放弃了下一代。
————————————
上述趋势的致命点在于,欲望膨胀、却没有消费力的年轻人开始减少消费,这样内需天然不足,这会导致广大中小企业生意越来越差。
再叠加还要遇到不断的严密监管、经营成本不断飙升,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基本上像做慈善的一样的在经营着生意。
这点我们看看“奶茶第一股“奈雪2020年的业绩披露就清楚了,这点净利润还比不上人家个体户小老板呢。
而另一方面,内需不断萎缩势必引发政策干预。
经济政策能干什么?“上项目+放水”,其它都不会了。
而这个政策组合一出来,势必是优质资产价格飞涨,有钱人更加有钱。
其对应的恰恰是,大多数普罗大众的资产价格,因为大多数人的收入增长前景黯淡而不断下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互相强化的循环模式,不断强化了优质资产的价格暴涨,也不断强化了普通资产的价格下行压力。
可以说,现在的中国人不缺资产,缺的是核心资产。
大家为了自己的生计,则会利用货币政策宽松的契机,疯狂加杠杆去优质资产上试运气。
即,居民家庭加杠杆其实也是结构性的,不是所有资产都加杠杆买买买。
这点符合过去几年A森一直说的“未来趋势”,真的是未来“已来”。
而要命的是,政策要稳住杠杆,只会进行全局性的干预,俗称“一刀切”。
比如,1月份的社融是5万多亿,这个规模是惊人的。我们要两方面是去:
  1. 积极面:央妈没有急转弯

  2. 消极面,今年总额度已定,那么夏天以后的社融额度必然大幅下降
而进一步仔细分析,真正降杠杆力度最大的,反而是普通人才买得起的那些资产,真正优质资产会在2021年的“稳杠杆”中,毫发不伤。
也就是说,今年开启的各种金融整顿,最终影响的仅仅只是普通工薪阶层罢了;有实力的人群和企事业单位,根本无所谓。
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懂!
这和什么一样?和2018年的“降杠杆”是一个路子!
当时也是要压制全社会的债务率,而且是优先考虑压制体量最大的国企、地方财政等。
可实际结果是,民企、居民家庭最为受伤,最后不得不在6月份改弦易辙。
才2年多,都不记得了???
而恰恰是这个时候,我们还在不断保证,产业升级目标要加速,养老金一分不会少,那么,钱哪里来呢?
估计,2021年的很多年轻人、中年人又要算一算帐,然后决定尽量不生孩子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OJP8JHGfvfRb8WESQ0ON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