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双十一要来了,除了你永远算不明白的优惠额度,和先涨价再打折的各种商品,还有被大数据杀熟的无限担忧。

 

有读者要问了:大数据杀熟仅仅只在双11么?

 

当然不是,这么写只是因为,我缺一个文章开头。

 

没想到吧。

 

所谓大数据杀熟,就是利用全网大数据对你的了解,针对用户个人开启个性化推荐。

 

对老用户,需求迫切的用户,有钱的用户展示更高的价格,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举个例子来说,常点的外卖店铺,价格会越来越高,红包满减会越来越少;当你换一个新手机的时候,价格就变成了较低的初始价格。

 

虽然没上当,但就是恶心,生气到再也不用这个app的程度。

 

然后你发现大数据杀熟是各大平台的常用操作,你从怒火攻心变成虱多不痒。开始参与分享得红包和拉新促活得红包的活动。

 

 

呔!别想逃

 

看到不喜欢的电视节目,观众还有换台的权力,但是在大数据杀熟这方面,我们真的只能做待宰的羔羊。

 

毕竟我没有十个手机和二十个手机号,成为永远的新用户。

 

大数据的杀熟事件,随着网购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开始崛起,第一次浮出水面是在2018年年底左右,很多用户开始质疑和不满。

 

大V的发声让大家开始忍不住附和,回忆身边中这样那样的数据杀熟问题。

 

2019年,某kol以“携程的牌坊塌了”这个主题声讨了他被携程进行大数据杀熟的经过。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但是,无论起怎样吸引眼球的题目,大数据杀手依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横行霸道。

 

基本没啥用,携程的牌坊在你心里塌了,但别人不知道,还当它是贞洁烈女。

 

用户觉得受了天大的歧视和委屈,气的挽起袖子恨不得杀人,也没啥用。商家根本不觉得做错了什么。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其实本没必要打码,因为所有平台几乎都会出现大数据杀熟的现象。

 

但是如果放上骂这个不骂那个的截图,怕读者觉得我偏心。兄弟们把评论打在公平上!

 

无论是飞x,携x,去x儿,还是x东,都是杀熟的老熟人了。

 

淘宝的88vip会员更是如此,去年就被曝出来了,今年依旧在继续杀。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大数据杀熟喜欢什么样的人,回答可以有很多个。

 

但是,无论是老用户也好,有钱人也罢,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性,那就是:

 

用户画像清晰。

 

不怪别人说我们没有信息自由,信息便利方便的另一面确实就是要交出更多的隐私权。

 

想爽快的使用app的条件就是交出自己的数据,然后几十个app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出一个清晰的用户画像。

 

上个月过去的十月一,就有很多人发现,自己遭遇了大数据杀熟。

 

“用同一款APP搜索同一家酒店,准备国庆节去北京就住在这里,我和老妈的手机给出的价格却差了44元/天。”

 

“老妈基本不用这款APP,价格却比我的低,这分明就是‘大数据杀熟’。”记者看到,这款APP显示,同样是北京某酒店,同样的点评数量2751条,同样的关注人数4000多人,甚至同样的距离,孙先生手机显示的标价是875元/天,他母亲手机显示的居然是831元/天。

 

这就是典型的用户画像清晰的表现,对于很少使用手机的母亲,因为用户画像的缺失,体现出了app最恭顺的样子。

 

而对于常用手机的年轻人,app们就肆无忌惮的张牙舞爪了起来。

 

出现大数据杀熟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两个,首先是信息不对等,而信息不对等的底气来源于什么?

 

来源于信息茧房。

 

这两个原因,都是大数据的有意为之。

 

可以理解成,使用大数据的公司本可以不这么做,但是这些公司,它偏要勉强。

 

 

信息不对等与信息茧房

 

为什么大数据要杀熟?对老用户,难道不应该推出更多优惠么。

 

很简单,还是因为利益驱使。

 

在实体经济中,大家做的是人和人的生意,这次给你打折,是希望你下次还来,能让老板多挣点钱。

 

但是在互联网空间里,没有人会对一个虚假的app产生感情,今天我还用淘宝,明天就会对价格更低的拼多多一见钟情。

 

任你网上觉得拼多多再lowB,我买个卫生纸,我还怕买到翻新纸么?

 

在冷漠的赛博朋克世界里,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你这一单买贵了,我就赚了。下一单,爱来不来。

 

说回大数据杀熟的原因。

 

信息不对等很好理解,大公司收集了几千万的用户画像,进行精准的定位。拥有更多数据的人将在大数据时代占据上风,所以,平台无疑是数据中的集大成者。

 

而你,只是本人和app的1:1单向链接。

 

打开地理位置搜索,如果是偏远地区或者周围的附近商场比较少,大数据就会自动默认你买东西不方便,从而提高价格。

 

如果是在短时间内搜索同一样东西次数过多,大数据就会认为你买东西的心情比较迫切,从而提高价格。

 

即使已经知道大数据杀熟的人,也很难逃脱魔掌。

 

举个栗子,你现在在app上搜索机票发现要500元,然后去其他旅行app搜相同机票,同日航班要530元,你只是想比个价,选最优惠的航班。

 

但是当你回到第一个app上的时候,价格已经变成了550。

 

而且,如果有多人在同一时间段搜索同样的航班,大数据就会认为有群体性的活动发生,机票价格就会立刻上涨。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某宝有一个128元定律,大致意思是,如果你买的衣服和物品都在128元以下,淘宝久而久之就会给你推送更便宜的东西,把你定位成低消费人群。

 

我记得当时,还有好多人用这件事情玩梗,说谢谢马爸爸让我看不到我买不起的东西。

 

竟然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oh,teacher 马,怎么又是你,怎么老是你?

 

相反的,如果你经常买一些高价位的商品,那就直接会为你屏蔽过滤掉价格低的商品,让你根本找不着。

 

网上冲浪的时候,每个人看似是获取信息快了很多,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变成了一座孤岛。

 

大数据的推送让你关注了你喜欢的人,所以你看不到你不喜欢的发言,长此以往,不但接受到的信息有限,而接受到不同信息会令你十分生气。

 

信息茧房一旦形成,除非用户有心对抗,否则就会在快乐安逸的小窝里变成待宰的羔羊。

 

我现在上网,都会特意关注几位经常发布信息,但观点通常和我不太一样的博主。不为其他的,就为看一些对立面的观点和道理,努力破除信息茧房。

 

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是免不了信息茧房的困扰。

 

平台用一百个,甚至一千个关键词给每个人都贴上了标签,呈上来的物品环肥燕瘦,怎么会有人不心动?

 

信息的巨大不对等和平台的有意为之就导致了信息茧房。

 

更可怕的是,这是一个强烈的恶性循环,只要用户不愿意踏出舒适圈,那信息差只会越来越大。

 

 

监管难

 

大数据杀熟的重灾区是哪儿?

 

是网购,在线旅游,和网约车。

 

网购活动多,不同时刻,同一商品参加不同活动。

 

你觉得买亏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而在线旅游则是价格浮动的最好借口,机票酒店的快速价格浮动,遭遇了疑似大数据杀熟,也很难寻找证据。

 

网约车,则是迫切需求的代表,每一秒价格的浮动,都是大数据和时间双重操纵下的借口。

 

今年,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大数据杀手这种破坏市场公平的方式。

 

但是并没有卵用。

 

这也不怪郭嘉,可钻的空子太多了。市场经济的表现之一就是根据供求关系调整价格。

 

举个例子,网上声讨最多的,就是对苹果和安卓用户收费不一样的恶评。

 

同样的手机,苹果一个价格,安卓一个价格。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使用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确实会造成用户画像的不同,带来疑似的杀熟差异。

 

但是同时,因为支付系统的原因,app平台还要多付给苹果30%的渠道费用。所以就导致了很多会员的充值页面,苹果充值要比安卓的贵。

 

苹果用户们可以用网页或者安卓手机支付,再用苹果登录就完事儿。

 

但是,这样的个案,却成为了自媒体瞎bb的借口,我看到很多人用这点来洗大数据杀熟并不存在。

 

emmm,打工人何必难为打工人。

 

如果你从来没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疑问,那你估计已经被杀过熟了。

 

第一次给你推送价格高的产品,如果没有比价就以高价下单,系统就会认定你对价格的浮动不敏感。

 

以后就可以更肆无忌惮的杀你了。

 

这叫什么?

 

得寸进尺,我下次还敢。

 

 

能咋办?我也不知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前两年我们享受大数据红利,然后被大数据杀熟,现在,大家逐步发现这个问题并声量越来越高。

 

总有一天,大数据杀熟会被群众杀死,然而,平台们也会想出更加高明的割韭菜方式。

 

历史如此,市场如此,螺旋上升的循环永动机也如此。

 

众人皆醉,平台收割大部分人的韭菜;少部分人醒着,平台和众人都不在意,可是省钱的是少数人。

 

这种事儿,真的只能看自己。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BUfWXoXqiQaX6gK3DgRu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