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2020年的第一道曙光,命名为花光

不要让2020年的第一道曙光,命名为花光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65篇原创

1

消费主义这个东西,其实非常经不起琢磨,如果稍微掌握一些经济学常识,就会发现消费主义处处违反常识。
 
消费的核心需求是达成自己的目的,不管贵还是便宜,达成自己的目的就不能说是智商说。
有些人花收入的大部分去买潮鞋,有些人砸下年收入的一半买一个几万块的包,这些消费的目的是拿来满足虚荣心,但是由于没人会见面就跪下看鞋看包,导致其需求并不能被满足。
 
除了贵之外,都是坑。
 
不仅没有提升生活品质,反而给自己钱包埋了雷,还没装成X。
衡量生活品质有一个方法,叫“恩格尔系数”,就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就是贫困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恩格尔系数还有一种新的解法,就是不理性开支占消费支出的总额。
真正合理的生活,消费比重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很多被消费主义洗脑的人杜绝了几乎全部的其他开支,才能把收入的大部分拿来买一个包。
一个去压缩正常生活成本,吃着方便面榨菜甚至饿着肚子去蹭大牌的人,会显得非常滑稽。
 
毕竟当你挤公交的时候,你身上的东西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都散发着高仿的光芒。
 
简称高光。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奢侈品和日用品的区别,奢侈品就是财富自由了的人用的日用品,没有任何神秘光环。
为了这些日用品,有钱人愿意用更多的钱去追求一些微小的细节,这些细节本身未必有实用性的价值,相比起大众的品牌也只有很微小的提升,但因为奢侈品品牌的附加值以及有钱人隔绝身份的心态,价格马上就高了几百倍。
从性价比的角度看这完完全全是个坑,毕竟有钱人并不需要考虑这些性价比,就好像你也不会去考虑牙膏和卫生纸贵几分钱还是便宜几分钱,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如果不能把奢侈品当日用品,就说明奢侈品本来就不适合你。
如果把奢侈品的名字改成“流动资金八位数以上人士日用品”,想必很多人就会从消费主义编织的幻梦里醒来了,用了那些东西并不会让你过上和有钱人一样的生活,就好像你的生活的本质也不在于你的牙膏和卫生纸是什么牌子的。
任何一个有基本的逻辑能力的人都可以想明白,那些所谓的贵族气质和高端精神都是虚的。
 
你费尽千辛万苦砸锅卖铁买的奢侈品,只是有钱人随用随弃的快消品。里面没有任何气质和精神,只有人傻钱多速来。
 
而且人家的钱多是真的,你的是假的,大家一起造作,最后你的大裤子都保不住了。
决定你能不能融入一个圈子的唯一标准,永远在于你是谁,你能帮圈子里的人做什么,而不在于你用什么牌子的包,穿什么牌子的鞋。
 
与其为了一个华而不实的牌子去折腾自己的钱包,不如早点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去研究一下自己真正的需要,只在自己的的核心高频领域投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舒适一些,也让你的钱包轻松一些。

2

 
任何泡沫的价格虚高的商品都会在抵押行现出原形。
衡量一个东西实际价值的最好办法,就是看抵押行愿意给你变现多少钱。
而在这个时候,奢侈品的价值会更加魔幻,往往标价几万的钻戒,只能折合出原价的20%的现金甚至还不到。
 
甚至大量的抵押行根本不收珍珠钻石翡翠等物品,直接不要。
很简单,因为资本只认现实,不认你奢侈品背后的故事的,这些故事本来就是它讲给你听的。
 
你别管你花了多少钱买,资本反正是知道这东西没有真正的价值的。
要挤掉奢侈品价格里的水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奢侈品上市公司的财报。
我看了很多家奢侈品上市公司的财报以后,特别关注了一下财报里反馈出来的主要成本,不出意料,成本的大头是流量费用和营销费用,甚至是由于市场规划失败而导致的其他成本,这些全都囊括在奢侈品的标价里让你买单了。
奢侈品几乎是靠营销活着的,它们的主要价值就是营销赋予的,通俗地说就是吹出来的。
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钻石,强行把钻石和爱情挂钩,一下就把世界上一半的人变成了潜在付费对象。
 
而钻石这东西,要不是被垄断开采,早就不值钱了。
你得承认的是,虽然这些奢侈品的营销手法非常老旧,但是又非常好用。
 
编品牌故事然后持之以恒买流量,把这些故事扩散到世界各地并且反复洗脑成消费者的固有认知,在繁华地段置办店面,豪华装修,花大价钱请明星代言,这些才是你手上的奢侈品真正的高额成本。
但是它们没有任何一项可以直接体现在你手中的商品上,甚至就连心理价值,也只是焦点效应带给你的错觉。
更雪上加霜的是,近期的消费立税让奢侈品的税费更贵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奢侈品以后还会更加奢侈,售价还会更高。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流通环节越多,商品的溢价就会越高。
这些奢侈品的制造厂家在把商品生产出来的时候,价格和质量其实还是相适应的,但是一旦到了品牌方的贴牌环节,价格就会直接起飞。
这种现象其实直接揭示了一个原理:
单纯从售价高低论品质好坏是很荒诞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商品的售价里有多少和制造成本相关。
不过在另一方面,这种现象也意味着一份机会的出现。
这份商机指的是这样一种可能性:
 
互联网时代致力于消除信息不对等。
所以只要有渠道能绕过品牌方,直接沟通制造厂家,那么就有可能为人们提供更品牌溢价的高品质商品,并且自己能赚到钱。

3

全世界大部分的高端制造业都在中国,作为产业链的上游,来自中国代工厂的产品覆盖了奢侈品的全链路,但是拿到的利润却是整套环节中最低的。
江苏南通,苏州常熟,山东济宁,浙江宁波,海宁,福建石狮,广州东莞,这几个地方的工厂基本包揽了全世界70%的服装的生产,宁波的申洲国际市值有1700亿,顶级品牌在国内代工绕不过他们。
 
剩下的30%里面,有25%是在中国人投资的东南亚工厂里完成的。
从服装再到鞋、包,这些商品早就完成了标准化生产,国际奢侈品和国产品牌价格相差百倍,但是可能共用的是同一条流水线。
 
要说芯片制造难,也就罢了,衣服鞋包这东西,真的是没啥门槛,太透明了。
中国的代工厂家能够生产出质量极高的产品,而且价格合理。为什么到了消费者手中,价格就翻了上百倍?
 
因为这些商品的整个流通过程,完全受制于奢侈品的品牌方。
从厂家到消费者,都是被消费主义割韭菜的对象。
在那些奢侈品品牌用营销手段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奢侈品的制造厂家其实过得非常艰难。
这几年来,全球的奢侈品市场都在大幅度缩水,中国的代工厂不得不面临外贸单子断崖式下滑的窘境,生存处境堪忧。
在世界范围内,唯一还能保持活性的市场也就只有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了。
由于过于冗长的流通环节,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画面:
那些在国内生产出来的产品被运到海外,但是国际奢侈品市场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商品,但是不要紧,因为很快中国的消费者又通过海淘把这些made in China的产品买回了国内。
就这样一来一回,厂家实际上并没有多赚到钱,而消费者却多花了数倍的价钱去买这些本来近在咫尺的商品。
不要让2020年的第一道曙光,命名为花光
很多高端大牌的代工厂家在外贸下滑的压力下不得不谋求转型,以源头厂家的身份入局零售业。
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仓促的转型很难取得成功,因为在没有零售经验的前提下冒冒然转型,必然会踩到很多始料未及的巨坑。
 
二道贩子也是有二道贩子的价值的。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库存积压和经销成本,这是导致厂家转型商家亏损的直接原因。
这些厂家是各领域最强的代工厂,但是制造业和零售业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从无到有打造一条经销链路是耗时漫长而且成本很高的,一开始可能根本卖不出去货。
但是生产设备每一天都在折旧,人力成本每一天都要支出,流水线根本不可能停下来。既然销售链路没那么快打通,在此期间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变成了库存。
电商B2C和C2C刚火起来的那段时间,曾经被寄予厚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它们的逻辑一是提升供应链效率,二是物流改变了销售渠道,只能说为去库存打下了基础,但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存问题。
甚至物流成本降低以后,厂家更需要让库存商品快速流动起来了,因为储存成本是远高于物流运输成本的。
为什么库存问题对厂家有这么大的影响,本质原因是厂家比品牌商更靠近产品,但是更远离钱。
在没有确定的销售订单的情况下,这些产品库存对厂家来说都是不可变现的负资产,不但占据了大量的可用储备空间和流动资金,甚至会拖垮厂家。
为了解决库存痛点,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办法,比如万恶的捆绑销售,就是把积压的商品和热销商品一起打折卖出去,甚至不允许消费者单买其中一件商品。
在几十年前这种手法虽然招消费者厌恶,但是的确是去库存的好办法。然而在互联网电商时代,任何绑架消费者的行为带来的结果往往都是成为炮灰。消费者完全可以去其他平台买没有被捆绑的商品,而且同类商品也有无数可以替代的同位体。
还有一种办法是降价促销,但是厂家产生库存的本质原因根本不是价格太贵,相反这些商品的价格反而都远远低于那些被贴了奢侈品牌子以后就价格暴增,但是其实质量完全一模一样的同类商品,甚至可能就是同一条流水线上出来的。所以再降价的意义并不大,厂家仍然没有渠道触达消费者,一样会产生大量库存。
最后能真正为源头厂家解决库存问题,同时让消费者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用低成本获得高品质生活产品的方法,也就只有必要商城首创的C2M模式了。
中国有反抗奢侈品暴利的实力,但是只有必要,把这个实力转化成了新的消费模式。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C2M就是用户先下单,工厂再生产。
再细致一点,就是需求从个人直达工厂,商品从工厂直达个人。
不要让2020年的第一道曙光,命名为花光
个人向工厂直接提供数据,工厂根据个人的数据进行生产,彻底把物流、囤积、存货这些中间环节肢解掉,将中间所有多余的环节全部跳过。
既不让品牌方赚消费者差价,也不让厂家面临巨量库存,这是制造业在21世纪的真正变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