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G大在家里研究文言文怎么办。
部编版全面推行以后中考怎么变化有很多江湖传闻,但百闻终究不如一见。
从源头开始刨根问底是G大最擅长干的事。所以我们今天就见一见各区初三一模文言文试题。

顺便考验下各位父母,这三都是谁?
留言区见
上海和全国一起于2017年开始在初一年级推行新版部编语文教材。那届学生今年正好中考,所以本年度的初三语文一模卷是首届新版试卷。
首先文言文的分值是40分,占比27%,较过往没有变化。那些说文言文分值会增加的谣传都是错的。

这40分钟首先是5题16分的默写,分值和以往相同,内涵却有所变化。
传统的默写是这样的:

这种题型我们都很熟悉,甚至有一些还能答对。
我们不熟悉的,是一种叫做“情景式默写”的新题型。它长这样:

这样:

或者这样:

这种默写的要求超越了机械式的背诵,考察对全文、每段以及每句话的认知。实操中已经有前线的初中语文老师表示情景式默写难度大,任务重:

图片来自千帆育儿网
上面这段老师的话中最后两句,你们会在G大的策略建议中看到。
默写下面过往是课本内的一首古诗词和一篇古文的阅读分析,加起来12分。在今年以前,考题是这个画风:

考字词释义、考中心思想、考得中规中矩。
而部编版的考法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样子的:

以及这个样子的:

像这样的骚操作比比皆是。
然而这还没完,部编版考试最浪的部分是下面的课外文言文阅读。
对于中考生来说,课外文言文阅读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一篇不熟悉的文言文,首先要用文言文字词翻译功底尽量读懂,然后还要应对各种关于翻译、释义、中心思想的拷问:

而如各位所料,部编版考试愣是在已经不容易的考题上面另外玩出了花样。
比如这样:

这样:

或者这样:

这部分占12分,是文言文的压轴题,全面考察学生的古文综合素养。在此次部编版考试的升级中,又获得了全面的加码。
总结下来,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在理解释义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部编版考试还要求学生掌握:
作品历史背景
作者写作背景及目的
作者写作、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作者逻辑链条和推演过程
以上这些能够跨文章比较
好难。
所以尽早规划,尽早细水长流得开始准备,以避免堆积到初中学习任务最重的时候雪上加霜。
文言文长期方案
长期方案必然从基础开始。古文的常用字该背要背。问题是,用什么背
市面上有一些常用字表,还有一教材,甚至有建议用《论语》背的。
G大是做数据分析的,思路比较简单:学什么背什么。把部编版全部文言文加在一起,去掉标点,总共9453个字,其中不重复的字总共1722个。根据出现的频率,结合文章语境,从高到低背下来。

这个方向上G大在做后续方案,包括怎么结合文章语境,可否结合小学段的简单文言文,以及我的读者喜闻乐见的Anki化。
这部分我把路径编纂好会放出来,最终版本会包括古文和古诗的全部字,按出现频率排布。
基础之后的下一步是要帮小朋友整理一下中国古代历史的框架。这里我以两汉到东晋为例:

小朋友都喜欢三国,可以借此拓展出去,讲三国之前的西汉的强盛。讲文景之治时候军力强盛,并顺便讲一下《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讲孝宣中兴时候的社会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顺便讲一下《礼记》编纂的历史背景和文章。
然后辩证得和小朋友讲军力强盛背后普通人忍受的折磨,讲《十五从军征》和《庭中有奇树》背后长达多年甚至数十年的思念和等候。
然后从两汉的强盛对比三国时期的纷争和动乱。讲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回朝时写下《观沧海》时的心潮澎湃,以及次年初南下引发赤壁之战前表决心时写下的《龟虽寿》。以及赤壁之后孙权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对吕蒙“劝学”。
讲建安七子中被并称为“曹刘”的曹植和刘桢,如何在乱世中坚持自己的风骨,写下《赠从弟》,又遭遇怎样不幸的经历,被贬后写下《泰山梁甫行》。并可以拿《泰》一文中百姓悲惨的处境,和两汉强盛时期做比较。
同样表达出征及暮年将至,诸葛亮的《出师表》和《诫子书》的周密细致,和曹操两首作品的雄浑,又代表两人怎样不同的境遇和心情。
最后三国归晋后不到五十年,天下便再次陷入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及至东晋的陶渊明,写下避世的《饮酒其五》和《桃花源记》。
这些都是可以在小朋友小学中高年开始一点一滴灌输给他的内容,确保他在进入中学前对于中国历史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并且对最著名的那些作者在这个框架里面的时代和观点有定位。
这种对于部编版全部古文及古诗的历史背景串讲和中国历史框架的搭建我以后会继续写文章。
总结
G大对于部编版文言文考试的态度有点像英语里面的应试流:
考啥学啥,不考不学,能投机取巧绝不正面硬刚。
说这话是因为现在有一些应对部编版文言文的思路像英语里面的原版流,读《论语》,学大语文,从底层开始构建古文素养。
作为英语原版流的力推者,G大能明白文言文原版流的思路和做法。但是和英文原版流可以从学前大把时间抓起不一样,文言是小学高年级开始的,时间宝贵。
所以才设计了这么一套方案。
本文是文言文的一次尝试,各位若是喜欢,还请多多转发。G大看到文章受欢迎,会多多写。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WgI2tpA-623v5P0O5RQ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