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媒体的文章里,这里日光了、那里抢疯了,1000万在上海买个房子真是司空见惯;在土拍市场上,各路诸侯竞相登场,不来个200轮竞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参与过;就连二手市场里,7月份也来到了28000套的高峰交易量,直逼黄金的2015年。
多少不明真相的群众不禁惊呼:上海,真是有钱人多啊!
大家或多或少应该听说过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叫做——幸存者偏差。
可能你不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没关系,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读书有什么用?你看新闻里都说清华毕业生去卖猪肉了”
“你看扎肯伯格大学都没毕业,读书对成功没什么帮助”
很多人相信这些话,是因为这些人只看到自己筛选过后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
那些千千万万甚至上亿没读过书的人,根本没有机会站出来说话。
我们只看到了那些成功人士的风光,却下意识不去了解有多少人倒在成功之前。那些失败的人没有机会站到前台就已经淘汰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就都是成功的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2010年全中国人口为1332810869人,合计13.33亿人;其中大学(包括大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合计1.20亿人。
由上述两个数据可知:全国范围内,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98%。
可以看出,学历低的人口基数远高于学历高的人数,所以即便低学历者成功率远低于高学历者,也照样会导致低学历者出现大批成功人士。
对于高学历者,普通人既会关注成功的人,也会关注那些没成功的人,并且高学历却落魄的人尤其受关注,容易被当做新闻报道;而对于低学历者,普通人往往只关注成功者,忽视了广大学历低又没成功的人。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些“沉默的数据”,才产生「读书无用」这种错误结论。
各位可以回想下你加入的各大房产群里,是不是也听到过类似诸如“1000万买个房子很正常的”、“1000万的房子在上海算什么豪宅?”的言论?
1000万,在上海买个房子到底算正常吗?我们用数据说话。
2015年上海房价尚未翻倍,回首2016至今的上海房价其实是比较稳定的。2020年尚未过去,我在这里截取全上海2016-2019整整四个自然年的房产交易数据,你会发现:
1000万以上的房产交易,仅仅占据全上海交易的3%。
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上海手握1000万预算买房,你就已经是前3%的人了。
每个人眼里的豪宅定义不同,但从阶级段来说,前3%总价的房产绝对算得上是顶尖了。
一个普通家庭,在上海买一个500万的房子都很吃力。
我们再用数据说话:上海市统计局官方于2020年6月30日发布了2019年上海市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数据。
全上海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呢?年薪114962元,折合月薪为9580元,还是税前。
从第三方研究院的2019年薪酬数据报告显示,在上海有35.09%的人月薪过万。
35%超过一万,意味着中位数在8000左右,和9580的平均数对比发现基本吻合,说明不假。(注:由于没有更精确的薪酬分布数据考证,此数据可作为一个侧面的参考。)
我们以一对工作3年的新婚小夫妻做一个简单的沙盘推演:两人起步薪水即为平均数10k,每年按照10%涨幅递进,工作三年两人税后月薪各是10k*1.1*1.1*1.1=13.3k,加上2个月的奖金,税后月收入为15k,两个人的总和即为30k。
按照银行“收入覆盖双倍月供”的审批原则,小夫妻的贷款月供最高上限为15k,如果按照三十年等额本息来计算,贷款额度为:300万。
两人如果还有首套房票,那能买到的房产总价最高为:300/0.65=462万。
这才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也和过往四年的交易数据相吻合。
然而,没人会去报道上海多少刚需家庭买了300万的房子,但一有个3000万的房子卖完了,推送新闻铺天盖地。
肯定有人要问了:明明现在认筹现场很多90后甚至95后的年轻面孔啊,这些人你怎么解释?
是的,当下在上海的新晋购房主力就是90后的新上海海龟:工作一年即可落户真的是上海给予海归留学生群体天大的福利,和北京比那真是太友好了。
全国高知消费力都看好一线城市已是共识,加上孩子落户的天然优势,自然会考虑为孩子为上海添置房产:在本地挣的钱,到上海来花。这些年轻人并非拿着自己的储蓄置业,爸妈的能力是他们来看房的腰杆保证。
但你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你可以问问:别说首付和月供了,工资养得起自己吗?
留学生多是首次置业,对房产基本是零认知;而零认知+首次置业,一般都会只有一个选择:新房(癌)。
上海针对留学生落户的宽松带来的外来消费力流入,也是助推目前新房市场火热的一大因素。
一个新房项目的热销,代表不了整个市场:十个也不能。
滨江凯旋门单价13.8万,套均2781万,总共多少套?175套。
三湘印象名邸单价12.18万,套均2152万,总共多少套?142套。
鑫耀中城单价10.33万,套均1120万,总共多少套?334套。
仁恒静安世纪单价9.2万,套均1030万,总共多少套?354套。
截取2016-2019年的4个自然年交易数据,全上海年均成交二手房222355套、新房68913套,共计成交291268套。
即使把上面提到的所有千万级别项目加起来,能占其中的多少呢?
这就好比你每天在新天地逛街,一会看见一辆劳斯莱斯、一会开过一辆法拉利,你就开始惊呼上海都是有钱人。
曾经看到一个社会实验:在市中心的路口等10分钟,数一数过往的所有车辆中BBA的比例,你会发现现实与你看到的“豪车遍地”大不相同。
我在2020年8月24日晚上7点19分于人民广场的广东路西藏中路路口站了6分钟,总计通过325辆车,其中带BBA标的车总计有多少辆车?31辆,10%都没到。
“3000万豪宅当日售罄”、“1000万项目一房难求”这样的标题,远比什么“上海7成的购房者只能买300万的房子”来得吸人眼球。
买500万的房子不会让人觉得很牛逼,也没有炒作的空间,甚至会被轻松淹没在整个上海购房大军之中。
但这些统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是500万还是3000万的房子,他们都是一个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ZWmrvZCUH71JSVRvlnx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