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粉丝问我:都说上海市场回暖了,尤其是带好学区的二手房,普遍都涨了三五十万,为什么我买的房子就没动静呢?来看房的人也没有想象的多,你们说的市场回暖都是假的!
首先市场回暖是有数据支持的,都是专业机构从房管局官方获取的来源,上海回暖从目前来看已经是确定性的。
那凭什么市场已经回暖了,当年同事、同学大家几乎一起买的房子,房款也大差不差,为什么他们的会涨而你的不涨?
第一个原因就是你买的区域,可能没有轨交或者是单轨交,距离轨交位置比较远。
比如说上海13号线西边,从大渡河路站一直往西到金运路站,中间这些站点其实几乎没有新增产业,可用住宅用地又很少,常住人口也几近饱和,没有新增人口。
加上这一段中间除了真北路,几乎没有像样的商业,叠加没有双轨交的交汇,产业支撑又比较单薄,所以这就比较尴尬了,除非整个上海市场全面普涨,否则这些地方的涨幅很难跟上大盘。

相反,我们看13号线的最西头,比如说金运路站或者是后起之秀的金沙江西路,有新增的土地供应,有新增的产业规划。
当规划持续输出甚至落地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拉起一波涨幅。
所以政府规划,轨交距离、新增土地供应、产业导入等因素影响,是直接和你买的房子能不能涨直接相关的。
买到的房子的确是住宅,但是采光差、位置差、朝向差,户型差,是小区靠近垃圾清运站的位置,小区那一排是靠近高压线的位置。
这种房子你买的时候可能是有低价格基数的,看下来的确比同小区其他房子便宜,可能会打个9折,但是你卖的时候也要打个9折才能出货,而且会和同板块的房子涨幅拉开差距。
还有买的房子可能是一梯N多户,现在市场上的接盘侠,慢慢的对于商品房的接受范围就是从2梯6户已经扭转成1梯2户,但你买了个2梯8户。
这一类房子,基本上都是从以前的商住或酒店式公寓改造成为住宅的,千万别认为改成住宅是不是就会觉得好卖一些。
前不久浦东唐镇出了个项目皇廷御府,这个项目已拿地12年,前期一直做酒店用,现在拿出来售卖。
如下是92平两房的户型,要我直白了说,真的是户型硬伤,通透采光硬伤,居住体验硬伤。
如果不是对口学区,未来到了二手市场,根本没人接盘。(说的再直接点,学区房也很少有人居中买这个,要不买个小一房挂学区,要不一步到位兼顾自住)

而且此类房子有个最大的硬伤,实际上它的结构动不了,因为房子的外形已经框定了,像这种也就是两个端户是南北通透的房子,但中间这些户数都不通透。
而且一个长长的走廊,就像酒店似的,那么你所有的房子都在统一的一个朝向,而另外一边是走廊都是南北,所以没有一个卫生间是明卫,这一类的房子要慎重。
还有一类是什么?就是市区的老破大或者是大面积的顶复。比如说2梯6户的老大楼,这种大面积的市区房子,有些能够达到200平甚至300平。

由于面积过大,养护很难,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品质很差,所以很难升值。
大面积的顶复也是这样的,比如说正常的一个层面可能就是180平200平,但是到了顶楼复式,虽然有一个挑高,但可能就达到了300平400平,甚至更大的面积,哪怕是像世贸滨江花园这种品质非常好的房子,顶楼复式那几套卖了很长时间仍然还在卖。
选对了区位并不代表着一劳永逸和坐享其成,产品也要选的对。中国的房地产发展了20多年,买房人被市场教育的太多了。
现在除了一线城市,买错产品可有可能卖掉(无非成交周期拉的很长),但如果你在三四线买错产品,那么未来的成交周期会拉到你难以想象的无限长,甚至越到后面越被淘汰。
第三种,你买的房子,是脱离了区域购买力的超小众产品。
市区总价过高的住宅,比如说一线城市5000万以上的房子。
并不是不涨,但是你将来在卖的时候,可能正常别人花6个月,你有可能要花两年时间才可以卖的掉。
比如说像泗泾有个盘叫华润佘山九里,其实离佘山比较远,在那个地方大家都知道是多数单价都是2.5~3万出头的拆迁安置房比较多。
对面就是不足200米的动迁房润江花苑,泗泾另一个盘新城上坤樾山半岛也是,马路对面就是动迁房新凯家园。
在这里突然冒出一个300平的小区,整个都是平层的设计,这对于当地区域来说已经是非常偏离需求的。
太远郊的别墅,比如说离地铁、离其他交通枢纽的距离太远了,这种别墅的居住氛围也是会比较冷清的,因为实在是各个方面都不是很方便,人还是需要群居的。
我见过最差的情况,松江原先作为售楼处的别墅样板间,有买家以低折扣价买到暗爽以为大赚,但现在别说卖了,租都很难租出去。
买房一定要考虑接盘侠的感受,不仅要选对区位、押注板块、买好产品,也不能脱离板块内的购买力和需求,不然到了接盘市场,最痛苦的就是你。
可以容许市区板块内买刚需、买一居室,但不要贪图一时的享受,想不开跑到超远郊区买别墅。
千万要记得,除了资深投资客,普通买房人在买房时一定不要一开始就抱着投机心理,要站在自住客的角度作为买房的落位点。
1、政府的规划能级。比如90年代的陆家嘴,10年的张江,20年的前滩,这都是政府资源分配的强力规划,是打造热点板块的有力保障。
所以选择板块第一步,翻出2035规划,仔细研读区位的未来规划。
目前来看,除了真如等个别板块被放鸽子,其他板块都成功赶上了涨幅红利。
2、距离市中心不那么远。有双轨交,最少也要单轨交的地铁盘,记得超过2公里的一律不算正地铁盘。
3、避开超远郊。浦西是看环线,虽说浦东环线论没那么强,但基本都是区位环线,都是一个板块成熟之后,再外溢开发后面的环线。
就是水花打开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的往外扩。可以买郊区、城乡结合部来作低单价高暴击,但暂时不要选择超远郊,兑现时间太长。
4、板块拥有较为完整,可以总体规划的净地,没有过多存量老破小的羁绊。也就是板块内还有没有生地,还能不能撑起新的规划和发展,如果已经是熟地,基本都是大盘涨才能涨。
买房增值永远想到的是接盘侠的购买力。有产业的地方有高薪,容易形成购买力,现在什么样的产业最有前景呢,只有搞金融和高科技,才是有钱人。
事实上,金融民工和码农(特别是后者)是近郊次新拉升的主力军。比如张江、联洋、唐镇都是这样的后起之秀。
其实买什么样的房子每个人的需求点不一样,我这里想给大家另一个维度的建议:
1、不要买商住公寓,即使公寓改的住宅,也尽量避开。
4、不要买离市中心30公里以外的,除非板块有重大利好,配套足够让你心动。
5、不要买高溢价的ceo盘,超过周边板块30%-50%都是不合理的,10-30%还算合理,也能够跟上房价轮动,也不会因为基数高影响涨幅。
6、不要买产品本身有明显缺陷的,外部靠近一些强不利因素,墓地、垃圾中转站、庙宇教堂、铁路,内部有一些户型、朝向、采光、楼层的明显缺憾。
以上这些除非价格折扣非常低到足够让你心动,或者你实在没钱买常规住宅产品,原则上一定要明确避开。
房地产已经过了黄金十年,房价动辄大涨翻倍的时代很难再现了,所以未来并不是买哪里都能涨,卖哪里都能卖得出的年代了。
现如今值得我们去总结的区位、规划、产品、利弊因素非常多,怎么能够买到未来跑赢大盘的房子?
要不就选择看房200套,用实力和经验跑赢95%的人,要不就选择另外5%的专业房产配置机构和咨询顾问,来帮你出谋划策,解决这些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