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大额存取款登记的背后……

冷眼:大额存取款登记的背后......

1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银行业的话题。银行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必须打交道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门,事关大家的财产安全和民生便利。银行也是国家金融的核心环节,是控制社会资金流向的中枢神经。国家很多控制措施,都是通过银行来实现的。事半功倍

最近,央行出台的一个措施就很有点这个意思。在海内外自媒体上抄家得火热,议论纷纷,我们一起看下。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通知》指出,该试点为期2年,先在河北省开展,再推广至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河北省自20207月起开始试点,浙江省、深圳市自202010月起开始试点。

经试点行调研分析,各地对公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均为50万元,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分别为河北省10万元、浙江省30万元、深圳市20万元。

这个规定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能忽略,就是客户提取、存入起点金额之上的现金,应在业务办理时进行登记。

登记的意思是什么呢?相信大家都能感觉得出来,肯定是不好的事。比如,你以前存钱、取钱、超过10万、20万,都是可以在银行直接操作的,随时去,随时存取,也不需要预约。那么,现在不行了,这些手续都需要。不仅如此,以前大额存取款你的信息不需要上报,现在需要将你的这些信息上报,比如报给地方政府公安部门、税务部门,报给法院,或者是其他银行,都可以看到你的大额存取款信息。

以前自由的存取款行为,不用预约、不用登记和上报信息,现在一下子多了这么多限制,肯定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这也是这个措施出台后到热议的主要原因。

那么,任何一项政策、规定的出台,必有他的用意和动机。

按照央行的说法,本次大额存取款规定的出台,主要是为了防范腐-败、偷逃税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确实,目前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确实很多腐-败、偷逃税和洗钱行为,很多都是以现金的形式进行的,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贪官,整个房子都用来存放人民币现金、黄金和美元等,人民币还是居多的。

这些钱,不可能是通过银行卡、第三方支付等交易进行的,因为网上任何一笔钱的来龙去脉,都会追查到痕迹,只有现金在流出银行等金融系统之后,在下一次进入银行系统之前,无法追查到痕迹。而整个过程,就为腐败、偷逃税、洗钱等行为进行了很好的掩护。比如说,老板为了躲避五险一金等税费,可以通过现金给你临时雇用的人发工资,员工也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税务部门和社保部门就觉得利益受损,所以现在开始管制大额现金。

它跟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现金管理有共性,就是预防现金交易违法,逃避银行监管,逃避司法惩罚。目前从国际上来看,很多国家也在限制大额的现金交易。而这也是目前央行所解释的,出台这个规定的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是和国际接轨。

这个也是事实,比如说美国银行的柜员在接到超过1万美元的单次存款的时候,会向联邦当局通报交易,所以很多华人每次存款都低于1万美元,分多次存,就是为了躲避监管。但还是有翻车的,就是前些年宋丹丹的前夫英达,分50次,每次低于1万美元往自己美国的四个账户上存现金,最终存了50万,受到洗钱和偷税的起诉,这应该算是最近几年美国对大额现金存款监控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我认为,官方出台这个大额存取款规定,目前解释没有毛病,理由多说得过去。但是,大家要注意,中国人说话都有一个毛病,就是逢人只说三分话,中国人是这样,中国官方的文件也是这样。他们解释的推行大额存取款规定的以上两个理由,可能只是三分话,那么剩下的七分话到底是什么?这个文件出台,背后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2

冷眼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对中小银行的挤-兑行为。去年,出事的银行很多,比如洛阳的伊川农商行、辽宁的营口银行都遭到了挤-兑,而内蒙包商银行,锦州银行和济南恒丰银行都是因为出事被接管或者重组的。

这几年,中国在出台了存款保险制度,还有在银行破产和个人破产上等相关问题都有新的法规出台,这些可以说都是在留后路。

小额取款对银行是不足以形成威胁的,一个人几千、几万取款,一天挤兑下来也取不了几个钱,对银行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是10万、20万、30万的取款,这种杀伤力还是很大的,用不了两天银行的库存现金告急,可能就会产生银行倒闭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这次政策出台主要限制的不是存款,而是取款,是在防止对中小银行的挤兑。

但根据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分析,我国金融体系坏账很高,具体数字就不说了,免得吓着大家。银行这样的状况,不要说经不起挤兑,就是正常的运营都很困难。

这几天我看到了一个信息,说目前全国总的负债人数已经达到了7个亿,这意味着14亿人,除了老人和小孩,几乎上是全民负债了。更可怕的数据还在后面。

7亿人中,逾期的人有3亿,逾期率高达42%。这和我在34月份做的关于中国房贷、车贷逾期率大幅度飙升的节目是可以相互验证的。民众收入减少,失业裁员,把所有积蓄投入到债务中都不够了,剩下的就只有逾期,下一步就是违约,断供。而这个对银行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可能引发银行的金融危机。所以最近银行都在收缩信贷额度,控制坏账风险。

但是银行就是靠存贷差来赚钱的,不放贷银行怎么赚钱呢?以前还可以通过建立货币基金、理财来吸引资金,投资给房地产,现在资金流入房地产也限制了,只有买债券。但是,这样的理财产品现在居然出现了收益大面积为负的现象。

610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包括工商银行(工银理财)、招商银行(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中信理财等机构的20多只银行理财产品的最新份额净值低于1。就是说银行理财也开始亏钱,单月年化收益有的居然是-4.42%,投资者懵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

说明银行的资金已经放不出去了,没有地方需要贷款,赚不到钱,没有了赚钱的手段,但银行的刚性利息开支是不能少的,这对于资产质量本身恶化的银行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这个时候,出台存取款的限制措施,对于保护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3

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肯定不是单一的目的,除了防止兑换外,本次大规模存款取款的限制,还有以下4个原因:

第一是为了增加税收。这两年,经济下行导致税收锐减,政府开支依旧,导致赤字增加。政府为了增加税收,可谓是绞尽脑汁,掘地三尺啊!不管是环保、社保,还是消防、工商,只要是能想到的征税渠道,基本都被开发出来了。但是,游离于银行系统之外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外的大量现金交易,很大部分可能都是灰色收入,没有进入银行系统,就无法作为个人收入来征税,这对于财政收入来说是隐形的损失。所以,出台大额现金存取款规定之后,很多监管范围之外的灰色收入支付将减少,银行系统之内的收入支付交易将增加,政府的税源也将增加。所以说,解决财政困难,是出台大额现金存取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最近,财政支出预算在开始砍三公经费,一直以来三公经费花不完,年底都要突击花钱的公务员都要过紧日子了。而很多地方的高速费、违停收费越来越厉害。都是财政不给力的表现。

第二是增大银行的贷款资金量。正常的银行放贷资金受到存贷比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约束,吸收的存款不能都放出去,要留一部分作为准备金,防止客户提款。比如说爱中国银行,客户存了100块钱,你只能贷出85块钱,你必须留15块钱,防止客户提款,对银行造成冲击。那么现在有了大额现金存款取款规定之后,相当于在银行和储户之间建立起了一个缓冲地带,就算有挤兑提款,银行也可以以大额现金的管理规定,利用审批的时间差,合法延缓提款进度。有了这道防火墙,银行就可以把更多的钱贷出去,赚取利润。

第三是从经济上控制一些人,最终达到控制其行动的目的。这个就不深入说下去了。

 

第四个目的就是阻止资金外逃。资金外流,很多都是以大额现金的形式与地下钱庄进行交易的,冲击中国的外汇管理。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大额现金交易成为资金外流的重大威胁。很多人出国需要的外汇,都是通过大额现金交易完成的。一旦实行登记,这块以后行动起来就不方便了。

我们来看下本次选择的试点的三个地区,也是非常有意思。浙江是长三角经济的典型代表,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民间资本活跃,金融监管漏洞多,大额现金效益频繁。

河北是整个中国北方及东北经济的典型代表,北京天津比较敏感,不太好试点,不管是在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地理位置,河北都有很好的代表性。

深圳嘛?那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出口贸易型的中国经济第三城,深圳的外向型经济最为活跃,加上临近香港、澳门,地下钱庄众多,可以说是内地资金出境的桥头堡,通过钱庄进行的大额现金交易,成为深圳资本外流的主要通道。

最近,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一直都在强调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和坏账风险防范问题。相关措施今年放宽限制,鼓励商业银行获准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也就是永续债,加上现在即将出台的大额现金管理规定,基本都是为了控制银行的风险的重量级举措。

该来的总会来的,未雨绸缪才是王道!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Fc1hIwOrXj2bB5EkwKGl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