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同胞,月入1000

六亿同胞,月入1000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原创:房东的ID

来源:太平洋时区(ID:SEASFO)

文章已获授权

 

 

今年的“两会”在5月28日落下了帷幕,每年的“两会”都是以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作为收官。在这一回的记者招待会上,李总理问答干货、很务实、也很有诚意。

 

六亿同胞,月入1000

 

在他的所有回答中,有一个问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为其中有一项数据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月入1000是什么水平?

 

这个问答是这样的。

 

人民日报社记者:总理您好。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但是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家庭收入都有所下降,甚至一些人还面临着返贫,所以想请问您,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还能顺利完成吗?以及我们的政府将如何保障基本的民生?谢谢。

 

李总理: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怎么样保障那些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我们应该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采取的纾困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的。

 

说实话,这个数据让我觉得有些惊讶,于是我到国家统计局官网查看最新的《中国统计年鉴》,在这里可以看到全国居民按照收入五等分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目前最新的统计年鉴于2019年发布,其中数据更新至2018年。

 

六亿同胞,月入1000

居民收入五组数据表

 

从这个数据来看,排名最后的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440.5元/年,换成月收入是537元/月;而这低收入户前面的20%(中间偏下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4360.5元/年,换成月收入是1197元/月。

 

这两个20%符合月收入1000元左右,他们的权重加在一起就是全部人口的40%,按14亿总人口计算,他们有5.6亿人,确实接近6亿,总理在回答记者时提到的“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是准确和客观的。

 

两个世界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忽然变得很富有了呢?

 

没错,你的确比大多数国人都富有。我们国家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是各地区各阶层之间收入差异很大,在外界看来,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水平被少部分人光鲜靓丽的生活方式给强行代言了。

 

最典型的当属知乎,“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博士学位、年入百万”已经是网友对知乎一些答主的常用嘲讽了。在知乎上,有很多标题为“年入100万是什么体验?”,“年入50万是什么体验?”这种类似的问答,在无数网友挥洒大方的回答下,仿佛年入百万已经成为平均水平,年入50万也只是刚刚起步。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年入百万的高端人群竟然有时间在知乎上写这么多文字分享年入百万的美妙感觉。

 

再看另一个数据,2018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升至5000元,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公开信息,税改前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数约为1.87亿人,税改后将下降至约6400万人,也就是说,当你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时,就超过了全国95%的人。虽然这个数据漏了大量的企业主和个体户,但考虑到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是工薪阶层,因此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以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分析结果,中国年入100万及以上的人大概在万分之五的比例,这个数字已经说明了知乎上所说“年入百万”的难度。

 

要了解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与其看知乎的,不如听总理的。

 

 

超越之路

 

改善这6亿人的生活不仅民生意义重大,顺带还能加快中国经济的超越之路。

 

现在中国经济总量14万亿美元,美国是21万亿,中国已经是美国的三分之二了,这还是在“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1000”的情况下做到的。虽然现状是困难的,但这也是未来的潜力所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提高落后地区教育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合理的市场化手段,让先富把后富带起来,发展的潜力就能得到释放。

 

六亿同胞,月入1000

中美经济总量对比

 

人口多不如中产多。美国3.3亿人中有大约2亿消费能力强劲的中产,这个数字远超任何其他发达国家,和整个欧盟的中产数量差不多,所以美国经济发达;现在中国的中产大概也是2亿,印度人口虽然和中国差不多,中产可能还没有超过2000万。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发展到5亿、6亿或者10亿会是什么景象?那将会是妥妥的世界经济领头羊啊。

 

中国最有希望超过美国的就是经济规模,毕竟中国有14亿人和具有增长潜力的中产群体。和美国竞争,首先应该在中国最有优势的方面发力,之后再逐个追赶。展经济、开放市场、改善民生是中国未来超越美国的长期唯一正途。

 

我们的心态应该是这样:我们没有什么野心,只是努力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但因为体量太大,一不小心成了世界第一。在一百年前,美国就是按照这个套路走的,聚精会神发展自己,不跟你欧洲列强一般见识,最后水到渠成当了第一。

 

超越美国,培养中产是关键,六亿中低收入的同胞就是巨大潜力。

 

如何扩大中产?让市场变得更开放、让好公司都变得越来越多。以腾讯为例,目前腾讯拥有超过6万名雇员,根据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腾讯在这些员工身上人均每月投入了高达7.6万元的成本,虽然这些费用包括个人所得税、五险一金、各种培训等费用,而且平均数被少数超高收入者拉高,实际腾讯员工中位数的薪资到手水平远不及7.6万,但总体而言,腾讯员工的收入还是很高的,6万名员工意味着造就了6万个中产甚至富裕家庭,很了不起。

 

可以期待,未来中产数量不断增长并成为社会主流人群时,中产有了更多的资产和利益,在经济、社会、法治等各方面的诉求也会增加,并成为国家改革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这个道理。到那时,中国不光是在经济上超越美国,在其他很多领域都将不亚于美国。你美国人不是老拿自由、法治、民主当自己的标签吗,到时候中国做的比你美国还好,让老美无话可说。那时中国的市场、法治、价值观将吸引全世界的企业家和人才,中国会成为一个强大又可爱的国家,其他国家将欢迎中国军舰的到港和交流,都将以和中国有着好的外交关系而产生发自内心的安全感和自豪感,如此不费一兵一卒成为世界新灯塔,正如曾经美国的故事… 你觉得这很不可思议吗?这就是让6亿同胞富起来后带来的附属成果。

 

当年邓公在和李嘉诚谈话时说:一国两制50年不变,50年以后就更没有变的必要了。

 

我看到了他对未来中国发展的期待:50年后的中国大陆,各方面都将不亚于香港,变不变也没什么意义了。

 

 

结语

 

 

国家的民生有多好、国力有多强,不是看最富裕的人过得有多好,而是看中低收入者生活怎么样。这就是为什么消除贫困很难但国家还是要努力去做的原因。总理的数据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家经济的基本面,也让我们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如果真心希望中国未来更好,与其煽动情绪、盲目自大,不如锐意进取、埋头苦干。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hgCXlB1VdFzg6eMUdnpf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