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V型反弹! 2020年4月经济数据透露三大隐忧,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智谷趋势(ID:zgtrend) |  路口大爷

4月经济数据,给即将揭晓的“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份数据增加了未来的忧虑,即便韧性大如中国也没能V型反弹,全球经济恐将挣扎更长时间。

更令人担忧的事情还在路上……

4·17政治局会议提出降准降息之后,央行却诡异地保持沉默,民间的宽松预期屡屡落空。我们应该期待什么?

现在,数据终于公布。当天,政治局就召开会议,释放出重要信号。

没有V型反弹! 4月经济数据透露三大隐忧,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4月经济数据透露了三大隐忧:

1) 不仅没有报复性消费,消费端恢复比生产端还慢

4月份最亮眼的是工业数据。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4月份恢复增长3.9%,41个大类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没有V型反弹! 4月经济数据透露三大隐忧,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工业复产火热,4月的消费增速却是-7.5%,大不及预期的-6%,消费的反弹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这一轮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和破坏远比生产来得大。

没有V型反弹! 4月经济数据透露三大隐忧,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令人比较疑惑的是,消费券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最先拿出真金白银给居民发消费券的南京,原本是最有参考性的样本,但南京一季度数据并没有公布消费券的杠杆效应有多强。更别提一些地方套路满满的“满100才能减50”消费券。

当前外需还在继续恶化中。粤开证券分析师李奇霖指出,作为全球贸易先行指标的韩国,自4月下旬放松管控后,5月前10日的出口增速从前值的-18.9%大跌到-46.3%,预示外需环境很不乐观。

现在内需的作用远远大于外需,但就像前段时间的一句真实段子所说:“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强烈的报复性消费需求和口袋里没钱之间的矛盾。

2) 房地产托底,但恢复速度变慢

不管是对比其他投资项,还是放眼全球,中国房地产都是一枝独秀,修复速度最快,稳住了全社会的投资增速,也避免了全社会更大的失速。

但是4月份房产的修复速度相比3月开始有所放缓,我们从曲线也可以看出来,幅度变小了。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也同样出现了恢复速度放缓的情况,虽然房企拿地和新开工的热情还不错。

没有V型反弹! 4月经济数据透露三大隐忧,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实际上,投资端的形势恶化已经显现。

1-4月的投资增速-10.3%,预期是-10%,市场一头热的基建,增速只有-11.8%。

民间投资更差,整体增速-13.3%,再具体到民企制造业投资是-21%。民企的困境、对未来的预期可见一斑。

没有V型反弹! 4月经济数据透露三大隐忧,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民企吸纳绝大多数人的就业,民企的生存困境,最终也会反馈到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减少、消费收缩。一旦形成这种向内收缩的恶性循环,恢复经济增长会更加困难。

3) 复工复产背后的隐性失业

原本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力推进,失业率应该逐渐下降,但是4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意外比3月份上升了0.1个百分点,为6%。

其中毕业生和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突出,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到了13.8%,比3月升了0.5个百分点。

中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还在完善中,尚不能充分反映失业情况,特别是农民工群体,但官方数据也能看出隐性失业的担忧。

4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3小时,比3月份减少0.5小时。

工时的减少,背后有一个“隐性失业”现象。现在很多出口企业遭遇无订单,只能让员工直接休无薪假。这部分人群不是统计数据里的失业人口,也拿不到失业救济金。

没有V型反弹! 4月经济数据透露三大隐忧,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以上这三大隐忧表明:

中国需要出台更多提振需求的救助政策,保住民企,保住家庭。

有记者问统计局的相关负责人,中国哪个季度才能走出负增长?

答案很长,但承认了一个事实:“要消除前期严重的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仍然是有挑战的”。

现在可以肯定,即便中国经济本身的韧性已经足够出乎意料,但V型反弹还是没有来。

这根经济增长的曲线,更像是华尔街日报在描述欧美经济恢复速度时所用的一个词,“对勾型”,这根✔️躺得越平、从底部恢复至零上拉得越长,破坏性也就越大。

照此形势,如果后续需求持续不足,工业将会面临生产过剩、库存积压的问题,进一步抑制投资,增加失业率。加上工业通缩、生活通胀,滞胀的可怕局势就在眼前。

减税降负,减少管制,减少一刀切的行政干预,比以往更加迫切。比如成都就放开了占道经营,以人为本,给更多的小商贩留下生计的空间。

没有V型反弹! 4月经济数据透露三大隐忧,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两会前夕,有两个动态值得关注:

1. 央行的宽松节奏进入“暧昧期”,再提“房住不炒”

自上一次政治局会议提出降准降息之后,市场对央行的行动有充分预期。但此后一个月内,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并没有出现大动作。

本周四到期的MLF没有续作,周五MLF也没有降息,且减量操作。半个月来,债市也因此经历了震荡的行情,越是想要和央行掰手腕、猜行情,越是被反复打脸。

有机构分析认为,央行表明了态度,货币政策最为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

据路透,北京一些基金经理也认为上周末央行在季度报告中重提“房住不炒”,叠加深圳查二手房,是阶段性货币宽松结束的信号。

但也有机构认为央行在蓄力,更大动作还在后面,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或许已经箭在弦上

MLF虽是LPR的锚,但商业银行中以MLF为锚的负债占比非常低,现在资金宽松,商业银行更在在意负债占比绝对多数的存款基准利率的调降。也就是说,单纯降MLF、OMO的利率已经满足不了胃口,调动不起积极性,得动动基石了。

在等待一揽子政策揭晓的窗口期,央行国际司课题组发表了一篇《从国际比较看央行与财政的最优安排》,提出危机救助中,财政真金白银的投入会有较强的效果。

同时也提到,需警惕对货币政策过度依赖,并因此削弱央行履职的自主性;中国央行的特殊性在于多年来一直履行多目标制,这有利于央行与财政的统筹协调,但也对央行的专业能力和资源充足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需要财政对央行给予资金支持。

这些声音再次证明,市场不应对央行的超常规宽松期望值过高。

2. 政治局会议重提“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4·17的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六保”,但删去了3月份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表明当时宏观调控思路发生了重大调整,今年极大可能淡化经济增长目标。

不过,本周五经济数据公布之后,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并重提了“努力完成……”。

此举释放出了一个信号,今年两会可能还是会再设经济目标区间,增强信心。

经济增长目标之所以备受关注,就是因为在短期目标驱动下,决策方面可能过度透支未来、牺牲长期利益,同时增加行政手段对要素市场的干预。资金也极容易输送到大基建、房地产领域,对其他部门造成挤压,继续拉低全社会的投资回报率。

不管是叫“救助方案”,还是叫“刺激方案”,人民最希望的结果无非就是科学、有效。

毕竟“四万亿”救了2008年的中国,但也给往后十年埋下了太多的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Ixa2B-8CYD-qq9VvjO85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