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民故事计划 (ID:quanmingushi),口述:老秦,撰文:张公子,原文标题:《疫情下,一个餐饮老板关店前的24小时》,头图来自:作者供图
因为一场巧合,我进入了上海街边一家“最后一天营业”的重庆鸡公煲小店。
这间不起眼的街边小店大约30平,有11个卡座,营业四年有余,红色的沙发还依旧光亮如新,这家小店也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在商场沉浮中历经了涨价、市场变动、疫情等磨难……但还是没有熬过这个秋天。
最终导致店铺关门的直接原因是房屋纠纷以及房租,但老板老秦却说:“原因有很多,最后发现关门才能活下去。”
关门才能活下去,颠覆了大众以往“开门迎客才能赚钱”的商业认知,却是老秦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为了尽快关店、活下去,老秦不惜提前结束租约、放弃店里花费自己心血做的装修,还有8成新的东西。
他嘲笑自己“当初开店花了3个月,但关店只用了3天”。
作者供图
一、最后一天
9月7日,老秦像往常一样,清早就来到自己的“重庆鸡公煲”店里。
老秦的店在上海静安区和宝山区交汇街道的临街处,他既是老板又是大厨。
和往常不同的是,今天的老秦没将“正在营业”的牌子挂出来,也没有到店就开始备菜——他从冰箱里拿出了一瓶“勇闯天涯”,又给自己盛了一碟花生米,随后坐到了店铺最里处、照不到阳光的地方开始等待。
老秦在等待客人、在等待周围的朋友上门告别,也怀揣希望等待“那个并不会上门的房东”和转机。
直到中午,店里才迎来第一波客人,是一对20多岁的情侣。两个人望着均价不到10元的菜品,感叹还好街边有这样的小店,才不至于在偌大的城市外食一顿饭都是压力。
老秦嘴唇动了动,将到嘴边的话吞咽回去。
待客人下完单,老秦没有立即钻进后厨,而是反复核实过菜品后,拨通了电话,压低声音对电话那头说:“送一些酱料包来吧。店里来客人了,还有几份外卖要做……有什么办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接着,他充满歉意地对情侣解释,“店里东西不够了,得从其他地方借,你们可能需要多等等。”
今天是老秦的店铺最后一天营业了,店里已没有多余食材。
老秦在厨房忙碌,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