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自己当年的“高考记忆”,是阻碍理性教育选择的一个重大因素。所以我这个系列将完整细致得做一次20年间上海高考变化的数据分析,以便各位在审视当下上海教育格局的时候,脑中能理性锚定自己当年的经历。
前文回顾:
本地高校办学变化及分数排位变化
文章中数据来自以下书籍:
今天这篇,直接来讨论一个核心问题:各本地高校在上海招生数20年间的变化。
光比较裸招生数变化还欠缺统计对比意义,因此我在下表中还把20年前后的招生数除以该年上海高考实际参加考试人数,得出比例,并将比例做了计算。
上图
和诸位读者的体感几乎一致。
招生数占比减少,是无论如何都让人心情不愉快。这背后有很多理由和政策限制,但是作为一个上海人来说,这让人很不舒服。
具体到各档,复交的S档中,两校本部招生占比都有微增,但是两校的医学院缩招很严重。
一医二医在合并前,上海生源的比例非常高。其中二医作为上海地方市属高校,合并前本地生源的比例更高。
两所医学院的合并故事,以及20年间缩招的具体专业细节,我们后面再提。
A档的同华财三所高校,是20年间招生下降幅度最大的。其中又尤以同济大学的减招为上海人所诟病。
上海高校中,复、交、同、华、财、外、东华、华理八所为部属高校。部属高校由教育部出资,属于全国人民。上海仅对就读这八所学校的上海生源按人头给予财政支持。
既然属于全国人民,那么不能在招生环节对所在地太过倾斜,是一个合理的政策。从本文分析的起点2001年前后,教育部就在力推降低部属高校所在地生源比例。
这项工作在全国各地做得“有好有坏”。比如浙大、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哈工大等,本地生源占比至今任有50%左右。
而上海的985高校比例都在20%以下。本段的主角同济大学,这个比例为最低:10%。
而教育部的要求,是降到30%以内。
这里引用2007年时任同济大学校长裴刚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的一段原话:“同济是全国的同济,我们当然希望多在外地招生。其实为上海服务并不是简单地在上海多招生,因为学校培养的人才也可以留在上海为上海服务。上海市以外的生源越来越多,这样也可以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聚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我的读者里面也有当年收益于此而来到上海,成为上海人,以上海为家,为傲。
因此这是一段绝对正确的话语。
但是作为一个父亲,看到这段话,脑中所有的理智和经济学都会被抛到一边,只想揍这个人,和采访他的记者。
同华财各自的具体专业缩招情况我们到本系列后续文章再讲。
B档六所高校(上外、华理、海医、华政、上大、东华中)整体招生占比下降幅度小了很多。
上外和华理一直安安静静承接着上海冲击本地985级别高校未果的文科和理科生。两所学校20年间招生占比几乎没有减少。
上面最后这句,字打完我眼眶有点湿润。
我始终觉得这样的优等生,背后实际上是在获得上海政府更多的支持的。希望的确如此。
海医伴随着2017年从二军大改名的另一项改革措施,是开始招收非军籍生。军籍生从入学开始就是军人,免学费,毕业后服从分配(略有一点点双向选择的余地,长海长征东方肝胆)。
非军籍生自费就读,毕业后自谋出路。深化军改的一个产物是军队文职人员这个新类别(聘用制合同工,面向社会招生)。部队院校的非军籍生毕业时有较高可能成功应聘军队文职人员。
上面这两段话对应到普通医学院,就是在说你从医学院毕业,要拿三甲医院的编制几乎不可能。但是没编制合同工先干起来,那是可以的,职业生涯其实也挺稳定。
所以加上非军籍生,海军医大成为了20年间招生比例扩大最多的一所本地高校。这当然也和二军大当年招生人数实在太少有关。
华东政法大学是B档里占比增长幅度最高的院校。G大看了下20年间这所学校的各专业招生占比,前后一致,都以法学为绝大头,并没有盲目扩展到其他专业。
所以各位以后在看到类似华政就业率不好的时候,还请多给理解和支持。
上海大学。
上大啊上大,你让我从哪里开始说。
如果部属高校因为国家政策限制而减少本地生源是一件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情,
上海大学作为市属高校,100%由上海财政支持,由上海纳税人掏钱养的高校,上海教育的长子,浓眉大眼的,也能背叛革命的吗?
上海2021年本地生源的占比大概是40%。这个比例甚至低于部属高校浙江大学在浙江的招生比例,也低于部属高校中山大学在广东的招生比例。
在完全没有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做出这个选择,我只能理解成这是上大的主动选择:上海的生源,已经无法支撑上海大学世界级高校的梦想了。
减少上海招生数量,一方面可以用来招收外地生源。上海大学会这么做,那就说明外地生源的确优于上海生源。
同时本地招生占比减少后,本地的分数也上去了,一箭双雕。
但是上大咱们能再讨论下这事么?八大中位数才能进上大,你确定八大中下的孩子你都看不上了么?
本档还有一所部属高校东华大学。他在上海的大幅减招,可能是长期被上海考生和家长冷落的结果。
C、D两档的高校招生占比基本上都是上升的。这使得上面这22所高校加总的招生人数占比在20年间几乎没有变化。
然而C、D两档的扩招,无法掩盖S、A、B三档的减招。
这很不好,很不好。
今天的细致数据整理,还让G大发现C档里面的上海理工也缩招的厉害。我们回头一起分析下这所学校的专业情况。
聊以慰藉的,是2001年以来上海新增的高校,让上海的本科率相比20年前翻倍有余。
文章末尾,我把新学校一起算进来,出一版2021年全部上海本科高校的招生数和占比: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zlNbK84Kezp3QBEL4qp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