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困局将会引发两大变革

作者:和卿
来源:同福镖局(ID:mikuangziben)

房地产困局将会引发两大变革

上半年经济小起大落的情况下政策都没有放开房地产的融资渠道,足见高层“房住不炒”清理房地产泡沫的决心。

 

目前因为房地产流动性紧缺很可能引发两大变革。

 

变革一:房地产集中度提高,方式——三条红线下的并购重组,挤出部分高杠杆的房地产公司;

变革二:财政考虑逐步去土地化,方式——转向倚重土地之上的产业税收收入。

 

 

01

缺钱

 

这几年对于高房价大家恨的牙根痒痒,恨不得房子跌成白菜价。

 

但是,说归说,情绪发泄完我们还是需要正视这个问题。

 

房价可能暂时不具有大幅贬值的基础。但是绝不能让房地产因为缺钱(流动性紧缺)引发经济动荡,让居民收入和经济前景预期下滑导致房价快速下跌(硬着陆),引发大规模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

 

大家一定都听过日本因为房地产泡沫而失去的20年,但是你们一定没有明白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本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的20年。

 

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直白的说就是企业、居民失去扩张的动力集体躺平去还债,引发经济大衰退。

 

为此,日本用了15年(1990—2003年),三轮房地产去杠杆才完成资产负债表的修复。

 

可是,直到今天,当全世界有三分之二国家加息,日本在面对汇率大幅贬值、通胀破2的情况下都不敢摆脱宽松的环境。

 

可谓损失巨大。

 

此刻,中国房地产极度缺钱也在恶化市场预期。

 

房地产困局将会引发两大变革

 

截至7月,开发商现金流按年率下降了24%。

 

国内开发商转向国外筹集资金,甚至愿意接受更高的利息将永续债展期。

 

所谓的永续债说白了就是“没有期限、内含发行人赎回权”的债券。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债主都认为一段时间后开发商都会赎回这张借条,特别是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国家都在加息的情况下,更应该赎回,否则就要额外多支付“跳升的利差”。

 

比如,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20 年 9月 30 日发行的200万美元永续债,利率10.875% 。如果2023 年 9 月30 日前不赎回,后续就要额外多支付5%的跳升利差。换句话明年9月30号以后企业如果不赎回就要按借贷利息15.875%支付利息。

 

截至 2023 年年底,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可赎回的境外永续债有 50 亿美元以上,折合人民币约337亿人民币。

 

相对于17.2万亿的有息债务,这点钱看着不多。

 

可就这点儿钱,房地产开发商还要在国外利率飙升的情况下展期。

 

足见开发商现金流的紧迫。

 

02

重组

 

 

但是,这并不是“房住不炒”挤房地产泡沫的初衷。

 

从2016年中央政治局提出房住不炒开始,一场挤房地产泡沫运动正式开始。

 

4年的时间里(到2020年),部分一线城市的房价依然居高不下。

 

最后迫不得已祭出三条红线,像三个拳头一样牢牢地握住房地产出水口的管子:不能这个项目没有完成就拿着到手的钱转向下一个项目,公司资金必须充足。即便你再借钱,筹资的数额也不能超过你公司资本原来的15%。

 

足见政策的目的是想让房地产不能依靠债务野蛮发展,就像2015年股市不希望融资炒股一样。

 

面对愈演愈烈的开发商流动性困局,政策开始寄希望于重组来解决这一困局。

 

7月,为了顺利解决保交楼,各级地方政府筹划设立政策性纾困基金。

 

8月上旬,湖州公众号发文,鼓励国有企业收购困难房地产企业的滞销房。

 

以上两种方式,本质上都是寄希望于优质的国有房地产企业(起码占大头)和金融机构去并购重组资产负债恶化的中小型民营房企,以免风险通过中小银行向社会面扩散。

 

但是这里面临一个问题。

 

基金的属性天然地带有盈利的色彩。

 

会不会保交楼的时候会重点关照具有潜在收益率的优质烂尾房?

 

这样的话,保交楼就会出现先后顺序的问题。

 

可是,无论结果如何,房地产现金流越差的公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容易进一步恶化,从而被现金流充足的大型公司并购重组。

 

房地产集中度逐渐提高!

 

03
倒逼
 

与房地产关联度最高的当属地方财政。

 

基于房子所带来的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占据了财政总收入的40%。

 

然而,因为房地产流动性和新房烂尾导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急剧下滑。

 

房地产困局将会引发两大变革

 

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4%;

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1%,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8.8%;

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5.4%。

 

这就导致土地财政收入占大头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

 

要知道,经济一旦遇到逆风是需要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来调节的。

 

这三年因为疫情、动荡的国际局势等,正需要财政大幅支出来应对疫情、民生和激活企业投资信心,手里的钱却很快花完了。

 

可以说,房地产困局应该让地方政府清醒地意识到依靠土地财政是很难持久的。

 

它不像央妈放出去的水,盖房子的地一旦支出就很难在后续经济企稳的时候收回。

 

很有理由相信,地方政府是时候考虑回归依靠企业盈利所带来的的税收建设城市。

 

虽然,它的道路相对非常漫长。

 

但是,房地产投资的趋缓和居民需求的下滑会倒逼财政逐步去财政化。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1VhEzxs4sPo5Og8rGqLY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