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喝酒需求,”i茅台”APP上线试运营。
消费者可以在该软件上申购茅台酒,基于茅台酒的升值共识,使得该APP在下载量方面接连几日超越抖音,淘宝等国民级APP,蝉联热门应用榜首。
市场叫座叫得贼拉响,不知道是否叫好呢?
当天18时平台公布数据
53度500ml贵州茅台酒(壬寅虎年)投放量8934瓶,申购人数220万;
53度500ml茅台1935投放量13492瓶,申购人数130万人;
53度375ml*2(壬寅虎年)投放量仅376瓶,申购人数120万。
而这种抢购焦灼,此刻还在进行。
问题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疯狂抢购动辄3000元+的茅台酒,难道个个都是酒鬼?
明白人都知道,茅台酒凭借稀缺性与社会共识已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投资品。
抢到一瓶,转手一卖,至少净赚1000元,美滋滋。
这年头苍蝇肉也是肉,有稳定收益的投资品就是爹。
4月7日,今年首单公募Reits — 华夏中国交建,面向公众正式开售。
那热销场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据公告显示,该Reits累计吸金超1500亿,0.84%的配售比例,直接刷新了公募基金产品配售比例的历史最低纪录。
这里先解释一下,当投资者申购总规模超过产品规定上限时,管理人可以按照投资者提交的申请金额按比例确认基金份额,该比例即是配售比例。
而0.84%则意味着,你申购了价值10000元的基金份额,而实际上只能买到84元,剩下的9916元原路退回。
该产品性价比怎样暂且不谈,但如此火爆的售卖程度,你能说市场没有钱么?
只要市场上出现相对稳定的投资标的,钱多的能吓死你。
近几年,在权益市场丰富的结构性行情下,“固收+”这类产品成为投资当红小花旦。
依托其进可攻退可守的属性,尤其是进攻带来的收益,表现出了极具吸引力的一面,发行规模也年年攀升,2020年和2021年的累计新发规模达9000亿元。
但随着今年这几年一遇的狗屎行情,股债齐跌,”固收+”也没能抗住,跌20个点跟玩一样。
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的成立规模去年Q1是1759亿元,而今年直接小腿斩,规模仅仅549亿。
机构不想发,发了跌跌不休真坏名声;
投资者更不想买,谁闲得蛋疼跟钱过不去呢。
固收类的如此,基金整体就更不能看了。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Q1公募基金共有386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募资2,738亿元,发行规模同比下降74%,因申购不足而发行失败的不在少数。
现在投资者也顿悟了,公募基金就是钝刀子割肉,今天跌一点,明天跌一点,短期不痛不痒。
但时间一拉长,20个点没了,才幡然醒悟。
公募基金如此,股票貌似就不用说了,先看个数据。
财政部近日数据显示,全国Q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37亿元,同比增长8.6%,重点在下面
—— 证券交易印花税1067亿元,同比增长21.3%。
1067亿,这份荣耀的背后,却是广大股民抄底割肉的真实写照。
不仅清仓,连新股也不想碰了。
4月17日傍晚,新股纳芯微曝出338.15万股被弃购,金额高达近7.8亿元,而本次网上发行总数才872.35万股。
其实这真的不怪股民,毕竟谁跟钱过不去呢!
今年上市的新股已有6成破发,最惨的翱捷科技最新收盘价比发行价已经跌去近60%。
并且首日大破发态势不断延续,动辄一签亏上万。
随着大前天深夜某光伏逆变器超级龙头业绩暴雷,业绩风险蔓延直接带崩创业板的同时,直接将定增投资者活埋。
去年九月,该上市公司股价在150元时,以128元定向增发,UBS、高盛、小摩、摩根大通银行等国际大鳄积极参与。
随着业绩暴雷,目前股价以跌破70元,集体酸爽了。
看到这想必大家就明白了,不是市场没钱,而是市场不敢投了
只要出现相对稳定的投资标的,钱多的真能吓死你。
而众所周知,金融产业的背后是实体经济。
行情太差,市场风险偏好迅速收缩,全面抛弃风险资产。
从”固收+”到偏股基金,从新购申购到定向增发,市场开始用脚投票。
抛弃风险的另一面,是全面拥抱稳健。
抢茅台还可以理解,连Reits也开始被疯抢,足以说明市场保守到何种地步。
今年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0.86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7.82万亿
元。
仅3月份,人民币存款就增加了4.49万亿元,按照这个数字来进行计算,
一季度平均每个月存款上涨2.6万亿元,平均每天上涨866亿;
按照我国14亿人口计算,那从1月份到3月份,我国人均储蓄5585元;
再剔除未成年人,以减少3亿人计算,则达到了7100元;
人们都知道把钱放银行会被通胀吞噬,但最后却只能无奈地存银行,这背后又是何等辛酸。
问题来了,市场还缺钱么?
—— 不仅不缺钱,而且钱多的都要溢出来了。
近日央行降准25基点,这敷衍程度令市场懵逼,但手握货币阀门的央行很清楚。
在事后答记者问环节,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
—— 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降准是给商业银行发钱,而当下银行缺钱么?
shibor,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
利率越高,说明银行缺钱,市场缺钱;利率越低,则意味着银行不缺钱,市场也不缺钱。
而以上数据则表明,当下都不缺钱。
投资者由于风险偏高收缩减少投资,而实体经济则由于需求不振缩减产能。
一季度末9.7%增速的广义货币M2供给量,而更能显示经济活力的M1货币才4.7%,与之对应的是4.8%的GDP增速……
拉,就是硬拉,但效果只能说一般。
懂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货币只能起刺激作用,而不能触碰经济的内在本质。
受不可抗因素影响,我国Q1只有工业、建筑、房地产三个行业正增长,而农业、交运、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和其他服务业这6大行业的GDP增速仍在下降通道中。
而以生产端利润作为收入来源的居民消费端,此时就可想而知
以前我们说过,在极端天气时,小动物们都倾向于躲进山洞避险,待到天晴再选择外出觅食。
而此时的我们所面临的消费投资表现,何尝不是如何。
随着消费与出口端预期下滑,大多数市场主体在宽松环境下依然选择先避险。
他们知道,融资扩产时确实很爽,但产出来总归是要卖出去的呀!
环顾四周心茫然,始终不知货予谁。
当下市场根本不缺钱,缺的是信心,缺的是担当。
中小企业想借,或用于生产,或用于续命熬过这场暴风雨。
—— 但由于缺乏信用背书与资产抵押,银行要么不借,要么高息。
银行知道,中小企业在高PPI成本下,加上疫情的骚扰与消费不振,它们随时有倒闭的风险,站在自身角度看没错。
这些企业的员工们也都知道,又被裁的风险反而不敢消费了,转身放进银行,站在自身角度看也没错,那到底谁错了?
这题,难解!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jRYqmppwiHLsY-m_kel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