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贝壳的最后一个对手

恒大和贝壳决裂是早晚的事

 

恒大:贝壳的最后一个对手

类似这样的新闻或许你都已经看过,未来甚至会有比这个更大的新闻

 

但是所有台面话上的话都是假的,内核是贝壳和恒大背后的房车宝,即将开启终极一战

 

 

01

当房车宝在去年年底成立,并且誓言2021年一年完成自渠道的建设并且完成上市这个环节

 

恒大:贝壳的最后一个对手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模式的探索,更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

 

也因为这样的赛跑,房车宝发动的战役也就注定惨烈,这也意味着恒大和贝壳的战争迟早会开启

 

这不是贝壳第一个对手,但可以确定的是贝壳最强的一个对手,这一场战争结束之后,关于房地产渠道所有的讨论都开始停止,因为游戏规则已经完整写完

 

贝壳经历过我爱我家,爱屋及乌、安居客、天猫好房,如今迎来的是恒大

 

恒大和贝壳所有过往对手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代表着交易的源头方:房产的房产本身

 

这是一个开发商最后的倔强,也是最大的资本

 

作为第三方渠道,不论如何的磋商,楼市交易的本身离不开客源,当然无法架空房源

 

恒大作为行业内前三的房企,手里最大的筹码就是房子

 

做一个极端解读,如果恒大下发一道指令:所有的成交必须在房车宝内完成,那么这个系统从一出生就拥有7000亿的GMV

 

这还是纯新房的数据

 

加上房车宝在三四线城市入股的中介门店以及未来新能源汽车装下的产品,在流水层面做大做强一定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恒大:贝壳的最后一个对手

看看这个画风,执行的彻底有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这也是为什么恒大必须要和贝壳决裂的原因,房源不交叉是恒大最大的筹码,也是开启这场战争最先需要做的事情

 

所以目前来看,起码在数据层面,房车宝做的非常的出色,不论你觉得恒大用了什么手段,五个月时间不论从规模还是流水都崛起的非常的快

 

恒大:贝壳的最后一个对手

才五个月时间已经实现了1.2万亿的水准

 

恒大:贝壳的最后一个对手

并且成为第二大房产中间商,甚至是第五大电商交易平台

 

这成为了一家起码在纸面上足够和贝壳对抗的载体,也是一个真正能够威胁到贝壳的载体

 

从现在开始到2021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就是这场战争的时间,结束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全剧终

 

今天我揣测一下恒大目测会在未来发起的几场战火,以及贝壳的应对方式,看懂后续的推演,我们或许自己也可以解读出未来的事态演变

 

 

02

恒大和贝壳的战争如果没有猜错可能会在三个地方开展

 

首先毫无疑问恒大的所有房源都会集中倾斜到房车宝体系内

 

房车宝的体系或许比想象的要庞大,这个模式并非会以房车宝的品牌对外输出,但所有的流水都会通过走房车宝的户头

 

这个壁垒的打破来自于房车宝对同策的收购

 

同策的存在,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恒大的一手房给到同策去卖

 

而同策如今启动的同策好房二手房业务,也让他们可以理所当然的切到恒大渠道的费用

 

恒大:贝壳的最后一个对手

 

换句话来说,这一次的收购可以让恒大本来就要花出去的一笔给易居内场的钱一笔给贝壳外场的钱全部流入到同策体系内

 

左口袋到右口袋,没什么损失,而且可以顺势做大同策的营收

 

当然也做大房车宝的规模

 

这个逻辑和恒大收购大量中小门店一样,占股大股东,但不抽利润只要流水,让整个组织架构快速搭建起来

 

如果没有意外,房车宝会对外宣布整体的数据,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字

 

当然,只是造流水还是不够的,房车宝还需要做的是造场景

 

关于这里,房车宝还需要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就是:天猫好房

 

恒大:贝壳的最后一个对手

要说这个朋友呢,其实有点微妙

 

因为当初的这张合影并没有恒大的出现

 

但是我们反推时间点,天猫好房成立之后很快房车宝也宣布入市,或许是因为敏感的截点才导致如此的原因

 

在我眼里,不论是恒大和阿里的关系还是恒大这么久以来和易居的合作关系,这样的联谊不难推进

 

更何况我认为他们只有联手,才能把这场战役打响

 

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资本的关注,除了能做出现金流,舆论的阵地也不能失去,

 

所有的数据在舆论的空中得到印证,才会显得比较完整

 

天猫好房就完美的契合了这样的身份

 

我大胆推测双十一之前应该会有房车宝和天猫好房战略合作的时间点

 

通过天猫好房巨量的线上活动以及房车宝线下巨量的渠道流水,从而创造出线上到线上的场景

 

不论是否真实,这样的数据一定会刺激手机屏幕,从而在舆论上放大房车宝的效果

 

天猫好房尚能一战,房车宝一定强势主导,重要截点的市场上一定能制造出一个个重磅

 

这二者的结合威力是很大,想象一下以下这个画面

 

恒大:贝壳的最后一个对手

 

如果,我是说如果,未来恒大所有的折扣只在天猫好房存在

 

类似全款75折必须且只能在天猫好房上才能获得,这会是什么样的画面

 

通过天猫好房的入口,进入房车宝的体系内,买到恒大的房子

 

如果恒大愿意按下这个按钮,,那么真实客户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那有什么差别呢

 

 

03

各位,是不是觉得这件事没什么技术含量

 

错啦,真的错啦

 

如果所有折扣能够在线上成系统的出现,这将是房地产营销划时代的一步

 

对于房地产而言所有的折扣都是一个重要的营销武器


任何一个项目都会有自己的折扣体系,但这一直成为营销模块中讳莫如深的板块,由操盘手个人意志的使用和调配,从而折扣的释放威力始终停留在团队的个人能力上

 

而对于恒大来说,他的折扣也是最不安常理出牌的企业了,基本上就是一纸公文就全透明了

 

这也是为什么恒大宣布打折那么多人吐槽但实实在在真有效果的原因,大家顺着这个信息直接去售楼处要就好了

 

虽然粗暴,但却有效

 

对于折扣本身来说,透明就是他最大的价值

 

只有透明了,这样的福利才能最大程度的被购房者获得,而不是被操盘手获得

 

所以如果把整个集团体系内的折扣全部放在线上,哪怕其他什么都不变,这将是一场巨量的实体流量倾斜

 

记住,哪怕是线下客户为了获得折扣去线上打个卡,这也将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这个胜利不是恒大卖掉了房子,而是天猫好房获得点击,房车宝获得佣金

 

只有通过这个模式,房源的威力才能在这一场渠道营销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也是我认为恒大能与贝壳终极一战的核心要素

 

 

04

当然对于恒大而言也有不利因素

 

第一就是时间,是否2021年真的是他的倒计时,这个赛道里的参与者,快速从未有一个好结果,恒大这一次是不是还是想要快

 

第二就是精力,对于恒大有多少精力放在房车宝,时间的倾斜意味着态度,意味着专注,意味着要不要赢

 

当然最后就是恒大本身

 

新品牌的崛起需要一个强劲母体的品牌形象,最近恒大陷入了现金流的舆论危机

 

我们不去探讨这件事本身,但是舆论有存在,这本身也会对衍生业务带来影响

 

毕竟所有人买的,最后还是恒大的房子

 

这一场对峙可能会是一个单方挑起的战役,房车宝要证明自己,必须要迈过贝壳这一座大山

 

这一场战之后,关于渠道之争可以说就彻底结束

 

所有的参与方,不论是同行、流量、房源都在用不同维度想要做出和贝壳一样的市场,所有人也都露完了底盘

 

对于恒大来说,他最大的筹码是自己的房源,绝对的强势,不要利润以及极强的资本化运作的能力

 

这几乎是最好的牌面,但也是全部牌面,所有人都知道恒大的底牌是什么,后面就看如何出牌了

 

打牌方式也很重要,剩下的就看恒大自己了

 

最后评论区可以聊聊,你看好恒大的房车宝么,以及你觉得贝壳会如何应战

以上为正文,来自卢俊

转自 : https://mp.weixin.qq.com/s/9gueT2hvdNKRTnIXsY62Ow

字节跳动,投了李子柒

 

投资界(pedaily2012)原创
编辑 | 周佳丽 杨继云
 
 

原来,李子柒已经悄悄成为了“字节系”。

 

7月2日,字节跳动投资了李子柒的签约公司——微念品牌管理,持股1.48%。这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MCN企业,专注于新消费领域,在字节入股之前,微念还接连获得了华映资本、辰海资本、新浪微博、华兴新经济基金、众源资本等的投资。

 

微念品牌管理公司旗下最有名的网红当属李子柒。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不仅坐拥全网过亿粉丝,还创办了自己的螺狮粉品牌,成立了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她商业版图正徐徐拉开帷幕。

 

网红逐浪商业圈,并非个例。就在上个月,网红薇娅和李佳琦的公司谦寻和美ONE相继传出筹备IPO,虽然都被否认,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欣赏这些精彩的逆袭故事。如今,薇娅夫妇身家90亿,还渐渐涉足创投圈,超级头部流量的较量已经慢慢向外延伸,他们与VC/PE、互联网大公司的关系,日渐亲密。

 

 

字节跳动,投了李子柒

从papi酱到李子柒
字节跳动再次入局MCN

 

字节跳动又投资了一家MCN公司,微念品牌管理。

 

投资界7月2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字节跳动关联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约704.05万人民币增加至约717.47万人民币。

 

字节跳动,投了李子柒

 

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成立于2013年2月,曾用名“微念科技”,这是一家具备孵化与深度整合KOL能力的新消费品牌公司。大部分人几乎鲜少听闻“微念”这个名字,但对于这家公司旗下签约的一名网红绝对不陌生——李子柒。

 

除了李子柒,微念品牌管理旗下还包括林小宅、香喷喷的小烤鸡、卧蚕阿姨、nG家的猫等数十位短视频网红。

 

可以说,正是李子柒的大火让微念备受关注。截至目前,微念品牌管理完成了多轮融资,在字节入股之前,2017年5月,微念获得由华映资本领投、琢石资本跟投的的数千万A轮融资,2018年5月的B轮则由辰海资本、芒果文创和新浪微博战投共同投资,此后,微念品牌管理还接连迎来了弘帆资本、华兴新基金基金、众源资本等的入局。直到此次字节跳动出手。

 

这一次,为什么是字节?实际上,入股MCN公司,对于字节跳动来说并非第一次。2020年年初,字节跳动斥资1.8亿元独家投资了泰洋川禾的B轮融资,持股8.85%,双方由此展开全面的战略合作。泰洋川禾前身是Angelababy工作室,但字节并非要以此进入娱乐圈,张一鸣看中的是泰洋川禾联创杨鸣与网红papi酱成立的papitube,以及旗下MCN。

 

资本对于网红经济、特别是MCN机构的偏爱由来以久,特别是在直播带货、网红带货如火如荼的当下,李子柒显然也是个更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微念品牌管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专注于新消费领域,不管是新消费品牌、农业新消费还是文旅新消费内容等的运作,都是算得上“看家本领”。

 

眼下,中国新消费品牌正迎来一场全面的爆发,这个赛道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微念的定位刚好符合当下的市场热点、行业热点和投资热点,更契合了字节跳动的布局:进入2021年,字节在消费领域频频出手,接连投资了鲨鱼菲特、参半、空卡、Manner咖啡等消费品牌,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将被投企业融合进字节的生态,与抖音形成更好的联动。

 

那么,李子柒究竟有何魅力?

 

 

字节跳动,投了李子柒

一部90后打工妹的逆袭史
坐拥超1亿粉丝,李子柒一年进账15亿

 

李子柒是微念的灵魂人物。

 

这位90后女生的崛起历程十分励志。1990年,李子柒(原名:李佳佳)出生在四川绵阳一个小山村。因母亲过早离世,她从小便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跟着他们学做饭、做木工、编织竹器、下地干农活。从小的生长环境,造就了李子柒独立的性格和一身生活本领。

 

2004年,14岁的李子柒为了谋生,走出山村开始在城市间漂泊打拼。早年间,她睡过公园长椅,做过夜店DJ、餐厅服务员,还自学了视频剪辑技能,日子艰辛而充实。2012年奶奶突然病重,李子柒决定辞职返乡以方便照顾老人。

 

在老家,她捡起了之前学过的视频剪辑技术,在弟弟怂恿下开始拍自己日常生活视频为淘宝店导流,主题多为自拍自导的农村生活和古风美食。

 

2016年3月25日,李子柒发布了第一个“古香古食”视频。淘宝店没火,视频却火了,她便关了淘宝店,专心做自媒体。不久后,李子柒制作的一支名为“秋千”的短视频带来近千万播放量,单个视频全网播放量1300万以上,微博阅读量上亿。

 

小有名气的李子柒引起了微念创始人刘同明的注意。这年9月,刘同明在社交平台私信表达对其视频内容的喜爱,彼时李子柒微博粉丝的数量还不足1万,刘同明表示可以给她带来微博资源支持。为表诚意,刘同明专程跑到四川与她见了一面,“你这么好的视频,全世界的人都爱看,应该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

 

2017年,微念为李子柒在四川设立文化传播公司,微念和李子柒分别持股51%和49%。随着双方的签约,李子柒的逆袭之路也由此拉开了帷幕。

 

现在,李子柒堪称红人圈顶流人物。数据显示,李子柒目前全球粉丝数量已经过亿人次,尤其是在今年的2月,她以1410万的YouTube粉丝刷新了“最多订阅量的YouTube中文频道”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央视新闻也曾评论称: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讲好了中国故事 。

 

靠着自己的IP,李子柒推出的品牌收获了一众消费者。从李子柒品牌的淘宝旗舰店来看,这位红人已经推出了螺蛳粉、酸辣粉等方便速食、藕粉、芝麻糊等冲调/代餐类食品、米糕、蛋黄酥等传统糕点类食品以及辣酱、火锅底料、粽子等调味品和南北干货产品。有数据显示,李子柒品牌在2020年的年度销售规模大约16亿元。其中光螺蛳粉月销量就超过100万笔,一年卖出了5亿元的螺蛳粉。

 

螺蛳粉火了,李子柒还开起了螺蛳粉厂。去年8月,柳州政府与李子柒品牌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在柳州投资建造螺蛳粉线下工厂。发布会上,李子柒表示,柳州螺蛳粉不仅是地方非遗美食,也是无数人民的希望与盼头,更是扶贫助农事业的重要载体。

 

4年前,李子柒还只有不到1万的微博粉丝,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飙涨至近2800万。这之间,她也曾陷入舆论漩涡,面对质疑,她在回应“哪有人一开始什么都会?”后又一头扎进了自己的世界里。

 

“李子柒现在的状态还是安安静静地拍视频,与爆红之前没啥区别。除了奶奶外,她身边只有那位很能吃的‘民国’小助理,及需要时跑来帮忙的摄影师了。”背后投资方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曾这样说起李子柒的近况。

 

 

字节跳动,投了李子柒

走出直播间,他们悄悄闯入VC圈
网红们将要走上IPO敲钟舞台

 

集聚光环,网红们纷纷踏进创投圈。

 

不久前,接连不断的上市传闻,让中国最能卖货的男人和女人——李佳琦、薇娅再次成为创投圈的关注焦点。有消息称,李佳琦所属公司美ONE正在物色一名首席财务官,为可能的赴美IPO计划做准备。无独有偶,薇娅背后的谦寻集团也在计划IPO,可能会在海外上市。

 

薇娅、李佳琦要去IPO敲钟了?对此,李佳琦所属公司美ONE方面回应称,消息不实。薇娅所属公司谦寻集团也回应称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与李子柒的励志一样,直播带货的顶流、90后岳阳男孩——李佳琦,也演绎了一场精彩的逆袭故事。从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后,李佳琦就加入欧莱雅做起了美妆销售,为了让顾客看到产品最好的效果,他甚至自己用唇部试色。2016年签约MCN机构美ONE后转身成为一名美妆达人。2018年,李佳琦在双11上与马云PK卖口红,最终战胜马云,一举成名。

 

凭借着直播带货名气暴涨,李佳琦也曾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随着个人财富的水涨船高,李佳琦开始通过投资来实现自己打造美妆品牌的梦想,以个人投资了近10家公司。而他背后的公司美ONE也收获了合鲸资本、德同资本等机构的重金加持。

 

薇娅夫妇的故事同样精彩。携手走过近二十年,夫妻二人白手起家,2016年入驻淘宝直播后创造了一个个电商直播界的神话:2020年,薇娅的年成交额已超过300亿元,牢牢霸占着“带货女王”的宝座。这对夫妇也凭借着90亿元身家跻身2021年中国福布斯富人榜前500名,与“风投女王”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以及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齐名。

 

战绩显赫,薇娅顺势带火了背后的MCN机构“谦寻”,引来君联资本、云锋基金低调注资,这对夫妇还悄悄成立创投公司涉足私募股权投资领域。

 

而处于风口浪尖的“快手一哥”辛巴在实现财富累加后成立了辛选投资,先后入股了儿童服饰上市公司起步股份、游戏公司盛讯云商等企业。

 

另一边,网红雪梨在张大奕背后公司退市之继,官宣了其公司“宸帆电商”完成千万美元级B+轮融资。这是宸帆短短一个月内完成的第二轮两轮融资,掌门人雪梨也颇受投资人关注,现在她的身后站着兰馨亚洲、众源资本两家投资机构。

 

在移动互联网世界里,主播与红人们掀起了一波波浪潮,也创造了一系列财富神话。他们为自己积累了名声和身家财富,也为背后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不知不觉中,这批超级头部流量的较量已经慢慢向外延伸,在VC圈越发频繁地看到他们的身影。

转自 : https://mp.weixin.qq.com/s/_mS2KOiE23RQAjk9vBFEyQ

林生斌“翻车”,网红“死”于卖人设?

开菠萝财经(kaiboluocaijing)原创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金玙璠

在老艺术家都会被骂哭的直播间,你很少见到如此清奇的画风——直播间的互动非常友善,观看人数最高峰值有八千多人,留言区齐刷刷的都是祝福。
 
林生斌“翻车”,网红“死”于卖人设?
图源 / 飞瓜数据
 
不仅如此,网友们一边夸,一边还支持性地下单,一买二三十件T恤,不知情的网友一进直播间还以为这是公益活动呢。
 
林生斌“翻车”,网红“死”于卖人设?
图源 / 林生斌直播间
 
网友们捧场的主角叫林生斌。2017年6月,保姆莫焕晶的纵火带走了他的妻子和3个孩子,“人生太短,思念太长”成了他此后四年人生的写照。
 
此后他以“老婆孩子在天堂”的名字在微博记录自己的生活,在2018年春天找到纹身师,将妻儿刻在背上,然后去了很多地方,去西藏、去山区、去寺庙,期间他还做了很多善事。上一次他出现在新闻里,就是去年疫情期间,林生斌向红十字会捐赠了5000只总计价值9万元的口罩。
 
网友们越发相信,经历过人间至痛的人,是赤诚的,他也成了那个全网“一想起来就心疼的陌生人”。
 
在妻子生前,两人曾一起开了间服装小店。到2019年,林生斌继续自己的积累,创立了亲子服饰品牌“潼臻一生”,并开启了同名淘宝店。2020年4月,林生斌又入驻抖音,并在同年七月,将微博改名为“林生斌”。
 
服装生意火爆,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一切都在慢慢变好。不曾想,6月30日,他在微博官宣自己已经结婚生子。舆论在一夜之间彻底反转。
 
“他这三年当中,一直断断续续放一些信号出来,用一种隐约的伤感态度,表达自己的内心一直没有离开过。其实大家都劝他向前看,他从来不表态,还是默默忧伤,这次突然宣布,人设没有过渡、转变的太生硬了。”一位他的粉丝告诉开菠萝财经。
 
实际上,从林生斌开始直播带货起,网络上对他的质疑声就开始出现。还有网友评论称,不出意外,网红一出名就带货,一带货就翻车的定律,在他身上也应验了。
 
林生斌“翻车”,网红“死”于卖人设?

被全网“心疼”的男人,翻车了?

6月30日的一条“官宣”微博,直接让林生斌的人设一夜之间大反转。
 
过去,他的抖音账号热评都是“这是我最想他过得好的陌生人”“全网最心疼的男人”,微博评论区更是热闹,网友们纷纷把他当作“树洞”,诉说自己悲苦的遭遇,甚至有不少人表示想与他共度余生。
 
但这条微博发出后,不少网友表示,感受到了欺骗。越来越多类似的评论开始侵占林生斌微博的评论区。7月1日下午,林生斌关闭了微博评论,且将微博设置成了半年可见。
 
网友们对其“人设翻车”的评价并非空穴来风。早在今年4月4日,林生斌发文称“等忙完这一生,我就来看你们。”5月24日又发文称,“回到当初爱你的时空,所有回忆对着我进攻。”事件发生后,有网友回到这两天微博底下评论,这两条微博内容,现在看起来真的无法理解,新女儿出生一段时间后,还在发“缅怀文字”给大众以错误信息。
 
林生斌“翻车”,网红“死”于卖人设?
“所有人都让他走出来,他自己一直在凄凄惨惨戚戚的把已故妻儿挂在嘴边、写在文案里,踏着同情往上走。”
“消费大众同情心,他的生意、文案都是亲情,孩子,父爱,让大家共情去购买。大家以为四年了他还没走出来,一直鼓励他,实际上人家早就……这才是大家指责的原因。”
“关注这么多年有一种善意被欺骗的感觉,既然早就有了幸福,为什么大多数微博还在怀念妻儿的痛苦状?”
从这些网友的评论也可以看出,他给自己立的“深情人设”,是其目前受争议的核心点。正如抖音大V“讲道理不着急的酱总”总结的那样:林生斌结婚生子后舆论反转,因为粉丝们最大的失望不在于,他开始了新生活,而是他们以为参与了林的生活,却被隐瞒,爱情也这样。
 
林生斌引发质疑的第二点,是他官宣“结婚生子”的时间点。
 
“选在6月30日23:13宣布,是想热点被压下去,还是引起更多关注呢?不好判断。”一位营销专家肖恩对开菠萝财经分析。同时,他猜测,随着林生斌开启直播带货,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但已经有人开始爆料他已婚的事,与其让网友揣测,不如自己宣布。
 
林生斌“翻车”,网红“死”于卖人设?
此前有网友在微博爆料,林生斌已成家(“妹夫”即指林生斌本人)图源 / 微博
 
对于这一时间点,豹变IP创始人、个人品牌专家张大豆猜测,前期因为品牌和个人都在走上坡路,一旦公开就会导致增长停滞、出现负面,影响大局,所以先尽可能地隐蔽,等到合适的时间点再公开,但没想到被发现的时间比想象中早。
 
林生斌引发质疑的第三点是,他背后有专业团队在运营。“借这个悲剧,活生生把自己搞成了网红。”有网友直指其包装悲伤。从林生斌抖音账号发布的视频来看,取景、文案、配乐、拍摄等方面,都像是有幕后团队的手笔。
 
据飞瓜数据显示,林生斌签约了杭州聚匠星辰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与胡海泉、范志毅、任重同属于一家MCN机构。
 
尽管林生斌深陷质疑,张大豆还是认为,当年的悲剧是真实发生的,这样的事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无异于灾难,也天然造就了林生斌这个人物的悲剧且深情的基因。
 
“我们没有办法判断当事人是主动还是被动往深情或悲情人设上靠,利用网友的同情和共鸣,给他的店铺引流,但事实是,他已经处在这个人设中了,大众又推着他往这个人设走,他也没有拒绝,处在灰度状态。一旦人设被戳破,网友又变成了黑或白的一方,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评价,搅动了大众情绪。”
 
林生斌“翻车”,网红“死”于卖人设?

“深情人设”好卖货?

一部分网友“控诉”林生斌为了生意卖人设,那么,他究竟做的是什么生意呢?
 
林生斌的微博签名是“潼臻一生品牌创始人”,据“潼臻一生官方微博”标注,该品牌属于杭州乐活几何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据天眼查显示,杭州乐活几何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2019年8月27日新成立的公司,同年的9月27日,“潼臻一生官方微博”开通,10月15日,淘宝店铺“潼臻一生品牌店”正式上线。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出了幕后团队的执行力。
 
开菠萝财经梳理发现,林生斌在5家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在7家公司担任股东,大部分生意都与服饰有关,其中2019年推出的“潼臻一生”也是亲子服饰品牌,且从一开始就和逝去的亲人有紧密的关联。
 
有自媒体报道称,“潼臻一生”的名字是有特殊意义的,“潼臻一”是指他三个孩子:林青潼、林臻娅、林柽一,经营这家店,是为了纪念妻儿,也是为了行更多的善事。其淘宝店铺有一则公告:每成交一笔,我们就会以购买者的名义,捐赠10%作为儿童公益计划的善款。
 
但目前由于“潼臻一生品牌店”的所有商品均被下架,上述说法都无从考证了。下架前,这家运营不到两年时间的店铺已有123万粉丝。从其品牌官微发布的博文来看,“潼臻一生品牌店”还拿到了2020年度“淘新星奖”。
 
林生斌“翻车”,网红“死”于卖人设?
 
据知情人士称,随着直播电商的发展,某直播电商平台曾联系邀请林生斌入驻进行带货,但最后,林生斌选择在抖音开始了自己的带货生涯。
 
林生斌入驻抖音一年零三个月以来,已收获260万粉丝。据飞瓜数据显示,过去半年内,林生斌的抖音账号共直播14场,累计销售额达1497.7万,单场销售额超过百万,成绩可谓不俗。具体而言,其直播间卖得最好的还是服饰内衣和母婴宠物品类,其中有自有的“潼臻一生”品牌的产品,也有一些大牌产品。
 
林生斌“翻车”,网红“死”于卖人设?
图源 / 飞瓜数据
 
林生斌的抖音账号过去常发一些伤感主题的视频,配上诸如“一人一狗生活”“有些人止于唇齿,有些人掩于岁月”“一方净土,一念清净”等文案,用网友的话来说,属于“伤痕文学”。林生斌会在视频文案中加入“潼臻一生”的话题,或在评论区宣布直播的预告。不过,7月2日下午,该账号删除了所有短视频作品。
 
实际上,林先生不但在微博,在抖音的人气也不低,几乎每条视频的浏览量都能破万,评论数上万条。其热门评论区有“催发货”的,有“质疑商品质量”的,但更多的是“支持”——“非常相信你”“冲着人品买的”“一个好爸爸不会做差的东西”。
 
这种“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被一位网友解读为,“消费大众心理”。这就可以解释为何此次林先生“舆论翻车”。
 
林生斌“翻车”,网红“死”于卖人设?
图源 / 林生斌抖音评论区
 
张大豆评价,林生斌是一个有经商头脑的人,他反复提起一些伤感、怀旧的情绪,但消费的痕迹又比较克制。“此次‘信任危机’后,他开始删社交账号和淘宝店铺的内容,可能是感受到了网友的反抗情绪,如果这种情绪持续下去,他和团队一定会出来做说明。”
 
林生斌“翻车”,网红“死”于卖人设?

“红人”做直播,终将败于人设?

“卖人设”,本身就是把“双刃剑”。不过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林生斌这次算不算翻车,还不好界定。
 
当“红人”自己都在主动扮演人设时,相当于加速走红。“比如说你原来在一楼,按照正常的方式,最多走到10楼,但是有了人设加持后,跑到了30楼。即使人设突然崩塌,掉到了20楼,是不是也比以前的10楼高?”张大豆称。
 
如果按照营销市场常规的运营方式,三年时间的周期,足以升级人设。“比如他在2020年7月微博改名,就吐露想要开始一段新生活的信号,但是不代表忘记过去。这之后,其实就可以嵌套新的人设了,但我猜测,他还想将之前那个极致的人设再用一段时间,这就显得这次官宣非常突兀。”张大豆称。
 
换句话说,网红也好、明星也好,在塑造人设的时候,到了一定程度,其敬畏之心就会变弱。身在其中,他也会进入这个人设,没有及时刹车,往往就容易翻车。“当红利足够大,发现可以在河边走稍微湿点鞋但淹不死的时候,逐渐感觉麻木,就不善于发现危机,逐渐形成现在的状态。”肖恩称。
 
不过,现在网红一旦火起来就开始带货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频繁。
 
“消费者需要不同的消费理由,这些不断出现的新网红就是让他们消费的理由罢了,产品已经不是购买的理由了,便宜的价格也不是。另外,做内容来变现周期太长,不一定能成功,一些网红本身就有自己的产业,利用知名度和情感链接进行导流,转化效率相对较高,因为带货的本质就是消化流量。”张大豆称。
 
肖恩判断,林生斌在网络上不会就此消失,他背后有生意,也有MCN机构,牵动的利益不会断。
 
业内人士认为,林生斌代表的,是现在直播带货环境下的一种畸形的状态。网红们为了流量假装迎合,将自己套在网友相信的人设壳子里,而一旦网友发现这是假象之时,也就是人设翻车的时候。
*题图来源于@林生斌微博。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肖恩为化名。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g5MhyiSrFuPo7RfD9j4hfA

在线教育再遭暴击:“暑期班”没了,投资人也跑了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唐亚华
编辑 | 黎明
 
“双减”重锤还未落地,学校层面的政策先来了。
 
7月2日,北京市教委宣布,各区教委将组织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托管服务,该服务主要提供学习场所,如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但并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会适当收取费用。消息一出,“取消寒暑假”的话题立刻冲上了社交平台热榜。
 
业内人士告诉深燃,这是与“双减”政策相对应配套措施,让学校释放一定的产能,给需要看护的中小学生提供场所,也可以算是此前整顿校外教培机构的一环,因为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去辅导班可能是因为孩子假期无人看管。
 
学校托管导致本来地位就岌岌可危的校外教培机构的学员必然被分流,甚至有投资人认为,学校托管要看未来的落地尺度,如果学校层面要求学生暑假待在学校,对教培行业影响将会更大。
 
其实,在这之前,尽管在线教育监管的靴子还没落地,资本就踩下了急刹车。“短期之内,我们不会再关注K12校外培训项目了。”多位投资人这样说。
 
几年前,几乎所有的综合型投资机构都将在线教育列为了重点投资领域,K12大班双师课、一对一领域都被捧出了独角兽。即使企业持续烧钱亏损,资本仍然相信,持续投入能烧出高回报。
 
当家长、学生被课外班“绑架”,校外培训正在重建另一个“教育体系”时,2021年初,几道政策相继下发,教培行业按下了暂停键。在线教育企业忙着裁员、转型,投资人也集体坐不住了。一时间,关闭K12赛道,转投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成了新风向。
 
而且,这不是行业短期的阵痛,随着监管对在线教育企业资质、教学时间、资本化的规范,企业增长空间受限,此外,没有了资金杠杆,各企业无法野蛮扩张,只能凭实力滚雪球,规模效应大大下降。而如果无法通过资本的力量短期内长成巨头、获取高额回报,资本也会就此离去。
 
如今,在线教育正在从巅峰跌落,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头顶,无论未来行业以何种形式前进,都需要企业剔除杂念,回归教育初心。
 
 

在线教育再遭暴击:“暑期班”没了,投资人也跑了

观望
短期内不会再出手
2021年3月份,一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的文件在网上流传,其中的内容包括:不允许周末和寒暑假开展课外培训、不允许企业上市等。业内疯传,在线教育要变天了。
 
富厚创投投资总监王润杰所在的团队立即开会讨论,大家一致决定,暂停关注K12校外培训赛道,将重心放在成人教育上。
 
山雨欲来风满楼,密集的监管政策出台让此前的传言一个个被验证。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严禁学前学科培训;5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6月,教育部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虽然,最终的“双减”细则重锤尚未落下,但资本已经有所行动。行业内盛传大部分VC都已转换方向,业内人士之间也只聊行业动态不聊项目。
 
“投资人几乎集体关闭了K12教育赛道”、“哪怕你很想继续投资,但如果别的投资机构都不看这个赛道,融完B轮,跟谁去融C轮?相当于这条赛道被关闭了”,一时间,在线教育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
 
学科辅导的黄金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目前行业内的融资、并购都是停滞状态,大家在等最终政策的落地,”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告诉深燃,他认为,K12校外培训到了生死存亡的阶段。
 
“现在大家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寒暑假和周末能否上课。如果这两个关键时段都不让上课,行业内大部分企业都会倒闭或转入地下;目前流传的‘双减’文件鼓励公立校在校内提供课后延时和周末一天的服务,如果在此基础上培训机构还能做周中晚上和周末一天的生意的话,理论上他们有可能保留以往60%-80%的业务。”姚玉飞说。
 
但情况不太乐观。成立校外培训监管司的文件中提到“要把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打造成更具人民情怀、更具斗争精神、更具法治思维、更具工作策略的司局,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姚玉飞指出:“表述中用了‘斗争精神’,这种措辞还是非常严厉的。即使不完全倒闭,校外培训接下来也会很艰难,行业会有诸多限制,比如广告规范、老师资质、办学资质、消防、资金监管、教材使用,这一系列的内容都会有条条框框,如果按最高标准要求的话,大部分机构是达不到标准的。最近四川省已经停止审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了,不排除有些地方会停止审批学科培训机构。”
 
再进一步,其实教育行业的风暴不是一天两天了。2018年,有关部门整顿规范教培机构,已经关掉过一批没有资质、消防场地或师资不满足条件的校区。2019年,有一些教育机构在激烈竞争中爆雷。2020年,因为疫情,优胜教育、学霸君等机构相继暴雷。2021年行业又迎来了最强监管。
 
姚玉飞回忆,2017年、2018年,几乎所有的综合型VC都说自己在看教育,但最近一两年很多投资人已经不关注K12校外培训了。至于原因,长期关注教育的某机构副总裁衡阳指出:“比较大的几个有新机会的赛道已经跑出了头部项目,在新的技术革新之前很难再有大的变化。”
 
而且,按照行业发展规律,在线教育企业经过了几年的“大跃进”,陆续到了上市阶段。资本也到了等待退出、收回资金、检验投资回报的时候。如今,企业能否上市尚属未知,资本没等来“果实”,看不到希望,更不会贸然入场。
 
到现在,多位投资人表示,综合型投资机构大都转向了消费和企业服务,垂直类教育投资机构也将目光放在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方向
 
水木清华校友基金执行董事王学辉认为,有盈利能力的企业,未来不靠融资和营销也能活下来,但没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就很难了,资本不会再愿意进来,行业会大幅压缩,一些从业人员可能都会转型。
 
 

在线教育再遭暴击:“暑期班”没了,投资人也跑了

退场
资本没有了套利空间
目前,少儿英语等学前培训已经明确不允许继续开展,K12校外培训还要等政策落地,但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情况不乐观。这个节点,资本会犹豫观望,创业者不会受到热钱追捧,在线教育创业环境一夜入冬。
 
政策强压之下,有人认为,监管不会毁灭这个行业,而是规范行业,毕竟需求还在,市场还在。确实,目前监管释放的信号是规范而不是取缔校外培训。但对资本来说,在K12领域的退场仍然不可避免。
 
这一次,针对在线教育的大方向已经尘埃落定了,“双减”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教育领域早已有之。2018年,“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后,国家出台政策禁止民办幼儿园上市,就将资本挡在了学前教育门外。
 
此次国家的态度很明显,就是要让大资本退出K12教育领域。”衡阳说。
 
有数据显示,截至6月,教培行业2021年完成的融资超116起,而K12领域的融资事件仅为12起,与去年同期50%左右的占比相差甚远。而就在2020年12月,作业帮刚完成16亿美元融资,行业内的说法是,K12教育领域还是资本所追逐的战略高地。
 
如今一纸令下,行业今非昔比。
 
让教育回归公益,校外培训作为义务教育体系的补充和辅助,这基本上也给教育行业定了调。没有了资本方的支持,校外培训机构就没办法扛得住亏损快速扩张,也很难做出规模效应。众所周知,资本希望投资的是监管少、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领域,这样的领域野蛮生长速度快。
 
而在如今的监管情况下,姚玉飞指出,资本还是逐利的,如果企业很难规模化,没有盈利或赚钱的可能性,自然不会有资本继续投入,就像当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一样。
 
“另外,假如不允许在线教育企业上市,已经上市的大公司市值也会大大降低,不敢收购扩张,投资了企业既不能上市也没人并购,靠分红要很多年才能把投资本金收回来,这不是风投要做的事。钱肯定是去优先流向倍数最高、想象空间最大的地方。”衡阳说。
 
他认为,在K12校外培训赛道,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留给资本的空间不大了,即使行业还能发展,可能会变成一个很小的生意。虽然教育的市场总量还是千亿规模,但会有更细碎的供给来实现,而不是像资本希望的那样集中度越来越高,出现千亿级的课外培训巨头
 
我觉得这个领域不需要资本,教培行业可以回到之前的状态,企业靠自己的能力滚雪球,做好产品和服务,有多大能力就使多大劲扩张。”王学辉说。
 
对于那些已经投资了作业帮、猿辅导等企业的机构来说,因为这几个头部企业已经达到了极高的估值,很难再有接盘者,若最终政策真的禁止K12校外培训企业上市,投资方或许只能接受现实。毕竟,风险投资本来就是用高风险来博取高收益的事情。
 
 

在线教育再遭暴击:“暑期班”没了,投资人也跑了

转型
从K12到Y12
这段日子以来,在线教育企业纷纷开始转型,谋求新出路。
 
好未来旗下教育品牌“励步英语”更名为“励步”,并推出素质教育新产品,包括英文戏剧、口才、美育、书法、益智、棋道等;瑞思英语宣布更名为瑞思教育,并新增“然点科学馆”、“瑞思海芽成长空间”和“瑞思研学”等素质教育业务。
 
此前,高途已经整合成人业务,作业帮也推出不凡课堂,主要面向18岁及以上成人完成资格证考试辅导以及兴趣类教育。
不仅企业,资本也在寻找新标的。资本退出K12教育赛道,不代表退出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把目光转向监管没有波及甚至鼓励的地方,是目前大多数投资人的做法
 
Y12,则是资本的下一个目标。Y12(Youth Twelve)与K12相对应,K12指的是学前教育至高中,Y12则指高等教育及以上的成人教育,目前行业内代指针对18岁-30岁人群的教育。
 
姚玉飞提到,目前在整个教育行业上下游,国家明确鼓励的是职业教育,最近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明确提到,支持社会力量主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学校。“我们目前关注的也是素质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还有一些进校项目。”
 
王学辉也看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不过他看项目的逻辑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基本上不看太早期的项目,让企业自己去探索,到了大概1亿元估值的时候,我觉得它至少有被并购的价值,这个时候哪怕估值贵一点,还可以按照PS或者PE逻辑去估值,当然了如果能到10亿元以上,企业能自己上市更好。”
 
他注意到,最近行业内有几家教培机构在找素质教育项目,他们在寻求业务上的合作或资本上的收购,而以往K12企业并不愿意往素质教育方向扩展。
 
王润杰告诉深燃:“我们现在的方向从K12转到了Y12,我们最近深入接触的是一个专升本的项目。另外,科技加教育类创业还是有机会的,比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产品,或运用AI等科技手段来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
 
在他看来,职业教育整体人群基数不小,但用户消费频次低,也没有K12那么刚需,这对职业教育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内容要真的能提供核心价值。
 
蓝象资本创始合伙人宁柏宇也提到,国家最新的政策是希望青少年完成基础教育,部分人上大学,部分人踏入社会。近期的政策主要针对 K12领域,但Y12还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青少年离开学校后怎么融入社会,这里面其实大有可为。同时他指出了教育创业的几大机会:家庭教育、素质教育、进校服务、成人教育
 
衡阳则对新方向带有疑虑。在他看来,很多企业为了转型而转型,肯定会交不少学费,而且,职业教育看似总盘子很大,但是过于细分,能从一个科目顺利拓展到另一个科目非常不容易,而且大多数职业教育都是一次性生意,要不停获客,现在又有一批企业加入这个领域,竞争激烈,又会内卷,很难赚钱。
 
如今,在线教育行业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监管收紧、业务受损、市值暴跌、企业裁员、上市暂停、融资受阻、资本退出,环环相扣,在这一轮暴击中,企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而对资本来说,在线教育一旦不能为他们提供高回报,他们就会转头寻找下一个富矿。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衡阳为化名。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c7If7igTRqJqDA0RTXpjKg

上海平均工资突破1万大关!

 

2021年7月2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上海市2020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2020年上海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24056元/年(10338元/月)。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re3XWWE1iwEzSmqsze9fkg
上海历年平均工资(月均):
2020年 10338元
2019年 9580元
2018年 8765元
2017年 7132元
2016年 6504元
2015年 5939元
2014年 5451元
2013年 5036元
2012年 4692元
2011年 4331元
2010年 3896元
2009年 3566元
2008年 3292元
2007年 2892元
2006年 2464元
2005年 2235元
2004年 2033元
2003年 1847元
2002年 1623元
2001年 1480元
2000年 1285元
1999年 1179元
1998年 1005元
1997年 952元
1996年 889元
1995年 773元
1994年 617元
1993年 471元
1992年 356元
1991年 281元
1990年 243元
1978年 56元
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8QOuhiZem5Z_0NRm5yA2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