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楼市黄大大团队(ID:HouseLeader)
 
一项最新发布的权威报告,意外地透露了很重要的信息:
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三个月前出版的权威机构报告,预测的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增速,已经被现实“啪啪”打脸。
这份《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7(2020)》,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出版于今年的6月1日。
但报告中预测的2020年楼市增速,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偏差,最终差距很可能超过10%。
这对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失误。
中国楼市,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接下来,我用客观的数据,仔细分析给你看看。
我相信,中国社科院的科研能力还是很强的,应该用了非常专业的方法。
他们在报告中,用建模的方法,预测了整个2020年,中国房地产的销售规模、销售面积和均价等主要指标。
我们看看最主要的两项,销售规模、销售面积。
社科院的专家预测,全年的降幅将逐渐收窄,最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速定格在-11.5%,销售额增速定格在-9.4%。
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这两个数字都不准确。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我看了报告的原文,他们使用的是疫情前三个月的数据,作为预测基础。
平心而论,在当时来看,这样的预测不算保守了,比起疫情期间,算是反弹明显。
但他们明显远远低估了,中国楼市反弹的力度。
或者说,远远低估了楼市在中国经济企稳回暖过程中的重要性。
所以,现在刚到7月,这组预测数据已经是被“啪啪”打脸。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1-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为-5.8%,而社科院报告预测是-14%。
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速是-2.1%,快要回正了,而社科院报告预测是-11.6%。
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我明显可以看到,中国房地产的销售在回暖,走出了拉风的“V”型曲线,像是在嘲笑这份报告:不科学呀。
居然在9月还拿出来,专门搞了场发布会,反应太滞后了。
我们可以再细看一下,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就能看到,楼市是怎样在加速回暖了。
这是实际销售面积,与预测值的对比,从4月起,差距就明显在扩大。
从相差0.9个百分点,一路扩大到相差8.2个百分点。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销售额的预测,也可以说是谬以千里了,差距不断拉大。
从相差1.2个百分点,逐步扩大,1-7月相差已经到了9.5个百分点。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当然,我写这篇稿子不是为了怼中科院,他们写报告也很辛苦。
我想告诉你的是,不仅中科院,很多机构、专家对中国楼市的预判,都没有跟上楼市复苏的速度。
回头看看,他们的预测都普遍保守,低估了楼市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有人根据中科院的报告,预测接下来三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都将负增长。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中指院预测,疫情后下调楼市预期,销售面积预计将下降2%。
最悲观的预测,认为房地产总体成交量可能下降20%。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事实上,中国楼市的宏观调控能力是非常强的,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稳定器”角色。
中国对楼市的整体调控“目标”,是保持销售面积的稳定,销售额、均价可以低速增长。
只有这样,当前的土地财政模式才有可能延续,保持地方经济的总体稳定运行。
过去几年,全国房价都在保持低速上涨。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仍然处在城镇化阶段,不断有人口向大城市群转移,商品房销售结构,也会随之变化。
现在,很多热点城市已经出现了楼市大面积复苏的迹象。
比如广州,往年8月都是淡季,但今年8月,广州一手二手成交量都出现了突破性增长。
其中,一手住宅网签10112套,环比上涨11.62%,同比上涨46.18%。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二手市场同样火热。
8月广州二手住宅成交量(自助网签+中介网签)为15272宗,较7月同期环比上涨12.6%,同比大涨65.0%。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说到这里,我必须强调一下,很多人往往会混淆了,价格上涨、成交量上涨是两码事。
价格上涨,说明楼市过热,开始作妖,政府一定会出手调控。
但成交量上涨,甚至猛涨,只要没有触发价格飙升,地方政府是喜闻乐见的。
也不会带来中央的监督压力,反而有利于土地市场的兴旺,社会消费的提升。
很多热点城市,都在“交易兴旺-价格平稳”,这两头的跷跷板上,试图保持平衡。
对楼市而言,只要流动性充分发动起来了,价格很难永远保持不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楼市真正火热之前,入市的信号,已经出现了。
◎本文作者 | 黄大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id9k_qDYEDfWDH2hQS2uQ

2020,新LP正在出场

章来源 | 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

作者丨陶辉东

2020,新LP正在出场

近期,一个新的LP群体在VC市场上频频亮相,那就是创业成功的独角兽公司和新一代富豪们。泡泡玛特上市尚未完成,创始人王宁已经连投三只VC基金;快手刚刚爆出赴港上市计划,就完成了VC基金的“处女投”。
新经济力量的崛起正在改变VC格局,只需要短短几年时间,曾经的创业者就会成为VC的LP。这种循环在2020年更加意义非凡:VC募资空前困难,市场呼唤新的LP入场。
 
不过,这些资本新贵往往信奉“一报还一报”,倾向于投资那些曾经也支持过他们的VC。也就是说,那些成功押中过独角兽的VC可以开始滚雪球,而其他人则只能羡慕了。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连投三只VC基金
2020年9月23日,黑蚁资本官宣了二期基金,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为LP之一。
据投中网了解,80后王宁在2020年至少已经投资了三只VC基金,是这个资本寒冬中显的尤为惹眼的“金主爸爸”。
 
王宁创立的泡泡玛特是2020年最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之一,在中国它是“盲盒”的代名词。泡泡玛特即将完成的香港IPO,发行市值预计将达到40-50亿美元,比B站上市时32亿美金的市值还要高。泡泡玛特的蹿红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仅仅在一年之前,泡泡玛特从新三板摘牌的那一刻,总市值还仅有10亿元人民币。
 
如果以泡泡玛特50亿美元的估值计算,王宁的个人身家将达到28亿美元,在中国80后富豪榜上可以排进前10。
 
除了此次投资黑蚁资本二期基金外,王宁此前还投资了至少两只VC基金。
 
2020年6月,王宁投资了蜂巧资本管理的基金苏州蜂巧霁初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注册资本1.7亿元,王宁出资2000万元。
 
2020年5月,王宁投资了金丰慧投资管理的基金宁波金慧丰伦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注册资本4340万元人民币,王宁持股4.6%。
 
新晋富豪王宁为何选择投资黑蚁资本、蜂巧资本、金丰慧投资旗下基金,原因也非常简单——这三家VC都在泡泡玛特发展过程中提供过粮草弹药。蜂巧资本虽然2019年才成立,但其创始合伙人屠铮在老东家启赋资本之时,曾经投了泡泡玛特的A轮和B轮。金丰慧投资、黑蚁资本则连续投资泡泡玛特的后续轮次。
 
从被投项目到LP,这是VC常见的循环。
 
低调的快手 已投出VC“处女作”
 
不久前,短视频独角兽快手已经低调投出了VC基金“处女作”。
 
2020年9月9日,快手的主体公司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了南京五源启兴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占后者股份比例为3.5714% 。该基金为晨兴资本新募集的一只基金,已于2020年9月18日完成备案。LP阵容中除了快手之外,还有直播平台欢聚时代等6家企业。
 
根据快手官方公布的数字,2020年初快手日活已破三亿。对VC而言,成立于2011年的快手已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9月18日外媒爆料,快手正在寻求在香港IPO,估值预计为500亿美元。另有消息指出,快手正在启动一轮Pre-IPO融资。作为短视频巨无霸,快手在继续融资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资本布局。
 
目前快手已直接投资了十余家公司,多分布在游戏、娱乐、电商等行业,轮次以天使轮、A轮为主,包括智能眼镜品牌TONOT、独立游戏公司凉屋游戏、AI服装电商公司知衣科技、网红电商服务平台魔筷科技等。此次快手投资晨兴资本旗下基金,金额虽不大,却是快手第一次出资VC基金,有开端的意义。
 
快手选择晨兴资本作为“首投”VC对象也是顺理成章。实际上,晨兴资本最早看出快手潜力的VC,从天使轮到C轮,晨兴资本连投了快手四轮,一路陪伴快手从默默无闻到成为独角兽。对晨兴资本而言,快手从被投到LP,也完成了一个闭环。
 
字节跳动下注黑马基金已低调拿下私募股权基金牌照
 
在《2019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上,36岁的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以950亿身家排第二,仅次于拼多多的黄峥。作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资本新贵,张一鸣和字节跳动在VC市场上也非常活跃。
 
工商信息显示,字节跳动的全资子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于6月28日投资了苏州黑蚁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6.3%。这是由黑蚁资本管理的一只创投基金。黑蚁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愚在创立黑蚁资本之前曾供职于字节跳动,负责战略投资。这一层渊源解释了为何字节跳动会投资这样一只黑马基金。
 
实际上,黑蚁资本于2017年募集的第一只基金也获得过字节跳动的投资。
 
字节跳动对投资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一个例证是,字节跳动早在2018年就低调成立了子公司天津字节跳动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在中基协完成登记为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通过这一平台,字节跳动在2019年1月备案了第一只股权投资基金,即天津字节跳动契约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因为是契约型基金,该基金的投资活动难以查证。
 
张一鸣个人则是源码资本创始人曹毅组织的“企业家俱乐部”的活跃分子。源码资本的两大管理平台拉萨源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源码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名单中均有张一鸣的身影,且持股比例均为9.5%。
 
另外张一鸣也是源码资本旗下多只基金的LP。仅在2020年,张一鸣就投资了源码资本管理的西藏源志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西藏源盈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个投资主体。
 
B站为Z世代的资本玩法代言
就像B站用户爱刷的弹幕“资本永不眠”,B站本身也已经是不眠的资本。自从2014年陈睿加入B站,小破站就开启了资本布局与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路。
陈睿的带领下的Bibibili,于2014-2017年间先后引进IDG资本、启明创投、掌趣科技、君联资本、腾讯、华人文化等资本的融资,并于2018年完成上市,目前已是市值达140亿美元的中国最大视频网站之一。
脱胎换骨的B站,已成为文娱赛道上最活跃的“买家”之一。天眼查工商追寻显示,2013年7月至今B站的公开投资事件已有82件,进入2020年之后尤其密集,几乎每周都有新投资。
 
除却直投之外,B站还在多只VC基金中出资任LP。
 
在优格资本管理的基金苏州优格华欣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中,B站出资18.69%。该基金的投资案例有VR内容公司格如灵、VR游戏开发商威魔纪元等;
 
在君联资本管理的基金珠海君联嘉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B站出资7.99%。该基金投资了纪录片制作公司云集将来。
 
值得一提的是,B站版权部总监张圣晏以及另一位B站员工郑彬炜,于2017年设立了一家投资平台宁波睿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睿成投资于2018年拿到了私募股权基金牌照,并募集了一只股权投资基金宁波干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B站在该基金中出资了49%。
 
睿成投资成立后非常活跃,到目前已投资了20个项目,全部为网文、动漫、游戏、影视等文娱类项目,包括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样的热门IP。
 
虽然睿成投资在中基协登记的实控人为张圣晏个人,但从“睿”字的命名,以及资金来源、投资范围来看,应是B站的“御用基金”无疑。
 
顺丰追加8个亿做投资王卫低调投资腾讯旗下基金
2020年9月7日,顺丰将深圳市顺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顺丰投资)的注册资本由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1亿元人民币。顺丰投资成立于2014年,是顺丰从事对外财务投资、战略投资以及探索前沿、实验性业务的核心平台。对顺丰投资巨额增资,很可能是顺丰加大对外投资的前奏。
 
顺丰投资成立至今已投资2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快递柜公司丰巢、跨境电商平台丰趣海淘等顺丰控股的子公司,另外还有大量少数股权投资,如高尔夫球包接送服务公司球包通、智航无人机、手工美食电商平台有物、报刊发行公司小红帽等等,大多与物流产业有或近或远的关联。
 
在对创投基金的投资方面,顺丰的布局也很早,但步伐不快,规模逐渐由小到大,领域则逐渐从物流延伸到其他产业。
 
早在2014年,顺丰就参与投资了中国第一支物流产业基金——深圳物流产业共赢基金,该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顺丰认缴1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深圳物流产业共赢基金并非普通的创投基金,它由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牵头组建的,参与方除了顺丰之外,还有腾邦物流、华南城、怡亚通等深圳企业。基金为公司制,未设置专门的基金管理人。
 
顺丰LP生涯的真正起步,应该是连续投资了以物流产业链投资为特色的钟鼎资本的两期基金。2016年顺丰投资了苏州钟鼎四号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该基金规模18亿元,顺丰仅出资1.111%,金额为2000万元。
 
2017年,顺丰又投资了苏州钟鼎五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规模43亿元,顺丰投资出资1.16%,金额为5000万元。
 
这两笔投资只是小试牛刀,更大的手笔还在后面。
 
2018年顺丰投资了苏州丹青二期创新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总规模26.5亿元,顺丰掏了2亿元。这是一只黑马基金,它的GP拾玉资本2015年11月才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专注于医药医疗产业投资,主要创始人杨红冰曾任誉衡药业总裁。
 
2020年4月23日顺丰宣布与中信资本合作设立物流地产基金,总规模3.5亿美元,其中顺丰的投资总额不超过基金规模的30%且不超过1.05亿美元。基金将投资于中国一线城市和其他物流产业匮乏的中心城市战略位置的物流物业。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资本是顺丰上市前融资的主要投资方之一。
 
另外,顺丰的老板、2019年身价1011亿元的快递业第一富豪王卫,个人也向VC投资了巨额资金。但王卫出手的门槛相当高,一般的VC难入法眼。2018年,王卫个人直接、间接持有99.7%股份的天津翡璋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向苏州腾讯一期跟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了3.5亿元,该基金的管理人腾湃投资是腾讯的全资子公司。
免责声明:除本号原创的图文之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后台留言或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Y6OGMOnju7Av2vLOm4fDQ

写给每一位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成绩没那么优秀,更要善待他

今天我强烈推荐一本书,如果你是一个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这个学习不单指在学校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你的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他(这里代指他和她,下文同)如何真正的学会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他如何成为一个内驱力满满的热爱学习的人。如果你真的关心这个,我推荐你去读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基于脑的学习》,是美国的神经科学家Eric Jensen写在十几年前的一本书。

稍微有点遗憾的是,这本书已经绝版了,买不到了,我会在文后会附上相关的资源。

今天这篇文章,我会展开谈一谈,什么叫做基于脑的学习。人的大脑由1000亿个神经元构成,它们之间能够发展出来的联结的数量,比整个宇宙的原子数量还要多。可以说,人的大脑是一个奇迹,是一个无限容量无限可能的存在。

学习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在大脑中发展出新的神经联结的通路。

在人类这些年的研究中,其实我们大概已经知道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人脑喜欢的,能够更有效率的去学习和吸收的,我把它归纳成了十二大要点。

分别是:1、卷入 2、输出 3、情境 4、情绪 5、关系 6、关联 7、自主 8、游戏化 9、新奇、10、反馈 11、个人意义 12、解决问题

下面我会稍微展开讲一讲,这十二大要点是什么意思。然后你也可以对照看一看,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的设计,是不是在很多方面是“反人脑”的。

1、卷入

卷入的意思其实非常直观,就是让你的孩子卷起袖子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这个参与不是被动的去背一首唐诗,而是指自己来设计整个学习的流程,包括设定自己学习的目标,包括决定自己学习的时间段,包括选择自己喜欢的参与方式,等等。

卷入的反面叫做告知,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45分钟不停的说话,下面的孩子因为课堂纪律的原因被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单方面的听着老师的输入,这叫告知。

一旦学生自己卷入到学习进程中来,你就不需要再担心他的注意力问题,而如果你只是不停的站在台上告知,那么如何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将永远是一个难题。

书中列举的一项研究表明,高卷入的学生组的学习效果,与普通的学生组的效果可能相差10倍以上。

2、输出

听过我《原则》分享的朋友可能知道,每次我都会不断的讲一句话——输出是认知升级的抓手。

因为输出可以让你的存量知识结构化。看一本书是一回事,但是你要把这本书变成自己的讲给别人听,你需要重新组织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这个重新结构化的过程,让你加深了记忆,也加深了理解。

每一次的输出,都是在加强和稳固大脑中已经存在的神经通路。

所以有句古话说,教是最好的学。背后的理论根基就是这个。

作者詹森甚至在书中讲了这样一句话:只有在我们能够从我们独一无二的个人世界中导出模型或者隐喻之时,我们才能在认知上真正理解事物。

作者提出,一个合适的关于学习时间的比例可能是,一半的时间用于输入,一半的时间用于输出

当然输出的形式是极其丰富和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写作,可以是画思维导图,可以是画心理地图,可以是变成一个舞台剧,可以变成角色扮演,可以变成自我评估,自问自答,相互测试,变成游戏等等,方式是无穷无尽的。

很明显,当前我们的教育体制,过于重视输入和告知,对输出做的太少。

3、情境

人脑擅长于在情境当中学习,比如说你要学习海洋动物,可能去一趟海底世界,在那里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因为在一个活色生香的情境当中,人脑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听着老师讲各种动物的名词,那样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人脑最不擅长的事情就是脱离情境去记忆,但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干的最多的事情。强制要求我们去背一个名词,背一个历史人物的出生年月日等等。

那反过来,如果你想要加强学习的效果,就要善于结合学习的主题内容去布置情境,创造情境,让孩子们,当然也包括成年人在情境中去学习。

4、情绪

情绪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有强烈情绪的时候,他的记忆往往是会深刻很多。

关于情绪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点。

第一点,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绪非常重要。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越积极,他的内驱力,他的学习热情就会越高涨,就越持续。

所以学习应该变成一种快乐,一种心流,一种享受的过程,而不是愁眉苦脸的过程,一个人充满负面情绪的时候学习效率是极其低下的。

积极情绪对于持续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多做正面鼓励,如果一定要给负面反馈,也要做建设性的批评,千万不能单纯的批评或者责骂,那样只会有反效果。(可参见:再谈反思批判四象限:你是选终身进化,还是愿沉溺苦海无边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160

关于情绪还有另外一点就是,有一些特定的情绪能够加深记忆,比如说紧张,比如说恐惧。

比如有的人的一次创伤记忆可以记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就是因为在那个事件发生的时刻,有强烈的恐惧情绪伴随。

所以,在一些特定的记忆,比如说要教育孩子远离毒品,安全驾驶等等这样的特定行为的时候,结合一些强烈的情绪,效果会更好。

5、关系

这里的关系指的是,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在精神分析流派看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对这门学科的喜爱程度。

我们在现实中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孩子因为喜欢英语老师,跟英语老师关系好,他的英语学得就特别好,然后呢,因为英语学的特别好,他就可能担任课代表,可能要去辅导其他学生,可能更得到这个老师的喜爱,由此进入了一个正反馈的循环。

所以孩子如果不爱学习,首先看看是不是跟老师或者跟父母的关系出了问题。

因为人脑天然的喜欢在安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当孩子跟老师跟父母的关系良好的时候,他就能感受到安全感,受到温暖,在这个氛围中他学习的效率就非常的高。

如果反过来如果这个关系很糟糕,相当于他的学习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经常跟身边的朋友讲,为了追求分数和成绩而破坏了亲子关系,从长期来看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6、关联

孩子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最佳的方式是把新的知识跟他已经掌握了旧有的知识关联起来,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

所以不要独立的讲授新知识,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可以先去激活孩子旧有的已经掌握的一些知识,让他们去做一些联想关联的练习,这样会对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7、自主

自主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当下的孩子们最在这个时代最为缺乏的。

自主的反义词是控制,我们看到现在的教育体系下都是一个高压高控制的环境。

但是,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来自于老师来自于父母的控制越多,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就越差,最后就变成了被迫学习,被迫学习的结果一定是厌恶学习。

一个反人脑的控制模型是这样的(真正是在现实中大量发生的事情):

所以,尽量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权,让他们自主的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这一点极其重要。只有让他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是自己可控的事,是可以选择的事情,他的那份内驱力才能充分的释放出来。

请务必记住这句话,过多的控制是学习的天敌。

8、游戏化

关于游戏化我之前的专栏其实陆陆续续也写过一些,游戏化不但是对孩子对成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达利欧在《原则》中就有一个著名的游戏化的例子,他说我把生活想象成一场解谜的游戏,我每解开一个谜题,就能得到一块宝石,这个宝石就是一项原则。


当我们把生活想象成一场游戏,你对情绪的承受能力,你心情的愉悦度,面对难题和挑战时的自我调适能力等等都会得到很大的加强,整个过程的喜悦感也会更大的提升。

对成人是这样,对孩子就更加是这样。

比如说,你让一个6岁的男孩在原地站10分钟,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你现在就是一个城堡的士兵,要守卫你旁边的这个看不见的城堡,这个时候让他站10分钟就会容易很多。

这就是游戏化的力量。

在教育的过程中,游戏化是一个最好的朋友。

9、新奇

人的大脑天生爱新鲜的东西,越是新奇的东西越能吸引大脑的注意力,一旦一个东西变得习以为常,就很难再激起脑的注意力了。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越是新奇的东西学得越快记得越牢。

有人对大鼠做过研究,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引入一些新鲜的东西,比如新的环境,新的音乐,每2~4周更换一次环境对于大鼠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所以如果你觉得一个东西特别重要,就尽量把它设计成新奇的,人脑就喜欢这样的东西。

10、反馈

反馈这一点极其重要,事实上我在之前专栏中,在阐述刻意练习的时候,也专门强调了反馈的重要(详见:反全面反孤独反舒适有反馈:刻意练习就是王阳明的“事上磨”|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4)。

反馈越正面越及时,数量越多,一个人学习的就越快。

但是传统的一对多的师生式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反馈不足。当一个老师面对30个甚至更多的学生,他无法对每个学生给出足够有效的反馈。

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用更多的形式,我们要知道反馈并不是只能来自于老师,反馈可以来自于同学,可以来自于自己。通过分组讨论、通过自己写日记,通过自我评估,通过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得到丰富的反馈。

足够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11、个人意义

人的大脑是天生需要意义的,没有意义的东西大脑是坚持不下去,也无法长期有效的学习。

所以,如果要孩子自主学习,愉快的学习,充满成就感的学习,就必须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这个意义一定是个人化的,让他自己去探索。我学习这样的东西对我有什么价值?能够为我带来什么?

另外意义还敢跟情绪感受有关,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注意自己的感受,也会更好的发现意义。

12、解决问题

人的大脑天生喜欢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塞入一堆东西。

好比骑自行车,你给孩子一辆自行车让他自己去尝试学习,他总有办法学会骑车。

但是如果你把他带到课堂上,第1章讲自行车的构造,第2章讲力学原理,第3章讲骑行技巧,他第1章没听完,就对这件事情失去了兴趣。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孩子适当的问题,让他去解决这个问题,既有挑战性又不至于过于的难。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充满乐趣,也会学到所有他该学习到的东西。

事实上有一种项目制的教学方式就是基于解决问题来设计的,这个就比传统的课堂的灌输式的教育要好太多了。

以上就是我为你总结的,基于大脑的神经科学的底层原理,适合人脑的学习方式的十二大要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你能满足上面这些要点,不管是对一个孩子还是对一个成人,学习效率都会成倍的提高,学习也不会变成为一个苦差事,而是会变成一个令人愉悦的,享受心流的,有成就感的过程。一个人也更可能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而不是一个被压迫的奴隶式学习者。

最后我再讲两个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避免的坑。

第一个坑叫做奖赏。

作者认为,奖赏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可预期的,第二点是有市场价值的。

比如说你跟孩子说这次你考了100分,我给你买一个遥控车,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奖赏,因为它既是可预期的又是有市场价值。

从长期来看,奖赏会损害孩子的内在学习驱动力。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当你依靠奖赏驱动一个人学习,等哪一天这个奖赏没有了,那个人就不会再想继续学习了。

所以,奖赏只能改变一个特定的,短期的行为,而无法改变人。所以我们要特别慎重的运用奖赏这件事情。

跟奖赏相对的叫做认可,或者庆祝。

如果这个事情是可预期的,但是没有市场价值,比如说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当众的赞许等等,这个叫做认可。


如果一件事情有市场价值,但是它不是可预期的,比如说,一个自发的party,一场没有事先安排的旅行等等,这个可以看作庆祝而不是奖赏。

认可和庆祝都是可以的,但是奖赏非常危险,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第二个坑就是关于维持纪律。

作者也提出来,如果为了维持纪律不断的压制孩子的情绪,这样一般都会适得其反。那事实上孩子有一些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往往是因为自己的情绪没有得到适当的表达,所以一个基于脑的纪律模型是下面这样的:

当我们允许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纪律问题自然就会减少很多。

同时,如果万不得已,某些时候,你必须要通过一些严厉的,大声的言辞来维持纪律的时候,你要注意,不要在你平常讲课的地方去做这件事情,那样会玷污你的教学空间。你可以在教室里划定一个特定的区域是可以大声说话维持纪律,一旦你做完了这件事情,就回到正常的教学空间。

一个空间隔离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实上父母在家里也可以这么做,如果有人需要发脾气或者需要大声的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划定一个特定的区域去做这件事,实现空间上的隔离。

以上我为你总结了基于脑的学习的十二大要点,以及一定要避免的两个坑,也许信息量有点大。为了方便你记忆,最后我给你总结了一句话:

一入一出,两情双关,自主游戏,新奇反馈,意义解决,避免双坑。

最后说一句,如果你的孩子成绩没有那么优秀,仔细想一想,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系统的问题。上面的十二个要点,学校和家庭加起来,做到了几点?

每一个人孩子的大脑都是天生爱学习的,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火种,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保护孩子内心的火种,呵护他内在的驱动力,支持和允许他成长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这比当下的100分,要重要得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j9zGr9sEnfsUeNo-hAaKg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本文授权转载自品玩(ID:pinwancool)

 

你我可能都有所察觉,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社交软件。

 

我们早起的第一件事不是上厕所,而是开手机查信息,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也不是说晚安,说完晚安之后还得再刷会儿微博。

 

但是网飞的新纪录片《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要说的,并不是“社交网络侵蚀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这种俗辣的观点。相反,《智能陷阱》逼我们思考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这些社交 APP 都是免费的?为什么用户使用他们的产品却不用付钱?

 

面对大多数时候以免费面目示人的互联网,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个基本的事实:免费从来就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广告才是。《智能陷阱》揭开了这种“免费”背后的真相:在靠广告盈利的商业模式下,每一个公司都在拼命研究怎样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好向广告商卖出更高的价钱。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互联网巨头们不惜研究人类的成瘾机制,诱导人们产生依赖。然而算法的副作用也随之显现——假新闻四起、政治极化、青少年自杀率激增……最终就连开发者本身也深陷算法的枷锁无法逃脱。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用 90 分钟,《智能陷阱》讲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产品,那你就是被卖的产品。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商业模式之恶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免费软件。

 

如果你没有付钱,那真相只有一个,就是你付出了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的隐私,你的时间。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隐私本身并不是我们最在意的问题。面对互联网的便利性,人们纷纷用脚投票,从私密性更好的传统通讯方式倒戈向了社交网络。很多人会想,谷歌只是一个搜索框,Facebook 只是一个看朋友们动态、看朋友们照片的地方,就算它们知道了我搜了什么内容正在关注谁,又能怎样呢?

 

然而人们没有发现的是,利用这些私密信息,平台会更好地夺取他们的注意力,并且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时间打包卖给广告商。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了解你,才能更好地控制你,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智能陷阱》借投资人之口说明了这个商业逻辑。

 

罗杰·麦克纳姆(Roger McNamee)是硅谷著名投资人,也是 Facebook 的早期投资者之一。麦克纳姆表示硅谷的商业模式已经出了“道德问题”。

 

“在硅谷的前五十年,公司制造产品卖给顾客。比如微软卖给顾客软件,苹果卖给顾客电脑,这都是简单又健康的商业模式,”麦克纳姆说,“然而过去十年,硅谷最大的公司们,恕我直言,一直在做‘卖用户’的勾当。”

 

“我们不为社交产品付钱,为产品付钱的是广告商。我们不是顾客,广告商才是顾客,而我们是被销售的产品。”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罗杰·麦克纳姆,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因此在目前的商业模式下,用户不付出隐私成本就获得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如果社交软件不收广告商的钱,转而向用户收取运营公司和 APP 所需的费用,比如用户每刷 1 小时微博就支付一定费用,这种模式行得通吗?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以 Facebook 为例,根据本年度第一季财报,Facebook 第一季度来自于广告业务的营收为 174.40 亿美元,同时期 Facebook 月活跃用户约为 27 亿。也就是说,Facebook 每季度至少要向每位用户收取 52 元才能维持目前的收入水平——如果这些用户还坚持使用收费版的 Facebook,没有转而使用其他多如牛毛的免费社交软件的话。

 

离不开手机?你被“脑控”了

 

但也有不少人对技术持乐观态度,认为社交网络只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就算它们利用我的隐私猜出了我喜欢什么,从而给我推荐了我更需要的商品和更爱看的内容,也没什么不好的。

 

比如乔布斯。年轻时的乔布斯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到,电脑和互联网是人类最棒的工具,就像是给思想装上了自行车。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其实手机也是一种电脑,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然而工具的一大特征是,在你不用工具时,工具会好好呆着不动。此外,工具也没有自己的意志。然而社交软件是有意志的,它的意志就是开发者的意志。它会不断地引诱你去打开它,推送你喜欢的内容占据你的时间,不停地弹出提示框争夺你的注意力——简而言之,让你上瘾。

 

所有把社交软件当成单纯的工具的人,都选择性忽视了广告商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渗透,也忽视了网络依赖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当你放下自行车,你不会感到烦躁空虚疲惫,但删掉社交软件你可能会。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智能陷阱》里的主角,在看到前女友谈新恋爱时终于忍不住砸碎了锁手机的箱子。

 

然而产生离不开手机的感受并不意味着个人自控力的下降,而是因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每天都在研究怎样让人成瘾。《智能陷阱》里展开说明了这一点。

 

在斯坦福“劝服技术实验室(Persuasive Technology Lab)”,学者们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所知道的一切心理学知识来改变他人的行为。很多硅谷的著名人物都曾是这个实验室的学员,其中也包括 Facebook、优步、推特、领英等公司负责用户增长的关键人物。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劝服技术课现场,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谷歌前设计道德伦理学家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也是其中的一名学员。特里斯坦表示,很多看似“无意识”的设计,都是为了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的行为,培养用户刷手机的习惯。比如说最常见的下拉刷新的设计,其实和赌博老虎机的原理一样,都是一种正强化的过程(Positive Reinforcement)。用户每次下拉软件就像拉动老虎机的把手,每次都能获得未知的新奖励,久而久之,用户就形成了无意识刷手机的反射,哪怕明知道没有新信息,也会忍不住下拉刷新。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除了下拉刷新之外,有人在照片中圈出了你时软件发出提示,聊天时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主动告诉你每个朋友的新动态,都是社交网络为留住你所做的努力。

 

社交软件不仅希望你在有需求的时候打开它,它希望你在没有需求的时候也离不开它。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这是一场“你下线我就输”的竞赛,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在表面上,广告商买的是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然而这样说还是太简单了。

 

本质上,广告商买的产品其实是用户行为和认知的潜移默化的变化——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改变你的想法,直到改变你这个人。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变化,几乎不可能被察觉,

 

假新闻的沃土

 

如果说“卖用户”的商业模式和“让用户上瘾”的设计都在开发者的计算之中,那接下来的发展就是连开发者也没料到的了。

 

由于算法只会通过用户行为来判定用户兴趣,在增加用户停留时间的最终目的下,算法会向用户推荐越来越多强化用户已有观点的相关内容。人们目之所见全是相同的观点,每天接触到的都是同一类资讯——你越爱看什么,平台就给你推送什么。

 

在这种逻辑下,假新闻和阴谋论得以飞速传播。《智能陷阱》里提到了“地平说”的例子。NBA 著名球星凯里·欧文曾公开表示他认为地球是平的,在遭到公众批评后他又上节目道歉,称自己对地平说信以为真是因为在 YouTube 上看多了阴谋论视频。“你点进一个 YouTube 视频,就像掉进了一个兔子洞,”欧文说,“然后平台就会给你推荐更多的此类视频,慢慢的你就信了。”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欧文把原因归纳为 YouTube 的洗脑,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以用户粘性和使用时长为唯一导向的算法不仅滋生了阴谋论和假新闻,也让人们的政治观点越来越极端,越来越难以调和。皮尤研究中心对 1 万名成年美国人的调查发现,美国人比任何时候都更要分裂,在最近一段日子里,美国人的政治两极分化更是达到了 20 年来的最高点。而两极分化的程度和社交网络的普及程度呈正相关。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 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社交网络也带来了越来越多始料未及的负面作用。统计数据显示,美国 15-19 岁女孩的自杀率比世纪初提高了 70%,而 10-14 岁女孩的自杀率增加了 151%,自杀率激增的拐点同样产生于社交网络诞生的那一年。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面对越来越多社交网络引发的负面新闻,这些“上瘾算法”的开发者们也开始感到警惕。

 

在《智能陷阱》中,开发者们纷纷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不安。特里斯坦·哈里斯提到,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的情境——几十个加州年轻白人男子围坐在一起,就决定了几亿人的行为习惯。出于对自己所处的行业的反思,特里斯坦·哈里斯已经从谷歌离职。Facebook 点赞按钮发明者贾斯汀·罗森斯坦(Justin Rosenstein)则表示,自己一开始发明点赞按钮绝对是出于好意,“想要让人们传递爱表达爱”,然而如今看来,这个功能似乎“把人们引向了反乌托邦”。如今罗森斯坦已经卸载了大多数 APP,关掉了所有的应用通知,用沉默的对抗回应这一切。

 

社交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智能陷阱”如今还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法,或许在未来,政府可以对收集数据的行为征税,就像对石油征税一样,或者像欧盟一样,积极制定数据安全法,给用户回溯、消除自己数据的权利。

 

不能否认的是,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死了的树比活着的树更有经济价值,死了的鲸比活着的鲸更有经济价值。只要我们的经济系统还这样运转,公司不受监管,他们就会继续破坏树木,捕杀鲸鱼。在地球上挖矿,从地下抽石油。虽然我们知道这样做会破坏地球,虽然我们知道这样做会为后来几代人留下一个更不堪的世界。

 

而现在我们就是树,我们就是鲸,我们的注意力就是被无节制开发的矿产。

 

如果对于广告商来说,我们花时间盯着一个屏幕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比我们去享受人生、去过自己丰富的生活所产生的价值更大的话,我们的结局会是怎样不难预料。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结局——我们看到互联网公司利用强大的人工智能,研究怎样操控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去看他们想让我们看的东西,而不是让我们看和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生活最为一致的东西。

 

最讽刺的是,我能看到这部片子,本身就是一种《智能陷阱》的表现——因为我有一个网飞账户,网飞知道我喜欢看和技术相关的影片,所以这部影片才出现在了我的首页上。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qrMdUuVWuaJzD9X0dAVYg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最近不少家长向小编咨询各高中学校的高考成绩,无奈这几年很少有学校会公开完整的升学数据。而综评录取情况作为少有的比较完整的数据,尽管难以避免过于片面,但还是成了重要的标准之一。

 

今天我们就从16区近两年各高中的综评录取数据出发,看看能不能发现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宝山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宝山区近两年综评录取表现主要被三所市重点高中所占据。行知中学在华二宝山入驻宝山之前,无疑是区内老大。但纵向对比的话,行知中学今年的综评录取表现不如去年,尤其是复旦和交大两所顶尖高校的综评录取数出现了不小的下滑。另外,吴淞中学和上大附中也存在的情况,其综评录取总数和名校综评录取相比去年均有下滑迹象。

 

不过,宝山区的三所市重点综评录取学生中,中考自招生源占了很大比例,应该能说明不存在“高进低出”的情况。

 

长宁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长宁区的三所市重点综评录取表现与去年相比总体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市三女中的中考自招生源无一人被综评录取,这所学校作为老牌市重点这几年的下滑比较厉害,区内的复旦中学也后来居上。

 

崇明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崇明区仅一所市重点,崇明中学,今年的综评录取表现相比去年也有所下滑。

 

奉贤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奉贤中学近两年的综评录取大致相当,依旧是亮眼的郊区“黑马”。曙光中学虽然不是市重点,但今年的表现十分出色,尤其是名校综评录取上实现了突破。

 

虹口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虹口区市重点高中今年表现相比去年有所进步。复兴高级在经历了几年的下滑后今年似乎有复兴的迹象,很可能会再创辉煌。华师大一附中今年进步更大,北郊高级明显落后于华一。上外附中的优势在于保送和留学,参加高考的学生不多。

 

黄浦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黄浦区格致中学今年表现最出色且复交录取总数有较大提升,大同中学的复交录取则有所下滑。向明中学今年表现差强人意,其余几所市重点虽然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但实际上黄浦区的市重点这几年整体退步明显。

 

嘉定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交附嘉定今年的综评录取表现有所下滑,嘉定一中变化不大。

 

金山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金山中学有所进步,尤其是复交录取数。华师大三附中今年有一名同学被华师大综评录取。

 

静安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静安区的两所强校市北和市西今年的综评录取显得黯淡无光。尽管静安区的市重点高中数量多,但除市西、市北外,其他市重点实力一般。如今市西、市北也有下滑的趋势,希望明年两所学校能够带领静安学校雄起。

 

闵行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闵行区高中整体进步明显。尽管中考压力不小,但也正因如此,闵行区的高中生源质量比不少外区同层次的学校都要好,这也铸就了闵行区高中这几年的迅速崛起。今年进步最明显的就要数闵行中学和华二紫竹了。

 

浦东新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浦东新区考生多,学校也多。和闵行区类似,得益于优质生源,浦东高中这几年的高考输出进步较大。浦东强的区重点甚至可以与部分区弱的市重点相提并论。相比去年,浦东进步最明显的要数复附浦东和上师大附中了。

 

普陀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普陀区今年曹杨二中和晋元高级进步较大,宜川中学退步明显。从综评录取学生中考自招生源占比,可以看到曹二和晋元占比大,宜川占比十分小。


青浦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青浦区的复附青浦今年进步较大,青浦高级有所退步。不得不说,复附入驻青浦后,青浦高级的退步肉眼可见。今年复附三兄弟全面崛起。朱家角中学虽然是市重点,但实力差不多相当于区重点中的强校。

 

松江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松江二中今年相比去年有所退步,但仍旧是郊区学校中的佼佼者。松江一中的实力咋和松江二中相差太多,松江区的高中分层有待完善。

 

徐汇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上海中学和南洋模范虽然相比去年有所下滑,但在区内依旧遥遥领先。值得注意的是,位育中学、西南位育和南洋中学今年进步明显。尤其是前两所学校,今年即使是放在全市范围内也处于相当不错的位置,大有追赶八校的态势。

 

杨浦区

 

 

从近两年高考综评表现看16区哪些高中进步明显?


杨浦区高中的综评表现似乎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顶尖的两所学校——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强者恒强,而其他学校不见明显的进步。

 

结语

 

最后必须要说明的是,由于综评录取数据只占据名校录取的一部分,不排除各校在非综评批次有更好的表现。

 

另外本文只选取了两年的综评录取数据,不能很好地体现学校的进步情况,后面我们也可能会将前几年的数据放一起进行比较。因此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评价一所学校绝对不能仅仅从一方面的数据来看,更不能仅从升学数据去判断,另外,我们始终相信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dgoEfUprN3FfqWIq4y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