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预约,这次上海完败于杭州

非常时期,口罩成了战略物资,一时全国罩贵,一罩难求。网上甚至出现了很多调侃的视频/图片,教大家如何借助其他类似物品自制口罩。

然而,政府部门终于行动了,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安定民心,帮助大家解决口罩问题。毕竟复工在即,宅在家里还不需要口罩,一旦开始上班,毕竟人人恨不得工作8小时内时刻N95傍身,只在吃饭的时候掀起来吃两口就得。这还没算加班…. 而即使是N95口罩的正常使用时间也是撑不过一天8小时的… 所以,一听说政府考虑到大家的口罩问题了,本来是一件拍手称快的大好事。

可是,这么一件大好事,一落地,不由人不感慨现实的骨感…

我们先看看杭州是怎么做的,杭州市今天下午发布了这个公告:

口罩预约,这次上海完败于杭州

公告发布后,很快就有很多网友质疑,非常时期,让群众集体去领取口罩,容易增加感染几率。于是不到几小时,杭州市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又发了一条补充公告:

口罩预约,这次上海完败于杭州

此举马上得到了群众的交口赞誉,我的朋友圈都一度被这条消息的转发刷屏。两相对比,我今天收到本小区居委会的通知,就觉得太无语了,通知是这样的:

口罩预约,这次上海完败于杭州

请注意这个公告里面的几个要点:

  1. 排队是为了领取《预约购买口罩登记表》,领了这个表以后现场发放凭证,拿着这个凭证,再“按通知”到指定药店购买。

最近疫情期间有个笑话:某君戴着口罩出门买口罩,可是口罩卖完了,于是出一趟门还亏损一个口罩。 按照上面这个逻辑,出门排个队,消耗一个口罩,领回来一个证。 如果不马上去买,那下次再去,又要消耗一个口罩,为了买5个口罩,先要消耗俩…. 以及“指定药店”到底有多少,库存是不是100%保证也未可知,万一不幸,你去了某家指定药店没买到,那又多损失一个…. 由于政府不可能事先知道市民去哪个药店购买,所以要么是每个药店都备货充足,能供应绝大部分市民购买,要么就一定存在去了买不到的风险。 但是如果备货那么充足,还搞这个每人5个的限制做啥呢?

而且杭州的预约是在公众号上在线预约, 上海的居然是线下人工排队填表领凭证,这是2020年和1980年的差距…..

2. 预约的地点是一个足球场内,时间是 上午9:00-11:00。我看了一下,明天上午上海的气温是 8-11 摄氏度,还是很冷的,在足球场这样的寒风凌冽中,无论是对登记派发的人,还是去排队的人,都是一个考验,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是对身体免疫力的额外打击。

3. 最后的友情提示特别有意思:先是“请大家分散前往登记”,又说“尽量错峰预约”,可是一共两个小时,市民个人怎么知道如何“分散”? 以及就算想“错峰预约”,可是峰值时间是几点几分? 这两句话说了跟没说一样,除了表达公告者的良好愿望,无任何实质意义。

也许是上海的物流体系不如杭州发达,导致做不到杭州那么好可以送口罩上门,但是人均5个口罩,还把领取流程做得如此愚蠢,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当然,这只是本小区的居委会通知,不能和杭州的政府通知来比较。如果上海的各位朋友,你们的小区有做得更好的,欢迎留言告诉我。那说明只是本小区居委会太差,锅不能扣到上海市的头上。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ySTNJEGwpQ9BXxfRobWHIQ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这是仙人JUMP的第119篇原创

 

1

 

近两年职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很多白领转型去卖保险,一时间保险销售成了热门职业。

 

虽然很多人都说,自己是因为社会责任感选择加入保险业,下海的话术诸如 “为了给人民带来更好的服务” 等等。

 

但是我发现他们转型卖保险的核心原因,其实是被优化后找不到工作了。

 

或者说职业发展遇到瓶颈,心灰意冷之下谋求新出路。

 

有种哪里跌倒,就从哪里躺下的感觉。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不过一杆子打死也是不对的,确实是有小部分人是真的喜欢保险,就像有的男人是真的喜欢男人一样,小众,但确实存在。

 

爱一行干一行的事情,是不能拿来开玩笑的,我们要尊重他们,因为他们真的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卖保险。

 

因为保险销售是一个几乎零门槛入行的职业,记住关键词是入行,并不代表做好保险销售不需要门槛,这是两回事。

 

实际上想做好卖保险这件事情,难度非常高。

 

因为白领可以卖保险,工人可以卖保险,微商可以卖保险,楼下卖菜的钱大妈也可以卖保险。

 

反正只要能开单,之前是干什么的不重要,人人皆是保险人。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2

 

保险容易入行,就代表着这段曾经卖过保险的工作经历,很难在职场履历中有较大的加分。

 

毕竟一入保险的大坑,再应聘其他岗位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矛盾。

 

做得好的保险销售收入非常恐怖,不会转行。

 

转行的都是做的不好的失败者,而且还浪费了时间,并且会削弱竞争力。

 

好端端的白领不做了,跑去卖保险,明显卖的不好,现在又想吃回头草,这让老板们怎么想?

 

除非是招聘销售,不然都会是觉得能不要就不要,毕竟有大把履历更光鲜完整的人可以选。

 

即使要,也有可能是看上这个人的弹性足。

 

所谓弹性足,其实就是压价的空间大。

 

又弹又大的,大家都想要对吧。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受这股保险浪潮的影响,很多懵懵懂懂的大学生走向了保险公司的校招,毕竟他们看到朋友圈里的哥哥姐姐们在职场打拼多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成为保险人后,才开始了他们向往的花式炫富网红生活,终于活得像个职场精英了。

 

虽然只是朋友圈里的精英,双手在胸前一摆,谁都不爱。

 

他们不知道,如果正常上班,大家都是狗,社畜不是白叫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保险精英的梦幻日常是,人在开会,刚签完单,年入百万。

 

总之就是让人很向往,看起来很牛×, 又好像什么事都不用干。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而且保险销售入行几乎是零门槛,自己刚毕业就能跟职场厮混多年的前辈站在同一个起点,想想都刺激。

 

既然老了要去卖,为什么不趁年轻就去,逻辑没毛病。

 

但是另一个问题,如果卖保险真这么好赚钱,那为什么保险销售不是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也不在职场人的职业规划里呢?

 

为什么大家跟保险的缘分从来都不是蓄谋已久,而是一见钟情呢?

 

同类型的问题,如果做微商真的这么赚钱,为什么你不做呢?是因为你不爱发朋友圈吗?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3

 

一个最基本的常识,销售类型的职业需要产生销售行为才有收入,东西你得先卖出去才能赚到钱。

 

你能赚多少,你的老板就能赚更多,所以销售的门槛才低。

 

因为只要不违法,你之前是干什么的都不重要,反正你自己的工资是你自己挣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保险真这么好卖,那为什么保险公司还要费尽心思地招人呢?

 

天天招的都快疯了。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这显然不符合常识,任何一个存在红利,又零门槛的职业,应该早就被大伙儿一拥而上挤爆了。

 

最终导致保险公司不仅不用主动去招聘,还要逐步提升就业门槛,以筛选出更优秀的人才来为公司创造价值,这才合理。

 

但现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下面是一张传销组织的招聘广告。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接下来我们放一张保险公司的招聘广告: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额,其实这两张是同一张图,都是保险公司的招聘广告,我就是想说明一下,保险公司招聘广告的浮夸程度,说它是传销广告,你都觉得挺和谐的对不对。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不过保险公司倒也没有撒谎,确实有能拿到这个薪资待遇的销售大牛,但只是凤毛麟角,他们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那一小撮人,跟很多人的头发一样稀缺。

 

事实是任何一个行业,能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收入都不低。

 

要评价一个职业是否高薪,不是看金字塔的人。

 

而是要看行业的平均薪资裁会更客观,而保险业的平均薪资并不高,19年国内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的代理人,平均月收入在6千元左右。

 

这个月收入只是很多行业毕业生的起点而已。

 

保险里面赚大钱的有,但大概率不会是你。

 

而且那些做保险都能年薪百万的牛人,他们换个行业,一样牛逼。

 

牛逼的是人,不是行业。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4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保险公司的招聘广告有一个问题,它给了应聘者过高的预期,相当于给员工画了一个巨无霸的饼,跟你一进公司老板就说要升你做Tony总监的程度差不多。

 

对收入过高的预期容易让员工有心理落差,间接导致了人员的高流失率,很多人是冲着年薪百万进来的,混了两个月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赚不到钱,信仰供电不足就撤了。

 

这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并不是一个好的招聘策略,会造成极高的资源浪费,那为什么保险公司还愿意这么做呢?

 

除非,他们压根就没考虑过人员流失这件事。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但是花费这么多人力成本,去招一批又一批极度不稳定的员工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喜欢交朋友吗?这投入产出比显然不划算。

 

除非,新人一进来就能创造出足以抵消成本的利润,招一个赚一个。

 

不过前面我们也说了,保险产品并不好卖,那保险公司怎么保证,新人一进来就能为公司创造利润呢?

 

是对自家的祖传销售秘方有信心吗?

 

不不不,其实是对新人自身的价值有信心。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当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低下头颅,变着法子哄你一起创业的时候,你就应该认识到这件事的不合理之处,难道是保险公司求贤若渴?

 

想多了朋友,自己有没有水,到底是不是人才,你自己还不知道吗?

 

当然,大家也不是头脑简单往前冲的傻憨憨,在考虑成为一名伟大的保险销售之前肯定会有所顾虑:万一我的保险卖不出去呢?

 

这时候,保险公司的招聘官会告诉你三件事:

 

第一, 做人要有梦想,连猪肉佬也有一个舞蹈家的梦想,你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百万精英的梦呢?

 

第二,举了隔壁村的二狗子在卖保险之前平平无奇,卖保险之后一路开挂,攀上人生巅峰的事例来告诉你,别人做的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你的名字不比二狗子听起来更成功吗?

 

第三,最后最后,如果创业前期保险卖不出去,可以自己买一单,这样也算业绩,既可以拿到提成,又能拿到底薪,还多了一份保险,反正横竖不亏,为什么不试试呢?

 

到了这一步,基本上80%的应聘者就栽进了局里,一去不复返。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5

 

因为保险公司并不会给你分配客户,如果想做出业绩,只能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家人这些熟人下手。

 

但是很多人在刚进保险公司的时候,还是有梦想的。

 

他们想先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保险卖给陌生人,这也是保险公司给他们培训的销售方式之一,叫 “陌拜”。

 

陌拜可以分为线下陌拜和线上陌拜。

 

线下陌拜就是你走在路上,突然遇到一个小姐姐跟你搭讪,聊了半天你的前半生,最后跟你聊未来的时候,告诉你未来如果没有保险护航,会很坎坷的,同时亮出自己尊贵保险人身份的那种。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会跟你搭讪的保险代理人只有猛男,但是做人还是要有梦想的对吧。

 

线上陌拜就很好理解,其实不光是保险代理人,现在很多机构的商务就是这么干的,总会在某个听起来很牛x的群加了你,微笑、握手、抱拳三连,然后要跟你交换名片,即使你没有名片。

 

有些害羞的可能就喜欢加了好友不说话,但是你一打开朋友圈总能看见他们发的广告,一点也不害羞。

 

大多数情况下,陌拜会以尴尬收场,广撒网的方式其实很难筛选到精准客户,就算好不容易筛选到了,谁还没有几个卖保险的熟人,为什么要找你买?

 

这是另外一个致命的问题,商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大家更倾向于找熟人交易,即使价格没便宜,也能卖个人情。

 

至少吃一两顿饭回来是没问题的。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所以在一连串可预知的打击之下,刚入行的新人第一个月往往会为了底薪和业绩,以自己买一单保险的结局告终。

 

保险公司施行的是有责任底薪制度,有业绩才有底薪,并且对每个阶梯的底薪都有业绩要求。

 

比如想拿到1万底薪,最少要求当月有十几万业绩,如果当月没业绩,说是被白嫖也不为过,相当于给保险公司打了一个月的免费广告。

 

还是不遗余力拿自己人格做背书宣传的那种。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出于对“沉没成本” 的考虑,为了不辜负自己时间和精力,还是会乖乖为自己买上一单保险。

 

虽然这样做能拿到提成和底薪,感觉像买了一份免费的保险,但是别忘了一份长期保险的缴费期险通常是二十年,其实只是免费了一年,接下来的19年,每年都要自掏腰包交费。

 

只要续保率能控制好,保险公司是稳赚不亏的。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6

 

给自己买完保险之后,你还能感受到一种众生的大和谐,上级会对你刮目相看,称赞有加,如果是男同胞遇上了男上级,对这种热情的感知可能会更强烈,因为上级很喜欢管你叫兄弟。

 

兄弟这个词,在明尼苏达之后,就变得怪怪的。

 

既有保险的关怀,又有兄弟的支持,情绪上你已经感觉自己到达了高潮。

 

就差做出点真正的业绩了。

 

而这也是很多人进了保险公司之后的感触,该有的职场精英待遇都有了。

 

就是卖不出去。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拿开会来说,保险代理人可能是世界上第二喜欢开会的职业,第一喜欢的是传销组织。

 

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传销组织是纯开会,保险代理人是聚在一起就开会,更像是一种诡异的团建活动,不过保险公司的团建确实就是换了个环境开会。

 

保险公司平时的会议种类虽然很复杂,有早会周会表彰大会等等,但是总结下来核心内容只有一个:

 

告诉自己微笑着面对拒绝,你一定会成功的,奥力给。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除此之外,日常培训就是学各种灌输保险理念的话术,听各种稀奇古怪的保险推销案例。

 

换句话讲,就是教人如何给客户植入保险观念,并用嘴巴强力说服客户买保险。

 

口活,很重要。

 

典型的话术比如 “天气预报明天要下雨,你出门会带雨伞,那你知道自己的人生有72%的几率会得重疾,为什么不提前备好保险呢?”

 

虽然事儿确实这么个事儿,但你张口就这么讲,属于没事儿找事儿。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保险代理人跟陌生人打交道的动机就是为了卖保险,即使你说交个朋友,以后可以互相帮助,但是大家都不傻,人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没有平白无故来的朋友。

 

陌拜的结果最后往往就变成了我假装不是为了卖保险跟你打交道,你也假装不知道我是为了卖保险跟你打交道,大家都演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非常魔幻。

 

所以到第二个月的时候,有梦想的人依然会感受到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没客户没业绩,又开始发愁。

 

这时候再坚持梦想就活不下去了,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自己接着买保险充业绩,毕竟保险公司说人生要有7张保单嘛,一个月买一张,能顶半年;

 

向熟人开刀,把亲戚朋友全扫一遍。

 

人都是不甘心的动物,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大家都是要钱不要脸。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于是在保险公司的指导之下,保险代理人就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发起了有爱的保险冲击,一方面说保险有多好多好,一方面说帮帮忙,保险迟早要买。

 

很多人碍于人情,为了支持一下亲人或者朋友的业绩,这时候就稀里糊涂买了保险。

 

在多年之后或许他们会后悔,因为保险是一种需要理性决策的产品,加上保险公司一言难尽的培训制度,很多时候为了人情而买的保险,往往被证明是性价比不高的辣鸡产品。

 

一人卖保险,全家买保险。

 

如果你遇到身边朋友,年纪轻轻就买了保险,不一定是他的保险意识强,更有可能是家里有个做保险的哥哥或者姐姐。

 

保险生意,一向都是从熟人圈开始做的,也只有熟人愿意耐心等你全力开大输出自己的保险精神。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7

 

很多人因为扫熟人圈扫的很过瘾,慢慢开始怀疑自己是块卖保险的料了,但是没两个月,又进入了新的发愁阶段。

 

收入是每个月都要有的,业绩是每个月都要做的,但是愿意买保险的熟人是有限的。

 

基本过了两三个月,熟人都聊的差不多了,该买了都买了,该拉黑的都被拉黑了。

 

这时候又回到了历史遗留问题:

 

客户从哪来。

 

大部分代理人到这一步就信仰停电了,该收拾的收拾,回去做老本行了。

 

这属于相对聪明的,懂的止损,大不了说这半年自己在家休养。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但是也有一些没业绩又倔强的代理人,决定走上一条更风骚的道路,开始给保险公司拉人头,自己拿下线开单的提成。

 

人头从哪来,依然是从最容易被动员的熟人圈开始,这也解释了又一个历史谜题,为什么做保险的朋友,总爱劝你一起做保险?

 

大家的熟人圈是重叠的,不怕抢客户么?

 

没有无缘由的拉拢,利益关系永远是人类行动的第一动机。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所以说保险公司为什么永远缺人,而且愿意不计成本的招人,因为招到的人哪里是员工呀,都是一个人带着全家买保险的大客户,还是最忠诚的移动广告机。

 

与其说是招人,不如说是给客户设计了一个职场类的养成游戏【模拟人生之贪玩保险】。

 

让客户体验一下卖保险乐趣,玩嗨了给游戏氪氪金表示支持,并带着全家人一起入坑。

 

而且很多人还分不清保险销售和保险代理人的区别。

 

有的时候,保险公司和你签的只是代理人合同,不是劳务合同。

 

不是劳务合同,保险公司就没有义务给代理人缴纳五险一金,做白嫖我们是认真,很多代理人一直在外传播保障理念,自己却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都没有,也是一大讽刺。

 

有的好不容易给交五险,一金那是万万不肯的。

 

虽然很多外资保险的产品不太行,但好歹在五险一金这件事情上,他们对于劳动法还是尊重的。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更过分的是,保险公司私下的很多培训,为了夸大商业保险的作用,导师往往在培训拿社保来做对比,各种花式吊打社保,就差把社保说成废品了,搞得很多代理人觉得社保没什么用,有商业保险就够了,为了省钱就断缴社保。

 

断缴社保的危害,大家可以自行度娘。

 

没有天上来的好事,卖保险绝对不是保险公司吹的那么好,很多中年人转型卖保险之所以收入不错,是因为他们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许多人脉资源,而且同龄人也到了主动有保险需求的年纪。

 

别人混得好,不一定是能力有多强,可能只是利用一个合适的时机,把自己积累的资源变现了而已。

 

保险公司不招人,只招客户

 

所以如果你正在考虑要不要加入保险业,成为保险代理人,不妨先想一想自己的客户从哪来,假如不走熟人这条路,那你还有其他客户来源的渠道吗?

 

如果没有,你可能只是带着全家人在给保险公司送钱。

 

不不不,这样说也不对,大家可能只是喜欢打充钱就能变得更强的线下游戏。

 

毕竟人生这件事情,不充钱,是没有办法变得更强的。

 

至于钱充给了谁,重要吗。

 

这值得思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oUSftavgw_hpguC5UX-kg

上海优化社区口罩供应:居村委会预约登记+指定药店购买

市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为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减少市民因排队抢购口罩造成的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市政府决定,全市统一从2月2日开始在各居(村)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登记预约,在接到居(村)通知后,到指定药店购买。第一轮预约明确每一户(一个居住地址)可购买5只口罩(一包),每一户(一个居住地址)仅限预约购买一次。先预约登记者,根据预约号码顺序,货来先得,由居(村)委会电话或公告通知到指定药店购买。

一、有关预约登记与购买口罩的流程

1、居村委会公开告知

2月1日,全市6077个居(村)委会将通过公开信、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明确告知每户居(村)民“购买口罩预约登记”的时间、地点、携带证件、可购数量、指定药店地址及营业时间等事项。有需要的居(村)民请留意公告。

2、预约登记及凭证发放

2月2日开始,全市统一在各居(村)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登记预约,居(村)民凭户口本(身份证或居住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有效证件)进行预约登记,居(村)委会核实后,将发放预约购买凭证。购买凭证将包括预约号码、药店地址、居(村)委会印章等内容。

3.居民到指定药店购买

2月3日起,居(村)委会根据口罩数量,严格按照预约顺序,及时公告或电话通知当天可购买到、已预约登记的居(村)民前往指定药店购买。请各位居(村)民注意通知。

二、有关部门特别提醒的事项

 

1、轮候时间可能较长

有关部门表示,按目前每日产能匡算,预计购买轮候时间较长。希望广大居民群众能发挥守望相助、礼让相帮的邻里风尚,鼓励邻里间的调剂互助,家里已有口罩存量的居民请错峰预约登记。

 

2、预约登记后购买的口罩款式与价格将有差异

有关部门表示,目前本市正在积极推动本地企业复工复产,深入挖掘库存产能,加大国际采购力度,多措并举筹集货源。但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居(村)民每次购买的口罩款式及价格可能会有差异,请居(村)民予以理解,不要挑拣,如果不买则视为放弃本轮额度。口罩价格将按市场价确定。

编辑:吴文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3vtzX-SbJeQYO-I2JrOQ

好消息上海开始预约口罩购买,希望还可以再好一点

前几天,上海宣布每天投放300万只口罩,造成大量市民在药店排队购买。其实人员聚集其实也是一种高风险因素。也会造成分配不均的情况

今天起全市1000个药房网点投放口罩,统一4毛6分一个,10个一包。每天全市投放300万个,每个点3000多个。

不得不说,政府的反应还算是快的,前天上海市宣布可以到居委会预约购买,每户每十天可以购买5只。这样减少了盲目在药店排队的拥挤。

居民朋友们:
为减少因排队购买口罩造成的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从2020年2月2日到2月11日,每天8:30—16:00,凡是需要购买口罩的,请凭户口本(身份证或居住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到所居住居委会指定地点登记预约,经居委会核实后,将发放预约购买凭证,并按电话通知到指定药店购买。
此次预约为第一轮,每一户(一个居住地址)可购买一包(每包5只)口罩,每一户(一个居住地址)仅限预约购买一次。先预约登记的,货来先购。预约登记情况将及时公开,接受监督。
特别提醒事项:1、轮候时间可能较长。希望广大居民群众能发挥守望相助、礼让相帮的邻里风尚,家里已有口罩存量的居民请错峰预约登记。2、预约登记后购买的口罩款式与价格将有差异。请居民予以理解,不要挑拣,如果不买则视为放弃本轮额度。口罩价格将按市场价确定。

https://mp.weixin.qq.com/s/-53vtzX-SbJeQYO-I2JrOQ

可是居委会又成了人员聚集场地了。有人在朋友圈里做了个加减法,表达了一下纠结的心情。去居委预约登记消耗一只口罩,确认后拿到购买凭证到药店购买消耗一只口罩,获得5只口罩,整个操作下来 5-1-1=3, 得到3只口罩,花费2-3小时,在口罩成为紧缺货的情况下,再纠结也要去登记。


只不过,这样子效率不高,损耗有点大。

都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最好能开发一个什么程序,网上登记,审核一下。让居民可以省去居委会预约登记环节。说不定几天后就是这样子了。

这座城市的名字,叫「杭州」!

这座城市的名字,叫「杭州」!

 

 

1st

 

以前,如果要我用一个词形容杭州,那我大概率会选「少女」。

 

窈窕的西湖水,灵动的杨柳枝,美得不可方物。

 

现在,如果再要我用一个词形容杭州,那我一定会选侠女」。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杭州的官员、商人以及普通群众,都展示了值得称道的勇气智慧。

 

以及那份独属于杭州的温柔

 

2nd

 

杭州,你总是那么懂事且温柔

 

在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经信厅厅长徐旭小声嘀咕了一句“可以说吗”,然后提到了一个消息:未来四天,浙江省医用外科口罩缺口400万个,防护服缺口近2万件。

 

然而在四天后,杭州市政府突然宣布:所有市民可以预约登记,一人在十天内免费领取五个口罩

 

我们不知道,明明物资短缺的杭州是从哪里挤出的这批口罩。我们只知道,现在全国上下口罩都是稀缺品」,而浙江更是仅次于湖北的「第二重灾区」,口罩需求量自然是不会小。

 

这批口罩,来之不易。

 

我们不知道,这批口罩能用多久。我们只知道,浙江已向武汉发出千万口罩,捐款无数,可自己的省会即便到了物资匮乏到了这种程度,依旧没有向全国要求任何救助」。

 

在超400万口罩缺口的时候,依旧选择无偿向民众发放。身体力行,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这座无私的城市,叫「杭州

 

 

3rd

 

杭州,你总是那么懂事且温柔

 

前脚刚说完,免费发放口罩,后面人们的担心又来了:“钟南山先生说让人不要出门走动,这发放口罩不是又会让人群聚集吗?

 

为了打消人们的顾虑,杭州随即发布《关于预约发放口罩的补充说明》:

 

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和集聚,市民成功预约的口罩,我们将统一配送上门。我们再次呼吁广大市民居家休息,减少外出。

 

这座城市的名字,叫「杭州」!

 

这样疫情肆虐的当下,不仅免费发放口罩,还送上门。天呐,这是什么神操作?

 

也难怪有人感慨,这些年我去过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见过很多漂亮富足的城市。可如今,我最喜欢的还是杭州

 

这座贴心的城市,叫「杭州」

 

 

4th

 

杭州,你总是那么懂事且温柔
最近,杭州的红十字会突然走红。因为在它的官网上,每天都会公开所有捐赠款物收支明细,且精确到分。
 

这座城市的名字,叫「杭州」!

哪怕是只有1元钱的捐赠,也会在官网上被公示。
 

这座城市的名字,叫「杭州」!

支出也有迹可循。
 
事实上,在这背后,有着更加体系化信息建构。
 
在2016年,杭州便已经搭建了全覆盖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随着时代发展与技术革新,现在大部分的操作都不用「跑一次」,在APP上就能完成。
 
杭州红十字会信息的公开透明,仅仅这项伟大工程的其中之一。一朝一夕的点滴努力积攒,才能成为今天人们口中的骄傲。
 
这份「答卷」,可不是其他城市「想抄就能抄」的。
 
这座努力的城市,叫「杭州」
 
5th

 

杭州,你总是那么懂事且温柔
疫情爆发后,武汉被确定为「发源地」。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下,武汉人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对象。
 
可就在全国大部分人「排挤」武汉人时,杭州大大方方地接纳了一架又一架载有武汉人、可能携带着病毒的航班。
 

这座城市的名字,叫「杭州」!

除了安排医护人员为落地人员详细地检查身体确保安全外,负责接待的宾馆考虑到武汉人喜欢吃辣的,还特地采购了200瓶老干妈辣酱。
 
他们说:“我们尽量把大家当做普通客人一样对待。春节一下子采购这么多老干妈不容易,但这是我们的一份心意,希望大家能够平安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在另一架从首尔飞往杭州的航班上,机长广播里有这么一段:“或许我们中,有朋友和家人正在遭受疫情。在这种时候,我们更需要共度难关。杭州有专业的医疗设施,杭州做好准备欢迎你们。
 
是的,杭州欢迎你们。
 
这座自信的城市,叫「杭州」
6th
杭州,你总是那么懂事且温柔
 
以前,大多数人觉得政府官员和专家老是「不说人话」,脱离群众,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念稿子。
 
可是,你知道杭州的官员和专家是怎么向人民汇报的吗?
 
在前两天的疫情发布会上,为了让媒体和人民看得更清楚,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拿着一份疫情数据图做解释。
 

这座城市的名字,叫「杭州」!

无独有偶,在另一场发布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专家梁廷波的稿子上,用波浪线条画着他要向公众解释的重点,有些难以理解之处还加了注释。
 
这才是「尽心竭力」的姿态。
 
这才是「矜矜业业」的骄傲。
 
这座谦逊的城市,叫「杭州」
7th

 

杭州,你总是那么懂事且温柔

 

因为你的身后,站着一群懂事且温柔的人。

 

疫情爆发后,阿里巴巴第一时间承诺淘宝所有的口罩不涨价,不发国难财;紧接着发起公益捐助、驰援武汉……每一步都走在最前;

 

这座城市的名字,叫「杭州」!

 

浙商郭广昌利用复星旗下全球企业资源紧急调配了超过5万套防护服和超20万套医用口罩,紧急运抵国内;

 

柬埔寨浙江商会副会长赵普洲在柬埔寨寄回来1.4万只口罩。后来遇到商家坐地起价,他索性买下了一家口罩场自己生产;

 

在闻名全国的「保姆纵火案」中失去亲人的林生斌,捐助了5000只口罩……

 

此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光芒

 

这座侠义的城市,叫「杭州」

 

8th

 

那年,柳永以这样一首词形容杭州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而这一年,我们看到了那氤氲的江南背后,藏着一股中国人敬佩的「侠气」。

 

那是勇敢、善良、坚毅、温柔共同构建起的「侠气」,所有人在这份「侠气」的凝聚下,共同交织成了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今后漫长的时光中,我们一定会回忆起这段时光,然后由衷地感叹:

 

杭州,你真是懂事又温柔;

 

杭州,你真是了不起。

 

诸位,请记得这座英雄城市的名字,「杭州」

 

-END-
主编︱Lu 作者︱Lu 77 
设计︱周周  商务合作:HZLS-001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PqvnqB_FQeskF2DxGGH1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