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一个劣币驱良的网站

看到一则新闻,说是58同城要退市了

2020年9月7日,58同城发布公告称,其特别股东大会以超过75%的投票审议通过了私有化议案。根据此前签订的合并协议,以华平投资为首的买方投资财团将以每股28美元的价格购买58同城所有已发行普通股,交易估值约为87亿美元。合并完成后58同城将从美国退市。

想想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这个神奇的app了。58同城,记得当初和赶集网一样的做分类信息,当初在地铁里大叫一个神奇的网站。为什么渐行渐远了呢?

当初好像用过,招聘、租房这二个,二手物品没有怎么用过。

打开app,发现还是招聘,全职、兼职都有,房产有租房、二手房。还有二手车、二手物品等。

招聘,用过。比起前程无忧来说,不需要缴费就能发布招聘广告,还真在58上招到了一个小哥,也只能说运气好,相比那些专门的招聘网站当时是前程无忧和招聘网最低1000多一年的收费,免费还是有吸引力的。再后来身边的朋友有在58同城上投简历的,这时候神奇的网站就开始有点意思了,朋友开始见识各类套路,有要先交服装费的,有要先交入职培训费的,……林林总总。几次之后,只敢在前程无忧上投简历。

租房 ,用过 。你可以看到很多的房源,租金低到不敢相信,然后你会尝试用他们网页上的通讯工具聊一聊,如你所料,基本都是中介大哥,这个时候价格依然美好,善良一点的中介会告诉你房子刚刚被租掉,你可以过来看看别的房源。

二手房频道感觉比租房还要繁荣,这价格让人以为房地产市场都快要崩盘,一个个低价还送车位,价格美丽到如你所想的是刚刚卖掉的房子,估计大哥们为了防止被罚,想到了一个新招数,在你询问的一刹那,你看的这个房子忽然就下架。安X客上这个招数最为经常。怎么办呢,毕竟中介大哥是衣食父母,交了好多钱,也不敢硬来啊,所以呢,现在还是去X壳app上看看房子的价格,感觉实在一点。

当一个网站神奇到低劣信息开始流行时,而站方出于流量或者其他的考量又不敢、不愿、不能、不想处理时,那么经济规律就会起作用。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财政大臣格雷欣提出,也称“格雷欣现象”(Gresham’s Law)。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毕竟神奇的网站又不是自己家的,用谁家不是用呢?

租个房反正逃不脱中介的魔爪,直接去中介门店租房,一样交中介费,或者长租公寓,X壳,X如,小心别做租金贷,人生真是处处坑。求个职,用XX直聘好像也挺香的。……

算了,关我什么事,我居然操起亿万富翁、上市公司的心来了,闲得蛋疼。

创造自己的价值才是王道

罗胖60秒:为什么我们还是需要书?

 

 

1. 关于为什么人要读书呢,最近我看到了一个角度很新颖的说法。他说啊,你想,一本书卖出多少本就能赚钱啊?大概五六千本吧。
所以写书的人,出书的人,即使只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只需要迎合这么几千人,所以一本书可以保留很多个性的部分,可以千姿百态。

 

2. 但是如果是一部电影呢?票房不超过成本的三倍,制片方就是赔本的。也就是说,一部大片如果成本是一个亿,那票房至少得三个亿,那就需要上千万人走进电影院才行啊。
所以,和一本书相比,一部电影就要迁就更多的人,损失更多的个性和棱角。

 

3. 所以你看,有意思的事来了啊,书本看起来是一种很落后的文化载体。但是,因为它的成本低,网络效应差,它恰恰能最好地保留人类文明的个性啊。

 

4. 而丰富的个性资源是什么?是能让我们组装成一个更有价值的自我的资源。所以,要读书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WFOgiI5ChtBvtmOIt_dxA

穷的真相:消费主义太坑人(深度)

来源:九边(ID:ertoumu893)

作者:二号头目

 

 

1

你在养谁的爹?

 

之前一个睿智的人曾经说过,如果你在大城市,没有买房,把所有的钱都拿去买包包买衣服,最后身无长物地离开大城市,这种情况下,你就是大城市的消耗品。
 
我们知道,城市和人一样,是“逆熵体”,这又是个啥东西呢?
首先大家要知道什么是“熵增”,熵增就是“掉坑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种掉坑里的趋势,着火的木炭会熄灭,新鲜的牛肉会腐烂,漂亮的美女会变老,屋子没人照料会破败,恒星会坍塌,连黑洞都有寿命,倒霉了,寂灭了,就熵增了。
熵增是宇宙中的魔鬼,就跟死神一样永远不死,拿着个镰刀在那里等着收割牛肉和美女以及一切。
但是有些东西在一段时间内是不熵增的,比如生命,比如城市,经济体,公司等等,按理说这些东西都会变成渣才对,但是这些东西在一段时间内不但没掉坑里,反而顶着熵增的压力在成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它让别人熵增了或者说它让别人倒霉了。
也就是说,生命体和城市一样,在消耗别的东西,达成自己的“逆熵”和壮大。
人要吃饭,吸收了牛排的能量,人就变强壮了,牛排加速变成渣。
一座房子需要里边住的人不断的花时间和精力修复它,它才能保持住不破败,甚至经过装修后熠熠生辉。
城市也一样,一座城市要运行,要有大量的电力,还需要更多的人力,消耗电力,消耗了别人的青春,城市拔地而起。
这里就有个问题,叫“成本谁来承担的问题”
理论上讲城市里每一个人都在承担成本,但是各自承担的又不一样。
有点像我以前说的那件事,你去上班赚钱,工资一万到手八千,如果你家有老人在拿政府退休金,你的那两千块相当于转了一圈又回到你家了,但是如果你家没有这样的老人,你相当于去养别人的爹了。
我们今天说的这个逻辑也一样,每个人都是城市的消耗品,但是一部分人同时又是城市的受益者。有点像那个说法,人人平等,但是有些人更平等一些。
比如大家同心协力,让城市变的更美丽,但是如果你家有房有公司,美丽的城市里房子涨价了,经商环境变好了,这样你的付出一定程度上从房子和公司那里又回来了,有点像你交的税被你爹给赚回来了。
或者说政府修地铁修你们家楼下去了,这玩意是政府税收搞出来的,但是你家房价应声上涨。或者你有个水果摊,附近建了地铁站分分钟流量爆满你还得扩大规模。
但是如果你没房子没资产没水果摊,那你的付出变成别人的资产增值了,养了别人的爹,是不是很惊喜?
当然了,我不是在给大家提建议说赶紧去买房,太狭隘,而是说大家做什么事,都要分析下利弊,看看哪些事是在养别人的爹,哪些事是在养自己的爹!
而消费主义,就是这样一个坑,提倡追求短期享乐,自己觉得自己及时行乐了,其实是给别人养爹,自己还不知道,还挺开心。

2

今天你被洗脑了吗?

 

如果排列下,人类历史上靠想象力营造出来的三个好东东,我列出下边这三个:
钻石;
82年拉菲;
爱马仕。
当然了,我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到底什么东西最牛逼大家可以自己想想,没有统一答案。我们上边说的这三个货的内在价值都非常难说,怎么理解呢?
首先钻石就是个世纪骗局,这玩意一点卵用都没,而且分割性奇差,不能当做货币,而且储量高到离谱,靠着一句洗脑广告和垄断供应来保持高价,事实上你从钻戒店买个钻戒,去二手市场上卖,那才是钻石的真实价格,你去看看到底值多少钱。
你眼前放着一台崭新的挖掘机,你不会觉得它一文不值对吧?
穷的真相:消费主义太坑人(深度)
哪怕你完全不知道这东西是干嘛的,但是你依旧知道应该价格不菲。 
但是你眼前放一瓶82年拉菲,你还能确认价格到底是多少吗?因为你自己也尝不出来这玩意是真是假,事实上你可能这辈子都不知道这瓶子酒到底装的是啥。
穷的真相:消费主义太坑人(深度)
而且82年的拉菲产量20万瓶,随后每年卖20万瓶,不知道大部分人喝的到底是啥。
国外几乎每年都搞红酒盲测,大家谷歌下能看到,我粘贴一段别人写的内容:
有个心理学家Richard Wiseman做了另一个红酒评测实验,他选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香槟酒三类,每一类都挑了一瓶贵的和一瓶便宜的,然后让志愿者来猜,哪一瓶是贵的?实验结果也令人吃惊:53%的品酒者能成功选对更贵的酒,但要知道扔硬币的成功率都有50%,品酒者的成绩只是略好于扔硬币。更要命的是在红葡萄酒分类下,品酒者的成功率只有39%,换言之,多数人都认为便宜的酒更好喝。
至于爱马仕的包包,就更是这样了,你从店里拎出来,再去卖,可能这辈子也卖不到原价了。尤其是你没法证实这玩意是不是正品的情况下,问题是挖掘机需要证明自己是正品吗?
也就是说,挖掘机的价值是凝固在产品本身上的,而钻石、爱马仕、82年拉菲这些东西的价值大半都是故事!对着你讲了个故事,你就掏高额溢价,这世界上可能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事了。
当然了,讲个故事让你买也有点过分,得配合其他套路。
先说另一件事,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去看看,我经常往返国际机场,每次远远看到一群人,都是亚洲面孔那种,我不听他们说话,也能看出来是哪来的。
比如所有人都带着夸张的笑容,那这伙人基本确定是日本人。
一群人嗓门比机场电喇叭都大,那基本就是韩国人。
如果那群人跟村里来的似的,土了吧唧还都是胖子,那八九不离十是从美国来的。
说这个不是为了趁机鄙视美国人,而是想说美国比中国进入消费时代早得多,他们现在已经换了玩法,我见过的所有外国人里,对品牌最无感的,穿的最随意,应该就是美国了。
日本人早年卖春买包,这几年不知道啥情况了,不过整体那种拜物教气质已经开始逐步消散,快要从坑里出来了,而中国人刚进坑。
那问题来了,咱们现在在一个什么坑里呢?
可以姑且认为是“上层社会准入妄想症”,或者换句时髦话说,“你的消费就是你自己”。
通过买衣服,买包包,买车,会产生一种“爬到不属于自己阶级的错觉”,通过消费让自己觉得自己不是自己了,在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
因为市场经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用户进行分级,按照消费能力分层,把用户分成好几层。
首先满足基本需求,比如大家买车时候八万的飞度基本能解决90%的问题了,还好停车,但是逼格太低。 
然后要提供高质量东东,比如20万左右的迈腾,装逼倒也谈不上,但是能在功能方面更上一层。
再往上就开始务虚了,因为很多人对车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代步,有了泡妞,谈生意等特殊需求,或者单纯就是钱多,不想跟别人一样。
这个背景下,差级化消费造就了差级化的人群,消费品给人贴上了标签。
不可避免的,时间长了大家就觉得一咬牙买个高端消费品自己地位就上去了,所以才顶着巨大压力搞消费,不惜超前消费,商家也为了配合消费者这种需求,主动降低段位,搞轻奢,啥是轻奢?就是电子烟嘛,可以缓解对奢侈品的一定程度的渴求,但是终究也替代不了奢侈品,然后又衍生出了玩轻奢上瘾。
当然了,不一定每个人都这么想,但是大众心理学研究的是群体,并不针对个体,就跟广告商在街角贴了个广告,大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会上当,但是在广告商那里,你有12.4%的概率上钩,你不上也会有别人上。
而且很多消费观念其实是反复灌才灌输到你的脑子里的,比如比较时髦的说法:
会花钱才能会赚钱;
富人赚钱靠人脉,穷人赚钱靠体力,要做富人,先经营人脉;
聪明的女人舍得给自己花钱;
钱不是攒出来的,是赚出来的。
这些观念最大的问题,就是:似是而非。
比如钱确实是赚出来的,但是赚了钱你全花了,形不成资本,赚的再多的月光族也是月光族,真正大机会来临的时候只能干瞪眼。
再比如人脉那个事,最扯淡,一个穷逼哪来的人脉?穷人被贵人捞基本都不是自己经营的,往往是你本色演出,别人莫名想拉你一把,可能看你是卧龙,或者有潜力,再或者单纯看你萌蠢。穷人翻身,基本靠冒险和长期漫长的积累,等你起来了,人脉就来了,有些钱,不到一定程度根本赚不到
至于这条,“会花钱才会赚钱”,花钱和赚钱没啥关系,强行拧在一起,如果你觉得那句话有道理,很可能脑子被洗坏了。
而且这些年有种坑人的言论,主张一辈子租房,还说在西方比较流行,拜托,这玩意在西方黑人里比较流行,学谁不好,学黑人!?
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文化里,安居乐业,养育后代,稳定的家庭都是主流和核心,非主流和边缘人可能声音比较大,但是长期看来谁信他们谁倒霉。
这几年各种消费贷,配合这些垃圾观念,玩的虎虎生威,我认识一妹子,挺乖巧的,大学毕业前后明显发生了大变化,普通家庭各种玩,各种秀欧洲各地游,果然欠了几十万的消费贷,也不知道他们该怎么解决。后来一了解,这种情况到处都是,现在俨然已经成了新风尚。
 

3

为啥说消费主义太坑人

消费主义强调生活的核心是消费,花钱就是最快乐的事,生活的目标就是追逐消费的快感。
当然了,估计那种都超前消费到2022年的人都不一定承认自己生活的目标是“享受消费的快乐”,也就是说,你是这么做的,不一定你会承认自己是这么想的,得狠狠地做自我批评才能挖掘出来内心真实想法。
其实,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赚到的钱别花,或者花掉很少量一部分,剩下的投入资本增值”,这里的资本增值,可以是开店,可以是投资,也可以是放贷。
而消费主义核心却是买买买,把前者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买了。
他俩只有同时存在,经济才能运转起来。
一开始生产那一边是很痛苦的,但是慢慢的,随着资本规模越来越大,每次拿出一小部分都花不完。
消费这边是一开始爽,越往后越被动,到最后掉坑里了,等到可出卖的劳动力慢慢不值钱了,自然没法维持之前的消费能力,越过越坑。
 

4

有救没?

 

其实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在实践中反复强化。

我们那一带有个现象,山西北方的大户都是明清开始就是大户人家,后来被……了,大家懂的。比如我们那边有个大户,明朝开始他们家就拿着朝廷的盐引给明朝边军运送粮食,到了清朝成了八大皇商之一的一个分支,到了民国尽管衰退了一部分,但是依旧是晋军的重要资助方,他们家有几十口子在晋军中当军官,太原战役是他们家的转折,一下子被打回原形,回到了700年前。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大户在改革开放之后一定程度迅速都又爬了起来。我刚才提到的那家子尽管离他们巅峰时刻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是现在已经是地方上的大户,在高考和做买卖方面都进展明显。后来发现再江南也呈现出了这种情况。有点像《1942》中这张图片:
穷的真相:消费主义太坑人(深度)
我想了很久,后来也想明白了,其实关键就是一些核心价值观的灌输。
比如真正的明白家庭都会提前灌输关于资产,消费,成本,读书等观念,这些都是有门槛的,只有少部分人懂这些东西,大部分人不但不懂,而且很难学得会。
在《绝命毒师》里那个毒枭跟主人公老白说,穷人不需要学,谁都会当穷人。他有句话没说,富人是需要学习的,没掌握过大财富,没有经历过白手起家到晋升豪门,中间来几次大起大落,很多事都不会理解,绝大部分人掌握不了财富的奥义。就像你不跟着项目经理做十几个项目你也学不会怎么怎么搞软件项目一样。
一些家庭到现在家长都弄不清楚这些东西,而且言不由衷,就算说的话靠上边去了,做的事完全朝着反方向,比如有些家长知道孩子看电视不好,容易脑残,他们不让孩子看,然后自己天天晚上两口子坐在电视前开心的不得了。
还有很多家庭天天跟小孩说要读书,然后自己一本书都没看过,你说的跟做的不一样,小孩很容易精神分裂,最后发现家长是个傻逼,产生一种幻灭感,家长说啥他们都不当回事,就当没听见。
是的,绝大部分家长其实不合格,当兵要体检,读大学要高考,当公务员要国考,进公司要面试,唯独当家长这么大的事基本没门槛。这个没必要隐晦,绝大部分基层小孩成才主要靠自身努力,家长并没有帮上什么忙,尽管他们尽力了,尽力不代表做好了。
不过这些年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有孩子了,他们知道怎么学习,知道怎么解决复杂问题,也知道怎么给孩子做表率,对于其他那些父母是个糊涂蛋的孩子来说,这才是降维打击。
回到我们主题,关于教育,消费,积累,投资这些话题其实非常复杂,以至于需要一两代人慢慢琢磨才能理出来一些基本的观念。
比如重视教育这事,中国人在全世界已经算很重视的了。但是我跟一个犹太人的同事唠嗑时候他说,他们德意志犹太人出了名的重视教育,最明显的一个操作是父母看的书比孩子多得多,这样就算父母不提读书的事,孩子们自发会多读书,孩子会天生觉得父母做的事都是对的。我以前讲过,犹太人有很多支,高成就的主要是德意志犹太人,我觉得问题就在这里。并没有种族天赋,严格意义上的血统论,犹太人跟阿拉伯人一个血统,很少有人说阿拉伯人脑子好对吧。
消费观也一样,任何一个曾经阔过的家庭都知道,收入的绝大部分要投入到生产资料,少部分用来消费,资产能给人带来被动收入,也就是你家的爹让别人养。这个逻辑本身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难得要死,需要父母用十几年时间给灌输进去,而且你得自己去实践,才能固化成你自己的观念。
而且关键不是攒钱,是攒下来收资产。我们见到很多人过得很节俭,但是没钱,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只懂攒钱但是不知道攒钱是为了干啥,绝大部分人甚至区分不了资产和消费,比如倒退几十年,那时候收入低,但是房子也便宜啊,而且没人跟你抢,而且大家都懵懂,不过问题是99%的人都是那个“大家”。这些年终于反应过来了,但是只会追涨杀跌。
这个星球上绝大部分事情的本质都是积累和爆发。
积累是大家能控制的,攒的钱少就买个小资产,攒多了就买个大的,然后通过一波又一波的置换往上爬。如果能承担了风险,就适时赌一把,每隔五六年都有一个小浪潮,每隔十来年有个大浪潮,二十年左右有个滔天巨浪,大浪来临的时候抓住机会爬上去,也就翻身了,不过前提是得有资本。
而且做一个靠谱的人,“靠谱”这个名声本身也是个资产,和“信用”一样,关键时候能帮上大忙。
文末,回答大家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不少人说,你做这类分享,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了,是不是相当于谁都没做?
其实想多了,这篇文章有六千字,现在微信公号一般不会超过三千字,为啥呢?三千字就是阅读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90%的读者都要放弃,问题是现在看文章的人本身就不多,大部分都去看那种直接刺激大脑快感回路的小视频了,也就是说,看的人就没几个,而且没几个人能看完。
其次看完文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没啥用,该干啥干啥,我们上文说了,很多东西都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十几年给你灌进去,你在实践中固化下来。到最后,文章能真影响到的人,不会有几个。
 
所以说:穷,是有缘由的,富,也是有根基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DOZWkZOzzgWrCPS7tB9zw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作者 | 杨秀璋,责编 | 夕颜
出品 | CSDN博客
本文将介绍Windows系统漏洞,通过5次Shift漏洞重改CMD,最终实现修改计算机密码并启动计算机,思路还是很有趣的,分享给大家。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原理知识

 

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时,连续按下5次shift键会弹出一个程序,如下图所示: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该程序名称为“esthc.exe”,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sethc.exe”。该系统漏洞由于部分Win7及Win10在未进入系统时,可以通过连续按5次shift键弹出sethc.exe应用程序,然后再深入利用调出CMD窗口,通过指令对用户密码进行修改或删除,从而登录不知道密码的计算机。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其基本流程如下:

  • 首先,在未登录系统时,连续按5次shift键,弹出程序“c:windowssystem32sethc.exe”。
  • 其次,接着强制关机想办法进入“启动启动修复(推荐)”界面,该界面存在一个漏洞,它能打开一个本地的错误TXT文件。
  • 再次,通过TXT文件的打开选项,在未进入系统之前就打开C盘存放“sethc.exe”的位置,接着将cmd.exe程序复制一个副本,并命名为“sethc.exe”。
  • 最后,重启计算机再次按下5次Shift键时,会弹出CMD界面,再输入命令修改登录密码。
连续按5次shift键它会去C盘目录下调用sethc.exe程序,如下图所示。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注意:部分Win7和Win10系统以及修补了该漏洞,所以系统版本更新和打补丁是我们防御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账户密码操作

 

SAM文件存储着Windows的账号和密码,使用Hash算法加密,不可逆。处理方法是爆破处理,但需要花费时间的代价。这里先补充CMD中修改密码的常见命令,通过该方法修改密码。
  • CMD工具路径:c:windowssystem32cmd
  • 用户账户密码存储位置:c:windowssystem32configSAM
  • 修改账户密码:net user 用户名 新密码
  • 创建一个新用户:net user 用户名 新密码 /add
  • 删除用户:net user 用户名 /del
  • 提示管理员: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用户名 /add
假设现在需要设置密码,用管理员身份运行CMD。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为用户“shimisi”设置一个复杂的开机密码。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接着注销电脑,等待输入密码开机,因为密码过于复杂,我们无法开机。那怎么解决呢?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漏洞验证

 

(1) 重启计算机,当出现“正在启动 Windows”界面时,立刻强制关机电脑。这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突然断电或不正常关机的场景,从而弹出“修复模式”。建议大家尽量别在真实的电脑中尝试。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2) 接着再开机时会进入“windows错误恢复”界面,如下图所示。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3) 选择“启动启动修复(推荐)”选项,它会启动修复,并弹出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4) 接着提示“您想使用‘系统还原’还原计算机吗?”点击“取消”,它会继续尝试修复。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5) 此时他无法自动修复,弹出新的对话框,如下图所示,通常我们会点击“发送”或“不发送”。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6)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点击“查看问题详细信息”,漏洞就藏在这里。我们不需要理解它的具体含义,它是微软内部的问题报告。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7) 我们往下拉,会看到两个超链接,一条是联机远程访问微软的,另一个是脱机访问本地的TXT文件,这里点击第二条。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8) 我们打开这个文件如下图所示,它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并不关系,而关系的是它有一个打开文件的按钮。通过该按钮,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呢?即使在没有进入系统的状态。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9) 点击“文件”->“打开”,可以看到“计算机”。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10) 双击打开“计算机”,此时虽然没有进入系统,但能够看到磁盘分区,这里的“D”才是真实的C盘。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打开如下图所示: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11) 此时它会有一个本地的记事本,可以通过它打开TXT文件。由于还未进入系统,目前没有用户的概念,所以在这个状态下是以最高权限去进行运行的。接着打开“Windows”->“System32”文件夹,如下图所示: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12) 找到“sethc”文件。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13) 将“sethc”名称修改为“123”,下次再按5次shift键,它就不能再找到这个可执行文件了。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14) 然后找到“cmd”文件,注意该CMD文件也在该目录下,为什么要找到它呢?我们想做一个偷换,让连续按5次shift键调用CMD,再输入命令修改开机密码。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15) 点击该程序,右键复制,然后粘贴。防止别对cmd造成修改。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16) 接着重命名,修改为“sethc”。系统不会验证你内容是什么,只是根据程序名调用可执行程序。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17) 关闭记事本,然后完成启动计算机。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18) 此时我们再按5次Shift键,弹出的对话框是CMD,这就非常可怕了。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19) 这里可以设置新密码,也可以设置无密码,即net user shimisi “” 。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此时就能成功进入系统了,是不是很神奇,通过这一连串漏洞,我们成功进入了系统。最好再次启动的时候删除被修改成cmd的“sethc”,同时将“123”名称改回成“sethc”。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缺点,如果你自己电脑忘记密码还可以,但如果你修改了别人电脑的密码,别人下次登录就知道了。后面分享一种不修改密码的情况下,以最高管理员权限进入系统。

同时,我们可以调用“net haha feigezuishuai /add”增加新的用户,通过新用户登录系统。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但haha只是一个普通用户,接着需要将haha用户提权,将它添加到管理员组中。调用命令“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haha /add”。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增加成管理员之后,重启电脑此时会有新的用户界面。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成功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进入了操作系统。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完成之后我们还需要删除用户,消灭踪迹。调用命令“net user haha /del”。
该漏洞可能已经被Win7和Win10修复,但仍有部分未更新的系统存在,所以系统补丁、版本更新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而黑客也会对比不同版本的补丁进行攻击。

 

连按 5 次 Shift 重改 CMD 和密码并重启电脑,这个漏洞你不能不知道!

总结

 

简单总结下该篇文章的方法:
  • 开启win7虚拟机,开机并设置一个复杂密码
  • 关机再开机,再出现Windows启动界面时强制关机
  • 再开机出现“启动修复(推荐)”及选择该项。如果没有出现,多长时间几次强制关机或者换方法。
  • 出现系统还原提示,点击取消,等待几分钟后,会出现问题原因,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 打开最后一个链接即一个记事本
  • 记事本中点击打开,并选择显示所有文件
  • 找到sethc并改名为sethc-bak,再找到cmd,复制一份改名为sethc
  • 全部关闭重启
  • 系统启动完毕连续按5次shift键,将弹出cmd工具,使用命令“net user 用户名 新密码”,将当前用户密码修改即可,或者另建一个新用户,并提升为管理员,注销后可再删除新建的用户,这样的好处是不修改当前的用户密码即可登录系统
  • 成功登录系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qnDk_ITKYjeNvCZO0HHjQ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黄大大

一项最新发布的权威报告,意外地透露了很重要的信息:

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三个月前出版的权威机构报告,预测的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增速,已经被现实“啪啪”打脸。

这份《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7(2020)》,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出版于今年的6月1日。

但报告中预测的2020年楼市增速,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偏差,最终差距很可能超过10%。

这对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失误。

中国楼市,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接下来,我用客观的数据,仔细分析给你看看。

我相信,中国社科院的科研能力还是很强的,应该用了非常专业的方法。

他们在报告中,用建模的方法,预测了整个2020年,中国房地产的销售规模、销售面积和均价等主要指标。

我们看看最主要的两项,销售规模、销售面积。

社科院的专家预测,全年的降幅将逐渐收窄,最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速定格在-11.5%,销售额增速定格在-9.4%。

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这两个数字都不准确。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我看了报告的原文,他们使用的是疫情前三个月的数据,作为预测基础。

平心而论,在当时来看,这样的预测不算保守了,比起疫情期间,算是反弹明显。

但他们明显远远低估了,中国楼市反弹的力度。

或者说,远远低估了楼市在中国经济企稳回暖过程中的重要性。

所以,现在刚到7月,这组预测数据已经是被“啪啪”打脸。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1-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为-5.8%,而社科院报告预测是-14%。

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速是-2.1%,快要回正了,而社科院报告预测是-11.6%。

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我明显可以看到,中国房地产的销售在回暖,走出了拉风的“V”型曲线,像是在嘲笑这份报告:不科学呀。

居然在9月还拿出来,专门搞了场发布会,反应太滞后了。

我们可以再细看一下,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就能看到,楼市是怎样在加速回暖了。

这是实际销售面积,与预测值的对比,从4月起,差距就明显在扩大。

从相差0.9个百分点,一路扩大到相差8.2个百分点。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销售额的预测,也可以说是谬以千里了,差距不断拉大。

从相差1.2个百分点,逐步扩大,1-7月相差已经到了9.5个百分点。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当然,我写这篇稿子不是为了怼中科院,他们写报告也很辛苦。

我想告诉你的是,不仅中科院,很多机构、专家对中国楼市的预判,都没有跟上楼市复苏的速度。

回头看看,他们的预测都普遍保守,低估了楼市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有人根据中科院的报告,预测接下来三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都将负增长。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中指院预测,疫情后下调楼市预期,销售面积预计将下降2%。

最悲观的预测,认为房地产总体成交量可能下降20%。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事实上,中国楼市的宏观调控能力是非常强的,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稳定器”角色。

中国对楼市的整体调控“目标”,是保持销售面积的稳定,销售额、均价可以低速增长。

只有这样,当前的土地财政模式才有可能延续,保持地方经济的总体稳定运行。

过去几年,全国房价都在保持低速上涨。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仍然处在城镇化阶段,不断有人口向大城市群转移,商品房销售结构,也会随之变化。

现在,很多热点城市已经出现了楼市大面积复苏的迹象。

比如广州,往年8月都是淡季,但今年8月,广州一手二手成交量都出现了突破性增长。

其中,一手住宅网签10112套,环比上涨11.62%,同比上涨46.18%。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二手市场同样火热。

8月广州二手住宅成交量(自助网签+中介网签)为15272宗,较7月同期环比上涨12.6%,同比大涨65.0%。

一个重要判断:楼市正在加速反弹,明显超出预期!入市信号来了?

说到这里,我必须强调一下,很多人往往会混淆了,价格上涨、成交量上涨是两码事。

价格上涨,说明楼市过热,开始作妖,政府一定会出手调控。

但成交量上涨,甚至猛涨,只要没有触发价格飙升,地方政府是喜闻乐见的。

也不会带来中央的监督压力,反而有利于土地市场的兴旺,社会消费的提升。

很多热点城市,都在“交易兴旺-价格平稳”,这两头的跷跷板上,试图保持平衡。

对楼市而言,只要流动性充分发动起来了,价格很难永远保持不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楼市真正火热之前,入市的信号,已经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