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猝死女孩:我们一起晚安好不好?

作者丨梳子姐


 

年前一个饭局上。

 

几位老首长谈到孩子,其中一位说他的女儿在拼多多。

 

我非常清楚的记得他的表情,一脸的骄傲等着我们附和一声:哇,好厉害。

 

可能很多人也这么认为吧,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进拼多多这样的大企业,当然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毕竟,从市值上来看,拼多多已经超过美团,成为仅次于AT的第三大互联网巨头了,而且还在极快扩张中。

 

但就在第二天凌晨,一个叫张霏的拼多多女孩倒下了。

 

倒在了公司派驻地的新疆街头,时间是12月29日半夜一点半。

 

 

01.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拼多多的股票大涨。

 

12月30日,拼多多再次以大涨7.77%收盘,在继前一日的大涨15%之后,市值达到2196亿美元,一举超过美团。

 

而创始人黄峥的身家,也已高达630亿美元!

 

所有人都在忙着开香槟,谁会去关心那个倒在冬夜里的冰冷尸体?

 

每一朵煊烂的资本之花,都是无数底层员工用鲜血染就的。

 

这个出生于1998年,年仅22岁的女孩,终是没能走进2021。

 

半年前,拼多多抢先一步,进军社区团购。

 

旗下的多多买菜,开始在全国跑马圈地。

 

进入10月,阿里、腾讯、美团、滴滴、京东纷纷杀入,社区团购进入“六大门派”围攻菜市场时代。

 

显然,巨大的血腥味,分外撩拨着拼多多的资本神经。

 

志在必得的黄峥,在10月8日的一次内部演讲中,发出了血战社区团购的动员令:

 

“买菜是个好业务,是个苦业务,是个长期业务,也是我们拼多多人的试金石!”

 

随后,拼多多全面打开“硬核奋斗模式”。

 

所谓硬核,就是加班。互联网血汗工厂,拼多多无疑是领头羊!

 

每月工作300小时,平均每天10小时。而内部员工爆料,每月实际在400小时以上,比所谓的996劲爆多了。

 

果然拼多多,拼谁的加班多。

 

与此同时,很多员工被转岗派驻到新的城市开疆辟土,张霏就是其中一位。

 

她的战场,是11月份的乌鲁木齐。

 

彼时,她是否心甘情愿已不可知,只知道她发了一条朋友圈:

 

资本主义文革,还真就全员韭菜。

 

她应该,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也逃不了被割的命运。

 

到了新疆,超负荷的工作很快就印证了她的预感,每天工作到一两点已是常态。

 

终于,在新年倒计时还有不到2天的冬夜,她倒在了冰冷的街头。

 

生前的内部knock签名上,还赫然写着:

 

我为多多守边疆。

 

 

02.

 

 

她做到了。

 

但拼多多怎么做的?

 

从猝死到发酵,整整过去了5天,请问拼多多做了什么?

 

如果不是有人忍无可忍发到社交媒体,拼多多是不是还在拼命捂着盖子?

 

我只能说,这么好的女孩,拼多多配不上!

 

后来的狗血剧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我也不想多说。

 

说点不一样的吧,三点感悟:

 

第一,拼多多的回复,才是社会真相。

 

3日晚,猝死事件在知乎上发酵。

 

4日上午8时,拼多多以官方帐号回复了这样一段内容:

 

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是不是感觉很冷血?

 

看后真的令人头皮发麻。

 

真想不到,这竟然是出自一个上市公司之手,资本的无情无义简直破屏而出。

 

但很快,这条回复就删掉了。拼多多也出来辟谣,说是供应商所发,拼多多反对这样的观点。

 

随后被知乎官方打脸。

 

但可怕的并不是冷血,而是冷血背后的残酷真相。

 

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

 

这段话,说的何其好?

 

虽然不该从一个上市公司嘴里说出来,但它真的揭露了现实社会下残酷的生存真相。

 

不管你愿不愿意,接不接受,年轻的一代,都被迫挤进了一条用命换钱换前途的管道,狭促而漫长。

 

其间的气味,令人窒息,使人作呕!

 

如此直奔主题一语道破,何必否认呢?

 

告诉我哪个供应商这么有才,能说出这样一段闪烁着智慧火花和人间哲理的句子?

 

我看到的,其实不是冷血。

 

而是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呦呦悲鸣!

 

或许,性情中人的公关也早做好了引颈为一快的准备。

 

 

03.

 

 

第二,上市公司,在不断透支信任。

 

但不得不说,此轮拼多多公关部的骚操作,确实是教科书级别的败笔之作。

 

人家背锅都用临时工,你们用供货商。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会把官方帐号交给供货商使用?

 

那你们公关部品宣部干嘛去了?

 

挑菜拣菜去了,还是砍一刀去了?

 

更可气的是,还编好了段子,让受害人父亲发到朋友圈,来大秀公司“温暖负责”的形象,简单是低级不能再低级。

 

如此一再犯错,不惜在全国人民面前自黑,你们公关是对手派来的卧底,还是已经随时准备卷铺盖走人,回家过年去了?

 

当然,公关也不容易,一份工作而已,干嘛教我学坏,搞那么多人情世故阴险狡诈,把良心都出卖了?

 

难道这些骚操作是关公部一已之力能决定的?哪个环节不需要更上一级的决策和点头?

 

照我说,不是公关水平差,而是资本的冷漠,上市公司的傲慢,与无可奈何只能照做的公关之间的矛盾,所折射出的咄咄怪象。

 

从去年底游族网络的下毒事件,到爱尔眼科的医患纠纷,再到拼多多的猝死舆情,在短短一个月之内,三起公众舆情事件,你说哪个公司的公关及格了?

 

游族一再辟谣,最后辟谣成了造谣,被警方通报啪啪打脸。结果股价一落千丈。

 

而爱尔眼科与艾芬的纠纷,从一开始就错了,还一再嘴硬,态度很好,拒不认错,结果开盘大跌,一天缩水600亿。

 

拼多多呢,不仅知乎帐号被禁言15天,股价更是一泻千里,估计今夜美股仍不乐观。

 

这,就是上市公司不诚信的代价。

 

所以,作为一家公众公司,不要耍你们那点小聪明,试图把民众智商摁在地上搓,那个民智懵懂的时代早过去了!

 

你透支社会的信任,资本就会还以颜色,透支你的股价。

 

你的底线,就是股价的底线!

 

 

04.

 

 

第三,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中国经过四十年的高速发展,用超常规的速度赶上了世界发展潮流,并成功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这超常规的速度,不是因为我们跑的比人快,而是我们跑的比人时间长而已。

 

人家吃饭,我们在跑,我家睡觉,我们在跑,人家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我们还在跑。

 

城里跑,农村跑,年轻人跑,老年人也在跑,整个社会都在跑,这一跑就是四十年,而且时间越来越长,加班越来越多。

 

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建立在低成本的人口红利,和加班光荣的时间拉长基础上的。

 

进入10年代,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更把这种加班文化应用到极致,所以才有马老师996是福报这样的话来。

 

这已经不是拼多多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职业生态。

 

在血汗工厂的大船上,扑面而来的永远都是资本的血腥味,没人会在乎那转瞬即逝的浪花声。

 

巨大的惯性,已经很难停下来了。

 

因为,这是集体的选择,不是个性的挑衅。你不拼别人拼,不是累死就是穷死,都是打工人,就问你怎么选?

 

但仅仅3天之内,25岁的“美琪”,22岁的张霏就接连猝死,不能不让我们反思:

 

我们活得这么累,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工作是为了活的更长,还是活的更长需要我们工作?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忘了为什么出发,工作成了生活全部?

 

100多年前,前辈们用生命争取到的工作时间,一天8小时,一周工40小时,什么时候又还给了历史?

 

这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拼多多加班猝死事件,上海劳动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相信很快会有一个处理结果。

 

但正如拼多多“供应商”所说:

 

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

 

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

 

如果时代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那么被时代挟裹的后浪们又能如何?

 

需要反思的,不仅也不能只有拼多多,而是我们整个社会,整个时代。

 

再不能用一个时代,去透支下一个时代了。

 

但这个改变,需要从资本做起。

 

特别是风口浪尖的拼多多,和互联网大厂们做起。

 

资本可以无边界,

 

资本家应该有底线!

 

 

05.

 

 

据说,张霏非常喜欢唱歌,此前也非常想去网易云音乐。

 

但她最终也没能等来网易的那张船票,却提前倒在了陌生城市的街头。

 

而她生前,刚刚分享了她在网易云音乐上的治愈失眠年度歌单。

 

其中《伴》的最热一条评论是:

 

那个蹲在街角抽烟的人,
 
公园里寂寞地荡着秋千的人,
 
深夜在夜店醉酒呕吐的人,
 
公交车上突然眼圈红起来的人,
 
路边长椅上拿着手机哭泣的人,
 
高楼的栏杆边犹犹豫豫的往下看的人,
 
独自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的人,
 
我们一起晚安好不好。
 
 
发表看法,点我留言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XlT5hL1IfLMCfy3FTk-OA

拼多多背后有狠人

 

作者丨燕梳楼

 

 

不能不说,拼多多牛逼。

 

死人这么大的事,都能成利好。

 

本以为深陷员工深夜加班猝死风波,公司股价可能会一路跌跌跌。毕竟,这影响真的太坏了。

 

果然,4日一开盘,就跌了6个多点。

 

市值瞬间蒸发900多亿。

 

真是报应!

 

还没来及解恨,昨夜的报复性上涨就来了。

 

大涨12%!
 
市值爆涨1600亿!
 
不仅一举填平了前日缺口,而且再创历史新高!
 
够味,够刺激!
 
这一巴掌打的,啪啪的响。
 
也把我瞬间打清醒了,死个打工人的事还能影响到人家在美国的股价?
 
确实,我们想多了。
 
事实上,前一天的大跌也不是因为员工猝死舆论大跌的,而是所有中概电商股都在跌。
 
但昨夜的大涨,却明明带有点资本狂笑的色彩,不仅以12%领涨所有中概股,还创下历史新高!
 
这说明什么?
 
资本不相信眼泪!
 
我就压榨劳工了,我就报复上涨了,怎么了?
 
利空出尽是利好,何况猝死女孩家属我也摆平了,这事上能用钱摆平的事儿还叫事儿吗?
 
此时不涨,更待何时?
 
这无疑是资本打向“打工人”的最响亮一巴掌!
 
不服气归不服气,但咱们得认清现实。
 
回过头来分析,拼多多背后有高人呐。
 
昨天还说这一轮舆情,拼多多完败,这公关都啥水平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蠢。
 
本来舆情就有点摁不住,竟然还在知乎官方帐号上,公开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要多冷血有多冷血,要多无情就有多无情。
 
虽然这段话秒删了,后来又辟谣说是供货商干的,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于是,排山倒海般的抨击声呼啸而来,连知乎官方都亲自下场,撕下拼多多最后一块遮羞布。
 
随后,上海劳动监管部门表态将介入调查。
 
一刀刀砍过来,所有人都以为拼多多不死也残了。
 
但谁都想不到,辟谣辟出了真相,也辟出了新一轮上涨的空间!
 

你看看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拿命换钱?

 

这是我拼多多造成的吗?

 

这不是资本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

 

不是拼多多病了,是整个社会都病了,要治大家一起治。

 

这是一个拿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

 

这个时代默许拼的文化,甚至在鼓励这种文化,以奋斗之名引导加班之风,压榨着这一代年轻人最后一点活力。

 

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努不努力归根结底是个人的选择。嫌工作苦,加班累,那你可以躺在家里不上班,没人求你来。

 

是你们哭着喊着要来,争着抢着要“我为多多守边疆”。

 
你看,这特么是临时工写的吗,像供应商的手笔吗?
 
哪句话不是事实,哪句话不是真相?
 
这简直就是高明的不能再高明的顶级文案,短短数语就起到了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
 
不仅揭露了真相,还绑架了整个互联网大厂,绑架了整个劳工环境,最后连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都给一起绑架了!
 
我就问一句,这责任怎么追?
 
是拼多多一家企业有员工加班猝死吗,是阿里一家互联网大厂996福报吗,多少人埋葬了青春,淹没在时代的洪流里?
 
可怕的从来不是冷血,而是血淋淋的残酷真相。
 
残酷的从来不是残酷的真相,而是无处下手的普遍现象!
 
只不过,拼多多讲了一句不合时宜的真话而已。
 
资本讲不讲规矩,取决于给资本多大的自由。
 
之前六大门派集体围攻菜市场,人民日报喊话互联网巨头“不要盯着几斤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他们住手了吗?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重拳出击,他们收敛了多少?
 
社区团购还不是一样如火如荼,“多多买菜”还不是拼命扩张。
 
拼多多女孩的倒下,就能阻止“多多买菜”的前进步伐?
 
女孩家人都已沉默,你们还义愤填膺什么?
 
跟资本谈良心,和股票闹情绪,不割你的韭菜割谁的韭菜?
 
你见过那些骂抖音的人,骂淘宝的人,骂拼多多的人,有多少人真的卸载了APP,又有多少人去集体抵制了?
 
有多少人一边嘴里骂着资本家,一边在资本面前一脸媚笑的?有多少人一边反对加班一边拼命加班的?
 
有多少人一边眼里含着泪,一边喊着日子真甜的?
 
这一切,都被资本拿捏死死的,你不干有人干,你不用有人用,你不加班有人加班,你不拼命有人拼命。
 
这本来就是一个拿命拼的时代!
 
这不是哪一家公司的价值观,而是这个时代的流行病。
 
资本无疑也看到了拼多多强大的市场征服能力,有这样一种拼命精神,还愁股价没有想象力?
 
所以,报复性领涨是资本的选择。
 
因为,资本从来不会相信眼泪,更不会同情弱者。
 
我们除了和这个时代苟且、讲和,根本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
 
百度会因为魏则西就倒闭了?
滴滴会因为空姐奸杀案就轰然倒塌了?
 
美团会因为大数据杀熟就玩完了?
 
别幼稚了,除了加班,你的愤怒一文不值!
 
加班的时候别忘了加份保险,
 
拼命工作时候也别忘了拼命对自己好点。
 
毕竟活着才有一切,也才能享受一切。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孟姜女。
 
一个范喜良是改变不了历史的。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DTN8Y1qyIAfo4Ax71uIAw

买不起的房,卖不动的房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

坐等卖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李逗
编辑:董雨晴
来源:AI财经社(ID:aicjnews)

“最后一天了,抓紧抓紧再抓紧”、“签约太慢了,再加速”。2020年最后一天深夜,当人们正沉浸在喜迎跨年的快乐中时,张阳还在为完成最后的营销任务争分夺秒,紧盯部门员工的签约进展。作为一家TOP20房企华东区域的营销负责人,他的时间已经被营销任务塞满。

 

这样的工作节奏,对于每一个地产营销人都不陌生。充满节日氛围的12月里,地产营销人的日子里却充斥着高压、焦虑。在年底KPI考核的关键时刻,谁也不敢松懈。成,能享受到丰厚的年终奖。败,那就被淘汰出局。

 

这是一个冰冷的商业游戏。在事关职业前途的KPI面前,他们必须奋力一搏。但从2020年的内外部情况来看,完成这场KPI的困难度,要比往年高得多。

 

买不起的房,卖不动的房

 

2020年里,越来越多房企的营销考核,不再以单纯的销售业绩为指标,而更多地转向了抓回款的硬性指标。这是一个难度系数更高的比拼。挑战也远不止于此。实际上,在由渠道逐渐占据话语权的营销市场里,一个更大的威胁,就在不远处等着他们。

 

01
“上刺刀的时刻到了”

 

为了完成年底营销业绩,张阳已经连续多日加班到凌晨3点多了。2020年年底之际,忙到不可开交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工作常态,“上刺刀的时刻到了”。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会把各个项目的业绩签约情况,详细地列一个表单。签约到了收官之际,张阳需要随时关注项目的客户变动情况,盘点后续售卖情况,事无巨细地进行方案调整,“客户1万元优惠这个点给不给,还是挤压到最后这天来?”

 

而这只是繁杂工作的一小部分。在2020年底核算之际,张阳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抢收”,之前没有对接完的项目,张阳只得想办法尽快对接。年底是客户买房的小旺季,他为此特别制定一个客户买房高峰期的营销节奏。

 

好在相比去年,张阳今年负责的区域销售排名提升了5个名次,这在竞争高度激烈的华东区域,是一个难得的业绩,也为他预留了相对缓和的营销空间,“基本上年底没有太大的优惠,只是现场会把一些预留的优惠放出来,比如开盘的时候,是95折,平时是98折,年底的时候再回放到97折。”

 

相比TOP20规模房企的稳健营销而言,一家位于郑州的民营房企营销负责人陈成就更加焦虑了。哪怕是在疫情影响面前,他所在的公司也没有下调KPI指标。

 

虽然市场行情有过下降,但我们的指标一点没变,每个月完成的指标都会和奖金挂钩。这也不是我们一家企业的情况,基本上大家都会按照原有的目标进行”,陈成感叹,这种状况也导致营销人员离职率特别高,几乎是一年一换人。

 

每逢年底,都是房企营销人员的焦虑高峰期,销售指标、回款要求等硬性考核,让营销人员的压力值攀升。关键时期,为了冲刺全年业绩目标,房企们往往采取打折促销等”以价换量”的方式,达到快速去化的效果。

 

但让房企营销人员压力颇大的是,如今的市场,“打折”这样简单粗暴的手段已刺激不到购房人。

 

买不起的房,卖不动的房

 

陈成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行情十分不乐观,仅靠降价营销做2020年四季度冲刺的手段,已经失去效果了。“其实2020年金九银十的时候,房企们已经通过各项优惠,把市场需求提前释放了,所以现在的营销优惠,对市场来说刺激不大,而且开发商也没更大的利润空间去做优惠了。”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郑州,在天津、河北、济南等多个二线城市,“降价促销”的营销法则正在失灵。

 

但即使如此,在KPI的硬性指标面前,营销人员却不得不和销售数字拼命赛跑,过去一个月也是他们最拼命的时期。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36家典型房企中,6成完成了90%的年度销售目标,还有近四成房企徘徊在追赶业绩的路上。

 

02
“回款”考核下,完成指标更难了

 

“全款的往里走,按揭的不要堵在门口,公积金的把小黄车挪走。”一句地产圈的调侃,背后反映的却是房企对资金渴望的现实。

 

在“三道红线”新规下,大多数房企正在从重视销售转为重视回款和盈利。但这对于房企营销负责人来说,KPI难度系数显然要高了很多。

 

以往,不少房企会通过年底集中推出特价房,或者包销、分销等方式“间接”完成销售任务。但在今年,想要达成房企的营销KPI,这个手段已经明显不够用了。房企们的KPI设定,从以往单纯的销售业绩指标,越来越多的向回款金额倾斜。

 

对回款的重视,最为直接的表现是考核的权重关系完全发生了变化。第一次看到数值调整时,陈成直言崩溃,“房地产营销流程里的“签、认、回”中,认购环节考核权重占50%,签约占20%,回款占30%,现在基本倒过来了,回款占50%以上,认购和签约才占30%-50%的比重。”

 

比起单纯的销售额度,回款是实打实的现金流水,操作空间十分有限。且为了挖掘购房客户,还有各种资金手段阻碍房企回款。今年郑州市场的首付分期、首付贷等手段频出,直接加大了房企的回款难度,即使后期紧抓签约周期,实际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2020年的市场行情下,“回款”就是房企们的“生死线”。只有销售和回款顺畅了,现金流安全后,才会有穿越周期的能力。

 

高压之下,以员工内购带动销售的策略,又开始重出江湖。

 

2020年末,富力地产就曾面向员工推出购房优惠,凡富力员工购买2020年全国在售项目,一次性付款最低可获75折优惠,且能给员工提供一次更名机会。在此之前,苏宁环球地产也发布文件表示,面向全体员工、无需购房证明即可认购,且公司提供一次更名机会。这条优惠政策同样附有一则前提条件:必须在该消息发布一周内,全款支付购房款,款清后签订房屋认购书。

 

买不起的房,卖不动的房

 

打着员工福利卖房的背后,两家公司都面临着一致的困境——缺钱。但事实上,这种营销策略,玩得最在行的其实还是恒大。一位前万科员工对AI财经社回忆道,”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在内部说,工作在万科,挣钱在恒大。”据该人士透露,为了冲刺业绩,市场上卖2万元/㎡至3万元/㎡的房子,恒大可能会卖员工7000元/㎡至8000元/㎡,同时允许员工转卖和更名。那时,如果有员工在恒大抢到两三套房子,比万科两三年发的年终奖还要多。因此,有不少员工把内购看作是重要的炒房机会。

 

但在房地产行业的下行期,想要通过房屋转卖实现暴富的可能性被大大压缩。如果不能顺利找到接盘方,那些缴纳了全款的房子,只能变成员工手里的烫手山芋。

 

03
当营销人变成中介打工人

 

一个十分悲伤的消息是,即使短暂度过了2020年的KPI考核难关,仍有一个更大的考验等待着这些房企营销人。202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营销人沦为了中介的打工人。

 

“融创长三角区域的某项目营销中,有89%的成交源自渠道营销,只有11%来自自主营销,让他们非常头疼。”一位接近融创的知情人士透露。

 

对房产交易平台的高依赖度,让该项目营销负责人倍感焦虑。为了打破这个现状,该项目营销负责人很快找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出身的营销人员,系统搭建自己的渠道营销体系,负责重新建立融创的媒体渠道,寻找线上流量的突破。

 

“这件事情不是说渠道真的花我很多钱,我给渠道准备3%的中介费,其实我没有那么不开心。但是,高达89%的依赖度,这件事情让我太焦虑了”。前述接近融创人士表示。

 

渠道第一次引发开发商强烈危机感,还是在2019年。那时,全国多地曾涌现出高佣金潮,多个一二线城市突破了以往不足4%的佣金水平,探升到高达6%-8%的费率,最高甚至突破10%以上。渠道的强势局面,造成越来越多的营销费用被透支,房企营销负责人们“苦不堪言”。

 

 

声势最猛的天津开发商们,曾经以集体声讨的方式,请求天津住建委主持公道。没多久后,天津住建委便发布了一个文件,要求市场佣金不得超过二手房的佣金点位,即2.5%。但在市场形势面前,政策的保护性是极其有限的。据AI财经社了解到,政策颁布没多久,便有开发商主动找平台商议“提价”,签了一份新的补充协议。“现在大家都知道渠道就是鸦片,但是有的时候就是没办法,毕竟’保命‘要紧。”一位房企营销负责人表示。

 

这仅仅是2019年的形势。进入2020年后,房企营销业务的负责人日子其实是更难了。过去一年,整个新房交易市场的金额,再一次攀到了新高。在外界看衰房地产的声音里,房地产新房销售依然达到了近15万亿的交易规模,同比增长8%左右。但如果仔细拆分里面的交易结构,数据背后呈现出的事实,会更让营销人员心惊。

 

“2019整个15万亿元里面只有大概2万亿元是通过渠道交易的,但是2020年就变成了4万亿了,显然是在快速增长翻倍,4万亿元已经占到了总成交量的30%左右。现在看还有可能继续增长,2021很可能是40%-50%,这太可怕了。”一位资深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变化来得远比想象中快很多。即使在4万亿的渠道成交占比下,房企交易平台对开发商构成的威胁,正在步步加大。据AI财经社了解到,在全国多个地方,有平台已经开始推行3天无理由退房。这个方案意味着,如果购房者通过该平台买了新房,不满意可以有3天的反悔期,反悔期内可以无理由退房。“不仅如此,该平台在一些城市也开始试行全网最低成交价的承诺,如果不是最低价,就赔购房者相应差价。” 前述人士表示。

 

乍听下来,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吸引购房者的条款。但在获得用户端主导权的另一面,也进一步给开发商带来更大压力。

 

“他为什么有能力提出这个承诺?是因为他敢跟开发商叫板。背后是在要求开发商必须把最低价的房子给到交易平台,要不然就不给你卖。平台的价格甚至可以比你开发商自己定的还低,它才能够去跟客户做承诺,这叫定价权。”

 

04
坐等卖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合作,还是不合作?对开发商而言,这是个问题。

 

“我们也很为难。”得知平台推出了最低定价条款时,张阳明确说道,“这跟我们外界渠道冲突了,比如说我们发展的跨界营销,企业联合营销,大客户营销等,这些肯定会比渠道的低。如果接受这个条款,就相对于把我们这些正常客户都给洗掉了。”

 

过去一年,张阳也在不断梳理营销平台体系。他把以往的120多位地推营销员工,划出了一半人员大量抓取线上客户,同时也开始密集跟大型企业谈团购。

 

 

 

“我们平台上有三五个大客户业务人员,他们具备一定大客户资源,通过团购的方式,我们会把原本给中介的2个点直接给到他们。到目前,我们已经谈了将近17家大型的单位。“同时,为应对渠道竞争对手,张阳也在老业主营销端大费心思,希望整合业主维系体系,提升业主的黏性。“让老业主推荐身边人,成交后他也可以得到一定佣金,这个也占成交很大部分。”

 

“我们传统的地产营销思维确实该换一换了,原来的模式都是大家坐在营销中心等客来,但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走出去’。从数据、服务等方面,去发现客户的一些线索。如果所有开发商都有所作为的话,中介平台的生存环境也不会这么好。”据张阳透露,他所在区域的渠道销售占比为40%左右,这个成绩相比其他项目而言,已经低了很多。

 

过去两年,一些具有规模的房企正在逐渐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例如,在不同区域,万科衍生出了不同的营销打法。据一位接近万科的房企人士表示,“在重庆,我们会在线上抓取客户,通过百度等平台导流;在东莞,就是着重线下的自我拓客和渠道建立,有些类似于碧桂园模式。另外,对于像在南昌这种品牌溢价率比较强的城市,通过对老客户的维护,就能带来不错的成交效果。”

 

只不过,这些是大型规模房企们探索出来的路径,对中小房企来说很难奏效。重要原因在于,它考验着房企的品牌管理能力。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品牌认知度,另一方面,这些中小房企的项目较少,很难搭建一套系统的营销体系。

 

而这些,都是中小房企所不具备的优势。陈成说道,很多房企的营销有两大问题,一是没有营销策略,二是没有钱。“因为集团给项目的营销费用是既定的,中介只要卖了20%-30%的房子,那么基本上项目上的营销费就被它吸干了,也就没有更多空间去做其他渠道建设了。”

 

张阳说道,对他们而言,困境主要在成本方面。想要加强营销体系,就需要公司再加强营销人员的比例,但这会进一步加大公司的成本。“最关键的是,还不一定有效。”

 

“营销负责人的考核都是按照最终的完成指标。结果导向制下,营销负责人只能是哪个效果好,就用哪个,没有那么多时间一步步探索。即使有这个心力,集团内部也不一定会支持。”对此,张阳也感觉十分无力。

 

如今,中小房企对渠道的高依赖度,正在大范围蔓延。“以郑州市场的项目来说,用到分销的项目占比在92%左右,成交量大致占到7成左右,其中贝壳一家的成交基本上占一半左右。”据陈成透露,去年郑州市场的费率都在1%-1.5%区间,今年普遍升到了2%-2.5%,最近一段时间,郑州多个房企营销都收到了来自平台的佣金提价要求,费率进一步提升至3%以上。

 

回望2020年,这无疑是房企营销人最艰难的一年,2021年会好吗?答案没人能给的出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WRJg_0IUsHSWb1GFF7-GA

爱尔眼科:爱你的钱,还是爱你的眼?

爱尔眼科:爱你的钱,还是爱你的眼?

爱尔眼科:爱你的钱,还是爱你的眼?

生病了拿钱治,治坏了拿钱赔,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
 
 01 
 
怪不怪要看见过的多不多。
 
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有“发哨人”美誉的抗疫英雄艾芬在接受右眼手术5个月后视网膜脱落,“近乎失明”,她质疑医院存在术前检查不仔细、小病大治、隐瞒和篡改病历、术后复查不到位等问题。
 
爱尔眼科:爱你的钱,还是爱你的眼?
艾芬是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2020年5月份视力严重下降,亟需治疗。
 
尽管她供职的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但是她不能在这治疗。
 
受疫情影响,医院的诊疗业务还未完全恢复正常。
 
尤其是眼科,2020年2月和3月相继有3位医生病逝,包括“吹哨人”李文亮。
 
艾芬在熟人的建议下选择了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这是一家体量巨大、看起来很靠谱的民营眼科医院。
 
手术由医院的副院长、白内障与老视专科主任王勇主刀,过程很顺利。
 
不出意外的话,该院对外宣传时将会多一项“为抗疫英雄恢复光明”的光辉事迹。
 
这对医院和整个爱尔眼科在2021年保持业绩增长30%以上至关重要。
 
赚钱嘛,不寒碜。
 
 02 
 
爱尔眼科的发家史有些类似莆田系。
 
那是一个私人可以承包公立医院科室的年代,承包医院皮肤科等冷门科室借鸡生蛋成了某些能人的财富密码。
 
1997年,陈邦参考邻居跟医院眼科合作的成功经验,自筹3万元承包了长沙市第三医院的眼科,而且很快就赚到了钱,这奠定了他日后湖南首富的地位。
 
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陈邦早年当过兵、做过批发代理生意,又在海南房地产泡沫中折戟沉沙。
 
这次承包眼科,刚血赚三年财又遇到挫折:国家大力整治“院中院”,自己办眼科医院又没人来。
 
想要活下去,必须在客源上下功夫。
 
谁不渴望光明呢?
 
只要名气大、手段多、舍得花钱,不愁拉不到公立医院的客户。
 
医生披上白大褂,时不时强调一下“失明”、“钱还能再赚,眼睛坏了就没了”,巴拉巴拉,不愁客户不选贵的套餐。
 
当然了,这些都是江湖手法,不代表爱尔眼科的实操和节操。
 
不知道陈邦用了什么狠招,2001年,他还在为第一家医院的生意发愁;2003年,他就在长沙、武汉和成都同时设立四家医院,玩起了连锁;2009年,爱尔眼科成功上市创业板。
 
爱尔眼科玩命扩张的基础,是一双双渴望光明的眼睛。
 
作为世界上素质教育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沉迷于读书和工作,太多眼睛因此失去了光彩。
 
爱尔眼科从一间1500平方米的“诊所”,通过成立并购基金,以10%的资金撬动杠杆,大量收购医院,等培育成现金牛后再并入爱尔,短短十多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坐拥3家上市公司,600余家眼科医院及中心,业务遍及亚洲、欧洲、美国,员工总数超过4万人,年门诊量超1000万人次的眼科巨无霸。
 
在上市后,爱尔眼科营收保持每年30%的增长率,收入从2009年的6.06亿元增至2019年的99.9亿元,市值从69亿元增长到3086.6亿元,位列创业板第4,陈邦也成了身价千亿的湖南首富。
 
爱尔眼科:爱你的钱,还是爱你的眼?
爱尔眼科表示:“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让爱尔眼科医院遍布中国城乡县域。”
 
市场经济就是好,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医疗服务。
 
资本和患者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03 
 
扩张这么快,怎么保证服务质量呢?
 
不可否认,爱尔眼科实力强大,但是实力再强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当利字当头、资本驱动的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捞金,利润和医德总有一个要靠后站,甚至是靠边站。
 
2020年12月29日,当投资者提问“医疗事故怎么去把控”时,爱尔眼科称“公司医疗质量把控得很好”,“一些标准高于国家标准”,“事故率和纠纷率极低”,“绝大多数医疗纠纷并非医疗事故,纠纷是沟通问题或服务质量引起的”。
 
相对于爱尔眼科2018年573.57万人次门诊和56.45万例手术的接待量,被爆出来的严重医疗事故并不多。
2008年,范某手术后黑影飘动、干眼症等症状,法院判决重庆爱尔眼科赔偿8.2万元。
 
2012年,吴某术后双眼失明,法院判决贵阳爱尔赔偿35.83万元。
 
2017年,周某左眼术后视物不见,法院判决武汉爱尔赔偿9.7万余元。
 
2018年,刘某术后左眼外伤现盲目5级,法院判决葫芦岛爱尔赔偿23.6余元。
对于患者来说,这双眼睛就是他们的全部,而几十万赔偿还不到爱尔眼科利润的九牛一毛。
 
几十万和几十亿孰轻孰重,爱尔眼科分得清。
 
为了赚更多钱,他们不惜连续多年发布违法广告,还造谣“裸眼视力将纳入中考评价指标”,用三军仪仗队做广告,而代价不过是偶尔被罚几万块。
 
 04 
 
谁都知道,手术有风险,签字需谨慎。
 
但风险并不是降低标准、重利益轻医德的理由。
 
爱尔眼科有3000亿市值,营收分分钟破百亿,他们赔得起,可患者只有一双眼睛,伤不起。
 
多年来爱尔眼科事故不断、问题不断,但是规模、营收和股价依然不断快速增长,未来还将扩展到全国城乡县域,为更多患者治疗眼睛。
 
大象能负重,能办事,可当这头大象贪多贪快走捷径时,不免要踩踏几个人。
 
尤其是医疗行业,关系健康与生命,要是行差踏错,直接就能演变成为草菅人命。
 
艾芬等人就被这头大象踩到了。
 
结合各方面信息,艾芬视网膜脱落这件事换到哪个医院哪个医生治疗都有可能发生,毕竟她眼睛受过伤、高度近视、接受过治疗、年龄也接近视力出问题的高峰年龄段。
 
她愤怒的原因是,爱尔眼科没有仔细检查就让她做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她怀疑这背后可能是爱尔眼科出于利益驱动,忽视小的问题,不用几百块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骗”她购买价值2.9万的治疗服务。
 
这还没完,治疗结束后,艾芬反映视力问题时,对方没有负责到底,延误了治疗时机。
 
在艾芬选择公开维权后,爱尔眼科表示“经核实,艾芬女士右眼视网膜脱落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艾芬回应是:“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管理混乱、推卸责任”。
 
 05 
 
爱尔眼科从3万元起家发展到3000亿市值,资本的力量不能忽视。
 
在这些资本的加持下,爱尔眼科如大象狂奔,出什么“小问题”都能摆平。
 
现在踩到抗疫英雄,大象终于撞上了民心这堵墙。
 
艾芬发声后,爱尔眼科股价应声跌落。
 
202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刚冲上3086.6亿的市值巅峰,2021年第一个交易日就跌到了2812亿,蒸发270亿,下跌近9%。
 
出了这么轰动的事情,市值只下跌了9%,说明投资者对爱尔眼科依然充满信心。
 
想想也是,一个市值69亿的公司用11年时间发展到3000亿,堪称“眼科中的茅台”,还有什么投资比这个赚钱?
 
至于医疗纠纷,大不了赔钱,还能咋滴?
 
了不起让医生去顶罪。
 
当务之急是保股价,赔一双眼睛只需要几十万,眼睛都不需要眨一下,股价一跌就是几十上百亿,肉疼啊。
 
有投资者表示,爱尔眼科对这类事情有成熟的应对办法,不会影响发展。
 
还有投资者表示,如果跌停,一定会抄底。
 
爱尔爱尔,这“尔”说的恐怕不是可怜兮兮的患者,而是这些可爱的投资者吧?
 
如今艾芬重新做了手术,却没法回到从前了,她不能用力,抱一抱自己2岁的孩子都不行。
 
她表示:“不是我一个人受到过伤害;我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而战;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爱尔眼科:爱你的钱,还是爱你的眼?
大象怎么走路,要看执鞭的手,也要看民意的墙。
 
是继续狂奔,还是谨慎前行,在3000亿资本的眼中和价值几十万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期待。
 
 
来源:老司机野驶(ID:lsjyeshi)作者:韭菜斯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KVtEmuvuneevQS8zkWwg

PHP ‘_gd2GetHeader()’函数整数溢出漏洞

大嘎好,半吊子运维又出现了。

登录阿里云发现一个新的安全警告。

中危 PHP ‘_gd2GetHeader()’函数整数溢出漏洞 存在EXP 拒绝服务

漏洞描述

PHP(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PHP:超文本预处理器)是PHP Group和开放源代码社区共同维护的一种开源的通用计算机脚本语言。 PHP的‘_gd2GetHeader()’函数中存在整数溢出漏洞,攻击者可利用该漏洞造成堆缓冲区溢出。

基本信息

  • CVE编号: CVE-2016-5766
  • 漏洞类型: 拒绝服务,缓冲区溢出
  • 危险等级: 中危
  • 披露时间: 未知

修复建议

目前厂商已经发布了升级补丁以修复此安全问题,补丁获取链接:
https://bugs.php.net/bug.php?id=72339

参考链接

稍微看了一下,登录到服务器,进行更新

#yum update gd
Loaded plugins: fastestmirror
Repository base is listed more than once in the configuration
Repository updates is listed more than once in the configuration
Repository extras is listed more than once in the configuration
Repository centosplus is listed more than once in the configuration
Loading mirror speeds from cached hostfile

  • base: mirrors.163.com
  • epel: mirror.sjtu.edu.cn
  • extras: mirrors.163.com
  • remi-safe: mirrors.tuna.tsinghua.edu.cn
  • updates: mirrors.aliyun.com
    Resolving Dependencies
    –>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 Package gd.x86_64 0:2.0.35-26.el7 will be updated
    —> Package gd.x86_64 0:2.0.35-27.el7_9 will be an update
    –> Finished Dependency Resolution

Dependencies Resolved

================================================================================

Package Arch Version Repository Size

Updating:
gd x86_64 2.0.35-27.el7_9 updates 146 k

Transaction Summary

Upgrade 1 Package

Total download size: 146 k

Is this ok [y/d/N]: y
Downloading packages:
Delta RPMs disabled because /usr/bin/applydeltarpm not installed.
gd-2.0.35-27.el7_9.x86_64.rpm | 146 kB 00:00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Running transaction test
Transaction test succeeded
Running transaction
Updating : gd-2.0.35-27.el7_9.x86_64 1/2
Cleanup : gd-2.0.35-26.el7.x86_64 2/2
Verifying : gd-2.0.35-27.el7_9.x86_64 1/2
Verifying : gd-2.0.35-26.el7.x86_64 2/2

Updated:
gd.x86_64 0:2.0.35-27.el7_9

Complete!

保险起见,重启一下,正好现在没有人用

#reboot

然后登录应用系统,貌似一切正常哦。

打完,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