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无神论”我才发现:信仰是最高级的理性!

昨天凌晨,看了场球赛,NBA东部半决赛,波士顿凯尔特人对密尔沃基雄鹿。

这么一场重要比赛,不仅是商业价值。在世界最顶尖的运动员眼里,求胜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但就是这场比赛,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放弃“无神论”我才发现:信仰是最高级的理性!

波士顿凯尔特人的当家球星,杰伦布朗是一位穆斯林,而现在正值伊斯兰教斋月。相传这是真主安拉将古兰经下降给穆罕默德圣人的月份。

因为它在穆斯林心中如此神圣,所以在斋月持续的30天里,教徒白天不能吃任何东西,连谁都不能喝,因此斋月也叫“禁月”。

对普通人而言,这三十天恐怕肠胃比较难熬。可对于一个每天高强度运动的职业球员来说,对身体的消耗可想而知,瘦个五六斤是肯定有的。

果不其然,昨天的比赛里,要扛着球队前进的布朗完全不在状态,浑身上下没有力气,得了十来分,命中率只有三成。

我特别好奇大家怎么看这事,于是就去社区看了一下评论。

 

1

果然,大多数人表示无法理解。首先是金钱这块,今年是合同谈判的关键年,在季后赛这种舞台,如果不能证明自己的水平,损失的美金估计要千万起步。

还有人说布朗傻,你要是怕人说,完全可以自己偷偷吃点东西,又没人会发现。信教和赚钱完全可以两不误啊?

更多的评论则是:“我认为杰伦布朗完全没有团队意识,他在用自己的‘自私’,伤害集体的努力,这种人应该被孤立。”

而他是这么回应的:“斋月很特别,它在很多方面拯救了我的人生,有些事情就是要大于篮球。”对此,凯尔特人全队上下、甚至美国的狂热球迷,也没人对其指责。

我想,恐怕布朗为美国出战(事实上,美国球员对俱乐部荣誉感比国家队更强),也会坚持斋月禁食。而放在某些国家,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得到认可的。

这种差异,其实就是不同的文化,对于信仰重要性的不同认知。在我们看来,这真的挺傻的,你为一个不能证明存在的东西,去放弃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值吗?

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我不去评判。但有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信仰更易让人产生敬畏,而有敬畏之心的人,你更容易信赖他,至少他的发誓是有代价的。

有个伊朗高分电影叫《一次别离》,一条主线讲的是两个价值观迥异的家庭间,因一系列无法调和的误会,上升到彼此仇恨,最终对簿公堂。

 

放弃“无神论”我才发现:信仰是最高级的理性!

在故事的结尾,男主人面对保姆的诬告,找不出任何证据来反驳。于是让保姆对神发誓自己没有说谎。结果这个一穷二白的保姆,宁可放弃一大笔赔款去坐牢,也不愿意对神说谎。

无论是生活还是电影,在有真实信仰的教徒心里,“发誓”是一件非比寻常的事,尽管没有人监督你。可这个誓言比荣耀、幸福、财富,甚至性命都重要。

在《天国王朝》末尾,男主面对萨拉丁的浩荡大军,准备带着耶路撒冷全城老百姓赴死抵抗、他坚信萨拉丁会屠城,因为曾经的十字军就把耶路撒冷给屠了。

结果萨拉丁走过来告诉他:我是萨拉丁,我对天发誓,不会屠城。结果这男主就真的让全城人停止抵抗,放萨拉丁进来,萨拉丁还真就没杀一个人,甚至在缴纳赎金后,让人恢复自由身。

 

放弃“无神论”我才发现:信仰是最高级的理性!

这不是电影,这是发生在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而翻开《二十四史》,反而是张献忠这种人的天下。我打不过你的时候,跟你赌咒发誓,等我能打过你,扭头杀你全家。除了暴力优势,什么都不信。

 

2

在绝对实力是唯一规则的面前,人与人之间无法互信。有人分析,为什么死刑要株连九族、打完仗要屠城,因为当你实力被超过的时候,别人也会来灭你,那不如先下手为强,不给你翻身的机会。

信仰是律法的补充,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其对社会最大的价值就是创造“互信”,自称有信仰的人未必真的虔诚,但敢说没信仰的人,一定要离得远远的。

 

放弃“无神论”我才发现:信仰是最高级的理性!

 

这里的信仰不是必须信某种宗教,但应该是“有神论”的,这个“神”不是一般意义理解的,具象化的、用来参拜的偶像,或者什么魔法、奇迹、传说,它代表着人类用理性无法解释的未知部分。

 

毫无疑问,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由已知和未知构成的。

 

有次在饭局上,秦晖老师谈起这个话题,说自己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我当时有点意外,这么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居然是“有神论”者。随后,秦老师说:因为科学再怎么发展,也总会有无法消灭的未知。

当我们遇到未知时,首先诉诸于理性,理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科学。当科学解释了部分未知,这部分未知就成为了已知。而依然无法解释的那部分,就归结到“有神论”的领域。

 

在欧洲的启蒙运动中,一些哲学家为了反天主教廷的需要,将科学和“有神论”对立。后来人们发现,两者不冲突,因为分工不同。科学负责将未知变为已知,但人类理性永远存在局限,科学无法消灭未知。

 

于是,那永远存在的未知,就归到了“有神论”范畴。而且人们发现,“有神论”和个人自由是如此的互补,使人既能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又不至于道德沦丧、不择手段。

 

放弃“无神论”我才发现:信仰是最高级的理性!

(看不见的因果,比看得见的要更多)

“有神论”之所以起到了如此强大的约束力,是因为它给未知中,最让人恐惧的“死亡和因果”,提供了解决方案。人根据长期的经验,制定了道德和戒律。并认为只要遵循这些原则,就不易触犯未知中的因果惩罚。

 

这就是信仰的本质。于个人而言,你为它付出了自律,同时它也给你安全感。于集体而言,它建立了互信,强化了规则和秩序。

当然,这时有人会说,这个“道德和戒律”不是人设定的吗?没错,但这种规则是通过自然选择而产生的,连马克思都对“自然而生的秩序”予以肯定。当它符合、甚至高于世俗道德,这种信仰就可以被保留下来。否则就是邪教,所以信仰当然有邪恶的。

以上就是我对信仰的理解,它必须是贯穿死亡和因果的,才能让人真正敬畏,产生广泛的约束力。它得是“有神论”的,而且这个神必须是唯一的、代表未知的、不可具象的,不能用于偶像崇拜和交易的。

 

3

只有满足这样的条件,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信仰。所以,很多道德教条,约束力只能局限在少数道德感强的人中,而不能形成广泛约束力,比如儒家文化。

“仁、义、礼、智、信”可以作为一种信仰吗?你会发现即使天天学它、背它,可能在马路上捡个一块钱,能淡定地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如果是100万呢?你的信仰还会存在吗?

但是对于一个贯穿了“死亡和因果”的信仰而言,如果人真的信死后有天堂地狱、善恶终有报。别说100万,就是100亿的利益,当他想到可能遭受的痛苦时,那些钱都会变得一文不值,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放弃“无神论”我才发现:信仰是最高级的理性!

所以你会看到,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在考儒生、讲儒家,结果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们,行事起来却完全是弱肉强食那一套。不包含对“死亡和因果”的敬畏,形成不了真正的信仰。

我20岁以前就是“无神论”者,因为我相信凭借我的努力和聪明,抓住能看得见的事物,就能让生活充满确定性,只相信我看得见、能证明的,这就是傲慢和偏执。

后来,经历了各种事我才发现。原来“确定”和能看得见的东西,是生活中只占了极少的部分,而绝大部分是你“无法确定”和看不见。你真的不知道你不经意的一个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

因此,我开始敬畏未知,相信冥冥中存在着我不知道,却真实存在的规则和因果。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我能唯一做的,就是不要去做那些亘古以来就公认恶劣的事情。即使利益显而易见,可风险你是看不见的。

不做那些事,不是因为利益的筹码不够,而是万一真的有地狱天堂,那点收益,和损失相比就完全不够看。慢慢的,我就变成了一个“有神论者”。但也发现,大部分人的行为模式,还是不敬畏未知的。

有次我就问一位历史老师,我说波兰在苏联解体以后,像带鱼这样的人结局都咋样了,老师想了想说,波兰是个天主教国家,没有这么无耻的人。

确实,但凡连岳、叶某、远方XX这样的人有一点信仰,他们都不会在金钱面前,毫无敬畏之心。无论说多少谎言,和自己以前的言论反差多么大,都完全无所谓。

他们的理解就是:有了钱就不会有恐惧。什么“死亡和因果”、什么神和未知,我通通不信,只有实力和看得见的东西,才是我所能信服的。这样的人就犯了“七宗罪”里的第一罪——傲慢。

为什么傲慢、偏执是七宗罪里面的第一罪,因为七宗罪里面的其他罪都是对人的犯罪,而傲慢,是对“神”的犯罪。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到,自以为什么都不需要敬畏,只相信力量和现实的时候,这个人就已经犯下了最重的罪孽。

很多人即使听见这些话,恐怕也只是会嘲笑:你看,他居然信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像我这样聪明,懂得追求看得见的东西,过上人上人的日子。

这些人确实会因此获得更多“机会”,可是当他预料不到的事情来临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做的一切都有代价,他能来得及反悔吗?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少吗?权倾天下的刘瑾能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遭受千刀万剐吗?

就算这样的人幸运地入土为安,没有遭受任何报应。可如果人死了以后真的有轮回呢?你的子女后代要替你偿债呢?

一想到这些,作恶的收益就没那么可观了,因为收益看得见,风险却无法预估!作为一个风险厌恶者,我宁愿相信因果。

这不是迷信、也不是傻,恰恰是最高级的理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yv-3Yt2MD0Xdvd0PQHxng

多城松绑,我们离爆雷有多远?

作者 | 燕大
五一前夕多地加速松绑楼市。
 
4月29日中央吹过暖风,坚持房主不炒,同时支持各地从实际出发改善房地产政策。
 
上头吹暖风的当天,东北的沈阳取消限购,外地人购房跟当地人同等待遇;河南的古都洛阳从首付30%降到20%,且提高个人公积金贷款额度到55万。
 
这俩地儿我都去过不少次,沈阳的烧烤让人回味,洛阳的龙门石窟令人震撼。
 
接着4月30日,广东惠州取消部分区域限购,并且惠州允许先提取本人及其配偶的住房公积金付首付;
 
湖南的株洲、湖北的黄石更直接,株洲市区购买新房二手房且网签缴纳契税的,直接给出50%的契税补贴,黄石则给出城区新房50%的契税补贴!
 
但是我查了下许多地方不但降低首付,房企实际成交房价都降低了。
 
可想而知即使中央吹暖风,很多城市的房子都不大香了,由此看区县的情况更可想而知。
 
各地之所以加速赶在五一前松绑,无非是为了蹭这个假期的热度,银行因降准资金也充足。
毕竟今年小半年已过但不论是就业还是经济都没掀起大的浪潮。
 
这事儿搁任何一个地方都得想办法尽快解决的,所以蹭五一热度纯属正常。
 
前天有读者反问难道是要把房地产的泡沫吹得越大越好,直至破灭吗?!
 
那么房地产的泡沫还会越吹越大么?
 
我觉得不会。
 
因为现在的松绑和之前的高歌猛进有本质区别,松绑的只是消费端,资金端的紧箍咒并没有取下!
 
现在的松绑是上头认可了之前多城降首付、降利率以及补贴政策的,这是从购买端降低购买门槛;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取消限购、限售的队伍,继续扩大购买门槛的降低。
 
但请看清楚,这些措施都是从消费端降低购买门槛的。
 
本质上,任何商品能够降低购买门槛,就意味着这东西不再稀缺!
 
或者说供大于求,就好似100件商品却只有10个需求者,不降低购买条件的话,消费者肯定心想你爱卖不卖,大不了换家店。
 
就像奢侈品驴包、马包,越是排队都买不着才越是会涨价,越是涨价商家越是控制数量,一定得造成稀缺的场景这样才能维持高价。
 
卖的不是产品,卖的只是“稀缺”二字罢了。
一旦这些东西满大街都是,供远大于需求,那就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大白菜”。
 
北上广深的核心区域没有松绑,就因为这些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就像奢侈品,全国人民都跑去购买那数量肯定不够。
 
而前些年之所以高歌猛进,主要因素是城市化,把人往城市里赶。
 
人口大量增加,各种大拆大建的边际效应又让很大一部分人吃饱穿暖有余钱,买房就是必须的了;
 
而在城市化火红的时候,城市房子数量远远少于涌入的人口数量,所以房价在这个时间段里遵循市场经济猛涨。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城市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货币量逐年增高,水涨船高几乎一切都在涨价,连彩礼也不例外!
 
但一个板块的经济增长总会有个高低谷的,要么主动降温要么就是撑不住爆掉。
 
国家前两年收缩楼市,就是主动挤泡沫。
 
为什么要这么做?
 
理由很简单,房地产速度飙到了250,但是城市化高峰期早过了,这时候再不刹住就很危险了,一根针迎上去都能捅成重伤。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真等到它自己炸了那没啥遮挡的金融、工业、物流都得被近距离炸成重伤。
 
所以就在彼时,国家给房企戴上紧箍咒出台三条红线: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
 
2、净负债率不得超过100%;
 
3、房企“现金短债比”小于1。
 
简单说,就是限制房企无限制从金融机构借钱!
 
超线就借不到钱,所以后面很多房企暴雷了。
 
彼时不但给房企戴上三条紧箍咒,也给银行加了“两个上限”:
 
1、大型银行,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国开行和邮储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
 
2、中型银行,像招商、浦发等17家,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27.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20%。
 
3、小型的包括部分城商银行、民营银行、城区农合等,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2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17.5%。
 
4、县域农合、村镇银行,两个上限分别为17.5%、12.5%,12.5%、7.5%。
 
三条红线加上两个上限共“五条限”,先一步把房地产的这个泡沫挤了挤。
 
所以才有了后面的许多房企资金链断裂暴雷,很多银行按揭批的越来越慢。
 
而现在松绑也只是在消费端松绑,并没有在这“五条限”上解绑,我觉得一时半会也不会解绑。
 
如果真在这五条上解绑的话,就等于开始“吹泡沫”,无限制让热钱通过银行流入房地产,那才真正恐怖!
 
好在现在只是在消费端松绑,并没有放松资金闸门的意思。
 
所以我认为,只要资金端卡住,整个楼市难以再掀起什么大浪的。
 
并且之所以松绑本质是除了核心城市之外,大部分地方房子都是供大于求!房企自己也意识到不可持续,所以难以再复制前些年的暴利时代。
 
不过,总有人唯恐天下不乱!
 
这两天我看到有些人在鼓吹解救楼市就得解除上面的“五条限”。
 
这种人才真的可怕!
 
他们不是不知道房地产虽是支柱产业但爆发期早已过去;
 
他们知道人口、就业和地方经济都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之前因人口存量产生的红利早已吃得差不多了;
 
他们更知道城市化目标接近完成,巨量的购房需求已不复存在!
 
他们更是明知一旦取消房企借债和资金注入的限制,除了核心城市外多数城市仍会降价、降交易量,并且物价一定会暴涨、房企雷照样得暴。
 
但这些人仍然想着从根本上掘堤,把大水灌到楼市!
 
除了因为他们投了房产或为别人站台,我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原因。
 
这些相关利益者的贪婪才是楼市泡沫的最大推动者!
 
并且最终会间接让绝大多数人为之买单。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tPSGN9ZOCTpjdqolV4EXg 

顺着 IP 地址,他们能找到我家吗?

近期,各大互联网平台陆续显示用户 IP 属地,而用户方则无法选择开启或关闭这一功能。

最先被发现的,是不少认证为“本地资讯博主”和“海外资讯博主”的账号,IP 属地与资料地址并不吻合。

一些人支持平台强制在前台显示用户 IP 属地,他们认为有人会因此收敛,至少无法假装在某地,假冒他人也多了一个辨别要素,在“伪现场”发生的新闻也会不攻自破;也有不少质疑,认为自己现在就相当于在大街上裸奔,个人隐私将会被继续蚕食。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和平台建立连接的基础就是 IP,收发双方的 IP 地址都必须公开的,用户的 IP 信息都会被平台服务器记录下来。也是为什么即使用户关闭设备的定位,平台还是能获知 IP 属地信息的原因。

目前,这些平台公开的是用户 IP 地址归属地,而非 IP 地址,一般只标注到省一级范围。

去年 10 月,“显示用户 IP 属地”已在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有所体现。其中要求,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应当以显着方式,在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示账号 IP 地址属地信息,境内用户需标注到省(区、市),境外账号 IP 地址属地信息需标注到国家(地区)。

人们担心 IP 会泄露自己的隐私,担心有人通过这个信息精准定位到个人,或者顺着它撬动自己更多的信息。

  IP,网络世界的门牌号

在现实中,人们用经度、纬度标记地理位置;在网络空间里,人们依靠的是 IP 地址。

顺着 IP 地址,他们能找到我家吗?

这是一个典型的 IPv4 地址,分为四个部分,共八个数字|Wikipedia

IP 地址,就是 IP 协议所定义的地址。这里的 IP 协议,就是 TCP/IP 通信协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刚开始尝试网络连接时,互联网并不像今天,万维网(WWW)一家独大。那时出现了计算机科学研究网络、ALOHA 网、因时网、阿帕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彼此之间信息互通成了难题。

于是,有人开始研究计算机网络共同遵守的“语言”。终于在 1978 年,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Vint Cerf 和项目经理 Rob Kahn,开发出了 TCP/IP 通信协议。这下,所有网络下的计算机就都能“对话”了。

顺着 IP 地址,他们能找到我家吗?

TCP/IP 的两位发明者|Wikipedia

到了 1983 年,互联网前身阿帕网正式运行 TCP/IP。

其中,IP 确定了寻址方法、数据包的封装结构,最终让数据从源头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人们经常把 IP 地址比作互联网中的门牌号,A 在这个屋子,只有在知道 B 的“门牌号”的前提下,才能去“串门”。

这时候,有人把自己的屋子改成了学校、商店等服务性场所,他们觉得八位纯数字的 IP 地址(IPv4 版本)不好记,于是发明了一套“域名系统”——DNS。从此,域名(比如 www.xxx.com)和 IP 地址(比如 192.168.x.x.)互相映射,访问哪个都能到达目的地。当然,每个人都会选择更容易记的域名。

可以说,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一个 IP 地址对另一个 IP 地址的访问的总和。在这里,IP 地址是最基础的单位,每个联网的设备都有。

IP 地址往往是被分配的,某种意义上,用户并不拥有它。

具体而言,当你使用家中宽带联网时,运营商会给这条宽带分配一个 IP 地址,连接在其上的任何设备,都同享一个 IP 地址。而当你是使用移动信号访问网络时,则由附近的移动基站分配 IP 地址,随着你的移动,你获得的基站 IP 也会不断变化。

此外,还有通过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联网的方式,相较移动信号和宽带,IDC 机房使用的 IP 号段较为固定。

无论是运营商、基站还是数据中心,都有真实存在的地理归属,因此其发放的 IP 地址也如电话区号一般,标示出了这些属地。如 220.181.22.1 为电信在北京的、210.22.84.3 为联通在上海的。这些 IP 地址的属地,很容易搜索得知。

总结一下,在现实里,人们知道了你的门牌号,就可以直接找到你家去,但在网络空间里,知道了你的 IP 地址这个“门牌号”,并不一定能找到这台设备的具体位置。因为 IP 是可以移动和变化的。

有一些网络使用习惯会导致 IP 归属地的变化,比如很多重视数据安全的公司,会要求员工在酒店等非加密网络环境下办公时,使用“代理”,它相当于中途拦截了数据,让数据的目的地变为另一个地址后,再从那个地址传输给你。此外,使用公共 Wi-Fi 也可能会导致具体设备 IP 的隐藏。

  “暴露”的信息,又多了一个

人们在网上暴露的信息太多了,现在又多了 IP 属地这一个。

此次各网络平台公开 IP 属地,大家的担忧之一源于对隐私的侵犯。如一个流行的评论所称,从 IP 开始,之后是区域、街道、小区、楼栋号、门牌号、身份证,人们担忧隐私被一步步蚕食。

如果仅看 IP 地址,这个担心可能多余。即便知道具体的地址号,查询时也主要显示的是国家 / 地区 / 城市、经纬度、IP 主机名称、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等信息。使用者姓名、准确地址、电话号码等可直接定位到个人的信息,仅靠 IP 地址难以获得。

图源:Unsplash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琮玮表示,目前 IP 归属地范围仅显示到省份或国家,没有直接指向,也不可能仅凭某省属的 IP 而关联到特定的个人。

但平台不仅仅掌握 IP 信息,它们获得的多种数据,依旧可以还原一个人的大部分信息。

以某主流平台为例,其用户协定中显示,其获取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身份与鉴权信息(如自然人身份、账号、基本资料)、使用过程信息(如位置、联系人)及设备属性信息。如果用户使用了特定服务,还会相应收集身份证号、面部识别特征、支付账号等更进一步的信息。

此外,个人在该平台发布的内容、好友关系、活动痕迹等,也属于平台信息采集范围。

社交平台通常是前台匿名,后台实名。2015 年开始施行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首次提出“网络实名制”,即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左晓栋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每位网民都可能被精确追溯——这也意味着,倘若出现问题,可通过事后行政层面的监管手段来采取措施,而无需事前公开地理位置。”

实际上,除了隐私,人们担忧正是属地信息加上其他信息,会为显示 IP 属地增加其他含义。比如助长“地域黑”、经由属地信息预设发言立场等。更何况此次公开 IP 属地并没有经过用户同意,可秉承的法律依据也未正式生效。

图源:Unsplash

泄露隐私,对个人权益造成侵犯,从来都是综合所得。

  我该怎么保护自己

辽宁昌信律师事务所杨财广律师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IP 地址公开的信息,属于个人信息范畴,尚不涉及用户隐私权。

在网站论坛时代,人们无需登录就能发言,靠 IP 地址互相辨识。之前还有一款基于腾讯 QQ 的第三方辅助软件——珊瑚虫,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获取对方好友的 IP 地址换算成上网区域。

但在今天,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表达欲望和发布量级都不可同日而语。某种意义上,IP 并非是一个能完全独立出来的数据,它往往还和人们的生活信息有着强绑定。

在一些介绍“人肉”的教程中,心怀恶意之人只要用一个抓包工具,再给对方打一个电话,后者的 IP 信息就被“钓鱼”了。接着,他们就会用 IP 查询网站对 IP 进行大致的定位,然后再导入经纬度解析网站,等等……再到相关网站查询受害者注册过那些平台,继续在各个平台搜集对方信息。

相比 IP 暴露受害者的真实方位来说,人们有时分享出来的照片就带有精确位置信息。因为他们在手机拍照时,相机往往都是默认开启地理位置。

所以,在分享照片时隐藏位置信息,在设定里关闭“精确位置”选项,避免不怀好意的人仅从一张照片就得知了你的具体位置。

顺着 IP 地址,他们能找到我家吗?

在 iOS 15 中,图片分享页面可取消勾选“所有照片数据”|作者提供

另外,在搜索引擎和网络平台上先“人肉”自己,留意自己哪些信息已经暴露,尝试删去不想暴露的信息;在各个平台上,可以用不同的用户名和个人资料,密码避免都设置成相同的格式和内容。

最后,提防来源未知的软件,避免安装恶意软件,一旦被入侵,包括个人账号、密码、照片、购物记录、行程记录等等个人隐私都会被窃取。

黑客们会将泄露的用户数据整合分析、集中归档到一起,搭建“社工库”,用此牟利。查询和搭建社工库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情节严重要承担刑事责任。但目前有现象表明,社工库仍然活跃在互联网地下产业链。

参考文献

[1] https://www.sohu.com/a/532925433_161795

[2] https://mp.weixin.qq.com/s/NXMSM1REPlUraj7aC81b5w

[3] https://www.modb.pro/db/115569

[4] https://www.netspotapp.com/cn/blog/ip-addresses/what-is-my-ip-address.html

[5] https://www.geekpark.net/news/258146

作者:睿悦、biu

编辑:卧虫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J6l5Yd_GumihPSpn-9cdQ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这个朋友心情很糟糕的原因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对经济形势很悲观,甚至感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希望。

我当然也知道当下经济形势比较困难,但是没有想到这位朋友已经悲观到这种地步。然后我侧面了解了一下,发现身边很多人也有相同的极度负面情绪。

下面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1  中国经济基本趋势

如果我们要看未来,就要讲趋势。

最近两年,中国领导人在提及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时总会说一句话——“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可能很多人对这句话不大在意,但这其实是一句非常精当的描述。

为什么?

经济大循环简单地说就是看两个端头,一个是供给端,一个是消费端。相对而言,消费端更为重要,因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端才是拉动经济大循环的主要动力。

那么我们来看看消费端的情况。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0-2021年)

过去我们看消费数据最常用的是增幅数据,增幅一下降很多人就心急火燎感觉天都要塌了,实际上即使增幅下降,消费金额的绝对值还是增长的,偶尔也有消费绝对值下降的,但是从趋势来看,中国老百姓消费增长趋势是没有改变的。

即使偶尔一两个月出现下滑,但是很快就能恢复增长,至少从消费趋势来看,中国消费增长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拐点。

为啥中国消费趋势能保持稳定向上的趋势?

因为中国老百姓的存款一直在持续增长。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中国居民存款数据(1980—2021年)

这个居民储存存款增长的曲线与消费的曲线基本一致。居民消费稳定向上,居民存款稳定向上,这就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的扎实支撑。

当然,消费端的数据也不是一片大好,当下也有隐忧,这就是最近几年居民负债率也在快速增长。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中国居民杠杆率变化(2014-2021年)

2021年底居民杠杆率大致是62%左右,换算成金额是70万亿左右,这个数据虽然与2021年底居民存款103万亿还有30万亿的绝对差额,但是考虑到负债个体与存款个体不匹配的情况,这个杠杆率还是值得我们保持警惕。

总结一下,在经济大循环的消费端,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但也有一定的隐忧(杠杆率上升比较快)。

消费端没有大的问题,但是供给端问题却比较大。

我国供给端面临的问题包括:高端产业严重不足,中低端产业产能过剩,总体制造业附加值不高。导致上游原料一旦大幅涨价,我们制造业就受不了;同时落后的过剩产能在地方保护主义庇护下又无法通过市场经济规则淘汰,形成大量吞噬金融资源的僵尸企业。

所以,最近几年国家改革发力方向都在供给侧方向,包括: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过剩产能;

—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动产业升级;

—搞三去一补供给侧改革,强制出清过剩产能;

—搞经济内循环,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

以上总结一下就是产业转型与升级。

转型是有阵痛的,越是规模巨大的转型,越是涉及面广的转型,阵痛的代价就越大。

当下经济形势为啥困难,大家为啥感觉日子不好过,核心原因就是几个较大行业的转型凑到一块来了:

房地产去金融化转型……

教培行业关停并转……

医疗行业去市场化转型……

叠加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共同造就了普通人都能感受的转型阵痛。

经济学上可以将经济大循环分为消费端与供给端,但是社会学概念就要更复杂一些,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主要是适龄劳动力),我们每一个人既是供给端又是消费端,因为供给端几大行业的转型阵痛,让很多人对于未来预期前景比较悲观,所以才会拖累消费端增长势头也停滞下来。

但是,目前的困难也只是转型的阵痛而已,中国经济前景与趋势还远未到悲观的时候。

三十年前中国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型阵痛。

1992年国家确定要搞市场经济,高层的指导思想是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

从1992年开始,大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几千万国企职工下岗,无数人一夜之间失去了铁饭碗,被一刀切推向市场苦苦挣扎求生,很多人不得不去摆地摊、卖唱……

90年代境遇最悲惨的就是下岗的国企职工。

很多人后来就曾经质疑,这个转型能不能慢一点,让社会的阵痛轻一点?

答案是不能。

1998年我们M2(货币供应总量)是11.7万亿人民币,当时仅仅是四大国有银行(工农建交)呆死账就超过1.4万亿,如果加上其它银行整体金融系统呆死账超过2万亿,这就是我们货币供应总量的20%。

整整20%啊!央行发行的货币,每10元就有2元是永远收不回来的呆死账!

如果92年之后不痛下决心果断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大量的僵尸国企将迅速吞噬我们的金融资源,直到让整个国家经济崩溃。

现在也是这种情况,外部与内部各种矛盾的积累已经到了不痛下决心转型,中国经济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外部,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战、科技战,高科技与中国脱钩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下不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能行吗?

内部,中国老百姓持有房产面积超过400亿平米,空置房就有60亿平米(来源于黄奇帆透露的数据)。为了持有上述房产,居民宏观负债率已经达到62%,在这种情况下不遏制房地产快速膨胀的势头,不控制流向房地产的金融资源能行吗?

2  未来中国经济增量

但是,如同三十年前一样,当下的阵痛是暂时的,我依然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当中国完成经济转型之后,未来的经济增量大致来自以下几个部分。

其一,产业升级。

中国每年进口芯片三千亿美元,进口汽车与零部件超过七百亿美元,进口大飞机(空客与波音)几百亿美元,进口高端机床、医疗器械等又是几百亿美元。

如果中国产业升级实现,光进口端就可以省下大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然后我们还可以对外出口——按照发达国家粉碎机的秉性,只要我们掌握高端产业核心技术,我们就能迅速把在这个行业的产品干到白菜价,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所向披靡。

这么一进一出,产业升级就能给我国带来几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量。

其二,数字经济。

所谓GDP增长本质就是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依托互联网的数字经济就是全面提升劳动与生产效率的利器。

对于数字经济国家也很重视,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制定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第一代互联网是以台式电脑为主,第二代互联网以智能移动终端为主,现在我们大致处于第二代互联网的后期,而我们即将迎来的是第三代互联网,在未来互联网以穿戴式设备为主,穿戴式智能设备将带领我们开启一个元宇宙的新时代。

虽然按照国家规划,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只占GDP的10%,但是数字经济最大的价值是对全社会效率的提升。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举个例子,工信部在制造业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普及,现在我们有一些互联网平台已经可以直接通过工业互联网与工厂的生产设备连接,为消费端客户直接快速定制个性化商品,成本还很低。这种满足特定细分市场需求的生产效率是过去传统经济想都不敢想的。

在元宇宙时代,沉浸式体验也将为消费端创造更多移动智能终端无法比拟的体验,同样也将带动过去无法想象的消费增量。

其三,第三产业工业化。

大家都知道工业革命让人类生产力得到一个极大的飞跃,工业革命说白一点就是将手工业工业化,让大量产品可以快速、标准化生产出来。

正是因为工业革命,所以人类社会才会有三个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

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工业革命的第二个阶段——服务业工业化。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餐饮行业正在快速工业化,很多人总以为开餐馆首要就是找一个厨艺出众的大厨。

实际上当下的工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摆脱对大厨的依赖——如果过去工业革命摆脱对手艺高超的手工业制造者的依赖一样。

未来五到十年中,连锁餐厅会快速扩张,如同过去的肯德基、麦当劳一样。中央厨房/半成品供货商+自动化烹饪设备+标准操作工模式,将在越来越多的餐馆里消灭大厨的岗位,菜肴的制造将越来越标准化。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现在的餐厅上菜速度越来越快,因为餐厅里等待菜品上桌的每一分钟,都是商家的损失——因为没有创造消费。

一般一顿大餐,单纯吃东西的时间也就吃一两个小时。如果你一下单,菜肴就上桌,那么你用这一餐也就花两个小时,如果两小时后才上桌,你用这一餐就要花四个小时。这意味着,翻台率有一倍的差异。

同样的场地面积,同样的人员规模。前者的收入是后者的两倍,而由于食材仅占全部餐厅运营成本的不超过40%,前者的纯利润则有可能是后者的四倍以上。

这就是工业化餐厅的优势,依靠少数大厨的餐厅正在逐渐被淘汰,而中央厨房/半成品供货商+自动化烹饪设备+标准操作工模式的工业化餐厅正在成为主流,这也是劳动与生产效率的提升。

餐厅工业化之后所有服务业都会往工业化方向转型,不能转型的就被淘汰。

预制菜的快速崛起也是同样的工业化逻辑,有了完全标准化的预制菜,任何人都可以做出味道不差一桌菜。

工业革命第三阶段就是农业工业化,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能源成本非常低,这大致需要可控核聚变实现之后就能完成。

可控核聚变实现之后农业工业化的成就将超过普通人的想象,届时生产力至少要增长100倍以上,地球可承载人口上限从目前的不到200亿大幅度提高到上万亿。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因为农业工业化之后一栋7层楼大小的农业车间生产的粮食就可以养活上万人,一座城市大小的农业区可以养活上亿人。

在廉价能源支持下,人类可以向地面之下无限拓展生活空间,一个北京城就可以居住上百亿人,同时制造业的工业产品成本也会大幅度跳水,未来一辆汽车价格大致相当于现在一部手机价格。

在能源白菜价的时代,人类的生活品质可能会颠覆你的想象力。比如在寒冷的北方城市,我们甚至可以奢侈到在城市街道地下铺设电磁地暖,让本该寒冷的冬季也温暖如春。

那么,你说的这些远景能实现吗?

我觉得能!呃,准确地说是中国共产党觉得能!

看看我们国家制定的远景目标——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至少也是2.5万美元以上,现在我们人均GDP是1.25万美元,也就是说到2035年,我们人均GDP还能翻一倍(扣除通胀因素),经济总量大致是35万亿美元左右。

如果只是靠产业升级,靠做大数字经济,靠第三产业工业化,35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基本就是天花板了。

原因很简单,目前全球GDP大致是80来万亿美元,而全球化趋势已经有拐头逆转的趋势,也就是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增长是非常缓慢的,国际社会基本就是一个存量博弈的格局。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要做到35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差不多就是要从全球经济总量中拿走近4成蛋糕,这基本也是极限了,再多,欧美国家就要掀桌子了。

但是按照国家规划,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人均GDP还要翻一倍,也就是人均GDP5万美元以上,经济总量要达到70万亿美元,如果是在存量博弈的国际格局下,这是决不可能实现的。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增量生产力上取得重大突破,也就是可控核聚变实现,第一产业也实现工业化。

国家既然敢制定2050年的这个远景目标,说明对未来30年实现可控核聚变还是有把握的。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中国可控核聚变项目计划表

这是2016年中科院李建刚院士拿出的中国可控核聚变项目计划表,这五年中国可控核聚变项目的进展远超这个计划表,这里就不展开了,具体参考我的历史文章《中美博弈终极时间表》

所以,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前景——不管是13年后的2035年,还是28年后的2050年都一定要有信心!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我对国家的远期规划充满信心并且认为一定会实现呢?

原因很简单,1980年我还是一个小屁孩的时候,在广播中就听到国家的远期规划——本世纪末(20世纪)中国GDP要翻两番,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当时还懵懵懂懂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后面的结果证明,这个目标不过是小儿科而已。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这个过程中我就亲身经历了中国8个五年规划是怎么一步步实现甚至超额实现的!对国家规划目标的信心经历四十年早已变成一种信仰。

顺便说一句,国家的远景规划不是少数人拍脑袋制定的结果,而是集中了全国各行各业的精英呕心沥血提炼的精华。

以十四五规划为例,根据金灿荣老师透露的数据,十四五规划直接参与者有7万人,间接参与讨论的人员超过百万。

而且中国体制有一个特点就是规划大于人事,不管谁做领导,都要按照规划去做,也就是按照上百万精英制定的方向、路径去实现,最多节奏有点差别而已。

所以,我就常常这样比喻,西方那套制度相当于擂台赛,上一任领导人制定的政策很容易被下一任全盘否定,而在中国的体制相当于接力赛,大家上来都是按照既定的规划去努力,一棒接一棒按照既定方向跑,几十年下来才能保证我们的规划目标都一一实现。

3  中美博弈趋势

有人可能担忧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担忧美国对我们的遏制与打压,这个问题我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里就不纠结于具体的点,而是谈趋势。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曾经谈到中西方文明的差异,他喜欢用国际象棋来代表西方文明,用围棋来代表东方文明。

国际象棋总体是一种存量博弈的思路,从开局开始,双方的棋子就不断消耗掉,最后拼到一兵一卒也要干翻对手。

而围棋更讲究布局与做势,在势与空之间寻求平衡,真正的围棋高手不是杀得对手尸横遍野,而是一直有效控势,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聂卫平巅峰时期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就有几盘棋,对手每一步棋局部看都是正着,没有明显的恶手,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聂老的对手下着下着局势就不行了,基本就是完败。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当时聂老的对手也是日本超一流棋手,包括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藤泽秀行等等,在局势不利的时候也故意碰瓷挑起战斗,放出各种胜负手,但是都被聂老巧妙化解,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老聂将优势变成最后的胜势。

我们再来看看中美,建国初期中美综合实力差距差不多就是天壤之别,那时中国工业基础基本为0,教育基础基本为0,科研水平相比美国落后大几十年,GDP只有美国的8.3%,也就是一个零头。

当时的中美差距如果用围棋来比较就是上来就让美国摆9个子,简直就是地狱级难度。

70年弹指一挥间,现在中国GDP按照美元计价是美国的77%,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是美国的130%,是不是感觉中美棋局下到中盘,形势已经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现在就是瞎子也能看出未来只需要几年时间,中国GDP即使按美元计价也要超过美国。

除了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打了一仗,70年中国也没怎么与美国干过仗,过程美国多次挑衅碰瓷我们或者克制忍耐,或者就一一化解,说起来我们也没怎么吃掉美国的“子”,但是胜负的天平却不可思议地慢慢向中国一边倒的倾斜。

这就是围棋思维的东方文明与象棋思维的西方文明博弈的结果。

我们不与美国拼消耗,兑子力,至少在劣势情况下我们极力避免,我们更注重布局做势,然后不知不觉中感觉美国局势就不大行了!

这就是过去中美博弈的趋势,而且也是未来的趋势。

4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中共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支武装军队,这支军队有3万多人。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当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向广东进军,主力在潮汕地区被打散,领导南昌起义的高级领导人纷纷去向不明,起义军只剩下担任后卫的2000多人。这2000多人因为高级军官纷纷出走,基层士兵思想动摇而面临顷刻瓦解、一哄而散的局面。

在这个时候,一个中年人站出来,稳定了军心。

这中年人就是朱德。

在南昌起义前期,朱德因为没有直属部队基本属于打酱油边缘人物,但是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共武装斗争最绝望的时刻,朱德却站到了舞台的中央成为所有人的定心丸。

10月7日,在江西安远县天心圩,朱德在全体军人大会上讲:“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1927 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 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 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 年,革命终于成功了。

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一九一七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后来在大余,针对部队中共产党员仅有五六十人,党员人数不到群众人数的十分之一的具体情况,为更好团结力量、凝聚人心,巩固基层,朱德和陈毅还重新对党、团员进行了登记,调整了党、团组织,成立了党支部。

经过调整,党、团员被分配到各个连队中去,还选派了一些优秀党员去基层担任指导员,从而实现了党对部队的全面领导。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可以说,正是由于朱德在危险时刻、危难关头的挺身而出,才让这支队伍尤其是指挥员看到了光明,焕发了斗志,也正是抓住了干部、骨干、党员这几个关键环节,义无反顾地继续革命才成了这支队伍的精神依靠和内心自觉。

这就是朱德为中共保住南昌起义部队火种的故事。

在后来的中共革命历史中,虽然将星闪耀,人才辈出,但是朱德却是军队公认的领袖人物,即使在国民党政府的公文中,对工农红军也是称之为“朱毛红军”,朱还在毛前面。

不管后来的中共军队将领是有多么出色的才华,但是大家都觉得只要朱德担任总司令,有他在后方坐镇,大家都觉得心安,因为这个人可以在最危急最黑暗的时刻给大家信心。

这也是朱德后来基本没有怎么带过兵打过仗,但是却能在建国之后成为当之无愧的十大元帅之首的原因。

因为,信心比黄金比才华更重要!

现在也同样如此,在经济形势比较困难的时候,我们同样应该有信心,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信心。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原创 | 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90年代我们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然后在2001年之后一飞冲天;现在同样需要我们咬牙撑过这段经济转型周期,然后我们同样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加油,中国!

加油,明天!

5  给普通人的一点建议

最后给普通人一点建议。

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时候,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把身体搞好,平时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健身,有条件去健身房就去健身房,没条件就去跑步、打羽毛球、跳绳等等。

即使是因为疫情被困在家里,也是可以健身的,这个网络教材一搜一大堆。

其实我们精神状况很大程度是由身体状况决定的。

缺乏运动肠胃可能就要出问题,睡眠也可能出问题,睡眠不好精神状况就一定很差,叠加比较难熬的经济形势,整个人就很容易颓废甚至垮掉。

只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即使经济出现一点困难,也容易扛过去。

请记住,在这个世界没有过不去的坎。

但是心里一定要有一个对未来美好的信念:只要明天来临,一切都会改变……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ejeH-6pJCUntWgSMl4pVQ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原创:雷斯林
来源: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

01
不知道你们看没看过这个视频:
我估计视频很快就会看不到,所以还是大概描述一下。
视频拍摄于上海普陀区一家养老院的门口,门口停着一辆车: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然后有一个男声在解说:
“养老院在瞎搞,活人装上去,和殡仪馆说死掉了。”
“两个殡仪馆的工人说:没死!没死!还在动!”
“哎哟真是的,世界上有这个事情。”
伴随着解说,视频里穿着蓝衣服的工作人员把装着人的黄袋子拉开,然后一边走远一边说:
“活的,活的。”
“活的看到吧,活的。”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发现老人真的还有气息后,穿着白衣服的工作人员居然试图再把老人盖住,被蓝衣工作人员喝止:
“不要再盖上TA了,活的看到了吗?”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最后经过商量,他们把老人又带回了养老院内: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这事因为过于离谱而被很多网友认为是在造谣,可惜并不是。
现在已经有多家媒体证实这件事,说老人现在已经被转运至医院救治,生命体征趋稳。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只凭看的就发现老人没死,还在动。
送到医院,没多久老人就生命体征趋稳。
然而在养老院,就是有人判断出老人已经去世,还把有生命体征的老人送去了殡仪馆。
除了魔幻,我不知道该说啥才好。
02
查阅相关流程,多家养老院都表示发现老人自然死亡,要有一套处理程序。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有的养老院说他们无法宣布老人死亡,必须打120急救,由专业人士宣布死亡。而他们做的是通知家属,由家属决定丧葬事宜。
而火葬场要有死亡证明才能开火化证。
还有经历过的网友表示,现在哪怕是人凉了,急救和心电图也必须上,还要视频。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本来这套流程里有很多程序,防止把活人送去殡仪馆的事情。然而在视频里这件事里,仿佛这些程序都不存在了。
这中间到底哪一步出错了?
是因为现在上海医疗系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所以叫不来救护车?
是因为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自作聪明,觉得不需要再有什么程序,所以把这一切都跳过了?
现在是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发现异常给送回来了,但如果他们没发现呢?
真火化了死无对证,那可能除了老人自己,再也没人知道出了这么大一个纰漏了。
有一个理论是,当你发现房子里有一只蟑螂的时候,屋子里可能已经有一窝蟑螂了。
同理,现在是恰好有人把这件事给拍下来发到网上,引起了渲染大波,那会不会之前已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了,但没有人拍到所以我们都不知道?
反正新闻里说是有的: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让人细思恐极。
03
看完新闻,想到看过半佛的一篇文章,说即使在月费两三万的高级养老院里,老人也分为几个级别: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之前香港也有过一个纪录片,记者去香港某老人院体验生活,发现没有子女的老人经常会被欺负,一直被用约束带绑在椅子上,生活很不幸福。
倒也不是说每个孩子都是孝子,真是大孝子一般也不会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住了。子女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可能对老人时时照料。
但子女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震慑。
尤其是定期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子女,如果老人受欺负了,子女会去找护工麻烦,于是护工就不敢太怠慢老人。说到底,在我们行将就木快要入土的时候,养老院和护工不是为了老人负责,而是为了老人的孩子负责。
养儿能不能防老谁都说不准,但养子女总是能防止别人吃绝户的。血是不是浓于水不重要,只要大多数人觉得“血浓于水”,血缘关系始终是我们生活里最近的关系之一。
而且话又说回来,除去新闻里那些超级大孝子和极端不孝的败类,其实看看身边,大部分人对自己父母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比如我爷爷奶奶有四个孩子,我们四家人轮流照顾老人。一家有事要忙的时候其他几家会派人顶上,所以爷爷奶奶至今90多岁了,每天都说自己过得很快乐。
虽然我们都说年轻时要用力搞钱,只要搞到了钱就会有一个快乐的晚年。
但其实大部分人想尽了办法也搞不到钱,而且一个有钱的孤寡老人在别人眼里就是待宰的肥羊。
看多了孤寡老人被欺负的新闻,身边有独身主义的朋友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晚年。
有的人开始担忧,表示就算没有孩子,也至少应该有值得信任的人互相照顾。
也有人比较乐观,认为自己还有很多年可以活,真到了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可能人已经可以把意识上传到计算机里实现永生了。
但无论我们做什么选择,最后都会要承担一定的后果,只要想清楚了,其实就没什么可怕的。
最后,还是希望普陀区可以尽快把这件事查明,讲清楚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发生,相关人员要负什么责任,以及以后如何杜绝类似的事情。
毕竟这个故事实在太让人恐惧,也太让人愤怒了。
-END-
本文作者雷斯林,他之前有个同名公众号被封了,欢迎关注他的新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ymVImTSl5BtOBCwOuuBuw